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学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化学的意义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1

一、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常见心理障碍

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自觉习惯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在初中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表现。

1、“标签”心理

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在心理上相当于有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是学生本人对自己在群体中位置的认识。尤其是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很少体会到好成绩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喜悦,缺乏自信,自卑的“标签”使自己过早地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

2、“偏重”心理

在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偏重化学结果而忽视化学过程的倾向,表现为:老师进行习题讲评时,正确的就认为自己懂了,不要再听了;错误的只记录正确答案;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只满足于请教答案,不考虑过程的方法,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仅是对答案,比考试分数,很少有同学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实验设计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方式,问题探究则更少涉及。

3、依赖心理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依赖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总是期望老师对化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一一讲述。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或模板,甚至是公式,便于自己模仿套用;遇到难题总想在某本“解题大全”、“题典”中找到解法或直接从老师那儿得到答案。这种过分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原有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的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二、克服学习化学心理障碍的对策

1、注重情感培养,使学生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要体验一个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要减少学生的挫折感,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取老师的肯定、表扬和鼓励,这一点很重要。

(1)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化一些,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回答一些问题,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增强其学习信心。

(2)布置作业时要有一些弹性和灵活性,避免一刀切,根据学生在一定阶段上的可能性来确定作业的复杂程度。

(3)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地发挥。

2、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1)发挥实验作用,培养学习兴趣。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的各个环节巧设悬念,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引发、调动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实验来掌握知识和揭示规律,能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作用。

(2)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创新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在研讨释疑中提升兴趣。

(3)运用现代化媒体,培养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媒体可将某些疑难问题比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减轻学习的心里压力,弥补在思维力和想像力方面的差距。同时,利用现代化媒体的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仿真模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之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④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充分享受成功的、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不断巩固其学习兴趣。

3、注重目的和意志的培养,变盲目被动为主动和自觉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化学知识在教学中的各种教育潜力,激发学生已形成潜在的学习需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调动起来。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2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暴露无疑,只有素质教育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只有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告别“死读书”的不良局面,才能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也只有在素质教育下成长的学生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教师若想教好学生,首先必须先更新自己的观念,教师不仅是在“教书”。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如何更好地做到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到现在的“授之以渔”。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但我觉得它所强调的记忆在当今的学习中,仍有很大的必要性。但需强调的是我所赞成的“记忆”不是以前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记忆、科学性记忆、趣味性记忆。

化学在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和老师为了减轻学习负担,已不再去记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了。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错误的:①因为缺乏记忆,初三学生经常会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如NaCl写成NaCl,不知H、O的化合价,不会写元素符号……②在中考中,理化合考,学生用来答化学试题的时间只有50分钟左右,若考生全靠翻书来答题的话,很难完成所有的试题,再者大多试题在书本上都找不到,需要学生发挥解题能力;③自从开卷以来,很多高一教师觉得现在的化学比以前难教了,因为许多高一新生缺乏最基本的化学常识,这会让他们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记忆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高效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呢?

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因势利导。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提高其记忆能力。具体措施:①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我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实验及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②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如在讲“电解质的电离”时,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图像。这样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象深刻。③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现出记忆效果不佳。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就要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完整的概念。如:在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中,我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④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而且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这样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那么在初中哪些知识学生是有必要进行记忆的呢?

(1)基本概念。如: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置换反应等,这些基本概念在平时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很有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清晰的记忆。

(2)元素符号。H、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Hg、I元素符号的掌握是书写化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前提,没有掌握好它们,化学的学习将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期要求学生分批地、准确地记忆它们。

(3)常用化学式。如:H、O、N、HO、CO、HO、HCl、HNO、HSO、NaOH、Ca(OH)、NaCl、NaCO、NaHCO、CaCO、KClO、KMnO…

(4)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略)。老师可以教学生用化合价口诀来轻松记忆。

(5)常见化学式的式量或分子量。如HO(18)、CO(44)、CaCO(100)、NaOH(40)……这些在计算中经常用到的式量或分子量若能记忆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错误率。

(6)金属活泼性顺序表(略)

(7)部分典型的化学方程式:如HO在MnO催化作用下分解制O;由CaCO和稀HCl制备CO气体;CO与Ca(OH)的反应……

总之,化学在理科中是一门记忆性相对比较突出的一门学科。因此即使是素质教育正在普及的今天,我们在学习化学时仍然有必要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科学的记忆,尤其是对于刚入门的初三学生而言,只有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去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技巧,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书本。但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传授这些知识点时,切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会让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发现一些记忆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这样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为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3

