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设计的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设计的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范文1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教学 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信息系统开发或应用经验的本科生来说不容易掌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积极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学生在两周之内开发一个系统,这样安排课程设计往往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显然,按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笔者根据多年的MIS课程的教学经历,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改革方法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改革方案

1.课程教学设计

为了实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同步,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1)选好教材。所选教材必须满足:①教材首先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接着各章依次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②教材必须全面系统地反映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③教材应该有一个学生熟悉的案例贯穿始终,这样教材实际上就可以当作课程设计指导书。(2)应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组织、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其中学习,方便指导学生课程设计。(3)采用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会利用MIS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课程设计中的问题。

2.课程设计选题

在介绍完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后,教师上机操作演示各种类型的MIS。接着就开始给学生初步拟定一个有实际背景的课程设计题目。题目布置之后让学生用两周的时间收集资料,认真选题,最后采用双向选题的方式确定设计题目。双向选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题目感兴趣,而兴趣是信息系统开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必须按照课程教学的进度同步开发课程设计题目规定的信息系统,不能半途而废。

目前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或者从某些参考书中得到某些信息系统开发的文档和软件,所以教师在选题时要多查找资料,注意不要选学生可以仿造或拷贝的某些题目。

在选题中,要求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的信息系统的全部开发或完成一个大的信息系统一部分功能的开发,做到一人一题。这样才能促使每个学生独立思考,避免课程设计成果雷同。

3.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的措施

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的办法是:每讲完一章的内容就让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相关内容的设计工作。这对学生来说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如何应用知识。课程设计比单纯做《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有意义,所以学生积极性很高。

由于有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带着自己的题目来听课。由于教材内容与课程设计的步骤一致的,这样学生伴随着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案例讲解,一边听课,一边思考自己的题目在这个步骤该怎么做的。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非常认真,课堂纪律也比较好。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好转。

在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进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求学生每一个开发步骤必须做得完全正确,要求太高的话学生觉得难度太大,对信息系统的开发产生畏惧。(2)在开发过程中,每5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任课教师定期召开一次会议。会上每个学生要汇报目前开发的进展和碰到的问题。任课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又解决了学生的问题。(3)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单纯从网上查找资料来完成信息系统开发,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对所做信息系统进行调研。课程设计中要鼓励学生创新。

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性地对学生同步进行的课程设计进行点评。点评主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1)表扬设计做得好的优秀学生,鼓励其他同学向优秀生取经。(2)对课程设计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要集体讲解,对个别同学的问题要进行课后交流和答疑解惑。

4.课程设计阶段的任务及课程设计考核

随着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的同步推进,课程讲授结束时学生初步做完系统设计的大部分工作。课程设计阶段,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利用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用已经学完的完整知识,对自己所做的系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进一步完善,最后进行代码的编写、测试与调试工作。

课程设计必须有严格的考核计算办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在课程设计上花更多的精力,课程设计的质量才有保证。

二、应用情况

两年来,笔者采用本文提出的信息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改革方案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个方案弥补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时间不足的问题,将课程设计时间间接地延长了将近一个学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海虹 卢宏伟: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探索.科技资讯,2006年1期

课程设计的步骤范文2

【关键词】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现状;改革探讨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Discussion of the Course Design for Pump and Pumping Station

LIU Hai-fang LIU Yu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nergy&Environment,Zhengzhou Henan 450007,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pump and pump station course design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 are analyzed,combining with to the purpose and requiremen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ump and pump station course desig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design of pump and pumping station,the reform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from design plan and assessment method.

【Key words】Pump and Pumping Station;Course Design;Present Situation;Reform discussion

泵c泵站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设计是与该课程配套的一个重要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1-3]。泵与泵站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泵与泵站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给排水泵站的工艺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整体化,以便于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夯实的基础[4]。因此,为了提高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满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综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对其目前所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透析以及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传统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传统课程设计的现状

传统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泵与泵站》课程结束,学生期末考试结束后的2周内进行,一般由指导老师指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和给定数据,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规范,进行水力计算,机组和管道布置,泵房尺寸确定,附属设备选择,图纸绘制等工作。课程设计的评价方法是指导老师将学生课程设计期间的平时表现和图纸及其设计说明书纸质材料综合起来,给出最终成绩。

