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范文1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工作,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真正的了解患者需求等。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根据心血管疾病护理要求开展护理工作,定期给予患者输液、喂药等基础性护理。同时为了解患者病情,定期查房等,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及所需,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密切配合主治医师做好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应护理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家属陪护率数据。

2数据处理

使用软件SPSS17.0处理统计数据,计量材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由调查结果可知研究组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比较满意,满意率97%,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2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较满意,满意率为73%。2组满意数据对比可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较好的提高患者满意度,能使患者更好的理解和支持护理工作,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医护关系。

3.2研究组与对照组家属陪护率对比: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家属陪护率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需陪护的患者7例,所占比例为23.3%,对照组需要陪护的患者26例,所占比例为86.7%。对比可知2组患者家属陪护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后,患者得到精心的照顾,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均得到了较好的照顾,因此患者及家属均比较满意,需要家属陪护的患者例数较少。而对照组则不然,经护理后仍需进行家属陪护。

3.3优质服务给护理人员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服务除极大的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满意率,减少了家属陪护率外,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认真按照优质服务规范要求开展护理工作;同时医院结合优质护理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服务专业知识,使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疾病的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4讨论

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范文2

关键词:精益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25-02

一、教学中引入精益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面对高等教育日渐国际化挑战的需求。最近几年以来,全球高等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潮流不断显著,以此看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一是对高等学校现在的教学体制、运行体制、管理形式等的挑战。二是对教学设备、教师队伍等诸多教育资源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日渐更新,高等教育资源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共享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分配。三是对学生品德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战。目前,许多国家的大学积极加大对外交流,世界留学生的规模日益扩大。而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进入,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使我国的教育市场面临着直接被瓜分的危险,从而直接导致生源的流逝与人才的流失。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人才竞争上并不占优势,因此,怎样通过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的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现今的社会正在快速的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因此,要想实现我国经济更进一步的迅猛发展,就需要巧妙并适当的依仗智力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就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发展管理形势来看,依然有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二是应按照社会对学生的新期望,提出日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目标与新要求。

3.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需要。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数量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高校的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学内容也日渐朝着新颖合理的方向发展等等,这些进步都体现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另一方面,高等学校的管理都还基本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面上,仍然存在着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革。因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围绕科学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并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二、精益管理的特征

1.强调数据化与精确性。精益管理的模式使得企业管理在每一个执行细节上都能做到精准化与数据化,企业的管理者依据这些严谨的资料进行重要的决策,让每一个决策都更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实际操作性。

2.推进并完善管理进程。精益管理更多时候强调细节,所以在企业的每一个执行环节上都需要体现出这一管理理念。因此,逐渐的优化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成为了精益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3.持续不断地改进。精益管理是一个逐渐改善,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摸索完成。而且,精益管理没有其固定的模式,要从积累的管理经验中不断总结提升。因此,精益管理作为一个需要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我们运用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来逐步实现对管理进程的更新与完善。

4.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来说,管理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而精益管理更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管理其实就是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无论是在一个企业中,还是在一所高校,人的资源总是最大的资源,要得到最大的效益,就要使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程度。但如何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潜能,是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精益管理中一个很大的障碍。

5.创新。前面已经提到精益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持续不断的改进,而改进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创新,没有创新,何谈改进。精益管理强调的就是创新,在创新中不断的改进并完善自我。

三、精益管理运用于教学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阐述,我们可以看出,精益管理运用到教学管理中来,不仅是非常有前途的,而且是可实施的。精益管理的思想与形式最开始是在制造业出现的,后来,人们发现其管理原理具有广泛性与普适性,因此也被广泛运用到服务业当中,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单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益,精益管理的模式在很多领域都是适用的。因此,它不仅适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也适用于学校、医院、政府部门等。教育是属于服务业的。而高等教育本身所特有的三大功能,使其在很多方面与企业又不少的相似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将高等学校看作是一个社会上的生产单位,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为社会培养高等人才。二是为社会提供一些科学成果。三是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等其他各项服务。而企业在经营方面与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面所存在的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二者均是对原有生产材料的加工。主要体现为,高等学校的生产过程既有企业中所存在的对原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当然还有对学生的基本培养过程。

2.二者均对产品质量有着很强的把关。我们都知道,产品的质量对一个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它所生产的产品,也就是它所研发的科技成果,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和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等都是检验其办学标准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

