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事管理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事管理重点

人事管理重点范文1

1.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人事档案管理者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重管理、轻利用的现象,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对材料收集缺乏主动性和及时性,被动地提供档案资料[1],忽略了医院人事档案的动态规律,忽略了应着重体现医院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没有树立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和主动为医院各项服务,为领导提供系统材料和决策依据的意识。也就不能全面地反映医院工作人员的真实历史和现状。

1.2 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成熟,档案管理已逐步向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对计算机的应运只停留在低水平和状态,没有进行信息录入和未建立数据库检索分析利用。存放人事档案的库房结构、设置不合理、损毁、丢失和涂改人事档案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有些档案材料纸不合规格,填写过于简单或不规范,干部档案混乱,材料来源不明,缺少附注,有的档案因归档不及时造成残缺不全,直接影响了人事档案的规范性、系统性。

1.3 人事档案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由于医院的中心任务是医疗,为公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重医疗质量提高和医院业务发展,强调行政后勤为临床一线服务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条件与要求。一般应付的思想观念上,认为现在使用人才重在现实表现,干部人事档案没有多大作用,在实际公众中并不够重视,只要收好摊不丢失,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归档意识和利用意识都比较淡薄,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

2.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研究的对策

2.1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转变服务理念

想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首先,要提高档案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档案知识严格要求,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目标。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严格要求。医院可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周期性业务学习,并进行业务考核,激励相关人员多学习,适应新时期下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然后,要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2]。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形成政治责任精神,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为医院更好地发展不断地努力。最后,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对实际的工作有很直接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理论,还要具备医学知识。此外,形成档案工作时效理念、服务理念以及价值理念,拓展相关人员的服务领域,为医院的发展不断努力。服务理念就是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医院人事工作的需求,主动应用人事档案,注重研究怎样提高人事档案对医院发展服务和建设的效益,转变由传统被动的接待方式到主动来发掘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方向,不断开拓新的档案利用途径。时效理念就是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要准确、及时地给使用者提供档案,提升医院竞争服务力。价值理念就是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重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尤其人才是最强大的潜在生产力,如果发挥作用,就可以给医院甚至社会创造出更好的效益。

2.2 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医院人力资源的影响因素更多是来自医院内部,保证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对于顺应医改发展、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工作计划等都意义重大。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基于队伍建设,综合性地分析人事档案信息与人事档案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与开发能力,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的档案工作需求。再加上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人才预测、宏观调控、微观管理等工作将更多地依赖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因此建立计算机网络,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人事信息管理网络的建立,对强化人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我们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全靠手工方式查找、调阅、摘抄、综合、分析、统计,甚至要在几千卷档案中进行排序、比较、统计,既费人力,又费时间[3]。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实观信息管理自动化和网络化,使人事信息由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转变成计算机处理方式,逐步实现人事信息和公务公文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和远程交换,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个人基本信息的微机检索,不断扩大人事档案信息的内涵,以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我们在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利用人员信息,学科梯队建设情况等,综合运用科学管理方式,为领导提供一整套有理有据,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资料。所有这些,如果没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介入.要想达到科学、合理、规范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

2.3 强化法制建设.加大法治力度

要认真贯彻、宣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通过开展各种普法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档案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档的管理水平。要利用医院院刊、下发学习资料等形式来加强档案法规的宣传,或者组织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法制教育培训,同时建立奖罚制度,对违反《档案法》的行为做到发现一件,查处一件,达到教育全院的目的。

人事管理重点范文2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指

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

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

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

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

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

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

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六、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

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

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八、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

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

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

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 “什么样的人

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

要回答 “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

做?”

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

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

执行的。

九、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因事设岗。

十、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

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

3、每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否协调。

4、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

十一、企业定员的作用:1、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

础;3、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十二、企业定员的原则:

1、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3、各类人员的比便关系要协调;

2、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4、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6、定员标准适时修订。

十三、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

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某类人员工作

(劳动)效率

(1)按劳动效率定员:

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 X 出勤率)

(2)按设备定员:

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 X 每台设备开动班次) /(工人看管定额X 出勤

率)

(3)按岗位定员:

①设备岗位定员

班定员人数 =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 -个人需要休

息宽放时间)

②工作岗位定员。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

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人数。

(4)按比例定员

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 X 定员标准(百分比)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

人员的定员。

十四、企业定员的新方法

十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

特点:1、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由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

