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

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范文1

[关键词] 桂优一号毛节瓜 种植技术 深受 欢迎

[中图分类号] S6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82-01

节瓜又名毛瓜。为葫芦科冬瓜属的一个变种。原产我国,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地栽培较多,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之一。节瓜主要以肉质柔滑、清淡的嫩瓜供食,老瓜也能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是粤菜的重要品种。

1 特征特性

根系发达,主根深可达50厘米,侧根分布直径可达2米以上;茎蔓生、五棱、被茸毛,分枝性强;叶掌状,叶缘5-7裂缺刻,绿色,叶面有茸毛;花单性,雌雄异花同株,花冠黄色;瓠果(瓜)圆柱形或长椭圆形,绿色或浅绿色,果面有茸毛;一般每个嫩瓜重250-500克,老瓜最大的重达5千克左右。

节瓜喜温耐热,生长发育适温为20-30℃;喜光好湿,一般在良好的光照和土壤湿度(土壤湿度80%-90%)条件下,有利生长发育;节瓜对氮素肥料较敏感,氮素过多易徒长,影响开花结瓜、抗性降低、品质降、减产减收。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栽培季节。毛节瓜在天等县主要以春、秋季栽培为主,夏季均可种植,但夏季由于遇到高温高湿的影响,发病率太高,一般不适宜此季节栽培。春季主要以12月至次年3月播种,5-8月收获;夏季则以7-8月播种,9-12月收获为宜。

2.2 播种育苗。桂优一号毛节瓜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在苗期期间为了易于管理大部份采用育苗移栽为宜。

2.2.1种子消毒 种子播种前先晒种2-3小时再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消毒可用温水消毒、药物浸泡等几种方法,温水消毒:先将水烧开,让其自然冷却至50-55℃之间,放入种子并不断搅拌20分钟,然后浸泡温水中4个小时,如果水温下降则继续放入温水让其保持温度;药物浸泡:先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清洗后放在2%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准备催芽。

2.2.2浸种催芽 把消毒好的种子放在30-35℃的环境中催芽,一般3天后出芽。催芽期间要控制好水分,过湿或过干都不利于种子的发芽。春季种植可采用大棚保湿育苗,秋季可催芽后直播,催芽芽不宜过长,以0.5-1cm左右较适合。

2.2.3苗床选择 种子育苗苗床以长10-15m左右,宽1.2m左右为宜,营养土要求疏松柔软富有有基质;育苗可采用营养杯或条播等方式育苗,营养杯:主要以塑料杯或纸杯为主,每杯放两粒种子,放置营养杯杯与杯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条播:先在苗床上开好播种沟,沟与沟之间距离10-15cm左右,把催芽好的种子放入播种沟内,两粒为一穴,穴与穴之间距离10cm左右,播后盖1-2cm的细土。

2.3 大田移栽

2.3.1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先翻晒瓜地并起畦,畦宽1.5m包沟,定植时施足基肥,一般亩施沤熟的猪、牛、鸡、鸭粪1500-2000公斤,有基复合肥25-30公斤。进入开花结果期,每亩再追施40公斤复合肥加3公斤氯化钾。

2.3.2定植 当苗长到3叶一心时即可移栽定植,春季移栽前先打开塑料两头让幼苗炼苗3天左右再移栽,夏季可不用,移栽时要带土移栽,尽量保持根系完整不被折断。可单行种植或双行种植,单行种植时每穴4株,株距1.2-1.5m,亩栽1200-1600株,双行种植时每穴2株,株距1.5-1.8m,呈“品字型”种植,亩栽1100-1300株,移栽后淋足定根水。

2.4 田间管理

2.4.1除草、松土、绑蔓 植株出现卷须时要及时搭架引蔓,一般多采用人字架方式栽培。从定植后到搭架绑蔓前结合除草施肥培土一次,每亩施15公斤复合肥加10公斤尿素,有条件的可以亩施200公斤腐熟的猪、牛、鸡、鸭粪等,施后挑粪水淋,每穴1斤左右,毛节瓜生长期间视杂草生长情况酌情除草。

2.4.2肥分管理 节瓜肥水需要量大,加强肥水管理是丰产增收的重要措施。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氨、磷、钾合理配合。重施基肥和勤施结果肥尤为重要。春节瓜在5-7叶期应控制肥水,促进根系生长,以利早开花、早结瓜;进入结果期勤施充足肥水,促进果实膨大发育。夏秋季栽培,气温高、蒸发量大,整个生长期均要求肥水充足。方能满足植株生长和开花结瓜的需要。施足基肥后,追肥以腐熟的人畜粪混合化肥使用为好,结果前追施1-2次清淡人畜粪水,有利茎蔓生长和开花结瓜,进入结果期每采收2次重施追肥1次,追肥可选择淋沤熟的花生麸液,或叶面喷施204叶面肥、0.3%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及高美施等液肥,以满足果实发育时植株对养分的需要。节瓜喜湿不耐涝,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减少病害,有利植株生长,延长结果期,提高产量。在每次收瓜后应及时秋植节瓜因气温逐渐下降,后期宜加大施肥量。

2.4.3植株调整 节瓜茎蔓较长,在栽培上,一般基部30-35厘米的茎蔓须压蔓,以增强根系,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结果期以前,应及时摘除基部侧蔓,以利主蔓结瓜及幼瓜发育;结果中后期,应及时摘除下部老叶,保留中上部侧蔓,以减少病害,促进侧蔓结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5 病虫害防治。节瓜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病害,可用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用雷多米尔800倍、杀毒矾500-600倍、烯酰吗啉锰锌1000-1500倍或普力克800倍液防治疫病;用50%托布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施保克1500-2000倍液防治炭疽病;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节瓜主要有黄守瓜、蚜虫、蓟马等害虫,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黄守瓜用20速灭杀丁6000-8000倍液或98%巴丹原粉2000倍液防治蚜虫和蓟马。

2.6 采收。毛节瓜从开花到成熟需35-50天。因节瓜老、嫩瓜均可食用,采收期根据市场需要及食用习惯而定,食嫩瓜者,当嫩瓜逐步成熟时要视市场情况进行采收,一般在谢花后10-20天,果重1000-2000克时即可采收,及时采收可以增加效益和利于植株重新结瓜;食老瓜者,待果实皮色有光泽、无茸毛时采收。