3.二者均具有强烈的服务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不再是仅仅以产品为所有的核心,而是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发展为以顾客为中心,服务观念和质量不断的在完善。而和企业相同,高等学校也是在向社会提供服务,也应该提高其服务意识,从而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好评。

4.两者都具有投入和产出比的效益观念。前面所提到的企业和学校二者都是对原材料的加工过程,所以,自然就避免不了效益的问题。众所周知,企业追求高效益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但目前,有很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办学效益问题。近几年来,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中所提及到的对于宏观上管理制度的改革,比如院校合并,“211”工程建设。专业调整,扩大招生规模,改编教师队伍等,均与提高办学效益有很大的关系。

四、结语

精益管理最早是运用于企业中的。本文分析并研究了精益管理在高等学校的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美好前景。但另一方面,精益管理教学仍然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管理形式,在具体的实施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在这一管理模式上小有成绩,但考虑到新时期对于人才培养的规划,以及管理的制度化与科学化,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仍然需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并完善精益教学的思想,争取早日取得较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瑞东,陈兴威.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实行网络化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家教世界,2013,(02).

[2],花有清,陈海荣.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3]王剑,张凤岩,刘楠.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2,(11).

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范文3

妇产科血管性放射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是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质量的坏对介入性导管操作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人有较多的心理问题,缺乏相关疾病知识的教育,而该项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又都具有较强的专科特点。因此,掌握并做好介入治疗的护理工作有着极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院对98例妇科病人采用右股动脉穿刺插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现将有关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98例妇科患者,年龄28岁~60岁,43例子宫肌瘤,32例宫外孕,13例宫颈Ca,10例侵蚀性葡萄胎。均采用Selding穿刺术,用5Fcobra导管行一侧动脉插管,双侧髂内或子宫动脉化疗或栓塞取得满意效果。

下转

1.2 治疗方法

局部麻醉后,取腹股沟韧带中点下1cm左右股动脉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引入导丝及动脉管鞘,沿导管鞘送入5Fcobra导管和导丝,通过造影将导管选择性插入髂内或子宫动脉进行药物灌注或栓塞。拔出导管后,穿刺点压迫15分钟并加压包扎。

2术前准备

2.1 心理护理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均有焦虑、恐惧、多疑等心理反应,我们要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关心体贴患者,同时向家属及患者讲述有关疾病的知识,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和其手术后微创性,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患者因对疾病和手术的不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惧,树立其站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拍胸片、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双侧腹股沟备皮,备皮范围:脐以下至大腿1/3,包括外,做碘过敏试验,青霉素皮试,禁饮,禁食至少4小时。

3术后观察与护理

3.1 股动脉穿刺处理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用绷带包扎置1kg沙袋加压穿刺点6小时,下肢制动24小时,以防穿刺点出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局部敷料有无渗血,皮下有无血肿的形成。本组患者穿刺点敷料干燥,无血肿形成。

3.2 肢体血运观察

因局部压迫时间长或压力过大影响下肢血运。所以术后需严密观察患者下肢的皮肤颜色、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询问有无疼痛或感觉异常,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出血下肢血管栓塞。本组有一例患者,术后3天诉下肢肿胀、疼痛、立即报告医师,迅速配合医师采取救治措施,如抬高头15~20cm,这样有利于动脉流入肢体,按医嘱使用血管解痉药和溶栓药,口服中药活血化瘀,7天后好转。

3.3 肢体体征的监测

术后每1小时量血压、心率、呼吸一次,6小时平稳后改为每2小时一次,监测24小时,并记录24小时尿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4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疼痛是术后较突出的一种副反应,可能与造影剂引起的动脉痉挛及栓塞后动脉供血减少致肿瘤缺血并累及部分正常组织有关。护理上应注意观察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对轻微痛苦者,可给予安慰鼓励,对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早期可按医嘱给予止痛剂,疼痛超过一周且伴下肢坠胀感,应警惕坏死肌瘤脱落。本组有1例子宫肌瘤患者,术第8天,疼痛且伴下腹坠胀感,予以热敷下腹部等均未能缓解,确诊后立即行腹腔镜取出术,3天后痊愈出院。

3.5 发热观察

大部分的术后病人有低热且持续时间较短2~3天,发热多由于栓塞局部组织坏死,毒物吸收或机体对化疗药物栓塞剂刺激的反应。护理上应定时测量体温,鼓励患者多饮水,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切断感染途径,合理使用抗生素。