化学尽管是理科的必修学科,但化学知识确有半文半理的性质。半文的方面,它对学生记忆的要求不是很高,从记忆的量上来讲远远不如语文和英语;半理方面,它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远远不如数学和物理,如此来说化学成了理科学生轻易学的科目。但为什么很多学生仍然学不好呢?问题主要就出在记忆上。下面我对记忆的作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记忆是知识掌握的保证

化学学科中的概念、定理、定律不多,再加上常见不到100个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化学式、四同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盖斯定律、阿佛加德罗定律、勒夏特例原理等等。机关内容简单,但学生常常容易忽视。但高考考写的力度却不小。全国II卷理科化学考察8道单选,概念性问题大约占80%以上。如果这些概念定理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记忆,即使再聪明的学生解题能力从何而来。

例如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单选一、选择题1.我国稀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与15062S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4462Sm与15062Sm互为同位素。

B、 14462Sm与15062Sm的质量数相同。

C、 14462Sm与15062Sm是同一核素。

D、 14462Sm与15062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该题是典型的考察化学与概念的问题,并且一个题中同时考察了多个概念。集同位素、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五个小概念于一体。其中欠缺对哪一概念的记忆都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要正确解题我们首先要知道AZX的含义。X代表元素符号,A代表质量数,他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Z代表质子数,然后还得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进而引出核素的概念。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的同一种原子。凡此种种,尽管有些高考题没有单纯的考察化学概念,但也在试题中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化学概念。这些概念如不加以牢固记忆,它就会成为学生解题过程的死穴。

二、 记忆是听课效果的检验

一个有正常智商的学生,如果能拿出80%的注意力听课。他就能听懂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理解不透彻,记忆不深刻。如果能拿出90%的注意力听课,不仅能听懂课,而且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如果学生能拿出100%的注意力听课,他不但能理解、发展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且记忆深刻持久,应用灵活。也就是说,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的记忆程度反映出他听课投入注意力的多少。很多同学解题的过程中总是想不到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准备不健全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听课时对知识记忆不够。例如我在讲授新课原电池时,强调构成原电池需要四个条件:

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极。3、电解质溶液。4、闭合回路。练习1、下列装置能够成原电池吗?但总是有些同学刚刚讲过的知识也想不到用。

三、 记忆是进一步理解的基石

记忆的最佳模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理解,然后是灵活应用。知识的理解是需要过程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好,过一时间就忘掉了。那么,他不但没做进一步的理解,甚至不断的把知识淡化,最后忘记。对知识记忆的不好的学生常常表现为后劲不足。解题能力踯躅不前。甚至造成了因遗忘而对知识的曲解。例如我讲解化学平衡状态时强调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时间长了就有同学记忆成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相等了,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四、 记忆是应用创新的前提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4

形旁反映物质组成的主要元素,而声旁反映物质结构的基本含义。烷、烯、炔是三种不同类别的链烃,三个字的字形构成中均有“火”旁,形旁“火”取自于碳字,表示可以燃烧。烷:声旁“完”,意为“含碳碳单键,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完全被氢原子饱和”,属饱和烃;烯:声旁“希”,意为含有的氢原子数比“烷”稀少;炔:声旁“缺”,意为含有的氢原子数比“烯”还要缺少,因此烯和炔均属不饱和烃。各类烃在性质上均有易着火燃烧、比水轻的两大特点。这也是有机物类别名称中“烃”字字形构成的又一种绝妙注解。

由最初获得有机物的方法、途径和原料来源而采用了不同偏旁部首造出的形声字。“酉”旁:凡酉皆属酒。经发酵、酿造等过程而制取的有机物多用“酉”旁。用发酵法获得的物质还有:醇、醛、酸、酯、醚、酮、酰、酚、酐等。可见它们与酒有不解之缘。“月”旁:月旁叫肉月,是由“肉”作偏旁演变而来的。最初有机物从动物体内获得的多用“月”旁,如:脂肪、胺、脲、肽等。“艹”:有机物中最初从植物(或煤焦油)中提取或转化而来的多用“艹”,如:苯、蒽、菲、苷、葡萄糖、蔗糖等。另外,还有一些有机专有名词,由于人们当时知识所限,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对其命名亦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不够科学,名称至今仍沿用,但已失去了当初的本意了。如有机物的“机”本来是指“生机”,即有生命的意思,因为最早发现的有机物都是从动、植物这些有生命的物质体内提取的,当时认为没有生命的物质中无法得到有机物。直到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才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严格界线。芳香族化合物:人类最早发现的该类物质都具有芳香气味故得名,但现在人们发现大多数该类物质都不具有芳香气味。但都具有特别稳定的苯环。于是,一切具有苯环的化合物,不论它们是否具有芳香气味,都被称为芳香族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最初是糖的代名词,因为当时发现的一些糖类物质的组成都符合通式Cn(H2O)m。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糖都符合碳水化合物的通式;有些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的物质也并不属于糖;糖中的氢、氧元素并不是以水的形式存在。因此,碳水化合物已失去原先的含义。可见,清楚有机物中常用字的字音及字义,有助于理解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来源。

