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财务管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财务管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财务管理学

大学财务管理学范文1

1.1教学大纲的重要地位

在瑞典,财务管理课程以及其他本科课程一般都会将所相关的教学大纲在网上公布,可以直接让学生下载,其中包括的要点是: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目标、选修该课程的基本要求、评价成绩的方式、课程采取的主要形式、参考文献和讲义。与国内教学大纲相比,瑞典大学关于教学大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很高的。只要在教学大纲中体现的事项、相关内容在整门课程的执行中会完全得以实施,按照一些老师的说法,这个教学大纲就像是法律一样,教师是必须遵守的。隆德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是:课程目标:通过完成课程学生应该具有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以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拥有对资产评估和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技能。在学完本课程以后,学生尤其应该能掌握下列知识并学会分析:关于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资产评估的不同方法和技能;现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结构和套利定价模型理论;风险管理、组合选择和资本成本;资本结构和收益的相互关系;短期和长期理财规划;选修该课程的基本要求:经济学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的基本介绍;长期理财规划和增长;资本预算和长期财务政策;短期财务规划;兼并和收购;期权的评价。其参考的教材也是欧洲较为流行的Hillier的2010年版本的英文教材。(Hillier,Davidmfl(2010).CorporateFinance.1.uppl.Berk-shire: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

1.2财务管理课程的组织形式

1.2.1实用性

在瑞典大学教育的观念里,特别注重课程的实践运用,如同课程大纲里提到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会运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一样,《财务管理》课程大部分都是由大量具体的实际案例分析和项目讨论构成。我们上课的教材主要参考的是《哈佛大学》1984年编写的一本《财务经典案例》,有一些案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和学术价值。比如资本结构运用的是万豪酒店1990年代末期进行全球扩张时发生的融资困境问题;还有杜邦公司的上世纪80年生过度负债的案例,到现在也具有研究的价值。这些案例一般都是由每个组提前进行资料查找,并进行数据预算,运用基本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分析,老师会现场点评,其他组学生也可以进行现场提问,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内容的基本把握和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和准备的基础上。教师真正授课的比例其实并不重要,瑞典大学管理类课程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对学生自觉性的完全信赖,让很多学生感觉上课其实过程很紧凑而且辛苦,但也颇有收获。

1.2.2互动性

教学相长在瑞典大学教育课程里体现得很明显,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信任感。瑞典大学里,部分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类课程,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会进行学生的分组活动。在瑞典大学的图书馆,一般都会留出一个专门的楼层作为这些小组进行课后讨论和研究场所,一般提前两天预定房间。这些房间里都提供有多媒体设备,甚至电视和其他休闲设备,可以说seminargroup几乎成了学生交流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反而在课堂上的单一教师的授课显得并不重要了。在大量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一般并不会给予过多的评价,但会让其他组员进行对抗讨论,场面往往会是很激烈的。甚至对方学生会对本组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规范进行很严厉的批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友谊,因为这是专业的讨论,大家都是遵循课程的要求来做。如果谁没有达到应有的规范度,当然应该受到批评,所以在课堂上的oralpresentation往往都会产生很好的思想火花和创新的观念。我就经历过一个德国学生将自己创业的医药公司的例子加入到资本预算的案例中,提出了全新的财务评价指标和标准的,让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刮目相看,结论没有唯一性成为了《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类课程共同的特点。这些互动的教学环节,让课程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往往会让人记住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和计算公式,教师也会得到很多新鲜的观点和方法。

2课程结束后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结束后,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评价,除了笔试,还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研讨会等小组的平时打分,这些在最终成绩中都会有很清晰的、各自的评价,一般都是分成两个等级,即:优和通过。同时,为了监督和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瑞典大学一般会在课程笔试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普遍地对学生进行教师授课效果的网络调查。瑞典半学期课程结束后一般会在一个月内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进行广泛的网上问卷调查。其内容主要涉及到课程前期准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及课程效果等各个方面,具体有。1)各个指标总体汇总结果(具体量化指标从非常同意到强烈反对5个等级,分数越高表明其教学效果越好),《财务管理》课程的总体汇总评价结果,大部分都在较好的水平,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有较好的认可度。2)课程目标的调查。这部分包括提问:你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学习成果有了清晰的画面。其结果大部分集中在4~5分,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有较为清楚的理论认知。3)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提问:授课内容是否与课程大纲等要求基本符合的;课程的教材和参考文献的内容与课程大纲是否相符;内容是否与课程本身的内容相符。4)课程组织形式效果。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考试各个组织环节的效果满意程度。问题包括:课程结构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并达到了预期效果;课程的教学工作方法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你实现了学习目标;考试环节是否是精心设计的,并反映了自身的学习效果。5)课程实施。主要调查《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效果。问题包括:该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程是否为其他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帮助我实现学习的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该课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能够实现学习成果。

