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1
1 概述
后山镇处于四川省叙永县南面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农作物种植海拔660~1500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耕地面积3266hm2,其中水田500hm2,旱地809hm2。旱地作物以玉米、茶叶、烤烟、马铃薯、油菜、蔬菜为主。后山既是农业大镇,又是矿产品储量丰富的乡镇。近年来受国家生态资源保护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工矿企业关停并转,在保护了生态资源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困难。由于种粮比较收益偏低,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结合泸州市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开始发展酒用高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县农业局粮油站的指导下,2010年开始种植酒用杂交高粱泸糯8号和常规高粱青壳洋。至2014年,在全镇适宜种植区累计种植高粱230hm2,产量122.55万kg,总产值504.86万元。其中高产示范面积79hm2,产量54.18万kg,产值229.63万元,高产示范片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镇高粱的44.21%、45.48%,表现出了较好增产优势和增收效果。
2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泸糯8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糯不育系45A与糯恢复系35R配组育成的一个具有高产、抗病、糯质、早熟、再生力强及适于南方生态条件种植等特点的突破性高粱杂交种,于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农艺性状好,生育期短,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青壳子洋高粱短5天左右。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强,品质好出酒率高的特点。增产优势显著,增收效果明显[1-2]。青壳洋高粱是常规品种,具高产,出酒率高,酒质好,株型紧凑,适合南方多熟制旱地间套红苔和豆类,抗性强耐膺薄的特点[3]。由于我镇属于中山区,种植海拔较高,培育再生高粱的条件不适合。因此,根据泸糯八号、青壳洋的品种特性,从着力提高单季高粱产量出发,总结出西南中山区以泸糯8号为主的酒用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早播。据气象资料,3~4月我镇降水较多,气温稳定通过12℃一般在3 月中旬,因此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3月20日左右,抢晴播种。
2.2 培育壮苗。根据土地、人工安排,采用肥团育苗、方块育苗、塑料软盘育苗和撒播育苗等方式。采用撒播育苗时,选择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作苗床地,精细整理平整,施足清粪水,按200cm开厢,厢面135cm,每4.5m2厢面播种量75~100g。播种时用旱育保姆1包(350g)拌种1.5kg,撒播。播种后盖1cm厚细土,然后起拱盖膜。出苗后加强管理,确保苗齐、苗壮。为加强育苗管理,在高产示范区采取集中育苗的方式。
2.3 适时移栽。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镇气温稳定通过15℃,因而选择移栽苗龄30~35天,一般在5月5日后移栽结束。
2.4 合理密植。泸糯8号净种作栽植3000窝/667m2,行距66~70cm(或宽行82~85cm,窄行50cm),株距33~35cm。每窝栽2株,每667m2栽6000株左右,与蔬菜套作的栽5000株/667m2。“青壳洋”应适当密植,净作栽植3500窝,行距66~70cm(或宽行82~85cm,窄行50cm),株距26cm,每窝栽2株,每667m2栽6000~7000株,套作的栽5000~6000株/667m2。
2.5 科学施肥。经近年来对全镇种植土壤肥力测定情况,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根据高粱的需肥规律,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肥原则是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重施拔节孕穗肥。磷肥全部作底肥,氮肥和钾肥按3U3U4的比例,即底肥30%,苗肥30%、拔节孕穗肥40%施用。一般地块每667O施优质土杂肥1000kg,人畜粪2000~2500kg,尿素22~26kg,磷肥40~50kg,钾肥10~12kg。
2.6 病虫防治。高粱苗期到抽穗开花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蛴螬、蝼蛄)、高粱条螟、桃蛀螟、大螟和蚜虫;主要病害有高梁炭疽病、纹枯病等。防治重点以苗期和穗期病虫害防治为主,具体防治时间和技术根据县植保站的病虫情报组织实施。为确保高粱产量和质量安全,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一是采用诱杀的方法,即用玉米面1500g加90%杀虫单原粉50g,诱杀地下害虫;每667m2安插黄板20张诱杀蚜虫;在核心示范区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桃蛀螟、大螟、高粱条螟等具趋光性的害虫。二是选择使用生物农药如甜核苏芸菌可湿性粉剂30g/667m2、1.8%阿维菌素乳油80~100ml/667m2,及高效低毒低残化学农药氯虫苯甲酰胺10ml/667m2等防治穗部害虫。三是选择使用25%脒鲜胺乳油80ml/667m2、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乳油30ml/667m2、井冈霉素精粉100g/667m2等防治炭疽病、纹枯病等重要病害。
2.7 及时收割。由于后山镇属二半山区乡镇,属立体型气候,南北气温差异较大,同坝区相比高粱成熟期相差半月左右。一般收割期从8月下旬开始,至9月中旬结束。由于此期间降水较多,一般雨日在15天左右,导致收获时的气候条件较差,干燥脱水难度较大。因此,当高粱穗子九成籽粒变红、变硬即可收获,并及时作妥善处理,尽量避免或减少或籽粒霉变,保证高粱品质。
参考文献
[1]赵甘霖,丁国祥.糯质高粱杂交种泸糯8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8,02:20-21.
