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沟通在管理学中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沟通在管理学中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沟通艺术 小学 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9-01
班级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借助人际交往而实现心灵沟通。没有人际交往,教育关系就不能成立;没有触动灵魂的沟通,就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沟通是双向的信息交流,而非单向的传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师生沟通的内涵、作用和要素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1]。
1.小学师生沟通的特点
沟通是指人们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即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这种交流主要通过言语、手势、表情、体态及社会距离等来实现。小学生特别在意教师的评价,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对学生传递一种信息,使学生下意识地判断:“老师喜欢我吗?”“老师怎么看待我?”“我是不是该喜欢班主任?”师生沟通是师生之间全方位信息的交流,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可以说,教师在学生个体或群体面前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2.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班主任工作需要依靠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需要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创设班级的文化氛围,除此以外还需要一定的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交往艺术。以下这些艺术是常常为班主任所忽略的,却是非常重要的,该引起班主任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认识偏差和个性差异,总有一些意见与班主任相左。对此,班主任应认识到:学生愿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主张,说明他有交流的愿望,不管他的看法正确与否,班主任都应容纳,让学生感受班主任的博怀,这样你才能不断地听到真话、心里话[2]。
不仅家长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师生之间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家长或教师们缺乏的不是时间,而是一种观念,一种与孩子说话、聊天,并借此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观念。缺乏这种观念的家长或教师是很多的。现在的儿童,尤其是城市中的独生子女,虽然有较好的生活条件,但是普遍缺少真诚的情感交流,而家长与老师往往只注意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不愿与他们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当教师与儿童进行沟通时,就难免会遇到困难了。此外,教师的仪表、行为、语言、语气以及体态语言等都影响和学生沟通的效果,如果处理得好,都可以成为促使沟通成功的有利因素。
3.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沟通的策略
3.1尊重以达成师生平等交流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珍视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改变和成长的动力与能力。因此,教师应做到:(1)培养乐观向上的人性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动力和积极的愿望。只有这样,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才会以开放的心态与他们平等对话。(2)有意识地改变思维方式,尝试整体思维、逆向思维。在看到学生的问题时,还要看到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有问题也有成绩,有缺点也有优点,要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3)认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教师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替代。(4)善于鼓励、帮助学生,少批评、否定学生。批评和否定即使持之有据,也会使学生感到羞怯和被拒绝,降低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找不到前进的路径与方法。
3.2聆听孩子的心声
写周记是班主任经常布置的一项作业,但许多班主任仅仅是作为一项普通作业来布置、检查,很少用心去捕捉孩子们的心声。或者,即使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是视而不见。优秀班主任则能通过周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写周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有的是教师命题,有的是学生自命题。有的班主任会让孩子们每周写一句心里话、定一个小目标、记一件好人好事。一个小目标能让孩子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一件好人好事,能让孩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教师在班上大力宣传,有利于班级正气的形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摄像头”瞄准了生活,记录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班主任则通过这些记录,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分享他们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以此为对话的桥梁,引领孩子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努力。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人欣赏、有人支持、有人倾听,班主任就应该扮演这样一个倾听者。
3.3情感沟通技巧创新
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然而,我们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倾向”,尽管他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都清楚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然而,在施教过程中,却时而溺爱无原则,时而又固守传统的师道尊严,在表现权威时显得缺乏民主。这种溺爱与专制相互牵制的矛盾,使得师生关系总是不那么和谐,再加上传统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的根深蒂固,严重地阻碍着师生情感的沟通。从师生的角色地位分析,消除师生情感沟通的障碍,关键是靠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努力。下面就谈谈怎样与学生沟通[3]。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交往的双方都处于主体地位,无论双方的地位、知识有多大的差异,也是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也毫不例外。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民主观念体现在承认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这些教师一般都不居高临下,不以权威者自居,一般都实行“契约式管理”。他们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即人格与学术影响力,真正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努力创设融洽和谐的沟通氛围。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班主任的观念是先导。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沟通的艺术。这对于直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4]。
4.结论
总之,在师生的交流中,班主任必须注意观察学生对自己的语言的反应――是欣喜、接受,还是将信将疑――以便随时调节自己讲话的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谈出他们的想法,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倾听。
参考文献:
[1]任路伟. 小学班主任学生观的教育学分析――基于小学课堂“排座位现象”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14,02:1-3.