参考文献

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范文2

[关键词]绿色蔬菜 种植环境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130-01

绿色生态蔬菜是将蔬菜种植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域,并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禁没有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最终得到完全没有污染、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的蔬菜。绿色生态蔬菜的优势就在于无污染、食用安全,不含有毒物质。在添加剂及有害物质泛滥的现代社会,绿色生态蔬菜的发展是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人们对绿色生态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生产供不应求。所以,为了满足人们食用放心蔬菜的需求,绿色生态蔬菜必须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栽培技术,提升绿色生态蔬菜栽培技术水平,提高绿色生态蔬菜产量,实现供求的平衡。

1 绿色生态蔬菜标准

绿色生态蔬菜栽培环境需要达到一定质量标准,其栽培过程还要严格地遵循相应种植规范,才能够达到安全绿色的通用标准。绿色生态蔬菜需要符合以下5个标准:首先,其栽培环境必须要符合生态环境的指标;其次,绿色生态蔬菜栽培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栽培和生产流程;再者,绿色生态蔬菜必须要符合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然后,绿色生态蔬菜的包装必须具有国家级的食品通用标签;最后,绿色生态蔬菜的包装必须使用绿色环保无污染材料。

2 绿色生态蔬菜栽培技术要求

2.1 生产基地要求 绿色生态蔬菜生产基地的土地应是完整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但允许存在转换地块。蔬菜生产基地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标记,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灌溉用水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土壤质量至少要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同时,蔬菜生产基地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对基地产生的潜在影响,远离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石灰厂和矿厂等。

2.2 选择良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种植绿色生态蔬菜的前提,在得不到已获认证的绿色生态蔬菜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且对病虫害有抗性的蔬菜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且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种子。选择蔬菜良种能够有效改善绿色生态蔬菜的种植情况,增加绿色生态蔬菜的产量,提升绿色生态蔬菜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能够有效缩短绿色生态蔬菜的成熟时间。

这样可以间接地提升绿色生态蔬菜的经济效益,减少绿色生态蔬菜的经营成本,并避免使用农药,从根本上预防绿色生态蔬菜受到污染。

2.3 播前准备

2.3.1 确定播期 绿色生态蔬菜应适温、适时种植,才能有效增强蔬菜的抗逆性。

2.3.2 合理选择种植方式 根据绿色生态蔬菜的品种、所需水分、光照及肥料等,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

2.3.3 栽培场地轮作换茬和定期清理 蔬菜栽培基地应采用包括豆科作物或绿肥在内的至少3 种作物进行轮作;在一年只能生长一茬蔬菜的地区,允许采用包括豆科作物在内的2种作物轮作。前茬蔬菜收获后,绿色生态蔬菜栽培前,彻底打扫清洁基地,将病残体全部运出基地外销毁或深埋,曝晒土壤以利用太阳光消毒来减少病虫害基数。

2.3.4 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催芽处理,提升种子的成活率,加强种子的耐旱程度。用40 ℃以上的温水浸泡,水的温度和浸泡时间因蔬菜品种而定。一般先将种子用洁净纱布包扎好,放在55 ℃的恒温水中浸泡15 ~ 20 min 后再放入清洁水中浸泡,茄果类蔬菜种子浸泡4 ~ 8 h,豆类种子2 ~ 4 h,南瓜、黄瓜、冬瓜和丝瓜种子4~8 h,苦瓜12~24 h,然后取出晾干待催芽或播种。西瓜、胡萝卜、菠菜、萝卜和白菜在55 ℃的恒温水中浸种7 ~ 8 min,并不断搅拌,然后取出再放入清洁水中浸泡,西瓜、胡萝卜、菠菜种子浸泡24 h,萝卜、白菜浸泡1 ~ 3 h,然后取出晾干待催芽或播种。芹菜种子用48 ℃的温水浸种30 min。大葱、洋葱种子用50 ℃的温水浸种25 min。甘蓝、花椰菜用50 ℃的温水浸种20 min。辣椒种子用55 ℃的温水浸种30 min。

2.4 栽培管理

2.4.1 培育壮苗 既要引进先进种植技术,还要结合开江县的实际进行技术栽培。有条件的可使用工厂化育苗、营养钵育苗、嫁接、组织培养、地膜覆盖及滴灌等技术,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增强蔬菜苗的抗病虫害能力。另外,要利用科学方法配制绿色生态蔬菜专用营养土,并对床土进行定期的清理及消毒。

2.4.2 苗期管理 出苗前,需要做好保湿工作,可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移苗前,需要保持土壤的温度,并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进行适当通风。幼苗移植则需看天、看地、看苗。成苗期需要将昼夜的温差控制在12 ℃以上,土壤温度需要在15 ℃左右。

2.4.3 适时定植 12 cm 土层的温度不能低于13 ℃,才能够开始定植,在种植时需要搭配合理,增加灌水概率和施肥次数。

2.4.4 合理灌溉 在春季和冬季要尽量少灌溉,多除草,夏秋反之。同时,要根据地域的土质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

2.4.5 田间管理 绿色蔬菜需要进行中耕、培土、除草,同时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来调整种植间距。

2.5 科学施肥 对绿色蔬菜种植区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基肥必须使用有机肥,且保证充分发酵腐熟,最好使用沼泽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细菌的侵蚀。追肥应使用腐熟粪尿。严格按照标准补充微量元素,少量多次多施,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2.6.1 农业防治 在农业防治方面,绿色蔬菜需要翻耕整地、合理轮作,并进行适当的清洁与消毒,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定期定量施肥。

2.6.2 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在发生病虫害时,采用黑光灯捕杀蛾类害虫,黄板诱杀蚜虫,或者喷洒糖、酒、醋等食用性材料诱杀小地老虎、黏虫、金龟子、鳞翅目类害虫,防止绿色蔬菜受到污染。

总之,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绿色蔬菜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民众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在绿色蔬菜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绿色蔬菜栽培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引进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设备,提升绿色蔬菜的品质与产量。

