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技术与管理

计算机技术与管理范文1

计算机技术可跨越时空实现安全管理,这一优势得到了较多安全责任人以及有关领导的认可,他们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在解决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做出引导以及管控,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远程管理,进而可确保客体的真正安全可靠性。就企业管理层面来讲,计算机技术在实施远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通过一项调查我们明确,计算机技术在进行远程安全管理控制中采用的方式十分多元化。例如,可利用邮件或是视频对话以及即时通讯软件等引导工作人员怎样应对安全事故问题,提醒他们应注重的安全事项问题,利用计算机监督管控手段确保工作人员实践生产的安全性,针对生产环节涉及的安全问题做及时有效的引导。再者,依据调查分析,当前企业领导以及安全责任人针对计算机进行远程安全管理的意识也实现了明显的发展。然而,计算机在实施远程管理的工作中功能却没有全面的挖掘出来,其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缺憾问题。事实上,计算机在远程安全控制过程中的价值极为明显,例如某企业同业务合作伙伴签订了百万合同,并需要将款项转账到对方户头。然而基于财务工作人员的疏忽,在打款的过程之中,将账号录错了一位,导致了转账错误。财务人员在接收到转款提醒信息后,发觉存在错误,该负责人便可快速的通过计算机登录到网上银行之中,查询账务并同银行进行联系,将百万资产在第一时间追回。倘若无法成功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则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而,计算机技术在实施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效用价值。

2应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多重安全管理

实施多重安全管理工作内容极为丰富,采取计算机系统则可顺利的完成这一目标。例如,在较多学校内部的各类重要管控均可设置监控系统,不仅可确保学校财务不会受到损害,还可保护学生人身安全。企业之中,在安全生产、员工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化工作上也离不开计算机系统。当前,较多的企业均基于自身现实状况与核心需要引进了丰富的计算机软件或是OA办公软件,针对安全管理的工作步骤实施具体登记,并对其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进而为制定安全工作对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另外,医疗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医生来讲,则可利用院内计算机网络平台针对病人特别是微重病人,进行24小时全程动态跟踪监督,并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预防引发危险状况。事实上,通过计算机技术可完成多重化的安全管控,进而为各行业安全管理提供更为良好完善的借鉴资源,针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划、各项决策的编制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撑。

3应用计算机技术为管理安全问题

提供线索以及证据计算机技术具备存储海量信息的重要功能,同时可同摄像头等备件联合应用用于监控记录。还可为大众提供多重实施安全工作的重要证据以及线索。例如,某学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生了一个代表性的案例,即教师办公室遭窃,损失了两万多的物资财产。随后警方介入开始调查,警员访问了较多教师以及学生,通过现场排查并没能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而后在监控系统的帮助之下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依据视频监控展开嫌疑人调查,并在其再次作案的过程中,将嫌疑人成功抓获。从中不难看出,倘若没有监控系统提供重要线索,那么拥有员工、师生近万人的学校较难第一时间发现嫌疑人,想要破案子更是难上加难。再者他类部门与机构均装设了电子眼,可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更加重要的保障。再者,一些企业单位对生产部门机械设备应用报警系统做了一定修改,将机械报警装置同运转系统以及监控系统全面结合在一起,倘若机械设施存在不良运行问题,则机械报警系统便会自动化的报警,并开启计算机监控体系,进而在瞬间过程中可将电源系统切断,计算机则发出远程指令将机械关闭,进而可全面预防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再者,计算机系统还会对流水线存在的故障问题做细化研究分析,提示一些隐患问题,进而为维修工作人员提供重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实际上,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应对安全问题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对信息数据流向做精准记录,并对安全管理提供更为完备的技术支撑。

4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管理范文2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计算机技术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煤矿管理; 应用现状及发展