[2]赵英杰,孙晓静. 小学班主任工作如何让管理牵手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19.
沟通在管理学中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47-02
工商管理学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学科,在国外只有硕士才会开展的该专业,在国内各大高校已十分普遍,然而,很多用人单位反映不少从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反而不精,学术基础不牢,实践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也反映所学内容太过宽泛,缺乏实际锻炼,使得自己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作为当前高校重要的教学方式,其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具有更强的代表性,通过对教学成果的质量评价寻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是提高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1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与意义
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企业等方面知识,能够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适合管理工作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结成明显多于实践课程,且在理论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专业理论偏多,侧重于实用的知识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课堂授课为中心,未能有效联系管理实践,导致学生缺乏操作能力与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人才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因此,加强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缺乏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其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1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工商管理专业中,很多理论知识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由于这些知识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学生很难直接掌握,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没什么作用,忽视了部分理论的学习。通过实践教学中对个案的分析、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通过实验软件等进行操作,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复杂的企业日常运行环境中进行决策分析,从而明确部分理论知识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理论基础的重要性,达到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
1.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将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当前社会中,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只有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加强实践,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将创业教育和创新融入到教学中,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解决、独立思考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变化多端的环境,只有勤加思考、努力创新才能有所收获。
1.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沟通与密切的写作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沟通能力也是个人应具有的重要才能,而沟通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有很多集体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参与,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使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掌握较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创造良好的基础。
1.4反馈教学信息
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学管理手段的一种,也是对各种教学方式的监督与调控,通过对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教学水平、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能够及时掌握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调节师生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能够有序进行。由于很多学校的工商管理是教学是在课外进行,传统的听课方式很难对其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握,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工商管理学科在实践教学中的信息,并根据其所表现出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实际操作为主,获得基本操作技能和感性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教学。与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落实较为困难,工科专科的学生只需在相应部门完成实习任务即可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获得时间经验,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则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其时间很难用工科实习活动一般以量化标准来衡量,因此为加强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的控制与操作,构建并完善一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非主观随意进行的,而是受到了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的共同制约,这种约束也使得在构建工商管理学科时间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时也应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围绕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
客观性原则。在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将其定义为各个评价指标,依据其重要程度来权衡轻重,做到全面考虑和指标设置的客观性。
方向性原则。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根据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与目标来进行,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3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3.1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贯穿教学活动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实验与课程实验。实验作为一种创新活动,既不同于科学研究,也不同于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大胆的去设计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实验教学评价要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从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内容、课程改革等方面来考察,确定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所在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从教学制度、教学队伍、实验室配置、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来比较各项目标的轻重,最终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2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学科实习可分为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机会,通过到社会组织的训练和考察,了解企业组织的管理概貌,对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毕业实习通常是学生在大四下学期进行,进入实习基地进行训练,技能弥补在校学习中理论知识的不足,又能为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演练的机会,还可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有用的实践素材。根据以上两种实习方式的特点,通过实际工作条件、实习工作过程和实习效果对其进行评价,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与等级标准,对其进行控制和评价。
3.3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学习生涯的总结,也是对教学过程的检验,是考验学生创造性运用、整合所学知识来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工作的纽带与桥梁。因此,加强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控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可通过以质量评价、教学过程评价等方面来进行。其具体指标可包括,在质量评价方面:选题质量(指导思想、题目难度、题目工作量、与实际的联系)、学生能力水平(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文献资料运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水平、技术经济分析能力)、毕业设计质量(论文技术规范、论文格式规范);在教学过程实施方面:组织实施(毕业设计文件与规章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准备、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职称)、答辩及答辩组织情况、成绩评定。
3.4其他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评价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中,除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外,还有更多的实践教学形式,其都是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随着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逐渐重视,实践教学的规模与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既有教学环节如学术论文报告、社会调查、软件模拟实习,也有将一种教学方式或手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如案例教学、演示教学等。此外,还包括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等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可根据各种活动的具体特点从结果表达、组织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
以上四个方面即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形式和评价体系,在进行评价时,还应注意各个学校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流程、师资力量方面的差异,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福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非统一采用相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所暴露出的教学问题与解决方案
4.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匮乏
很多高校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普遍偏低,不管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均较低,很多学生不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和方式。师资力量匮乏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最大阻碍,很多高校未能配备足够的实践教学资源,很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再抽出时间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在指导时,有些老师更多的重视科研与教学,对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不够重视,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领导与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对学习期间的学习任务进行统筹安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考核。
4.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了解教学质量、反馈教学意见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出改进建议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高校却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阻碍了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不少老师认为将大量精力花费在短期内无法看到成果的实践教学上是对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很多学生也认为即使参加实践教学,也可能仅仅是投入精力时间而得不到回报。以上观点使得高校未能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测系统,无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有作用的建议。
因此,高校应端正师生态度,根据自身的实践模式来建立一整套与学校实践教学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
5总结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是当前各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学生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的重要途径。各院校只有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柏青.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1).