五种基本职能构成。

2、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

十六、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

原则:(1)共同发展原则;(2)适合企业特点;(3)学习与创新并重;(4)符合

法律规定;(5)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6)保持动态性。

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

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十七、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审核的方法与程序:

方法:(1)确保审核的合理性;(2)确保审核的准确性;(3)确保审核的可比性。

程序: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子项目。

1、工资项目下的子项目,各企业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子项目;

2、基金项目下的子项目,一般都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的;

3、其它费用项目下一般是指属于人办资源管理费用范围,而不属于工资

与基金项目下的费用。

十八、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

(1)建立成本核算账目。包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2)确定具体项目的核算办法。包括核算单位、核算形式和计算方法的确定。

(3)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成本。

①制定标准成本的依据为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成本。

②标准成本可分为人才资源获得标准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标准成本和人力资

源重置标准成本三类。

(4)审核和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成本。审核和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成本支出的

人事管理重点范文3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电力施工企业 责任会计

为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规范和强化,使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企业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对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予以维护。财政部会同保监会、银监会、审计署和证监会共同制定和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建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必须实施成本效益原则和制衡性原则。电力施工企业为了能对规范要求更好的进行贯彻和落实,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和实施责任会计制度。由于责任会计制度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对责任中心进行设置,同时运用价值形式,对会计数据资料进行利用,通过责任报表、编制责任报表、责任转账、差异分析以及目标管理等方法,考核内部责任中心的效益、业绩、成果,进而形成一种内部的管理制度,有机的结合了“管”、“算”、“监”等各种方法,在使电力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1 当今责任会计制度的产生

1.1 传统责任会计的特点

在相对稳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了传统的责任会计制度。比较现有的经营环境,它有着比较突出的计划经济位置,有着相对稳定的产品市场,产品很难被淘汰,有着较慢的更新速度,市场竞争不激烈。这些因素,对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征,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而今天,企业往往都在追求效益和规模的最大化。在某一个阶段上,同一产品大量进行生产,而各个环节在生产的过程中,有着相对疏散的衔接环节。所以对生产环节的每一方,都没有太严格的责任要求,只要产出的产品与当前生产的需求相符即可。在电力施工企业进行会计计算时,责任会计往往对责任成本的分解和预算比较关注,而将责、权和利,推到责任人身上。

1.2 当今责任会计的产生

当前,经济环境随着设计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也有着千变万化的顾客需求。产品每天都以惊人的速度在更新着。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即不符合市场的变化,同时也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能否提供个性化和高质量的产品,决定企业是否能够稳定和长期的发展。在日常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进行自我更新,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基础。如对产品结构的更新,对组织结构的改变,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等。所以,新形势下,传统责任会计制度被新的责任会计取代,是必然的趋势。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市场形势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电力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对施工环节的控制,是电力施工企业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以施工环节为例,对电力企业施工管理中,如何应用责任会计,进行了分析。

2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责任会计的应用

2.1 改变传统的模式,科学划分责任单位

在传统的责任会计中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都是以个人为基础进行划分。电力施工企业依据责任的大小,对责任单位进行划分,是责任会计最重要的环节。传统的责任会计,是对单位的责任人进行规定。也就是依照企业内部人员管理情况,将企业每一个科室和部门,细化的到独立的责任单位,同时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规定。在施工项目中,班组、施工队、项目部、公司这四个级别,组成了电力施工企业的基本组织结构。一级责任单位是项目部,负责核算资金使用、利润和施工成本,它所进行的是一种垂直的管理方式,同时也包括对下级责任中心和本级的总数额进行汇总。施工单位属于二级责任单位。涵盖了四类责任中心,同时负责汇总下级班组的数据。班组属于最低一级的责任单位,它仅仅是核算人工和材料的成本。这种结构形式非常明确,利于对责任进行明确,规避发生争权和推责现象。

目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在当今的责任会计下,一项工作的完成,不仅仅是要对个体进行满足,还应协调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现在的施工项目作业,往往都超过了结构部门的功能范围。换言之,显现企业的整体价值,是现在责任会计制度的目的,对交叉作业的管理形式予以满足。