1.2 传统课程设计存在问题

1.2.1 课程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数据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分成十组,每组的设计任务和给定参考数据多年不变,学生只要按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数据、规定的泵站工艺设计步骤和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这就导致了相互抄袭的后果,特别是每组的同学,水泵及电机型号选择方法和结果一样,水力计算步骤和结果也都是相同的,分不出优、良、中、差的档次。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缺乏新思维,师生同受其害。

1.2.2 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上1.1所述的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图纸、设计说明书等纸质材料只能从表面上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评判学生是否抄袭,这样不断助长了懒惰学生抄袭的不良风气,影响了勤奋好学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课程设计任务结束后,师生的交流与互动缺乏,课程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课程设计到底哪里存在问题,看到自己成绩合格了,就以为万事大吉,不再关心自己的课程设计是否存在问题并给予改正,严重违背了课程设计教学的初衷。

2 改革方法和建议

针对目前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时间短促、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数据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等现象,提出一些改革方法和建议,以提高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2.1 将课任务书数据进行扩展,激发学生设计主动性和创新性

在设置课程设计任务书时,采用多题目、多数据。如:取水泵站工艺设计、送水泵站工艺设计、污水泵站工艺设计等,数据可以把传统的给定的某一输水量改为不确定的输水量,如:近期设计水量250000m3/d,要求远期发展到400000m3/d,改成为近期设计水量(150000+2000×学号后两位×班级)m3/d,要求远期发展到(300000+2000×学号后两位×班级)m3/d的形式,每人一组数据,即使题目相同,但数据不同,可以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独立计算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设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2.2 将自评、互评列为课程设计考核依据

“自评”是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后,自己检查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纸质材料,整理出存在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通过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对方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评阅,找出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中存在的缺陷。在自评、互评之前,指导教师用表格的形式给出评审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分值和得分。学生根据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自查、互查,然后给出成绩。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不够科学的考核方式,除了1.1的评价方法外,要将自评、互评成绩作为考核依据,约占总成绩的20%。

将自评、互评机制引入课程设计成绩考核,既体现了指导老师的引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合作、监督的能力,这样不仅课程设计完成了考核,实践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3 结束语

总之,为了提高泵与泵站教学质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在不断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鲁群.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课程教学,2013(8):106-108.

[2]张亚宁.《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价值工程,2012(8):211.

课程设计的步骤范文3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且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而言,课程设计通常包括:民用房屋建筑设计、单层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混合结构房屋墙体及条形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钢屋架设计、门式刚架厂房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一般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等。每一门课程设计都是相对应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建筑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需要从课前准备、加强指导、注重设计过程、做好成绩考核及成果总结等多方面人手。当然要保证上述每一方面的工作质量,教师的责任心尤其重要。”下面结合笔者在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2认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1精心选题及合理确定设计分量

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有些指导老师为减少麻烦,把某一设计选题用很多届,致使设计内容陈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也有的课程设计其设计任务分量过大,导致设计过程草草收兵,应付了事;而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的课程设计分量过少,使得设计过程中学生闲暇多,用到的知识少,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课程设计选题时,应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土木工程领域的新发展,不断补充和更新设计内容。对部分的课程设计,应尽可能选用近期设计的工程或正在实施的工程,以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看到实物,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设计积极性。比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一般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等都应尽量将选题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同时,在选题时,应考虑设计时间、复杂程度、提交成果的工作量等来确定合理的设计分量,使参与设计的学生都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练习过程,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达到课程设计预期的目的。

2.2认真编写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是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的指导性材料,是课程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有些指导老师为了省事,在课程设计开始的当天才口头布置设计任务或在黑板上大致抄写几条;有些老师虽然布置了较完整的设计任务,但任务书过于简单,对完成相关课程设计步骤、依据、设计进度、成果内容等未做出明确的交代,故指导性不强。每一门课程设计都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课程设计正式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应提前编写好内容详尽的设计指导书,并发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指导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l)设计目的、任务;(2)设计依据;(3)设计参考图纸及相关资料;(4)设计步骤与要求;(5)成果内容;(6)设计进度安排;(7)纪律要求;(8)成绩考核标准。如有必要,还应编人相应的设计例题,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参考。