我国已经发生过不少起矿难,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无数个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加强矿业的信息化,提高生产的安全技术,是保证矿业安全发展的必要保障。我国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在这一方面的应用,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拉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矿业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是一项很具体化的系统工程,包括分析管理情况、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监控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应对突发状况,比较全方位的关注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预防以及应急事件处理这两个方面,使得煤矿工作人员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是转化为主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生产安全的监控,保证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 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在大多数的煤炭企业当中,尤其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中,利用计算机来管理生产的安全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也是市场竞争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广泛普及的结果。提高了企业的水平,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实现了企业的长久发展,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了一个保障。

(一)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管理中的主要构成

根据具体的设施分类可以划分为四个小部分,检测、监控日常工作、通讯以及信息处理。根据市场主流,可以把计算机管理系统分为很多个小的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收集生产的信息,这个工作具体是由值岗人员在例行的安全检测工作中仔细的记录相关的数据,然后把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当中。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录入信息、提供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手段、领导审批的具体意见、查询处理的结果等。第二个模块是管理日常的工作,安检人员的交接班问题。此模块是处理在安检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班时出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记录以及移交。问题的记录主要是记录在煤矿生产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生产的安全隐患,操作失当的工作人员,伤忙事故的发生等其他的问题。在进行工作交接的时候,值班的工作人员需要仔细的浏览上一个班次发现安全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采取的处理措施,并找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还没有进行日常检查的地点,根据这些内容确定本次工作的具体内容,对相关的安检人员进行指导,明确他们的职责。第三个模块是安全规章制度,此模块汇聚了所有的生产及管理要求,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查阅。安全制度的完善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确定了制度,工作人员都遵守这一个制度,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生产制度是一件件矿难事故的血一样的教训,把以前做错的事情加以改正,并要求所有人员遵守,就可以保证不会再犯错误。其在矿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第四个模块是加强网络的安全,防止病毒的进入。在企业内大力宣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鼓励相关技术人员积极进行研讨,努力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由技术人员学习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具体方法,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止病毒的入侵。计算机病毒会使得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出现混乱,丢失部分文件,甚至破坏掉设施,给煤炭的生产带来了威胁,泄露企业的信息,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具体的病毒入侵方式有复制相关文件,下载文件,以及邮件的接收与发送等等,需要借助的工具有优盘,光盘,以及磁盘等。

第五个模块是管理综合报表。此模块是聚集所有的安全信息,分析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并每日和每月都要交给领导审查,以便于他们充分的了解煤炭生产的具体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全盘掌握以及分析现存的安全问题。第六个模块是对安全事故的记录。此模块要求是对所发生事故进行原因的分析,仔细记录每一个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值班的人员,记录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最后的处理结果。真实而具体的记录这些信息,可以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借鉴的内容,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还可以提供新人学习的内容,并且也能够作为部门之间进行评比的依据。第七个模块是安全生产技术的管理。此模块的具体内容有对安全技术的应用进行审核以及审批。煤矿各个部门的安全技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制定,在审批下来之后运用到生产当中去,并且跟踪记录运用的具体情况以及效果,每个月的月末进行复审,检验技术是否适合再运用下去,以及提出确保技术运用的措施。

第八个模块是对矿区内安全性的警示物进行管理。企业需要提高生产的安全性,除了相关技术与管理做到位之外,还需要把安全生产印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脑海中,做到这一点的具体方法就是在矿区内张贴安全性的标语。这个标语不光有对人们安全意识的加深,还有引起人们对相关设施,地点等的注意。不是所有的人都对矿区有足够的了解,在矿区内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如果没有注意,就可以造成灾难。所以为了增强人们对这些因素的注意,减少安全事故,必须在相关的重要场合作出比较引人注意的标志。安全标志对于所有的员工来说都是不可以忽略的东西,它是由安全色,图形以及具体的符号组成,可以有效地传达给人们特定的信息。安全标志的作用有禁止、警告以及提示等。矿区安检人员需要定期的对这些标志进行检查以及修护。计算机系统需要记录整个矿区内安全标志的具体安放地点,安全标志内符号以及图形的意义,以及使用的效果。第九个模块是对工作人员考勤情况进行记录。此模块可以查询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在任意一个时刻的具体工作情况以及工作内容,包括是否下井,以及在下井时做了哪些工作。除了这个,还能够结合并使用其他的计算机技术比如对工作人员进行定位,随时监控矿井内工作人员的数量,具体的位置,并且可以查出其身份,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利用计算机可以查询矿井内人员的具置,分布以及数量,及时的采取营救措施,为工作人员的性命安全提供了保障。第十个模块是考评及奖惩措施。此模块的旨意是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对各个部门以及个人进行考评。由系统进行评选以及警告。

