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1
一、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驱动”为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给学生导向,让学生认识实际问题,对实际问题产生主观想法,把主观想法实践到实际问题中,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寻找解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概念分析出,教学的重点分以下几点:1.如何引导。如何让学生对一个具体问题感兴趣?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是基础,讲述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终的学习目的。二者如何展开?3.科学客观的验证。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要解决问题,如何科学的证明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正确性?
二、课程模式
1.正确引导,因人而异。导向不是任务强加,强加的任务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也就失去了行动导向教学的驱动力。然而,教学内容不能偏离,不能让学生的兴趣偏离教学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1)通过频繁的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学习兴趣。比如,利用多媒体资料声情并茂的宣讲;根据学生的能力,分配难度适宜的任务,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难题的快乐。(2)利用学生已有兴趣,分配多个等价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任务,选择相同任务的学生分为一组。任务的制定应该满足一个条件: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要囊括授课任务要求掌握的知识。2.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选择一个任务,完成任务需要用到教学任务安排的知识,虽然完成不同任务所需的知识相同,但是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一样,所用知识的先后顺序也有不同。因此,教师不能给所有学生同时讲授相同的课。接受相同任务的学生分为一组,制定出完成任务具体方案计划,教师对方案分析、修改,把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模块融入其中,让学生依照此计划解决问题,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大学以自学为主,在组内共同解决个人遇到的困难。组内解决不了可组间解决,或询问教师,课堂上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保证教学的准确性,完成任务的时间固定。剩余时间由教师按照教纲讲述所要掌握的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客观参照物。理论教学围绕导向任务展开,而如何解决问题,任务怎样完成则是实践教学的环节。导向任务是连接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纽带,通过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把社会中存在问题拿到学校,用专业知识来解决。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是为学生走入社会做铺垫。3.综合验证。如何验证学生所学,不只是理论考试试卷,不只是来自教师、学生的评价,同时需要加入实践,让实践的结果加入评判。而实践的内容就是最初所选择的任务。个人认为相关的考核内容及比重应如下表所示:
三、具体课程导向任务举例
管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生活化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将新的数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实现数学与生活的衔接。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有关学习生活经验和固有的数学知识与充满生活现实意义的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相联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意识到数学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是无处不在的。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能将生活与数学有意识地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教学过程及结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相关性,强调教学的生活化原则,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应当使学生能够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发现生活的痕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及魅力,从而真正爱上数学学习。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知识的传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教学。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入手,创设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蝴蝶,并且在课件中设置有蝴蝶动态出现的情景。不计其数的蝴蝶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飞舞、落下等,有意识地在课件中展现蝴蝶的形状,翅膀不断开合。在课件的动态效果呈现完毕时,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即可以从中发现什么数学概念,以引导的方式开始本节课的教学。这一种蕴含生活常识并且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无疑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并且以一种较简单的方式引出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有关的数学原理,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并且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生活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二、寻找生活素材,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真正地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就要求教师积极寻找实际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素材,充分地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此外,更要注意所寻找的生活素材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广泛运用的数学知识除了方程与不等式外,还有统计与概率的运用等问题,这几类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不容忽视。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幂的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亲自去银行观察记录不同存款方式的利率,然后思考利息的运算方式,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相关的计算方式的讲授。又如,在九年级下册第十章“概率的应用”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尽可能地多收集有关于概率的实际问题,教师同时进行收集,在讲课时,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并且以收集到的概率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的主要讲解内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生活实际问题充满课堂,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沉闷单一的授课方式都会产生厌烦心理,然而将数学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之上,无疑会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对于在生活中进行有关的数学实践和应用都会产生莫大的兴趣,因而应用题的解决就会成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先进行有关生活实例的理解,再对有关的对应数量关系进行了解,从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便是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涉及了追击相遇的问题,简单的讲授未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将班级当中跑步成绩较好的学生A和成绩一般的学生B进行挑选,并要求他们在环形跑道上进行跑步比赛,而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当两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相遇及追及时进行记录,要求其他学生进行有关问题的思考,并列出两个有关学生跑步的方程。如此一来,原本较困难的数学问题就变成了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实际问题,学生非常积极地投身到数学的学习及问题的解决中,并且提高了数学能力。
四、结语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生活化,因而教师要对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给予足够重视,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不断完善,将固有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积极有效的联系,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有足够的热情,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适应新型社会对数学教学及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永良.初中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实践[J].管理学家,2012(2):273.