当今的责任会计制度,对传统责任会计制度下,为了对自身的局部利益进行保护,而不惜对整体利益进行损害的各个责任单位,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例如,成本部门为了对人工成本进行降低,而减少人工投入,以至于对施工效率造成影响。费用部门为了对材料费用进行降低,盲目的追求价格上的优势,而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忽视,以至于没有对工程质量作出保障。还有一些为了对自身的利益进行追求,而不惜对集体利益进行损害的行为。而若以团体作为责任单位的基础,由整体团体的绩效评价,来决定项目的质量高低,各个环节都保持着一致的目标,这样可促进高质量的完成。

2.2 建立标准的业绩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各责任单位的实际考核

电力施工企业应将各个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依照责任中心的各项指标,评价和考核工程项目。在工程结束之后,企业需要核算整个项目启动期间的资金使用状况,对成本进行决算,同时计算每个单位的业绩量。

传统的责任会计制度的财务考核指标非常单一,在业绩考核制度上,都是以成本控制为重点,以财务考核指标为标准。如材料费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降低等等。企业在成本控制上,通常都是采用标准预定、成本划分和编制考核制度,而且标准成本一旦预算好,就基本上保持长期不变。这样尽管控制了成本,但也有很多其他问题随之产生,如由于对降低人工成本过分强调,很难提高效率。随着目前不断提升的电力施工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相比于人工效率,工程项目整体效率越来越高,所以在考核业绩时,应在相应的考核指标中,纳入非人工效率和整体效率。

当今的责任会计中,纳入了运营指标和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并视实际情况决定业绩考核指标。如果已经实现了预定的项目指标,则对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若整体工程有着良好的运行,没有发生任何故障,则可以将标准适当提升,以便大幅提升整体作业管理水平。

同时,在质量得到保证和成本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在当今责任会计制度中,也应用了很多新的审核标准。例如,对工程安全的考核和控制。由于施工中出现的交通事故,会必然增加施工成本。所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必须做好。尽量避免发生工伤事故。而一旦有工伤事故发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罚事故发起的主要项目责任人,以便有效规避发生机械事故和伤亡事件。也可在考核指标中纳入其他指标,考核是否提前结束工程或完工。目前,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中的考核指标,能够有效纠正电力施工企业具体成本核算问题。因为在电力施工企业中,考核除了财务指标之外,还有一些不能用财务指标来体现的,如利润、费用和成本等等,尽管这些因素不在财务指标范围内,但仍旧影响到电力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 建立和实施奖惩激励机制,对各责任单位实施绩效考核

电力施工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应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建立和实施奖惩激励机制,这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了保证各个责任单位按计划完成指标任务,适当的奖惩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奖惩制度,对完成预算任务较好的责任单位予以奖励,而对那些在施工过程中频发事故,以及没有及时完成任务的在责任单位,予以处罚。

当今的责任会计是在团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要在动态的环境中,提升工程质量。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进行强调,发挥团队和集体的力量。责任会计制度下,更适合这种奖励方法的实施。因此奖励个人的依据,既要参照团体的业绩考核,也要针对个人的业绩考核,采用多样化的奖励方式。可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用的方式,将奖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同时,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还应避免责任单位盲目追求物质奖励而损害到企业的整体利益。

3 结语

电力施工企业应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并结合当今的财务制度和责任会计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使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效率,实现工程项目为企业增效创收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黄巧玲.责任会计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经济师,2006.

[2]冯军.浅议企业财务管理中责任会计的应用.中国市场,2010.

[3]吕京明.浅析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代责任会计[J].现代商业,2008(20).

[4]尚丹.现代责任会计在公路企业施工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1(07).

[5]王芳.略论责任会计制度下的消防财务管理[J].金融经济,2010(14).

[6]许灿章.谈责任会计制度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1995(01).

[7]席玉聚,何彦光.现代管理会计基础知识讲座 第九讲 责任会计[J].广西财务与会计,1986(06).