(二)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

计算机技术在许多的矿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体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井下的工作条件监控,包括瓦斯监控系统、矿压监控系统、以及通风情况监控系统,其次是工作人员考勤监控系统,最后是信息处理系统。这些系统保障了生产的安全,使对生产安全的控制实现自动化与科学化,克服人为监控带来的时间差,对事故的发生更是能够做出恰当而及时的处理。现在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些系统的具体工作情况。

1.通风监控系统。有许多的煤矿企业把对通风的监控和瓦斯的监控合二为一。通风监控系统运用的技术支持有模拟技术以及仿真技术,同时结合安全监控系统,根据实际的井下通风情况,通风的方法以及通风的设备,进行通风情况的动态模拟,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提高通风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使得对风流的控制实现科学化。具体的工作过程是采集矿井下的实际风速以及风压等参数,并用特殊的途径传输到计算机中,利用网络进行解算,对通风的情况进行评价,提出完善通风系统的具体措施,以及改进的建议。

2.矿压监控系统。在矿压监控系统中有三个重要的设备,包括传感器,传输信号的设备,以及地面上的计算机。传感器是采集矿井下面的压力信号,在每一个采集区内设置许多个监测压力的地点,每一个井下分站能够连接很多台感受压力的传感器。传输压力的设备是通讯电缆以及调制解调器等,具有传输压力信号的作用。地面上计算机可以同步的显示每一个监控地点的矿区压力值,把重要的数据及时记录下来,并且能够随时调出来使用。在监控的数值大于最初设定的值时,系统报警功能会启动,并自动的作出紧急处理措施。

3.瓦斯监控系统。在我国的许多矿区内均使用瓦斯监控系统,其包括多种类型,即使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是都能够实现对瓦斯的监控,并且有很好的监控效果。大体上讲,瓦斯监控系统分为瓦斯传感器、传输瓦斯的设备、地下瓦斯监控站、地表中心站,能够完成瓦斯情况的采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这些任务。瓦斯传感器在整个安全监控系统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地下瓦斯监控站采集到每一个瓦斯传感器的瓦斯信号,由信号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息,通过瓦斯信号传输设备传递到地表中心站。地表中心站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的反应,把这些反应传递给地下瓦斯监控站,接收到信号之后,根据信号完成任务。信号传输设备由通讯电缆及调制解调器组成。地表中心站由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其具备的功能有同步显示矿井下的各个数据。

二 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管理中的发展

(一)企业信息在网上的共享及互通

虽然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生产及安全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广泛的应用,但是煤矿企业的信息在网上的共享及互通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很多的信息孤岛。煤矿企业的供应商有很多,应用系统也多种多样,设备的型号也有很多,非常没有统一性。管理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即监控系统和管理系统等,不能完成相互连通,交换信息,满足在实际生活中的需求。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也就大大的降低了信息的价值,不利于领导者对企业的管理实现集中化,做出的决策也缺少有力的证据。

(二)管理系统需要定期的维护

系统与生产使用的设备一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故障,所以定期的检修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其是否正常关系到入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煤矿领导要着重注意这一方面。因为系统崩坏导致的悲剧也发生过不少起,尤其是瓦斯报警系统及瓦斯监控系统坏了之后,要停止对煤炭的开采,先对损坏的系统进行维修,在修好了之后再进行开采,以防酿成惨祸。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对系统的定期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各个煤矿企业需要建立必要的系统维护制度,定期检查,保证系统始终处于正常的状态中,而且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迅速而准确地作出正确的措施,使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及其功能。