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2
关键词:有机高粱;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有机高粱的生产应用
随着绿色理念的不断普及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有机高粱已经成为未来高粱种植的发展趋势。目前有机高粱的主要用途是作饲料、能源和制糖。就现阶段状况而言,我国的有机高粱在科研、生产与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一些地区还建立了以高粱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加工厂。例如在制糖方面,湖北省建立了中州皖农场糖厂、广东省建立了甘蔗糖业研究所糖厂等;在制酒行业方面,有山东省的莘县糖酒厂、内蒙古的托王集团酒厂等。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单位与地区,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如内蒙古托王集团在原来酒厂的基础上建造了纸浆厂、板材厂和制糖厂等。河南省冬夏集团为了申报国家星火项目,开发种植了0.33万hm2高粱,并且建造了一个大的奶牛场,年产实用酒精万吨以上。湖北省长江三峡宜昌生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种植了0.67万hm2高粱,年生产酒精1000万L以上,并用高粱的秸秆作为材料来生产食用菌。
二、选用良种
酱香型酒用有机高粱应选用“红缨子”“青稞洋”等通过提纯复壮的高粱品种。品种属中熟中粒酒用品种,具有种皮厚、玻璃质高、支链淀粉多、单宁含量适中、酿酒不易糊化的特点。春播生育期130—140天,夏播生育期120—130天,下面就以“红缨子”为例,对它的品种特点进行以下介绍:
“红缨子”高粱是贵州省仁怀市丰源有机高粱育种中心采用本地传统高粱品种“小红缨子”与特矮秆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粱品种。该品种属糯性中秆中熟常规种,春播生育期130d左右,夏播120d左右。株高2.4m左右,地上部伸长节8~9节,叶宽7.2cm左右,总叶数13片,叶色浓绿。散穗型,穗长32~38cm,穗粒数2800粒左右,颖壳红色,籽粒红褐色,较易脱粒。该品种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是符合酿酒工艺要求的优质原料。该品种抗病抗旱能力较强,一般产量6000kg/hm2左右,最高产量可达8250kg/hm2。
三、育苗移栽技术要点
①苗床选择:选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无化学污染的沙壤土。
②苗床面积:根据大田面积计算所需苗床面积,每亩大田所需苗床长5丈左右、宽4.2尺。
③苗床的整理和培肥:一般在育苗前25—30天,将苗床翻犁、整细,除去杂草和石块,每平方米苗床地用优质农家肥3—5公斤,让其自然腐熟,培肥土壤。
④播期:春播高粱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育苗,夏播高粱在5月上、中旬育苗。亩大田用种量0.5公斤。
⑤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将种子进行筛选、风选,除去杂质及饱满种子并凉晒种子1—2天,提高发芽率。
⑥育苗方式:
营养球(块)育苗:制作营养球时,用适量清粪水或沼液将沤制好的营养土拌湿(标准: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用手轻捏成直径1.5寸的营养球整齐排放在苗床内;在制作营养块时,先在苗床底铺一层废纸或细沙等隔离物,然后将沤制好的营养土加足水分后,在苗床上平铺5—6厘米厚营养土,刮平压实,用木板和刀划切成1.5寸见方营养块,每个营养块(球)播种2—3粒。
撒播育苗:将培肥的苗床地切细,开沟作厢,厢宽4尺,沟宽1尺,将种子分厢计量均匀撒于厢面上,浇上适量的清粪水或沼液,盖上1厘米厚的细土。
苗床管理:春播高粱在苗床上需加盖塑料薄膜,防止倒春寒。高粱出苗后要注意匀苗,移栽前根据气候适时揭膜“炼”苗、浇水及中耕除草。
⑦精细耕整
要求:①时间适当。在适宜的墒情下,一般在栽植前5—7d耕整,选择旱整工艺时,犁耕耕深为12—15cm、旋耕耕深为10—15cm,且深浅一致,无漏耕、重耕现象;同时也要注意土壤不能耙得过烂。②整地要平。要求做到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异不大于3cm,表土硬软适中,田面无杂草、杂物。③秸秆还田数量应该适量。一般还田秸秆量不超过3000kg/hm2。
四、大田移栽
1、移栽时间:苗龄30天左右,当苗长至4叶一芯至5叶一芯时即可起苗移栽,营养块育苗宜在4—5叶时移栽,撒播育苗宜在5—6叶时移栽。起苗时防止伤根,除去病苗、弱苗、杂苗、大苗、优势苗,用中等苗带土移栽。
2、移栽密度:净作亩栽7800—8000窝;分带套作亩栽3000—4000窝。
3、移栽规格分净作和套作
净作:高粱株行距0.5:1.5尺,打窝移栽,每窝2株。土壤肥力差的适当密植。
分带轮作:1.7米—1.8米开厢(绿肥—高粱)移栽,上年秋种时将土地按1.7米—1.8米开厢,用0.8米—1.0米带种绿肥,绿肥翻压后移栽2行高粱,行距0.6米—0.7米,窝距20.0—26.7厘米,每窝栽2株。
4、化学除草
秧苗活棵后,及时化学除草。用50%苯噻草胺可湿性粉剂450-600g/hm2或14%乙苄可湿性粉剂750g/hm2,按照说明书拌细土撒施。