参考文献

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范文3

一、市香蕉种植及价格概况

市香蕉种植历史悠久,各县(区)均有种植,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西乡塘区、江南区、隆安县、武鸣县等县(区),是香蕉三大主产区之一。2008年市香蕉面积30.81万亩,占全市水果栽培总面积的20.7%;产量32.43万吨,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43.9%;产值6.09亿元,占水果总产值的37.2%。可见,香蕉在水果产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全市超过三分之一的水果收入依赖于香蕉。目前,市香蕉生产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大,企业化经营发展迅猛,出现了许多大面积连片规模种植的香蕉生产基地,占全市香蕉面积约40%。市2004年至2008年香蕉种植情况如下表:

近几年来,市香蕉在年年丰收的情况下,价格却一再走高,为蕉农带来了可喜收入。在前两年国内别的香蕉产地减产及不利谣言传播的情况下,市香蕉价格依然保持坚挺。

香蕉价格曲线图

②图表来源:市价格监测中心

二、市香蕉产业组织类型及特点

(一)散户型

一些蕉农并未加入任何规范的农民合作组织,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种植运作,在生产与技术之间多与同村(乡)之间的沟通、协作、互相帮助为主。通过同村(乡)之间的联系,相互提供一些技术上的帮助,或者联合起来共同购买生产资料,这样可以与生产资料销售商进行谈判,以便买到货真价实的生产资料。这种类型大多建立在口头协约的基础上,没有规范的《章程》和相关的管理制度,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滞后。如果农户以分散和独立的方式进入市场可能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大量分散农户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香蕉产业的发展。

(二)合作社组织

为了弥补散户型种植香蕉的不足,各县(区)、乡相继成立了香蕉合作社或协会。合作社(协会)多以村为单位,把以往零散的、各自为营的小农户集中起来,对提高香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作社还可以发挥开发、推广香蕉优良品种的生产新技术,提高香蕉生产技术水平,搞好服务,实现香蕉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合作社(协会)是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建的社团性合作经济组织。目的是实行产业的集优化管理,把分散的小农户集中起来,降低成本,降低市场风险,提高香蕉质量,增加蕉农收益,着重为会员提供技术和运销服务。凡是从事专业生产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民都可以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对会员进行无偿和低偿服务,入会农民需根据协会的要求进行生产销售。合作社(协会)这种组织形式将有助于香蕉产业化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具体做法是:第一,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到统一贷款、统一定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消除农民种植香蕉的后顾之忧;第二,为村民争取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建立信用村,设立信用卡,为农民提供小额信用贷款;第三,多次邀请技术员到本村举办培训班,讲解栽培技术,提高了香蕉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带动型

企业带动型组织形式是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与农民开展有限的合作。企业通过支持农户参与前期的生产或加工环节,以便取得产量稳定、质量达标的成批量原材料或初级产品。

企业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有由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并严格遵守的规章制度。组织的活动过程不改变现行的农民土地承包关系,不改变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力。企业盈利后,对会员的利益分配必须高度透明。可以看出,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推动香蕉产业化的发展。它以企业为龙头,联结基地农户,以企业发展带基地,基地壮大保企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它是生产、加工中心,又是信息、服务及科研中心,可以对蕉农实施全方位的带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其中以金穗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首的龙头企业,直接生产经营1万多亩的香蕉基地,成为了目前国内最大的香蕉生产企业。该公司采用农业部无公害香蕉生产技术规程,选育优质香蕉组培苗,综合平衡施肥及节水灌溉,对香蕉进行严格的品质生产管理。是市名牌产品和国家最佳品牌香蕉之一,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三、市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户分散经营所占的比重大,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新技术推广难度大,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不快,市场开拓困难。再加上服务于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中介组织发育不良,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在根本上影响了市香蕉业的竞争实力。

(二)政府管理体制滞后

一方面是管得过宽,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行为替代了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管了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同时,使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切由政府安排的依赖感,缺乏生产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运作不规范,许多合作经济组织连章程也没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按口头协议执行,农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运行和稳定发展。

(三)思想认识不足

第一,各级各部门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于应对入世挑战、深化农业产业化、实施标准化、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没有及时根据广大农民发展联合与合作的愿望及要求进行必要的组织、示范、引导和扶持,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仍处在自发阶段,发展不快。第二,由于不少农民素质较低,市场经济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以及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农民尤其是各类专业户虽有联合与合作的愿望,却难以付诸实施。第三,由于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造成了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主体缺乏。作为农民自身利益的真正代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理应成为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组织力量。但是,在我国由于流通体制不健全和信用功能薄弱等原因,使农民在农产品产销环节缺乏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

(四)技术引导不到位

虽然近几年来,市有关部门对香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引导和支持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在技术引导上有所欠缺,蕉农对于先进的种植技术了解不多。特别是在采后商品化处理环节薄弱、加工、保鲜、贮运等“硬件”设施不足,处理技术普及慢、包装粗糙、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低,影响产品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如果不及时解决上述问题,势必造成香蕉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价格起伏不定或长期在低价位徘徊,损害蕉农利益。

四、市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发挥政府作用

一是抓好政策扶持。要制定必要的优惠扶持政策,为农民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是在财政、税收、信贷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流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要在财政支农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二是抓好产业扶持。产业的发展是农民经济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关键是要夯实产业基础。三是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的过程中,应切实转变工作方法,多引导,少包办;多服务,少干预。四是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宏观管理和整体协调。

(二)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产品相联系,带动农户进人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市场开拓者和技术创新主体,是全系统的营运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必将成为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其信息传递、技术推广、深度加工、贮运销售等能力,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开拓市场,增强其牵引力和服务功能,可带动推进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

(三)在产品的品牌及深加工上下功夫

农产品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标签。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产品消费结构换代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动农产品品牌战略全面实施,努力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

农产品的深加工是一个高附加值的过程,低价的农产品在经过深加工这一环节上,价值就有了很大程度的突进。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冬瓜与香蕉的套种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但由于我们的深加工技术还停留在极为原始的状态,收获的冬瓜大多在地头上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少部分有头脑的蕉农把冬瓜榨成汁送到广东做冬瓜茶。虽然这样一来,收入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与冬瓜茶相比,却是费时费力而收益极低。因此,大力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是我们提高农民收益,同时也促进就业的一大途径。