2.3准备必要的资料

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应用相应的规范、图集、标准、定额等基础资料。如房屋建筑课程设计中需要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等原始数据,并提供《西南地区标准设计通用图》及有关制图标准;又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准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等各类资料;再如根据四川省现行的工程造价编制方法,土建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需要提供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全国统一工程量清单编制规则》、《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四川省估价表》(2004)、某一时期的材料指导价、各类标准图集等。由于经费问题及应用范围上的限制,指导教师应根据设计内容的需要对上述资料中的必要部分进行收集整理,作为指导书的附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做好设计准备和更充分地理解设计内容,为高效而顺利地完成课程设计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由于资料种类和内容较多,对于有些资料,可提供电子版本或范围、出处供学生自己查阅、选用,这样也可以使他们查阅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毕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加强指导与管理

3.1加强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对课程设计进行指导,仅是抽空到教室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不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总是参考同学的设计步骤,他们甚至对书上、规范、标准或定额中的内容理解错了,就按他们自己错误的理解去做,影响了设计成果的质量。指导教师安排的指导时间每一天应不少于4学时,且具体时段应相对固定,以保证学生能按进度完成设计任务。同时,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应把被动解答问题与主动提出问题相结合,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不清的地方进行提或在黑板上予以提示,了解学生的具体做法或算法,并通过检查中间结果来发现问题。同时,对计算中或绘图中一些共性、难点问题应讲解。

3.2加强对设计过程的管理

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时间,可以通过考勤、课后作业及讲评等手段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目前对课程设计的管理则较为松散,有的指导老师在成绩考核中只依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设计成果予以评定,对设计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监控或记录,因此导致学生的松懈和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抄袭的学生得高分的情况,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完成设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设计质量的提高。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管理可采取如下做法:

(1)明确指导时间。

(2)合理划分和安排设计进度。

(3)对设计进度中的各个中间环节明确其具体要求(内容及必须完成时间),并不断检查;错误的地方可直接在初稿中批示出来;前一步骤未完成者不得进人下一阶段的设计。

(4)最后必须提交正式的成果和检查过的初稿或底稿;没有接受中间过程检查的学生,最后提交的成果不予批改,以不及格论。

通过上述的管理与督促,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4采取措施确保设计质量和效果

4.1设计分组或设计选题

在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时,应分组或分题,不能全班做同一题目。如果每个人完成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结构设计的选题应考虑不同的平面尺寸、荷载、建筑构造做法、材料强度等,还可以要求采用不同的楼盖类型,以确保一人一题,每人可以完成相对独立的设计任务。又如,房屋建筑课程设计需要绘制较多的图纸,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期即公布设计题目,并采取学生选择与教师分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分组或选题,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规范标准和构思方案,在课程设计周开始前即可初步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下一步完成施工图设计提供了保证。再比如土建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一般的实际工程其工程量较多,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把课程设计的班级分成几个小组,一些小组模拟招投标中的甲方做标底,另一些则作为不同的投标单位(乙方)计算报价,最后让他们进行比较竞争。

由于每一小组是合作完成课程设计,所以必须要求小组成员每人独立完成相应的内容,然后成员中间再进行互审,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别人的和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KPM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电算及施工图绘制,同时通过与手算的结果对比分析,校核手算的正确性;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也可以应用某种预算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打印,提高设计效率。通过上机操作,可以让学生对目前工程设计中一些常用的软件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质量。当然,课程设计又不完全等同于工程设计,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软件,手工绘图、手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必不可少。

4.2安排上机操作时间

在课程设计中,还应安排一定的上机时间,要求每个学生会应用一种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软件上机操作。譬如,房屋建筑设计可采用Au量oCAD、天正建筑等软件进行施工图绘制;结构及基础设计可采用PKPM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电算及施工图绘制,同时通过与手算的结果对比分析,校核手算的正确性;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也可以应用某种预算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打印,提高设计效率。通过上机操作,可以让学生对目前工程设计中一些常用的软件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质量。当然,课程设计又不完全等同于工程设计,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软件,手工绘图、手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必不可少。

课程设计的步骤范文4

关键词:课程设计;创新意识;考核机制

作者简介:冯济琴(1973-),女,四川雅安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鲁进(1980-),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讲师。(重庆 40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高等教育项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设计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0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21-02