(三)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

煤矿企业想要实现生产的现代化,管理的自动化,以及保障生产的安全性,首先需要培养出一支专业的技术人员,这是非常必须的,给生产及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技术人员需要工作态度非常认真而且端正,具有强大的事业心,对计算机在矿业管理方面所应用的各种专业知识都非常的熟悉,而且充分的了解煤矿企业生产中各个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支持的设备等,对自己所做的工作非常的了解。尤其是主管人员,除了具备这些知识之外,还应会分析管理系统以及能够设计系统。管理系统的构建非常的复杂,而且投入的资金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它带来的利益也是丰富的。

总而言之,从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管理的应用现状及状态,可以清楚的看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煤矿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强生产的安全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保持企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顺应潮流,更新落后的管理技术,把计算机技术充分的融合到生产及管理中。

[参考文献]

[1]胡罡.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应用[J].煤炭技术.2010(09):92-93;

计算机技术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近年来,国内的信息技术得到高速发展,在这类技术的支持下,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档案管理事业中,在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无尽信息资源的同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美好前景。就当前情况来看,实现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已然成为了时代的要求,运用新型计算机对企业内部的档案工作实行全面管理,相较于传统手工操作的档案管理模式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对此,以下将就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任务进行系统论述。

1 计算机技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1.1 计算机技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特色。计算机体系下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即涵盖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整个流程,能有效保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所有实际价值的信息资源。确保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能系统高效的运行,确切来说即确保企业信息流动能够安全运作。而对于失去效用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档案信息,则表示着企业内部档案信息的缺失、中断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经营效益带来损失。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企业档案信息一旦丢失,则无法重新取得,因此,切实做好档案信息的保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2 企业档案信息的运载模式。企业内部保存档案信息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日常使用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之外,还可将光碟、照片作为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载体。对于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管理载体而言,由于它的安全保存体系以及相应使用条件的不同,使之一旦在档案信息保存过程中受到损害,则会影响整体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1.3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对于传统模式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机制,需要将企业内部有价值的档案资源分门别类加入到档案管理库存中,按照档案编号排列对企业内部档案信息资料实行管理,定期地对企业内部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室内能长期保持常温,同时清洁人员应切实做到对档案工作进行不定期打扫,对于受到损害的档案资料应及时进行修缮。而对于企业计算机中所保存的档案信息,其保存的信息时间跨度是非常大的,就基础建设的档案信息或者是设备档案信息而言,通常会随着建筑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而被保存。针对信息技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而言,它的利用方式、利用效果通常无从得知,经历较长时间保存下来的档案信息,则显得弥足珍贵。

2 计算机技术完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

2.1 制定系统的档案信息管理规划任务。对于信息时代的档案信息管理的整体规划任务而言,应切实遵循企业发展策略,详细分析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所具有的特色,实行深入研究分析,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运作情况,从两方面入手,即企业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站在企业档案信息需求的角度上,整合企业的业务发展要求,详细分析企业业务发展流程,从全局出发研究企业档案管理规划,为企业后期发展,开拓出广阔的空间。

2.2 档案信息体系的构建。档案信息系统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关键要素,它具有独特的符合企业文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就现代企业所开展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而言,无法离开档案信息管理有力支撑,对此,大体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在计算机系统融入档案管理工作时,对于企业经营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切实加强对数据信息的保存。第二,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利用,为企业运营发展储备充分的信息资源。

2.3 档案信息的标准化管理。计算机体系下的档案信息管理即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模式,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应具体依照国家信息化管理规范,依据自身发展理念,制定出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经过不断的累积和优化,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形成,进一步降低因为档案管理不善所引发档案信息流失的情况。