(四)规范发展中介组织

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范文4

红河州地形地貌复杂,不同地区间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生产技术水平、民族生活习惯等复杂多样、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种植特点也有明显的差异。全州种植业划分中部、北部、南部三大种植区,区内又根据不同的特点和条件,以海拔高度分界,保持村委会行政区界的完整,各分为三大种植区(含小区)。

1.1中部种植业区

指海拔800 m以上的个旧、开远、蒙自、建水、石屏2个市3个县。该区地处亚热带,温度较高,日照充足、光质好。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共存,土壤类型主要为赤红壤、红壤、冲积土、黄棕壤以及红色石灰土。稻田一般土层深厚,肥力较好,水稻产量在州内稳而高。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种植农作物产量不高。该区交通运输方便,但小区间不平衡、差异大,坝区较好,城乡企业发展快、市场活跃,经济繁荣。山区贫困种植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1.2北部种植业区

指海拔1 250 m以上的弥勒、泸西2个县,该区土壤类型为红壤、红棕壤和零星分布的黑色石灰土。分布有较多的山间盆地(坝子)和高原台地,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等气候类型,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进入雨季,无论稻田、旱地农作物播种一般不违农时,栽培水平发展不平衡,坝区高、山区低,耕作制度多为大小春两熟。近年坝区大力推广间套种,在水稻、玉米、烟后加种1~2季或间套经济效益好的短期蔬菜,豆类或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1.3南部种植业区

涉及屏边、河口、金平、元阳、绿春、红河6个县,属于以哈尼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红河藤条江、李仙江三大水系的强烈切割,山势险峻,山原破碎,坡陡谷深,高差近3 000 m,栽培方式粗放落后,村寨分散,交通不便。由于该种植区立体气候明显,湿润多雨,水资源丰富,半山多云雾,因此有适应热区的水果、南药及橡胶,有适应温热地区的水稻、玉米、草果,也有适应温凉地区的大豆、荞子。种植业是以粮为主的自给或半自给性生产,生产水平低,且发展缓慢。

2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中部种植业区

中部种植业区因南有哀牛山、北有六绍山暖湿气流难以进入,是红河州少雨区,降雨分布不均,常发生冬春干旱,偶有春夏连旱,坝区水利条件较好,山区干旱缺水,部分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其次春寒倒春寒发生频率较高,偶有霜冻危害经济作物和小春作物。

在保证粮食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坝区重点抓好甘蔗、油料发展,增加熟制,扩大间套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城镇附近要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确保城镇市场供应,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纯收入。山区应恢复和发展林业、畜牧业、扩大油菜,提高中上等烟比例,主攻单产和品质,推广间套种植,发展水果和经济林木,提高商品率,打开销路,加快州内外市场占有率,增加经济收入。

2.1.1中部坝区。充分发挥光、热优势,主攻经济作物,提高单产,扩大小春作物面积,增加复种,扩大间套种面积。针对个开蒙群落城市的建设及城镇集中、非农业人口多、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的特点,要有特色地发展城郊农业;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商品蔬菜,既要考虑常规蔬菜,又要发展冬早蔬菜及柑桔、石榴、桃等名特优品种。主要模式:粮食型的稻―再―麦、稻―再―冬玉米、稻―冬玉米/豆等;粮经型的稻―再/鱼、稻―菜―菜、烟/玉米―麦、稻―冬瓜/黄豆等;经济型模式的烟/菜―菜、甘蔗/辣子、黄瓜、番茄、玉米、慈姑―慈姑,水稻制种―菜―菜等。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探索设施条件下的作物熟制。

2.1.2中部半山区。首先应培肥地力大种绿肥改善水利设施条件,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自给有余)把握好具有发展经济作物及亚热带、温带水果的优势,加大力度发展,使之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扩大油菜的种植面积,提高烟叶质量,增加中上等烟比例和农民经济收入。该区应在保证一年两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季降雨,发挥旱地多的特长,利用短期作物,如豆类、瓜、菜等扩大间套种植,大力发展果粮、果菜、果经的种植,提高复种指数,争取一年两熟三收或两年五熟。

2.1.3中部中山区。该区首先要固定耕地,培肥耕地土壤,严禁毁林开荒,大于25°的坡耕地应逐步退耕还林还牧,尽快提高森林覆盖率,大搞台地建设;推广行之有效的旱粮增产措施,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证自给;发展油菜、绿肥,提高复种指数[1-4];发挥土壤湿润的优势,发展经济林木及水果,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争取一年一熟两收或一年两熟,发展支柱产业。

2.2北部种植业区

2.2.1北部丘陵种植区。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合理安排粮经作物种植比例,在保证粮食自给有余条件上,力争粮、烟、油多做贡献,充分发挥气候温和、光照适中、雨量合适等优势,提高栽培水平,扩大优质稻面积,提高中上等烟叶和油料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复种,扩大小春粮豆和绿肥种植面积,确保耕地土壤肥力有增无减,永续利用,稳产高产;另外,还要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研究设施农业条件上的多熟种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2.2北部半山、平坝种植区。充分发挥自然优势,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烤烟栽培水平,增加中上等烟比重,实现粮、经作物双丰收;扩大小春粮豆和绿肥种植面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壤肥力,大力发展间套种植,继续抓好水果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探索设施农业条件下的新模式。

2.2.3北部中山种植区。抓好旱粮生产,努力实现粮食自给,扩大夏播种植,充分发挥瓜、豆、荠等短期作物优势,大力推广间套种植,增加复种,恢复和发展绿肥作物种植,培肥耕地土壤;发挥山区优势,充分利用空闲荒地,发展寒温带苹果及其他果类,提高商品率,增加经济收入。

2.3南部种植业区

河谷热区由于地处边疆,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差,交通不便,文化教育基础差,缺乏科学技术知识,耕作粗放,因此热带、亚热带的自然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湿度不均,尤以红河河谷明显(包括干热、半湿热、湿热河谷);水资源虽然丰富,但设施少、利用率低,而且抵抗水、旱灾害能力很低;偶有春寒,导致冬季气温偏低,橡胶树易受低温冷害。