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范文4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养血清脑颗粒;疗效

近几年,我院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经常规、CT等检查确诊,符合有关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昏重、头痛、记忆性减退、发作性眩晕、睡眠障碍等。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5例,其中对照组:男患11例、女患14例;年龄48~80岁,均值(62.5±6.7)岁;病程2个月~16年,均值5.7±3.4年。研究组:男患12例、女患13例;年龄45~82岁,均值(62.8±6.5)岁;病程2个月~15年,均值5.5±3.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静滴能量合剂+尼莫地平片治疗,其中静滴能量合剂主要方式为:40mg三磷酸腺苷+2.0g维生素C+0.1g维生素B6+0.4g肌苷加入到500ml的10%GS中(糖尿病患者则加入到0.9%的NS中),行静滴处理,1次/d,联用5d。尼莫地平片口服20mg/次,3次/d,以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用静滴能量合剂+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静滴能量合剂用法与用量如前,而养血清脑颗粒则口服1袋(4g)/次,3次/d,以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行疗效评定,包括总有效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率等情况,其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前述指标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用的疗效评价标准[1]: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③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减轻,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以有效率+显效率计。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研究组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皆有一定改善,与治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发生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临床常见多发性缺血性脑疾病,病因复杂,而症状反复,研究显示大部分是由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所致。相关研究显示采取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研究组采取该药物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范文5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倍它乐克;心功能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0992-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常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是血流动力学异常与神经内分泌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心力衰竭的治疗,不仅要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还应干预神经内分泌的作用。笔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倍它乐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所有病例根据患者病史、体征、X线、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确诊为心力衰竭。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进行评定,并除外支气管哮喘,窦性心动过缓(心率

1.2 方法:全部患者接受心衰的常规治疗。所有病例均在病情稳定后进入观察,观察组加用倍它乐克,初始剂量6.25 mg,2次/天,1周后逐渐加量,最大剂量50 mg,2次/天,疗程2个月。患者清醒静息心率不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 结果

倍它乐克平均维持量12.5~100 mg/d,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β受体阻滞剂有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危险,故禁用于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本组患者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以观察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倍他乐克从小剂量开始使用,能降低心衰患者的心率、血压、改善心功能,治疗2个月后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小。β-受体阻滞剂通过下列途径改善心功能:(1)最近通过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研究证实,心衰患者心功能的降低是由于心脏受体功能失调[1]。衰竭心脏的左心室心肌受体密度降低,受体对激动剂反应能力下降,此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肌受体数目上调,恢复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2)心衰发作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增加,其浓度与心衰程度呈正比。交感神经兴奋后引起动脉血压增加,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衰。(3)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延长、改善左室充盈,增加舒张末期容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肌顺应性,改善左室舒张功能[2]。(4) β-受体阻滞剂可预防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心脏恶性事件发生,延长患者寿命[3]。

β-受体阻滞剂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1)应在常规抗心衰(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2)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便使衰竭的心脏有足够时间适应;(3)β-受体阻滞剂不易用于收缩功能障碍的急性左心衰竭;(4)使用时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效应,注意心率,血压及心功能的变化,发现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参考文献:

[1] 张于彬,郑宗锡.充血性心力衰竭[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259.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慢性收缩心衰诊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7.

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范文6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心脏; 血流动力学; 特立加压素; 血管加压素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属难治性休克,病死率高达50%。在脓毒性休克中,循环处于扩张状态,血浆血管加压素(AVP)水平降低,机体常需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1]。但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组织耗氧增加、肾脏和肠系膜血流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等,使病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势必影响患者的预后[2]。

血管加压素(AVP)为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近年来应用小剂量AVP治疗感染性休克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临床疗效显著[3]。特立加压素(T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近年发现它能较好地维持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动脉血压[4]。但TP与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联合使用时,“小剂量血管加压素”的概念尚未量化,有待建立明确的量效关系。在联合血管加压素治疗前,去甲肾上腺素需要剂量是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持续输注TP对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本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科收治的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60例,患者(中心静脉压≥10 cm H2O,容量负荷试验阴性)均接受适当的液体治疗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72岁,平均(56±8.3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小剂量、大剂量组)及对照组各20例,各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小剂量、大剂量组在原有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容量治疗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平均动脉压低于65 mm Hg后,分别加用不同剂量TP输注(小剂量组为0.01 U/min,大剂量组为0.04 U/min),在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 Hg的基础上调节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剂量。排除对象包括有严重慢性器质性疾病及72 h内死亡病例。