以图形助记忆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光靠教师单纯的讲述,学生难以理解。学生利用球棍模型,自己动手拼接简单的有机分子结构,可以加强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想象力,提高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此外,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有机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对化学反应的本质一目了然。如醇与羧酸脱去一个分子的水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脱水过程,可以通过三维动画功能模拟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这一过程,让微观反应生动而直观地展示出来。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拆分及重新组合的全过程。利用模型、多媒体等教具,讲授分子的化学结构,讲解化学反应,阐述反应机理,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紧扣生活常识教学

在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由此引出化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觉地学习化学、应用化学。例如,为什么被蜂蛰后又烧又痛?蚊虫叮咬后奇痒无比?因为这些昆虫在人体内注入了甲酸,它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而使皮肤发痒发痛,针对它是一种酸,可先用肥皂水洗净伤口,然后涂抹碱性的水溶液,便可达到消肿去痛的目的。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中和反应。为什么烧鱼、炖肉时都要加些酒?这是因为死鱼含有三甲胺,它具有腥味,且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所以烧鱼时加些酒,能去掉腥味,使鱼更好吃。酒的作用还不仅仅如此,炖肉时加酒,去腥的同时,还可减少肉本身的油脂。因为酒与肉里的脂肪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帮助脂肪溶解,同时生成一种具特殊香气的酯,使肉醇香而不腻。

围绕专业知识教学

教学中围绕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的内容,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将来从事药学专业工作提供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对药物的生理活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在阐述这部分理论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相应举例加以说明。如顺反异构中反式己烯雌酚与天然激素分子非常相似,具有较强活性,可口服;而顺式己烯雌酚的立体结构与天然激素相差甚远,效力低,不能作为药用。旋光异构在很多药物中的生理活性差异也很大,如具有抗坏血病作用的维生素C为右旋体,能够治疗伤寒等疾病的氯霉素为左旋体,但是它们的对映体几乎无效。再如沙利度胺(俗称反应停),其R-构型具有抑制妊娠反应活性,而S-构型有致婴儿畸性。R-构型和S-构型在体内会消旋化,即无论服用哪一种光学纯化合物,在血清中都发现是消旋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列举这些例子可以加强学生对消旋化合物作为药物的认识。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医学生 学习 生物化学 兴趣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中医学和护理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这一学科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关系密切。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方面,来阐明生命现象。生物化学的学习可帮我们从分子水平认识、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理论基础对临床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其他门类的医学课程也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医学教育中它又是连接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于医学生来讲,由于生物化学研究的是微观世界,内容繁多、体系复杂、知识点抽象,大多数学生反映本门课程难理解、难记忆、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在医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中,若能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将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自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重视塑造自身形象,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若任课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自身人文修养,拥有丰富的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授课风范,必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让学生对授课教师充满好感甚至崇拜,然后再使学生从思想深处由喜欢教师的讲授上升到喜欢这门课程,最终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上好第一堂课,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往往是绪论,生物化学的绪论是对本门课程的高度概括,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前导。教师可以通过第一堂课,交代为什么学习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的课程目标以及可以达到的程度、考核要求等,使学生明确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及学习生物化学的作用,将有利于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引用身边的实际案例,运用生物化学原理进行解释和阐述,也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求知欲。

三、运用灵活的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案例导入法

医药卫生类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护工作,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对临床的实际案例比较感兴趣。如学到“氨代谢”这一节氨中毒学说时,可从肝硬化病例导入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肝性脑病发病机制:肝硬化时,肝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尿素合成障碍,血氨浓度升高,而血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跟脑部a-酮戊二酸反应生成谷氨酸,三羧酸循环减弱,脑部ATP合成减少,能量供应不足,引起了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发生昏迷。这样,不仅把生物化学的前后知识有机结合,也有助于增强基础知识和临床的联系,帮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肝性脑病,和治疗的方式方法。

(二) 问题导入法

给学生自己留点空间,请学生选择某个主题进行讲课,让学生来当回老师。先让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查找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开课时,让学生自己先讲解课前准备的主题内容,针对主题提出问题,再引入到学习内容,联系既往知识,形成网络化、立体化的知识结构。这种主题研究和问题导入的教学方式,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自我学习和实践指导,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收获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继续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方法学基础。