恢复森林覆盖率,保持生态平衡,减少泥石流,严禁毁林开荒,25°以上陡坡耕地及时退耕还林、还牧、还草。固定耕地,大搞台地、梯田建设,培肥地力,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在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热带、亚热带水果和经济林木。增加农作物熟制种植,发挥湿润多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间套豆类、蔬菜及短期作物种植,增加复种,提高复种指数及商品率生产,促进商品、民族经济的发展,为振兴边疆、巩固边防做贡献。

2.3.1河谷热区。加强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大力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产量品质。在粮食自给有余的基础上,以商品性生产为前提,狠抓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开发力度,发挥可开垦荒山荒地多、开发潜力大的优势(建设台地、培肥地力,引进劳力和人才,实行异地开发),积极稳妥地扩大热带作物的种植,努力发展冬早蔬菜,增加复种,用瓜豆类短期作物搞好间套种植,大幅度提高复种指数,解决自身吃菜难发展规模性的商品生产,组织好内供外销。措施上:一是恢复和发展双季稻,推广稻―稻―肥、肥―稻―豆、稻―稻―菜(豆)、玉米/豆―菜、菜―玉米/菜―菜等模式。旱地上的粮豆、粮肥、粮菜等间套,确保粮食自给有余。二是以南溪河、红河流域为主,优先发展速生、高产、周年供应的香蕉、芭蕉、菠萝,耐旱而瘠的荔枝、芒果、酸角等热带、亚热带水(干)果,并改造老果园,建设新果园,建立种苗基地,严格控制病虫害的传播。三是红河干流的湿热河谷,李仙江、藤条江河谷具备橡胶生长的特殊环境,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橡胶生产。四是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发展香料和南药生产,贵重的南药有肉桂、砂仁、槟榔、苏木、千年健、龙眼、胡椒等,同时重视攀枝花、龙竹、龙舌兰、紫胶、咖啡、可可、得茅草及珍贵木材紫檀、楠木、柚木的发展。

2.3.2南部半山区。一是稳定粮食面积,加快新品种示范力度,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实现粮食自给有余。二是增加复种,海拔1 300 m以下,推广杂交稻,养留再生稻,示范稻―再―鱼,或稻―再―蔬菜。1 300 m以上示范稻-慈姑或稻后的水生蔬菜等。三是发挥种植冬黄豆的历史传统,提高单产。部分雷响田,若遇旱年应水路不通走旱路,推广玉米/豆,菜、洋―冬黄豆或洋芋等模式,既提高复种又培肥地力还能增加经济收入。四是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八角、水果、紫胶、核桃、棕片等,增加经济收入。五是发展花生、芝麻、杂豆、蚕豆等经济作物。

2.3.3南部中山种植区。一是恢复森林覆盖率,严禁滥砍乱伐,改变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土壤变得浅薄、肥力明显衰退的状况。二是严禁刀耕火种、广种薄收,应固定耕地,培肥地力,改进栽培技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粮食自给水平,实现粮食自给。三是充分利用豆类、荞子、洋芋等短期作物,努力搞好间套种植,即示范玉米/豆、菜、荞、洋芋等。扩大绿肥种植,培肥耕地土壤。四是发展草果、茶叶、鲁沙梨、核桃、棕片及其他水果,发挥山区优势,增加经济收入。

3发展多熟种植的建议

3.1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全州各级领导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多熟种植工作的重视,负责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工作。与此同时,各县市也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把目标任务及早落实。

3.2强化培训,抓好宣传与示范工作

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应做好播种前和播种后的宣传、培训、田间指导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各级农技部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段,要派出精干技术力量,深入各示范片区,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技术培训活动,采取会议、专题培训、田间现场讲授,发放宣传、技术资料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地抓好技术培训,做到户有一个“明白人”,家有一张“明白纸”。同时,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科普街等宣传工具,使间套种技术家喻户晓,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县、乡技术人员要按照技术方案,深入田间,对农户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到了核心区有技术专家,示范区有技术骨干,辐射区有技术人员。

3.3抓好关键技术措施,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技术实施方案。重点做好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工作,加强品种布局与搭配、病虫害防控技术、将各种先进实用配套技术真正落实到村组农户。为保证粮经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的增产增收效果,各县市要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实施,整合资源,加强指导和服务。深入挖掘、建立和完善不同地域、栽培水平下的粮经作物间套种模式,不断挖掘粮食作物间套种增产潜力,加快全州多熟种植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4抓好督促和检查落实

在开展间套种技术推广的各个关键时期,州县要及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的田间地头,巡回指导,对计划任务、生产资料就位落实、间套种技术措施培训、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等5个环节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及时协调处理和解决技术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参考文献

[1] 杨军芳,周晓芬,孙丽敏,等.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养分状况与农田氮、磷、钾平衡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1(6):181-188.

[2] 段玉,曹卫东,妥德宝,等.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与绿肥作物轮作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2):26-28.

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范文5

关键词:蔬菜绿色营销策略

我国是一个蔬菜大国,蔬菜人均消费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及消费国。蔬菜也是我国除粮食以外的第一大作物,极具活力,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点。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蔬菜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一项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但在质量上和总体效益上,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面对着全球范围兴起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蔬菜产业将何以应对?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讲,全面推行绿色营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绿色营销的内涵

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人类生存健康的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也由传统营销转向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必将成为本世纪的市场营销主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为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以环境保护观念为其经营指导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目标市场内进行的包括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推广、服务提供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对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于是要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及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促成了绿色营销的产生。

绿色营销主要有以下特点:

综合性。绿色营销着眼于考察企业营销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突破国家与地区的界限,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实现自身利益与满足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综合了传统市场营销、生态营销、社会营销和大市场营销等多种营销观念。

统一性、多向性。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良好推行有赖于国际社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而且,企业自身的行动和国际合作、国家政策、消费者行为以及自然条件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绿色营销复杂而艰巨。

标准明确一致性。绿色营销有一套具体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遵循,绿色标准及绿色标志认证的技术参数尽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但其内核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求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置等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

由于其内容和特性,绿色营销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象本文所涉及的蔬菜绿色营销便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蔬菜绿色营销市场环境