5、水分管理
除草工作结束后,灌上1—2cm的浅水,然后等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保证田面薄水或没有水层,但要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当茎蘖苗达到预计穗数的80%时,即达到225万/hm2。左右时,就要开始排水搁田。搁田方法:“轻而多次”,首先及时开沟排水,然后晒到田边起细裂缝,人站在田面上,虽有明显的脚印,但不下陷时,再灌上1cm左右的浅水,落干后再晒,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分蘖数不再上升。
五、施肥时期
1、苗床期施肥:高粱苗床地播种前,用充分腐熟的适量有机肥堆腐发酵土壤制成营养泥,待高粱播种出苗后至移栽前用适量腐熟的优质沼液或清粪水淋苗,保持苗床地湿润不露白,高粱苗健壮生长。
2、大田期施肥
A.基肥:基肥是固态有机肥(牛圈肥,堆腐肥,沼渣,绿肥,秸秆,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可选用琨恩牌有机肥),在移栽前结合整地施入田土高粱移栽窝中,秸秆还田和绿肥翻压入土须在高粱移栽前7—10天进行。秸秆还田可采取直接还田、翻压还田、过腹还田、覆盖还田。绿肥在盛花期翻压,翻埋深度16厘米左右,盖土要严。基肥是液态肥料(人畜粪尿、清粪水、沼液),在移栽时施入根际附近土壤并覆土作定根肥水。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1200—1500公斤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50—80公斤。
B.追肥:苗肥,高粱移栽成活后,结合查苗补缺、中耕培土进行。时间在移栽后15天内,主要施用清粪水,沼液。苗肥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1000公斤(清粪水和沼液)以上。
C.穗肥:在高粱拔节孕穗期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施用。可施清粪水,沼液,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亩施用优质农家肥750公斤以上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10—20公斤。
D.粒肥:在高粱抽穗扬花至灌浆时期进行。可施清粪水,沼液,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亩施用优质农家肥500公斤以上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5—10公斤。
六、病虫害防治
高粱主要病害有高粱黑穗病、炭疽病、纹枯病、紫斑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粘虫、红蜘蛛、玉米螟等。高粱炭疽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0.5%卫保水剂500—6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水剂300—4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在拔节前后百株蚜量10—20头、孕穗抽穗期百株蚜量200—250头时,用10%烟碱水剂1000倍液或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掌握幼虫三龄前,用0.3%印楝素乳油-绿晶600—800倍液或0.6%清源保水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七、适时收获与贮藏
酒用高粱在蜡熟末期收获最为适宜,因为此时期营养物质停止积累,千粒重最高,淀粉含量也多,其特征是穗基部茎杆变黄,植株下部的4—6叶枯死,穗上下两端小穗外颖呈棕色,此时收获的高粱籽粒经晾晒后呈棕黄色,经济性状较好。高粱籽粒的干燥是保证贮藏期间品质不变的关键,收获脱粒后,晒到含水量在13%以下方可入库。收贮时要专收专贮,贴上标签。
八、应注意的问题
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3
一、谷子化控免间苗栽培技术的优点
1.省工节资,效益明显 在谷子生长周期内,间苗是一项极为繁重的体力劳动,使用化控间苗栽培新技术,能有效地减少劳动力消耗,每667平方米可节约投工4~6个,节省工资性费用200元左右。
2.操作简便,适宜推广 不论春播区还是夏播区,生产上需要什么品种即可配制什么品种的化控间苗谷种。谷农只需要购买化控间苗谷种,按平常方法播种、管理,即可操作。
3.适时间苗,提高单产 使用化控间苗谷种,在幼苗2叶展开时只需剔除疙瘩苗即可,较人工间苗提前3~5天,减少了对土壤营养的消耗,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单产。
二、栽培技术要点
1. 轮作倒茬 谷子不宜重茬和连续种植,一是易发生病虫害;二是杂草容易生长;三是易消耗土壤中的同一种营养成分致使土壤养分失调。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倒茬。宜和小麦或豆类进行轮作,须3~4年轮作一遍。谷子较为适宜的前茬作物依次是豆类、玉米、高粱、薯类等。
2.精细整地 深耕宜在20厘米以上,并结合施用基肥,翻后立即耙压。春季整地要做好耙耱、浅犁、镇压保墒工作,为谷子储存所需水分,有利于谷子发芽出苗,夏播谷子可采取免耕法。
