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正焕发神采,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正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同时,近些年来,我国旅游饭店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很大,这也促使很多中职学校纷纷设置、加强旅游酒店专业的投入。

一.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种类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校企合作是为各方广泛接受的首选,目前主要的合作模式有如下几种:

(一)成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模式。学校与某企业合作,在企业内部设立实训实习基地,相关设施由企业提供,实习按照企业正常运行模式进行。理论教学由本校老师在校内完成,实训课内容在实习基地由企业指定的老师带领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以一定时间为周期相互交替进行,这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二)企业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订单的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酒店企业可以提前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根据企业自身需求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教育培养方案,签订企业用人的订单,使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工作。同时,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被看作是企业的准员工来对待,学校和酒店共同做好管理工作,在思想和技能上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与未来的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

(三)校企互动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酒店专业的教师需要下到酒店企业实际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以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知,遇到的问题可以同酒店方面共同探讨加以解决,从企业回到学校后,教师们将自己在企业的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酒店的专业技能人才亲自为学生们授课,这样的课程会更有针对性,而且,学生们能随时了解酒店市场的需求,学习到最新的知识。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从这些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与实践中可以看到,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酒店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缺乏高水平管理人才。很多酒店员工受教育程度并不高,这影响了酒店的发展潜力,而具备高学历的人才,在就业观念还有很大的误区,不太愿意涉足酒店行业,不愿意从基层干起,酒店员工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当然,也有酒店行业规模急剧扩大,对高素质酒店人才的缺口扩大的原因。

(二)缺乏法律、政策的保障。 我国职业教育立法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规范,校企合作的法律缺失导致校企合作各方权利义务不明确。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的行为仍是自发性的,国家的宏观政策指导力度不够,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奖励机制,企业的利益不能充分保障,使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很多学校体制僵硬,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弹性学制,这也限制了校企合作的进行。

(三)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落后。近些年来,国家虽然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中国教育长期以来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缺乏认同感,甚至是轻视职业教育,轻视技能劳动和劳动者,其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也都相对偏低。

(四)校企合作缺乏互动,冷热不均。目前,职业院校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为扩大生源提升教学质量和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都在争取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实力不同,与企业合作的程度也不相同,很多合作仅仅是教学设施设备的捐赠和提供实习培训基地等方面。但企业具体有什么样的需求,学校并不了解,所以,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不冷不热,需要用工人时,学校能输送最好,送不来就到社会上招聘,然后,企业内部再进行培训。

三.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议

(一)找准企业需求,建立现代化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体系。酒店专业的教育体系必须以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为“风向标”,包括课程设置、实习实训项目的选择都要以市场为参照。因此,学校要深入的一些酒店中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做到培训前有针对性,培养中有灵活性,教学上有专业性,保障人才从学校到企业输送渠道的通畅。同时,学校专业教学要强化特色,突出专业技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培训出酒店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是教学环节与生产实践环节的合作,能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校企合作种类复杂,应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约束和规范,国家最好还能加大资金支持,鼓励校企合作,减免企业一定的相关税费,提高学校、企业进行合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校企之间的互动沟通,建立灵活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要加强互动沟通,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积极作用,推广校企合作培训人才的优秀经验。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专家开发科学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推荐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教师培养的实训基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校企之间应建立灵活的合作模式,职业学校应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实行弹性学制或工学结合等方式。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2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基础上的应用性社会科学。从教学目的的维度讲,市场营销课程研究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的规律性、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企业或非营利组织都在展开市场相关活动中需要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策略和方法。从学科的自身特征来分析,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需要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任课老师需要带领学生梳理好理论与实践环节之间的层次过渡和逻辑关系问题。 市场营销课程最大的难点在于理论知识点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把课堂中学到的环境分析工具灵活的运用到学习,工作中。 因此、设计与理论讲授相配套的实战。

二、市场营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弊端

1.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展开,不免出现教学过程中忽略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单向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模式。倾灌式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过度依赖教师并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单项教学模式使得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完全可以看书应付期末考试并选择上课看课外书,睡觉或逃课。

2.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

市场营销学课程章节非常多,在一个学期的有限课时里完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市场营销教学便成为脱离了实践的纯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看似结合案例在讲解,但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吃透所讲得内容学生似懂非懂, 一旦置身于实践中就束手无策并在真实工作中无法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营销策划书等营销工具无法在工作中灵活运用的现象在现实中屡见不鲜。