蔬菜市场总体行情。我国蔬菜产量连年高速递增,而消费总量却增势平缓,国内市场总体上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买方市场已然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蔬菜价格逐年下调。200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7亿亩,比上年增长2.4%,总产量约为5.4亿吨,比2001年增长12.5%(比2002年略增);近几年家庭居民蔬菜消费总量稳定在14000万吨(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水平左右。然而,虽然大路菜需求缩减,但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市场潜力巨大。由于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蔬菜产量高、品种多、成本低,具有绝对的国际比较优势,出口量增长迅速。截止2003年11月底,海关统计我国累计出口蔬菜493万吨,同比增长16.96%,出口创汇金额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出口量约占世界蔬菜贸易量的4%。但近年来,国际绿色壁垒的强化对我国的蔬菜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蔬菜消费需求特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趋向绿色化、多元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安全卫生性,讲究营养健康,人们口味向绿色自然化回归,也追求多样性。因此,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保健型蔬菜、特色蔬菜、野生天然型蔬菜日益流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蔬菜消费方式上也趋向高效便捷,超市净菜走俏。在消费倾向上,品牌消费方兴未艾。但是,由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广大传统消费阶层的观念转变,及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旺盛的成熟的绿色蔬菜消费需求还有待培育。

蔬菜产业状况。我国蔬菜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一项支柱产业,但是仍属于数量型增长,在质量和效益上却跟不上,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总体处于较低层次,不符合发展生态型大农业要求。由于引导不力、技术支持不到位及菜农素质不高等原因,我国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少,产量低,品种单一,质量上也不高;而且,蔬菜生产分散,加工处理和流通环节跟不上,市场组织化弱,产业化不高,不能创造高附加值。

政策环境。加入WTO以后,我国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断进行相关制度改革。2002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使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农业部随后出台《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确定包括蔬菜在内的几种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水平,5年后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要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相关的环保法规也正在不断健全。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办法》,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绿色食品标志,确定了具体的绿色食品标准,从事绿色食品的认证和质量管理工作。

总之,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市场环境已经比较成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几条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绿色产品策略

首先,在蔬菜种植上坚持绿色环保型、科技型,努力提高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一定要禁止使用剧毒农药,而代之以生物农药、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农药;化肥要尽量少施,提倡施有机肥料。另外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如无土栽培、集约化栽培、反季栽培以及喷灌、滴灌节水技术等,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其次,积极发展蔬菜净菜加工、冷冻保鲜,创造高附加值。原始的蔬菜初级产品是不适应现代大市场要求的,绿色蔬菜要提高竞争力,实现高效益,关键就在这里。第三,积极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实行商标和包装绿色化。强化蔬菜产品的品牌观念,运用各种手段树立品牌,而且要突出绿色环保。在商标设计时,品牌命名、商标设计要突显出绿色标志,注重激发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联想,使其对产品产生信赖和向往,树立起绿色蔬菜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例如,在冬瓜、南瓜、西葫芦等瓜型蔬菜上把商标图案刻在幼果上,或用纸塑贴皮,形成天然图案,或者贴可食商标、生物商标。在包装上要重视包装及其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可生物分降解、可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使之无污染。

绿色价格策略

有人曾经提出“环境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观念,我觉得这在绿色营销定价上面具有积极意义。蔬菜供应商用于环保上的支出应该计入成本,根据成本定价理论,绿色蔬菜的价格必然要高于普通蔬菜;普通蔬菜对环境资源占用、损害的多,当然应该在价格上予以更多的扣除,这是说的通的。所以,绿色蔬菜价格应高于普通蔬菜,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根据成本控制理论,绿色蔬菜也应该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水平范围内,控制好成本,以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来追求更大的利润,并将成本降低带来的利益适度让渡给消费者以获取其更多的支持。

绿色渠道策略

蔬菜绿色营销要求物流渠道高效环保。绿色蔬菜要及时与市场接轨,减少不必要的聚散,以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减少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蔬菜的流通渠道要尽量集中统一,减少中间环节,及时有效沟通产销,而且要有利于环境保护。首先,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冷链储运以保质保鲜。其次,构建发达的营销中介力量,及时有效组织产销。传统的蔬菜流通三级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是不尽符合绿色营销功能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可以仿照发达国家建立专业营销协会,使产销高度组织化。另外,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在营销渠道上的特殊优势,例如现在有的地方开发的农业信息网、蔬菜网就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营销渠道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再次,加快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使生鲜超市承担更多的渠道任务。生鲜超市较之传统农贸市场,在集中统一蔬菜流通渠道,组织产销,促进蔬菜产业化,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绿色营销的要求。

绿色促销策略

即在传递产品信息、刺激消费的同时,对公众进行绿色环保教育,使二者相辅相成。采用各种促销手段,一方面宣传绿色蔬菜的无污染、无公害、健康营养,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对公众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教育,使人们树立主动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消费者也会因此主动接受绿色蔬菜。这样,有利于实现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这正是绿色营销的宗旨。

绿色服务策略

商家不仅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蔬菜,还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例如包装物的回收处理,绿色蔬菜的消费方式指导以及各种便利服务等。在传统蔬菜营销里,各项配套服务是很不到位的,这一点上,绿色营销应该树立比较优势。在服务策略上,“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永远是真理。

以上是从微观角度,即从商家的角度,提出的蔬菜绿色营销策略,而实际上绿色营销还包括宏观的因素,即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何况蔬菜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在蔬菜出口方面国家仍扮演着重要的营销角色。国家要为蔬菜的绿色营销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时候还要直接参与营销。对蔬菜绿色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民综合素质、社会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国家的工作。如前所述,我们国家在这一点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具体规范绿色农产品的法规还很不健全;虽然确定了有关绿色食品标准及“绿色标志”,但都侧重于产品自身的检验,缺乏有关生产、加工处理、流通过程的具体标准;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切实落实,发挥足够的作用。

参考资料:

1.甘碧群,《关于绿色营销问题的探究》,中国营销传播网,2000.7.24

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范文6

她出生在农村,可从求学开始,就脱离了春播秋收的农业生产,后来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并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

虽然,她对农村生活早已陌生,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心中仍然保留着一份对于农村、对于家乡以及对于农业的真挚感情。虽跳出“农门”,但乡土情结促使她再回“农门”。

从“白领”到农民

顾慧华从小在上海松江新浜镇长大,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日资企业,每天朝九晚五,时不时去日本培训,过着典型的白领生活。