2.4 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实际中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会在实现档案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为档案信息的管理带来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对此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切实按照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培养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意识,积极做好企业档案备份管理工作,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储存。

3 计算机体制下的企业档案管理要求

3.1 完善企业内部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针对企业内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而言,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对实现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实际情况来看,促进档案信息的标准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必须切实遵循档案管理标准化原则,就企业内部信息的采集、整理进行详细编制,具体做好企业内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严格遵照国家标准化管理模式,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电子文档的管理应严格实行管理规范。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根据自身实践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将其落实到位。

3.2 配置一体化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具体做到更新原有落后的计算机设备,为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市场上流通的档案管理软件设备很多,对此,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要,购置适合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设施。因此企业应从长远目标出发,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从企业利益出发看待档案管理工作,在有效发挥企业档案管理效用的同时,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开展。

3.3 积极完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发展,总而言之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对此,企业应切实抓住有力时机,完成对人才的培训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尽其职。对于企业档案管理的实践工作而言,具体应做到高起点,切实做好每一步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此,如果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无法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企业则可通过一系列计算机运用模式来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尽可能快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详细来说,身为一名优秀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应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系统的专业知识。因此,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机制转型,我们应具体做到:在信息技术发展大潮中,应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达成同步,运用创新型思维模式,采用新机制、新方法,转变传统档案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科技,从实际上将档案管理工作带入一个新的高度。

4 结束语

伴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深入发展,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工作需求,使得计算机系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开展档案管理的必要工具。就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的运用对于当今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计算机体系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时展的必然产物。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有效运行,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学习自身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管理工作中认识到网络对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以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刁晓方.创新档案管理理念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J].人力资源管理,2012(11)

[2]左丽文.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5)

[3]张影,刘天龙.浅谈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06).

[4]何鼎群.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机电兵船档案,2010(02).

[5]张雪莉.论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计算机技术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企业管理;阶段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

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环节、功能及运作的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1 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2 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3 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4 结语

综上可见,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概念的发展演变,体现着管理信息和科技信息、现行信息和历史信息、动态信息和固态信息的高度集合。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技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管理问题的迫切需要,将使得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各类作业过程成为必然与可能。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学生公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计算机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的指令对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一种新型技术。引入计算机技术对学生公寓管理,具有检查快速、查阅便捷、机密性高、储存量大和信息保存时间长的特点。计算机技术管理是学校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管理的主要条件,对学生的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和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在公寓管理中应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

1 学生公寓管理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手工记录管理相对麻烦,不易保存且工作量大,难以满足管理的实际要求[1]。现代化计算机管理能抵制手工管理的不足,并且管理效率高、可靠性强,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条件和标志。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公寓管理逐步向全方位的倾向发展,综合体现学校管理的社会化、集体化和制度化。其一,学生公寓各项设施的完整性促进了管理模式的全面发展。比如学生公寓建设标准加大对安全管理,公寓的窗户、上下床的梯形、楼梯间的防火等都不断的得到完善,另外电话、电视、电脑和宽带等都在公寓楼内随处可见。设施的完善推动了管理机制中个性化和服务化的发展。其二,学生公寓管理的社会化发展在许多新事物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学生对电脑游戏上瘾和网络意识差等,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因此,在管理的同时,管理者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改善这一现象,体现学生公寓管理社会化的管理理念。

管理人员的要求随着社会化的理念不断的提升,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从不限学历升至到专科文凭以上,这对学生总体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基础,学生在高素质的管理环境中成长,其本身的素质也会受到熏陶。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推动了学生公寓管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将计算机管理技术运用到学生公寓管理中尤为重要。

2 计算机技术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实施的必要性

2.1 计算机管理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

学校的技术性人才和理论性人才较多,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对计算机的运用范围研究较广,实力雄厚,能够帮助学校公寓管理进行技术指导;计算机技术在学校的应用较广,涉及到教学和行政管理方面,能偶促进学校整体部分的合作关系。