课程设计是一个通过把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最后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它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水平不仅能够反映课程理论研究的成果,更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计划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了解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前期铺垫。因此,实施好课程设计环节,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课程设计教学也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教学现状

重庆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设计种类较多,包括已经存在的测控电路及装置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课程设计、测控系统课程设计及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各课程设计也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实践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实践能力。近年来笔者一直参与多门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交流,认为目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设计还存在以下问题:

1.选题内容单一

目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许多课程的教学计划延续多年,其课程设计内容也比较规范化和标准化。课程设计每一年的内容和方法更新较少,指导教师也是同一个或同一批人,导致每一届学生的设计理念都相差无几,限制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另外,由于课程设计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所给出的选题大部分是依据教材理论知识设计的,题目内容单一陈旧,学生不感兴趣。

2.学生创新意识无法得到培养

传统的课程设计重点放在“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上,设计题目往往是多年不变的旧课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又无形地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设计中只需按题目中给定的数据、方案及规定的设计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整个设计过程中缺乏方案构思等设计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限定在固定模式中,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无法得到培养。

3.缺乏健全的课程设计考核机制

指导课程设计需要一定的管理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考核机制。如果课程设计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健全的考核手段,有些学生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同时,有些课程设计需要先修的课程较多,因此只能安排在比较靠后的学期。例如测控系统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而该学期学生又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因此部分学生的心思不能完全放在课程设计上,这时如果又缺乏考核机制,那么就更不能约束学生。此外,虽然大多数学生对课程设计较为重视,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态度不够端正,平时不认真,最后抄袭别人的设计资料“交差”,这样势必难以达到课程设计最初预想的设计目的。

由此可见,只有对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设计从多方面进行模式改革和实践探索,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程设计质量,让学生真正了解所学专业内容,同时提高其设计理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重庆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在课程设计中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1.课程设计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设计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予以解决。首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同时为学生建立一条从学校到企业的连接桥梁,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课程设计选题尽量贴近企业项目,甚至可以直接从企业中选题。其次,课程设计题目一般两年或三年一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前本学科的发展现状,课程设计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前沿课题,并尽量选择综合性强的设计题目。最后,考虑到学生的现状,课程设计题目应难易适中,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通过指导教师审批即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课程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题目的总量应小于学生人数,通常由3到5位学生一组[1]共同完成一个课程设计。

通过选择前沿和贴近企业项目的选题,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在以后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充满热情和动力。

2.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

当课程设计题目选定后,教师将理论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工程实际的应用需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精心组织和合理选择,从而对每一题目设计不同的课程设计指导书。而且在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将题目细化分工成不同部分,每位学生应该完成不同的任务。例如在“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课程设计中,对于某设计题目,可分为方案及原理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机械结构设计四部分,这四部分分别由四位学生来完成,因此在指导书就应明确每位学生的任务、目标以及完成设计的指导步骤。同时在指导书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或指出有关参考书籍和资料,以帮助学生直接查阅与课程设计相关参考资料。

测控系的课程设计在改革之前是由一位学生完成一个题目,这样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个题目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往往一接到课程设计任务就从心里上畏惧,进而越来越没信心完成设计,最后只能靠抄袭、拼凑来完成设计报告,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自然就无收获。改革之后一个题目分解成几个任务,相对变得简单,学生比较明确自己的目标,他充满自信,因此就有饱满的热情和信心去接受任务,同时因为每个题目都有设计指导书,学生可参考指导书上步骤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任务,达到课程设计目标。

3.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和启发学生。从查资料到方案设计、元件选择,都应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当学生在设计中遇到问题时,应鼓励学生刻苦钻研,自己去找资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因势利导,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尽可能找到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选中自己中意的题目后,在同一题目下一般由3到5位学生共同一组,同组学生虽是同一题目,但任务不同,任务之间彼此却又相互关联。这种方法和企业项目设计的步骤基本相同,让学生提早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为学生将来进入企业从事科研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协同完成同一设计题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可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更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4.改进管理措施,健全考核机制

由于重庆理工大学实行三学期制后,课程设计一般放在第三学期,这时学生一学年的理论课已全部结课,暑期也临近,学生往往比较散漫,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重庆理工大学测控专业的课程设计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答辩成绩、和撰写报告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指导教师给出;答辩成绩[2]占总成绩的30%,由评阅小组教师给出;撰写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评阅教师给出。