3. 掌握播期 春播宜在立夏到小满期间,每667平方米播量为0.75千克;夏播须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播种,播期越早越好,最晚不得超过6月20日。
4.合理施肥 基肥须以农家肥为主,在播种前结合深耕整地一次性施入,宜将磷肥和农家肥混合沤制作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500千克~2000千克。在谷子生育后期,叶面喷施磷肥和微肥,可以促进开花结实和籽粒灌浆。
5.种子处理 将晾晒、浸种过的种子晾干,播种的种子按照正常种子与MND制剂处理的种子比例为1∶1(即50%化控处理)进行处理。
6. 足墒播种 播种时土壤墒情要充足,将MND制剂处理过的种子与正常种子混匀后进行播种,每667平方米播种0.75千克,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播后镇压2~3次,以防出苗后遇雨灌耳,起到保苗提墒的作用。
7.及早定苗 MND制剂处理过的种子出苗后2~3片叶时自行死亡,对个别疙瘩苗要进行疏苗整理。春播谷子留苗3.5万株/667平方米左右,夏播谷子留苗5万株/667平方米左右。
8.田间管理 谷子化控免间苗栽培地后期大田管理同常规谷子栽培管理一样,主要是中耕除草、病虫害早防早治等管理技术。中耕宜浅锄、细碎土块、清除杂草,宜在幼苗、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进入灌浆期后,穗部逐渐加重,如遇刮风下雨,易发生倒伏,倒伏后须及时扶起避免互相挤压或遮阴;病虫害防治应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无害化防治原则。
9.适时收获 谷子宜在腊熟期或成熟期进行收获,收获后晾晒2天再掐谷穗,促进后熟。
三、注意事项
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4
一、生活条件
1 营养。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菌,属中低温型菇类,依靠菌丝从腐熟的培养料中吸取营养物质而生活。培养料中常见的碳素物质麦秸、玉米和高粱等作物的秸秆,而常见的氮素物质则多为牛、马、猪、鸡等牲畜的粪便和部分无机氮肥。
2 温度。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3℃,最适温度是22-26℃。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是13-18℃。
3 湿度。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水分应保持在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在子实体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在90%左右。
4 空气。双孢蘑菇是一种好气性菌。实践证明,覆土层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5%。就会抑制子实体的分化。要使菇蕾发生,子实体正常形成,菇房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应在o.1%以下。
5 酸碱值。双孢蘑菌丝在pH值5.0-8.0时均能生长,以pH值6.5—7.0最为适宜。
6 光照。双孢蘑菇是厌光性菌类。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都不需要光线,所以菇房最好保持黑暗。
二、双孢蘑菇的栽培新技术
双孢菇栽培主要以秋季为主,一般播种期安排在8月份。
1 培养料配方。配方:秸杆1.5吨,鸡粪1.2吨,尿素10千克,石膏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灰40千克。(调节PH值在8.2-8.4左右为宜)。
2 一般多采用室外集中式简易棚二次发酵技术。用塑料薄膜搭一简易式的塑料棚,棚里离地面20-30厘米处搭一床架,在晴天下午趁热将培养料运进棚内集中铺放在床架上建二次发酵堆,料中间插有通风简,棚两端各开一个通风窗,以便利于通风和控制温度。建堆后第二天,料温达60-65℃,保持8小时后,适当通风降至52℃,维持3天时间运进棚内,待料温在28℃以下时播种。
3 播种技术要点。在进棚前,料堆周围喷洒0.5%敌敌畏和1:400倍多菌灵,菇房也要喷一次较浓的石灰水,菇房周围喷一次l:3000倍多菌灵和0.5%敌敌畏。培养料进棚后,菇房必须用敌敌畏熏蒸。然后打开菇棚通风换气。测定料温无回升趋势,并稳定在28℃以下,即可播种。
采用混播加表播相结合的方法。播完一床后,把余下的菌种撒于表面在料上面盖一层地膜。播种后3-5天,要普遍检查一下发菌情况,加强管理,使其均匀生长。发现杂菌,及时通风,并在其上撒石灰粉。
4 发菌期管理。要求在培养菌丝过程,料层的温度在22-26℃。播种7天内,若料温超过27℃,应采取夜间通风的办法降低温度。播种7天后,菌种萌发吃料正常,即可逐日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往料中生长,直至菌丝生长到料底部。在正常情况下,播种1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培养料。
5 覆土技术要点。覆土前培养料表面应保持干燥,切忌在料面喷水。这样覆土调水后,菌丝很快恢复,爬土快。覆土配方:草炭土80%,沙子20%(过筛,直径4毫米左右),石灰(调节pH值达7.8-7.9)。