[2]盖国凤.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谢向英.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4]张余华.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06).
[5]于兆吉,苏长海.关于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管理类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6]刘与愿,李晓青.基于AHP的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01).
[7]顾国爱.基于模糊AHP法的咨询服务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理论探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
[8]贾蕾.行政管理岗位的多因素层次模糊评价[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0).
沟通在管理学中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管理学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239-02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势,今年来广泛为中国各大高校所采用,并成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以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而开展课堂教学,它有着许多优点,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对于管理学的教学尤为重要。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为培养更好的管理学人才,管理学的教学由于目标以及授课对象的变化,在教学方法、形式及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通过改革,使重视有关理论及方法的教学变为通过课程学习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并为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而系统的基础。而多媒体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正是适应这一变革的,并且在管理学教学中日益凸显其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多年采用多媒体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多媒体应用于管理学教学诸多优势,为教学省去了很多琐碎。然而辨证的谈,多媒体教学也并不是全能的,它给教学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一些弊端,阻挠了管理学教学的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管理学教学采用多媒体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富有艺术性,能体现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深刻性
管理学的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为管理本身就具有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表现了管理靠的是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管理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办法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的技巧。管理的艺术性决定了教师授予学生管理的知识的方式方法必须要循序渐进,教学内容要深刻。从组织教学的角度来看,在使用多媒体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它与黑板、粉笔等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它更深刻形象的展示了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很直白的课本知识中解放出来[1]。
2.多媒体情景模拟教学增强了管理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在大多数管理学科中都会用到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它通过采取案例的形势给学生创造一种虚拟的环境,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协调各种活动,通过采取各种多媒体硬件设施的合理整合和利用,用计算机模仿真是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用动态的动画、电影展示指示的形成过程和情景建立一个经过简化的企业案例模型,以达到解决案例中的核心问题的目的。这种通过实际模拟的教学方式极大的增加了管理学学习的趣味性。
3.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给管理学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模式种类有:模拟仿真型,技能训练型,网络协作型,教学游戏型。
(1)模拟仿真型:这种模式的课件主要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学生演示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或进行标准示范等。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用动态的动画、电影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情景建立一个经过简化的企业案例模型,通过网络采集最新的信息补充到课程教学中。(2)技能训练型:这是一种追踪学生思维的智能型教学模式,在课件的引导下,通过启发、尝试,与学生一起进行设计,掌握某一问题的操作过程。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3)网络协作型: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的环境下,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对于具有协作学习功能的多媒体网络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通信功能进行协作学习,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监控或个别指导。(4)教学游戏型:这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一般的游戏软件不同,它基于学科的知识内容,寓教于乐,缓解学习压力,通过趣味性强、游戏规则简单的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在竞争性的学习环境下,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2]。
基于以上多种模式,在管理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培养的重点分别予以实施。这四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对优化管理学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多媒体应用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弊端
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认识不深,存在过分重视机器的现象
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具备无疑是现代教育界的一大进步,然而,由于多媒体的引入,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同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仅仅限于利用计算机机器重复的放映幻灯片课件或者影片材料,而缺乏与学生沟通讨论所学知识。而且,所采用的材料也仅仅限于书本知识,大大限制了学生与外界知识的接触。大多数课堂也是“以电脑为中心”,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失去了,教学显得特别被动。
2.多媒体课件设计内容不具备时效性,教学效益不大
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不管什么性质的课程,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可以从网上获取很多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相对来说比较轻松, 而且多媒体课件一经设计完成,便可年复一年地使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播放课件, 教师全神贯注于显示器,往往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大屏幕上连续滚动的文字、图片使学生应接不暇,然而这些资料都是非常陈旧的,根本不具备当前学科前沿的知识特点。这样的课程内容不利于学生学习高节奏的现代知识。这样的结果彻底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衷。