3.市场营销课程缺乏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所运用的考核方式依旧是的考试方式,期末考试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60%~70%的占比。平时成绩占30%~40%,其中包括考勤和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一般以课后案例题作为个人作业布置。这种考核体系导致学生平时抄袭来应付作业,期末期待教师划重点的惰性。教师在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决定考试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试题主观性较强的现象,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Seminar 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运用

Seminar式教学法是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英国兴起于德国柏林大学流行于欧美。Seminar 教学法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的学理潜能, 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 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 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 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 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

研讨式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以“真实案例”、“社会热点”为讨论载体,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 它具有鲜明的互动性和民主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单向且封闭的教学方式,而Seminar 采用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 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从垂直上下的关系转换成平行平等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氛围里可以共同关注的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自由提问, 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通过课前布置案例的方式提高对学生阅读量不够,知识面狭窄等问题并扩大其阅读范围并提运用理论的意识和能力。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3

能:熟悉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工作思路清晰,掌握有关政策法规,能顺利的开展工作;严格履行了岗位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开创了本职工作的新局面,工作效率高。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对工作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路,把工作做的有条不紊。

勤:对于分配给自己的各项任务,不管有什么困难,从不推委,能够自觉、主动、积极、出色的完成。并且能严格的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或无故请假旷工,出勤率高。

绩:####年第一学期我负责了《公共管理学》(103个课时)、《政治学》(58个课时)两门新课的制作,以及旧课《思想概论》(48个课时)的修改和更新工作。在学期末又接手了由于教师文档提交晚和录课延时等问题,而导致不能按时制作的《规制经济学》(53个课时)和《教育行政与督导》(28个课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难度系数为2.5的《规制经济学》,由于是金融方面的课,老师提交的文本很多,还有非常多的图表(曲线图)、符号和专业术语,给制作的第一步文档校对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且图片都是很不规则的扫描图形,因此,每个图都需要用Photoshop进行修改,有的甚至需要重新画图。最后还要将图片用Dreamweaver处理成网页的形式,以弹出窗口的交互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可以看到形象的曲线图,使整门课重难点突出,知识点丰富,表达清晰易懂,便于记忆和接受。虽然这门课在制作中是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比较顺利的在要求的时间内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了,并且没有影响进度。####年第二学期我被分配了《管理理论与方法史》(68个课时)、《社区管理》(54个课时)以及还在录制过程中的四学分的《社会学》的制作工作。随着开发中心内部网站的建成,还负责了网站中“美好瞬间”和“精品课程点播”两个板块的维护和更新工作。曾在八月份被评为部门的月明星。

课件的制作过程也许很枯燥,但作为编辑的我们却可以赋予它生命,看着每门课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到整齐的格式和动画;从一章一节到整门课程的完成,每个细节都需要认真的态度不得有半点马虎,并且这个烦琐而复杂的过程和开发中心每一名员工的辛勤付出都是密不可分的。面对这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心里有一份收获的喜悦,而这份喜悦也激励着我在下一年更加努力的工作,力争取得更高的成就,做出更多的贡献。通过两年的课件编辑工作,使我的操作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有很多不足。因为负责的是课件编辑工作,所以相比较组长和策划而言不用与老师联系,因此就没有太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很欠缺,甚至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讲话,不会讲话。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用更多知识丰富自身的内涵,提高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锻炼多方面的才能,成为一名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员工。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4

通过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从教学方式、教材选择、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通过探索,寻找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教材选择;教学模式;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22202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管理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其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三峡大学已经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平台课之一。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教授,学生投入更多的热情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门本应被十分重视的课程,却变得鸡肋一般,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教与学的吃力。作为教授该门课程的专业教师,笔者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2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困惑

2.1 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

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式,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类似,课堂教学以教材中的理论为主,辅之以各类案例。教学手段是以多媒体为主,辅之以适当的板书。课外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结合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堂讲授的理论,认真思考,相互讨论,寻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利用上课时间,由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进行讲解。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虽然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备课和寻找课外辅助资料,期望能将讲授过程尽量变得生动有趣,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往往并不理想。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一知半解,感到十分晦涩。对学生而言,由于没有很好地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因此对老师布置的题目,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因此学生上台讲解时,要么过于肤浅,要么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同其他课程一样,采用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按7:3的比例分配的评分考核方法。卷面主要考核学生对概念、理论的理解程度;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情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到知识的程度,但显然,学生更多的还是靠考前背概念取得好成绩,而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运用和理解程度,并不能考核出来。