3中、瑞大学教育的对比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欧洲国家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都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个性发展是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个性发展取决于个体的特性,取决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和个体的内在自我价值的追求。培养有个性的人,才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实行多元评价,这是欧洲不仅是大学也是中小学教育中遵循的一种普遍的教育理念。本科生的成绩只有三个档次:VG是优;G是通过;U是不通过。而等级的划分是多方面的考核,包括考试成绩、上课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讨论等等。当然,并不是瑞典这种大学教育制度就不存在任何问题,比如瑞典大学在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方面也存在矛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瑞典出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趋势,高校布局在地域上不断扩大,使来自不同经济及种族背景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担心是:如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没有对教育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数量扩张意味着自我终结。针对这种批评,瑞典中央政府对高校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质量基本令人满意,高校间没有系统的质量差异。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瑞典现行的政府经费投入体制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学分)作为拨款的重要依据,这种体制为高校灵活地设置教学科研的优先领域提供了保障,因而得到广泛认同。但这种投入体制对学生选课需求的变动过于敏感。并且过分迎合学生的需要,会导致高校的短期行为。例如在专业设置上,如果高校一味提供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那么各个高校的专业将会趋同,高校失去特色的风险就会增加。此外,在这种财政投入模式引导下,高校可能会降低考试难度和学术标准,以保证更多学生能通过考试,从而得到更多拨款。上述种种都是瑞典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隐患。

4结语

大学财务管理学范文2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odel in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we investig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in Chinese higher academies. Furthermore,w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现状;问题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status;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16-02

作者简介:任翠玉(1973-),女,吉林通化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0 引言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已有较长历史,而作为独立专业的历史并不长,根据教育部(1998)颁布的专业指南,财务管理才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被列入了本科专业目录,许多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财务管理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上还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

1.1 样本选取 为了使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了国家级会计学重点学科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八所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作为调查对象,研究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情况。所选取的样本具有以下特征:

1.1.1 学校性质 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属综合类大学,其余的五所大学为财经类院校。

1.1.2 专业的综合实力 所选的八所高校的会计学均是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硕士、博士学位,均属于国家首批设立MPACC的院校。

1.1.3 地区分布 八所高校分别位于我国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这样取样降低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对调查结果的误差影响。

1.2 现状调查

1.2.1 财务管理专业定位和设置情况 财务管理专业究竟是把它定位于经济学还是管理学,是近年来专业设置问题中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国内各高校在专业设置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财务管理专业或设在管理学下的会计学院里,如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或设在管理学下的企业管理学科下,如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1.2.2 培养目标定位 依照2000年国家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国内各高校也都纷纷出台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各高校在对培养目标的具体描述上有一定差异,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具有综合的组织协调能力、扎实的财务专业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上海财经大学为“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实务,具有从事企业投资、筹资和日常资金运作等分析、决策和咨询等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中央财经大学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等,但在培养人才类型上大多强调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1.2.3 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国内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都分为三个层次,即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基础会计、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基础学科。各高校专业核心课设置基本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财务管理的层次来划分,分为财务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另一种是按照财务管理环节设置课程体系,分为财务理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等。专业选修课一般包括成本管理、审计学概论、风险管理、个人理财等课程。

2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1 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与范畴需要进一步厘清 在调查统计的样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下设在管理学院,而其他5所财经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下设在会计学院,按照目前我国本科专业的学科划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应属于管理学下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同会计学的学科地位是并列的,但专业设置却在会计学院下,这不能不让人引发歧义,是否财务学要从属于会计学?虽然1998年财务管理专业已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列于工商管理学科,但是教师、学生、组织结构等并没有独立,因此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会缺乏专业特色。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必须先厘清专业定位问题,彻底地从会计学和金融学中独立出来,才会形成独有的学科特色,才能为财务相关工作培养和输送财务专门人才。

2.2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从目前我国“五大”专业教育层次(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应定位于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从八所高校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大多数都是参照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目标要求,强调精英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加入WTO后,市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本科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即使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本科生也只能说是具备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定基础。另外,虽然现代高等教育强调“通才”教育,但是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存在,要求教育领域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同时也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才,即“通才”加“专才”。因此,现代财务管理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由专门化人才教育转向大众化人才教育,并在专业知识方面加强教育,致力培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公司理财和金融等相关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一般专门人才。