生活在繁华大都市的她,内心深处却很怀念儿时那纯正的乡土滋味。“小时候,我们家吃的蔬菜瓜果多是自家农地里长的,夏吃青菜,冬吃萝卜,还有逢年过节吃的那醇香的猪肉,哪样不透着自然的滋味?”顾慧华如是说。

工作以后,远离乡土的顾慧华已经完全融入了都市生活,在尽享都市繁华的同时,又隐隐地觉得,昔日熟悉的口味正离自己越来越远。顾慧华馋极了的时候,就回趟老家。妈妈从自留地里摘些绿叶菜,再杀一只自家养的老母鸡,饭桌上就有了浓浓的亲情,更有了记忆中的“原味”。

每次回老家,都让顾慧华的身心得到一次全方位的释放。乡土清新的空气、绿色的食品、浓浓的亲情,都让她恋恋不舍。一个新奇的念头也涌上了她的心头,回家再做一回农民如何?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天天吃自然、健康的食品,一方面引进先进的科技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比喧嚣的都市生活不是更有意义吗?

这样的想法并非没有可能。除去就学的十多年,顾慧华始终没有离开农业太远。早在2000年时候,顾慧华就开始接触农业相关的行业知识,一直从事着日本农业机械的进口销售工作,对现代农业的专业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2004年至2006年的两年时间里,她更是被公司直接派到崇明岛参与了日本农协的农业试验项目,负责机械使用的技术指导,接触到了“久留米黄瓜”等优质农产品种,并为之所深深吸引。

在崇明,由于大量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农村里都是些老人,对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并不高。“公司的这个项目是不成功的,农业机械的销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对我却是一次新的收获,让我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市场前景,直接促使了我下海。”顾慧华这样说。

“2005年,公司把一批日本农业机械引进到崇明,我负责机械使用的技术指导。可我发现,那里种田的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不愿学习操作‘新式武器’,固执于自己的‘老法种田’。”顾慧华很受触动,“我在日本时看到很多年轻人在种地,有个种植并经营‘久留米黄瓜’的社长,就是刚从剑桥大学毕业的男青年。不像国内,大学毕业了都争着去做白领;自己创业,也总扎堆在IT、电子商务领域。”

在指导农业试验项目的时候,顾慧华接触到了“久留米黄瓜”等一些日本优质农产品种,这些经科学方法育种和培植的蔬果,口味和传统工艺培育的蔬果大相径庭。如“久留米黄瓜”,口味脆嫩香甜,堪称黄瓜中的极品。特别是看到日本技术人员在种植过程中,给黄瓜“灌奶”滋养,让习惯用肥料来种植本土黄瓜的顾慧华很是震撼,没想到蔬菜也可以“荤”养的。

2006年,征得日方公司同意,顾慧华将“久留米黄瓜”在自家的自留地里进行了试种,按照日本技术人员传授的培育方式,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这次不经意的小小成功,成了顾慧华创业的起点。

不断接触国外农业,顾慧华渐渐看清了“商机”。“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而农产品种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步,如何选土,如何栽培,如何减少甚至不用化肥、农药,都需要年轻人带着新观念、新技术来做。”

顾慧华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松江新浜。作为上海的传统农业地区,更是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新浜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条件。

顾慧华在回到家乡与镇领导沟通后,双方一拍即合,她的创业计划正与新浜镇在许家草、南杨地区准备设立的标准化绿色蔬菜基地计划相吻合,双方在此基础上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而此时的背景是,国家确定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新浜镇被确立为上海市九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之一,获得了全面的政策扶持与产业支持。天时加上地利,外部环境越来越朝着有利于顾慧华创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了。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在镇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同时经过与家人的仔细商量,顾慧华终于下定决心,在2006年7月,辞去了原有工作,注册成立了上海瀛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承租了新浜标准化蔬菜基地内20亩大棚,成为了一名专职农民,开始自己的“农业创想”。

艰难的创业初期

开始试种的是日本优质蔬果产品。“首选的还是‘久留米黄瓜’和番茄,不仅因为这两种蔬果品质优,重要的它们都是日常蔬果,市场比较成熟。”顾慧华对做农业显然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深谋远虑之后做出的抉择。

万事开头难,虽然说顾慧华在技术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对于从未直面过农产品市场的顾慧华呢!

首批番茄和黄瓜收上来了,由于是采用有机种植法,产品的卖相自然比不上那些用激素、农药催出来的果蔬,而种植成本却要高得多。由于没有销售渠道的概念,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知道往哪里送,最后只好拿到市场上去卖。顾客不知道这些黄瓜、番茄是怎样种出来的,也不了解是何方品种、口味如何,自然不愿意掏比一般黄瓜、番茄贵一两倍的价格来买。顾慧华首次试水就亏了足足20万元。但她并未因此退缩,而是仔细分析了自己首战失利的原因。

了解了经营失利的症结,顾慧华开始做打通关节的工作,超市、生鲜卖场……凡是能想到的生鲜销售点,顾慧华都走过了,但大多以吃闭门羹而归。市场的门槛并没有顾慧华想象的这般低,产品要进专业市场,需经过产品认证等多个环节,而刚刚起步的顾慧华显然并不具备如此多苛刻的硬件。

实在没办法,顾慧华干脆开着小车到上海市区,挨家挨户地把一箱箱果蔬送给人家品尝,结果大家纷纷赞赏,说吃到了小时候果蔬的味道。之后便有人来参观她的农场,订购她的产品。第一年虽然亏了20万元,但市场逐渐打开。

执著的顾慧华逐步找到了一条营销网络。她委托一家大型生鲜销售公司代销自己的产品,几经磨合,顾慧华的青菜、黄瓜、番茄等产品终于进入了这家销售公司的销售链,“虽然比自己销售少了一点利,但对方提供的市场靠自己单枪匹马地打拼是难以拿下的。” 这样,顾慧华的销售渠道开始建立起来。

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度,顾慧华定下了“三小时内从田里到客户”的“新鲜”规矩,所以她的蔬果不进超市卖场,没有中间环节。