3.多媒体教学容易导致单向授课,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思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按照书本知识框架讲述,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的记笔记。然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授课信息相对传统授课要多得多,比如课件容量过多和频繁使用, 即使不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但是教师频繁快速地切换幻灯片,学生的眼睛、耳朵、手都忙不过来,根本没事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消化。另外,多媒体束缚了教师自由度。教师只是一味的面对着显示器不停的翻换幻灯片,忽视跟学生的交流,这样极有可能陷入自己的定性思维中,导致单向授课。
三、如何克服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多媒体教学时的弊端
针对以上多媒体教学中的弊端,笔者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现提出一下几点对策,以防止上述问题的出现。
1.组织多媒体培训,培养专业的多媒体授课教师
针对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认识上的缺陷组织相关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培训分为教学多媒体设施操作的培训和结合管理学学科特点培训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对学生授课。
结合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制定的培训非常重要,这是每个管理学老师必需具备的。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实践最多,可以在这个方面有针对地培养。例如,培训利用计算机在信息爆炸的搜索中如何锁定与课本有关的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案例分析能的的案例,以及怎样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有的放矢的教授有关知识。
2.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建立交互式教学过程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统一的模式,教师要依据管理学课程的内容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统筹全局,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运用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技能训练乃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有积极的意义。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在进行“发现式教学法”方面作用特别突出。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不能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想象,要特别注意在设计教学中的师生交流的教学过程,尽可能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富有真实感,开民个性化教学活动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3]。
3.在课堂上合理控制授课进度,注重教学效果
管理学本身是一门非常具有系统性的学科,在授课的时候必须讲求实效性和连贯性。在采用多媒体讲课的时候,难免会由于信息量大,课程计划设置紧迫而忽视学生的接受成度,因此,把握好授课进度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不应当变成高效的灌输工具,一定要把握住讲课的节奏和时间,如果不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连续不停顿地一味播放讲解,势必会使一些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从而无法适应[4]。
四、结语
课堂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提高管理学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现今复合型管理人才是管理学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多媒体的应用不会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川进,安娜.浅析多媒体在设计教学中的艺术运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周长荣.《管理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6).
沟通在管理学中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管理学是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管理学原理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组织的前提下,掌握管理基本职能及其内在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技能,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意义建构的目的。传统教育论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呈现方式,培养出的被动接受型学生不再符合社会发展对能力、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内涵
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柯尔伯格、斯腾伯格和卡茨、维果斯基等学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变“教师中心”说为“学生中心”说,提倡学生以协作、深入情境等方式实现既学习知识点,又培养起分析、沟通、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强调由学生自身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提供组织、指导和帮助。教学成为一种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以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的过程。建构主义为进行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及实践支撑。
三、建构主义导向下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第一,团队式“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均以团队方式进行。Schmucks(1997)曾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尝试让学生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时,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团队,采取多种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协作方式,将单独学习个体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以8-10人为一组,明确每个成员在团队管理中的分工、任务,制定团队规则和制度,确保团队学习、讨论、协作过程有序开展。引导一个成员主动参与解释知识、建构知识;引导学习团队完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六个环节:观察、体验情境、自主提出问题、为自己新旧知识结合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学习成果、反思过程,以展示阶段性学习成果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建构能力进行检验。因此,学习团队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更是一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来建构或认识管理学知识,并据此基础,主动对新知识、新信息协作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知识结构体系的平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调平衡的能力。对教师团队式“教”授的设想:考虑不同教师在《管理学》各章知识的专业所长,以3-4人组成教学团队,进行团队教学,以团队专业化分工教学弥补单一教师难以面面俱到的不足。录制团队管理学教学慕课,将慕课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第二,情景模拟教学。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需在课前设计出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情境剧,剧情只限于背景、角色、面临的问题等要素,不作任何分析、不下任何结论,课堂上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面对情境难题,在仿真模拟中积极挖掘所储备的经验、知识,在情景体验中独立探究、协作沟通,培养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脱离学习只为应试的陈旧方式。如在“决策”这一章的教学中,我采集了一个“野外求生”的模拟情景,要求让学生们以团队为单位,分角色扮演人物。