2.3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调整 从八所所调查的高校课程设置上来看,在满足“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下,各高校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与各高校的教育环境及面对的市场需求不同有关,但从整体上来看,课程设置体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①部分课程存在内容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界限一直无法确定,国际金融和国际财务管理在汇率方面的内容也存在重复,中级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在内容和方法体系上有边界交叉和重复现象。重复的内容一方面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②专业课教材五花八门,有的学校采用国外原版财务管理教材,有的学校则采用本校自编教材,教材不同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难易程度的不同。③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目前的财务管理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上市公司为对象,但对非上市公司适用性差。在课程内容上则以企业投融资为研究重点,而对企业实际所需要的内部财务运行与控制则没有关注。改造和扩展现有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是一个十分迫切但又难度很大的问题,首先应捋顺财务管理与相关学科的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财务管理与上游学科和下游学科之间的关系;其次,处理好国内教材与国外教材之间的关系,单纯依赖国内教材或美国版财务管理学都无法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及其在中国企业的适用性问题,因此应内外结合,构建结构合理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再次,满足金融市场需求丰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化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司财务这一范围。从课程内容来看,国际财务管理、外汇风险管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等课程或知识点也应在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中有所体现或受到重视。

2.4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由于财务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企业内部经营的千差万别,是让学生更多的掌握专业知识,还是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提高专业素养和面对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从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看,大部分学校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灌输上,能力培养没有被提到应有的重视水平上。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教学形式多样化。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讲授,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应广泛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财务模拟、专题研讨、影像教学、公司访问、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尤其在案例教学方面应下大功夫,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总共要系统的分析研究800多个案例,内容涵盖管理的所有领域,效果极佳,深受学生的欢迎。②教学手段现代化。努力创造条件,运用时实行情系统、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手段,选用或自行开发适合我国使用的各类财务管理教学软件,进行财务管理情景的计算机模拟教学,改变单纯的“粉笔加讲稿”式的状况,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③部分课程课座化。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功底见长、实际经验不足的情况,今后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可以请一些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跨国公司等财务专家担任课座教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之友,2009(12).

[2]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9(2).

[3]曾维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赵德武,马永强.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11).

[5]李志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

大学财务管理学范文3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要点,随着高校的日渐扩招,师生比例的失调、教学风气的浮夸等因素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财务管理这种涉及到公司命脉的专业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企业所看重的,因为财务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包括:融资、股本、投资、重组、众筹等等运作,是影响到企业规模和发展的关键。但是就该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却是难以令人满意。本文就如何利用教育及社会资源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

就业力;财务管理;企业发展

在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就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大学生激增而社会岗位有限的前提下,就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能够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在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熟练运用和实践能力。而对于高校而言,是以专业为单位而开展高层次教育教学的场所,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最终落脚点是使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相匹配。

一、什么是大学生就业力

就业力是就业能力的简称,世界上很多教育者对就业力做出了诠释,美国、欧洲以及世界劳工组织就就业力的概念有着和各自的区别,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在我国,就业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国内外学者对就业力的描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却是相同的,即三方面能力的展示:获得工作的能力、保持工作的能力以及晋升的能力。就业力是一种持续力,需要从业者以一种坚持的态度完成工作。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力具体的就是指能够以专业的态度维护公司的金融安全、以专业的知识获得社会的认可、以专业的能力为公司获得发展并在其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就业力低下的表现

现在社会的真实情况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却又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来承担岗位的职责。这种供求关系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其中的原因有多个方面,而对于毕业生来讲,从自身原因出发来改善自身能力是最为关键的。

(一)财务管理基本能力不扎实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掌握财务会计的核算能力,其中包括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掌握财务管理的原理与基本方法;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等等。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将为将来在财务岗位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专业课的能力是求职的基础,而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下降,这就导致了“企业招不到,学生找不到”的矛盾困境。

(二)财务管理核心能力匮乏

财务管理核心能力包括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项目评估分析能力、公司理财能力、金融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建立在自身强大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能力不能够完全通过课堂进行传达,更多的要依靠学生自身去挖掘学习,将所能够获得的知识和资源整合在一起,使之融会贯通,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核心能力。

(三)通用技能不完备

通用技能,顾名思义,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学习和掌握的技能。这种技能包含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到的。

三、如何提高就业力

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当务之急。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高校的课程体制改革

作为传授知识的源头,高校应认真调研财务管理专业再现代企业中的真实状况,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感受真实的财务管理,在进行改革之前,高校自身需要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创造勤奋踏实的学术环境,克服功利化的短视行为,强化实践育人观念,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形成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良好氛围。

(二)学生自我的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当对所学专业具有自我学习和拓展的能力,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财务管理行业的实习和实践,真正找到从事财务管理的方向。这就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了,大学生在接触专业后,应该有一个大概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将帮助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努力。

(三)企业的深入参与

企业拥有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企业应当凭借这种优势,大范围、多层次的展开和高校的合作。指导、参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真正将这门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财务管理专业的优势并明确学习的方向,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实习和培养,选出自己满意的人才留用,这样同时保护了财务机密和人力资源。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求职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仅是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学校也要在同行中加大改革力度,给学生创造更好地学术和实践的氛围,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也能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自身也要有就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转变只在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观念,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当中,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这些也是就业所侧重的关键。所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能力,要各个方面联合,才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

作者:张越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晶,祁丽,张慧敏.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探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03:101-103