另外,顾慧华独具匠心,模仿都市的高级会所,实行会员制。她先是把朋友拉进会员圈子里,后来扩展到朋友的朋友,现在合作社已有会员上千人,每个会员每年要缴一定的会员费,待遇是每月若干份蔬果礼盒,以及果品采摘活动等。会员制使顾慧华有了一群稳定的客户群,也筹得了相当的经营资本。

新型农民

顾慧华以引自日本的“久留米黄瓜”为主推产品,种植面积达20余亩,每亩净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比普通黄瓜增加2000元。“用不了几年,我要把我们家常吃的黄瓜种出名堂来,让人们吃到黄瓜就想到我们新浜,打出我们新浜特色农产品的品牌。”

同时,在此基础之上,顾慧华还因地制宜积极引进了五彩奥运南瓜、生菜系列、大黑茄子、迷你冬瓜、巧克力番茄以及有机草莓、紫芋等数十个优质农产品种,并进行了规模种植,而且对传统种植方式进行了积极改进,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探索,譬如给大棚黄瓜听音乐、灌酸奶等。

正如顾慧华经常说的,她要走的是一条现代农业、精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之路,在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的有利条件下,她正积极进行绿色产品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同时,正以“森鲜馆”为标志,积极进行蔬菜瓜果实体直营店及网络商店的模式拓展,争取把她的优质蔬菜贴上标签带上“户口”。

在乡亲们惊异的眼光下,她承租的土地从200亩扩大到800亩;建立“配送中心”,第一家“蔬果实体店”打算开在“新天地”。

在新浜,她每天穿套运动装,看似刚从健身房出来,时髦而又靓丽,乍一看,像一个都市白领,不过看她鞋子、裤子和指甲上的泥土,就知道是在田里忙。

走进草莓棚,顾慧华一指脑袋耷拉着的草莓说:“别以为它们僵掉了,这是在睡觉。一般3月10日到4月10日是草莓的‘休眠期’,之后就睡醒了长开了,变得娇艳欲滴。”顾慧华的黄瓜更享福,“一到夏天,我就给黄瓜喝酸奶,全面补充营养。”那些封口不严、不能出厂的酸奶,她批发来喂黄瓜。

顾慧华乐呵呵地说,这些奇招都是从世界各地的新式农民那里搜罗来的。“我在草莓、黄瓜、生菜棚里装音响,放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乐。音乐,蔬果听了开心,种田人也开心,从城里来玩农家乐的人边采摘边听更开心。”笑意漾在顾慧华的脸上。

对顾慧华这一套,乡亲们原本一点不买账――“一个女大学生,田都没下过,懂啥叫种菜?”可不出半年,又鲜又甜的黄瓜、又大又粉的南瓜引得大家纷纷跑来求教。顾慧华有选择地把芦笋、甘蓝等几种蔬菜分包给数十家农户种,她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产品销售,既扩大了种植规模,也帮其他农户增加了收益。

顾慧华雇用的工人都是“顶呱呱的乡下种田人”,种了一辈子菜。一开始,他们很是怀疑这个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小丫头懂啥,凭啥指手画脚指导自己种菜?不出三个月,这种怀疑渐渐变成心服口服,小丫头种出来的黄瓜又鲜又甜,南瓜又大又粉,产量高且供不应求。

他们哪里知道,顾慧华种蔬果,既经验丰富,又勤奋好学。她常读专业书,常上专业网站,不断提高各方面技术。

斗转星移,短短数年,顾慧华的种田梦,梦想成真。现在,她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产品品牌,也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产品很快供不应求,顾慧华的事业也在快速发展。

2007年7月,她成立了上海森鲜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加入她的绿色产业;2008年,她承租的土地扩大到了100多亩,2009年则达到了300多亩;2010年,有30多个农户和公司签约,由公司统一向农户提供国外引进或国内农科院、农业院校研制的新品种子和生物农药等,并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种出的合格产品由公司收购。上海世博会召开时,新开辟的森鲜馆四季果疏采摘园也开始投入运营,占地面积100余亩,拥有2500平米的游客接待中心,20个停车位,日接待能力达300人左右,是新浜镇“双学双比”果树种植示范基地。

在世博期间,顾慧华的上海森鲜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迎世博,保安全”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先进单位。基地重新整改农药仓库,肥料仓库,农具仓库等,并建立统一的台账管理。合作社配备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每天对采收、产出的蔬菜进行检测,坚决做到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包装标识后方能进入市场。

如今,合作社的农户基地已经发展到山东、海南、江苏,配送中心根据各地季节的不同,调配产品,客户络绎不绝,有单位团购的,有宾馆饭店长期专购的,有松江地区“宅配送”的,还有果品网站订购的。 “我现在坐在办公室喝喝茶,客户电话就一个一个打来。” 顾慧华说。

致富带头人

“当每次看到农民们种出来的蔬菜,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商贩,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还在赔钱,觉得光自己挣钱算不了什么,一定要努力开拓市场,让我们当地的农民不再为卖不掉产品、卖不起价格而烦恼。”顾慧华在自己事业渐有所成之时,耳闻目睹普通农民劳作辛苦、传统农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时常想为地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优势在产品品种、种植技术和销售网络,标准化基地内的其他种植户的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如果我们双方能够协调合作,必然可以互惠互利。”顾慧华有选择性地把芦笋、甘蓝等蔬菜品种种植分包给了标准化基地内的数十家种植户,她则负责种苗提供、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产品销售等,既以较低成本扩大了合作社的种植规模,也为其他农户降低了种植风险、提高了种植收益。不少农户按照顾慧华的“精细”要求精心种植,收入翻了几番。

同时,顾慧华的农业发展公司和合作社还有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40余名在基地工作的人员年均增收3500多元,此外,由于产品销售包装方面采用了农家传统的手工竹篮、藤篮等,既环保实用,也解决了数位竹匠师傅的就业问题。

如今,合作社已拥有300多亩农田,种植的高新蔬菜水果品种有二三十个,种植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增加,年产值1000多万元,同时在新浜周边和江苏、山东、海南等地拥有3000多亩的农户合作基地,还有一个名为“森鲜馆”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南来北往的销售合作社和合作农户生产的农产品。

可以说,她现在不仅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产品品牌,也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事业正逐步迈向正轨,这就更加坚定了她成为一名现代化农民的决心,同时,为家乡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理想也越来越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