利用提供的十余种工具,在规定时间内,先由个人独立思考,进行“个体决策”制定求生方案,并依次根据自己对各种工具发挥作用大小的认识进行排序编号;然后再以团队为单位相互沟通、交流、讨论,得出求生的“群体决策”,依据群体达成的共识再对各种工具发挥作用大小的认识进行排序编号。这一情景模拟设计的目的并非考察学生求生技能,而是要考察个人、团队的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个人、团队两组编号总和后的差值大小表示个人对团队决策影响力的大小,以此说明个人沟通能力的强弱,差值大则表示个人沟通能力弱;反之则沟通能力强。最后抛出专家对求生工具的排序编号作检验决策正确性的参考,个人编号之和、团队编号之和分别计算与专家编号之和的差值,说明个人或团队决策正确性的大小,差值大则决策正确性低,反之则正确性高。通过场景模拟教学,学生们感叹亲身体验才深刻理解了“决策者知识的有限性决定了对信息利用能力的有限”、“决策者为什么只能做出满意决策,而非最优决策”,明白了”个体决策”、“群体决策”的内涵,并纷纷表示要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管理学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领导能力”等。贯穿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类似的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积极活泼、生动直观的学习场景中,有效增强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感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潜能也得到了创造性的发挥。第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提供案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案例中的特殊情境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式探讨的一种学习方法。本质上是提供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仅充当设计者和激励着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面对复杂的管理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摘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导向,进行管理学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校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本文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探索建构主义导向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教育就是学校的最高利益,所以与其利益相关的人员,也就是师生、家长都应该参与到管理当中。对此,学校应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机构,并积极借鉴日本、英国等国家在校级教育行政层次上的安排,科学设置董事会、家长会等机构,并将其纳入学校事务管理监督当中。因此,中国中小学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鼓励家长、社会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当中,并以此来避免行政化问题的产生。第五,社会、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学校可以让社会贤达、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等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组建上文所提到的董事会,他们可以通过学校董事会会议来了解学校最近运营情况,并且了解学校的招生、基础建设、财务和人事等情况,进而发表他们独特的看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长沟通大会,让家长参与到家校互动和学校建设中。学校的一些选修课程可以聘用一些社会专业人士来进行教学。进而实现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学校的校服可以交由家长来设计选择,教学评价也可以参考家长的建议。
四、结束语
总之,虽然现在很多中小学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行政化问题,但是学校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行政管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引导行政部门正确认识到,其主要职能是要为师生提供相应服务的,而非相反情况。同时,在实施行政化管理措施中,应对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做出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远小红.谈中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J].赤子,2014(6):195-195.
[2]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专家办学,潍坊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探索[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4(7):38-39.
[3]刘月兰,刘雅.对中小学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3):48-50.
[4]王晶.乌海市中小学教师管理“以人为本”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沟通在管理学中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转型背景;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融合
管理学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相交融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对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发展过程和管理职能的学习,使学生们更好的树立起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伴随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常态,我国普通高校未来的发展将逐渐向“注重自身专业特色的建设和加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来,培养时展需要的人才成为高校转型的重点。
一、转型发展背景促进管理学教学“再改革”
管理学课程在高校教学设置中的对象是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这些学生由于进入大学前的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和课堂中度过,鲜少参与社会实践,很难将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进行结合。教师单纯依靠传统口头语言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大多数学生都会呈现实践经历较少、理性思考能力较差、缺少应变能力等特征,在对抽象的管理理论学习中容易出现理解不够全面、概括能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1]由于社会、高校与家庭之间关于职业教育长久以来的片面性认识,使得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制度不相协调的问题更加凸显,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人才难得”与“学难致用”的矛盾。教育部相关人士在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就指出:“未来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将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对国家提出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高校管理学教育如何帮助学生从课堂学习者向掌握基本管理知识的初级管理者的转变,如何将学生从课堂的被动接受转为自主对知识的探寻,是高校管理学教学“再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管理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进入新千年,“全球资源匮乏”和“人口相对过剩”成为地球千年发展的又一难题,专家学者给管理赋予了“就是生产力”的新内涵。此时,国内普通高校管理学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重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并未得到改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管理学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不适应社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内高校使用的管理学教材多是翻译国外早期管理学的相关著作而来,该类著作大多理论性过强,实用性、操作性较差。部分著作中虽也注重穿插案例等内容,但是书籍整体框架仍然过于理论化、条理化,生动活泼的图案不多、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偏少。书籍整体版面设计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程章节设置多而冗长,语言过于学术化、不够通俗易懂,难以吸引学生深入阅读。