四、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一) CBL教学法

CBL (case-based learning)案例学习教学法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高等医学教育中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案例和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联系临床实际,增强了理解记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有成就感。而且,小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糖代谢一章中,首先提出糖尿病这个典型病例。要求学生课前要准备糖尿病相关的知识,课堂上提出糖尿病的生化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与预防?糖代谢紊乱还与哪些疾病相关?以这些问题为主线来学习糖类物质的分解与合成过程。理论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样具体典型的病例,使学生不仅解决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的问题,而且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淡化了学科的边界,使学生在“大医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TBL法

TBL (task-based learning) 以任务为基础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分析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制定“任务”,布置各小组按要求完成任务。其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意义尤为重要。

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和临床实际出发,挖掘教材,创设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任务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8]。例如,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素,若长期缺乏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病。因此,提出“维生素的生化功能与人体健康”这一任务,并明确此任务的知识目标是能描述维生素的活性形式、生化功能和导致缺乏病的原因。

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极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师生关系;加强了本学科及各学科间知识的联系。

(三) PBL法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l969年提出,其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由教师精心设计一个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或处理问题的方案,达到学习新知识、新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是PBL教学最鲜明的教学目标之一。

以肥胖和如何减肥为例,可以先从肥胖的原因说起,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代谢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代谢,最后导致了肥胖。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控制导致肥胖的环节,可以为减肥采取哪些措施,比如食品、运动、理疗和药品等方面,它们起到减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问题的解决,就是理解脂代谢过程,以及脂代谢异常引起疾病的原理,和掌握预防、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PBL教学法的正确运用,除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掌握和实践外,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研究中形成一定的合作关系,大家各抒己见,知识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到大量的展现。

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常常综合交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任课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当下科技新进展,多列举生活实例、临床病例,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为了适应最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与其他基础医学知识交叉,和临床知识的对接,需要生物化学任课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且坚持在教学中摸索、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安莉,陈会敏,周艳艳,等.改变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81-82.

[2]朱宝安,宗自卫,李先佳.浅议如何激发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卫生职业教育,2012,3(30):86-87.

[3]李曙波,黄忠仕,李韬,等.激发成教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兴趣方法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1:83-84.

[4]江花.高职《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9(01):85.

[5]童红梅.C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2011,30(6):82-84.

[6]陈伶利,李杰,程莉娟,周赛男,等.T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6-8.

[7]Ogilvie G,Dunn W.Taking teacher education to task:Exploring the role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J].Language Teach Res,2010,14(2):161-181.

[8]王文玉.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5(1):77-80.

学习化学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教学 学习策略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目标和学习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忽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化学学习策略概念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技能,因为学习方式或学习技能往往指向特定的学习课题,而学习策略则是为控制与调节学习方法或技能选用的执行技能或上位技能[1]。化学学习策略通常表现为化学学习基本活动的组织方式,也是指化学学习中的认知策略,是学生根据化学学科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化学学科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2]。

二、化学学习策略的意义

1.化学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方法的重要环节。随着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形势下要求当代学生要学会学习,社会的信息化、变革性、多样性等特点要求人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更新,具有适应社会变化、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解决问题。而学习策略的掌握有利于人们高效快速地学习,以适应纷繁的社会变化。学习策略的渗透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从而减缓学习压力,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的、主动的、高效的建构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并且获得学习的信息迅速增加。

2.化学学习策略符合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否掌握学习策略已经被看作衡量是否会学习的一个标准之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教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学习策略,学会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这些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对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注重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既学会基本知识,又学会自我增长知识,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就是学会学习。这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传统的教学理论研究虽然也致力于教的改善,但其忽视学生本身和学习规律的研究与改进。这种状况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过于强调读、写、算等低级技能,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策略等高级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能普遍缺乏。这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3.化学学习策略是化学教学目的要求之一。当前在教学中要求“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即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其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的反映。从发展的主体性来讲,要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必须要知识到位和学会学习;从学习过程的主体性来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保证学习目标达到的基础。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认识,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有效地控制有利因素,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果。由于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变量,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控制这些,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对于中学生来说,教给他们学习策略,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就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在有效的时间内,更快、更好、更轻松地学会更多的内容。

三、初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化学学习策略教学就是要通过化学学习策略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提供给学生学习工具,使学生能够自己设计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能够自主学习化学,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够开动脑筋,积极选择、利用各种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习的选择性和思想性。具体进行化学学习策略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制约学习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选择目标的策略是信息选择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确立、选择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确立、选择的目标应该是一系列若干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以此发挥不同层次的目标在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对信息选择的作用。该目标体系应包括:学目标、阶段目标、课程目标、课时目标、问题目标。其次,指导学生自觉确立、调节目标。再次,指导学生选择现实的学习目标。最后,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达到目标的最合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