人事管理重点范文4

关键词:初中 物理 教学 创造 培养 认识

在我国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基本上是在课堂上满堂贯,总是怕学生听不懂,不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教师把课堂上的物理问题讲的过于严密,没有一点问题,好象物理世界的问题都解决完了一样,学生觉得不再需要他做什么,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好奇心也就受到了抹杀。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理论,不太注重应用技术的衔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教师在课堂上所举的例子过于陈旧,也就是教师不能用朴素的语言为初中学生展望当今科技的发展,使学生觉得学习没意思,缺乏创新的思维。以上这些都阻碍了物理教学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物理教育界的重视。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所积累的一点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打开探究之门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到底地追问问题罢了”,又说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深入钻研物理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实验规律,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潜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能力中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对物理技能有灵敏的发现,猜测和想象是物理技能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难把握的难点。

猜想与假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是相似的,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应该也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天才霍金的对于宇宙的起源和黑洞的创见,让人感觉玄妙无比,这些都得益于他那令人惊叹的想象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怎样启发他们进行猜想,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都要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猜测勇气和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猜测勇气和想象力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应该是科学的、积极的,最终要把他们引向科学的创造。

三、重视学生学习物理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维

灵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创造性劳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功能达到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导致艺术、科学、技术的新的构思和观念的产生或实现。”古往今来,物理学的许多创造发明离不开灵感。阿基米德身入澡盆,灵感顿发悟出水的浮力,发现了物体的比重;牛顿看见树上的苹果掉到地上,灵感顿发,悟出地球的引力;鲁班上山不慎被带齿的芒草割破手指,灵感顿发,发明了锯子……

物理学习中,不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往往会萌发一些突然的、具有科学幻想性的灵感。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的实验时,通过不少实验学生看到光沿直线传播,这时有学生提出:光为什么不沿曲线传播,那样就不会有影子了,我们还可以看到被墙壁挡住的事物。

面对学生灵感的到来,老师切忌视其荒唐可笑而不理,应做到:

(1)克服“唯我独尊”的师者心理,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应满腔热情地听取学生的设想和建议;

(2)坚持表扬、激励,即使有些问题提得离奇,甚至是错误的,也不应指责嘲笑,否则便会熄灭学生的创造火花;

(3)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找出其灵感中的设想与科学的差距,通过分析改正,不断完善科学的创造思维。

四、实验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手脑结合,是创新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脑和手是必须紧密联系的,其联系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水平,而我们的探究实验本身就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手脑紧密联系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事管理重点范文5

关键词:ERP;企业;财务管理

一、ERP的管理思想

ERP的管理思想是供需链管理。企业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先要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原材料和配套件以及协作件的供货商。企业同其销售、客户和供货商的关系,己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对象,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现代管理观念的重大转变。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需链,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核心思想。当遇到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这类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的供需链,形成“动态联盟”(或称“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包括产品研究开发)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这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核心思想。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己不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己经发展成为一个企业的供需链同竞争对手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正是适应这种竞争形势的需求发展起来的。在供需链上除了人们己经熟悉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外,还有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增值流”和“工作流”。就是说,供需链上有5种基本“流”在流动。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提供能带来效益的价值。各种物料在供需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技术含量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因此,供需链还有增值链的含义。不言而喻,只有当产品能够售出,增值才有意义。企业单靠成本、生产率或生产规模的优势打价格战是不够的、,要靠价值的优势打创新战,这才是企业竞争的真正出路,而ERP系统要提供企业分析增值过程的功能。信息、物料、资金都不会自己流动,物料的价值也不会自动增值,要靠人的劳动来实现,要靠企业的业务活动一工作流(WorkFlow)或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它们才能流动起来。工作流决定了各种流的流速和流量,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研究的对象。ERP系统提供各种行业的行之有效的业务流程,而且可以按照竞争形势的发展,随着企业工作流(业务流程)的改革在应用程序的操作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ERP系统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扁平、信息沟通合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ERP系统中的决策支持智能系统,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准确地分析和制订企业的发展方向,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同时,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可以通过ERP系统安排好相应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和资金计划。并且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可以通过ERP系统操作下达日常的工作指令。企业成功实施了ERP还能很好管理供应链,协同供应商和分销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极大地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第二,ERP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不止体现在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多的是体现在员工的意识理念上跟上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够用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工作和解决问题,为企业的升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影响公司制造系统基础数据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全员成本管理意识,这是粗放管理造成的。今后要进一步培养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同时要改善计量手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工采集数据无法准确,在产量大的情况下人工统计数据经常出错。ERP的最大优势就是建立一套集成而且透明的企业管理体系,保证原始数据准确,以掌控企业的真实状况,使资源优化、快速反应和柔性生产。