管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3
与统计结缘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尽管主修专业是经济管理,但我热衷于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知道了统计一般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层涵义,要搜集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性的真实、可靠且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资料,就必须学好统计学的科学理论以便指导统计工作。还记得在课后,我常常去图书馆查阅与统计相关的期刊,经常为期刊上介绍的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统计人所感动,并渴望毕业后能投身到统计事业中去。尽管毕业后没能如愿进入统计系统从事统计工作,但由于分配到财政厅主管的一所学校任教,使我能选择心爱的统计学,成为一名统计学的主讲教师。
统计学成为量化科学的中心
转眼20多年过去了,统计学的教材越来越厚,统计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统计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今,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证券投资学、风险管理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许多领域,成为量化科学的中心。在学术研究中,统计学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在法律诉讼中,常常借助统计的力量来做更有力的说明与验证;在大大小小的报告会上,几乎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依赖于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统计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曾有人把人的一生去掉年少和年老的时间,将真正年富力强的40年时间按睡眠、用餐、交通、购物、看电视玩电脑、看报聊天、洗涮、休息发呆闹情绪、做事等用途进行分组,然后通过搜集、整理数据得到下表。
表中数据是将统计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得出的结果,初看起来枯燥乏味,但仔细瞧瞧,这其中至少隐含了如下具有深刻含义的信息:①人的1天真正用于做事的时间一般只有2小时,仅占全天时间的8.33%;②人的一生(仅指年富力强的40年)真正用于做事的时间一般只有3.3年,仅占40年的8.25%。可见,人们用于做事的时间实在太少!掌握了这种时间分配规律的人,往往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做不少大事、好事。他们常常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为重要紧迫、重要不紧迫、不重要紧迫、不重要不紧迫四种情况,然后按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依次完成,真正成为了时间的主人;而没有掌握这种时间分配规律的人,往往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最终成为了时间的奴隶。显然,有了统计的应用,就可以作出更好的决策,避免人、财、物力的浪费,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统计量化应用于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在面对许多不确定性现象的情况下作出决策,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上是否具有准确的分析和决断。不懂统计的人可能表现出无动于衷,而懂得统计的人却能将眼前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使其精确,进而作出较为明智的选择。记得有个朋友曾说过如下的故事:一天早上打车出门准备去某地讲课,不巧途中碰上塞车,幸亏他对当地的环境比较熟悉,脑海中浮现了多条可供选择的路线。对比之下,最终选择了相对较短、堵车概率相对较低的路线,如约赶到了讲课现场,避免了让上百号人傻等的尴尬局面。这位朋友面对不确定性现象作出的决策,其实就是统计的应用。再看看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居家购物,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尤其是大件物品的购买,人们一般会倾向于货比三家,比价格、比质量、比服务,然后确定是否购买。这个比的过程,也就是询问了解收集数据、然后据此分析评价作出判断的过程。其实质也就是统计的基本活动过程。诸如此类的事情在生活中不胜枚举。
幸亏我懂统计
管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班额;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方法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立项课题系列成果,立项号:GS[2016]GHB0719,课题名称《在农村小班额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小班额的教学特色便是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少,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观察.而以往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小班额教学,当前数学教学更倾向于联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此,本文对农村小学小班额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以下几点讲解:
一、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的优势
(一)学生座位安排自由化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大班额教学中,往往会让人走进课堂便有一种压抑的感觉,由于大班额教学中的学生数量众多,学生的座位常常呈现出紧靠着挤在一起排列的状况,导致教室的空气流通比较困难,只要有一位学生生病,其他学生也可能受到感染,所以大班额教学已不适合当前的农村小学教学.而对于农村小学生源减少,实施小班额教学措施则可以自由安排学生的座位,使学生的座位不再固定.比如,当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长方体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座位排成一圈,让学生积极讨论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排好座位,进行制作长方体比赛等等.所以小班额教学有利于教师自由安排学生的座位,增加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管理学生全面化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大班额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众多,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比较烦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对优等生以及差等生比较重视,教学管理过程并不全面,极易导致中等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学习出现不积极的状况,十分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质量[1].而就目前的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而言,由于班级里的学生数量少,教师管理的学生较少,教师的管理精力可以有效地分配o每位学生,使教学管理的过程能够面向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的情况也开始增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并可以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小班额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大班额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比较少,逐渐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下降,最终使学生不爱学习.而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却与大班额教学相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比较多,教师对每位学生都可以进行关注并进行交流,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小班额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制订更多的教学方案,利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农村小学小班额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制订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内容
根据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学生少的特点,教师可以有效地收集小班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明确每位学生的个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然而制订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制订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局限于数学课本中.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到的加减法制订加减法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可以在小学生学习加减法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制订“一瓶酱油5.6元,妈妈给了10元,买完酱油后还剩余多少钱”的数学教学内容.