平时成绩里面应包括学生考勤以及平时在实验室做设计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学生只以撰写报告为目标,最后交差了事,根本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的目标。

测控系的课程设计一般安排3周左右的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一般都能完成设计内容。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测控系每门课程设计最后都会将所有学生进行交叉分组,答辩小组成员由3位以上教师组成。答辩过程中,学生先自述,再由教师提问,学生答辩,最后由答辩小组给出成绩,其中指导教师不参与自己所指导学生的答辩。

学生完成所有设计后撰写设计报告,学生的设计报告教师之间交叉评阅,由评阅教师给出成绩。

因为有了健全的考核机制,学生必须在整个课程设计期间,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师的指导完成题目设计,参加答辩,最终撰写报告,才能完成整个课程设计任务。因为成绩不合格考核不过的学生只能参与下一届的课程设计。这样的考核方式给学生一定压力,这种压力最终转换成学生的动力,激发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三、总结

重庆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设计改革已经实践两届,通过课程设计内容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指导书的设计给予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信心,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最后采用类似毕业设计的考核机制。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计中完成较好的学生,毕业设计必然也完成较好,到工作岗位后也能较好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因此这些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对测控系的教学水平整体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的步骤范文5

关键词: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并借助设计资料、标准、规范和一些经验数据进行的综合设计训练。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教学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最终让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让学生了解、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机械制图、机械传动装置、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实施步骤。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课题很多,而选择带式运输机的设计计算为零件课程设计的典型题目,其难易程度符合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包括电动机功率及类型的选择、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轴和键的设计计算、轴承的选择和轴承寿命的计算以及减速箱的结构和附件的设计等。就课题的工作量来说,除上述内容外,学生还需完成减速箱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工作图。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均不足的中专学生来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以上任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以较高的效率完成这一设计工作呢?笔者认为,采用“分步教学法”(即一看、二讲、三讨论、四总结、五答辩),指导学生进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可以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一、看

要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必须认识设计对象。鉴于机械零件设计一般安排在下厂实习以前,学生现有的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必须由指导老师带学生到实习工厂进行一次减速箱的现场拆装,使学生对减速箱的组成、类型、结构、附件和作用以及机械传动装置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若条件许可,教师最好一并介绍几种外形各异、采用不同类型传动方式的减速箱,以开阔学生视野。

二、讲

指导老师的讲授包括平时的机械零件理论课程讲授和进行零件课程设计时的讲授两部分。首先,对于教材的讲授,要有的放矢地提出理论课结束后将要进行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任务。如带式运输机,教师要概略地阐述在带式运输机的设计过程中将要遇到哪些问题,用哪些知识去解决,把机械零件的各章内容用一个实际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学习时就可以不断地体会教材本身的完整性和各章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从而带着带式运输机这个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积累知识,为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讲授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初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设计知识,但接到具体的设计任务时却往往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即对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程序缺乏全面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讲授的重点则要结合课题讲清设计程序、步骤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应正确对待的一些问题,如查阅已有资料与创新的关系,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零件强度、刚度的计算与结构和工艺要求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计算与图幅的比例关系等。在讲授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传动方案选定电动机的功率、型号,合理分配传动比以及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等,具体的运算过程留给学生自己完成。

三、讨论

经过减速机实地拆装和教师的讲授,学生们对带式运输机的整体设计过程已经比较清楚,即可按照“三边设计法”(即边画图、边计算、边修改)进行设计计算。在这一阶段,教师工作的重点应转到观察发现学生们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上来,特别是一些共性错误,进行归纳分类,为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答辩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组织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纠正错误的办法。在讨论中,教师只作启发性的引导,经过讨论待问题已基本清楚时,再由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这种讨论大致要经过两轮,第一轮要解决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和传动零件设计计算中出现的问题,第二轮要解决减速箱的结构、附件及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总结

总结,即整理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计算说明书是图纸设计的理论依据,又是设计计算过程的整理和总结,它是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学生自我总结、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过程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总结,学生回过头来系统地分析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更正和修改。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一典型的课题设计,从中悟出一般机械设计所遵循的普通规律,举一反三。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提出统一要求。