整理料面,进行覆土,覆土层的厚度要求为3-4厘米且厚度均匀一致,覆土后,要进行覆土层调水,调水的原则是先湿后干,让培养料的菌丝逐渐往上层里生长,防止菌丝很快长到覆土层的表面。在覆土2—3天内,采用少喷勤喷的方法,把覆土层的含水量调足。
6 出菇期的管理。蘑菇从播种到出菇,在适宜的条件下,需35-40天。蘑菇出菇期间要求适宜的环境条件是:温度为14—16℃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培养料的湿度60%-62%,土层的湿度17%-19%,空气新鲜等。因此,菇房的管理要把通风、保温、水分调节等结合进行。
(1)水分:产菇前期的喷水,一般就掌握看菇喷水的原则,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菇房遇到连续22℃以上高温时,就不要喷水,多开窗通风。
(2)通风:注意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喷水时和喷水后要多通风开窗,避免菇房湿闷,以保持菌丝生命力。
(3)菇房管理:以保湿为主,适当兼顾保温、通风。要避免床面喷重水,以减少死菇,有利于保护土层菌丝生命力。喷水方法一般掌握看土喷水的原则,防止表面干。
(4)清理床面:凡在床面留下的死菇、菇头和发黄的死菇根要全部清除。
(5)采收:蘑菇前三潮菇,床面菇多,密度大,为防止损伤菌丝及周围菇,采用旋菇法采收。蘑菇生长后期,床面菇稀疏,采收时将子实体拔起即可。
三、常见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 双孢蘑菇常见病害有褐斑病、褐腐病、软腐病、菇脚粗糙病、猝倒病等,其防治方法是料要进行二次发酵,覆土要严格消毒,加强通风,发现病菇应立即拔除埋掉,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2 常见虫害螨类、菇蝇、菇蚊、线虫等,对菇房、床架、培养料和覆土要严格消毒,菇房门窗安装纱网,以防成虫进入产卵。对于菇蝇、菇蚊应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发现螨类可用烧香的骨头进行诱杀。
3 常见的杂菌有胡桃肉状杂菌、绿霉、白色石膏霉等,应予剔除、销毁,撒上石灰粉,补上新菌种或新料,加强通风,以利于出菇及生长发育。
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5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63-01
一、前言
玉米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除了用于人类食用之外,也广泛用于畜牧养殖,是重要的饲料来源。除此之外,玉米还具有酿造行业原材料的工业用途。玉米是国内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玉米的丰产丰收对于地方农业经济和群众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玉米丝黑穗病
我国的玉米种植技术还有一定缺陷,玉米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病毒病、丝黑穗病等主要病害、蚜虫、红蜘蛛等主要害虫都没有彻底有效的根治方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灰包、哑玉米。病原为丝轴黑粉菌。该病遍布世界各玉米产区。玉米黑穗病在北方地区发病比较严重,有的地方能达到50%~60%,对玉米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1.发病条件
经过越冬的丝黑穗病原菌随玉米种子发芽并从幼芽或幼根侵入。从种子萌发开始至5片叶期间都可能受病菌的侵染,一般在玉米3叶期前,也就是幼芽期侵染机率最大,发生程度与幼芽出土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播种深度、出苗快慢关系密切。4叶期以后侵染率显著下降。
2.防治措施
2.1加强检疫。做好产地调查,防止从病区传入带菌种子。
2.2 选用抗病杂交品种。根据种植区的实际情况来选用品种,品种要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性。
2.3合理轮作。种植结构的调整对于防治黑穗病及其他病害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要尽量避免连作和重茬,尽量减少田间菌源的残留。
2.4拔除病株。玉米病株明显表现症状时要拔除病株,在玉米6~7片叶时症状表现明显,连续拔除病株3~4次可以实现基本拔净病株。
三、玉米钻心虫
玉米钻心虫是玉米减产的罪魁祸首之一,钻心虫的幼虫进入主茎或果穗内,会造成玉米营养供应不足,授粉不良等严重后果。玉米钻心虫一般是说亚洲玉米螟,有时候也包括进入玉米主茎或果穗内的虫类,比如玉米螟等等。
1.发生特点及规律
大螟常常出现在5叶期到7叶期,越冬代玉米螟一般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对春玉米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第一代玉米螟。对于秋玉米来说,玉米螟和高粱条螟的危害更为严重。
2.防治技术