第三,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ERP是一套系统管理工程,它通过数据的共享来衔接公司的各个部门,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运作。从采购、库存到应付及付款,从销售、库存到应收及收款,从物料清单、库存、车间生产到成本,从销售预测、生产计划平衡、车间生产到物料需求,流程管理取代原来孤立的职能管理。通过严谨的业务流程消除了无效环节、减少没有增值的活动、堵住了管理漏洞,实现了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比如,原材料入库,必须严格按照订单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只有符合订单要求质量的材料才能入库,从而能够确保原材料质量关。

人事管理重点范文6

关键词:变电运行;人员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电力运行情况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供电水平,而且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变电运行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再加上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对电力设备进行操作和维修,涉及到的工作繁杂,对技术水平要求也高,是电网安全的最前线,所以,近年来由于变电运行而产生的人员安全问题日益增加。虽然,很多企业为了减少人员伤亡,不断提高变电运行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但是目前的安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本文就简单阐述一下我国变电运行中人员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保证人员安全,为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变电运行中影响安全管理的人为因素

据数据显示,我国电力系统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数量占很大的比例,变电运行也是如此。因此,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施工者的技术水平是减少故障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分析变电运行中安全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可以总结出以下原因。

第一,变电运行工程的施工者技术水平不高,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再加上个人心理素质的影响,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经常发生;第二,很多变电运行人员和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无法将工作与实际联系起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变电运行中人员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不到位

意识是保证行动落实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树立起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意识,就不能保证电力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变电运行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或者相关设备还处于不安全运行状态引发的。因此,想要保证变电运行的整体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就一定要从根本上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

(二)缺乏建立健全的变电运行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变电运行故障发生原因的深入研究和调查,使得电力企业对人员安全施工问题进行了改进,很多电力企业已经逐步建立完善了有关变电运行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范大多不全面,没有涉及到实质,或者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对其的管理落实也不到位。在平常的工作中,有关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出对人的管理功效,另外,企业变电运行管理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也会造成工作者在施工中无据可依,致使工作的混乱。

(三)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任何工作中,人员都是占主导地位的,变电运行施工工作更是如此。电力系统的内部工作涉及到的程序众多,人员复杂,对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再加上变电运行人员不仅要运行操作电力设备,还要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理,这就对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素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变电运行人员没有良好的技术水平,就无法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转,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变电运行人员的素质水平又是保证变电安全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没有良好的素质道德做根基,就无法实现良好的管理,管理者也就不能落实责任制,不利于岗位的优化配置和安全生产。

(四)人员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随着电力系统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也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加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变电运行工作者实施激烈政策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缺乏激励的工作,就会导致员工工作热情降低,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也无法体现员工的能力差异,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变电运行的监督管理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人员实施的最后工作。没有进行有效监管的电力系统,就好比无本之木,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工作的实施也就失去了效用。此外,对变电运行工程进行监管,还能够抓住工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最后的检查,再次审核电力设备的关键环节,完善落实内部管理,保证人员安全。

三、变电运行中加强人员安全管理的对策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变电运行中存在的人员管理问题,想要保证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就一定要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提高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能力,加强监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一)重视变电运行工作者的培训

众所周知,变电运行是一个对技术水平和素质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再加上现如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想要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电力系统的顺利发展,就一定要重视员工的培训。首先,企业要加强岗前技术培训,在雇佣员工的时候,挑选技术能力相对过硬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其次,企业要重视加强定期教育,每当出现新的技术设施,就可以集中进行推广和普及,并引进高技术人才到公司进行讲座;最后,树立起员工终身学习的思想,让他们能够自觉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减少操作中的失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二)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比技术更难能可贵的品质,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就能够树立起责任心,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以大局为重,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自己的工作也就会更加热情、严谨。另外,良好的素质水平还能够起到指引目标的作用,能够使员工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

(三)强化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保证变电运行工作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减少安全故障的发生,就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施工的每一个阶段都加强安全防范,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使用情况的检查,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另外,在工作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人员管理、设备施工与外部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好电网安全的维护工作,提高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在变电运行工作开展之前就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出现问题的一切可能性。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保证变电运行人员能够安全施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监督管理机制,抓住安全防范的最后一个环节,建立起单独的监督部门,营造出一个全体工作者都重视的安全环境,从而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想要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监管者的技术水平,能够抓住监督的重点环节;其次,要保证监管人员的素质,避免内部员工互相勾结,把安全工作当儿戏的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内部评定审核,可以采取变电运行工作人员之间互相评定的方法,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实施监管,从而更好的起到安全防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