大学财务管理学范文4

【关键词】 大学; 财务管理体制; 学院制

大学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类特别组织机构,具有与一般社会机构所不同的组织机构特点。如学者刘克利所言:“它既有科层组织的属性,又具有文化组织的平等性、民主性属性;内部结构既是按照权力等级和组织纪律建立起来的行政性组织,又是一种以育人为本,兼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衍的学术组织,即具有二元组织机构特点”。大学财务管理体制是大学根据自身财务管理内容和办学特点,为了合理划分财权、规范各部门财务行为、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所建立的内部经济管理制度,是保障大学内部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自上而下顺利贯彻执行的根本制度,是大学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的组织保障。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于大学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起源于中世纪的“学院制”模式似乎更适用于现代大学的组织。国外大学大都实行了学院制管理模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适应学院制管理模式的财务管理体制。本文试图以学院制管理模式为研究视角,学习借鉴国外大学学院制财务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以加快我国大学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一、学院制管理模式的内涵

学院制度随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而形成,与大学制度相伴相生,是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学院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大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学院制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大学最主要的内部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

学院制是大学下设学院,并以学院为管理中心,使学院具有实体性、主体性、自主性的一种分权管理的组织形式。

大学发展到一定规模与层次,学系的管理模式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学院”这样的组织层次,在大学组织结构体系中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实现大学组织结构的转型和大学功能的优化。学院是按照学科群落加以组合的一级行政组织。学院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学院是大学内部一个从事管理、教学和(或)科研的实体性机构,主要是以学科、学科群建设为基础或依托学科而设立的;2.有专职人员、可支配的资源,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学院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学校的传统和特色是有机结合的;3.学院是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客观上要求学校更多地授权于学院,让学院成为拥有一定办学权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实体,能更多地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而不再是大学中的“生产”或“执行”的基层组织。

学院是一个“生产”或“执行”组织,在大学的组织结构中具有主体性地位,直接发挥着大学这一组织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学术性功能。因此,在大多数国家,学院都是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是大学组织管理的重要的分权方式,实行自主管理。学院制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学校权力下放,管理重心下移,管理幅度减少,实行校、院分级管理,统一学院管理的责、权、利,使之成为拥有适当权力,责任清晰的办学实体,并作为学校的经济核算单元。

从大学行政和学术权力的运作视角来看,学院制典型模式有:以欧洲及日本的大学为代表的以学术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模式;以美国的一些巨型大学为代表的以行政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建立在教授治校制度之上的行政与学术权力均衡的权力结构模式。

二、大学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实质是一种契约理论,基本内容是规定委托人授权人完成某项工作时的委托—关系的成立,通过委托人和人共同认可契约来确定他们各自的权利和责任。要点是委托人为实现自己的设计目标,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使人与委托人的利益尽可能地趋于一致,从而利用人的某种优势来弥补委托人的某些不足,以促使人会像为自己工作一样地去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利益。

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委托—关系仍然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非均衡性:

1.利益的非完全一致性,即委托人的主要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人的目标是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2.风险的非完全共同性,即委托人往往是“风险中性”的,人往往是“风险厌恶”的,双方对风险一般持有不同的态度;3.信息的非对称性,即人在订立契约时就已掌握或在订立契约进行工作后才掌握的“私人信息”,而委托人往往不掌握人这一私人信息,这就为人的“逆向选择”提供了可能;4.环境的非确定性,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到并证明人是否努力与努力的程度,这亦就为人的“规避责任”提供了方便。

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人可能做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委托人必须在授权的同时设置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和控制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

根据委托—理论框架,我国高校系统组织内部结构中存在着委托关系:高校内部上级与下级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学校是委托人,二级院系是人。因此,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学校内部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的宏观调控,保证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调动二级院系工作经济性、有效性,保证二级学院发展目标为高校发展目标服务。

(二)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的过程。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制度同其他物品一样,其替代、转换与交易活动也都存在着种种技术的和社会的约束条件。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即“目标模式”)对另一种制度(即“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有两种形式: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使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的倡导组织和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由某种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其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在使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时候有很大的规模经济性,而且凭借强制力,国家在制度变迁中可以降低组织成本和实施成本。

随着我国高校的制度环境发生变化,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使得我们高等学校法人地位和理财方式的制度安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通过采取主导性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得高校变成面向社会办学的法人实体,高校经费来源主要由国家统包转变成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这一转变使得我国高校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学校要想在新世纪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源节流,一方面扩大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就是要通过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来应对高校理财环境的变化。通过建立新的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制度和经费分配方法等措施促进高校内部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达到资金节流目的。

(一)“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模式是指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学校的各项经费和资源,对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进行集中管理。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校级财务对二级学院的人、财、物等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在学校规模较小时,有利于学校的宏观调控,集中全校财力办大事,便于从全校的角度统筹安排和合理调度资金,促进大学各项事业的发展。