2.2 计算机的普及较广,购买价格适中,运行条件要求不高

计算机的应用设计到各个行业,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操作简单、易学,学校的公寓管理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不高,基本操作即可,管理人员能轻松胜任;在价格上,计算机的性价比较高,一般的学校都有能力配制。其中学生公寓管理的软件运作都是基础操作内容,以word、excel和数据处理软件等为主,管理人员经过培训就能初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且软件的菜单及设置一目了然。另外,计算机的装备基本由专业人员设置好,不需要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深入掌握。

2.3 学生公寓使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实用性较高

学生公寓是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场所,管理范围相对较大,具体包括新生床位和生活用品的分配、学生日常住宿的就寝情况、卫生情况等,其数据在计算机中能快速统计和存档。对各宿舍的家具及公共设施等严格实行设施保护准则,有损坏的给与扣钱或扣除学分处理,管理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人性化和规律性。若采取人工抄写、查对和纸张等方式对学生生活具体进行统计存档,不仅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复杂、繁琐,还会出现数目对不上和效率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公寓管理的质量。因此,采取科学的计算机技术管理方式对学生公寓进行管理具有提高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实现高质量服务的作用。

3 计算机技术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

3.1 计算机技术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会选择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管理来减轻后勤工作的负担,利用管理专用软件,实现管理的系统化[2]。比如,通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学校一卡通系统软件中,能够掌握学生的详细信息和学生消费的具体情况。该软件若出现学生金钱刷错或一卡通出现异常时,既能及时自动出现错误报告,且刷卡数据一目了然。刷卡记录体现在食堂餐饮、水房提水、热水消费、电部缴费、超市购物和借书刷卡等上。

再比如,在学校的摄像监控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升学生生活的安全性。在学校的宿舍楼层及门口都安装了摄像头,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发生,如闲杂人等进入,发生盗窃事件等,可以通过监测系统及时发现,调取录像,查出盗窃凶手;监控还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出入宿舍和夜间归寝情况,预防学生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监控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学校宿舍门口的公告屏幕上学校具体的通告信息,使学生及时掌握学校的动态。监控运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环境营造一个和谐和舒适的学习和休息环境,同时也为学生的安全生活提供了保障。

3.2 计算机技术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效果

首先,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学生公寓后勤管理工作中,能更快捷更准确的反应学生公寓现状,方便促进公寓的文化建设。例如通过开展公寓文化节活动,将出勤情况较好、品质兼优学生和卫生先进宿舍在活动中提出表扬,并给与一定的精神奖励;其二,计算机技术提升了学校宿舍监控系统的高效性和学生的夜间就寝情况的自律性,及时阻止了闲杂人等在宿舍随时进出的情况,制止了公寓突发事件和吵闹打架事件的发生;宿舍及楼梯的卫生干净整洁,公共设施保护完好,学校环境整体水平优异;其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顺利与管理部门和谐沟通。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对学生日常的用电情况深入了解;对学生的用电违规现象及时在计算机中登记,如晚熄灯、使用高频率的电器等。

另外,通过计算机技术定期在校园网站信息,能提升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在进行管理服务时,通过协助班主任与学校管理部门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改进工作态度和整体作风,对学生公寓不良信息及时上报,并给与反馈,有利于提升管理人员与学生和校领导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学校在管理的同时,还可以设定考核机构,利用计算机技术奖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素质评分进行鉴定,其评分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住宿激励和奖学金机制。计算机技术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对学校公寓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技术是学生公寓管理最行之有效的一种途径,也是落实学校科学化管理发展的基础。因此,对学生公寓进行计算机技术管理时,应根据学校的管理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软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学校的管理者应重视计算机的运用,加大力度重点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实现计算机技术的高等化,推动公寓管理的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秉文.计算机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11(09):13-34.

[2]张永峰.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应用[J].高校后勤研究,2013(23):8-9.

[3]周建.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