在国外,从事管理学相关课程讲授的专家学者,大多都有在企业和政府相关部分从业的经历,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国内大多高校教师基本都是从校门出再到校门进,大学毕业后或是获得相关学位后就走入了讲台,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实践经验,许多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缺乏实际问题构建、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而导致给予学生启发的角度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不够深人、全面,进而影响管理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管理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的课堂学习动力不足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我们看到人类真正的管理困惑的解决不是通过研究那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道理”的学术价值来实现,而是如何把这些“大道理”通过现实生活的演绎,最后朴实无华的表达出来。[2]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果继续沿用旧有的“仓储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过于偏重管理知识的数量性、完整性和继承性,似乎显得越来越无实际价值和意义。受国内重点高校普遍扩招和高考生源不足之间的矛盾等因素的影响,众多普通本科院校所招录的学生大多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学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课堂纪律较差、缺乏思辨能力等问题。由此看来,在国内外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下,我们应该重点阐明管理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获取的思路、方法,把已有的案例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涂鸦式教学法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敢于发言的自信能力、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吸引学生参与到方法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思考,教授学生“获取知识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学会学习和思考。[3]
(三)管理学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教学功能比较单一
高校管理学教学中,现行的教学模式由于过多的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没有把管理实践放在导向地位来组织教学,课程内容纷繁芜杂、覆盖面广,但没有突出重点,缺少一定的深度。在实际教学中,管理学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将课时平均分配,无法有重点地选择,这就必然出现很多讲过的内容学生工作后用不上,而需要的内容又相对不足。许多高校的管理学教学中并没有设定实训课,即便是设置了实训课,实训课与理论课间的信息交换不顺畅、理论讲授和实践相脱节。实训课的开设本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但是由于教师对实训课的内容与教学目的认识不足,实训课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反而使许多学生认为是增加了负担。
三、完善管理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现代社会中教师己经越来越少地以传递知识为主,更多地是以激励思考为主要职责,除了教师自身的正式职能之外,他还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4]为了更好的践行这一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著作中的重要理念,我们需要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使用一些方法和措施,注重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曾经的阶层关系为民主教育关系。
(一)注重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的学习
管理学的课堂教学理论仍然是当前教学的重要方面,要增加教材外的教学信息量,注重更新一些与管理学相关的实事信息。在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重课堂实践教学内容的演示,给学生传达更多实践教学的内容。课堂之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性,可以和一些企业联合,加强校企之间的专业合作,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的相关岗位实习、实训以便获得实际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可邀请企业的管理者,为学生授课或做有关管理学知识方面的讲座,把管理者多年管理实践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而且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管理实践作为案例,融入到课堂中,组织学生探讨并加以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加强各种学习方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融合作用
以课堂为依托,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管理原理方法实验。以理论直接联系实际,带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过程,以集中其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参与式教学法,以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注意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精神,并引入团队竞争机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需要根据管理不同章节的需要,选取适合该章节讲解过程中教学方法,发挥各章节之间的融合作用。
(三)注重教学团队建设,适时更新教学模式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提高学生更容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也掌握了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的同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5]面对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断提升,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模式的动态稳定,适时为其注入有助于管理学教学发展的新鲜能量。同时,还需要注重以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为基准,进一步梳理课程的教学结构,完善和增补各类教学资料,总结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经验,注重管理学教学团队建设和优秀教师的培养。逐步实现给低年级学生配以导师的目标,导师能够和学生充分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满足学生的相关要求,利用掌握的信息适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思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学的教学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和完善,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学生是我们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对象,经常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补充教学内容。加强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沟通,紧紧抓住本科教学的特点,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不断开拓进取,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萍平,许莹,等.基于建构主义的应用型本科管理学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07.
[2]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朱雁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2.
[3]袁渊,陈戟“.管理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37-3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108.