但是在市场经济成为主导经济,大学成为自主办学实体及大学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的背景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模式逐渐凸现其弊端。在此背景下,大学的办学经费来源由政府拨款为主渠道拓宽成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赠、基金收入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学内部逐步实行了学院制改革,实行教学、科研等事权的下放,有利于理顺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在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下,财权集中校机关,学院无财权,也就不必承担任何经济责任,这就挫伤了二级学院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由于院长做不到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就难以落实院长负责制,学院制的改革也就无实际意义。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是指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学,在建立健全财经制度、明确校内各级、各单位权责关系和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根据财权划分、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由学校和校内各级各单位(即二级单位)进行分级管理。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较充分地照顾到了二级单位的利益,有利于调动下属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大学在下放财务管理权力中普遍采用的是“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自求平衡”的原则,但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地使大学财力分散,削弱了大学整体财力和竞争力,许多大学的一级财务机构与二级财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是分开的,二级财务机构在财务实践中具有双重身份,行政管理由其所在的单位负责,财务处只对其进行业务指导,这种双向领导所具有的双重身份,造成二级财务机构工作主要受所属部门左右,弱化了一级财务机构对二级财务机构的监管作用,容易造成分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损害学校整体利益;同时,财权的下放,导致办学经费分散到各级部门,形成“穷学校,富院系”的局面,学校一级财务财力不足,整个学校的财务资源不能做到统一调配,各院系经费使用只考虑本部门的利益,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和金额逐年增加,各二级院系可支配的资金不断上升,开支项目不断扩大。如何在校级部门和学院之间寻求财务平衡,保证学院理财、用财的规范性,是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中继续解决的问题。

四、国外及香港地区大学学院制财务管理体制

(一)美国大学学院制财务管理体制

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大学大多实行学院制管理,学院是学校的办学实体和管理重心,在财务上是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学院很大程度上具有办学自主权。在财务上实行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实施“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办学思想。这种分权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好处是责、权、利分明,有利于激励各方面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财务预算管理活动,也有利于学校对各学院及附属单位的考核等。

学院有权进行预算管理,取得经费来源、决定经费支出。校级汇总各院的预算,构成学校的总预算,各院(系)按学校规定比例上交学校一部分经费来源,用于学校的人员工资、校舍建设及其他公共财务支出。

在分权管理的体制下有三点是必需的:一是资金必须由学校中央统一管理。整个学校只在银行设立一个账户,并规定所有收入都必须汇缴入这个账户,所有经费支出也都必须经过学校的财务结算系统支付出去。二是科学先进的学校中央管理电脑系统。三是规范的财务政策。

(二)英国大学学院制财务管理体制

从世界范围看,英国的学院制模式较为完善。英国大学绝大多数是公立的。根据英国国家法律,学校的经费很大一部分由政府拨款,但学校的学科建设、人事、教学等内部管理问题,政府无权干涉。因此,每年政府通过高教拨款委员会(HEFCE)分配国家高等教育经费,各高校对所分配的资金拥有自主的支配权。

以伯明翰大学为例,学校收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一揽子拨款后,将很小部分资金留在校一级用作行政开支,剩下的绝大部分全部分配给学院,由学院自行确定资金的使用,学院要编制预算,学校也要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在一些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分校、院、系分级管理,由校长、院长、系主任分别负责各自受托的财务管理范围。校长主管整个大学的预算,校区教务长主管校区预算并负责将经费分配到各院系,系主任掌握本系的开支。学校只有一个账号,各校区通过计算中心结算,不得在银行开户。院系如果经费不足,学校可以借支,但下年度必须扣除,如果下年度再超支,学校就要更换该校区的教务长,因为教务长的主要职责就是按预算落实支出。

(三)香港地区大学学院制财务管理体制

香港的研究型大学普遍实行学院制管理,财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其资源的分配依据一定的原则,参照国际知名大学的不同学科学生培养成本、学生数、教职工职级与编制数包干分配至学系和各行政部门。

但是,预算的约束性强且控制严格。学系及部门负责人在财务规则内全权行使经费自主权。经费的预算项目一般包括人员经费(约占75%)、经常性支出、设备支出、软件支出、修缮支出、员工发展支出、参加会议支出、公差支出、访问学者/导师支出、招待费支出(学系一年一般不超过5 000元,并严格控制),除招待费外的非人员支出项目可自由转账。

由于近三个拨款年度以来,政府拨款逐年减少,大学工作过去似铁饭碗的情况逐渐改变,压力日增。学校也鼓励学系挖掘资源,拓展收入,即所谓开拓自收自支项目,并制定了经济分配政策。各单位本着发展的目的,积极开拓办学、科技服务等创收渠道。

五、国外大学的学院制财务管理体制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时至今日,二级学院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的一级行政设置了。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的学院制管理起步较晚,学院制财务管理体制在我国尚不成熟。国外大学的学院制财务管理体制有许多共同的特性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