2.2 现有教材的使用

经管学院所选用的教材经过几次改变,现在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黄梯云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该教材经过几次改版,与之前所选用的几个版本教材相比,具有较大优势。该教材按一般生命周期法开发方法的要求排列章节,对理论和概念的介绍符合教学的要求,且第三版的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现实案例,满足了对现实案例的需求。但不足之处在于,对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这些现阶段流行的开发方法介绍不足,对ERP等理论介绍不够详细。教师无法通过本教材给学生介绍更多更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知识。

3 教学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效果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一是课程定位不够准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需要管理类、技术类相关知识储备的课程,而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往往缺乏信息知识类相关课程的储备,因此,大量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

二是认识的误区。一些教师和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设置存在理解上的误区,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门计算机类课程,从而导致学生认识不到该门课程对工商管理类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充满大量观念性知识和思想的课程,很难激发那些对信息技术缺乏基本了解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教师教学的安排不当。这一方面是由于受现有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讲授概念时,大多无法摆脱照本宣科的窠臼,即使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也很难把课本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本身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还不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现有的先进信息技术,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经验,有一定的企业社会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宏观的管理视角,对管理学知识有正确的见解。

4 教学与评价体系的改革建议

4.1 教材选择的建议

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数还是以生命周期法为框架分配章节,来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而现在的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等介绍的不多。在这一点上来看,现行的教材和现实应用之间是存在距离的。

在选择教材时,可以大胆选用国外优秀教材,或采用自编教材的方式,从教学出发决定教材。教材的选择应偏向新理论、新技术,例如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式、ERP相关理论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与现实紧密联系,增加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重庆工商大学使用经典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导向的理论与实践》,这一教材由Raymond McLeod,Jr.等人编写,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经多次再版,其中文译本已经比较成熟,建议可以研究一下该教材,为选择教材打开以下思路。另外,一个更好的方式就是教师组织教改团队,结合多版本教材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教师个人参与项目开发的经验,结合教授中运用到得实例,从实践出发编写教材。

4.2 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原有的照本宣科显然是不合适的,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纯粹宣读理论,只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越是讲到观念性的知识,学生越难以理解,势必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少讲概念,多讲实例,以实例带动理论教学。不妨可采取如下模式:利用较少的时间,要求学生先自学概念与理论,不理解的理论不必深究;教师利用网络上搜索的资源和个人的实际开发经历,多引进实例,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当然,这必然造成教师备课工作量大大增加,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也可能导致对资源的利用深度不同。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教研室联合备课,采用团队协作形式,发挥多个老师的智慧,一同讨论备课。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专业平台课,参与过教学的教师较多,各自也在教学中研究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各部分内容的讲解方案。联合备课时,各位教师可以贡献出自己的经验,共同研究讲授内容,对每个章节的课程内容,可以细化到概念讲多少,怎么讲;实例讲几个,怎样引导。这样,教师们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有益的部分,把一门课程作为精品来打造;同时,也减轻了一名老师的备课压力,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4.3 案例教学的改革建议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意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出于资源的有限和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现在的“案例教学”实际上还只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没有能够有效的利用好案例。

一般来说,案例的选择既可以在一章选择一个或几个小案例,也可以利用一个大的案例贯穿全部讲授课程,把各章节的内容串起来。前一种选择有利于小知识点的理解,但比较零散;后一种选择更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但无法照顾到细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两种案例结合。在讲授各个章节时,可以准备好小的案例,用以解释说明理论,而一个大的案例作为主线贯穿全篇也是十分必要的。小的案例可以从教材或课外资源中选择;大的案例最好能是教师实际参与过的项目,能够接近现实,教师从实际开发经验出发,也更容易从开发的各个阶段出发,将各章节知识点的前后关系串联起来。

4.4 考核方式的改革建议

如上文所述,现有的考核方式仍然沿用其他专业课程的方式,并不十分符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际情况。在考核方式上做出一些改革和尝试。例如适当改变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比例,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自行寻找综合案例,再以答辩的方式,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阐述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并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答辩时可由其他学生提问,老师给予总结评价,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而卷面考试也可改变以往的考试形式。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卷面考试的概念、理论较多,因此考试前学生们只得忙于背答案。而面对十五个章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概念和理论,试卷的试题量有限,很难真正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不妨考虑使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或“一纸备忘录”方式考核。所谓“一纸备忘录”考核,即指发给每个学生一张A4空白纸,利用学期末,考试前的两个课时左右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自己从教材与平时笔记中寻找考点,理论、概念或图表不限,填写在纸上。规定时间到达后,学生填好学号上交纸张,到正式卷面考试时,学生仍然以闭卷形式考试,但教师可将学生各自完成的填写了知识点的“一纸备忘录”按学号发下,作为学生自己考试时的参考内容。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应付考试背概念的情况,而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总结、分析知识点的机会;通过平时的学习,学生应当已经具备了对该门课程“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的分析能力,到学期末,完全有能力根据平时学结出重点和难点。这样,卷面考试不再是考学生的速记能力,而是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考察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程度的作用。