沟通在管理学中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
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领域。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的人才,笔者认为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企业更好地服务。然而,长期以来,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观念落后、教学体系僵化、内容缺乏前沿性,这种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要求管理学课程教学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一、《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的开设缺乏专业针对性
现行的管理学课程设置专业针对性不强。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其多样性与适应性,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求就不同,所以管理学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有不同的设置,应从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侧重上区别对待。
(二)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的管理学教材在内容上主要讲述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五个部分,这些内容只是针对原有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研究的,落后的管理理论、管理理念、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需要,急需进行更新。
(三)教师梯队不稳定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属于理科学校,对于管理学这种文科课程缺乏长远的规划,再加上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程门数较多,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变动较大,教师梯队不稳定,没有核心教师,也不重视后备教师的培养,不适应课程建设的需要。
(四)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应该说,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管理学的基本原理都能看懂并理解。但学生普遍反应其困惑在于如何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做到活学活用。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滞后及实验设备不足,使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性环节,不能从更深层次领会管理的本质。
(五)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法单一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以黑板和粉笔为媒体,教师讲课为主,未引入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系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效率。考核方法上形式单一,全部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也缺乏创意,客观题较多,发挥性的主观题较少,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难以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要不再是片面地考虑相关专业知识,而更多地关注相应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所需人才具有开放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以及知难而进、求同化异的能力,学习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事务处理及应变决断的能力等。作为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上能力以胜任目前和将来工作的需要,就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二)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其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和抽象,也服务于社会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越来越强,一方面要求有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来满足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管理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样,管理学的教学也应该紧盯时代的步伐,摒弃过时的理念和方法,吸取新的理论和策略。
(三)完善学生心智模式、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管理学》这门课程教给学生的不是一两项实用的技术,也不是纷繁复杂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过程其实是完善学生心智模式的过程,是长期的、点滴的潜移默化,这就需要不断地改变教学内容和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内外兼修,塑造自我。
三、《管理学》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动态地、及时地反映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对管理带来的影响,以及预测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管理职能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思路来安排管理学的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方法。①介绍两大管理学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观念;②讲授管理四大职能:计划与决策、组织与人事、领导与沟通、控制与信息处理。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管理技能的基础和前提,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主体与中心。同时,还应制订新的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必须删除陈旧的、不合理的内容,充分反映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变化。
(二)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管理学的教学课时都较少,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管理学原理就必然成为教师上课首先面对的难题。在实际教学中既要讲究知识体系的完整,又要讲究重点突出,既要实现理论够用,又要突出技能本位。基于课堂教学,本文认为专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是适合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的优秀教学方法。
1.专题教学法。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覆盖管理学原理的全部理论,但又要让学生建立起管理学的基本架构,专题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即,以管理学的各个范畴为专题,一堂课就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这样既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又不失重点。
具体来说,根据“两大基础”可以将管理学原理设立为两大板块若干专题,一是管理理论基础,包括管理系统专题、管理思想专题、管理原理专题等;二是管理技能基础,包括计划专题、决策专题、组织专题、领导专题、控制专题、企业管理实践专题等。
2.案例教学法。管理学传授的应是管理能力、管理素质,而不限于单纯的管理知识,是在培养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心智模式的训练。这种训练不可能依靠记忆,只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真实情景的体验获得感性的认识,进而融会贯通,从实践中升华、提高。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再现企业管理活动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进入管理现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践问题的解决之道。
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应该把握好一些基本环节,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价值。一是要精选案例,选择的案例应该遵循针对性、现实性、典型性、差异性的原则。二是要贯彻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案例教学前要有针对性地作相关理论铺垫,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大胆地去思考、去发挥、去创新。三是要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即如何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推理、判断、论证。四是要组织讨论,这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也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要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五是评定成绩时,要重点考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1.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管理学教学中,应积极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将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参观学习、开办讲座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对管理的理解不仅仅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
(四)考试方法的改革
在强调期终考试重要性的同时,应该适当缩小期终考试分数的比重。学生上课出勤率、课堂发言频率和质量、科研小论文、课后作业、社会调查等都应占有一定比重。
(五)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教师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研究教学规律,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教师还应该学习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便懂得或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六)完善教材建设
教材的建设和改革包含教材内容的改革和教材形式的改革两方面的内容。教材内容的改革,一般指教学内容的改革,前面已经叙述。关于教材形式的改革,一是要打破过去单一的文字教材形式,研制和扩大应用电子教材,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内容通俗化、生动化;二是要注意发挥理论教材、实践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各类型教材在专业教学中的协同作用,形成科学的教材体系;三是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案例辅助教材对教学的作用,淡化教学中过重的理论色彩,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更应更新教学观念,课程教学要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方法,树立“以教为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要适应时展需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马雪蓉.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