玉米钻心虫防治最为特殊的情况是玉米螟和高粱条螟混发,可以进行一次施药兼治。玉米钻心虫防治尤其要注意心叶期和穗期,最佳防治时期是心叶末期幼虫盛孵而还没有进入茎秆时。大螟灾情严重的地块枯鞘率达5%时期前后。除此之外,大螟产卵以玉米下部第二叶鞘上所占比例最大,并多集中在5叶期―7叶期的幼苗上,进入8叶期为卵的盛孵期,在8叶期施药1次,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桃蛀螟寄主较多,重点应做好玉米田附近桃园桃蛀螟的防治工作。
四、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办法
1.强化监测和预警
对病情重灾区定期调查玉米粗缩病病株率,还要注意灰飞虱的带毒率。玉米播种前,要测量灰飞虱越冬基数,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进行有效的防治。
2.改善耕作制度
不种面积很小的春玉米。大力推广贴茬直播或收麦后灭茬抢播的种植方式。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样既可有效地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又能保证玉米的正常成熟。
3.改善玉米生长环境
禾本科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病源,秋收之后及时灭茬,清除田间杂草,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
4.选抗病品种。因品种间感病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要选用耐病性较好的品种。
五、玉米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锈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华北以及西南地区危害较为严重。锈病发生以后主要危害玉米叶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玉米发育不完全,铁锈色病原菌污染玉米穗,使质量下降,可以造成5%~10%的减产量。其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如下:
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性加强的优质品种,早熟的玉米品种一般易感病,马齿形品种抗病性较好,要充分利用本地抗病品种的搭配种植;进行科学的管理,控制氮肥的施用,增加磷钾肥的追施,适时喷洒叶面营养剂提高玉米抗病性;控制浇水量,降低田地的湿度;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秸秆,彻底处理后再进行还田。
2.化学防治:农药防治对于锈病防治是必不可少的,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00倍稀释液的25%浓度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也可以选择600稀释液的40%浓度的多硫悬浮剂、150倍稀释液的30%浓度的固体石硫合剂等低毒性农药。
六、结束语
要实现玉米的高产丰收,还必须有先进的种植技术来支撑,尤其是科技高效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从农业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不断玉米种植中化学技术的适应程度,从而使重大病虫害危害最低化,保证玉米生产高效、稳定,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祥 玉米种植模式试验与研究[J] 山东农机化-2012年6期
[2]杨维宇 玉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浅析[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年7期
[3]刘文远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J] 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9期
高粱栽培主要技术要点范文6
关健词:玉米选种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
一、播前准备
1、精选种子
想要提高种子质量,在播种前就要对籽粒进行粒选,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颜色鲜亮且有光泽、发芽率高的种子,去除秕、烂、霉、小的籽粒。
2、种子处理
(1)晒种。将选出的种子在晴朗微风的中午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者席上,翻晒2-3天。因为经过晾晒后可提高种皮的透气性,使种子发芽率提高,出苗率可提高13%-28%。同时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种皮表面的病菌,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
(2)浸种。一般采用冷浸与温汤操作方法。冷水浸种时间为12-24小时,温汤(55-58℃)一般6-12小时,也可以用25公斤腐熟人尿兑25公斤水或沼液浸种12小时,另外也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微量元素浸种12-14小时。要注意的是:浸过的种子要当天播种,不要过夜。