1.2 监测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右侧桡动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外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SVR)。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后6、12、24、48 h的心脏(HR、CI)、血流动力学参数(MAP、SVRI)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均采用非参检验中的Mann Whitney检验法,以P

2 结果

治疗组在TP治疗6 h后,与治疗前比较MAP明显升高,HR下降(P0.05),见表1。治疗组去甲肾上腺素需要量在治疗后6 h即逐步下调直至观察结束(P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高死亡率的疾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临床治疗休克主要的措施包括原发病的处理、液体复苏和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等[2-5]。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治疗休克的首选用药,用以维持血压、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6]。目前最多用于感染性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是去甲肾上腺素,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能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但随着休克的恶化,多种机制作用下,机体对儿茶酚胺类药物产生抵抗作用,临床上常需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这也将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组织耗氧增加、内脏血流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等,使病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势必影响患者的预后[7]。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更有效的纠正血管扩张状态,改善组织灌注的治疗措施。资料表明,小剂量持续静脉泵输注TP有效升高MAP,并降低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8]。TP主要通过与血管升压素神经元V1受体结合,而与V2受体结合能力较弱,通过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来介导血管收缩反应[9]。与儿茶酚胺相比,由于TP的半衰期较长为6 h,TP的缩血管作用在感染性休克的病理过程中不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削弱[10]。有研究表明,小剂量持续输注TP 1.3 μg/(kg・h)与去甲肾上腺素

15 μg/min具有相同的安全性[11]。一项最新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小剂量持续输注TP能够有效逆转感染性休克时的低血压状态,并且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12]。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的基础上,小剂量持续静脉泵输注TP,能有效提升血压、降低心率,且对CI和SVRI均无明显影响,从而可能降低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存活具有积极意义[13-15]。小剂量持续输注TP有效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从而可能消除了儿茶酚胺对心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而较大剂量与小剂量在血流动力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疗效没有更多受益。因此对于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笔者推荐在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TP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

综上所述,小剂量持续输注TP或联合较低剂量的儿茶酚胺类药物,能够有效稳定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且未发现明显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推测TP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有可能成为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治疗的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1] Landry D W,Oliver J A.The pathogenesis of vasodilatory shock [J].N Engl J Med,2001,345(45):588-595.

[2]邱海波,杨毅,刘松桥.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容量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J].中国危重病与急救医学,2004,16(11):451-453.

[3] Landry D W,Levin D R,Gallant E M,et al.Vasopressin pressorhypersensitivity in vasodilatory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1997,25(8):1279-1282.

[4] Delmas A,Leone M,Rousseau S,et al.Clinical review:Vaso-pressin and terlipreein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J].Crit Care,2005,9(2):212-222.

[5] Ospina-Tascon G, Neves A P,Occhipinti G,et al.Effects of fluids on microvascular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J].Intensive Care Med,2010,36(21):949-955.

[6]吴健锋,陈娟,欧阳彬,等.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0,4(2):22-25.

[7]高景利,李晓岚,王爱田.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灌注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12):1118.

[8] Kampmeier T G,Westphal M,Rehberg S,et al.Effects of early versus delayed terlipressin infusion on hemodynamics and catecholamine requirements in ovine septic shock[J].Critical Care,2011,15(6):P93.

[9] Rehberg S,Ertmer C,Vincent J L,et al.Role of selective V1a receptor agonism in ovine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2011,39(25):119-125.

[10] Piazza O,Scarpati G,Rispoli F,et al.Terlipressin in brain-death donors[J].Clin Transplant,2012,2(10):12 038.

[11] Malay M B,Ashton R C Jr,Landdry D W,et al.Low-dose vasopressin in the treatment of vasodilatory septic shock[J].J Trauina,1999,47(15):699-703.

[12] Morelli A,Ertmer C,Rehberg S,et al.Continuous terlipressin versus vasopressin infusion in septic shock (TERLI VAP):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J].Crit Care,2009,13(4):R130.

[13] Morelli A,Donati A, Ertmer C,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terlipressin bolus infusion on sublingual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during septic shock[J].Intensive Care Med,2011,37(11):963-969.

[14] Ertmer C,Rdhberg S,Morelli A,et al.Current place of vaso-pressin analogues in the treatment of septic shock [J].Curr Inect Dis Rep,2008,10(5):36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