由董事会根据学校的情况和发展规划,审核学校资金预算,包括人员的工资、津贴以及改善工作条件等财务开支;审批学校购买或出售的所有固定资产和重要财产,同时又保留各学院(系)相对独立的管理各单位人、财、物的权力。

(二)资金由学校统一控制

资金管理不是分散的,是高度集中的。整个学校在银行只设立一个账户,并规定所有收入都必须汇缴入这个账户,所有经费支出也都必须经过学校的财务结算系统支付出去。很多大学建立责任中心制度,使校级部门和各院(系)均成为“成本中心”或“支出中心”等,旨在实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和支出控制,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成立校(院、系)务委员会及相关的委员会

成立校(院、系)务委员会及相关的委员会对学校(院、系)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这样既保证了大学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又保证了(院、系)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符合管理科学中的总体战略制定与具体实施分离而又统一的管理原则。

(四)十分重视教育经费收支的全面预算管理

三、中国大学财务管理体制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这两种财务管理体制有着自身的特点。  普遍认为编制学校经费预算的过程是学校规划事业发展的过程,是调整学校资源配置的过程。其经费预算管理包括事先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奖惩的全面预算。各学校的预算必须经学校监事会或董事会审核批准后,由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在事业活动中严格执行。

(五)进行财务管理均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各大学纷纷建立中央管理的电脑系统,靠这个系统对各基层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进行记录、结算和管理,并监督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财务政策和财务制度运行。

(六)扩大二级单位可统筹安排和使用的预算经费和分配的资源

在分级管理中,扩大二级单位可统筹安排和使用的预算经费和分配的资源。将本单位可使用资源全额纳入,扩大单位负责人的权限,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重视大学各项业务成本与效益资料的收集,为细化经费分配、增强透明度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七)各种配套制度完善

制定一系列财务预算政策、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措施,从制度上进行宏观引导,使各二级单位既有自主性又有约束性。

六、结论

学习与借鉴国外大学学院制财务管理的体制,笔者认为“统一领导,集中核算,两级管理”模式是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最佳选择。

各院系只有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在遵守学校统一的规章制度下才能保证各学院的发展方向与学校战略方向相一致;对学院的资金收支进行集中核算,学校掌握了学院资金的使用情况,有利于加强对学院财务的有效监督;学校对各院系下放财权,使学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资金,编制自己的预算,能够增强学院的自主理财意识,使院长财权与事权统一起来,有利于调动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种财务管理体制的实行,使学校领导的统一性和二级学院管理的独立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了学校财务统而不死,对学院财务放而不乱,为大学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体制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克利.论高校校内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的构建[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4):78.

[2] 宣勇,郦解放.自主理财:学院制实体化运作的权力基础[J].华东经济管理,2001(5):151.

[3] 刘士祥.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研究[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4-5.

[4] 王勇.美国典型研究型大学经费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9):161.

大学财务管理学范文5

一、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和再认识

现代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工作是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保障。监狱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怎么管?作为现代监狱企业的财务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适应市场竞争和单位实际工作的要求,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在经济发展中财务人员所起的作用,决不能仅停留在战术和业务层面,而应更多地向战略层次渗透,不但要做战略的设计者,而且要做实践者和推动者,承担起管理职责,在战略管理中必须承担起管理的职责,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履行战略审查职责。审查的内容包括:单位在进行发展、规模扩张时,具体指的是上新的经营项目时,对市场是否进行了充分调查,在市场竞争中单位所面临的竞争格局怎样、有哪些主要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是多少等;与竞争者的战略有何不同、进入市场会引起竞争者怎样的反应、这些反应对单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单位为实施发展战略需要的资源是否具备,怎样争取具备;在开拓市场和寻求合作伙伴时是否考虑了有关财税、金融政策的变化等等。第二层面,制定财务战略,保证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具体包括:一是要进行资源优化与配置。除了应注重一些被量化在财务报表上的传统资源外,还应重视市场资源、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组织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制定远期的财务规划,包括对单位发展过程中的负债规模进行规划、对财务资源进行规划及对单位发展的未来获利能力与现实获利水平进行规划等等。

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通俗的讲概括为三句话:一是财务资源是单位最基本的资源,没有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财务风险是单位经营活动最致命的风险,钱没了,大家只能喝西北风;三是财务控制是单位最有效的控制,控制了资金,就控制了单位的血液。单位在抓经营管理中抓住了财务管理这个“纲”,就能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搞好了财务管理,就能准确把握单位经营状况和各类资产价值状况,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用足国家赋予的财权,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增强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财务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监狱自身发展的要求决定了财务管理在监狱经营管理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概括为五点:一是财务为监狱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财力支撑。二是财务目标与监狱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获得利润并实现价值最大化,财务资源在配置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花钱少,收益大。三是从管理对象看,财务管理的对象是监狱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动。资金的问题是经营活动的核心问题,抓住了资金,就等于抓住了财务管理的“牛鼻子”。四是从管理内容看,财务管理贯穿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融资、投资、产权、收益、分配等,承担监狱内部各单位资金核实、分配、结算、考核的职责,凡是牵涉到资金或将会引起资金运动的所有业务活动,都是财务管理的内容。五是从管理的职能看,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决策、计划和控制,财务管理不仅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执行决策上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锐意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运作体系