(二)有效地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在农村小学小班额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小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更应该重视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学生少的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或教学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以便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2].比如,教师可以制订户外教学方案,带领学生在户外进行数学知识教学,具体方案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的操场,对学生讲解与距离有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将距离的相关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即教师可以提出“做操时,1米可以站4名学生,我们班有16名学生,需要站多少米”的问题等等.
(三)制订生活化的作业内容
在农村小学小班额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措施,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内容入手,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制订小学生的作业内容,并可以根据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学生少的特点制订小组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比例尺”相关内容时,可以将小学生分为两组,给学生布置绘制教室分布图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后组队观察教室的结构,并让学生将学校的结构按1∶100厘米绘制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小班额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根据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可以从教学的内容、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作业内容的制订三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数学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管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弟子规》;班主任;班级管理;道德素质
一、将《弟子规》应用在中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必要性
中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做,但是缺乏社会经验,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是非判断观念,因此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很多时候,他们犯错并非故意为之,而是不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一方面,现在少年儿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渠道获得的信息多而快,他们看的多、听的多、想的多、知识丰富、思想开阔、模仿力强,很容易被新奇的刺激所吸引,不健康的东西也容易乘机而入。
1.在儒家文化的经典当中,《弟子规》是儒学教育的基础
《弟子规》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虽然它只有千余字,但它是用儒家文化提炼出来的做人规范.是儒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用它来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2.中学生自我控制力差,《弟子规》可以帮助其做到自我约束
有些中学生虽然明知道某些行为是不对的,可他为什么还要去做呢?答案就在于他没有一个良好的自制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给他一个外部的约束。换言之,我们要想打造一个和谐的班级,就应该有一个要求群体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言行的标准。通过这种外部约束使中学生逐步做到自我约束,最终养成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良好习惯,而《弟子规》作为蒙学中的经典教材,恰好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3.“坏人坏事”会大大减少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会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清洁净化作用。《弟子规》的内容和目标,就是提升人的德行,转化人的气质,升华人的心灵境界。这些效果产生了,还有几个人想做坏事呢?学生明白“德有伤,贻亲羞”,想到不能因为自己做坏事给父母蒙羞,自然不想做坏事。“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学生会主动戒除烟、酒等恶习。“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让不少好当看客的学生远离是非之地;主动远离网吧等对身心无益有害的场所。
有位以前曾经喜欢称自己是「老大以大欺小的同学,在帮舅舅干活时手磨出了血泡,但他怕父母难过,没有告诉父母,因为「身有伤,贻亲忧。
二、将《弟子规》应用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方法
(一)以身作则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先正身。教育区别于其它劳动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言,观其行”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并给学生讲《弟子规》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学生就会效法好人,做出好事。
(二)爱的注入
1.不让情绪左右自己,用《弟子规》来冷静地教育学生
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上课时, 班里就纪律不太好,这时候,一般的老师很可能会大发雷霆,责备学生们不尊重老师、不认真听讲吧?但这位老师却并没有吼学生,而是针对这种现象我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 展开讨论:①如何做到博学?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如: 多看书, 认真上好学校安排的所有课程,虚心向他人学习, 不懂就问等。②你做到了以上说的几点了吗?③如果你是老师, 同学们也不听你的课,你会高兴吗?④至圣先师是怎么样教诲我们的?学生们回答的非常踊跃,如: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人有能,勿轻訾。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⑤怎样上好语文课昵?⑥如果在科任课上不专心听课怎么办呢? 以上问题弄清后, 大家共同制定了新的奖惩制度。经过两年的实行,老师上课感到非常轻松, 也很愉快。
2.不要偏心,用《弟子规》公平地处理矛盾
《弟子规》告诉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学生。一位好的班主任.应具备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行为使《弟子规》经典变成学生自己的血肉灵动。
不仅如此,用《弟子规》来处理矛盾还可以从根源上消除二者的矛盾产生的根源――由身份差异所带来的不和谐。
(三)注重实效
1.时时用《弟子规》考评学生行为
首先要做到坚持每天诵读《弟子规》,让学生在一天天的诵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句“守孝悌、次谨信”中传递出感恩父母、注重中节的思想,在一声声“泛爱众、而亲仁”中感染每个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其次,教师应该及时检查学生在生活中是否将《弟子规》的精神落到了实处,并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合适的评价,以使学生把《弟子规》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