(3)拌种。可以用农药拌种如50%辛硫磷乳油,每公斤种子2.5ml辛硫磷乳油,也可用微量元素如“傲绿”牌营养素拌种,每公斤种子4-5克营养素。
(4)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是防治苗期地下害虫、苗期病害,提供肥源,防丝黑穗病的有效措施,可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促进生长发育。
3、足墒适时早播
适时播种,播种时要求深浅一致,播深5厘米左右,点播每穴2—3粒,株距要均匀,覆土要严,确保一播全苗。
4、合理密植
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肥水、品种特性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要大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紧凑型品种密度应大些。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可根据密度来确定。
二、病虫害防治
1、大、小斑病的防治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主要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中后期发生严重,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等,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平均减产3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其症状:玉米大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并逐渐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
防治方法: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0800倍液,每隔7d喷施1次,连续2-3次。
2、玉米螟
玉米螟是穗期主要虫害,危害叶片,茎秆及雄穗。
(1)农业防治:消灭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羽化前,将玉米、高粱有虫秸秆和穗轴作燃料或铡碎沤肥。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杀虫灯安放在村落中或玉米田周边,安灯间距150-200m,灯底座距地面高度为15m,从玉米螟羽化初期开始挂灯,到羽化末期结束。
(3)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卵寄生在玉米螟的卵内吸收其营养,致使玉米螟卵破坏死亡而孵化出赤眼蜂,以消灭玉米螟虫卵来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方法是:在玉米螟化蛹率达20%垢推10天,就是第一次放蜂的最佳时期,约6月末到7月初、隔5天为第二次放蜂期,两次每亩放1.5万头,放2万头效果更好。
(4)药剂防治:玉米心叶末期投放1.5%辛施螟了颗粒剂,每亩0.5kg。
三、科学施肥技术
1、重施底肥
底肥又叫基肥,包括播种前和播种时施用的各种肥料。底肥应以有机、迟效性肥料为主,适当搭配速效化肥。有机肥料作基肥不但能提高玉米产量,还能提高土壤生产力水平,使玉米持续高产,充分发挥化肥的增产效益。目前大力推广的秸秆还田技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利用作物秸秆作玉米基肥,一般用量在3000-4500kg/hm2为宜。氮肥作底肥要深施,以减少氮素挥发损失,利于作物吸收利用。磷钾肥作基肥时宜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或集中施于10-30cm的根系密集层。磷肥当季利用率低,有明显后效,应每年或隔年分配施用,不宜一次性大量施用。
2、轻施苗肥
玉米苗期株体小,需肥不多,但养分不足,幼苗纤弱,叶色淡,根系生长受阻,影响中后期的生长。因此,在定苗后应及时轻施提苗肥,促进苗壮。苗肥以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和速效氮肥为好。但切忌施用过量,以防止幼苗徒长。苗肥应占施肥总量的5%-10%。
3、巧施壮秆肥
在播种后25天左右,苗高一尺时,追施攻杆肥又叫拔节肥,能够促使中上部叶片增大,延长下部叶片的光合时期,作用是壮秆,也有一定促进雌雄穗分化的作用。壮秆肥应注意施用适量,以防节间过度伸长,茎秆生长脆嫩,后期发生倒状。壮秆肥的施用数量占施肥总量的10%-15%。
4、猛攻穗肥
穗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雌雄穗的分化,实现粒多、穗大、高产。播种后45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追施攻穗肥。此期正是玉米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肥量最大。这次追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最好选用碳铵或尿素。亩追碳铵65-80公斤或尿素25-30公斤,追在宽行中间,追远不追近。
5、酌施粒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