监狱企业财务运作有自身的特点:一是资本控制性。监狱对各基层单位的财务控制从资本控制的角度入手,通过健全资本控制机制来控制财务风险以获取投资回报。二是目标的一致性。各基层单位的财务运作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必须是一致的,并受之约束和影响,通过财务运作促进整体经济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三是资源的共享性。资源的聚集与整合带来了基层单位间经济往来的增多和经济关系的联系。合理鉴定基层单位的各项经济资源,理顺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加强内部财务资源和其他非财务资源的聚合与共享,是企业财务运作的首要目的。四是运作的协同性。监狱企业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运作体系,一方面加强了对基层单位财务的宏观指导和控制,规避整体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在财务政策、财务计划等方面实现统一战略规划,从而协同获得整体和各基层单位个体财务收益。

基于以上特点,结合财务活动的点、线、面来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运作体系。就是财务活动要以资金运动为主线来开展,首先表现的是筹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其次是投资活动,投资活动形成“资产”;最后是核算与监督活动,核算与监督活动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活动流程。所以说,资金运动过程是一条线,资产形态是点,会计核算是面,资金、资产和会计构成了点、线、面的关系。即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资金运作系统、以盘活资产为核心的资本运营系统、以电算化为核心的会计信息系统三大财务运作体系。同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理顺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不理顺,基层单位财务责权利配置不对等,财务运作体系就很难有效运行。二要系统化实施。财务运作体系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并形成内在的逻辑联系,应将财务、审计、人事等最重要的职能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相互配套,一体联动,避免单打一和不协调的现象,从而形成管理合力。三要把握财务运作体系的核心。从管理角度看,对资金和主要人力资源的控制是企业对下属单位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核心。监狱要结合实际情况,遵循相对集权与适度分权有机结合的原则,创建与监狱管理体制相适应、新型高效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四要确定资本运营的中心。资金一经投入,形成的是资产,资产构成了监狱的财务资源。俗话说:“投资不控制,资产必流失”。五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即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财务运作体系的优化。

三、开拓创新、塑造财务文化和财务品牌

监狱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包括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由此形成财务制度和财务文化。制度管理是通过对资源的配置方式和对业务的处理程序作出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来规范职工的行为,更多地强调外在的监督与控制,是我们倡导的“文化底线”。文化管理是通过职工对单位理念的认同,自觉地服从单位的利益,并按照某种与单位利益一致的方式行事,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力量及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高境界”。对监狱企业而言,如果说管理制度是想让犯罪的人员没有机会犯罪,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让有机会犯罪的人员不愿意犯罪。

塑造财务文化、财务品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抓好制度文化建设。制定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各项财务工作程序。即: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资金、投资、成本、债权、担保等制度体系,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防火墙”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其次,抓好制度学习和落实,即不仅在财务部门内部,而且在企业整体,从严抓好制度落实;此外还要制定财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建账、依法理财。以此塑造财务队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二是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经营管理的需要,一切工作要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利益为目的。三是促使财务人员树立发展型管理理念。发展型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强调个人、单位和社会的和谐。因此,在财务管理中树立开放、合作、诚信、服务、创新、奉献、竞争与和谐的观念,使财务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监狱整体利益的忠诚度。四是重视财务控制,规避财务风险,即培养一批具有经营风险意识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使之具有先进的理财观念和内部控制观念,根据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并有效处理。更重要的是在财务管理中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监控机制,通过财务联查、内部审计、财务信息报告等对企业整体的经营和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控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预警和有效控制,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并采取相应措施,将财务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现代财务管理的本质就是要处理好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这种处理贯穿于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中。处理好了,理财就有了成效,共同利益得到增长,作为企业品牌重要方面的财务品牌也就树立起来了。这也是和谐财会追求的理想目标。

四、依法理财、树立财务经营理念

财务人员要具备的财务经营理念:从事资金管理的要按照银行的方式来运作;从事资产管理的要按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方式来运作;从事会计核算的要按照会计事务所的方式来运作。树立了这样的理念,既可以为单位直接创造效益又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

大学财务管理学范文6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大学生创业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受到冲击。大学生创业是顺应社会发展形势、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而创业的成功与否又与创业者个人的创业能力紧密相关。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创新创业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对创新创业管理不可或缺。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信息,它能有效帮助创业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要做好创新创业管理,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能力,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培育创业者的财务管理技能有利于创业获得发展和成功。本文以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研究对象,企图通过研究总结出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的财务管理技能。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影响因素,进而总结出提升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路径与可行方案。