2.将《弟子规》的内涵细化
“入则孝”的践行方式可以体现在给家长按摩、捶背、洗脚、倒水,帮妈妈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吃过饭后收拾碗筷、洗碗擦地等等。“出则弟”则可以表现在不与其他孩子争抢食物、书本,不打架,上车以后主动让座等等,
将《弟子规》细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弟子规》的内涵,可以让学生将《弟子规》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许开始时是老师“要我做”,到了后来,通过不断地潜移默化,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我要做”。
3.召开《弟子规》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把践行《弟子规》的心得互相交流一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有关的内容及相关德育故事,让学生们在这一个个中故事中受到感染,从而更好地领会弟子规的深刻内涵。
借助《弟子规》打造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总结性评价。比如在主题班会上,针对学生落实《弟子规》的情况让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给予总结性的评价,利用班会进行总结、定位还可以为学生以后践行《弟子规》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三、结论
管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6
一、教师通过身体姿势来辅助教学
身体姿势是教态的一方面,它起到辅佐教师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教师的外在形象,它向学生传递的不仅是外在身体的姿势,同时教师的精神状态也会暴露在学生面前。教师在运用身体姿势语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站立姿势
站立是教师的基本功,一般情况下教师应站着讲课。教师的站姿可以采取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自然式,即两脚平行分开与肩等宽;另一种是稍息式,即两脚前后分开相距适中。教师不管采用哪种站姿,都应挺胸、收腹,充分显示稳健、精干,做到站如“松”。教师的站姿反映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站姿随意,不讲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师站的位置应以教室的正前中央、讲桌与黑板之间为主,并应该根据课上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移动。通过移动,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移动中,教师可以得到片刻的休息。教师站着讲课时(除板书时)应面向学生,密切注意学生的表现,当完成板书时,要尽快站到黑板的旁边,避免挡住学生的视线,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身体应微微前倾,給学生以亲切感,缓解其紧张的情绪。教师讲课时,不应双手插在裤兜中或双手背在身后,这两种姿势会显得教师玩世不恭或傲慢无礼。
2.走动的姿势
教师每节课都是从走上讲台开始的,讲课中适当地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控制课堂气氛,防止单一地刺激給学生带来的视觉疲劳。教师在走动时应注意:身板挺直,两肩端平,步幅适当,步伐稳健而轻捷,手臂随着脚的移动而自然摆动,要端正教师的形象。走动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通过走动,教师可以发现某个学生或小组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人的活动绩效往往受兴趣所指挥,有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时,工作效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反之,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工作效率只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积极的心理因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内容博大精深,教师的课堂设计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对知识的掌握就全面,课堂氛围就活跃;反之,教师的课堂设计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则课堂氛围就感到沉闷,学习起来也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到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开展教学的主要工具,如果对语文内容直白地讲解,不能将其中的内涵表达出来,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体会不到作者要表达的喜怒哀乐,就会使学生感到语文内容是枯燥的,缺乏听课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教师要用语言创设一种生动的情境,通过自己的精彩讲解,学生才能被深深吸引,因此,教师要借助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授力求精而简,把知识难点化繁为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语调要抑扬顿挫,富有表现力,并配以肢体动作才能吸引学生,有感召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2.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它的表现形式比较综合,既有图像、文字,又可以配上音乐、动画等,强大地视听结合的效果,可以把语文课本要表达的内容生动、逼真地创设成一个情境。学生摆脱了以往枯燥地死记硬背,在看、听的立体化学习过程中获得全新的学习感受,学习变得活泼,寓教于乐。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在网上学习,自由度增大,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来掌控学习,查找感兴趣的学习资料,通过聊天探讨学习等,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写照。学校不再是教育学生的象牙塔,书本也不是教育学生的唯一途径。传统教学中,封闭的教学环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知识变得机械、死板。因为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等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积极性差,严重破坏了学习语文的环境,以致学生对语文课堂越来越没信心,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一事一物都是可以为教育利用和借鉴的。语文无所不在,它在社会科学里,也在课余校外;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总之,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都是学习语文的途径。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学习就会永远充满活力。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呈现和谐的教学局面
教学管理学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給每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并提示:“再想想”“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他坐下,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设条件,善于发掘后进生、学困生的“闪光点”,并給予积极的良性反馈,使他们拥有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