五、答辩

答辩是机械零件课题设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准备答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设计知识的过程。课程设计完成后的全部图纸与说明书应有设计者和指导教师的签名,未经指导教师签名的设计不能参加答辩。由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按设计小组进行答辩。答辩时按说明书编写顺序,设计者首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5~10分钟的讲解,说明主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每位学生的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学生平时设计情况、课程设计质量以及答辩情况,由答辩小组综合衡量、讨论评定。本课程设计成绩为百分制,其中平时表现占30%,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设计质量占50%;答辩占20%。

课程设计的步骤范文6

1.1命题单一或老化,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对课程设计的要求一般为一人一题,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设计任务书资料不足,难于真正实现人手一题。导致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在同一届学生中多采取分组方式开展不同结构类型的课程设计,在同一组内只是对部分参数做一定修改,计算过程和步骤完全相同,学生无需考虑结构布置或经济性等要求,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在下届学生课程设计时会继续使用上一届使用过的题目,命题更新不够,致使学生会搜集上届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单纯模仿或直接抄袭,学生无法通过课程设计来了解当前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与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实践环节脱节。长此以往,学生便无法真正掌握结构设计方法,更无益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课程设计图纸计算大多采用软件,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普及,各大高校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大多都开设了CAD、SoliWorks、PKPM、midas等用于提高制图及计算的效率,同时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然而在教学中,过多地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学生只知道按照软件提示步骤操作获取最终结果,但对其内在的制图和识图方法、规范依据等却不熟悉甚至不去思考,导致工作中经常出现对于实际工程中的明显错误判断不出,图纸识别不准确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1.3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缺乏对设计过程的控制

混凝土结构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课时量大,理论授课占用时间较长,课程设计基本在学期末,学生此时面临多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迫于对课程设计成绩的追求,学生大多数会需找往届模板,或照抄别人的成果交差。由于教师对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多以设计成果作为唯一依据,也有高校采取了抽查答辩等方式进行,但是忽视对学生设计过程的监管,缺少平时考核,日常检查也不严格、不规范,最终给定的成绩也不科学,甚至出现抄袭者的成绩反倒高于自行完成者的成绩,评定不够客观和公正,课程设计成果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2教学方法改革

2.1课程设计命题工程化、多元化,切实增加学生设计自由度

课程设计命题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做简单的虚拟设计,应该密切联系现行的工程规范依托已建或在建项目资料编制多元化的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在任务书的编写上可以适当放宽约束条件,给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做法:一是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设计院、工程单位)的作用,大量收集工程背景资料、设计图纸等为教师开展课程设计命题提供依据;二是教师应该根据该课程设计的大纲要求科学编写任务书,充分体现一人一题的要求,同时已知条件可适度放宽,让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由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对拟开展的任务书进行认真审定,包括设计内容、深度、工作量、成果评定方式等,然后下发至学生开始设计。通过这种方式可切实提高课程设计科学性和工程应用性,为学生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采取手工设计为主,软件验证为辅的方式开展课程设计

为杜绝学生电子文本相互抄袭的问题,该课程设计可要求学生对于结构设计及施工图纸手工绘制,教师严格按照制图规范标准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图纸全部返工;设计计算书要求学生先采取手工计算,然后利用软件进行验证。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基本计算公式和规范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制图、识图能力及三维工程形构件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

2.3充分体现课程设计教师主导作用,加强过程监控

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决定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且熟悉现行规范。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教师必须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设计当中去,并起到主导作用,教师每天进行集中答疑,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共性问题采取集中讲解,个别问题单独解释,这样既可以保证课程设计质量,又可以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设计进度,真正达到课程设计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4改革课程设计成果评价机制,正确处理成绩与效果的关系

课程设计的成果评价应该改变传统的以设计成果作为唯一依据的评定方式,坚持以“考核只是手段,学习效果才是目的”的原则,充分考虑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掌握的信息,既要保证对设计过程中表现积极,成果完整可靠的学生给予高分评价,又不挫伤部分成果欠佳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将最终反映出的问题必须反馈至学生,同时要求学生限时改正,最终给予合理的成绩评定。因此,成果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讲评和抽查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结合教师平时指导记录,科学设定各环节的分值比例,以实现该课程设计成果评价的客观、公正。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