5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改革,是当前高校管理类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师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重视。笔者从教材选择、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够开拓出一条真正有益于教与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医院管理;双语教学;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11-01

在2002年以来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语教学提出了评估要求。教育部[2005]11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各大本科院校陆续开展. 我院也不例外在各专业中陆续开展了双语教学活动。

1 教学的实施

1.1 对象:选择我院2006级卫生管理专业本科一班学生29人,采用中文教学,以下简称为中文班;2007级卫生管理专业本科二班30人,采用双语教学,以下简称双语班。

1.2 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1.2.1 教材及课件:为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我们参照澳大利亚latrob大学及哈尔滨医科大学网站的学习资源,制作了卫生事业管理实践课程的双语教学课件,编写了相关的实践课程的双语教学的辅助教材并提供相关的网站,要求上课的同学提前预习。

1.2.2 教学方法: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为4∶1进行,其中理论课均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的《医院管理学》,两个班均采用中文授课,以讲授为主.对于实验课中文班采用中文校内教材,中文课件,中文讲授实验报告以中文描述.双语班采用在原有的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改编的的教材,双语课件,双语授课,实报告以中、英文同时描述。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双语班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和课堂效果满意度,在每一次双语课程结束后,我们教研室采用集中发放、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办法对双语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双语班学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要求分析

表2

2.2 实验及理论成绩分析:学期末,我们分别对两个班同时进行了实践课的成绩汇总及理论课的考试.实践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管理知识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对问题的处理能力。通过模拟实践操作、情景剧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形式体现出来,以面试加笔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及运用能力,以笔试的方式进行。笔试部分,中文班采用中文试卷,中文答题,双语班采用双语试卷,中文答题。两个班试卷题目、所占分值及评分标准均相同。最后计算各自的平均成绩经过方差检验具有齐性,采用t检验。平均成绩和成绩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平均成绩

在对二个班级的整体成绩分析中,发现各组学习成绩均呈正态分布。

二个学习组的成绩离散程度为:

σ实验组3.27;σ对照组5.23

ν实验组0.04;ν对照组0.085

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从对知识点的掌握上双语班比中文班平均成绩高出34.5%,而且就成绩分布的离散程度来看实验组亦小于对照组,成绩趋于集中。从主客观试题的成绩分布上,双语班在主观试题的成绩,尤其是案例分析题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出中文班学生对医院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优于中文班。在相同总教学时数的教学时间里,说明了双语教学促进了理论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及教学效果的加强。

3 讨论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医院管理实践课程中应用双语教学,效果满意。通过对两个班实践成绩和理论成绩统计分析发现,双语班实验成绩高于中文班,表明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和自学能力,为学生准确理解和深入领会课程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值得推广应用 ,要从实际出发,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双语教学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学生,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进行双语教学,需考虑教师的课前准备、采取适宜评价手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等几方面的问题。

双语教学对师资、教学资源、学生英语水平等方面要求很高,我院在此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另外,在本次实践中还发现以下问题 :①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一,英语的听说能力差,这是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瓶颈,教学效果不统一。②双语教学花费时间太多,不适宜在理论课程中使用。③我院还缺少双语环境,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只是增加了专业英语词汇,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并未提高。④学生学习主动性还不够,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也较差。⑤对双语教改的支持、对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还不够,还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 ,教师的外语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是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彭月兰.《关于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2(10)50-51

[2] 沈艳红,杨佳 ,彭迎春,李军,韩优莉.卫生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07.12(15)104-105

管理学期末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 Office;实训;大赛;创新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82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139- 02

Office系列软件是在实际工作中用得最多的办公软件。现在高等院校、甚至中学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该门课程中主要讲授了Office系列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软件的基本操作部分,可以说对这些软件的功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中只是做了一个了解,而Office办公软件的高级功能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学过,所以也就没有用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越来越多,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要用到Office软件的许多高级功能,在非IT类企业招聘最多的岗位(市场营销、金融财务、行政管理、外贸英语)中,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对Office的功能要相当熟悉并且能够熟练应用Office灵活处理有关事务。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系部调整了教学计划,对管理学科和文科专业学生开设了Office高级实训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1 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路