一、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现状分析

为充分了解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现状,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大学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调查访问。我们一共随机派发了问卷100份,有效收回80份,有效问卷比率达到80%,准确度可以有效保证。所调查的男女生比例差不多各占一半,问卷在各年级平均分布,基本上涵盖所有专业大类。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了解被调查者的创业意向,对创业的理解和自我评价,二是了解被调查者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主要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第一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已经达到较高的层次,但自主创业的意识还有待培养。第二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创业能力有一定了解,但对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普遍认识不足,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有很大欠缺。

本项目通过建立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评价与分析模型,并通过查阅现有文献找出了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关键要素。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是指协调、控制创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整合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大学生创业中需要具备的财务管理技能包括学习和基本业务能力、数据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财务计划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决策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财务预警能力。其中,财务管理技能的关键要素包括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决策等等。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学习和基本业务能力、数据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其中,75%的被调查者可以通过借助相关的财务软件,收集整理和处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然而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决策等财务管理关键技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培育和提升。

总体上看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有较高层次的认识,对创业所需的能力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创业意愿不强,对创业财务管理技能认识不足,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有所欠缺。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渴望提升自己的以财务管理技能为代表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影响因素分析

(一)创业主体自身因素

1.创业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

高等教育体制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设置无疑会造成人才知识和技能的单一,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非财经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财务会计、经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创业过程中需要开展的以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活动缺乏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要自主创业,必须具备广博丰厚的知识,包括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所创新。

2.创业大学生财务管理经验不足,创新创业素质欠缺

大学生往往仅凭一腔热血草率创业,缺乏对创业战略的科学规划和对创业风险的清晰认识,不能准确把握创业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在开展创业财务管理工作时经验不足,缺乏基本分析能力、系统构思能力、组织机构整合能力和策划能力,缺乏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价值观念,缺乏市场意识和市场观念。由于经验缺乏,大学生不清楚如何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这些都导致了创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不强。此外,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缺乏规范的基本程序,缺乏详细的财务工作标准、制度,财务信息难以有效反映创业企业的财务状况,因而创业大学生往往难以有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二)学校创业教育因素

1.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财务管理技能不重视

目前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思想观念上不重视。很多高校只重视就业率,将招生计划同就业率挂钩,造成了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乏,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重视,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此外,高校的专业教学培养计划有所欠缺,对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不够重视,没有做到对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和正在创业大学生普及财务会计和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2.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落后,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传统灌输式教育是目前各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高校只是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培养与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抑制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提升。此外,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缺乏创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匮乏,阻碍了对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培养。

(三)宏观创业环境因素

1.创业项目缺乏支持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不够,与创业相关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创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真正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创业扶持政策缺乏。政府在创业的某些方面扶持力度比较低,很多政策都是与高科技产业挂钩,市场准入门槛高,并且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所需资金、场地、技术等关键环节支持乏力。

2.社会支持度低

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的引力仍然不足,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缺乏。社会上很多人对大学生创业不支持、不认可,大学生创业缺乏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舆论环境。此外,社会也缺乏指导创业大学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创业服务机构。

三、提升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首先大学生创业不能盲目凭着自己的理想而进行,要重视培养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大学生对待财务管理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并知道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为此,创业大学生必须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创业大学生只有了解创业企业运作过程中筹资、投资、经营和利润分配等内容,才能高效开展创业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2.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增加财务管理经验

大学生创业必须要树立财务管理意识,认真对待财务管理问题,通过学习借鉴其他成功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来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风险意识,重视自身财务管理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视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基础。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同时要按照规定建立财务管理监督审核制度,从而规范并有效开展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配置,不断增强创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创业指导,创建创业服务平台

高校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创业教育,在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同时高校应该完善专业培养计划,重视创业类课程的教学,对非财经类专业增加财务会计基础类课程,普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财务管理意识。此外,高校应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各种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培养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供服务平台。

2.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师资队伍改革,引进创业型人才

高校应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把自主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贯穿教育全过程,进一步丰富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重视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提升。此外,高校应加快师资队伍改革,加强对师资队伍创业教育能力的培训,培养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创业财务管理经验的人才,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提升创业财务管理技能。

(三)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1.国家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创业领域的相关制度,出台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便利。为此,政府要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优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软环境。政府可以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置大学生创业基金,对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为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提升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2.社会要优化创业环境,建立创业社会服务机构

舆论媒体要发挥好舆论宣传作用,多报道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例,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和力量。舆论媒体要在社会上积极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公众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创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此外,社会要建立指导创业大学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创业社会服务机构,对提高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供帮助和指导。同时要建立一种投资风险社会监督机制,帮助创业大学生降低投资风险,以避免盲目投资,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财务管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