1.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在修订教学大纲中,应从Office高级实训课程的应用上起步,以高级应用和综合应用为重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既要教会学生熟练掌握Office高级实训项目,更应该注重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日常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整合融为一体[1],紧跟办公软件前沿技术,将Office软件的新技术及时引入到实训教学中,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在优化教学内容上,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实训内容。首先组织实训内容要统揽全局,分清层次,有详有略,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系统。其次要挖掘实训中知识之间的纵向序列和横向间的有机联系,按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安排知识内容。最后要确定适当的深度和广度,把深度、广度、难度、速度控制在学生脑力潜能的可接受范围内。

1.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改革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做培养学生能力的促进者。首先,要从“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2]。传统的教育模式总是把学生置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但这恰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地位和权利,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尊严。中国的学生过于被动,操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先进西方国家的学生比较薄弱,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3]。因此,必须鼓励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将课程教学从演示性、验证性实训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训转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学习,因为建立良好的思维方法要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再者,必须把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欲望,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

“Office高级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要体现管理学科和文科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在实训教学活动中,通过启发式教学做到精讲多练,营造和谐、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师生互动,开展课外学堂,将网络教学补充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实了网络教学,使教学形式更加全面,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的自学环境。

1.3 创新实践教学,提升应用能力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对于专业类人才的培养,多是抽象的理论知识、枯燥的课堂内容。培养“实用化、个性化”应用型人才,贯彻了“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原则,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在整个实训教学中,学生是概念实习、技能实习、项目实习的参与者、推动者,彻底地摆脱了应试教育下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自教改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以管理学科和文科专业学生实践项目为例,基于专业培养目标,以项目贯穿教学始终,自上而下设计各级教学项目。专业最高级项目也就是一级项目均来源于企事业的实践项目或是国内的比赛成果。根据对一级项目的分析与拆解,教师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为支撑一级项目所需能力的二级项目,这些二级项目是指包含有行业背景的一组相关应用能力要求的项目,这些项目相当于综合性的实训,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课程之间是有机和关联的知识群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同时有力支撑一级项目的教与学。例如“批量处理成绩报告单”项目,对学生报告单的设计、邮件合并与批量发送等技术掌握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针对这些能力进行综合学习,最终使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整个课程的设置紧密围绕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与学院“卓越计划”和“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相结合,将理论切实融于实践之中。经过实训很好地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院向企业输送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全方位、全员化、全程性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增加了学习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1.4 以“实训+等级考试+大赛”模式教学,加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实训+等级考试+大赛”的教学模式在于通过实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的运用,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检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三者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实训+等级考试+大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会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去主动学习。

实训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上机实训,学生能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应如何应用,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也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有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就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社会考试,它与社会需要紧密衔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考核内容根据社会不同部门应用计算机的不同程度和需要而设计,体现了知识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结合,是高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参考。在教学中,一方面从思想上鼓励学生参加考试的勇气,另一方面我们紧扣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点,对学生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形成“实训+等级考试”教学的模式,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科大赛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协作意识、组织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培养。而“ITAT大赛”对扩展性的应用和创新性的应用有更高要求,该大赛的比赛项目“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不仅有单科比赛,还有综合应用比赛,能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职场竞争意识,提高职业竞争力。我们在教学中宣传“ITAT大赛”,让学生全面了解该大赛。每年提前举办校内“ITAT大赛”,从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国家级的“ITAT大赛”,形成“实训+大赛”教学的模式,从学科大赛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5 创新评价模式

考评方式不再是单纯的上机考试,而是要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这样才能使教学重点放到能力的培养上,切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快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4]。

实训环节由于基于项目设计、实施教学的特殊性,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期末对学生能力的综合测评也一改传统模式,采取以项目设计为主,笔试、上机、实验、口试、竞赛和答辩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测评方式。测评时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小组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给予最终成绩。同时,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对各系部实训环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全程进行评估,为完善下一学年的实践教学做好准备。

2 教学实践效果

自实行教改以来,Office高级实训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经过几年试点,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且完善了本科阶段管理学科和文科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实现了传统计算机应用与新技术、新方法的有机结合,实施了以学生为主的启发性、讨论性、研究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激发了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实训效果,使Office高级实训成为一门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程,在“实训+等级考试+大赛” 教学模式的激励与驱动下,学生自我完善和充实设计方案并做出了许多贴近实际创意新颖的优秀作品,有效保证了新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