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范文1
农村小学学生在刚接触英语学习时,由于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很浓,学生们可以愉快地唱英语歌,做小游戏,情绪很兴奋。可是在课前喧闹过后,如果强行让学生安静下来就会抑制学生的兴奋,加上学习资源的短缺,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家长文化水平有限,不重视英语。农村很多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在遵义的农村,绝大多数家长只有初中文化,他们对英语的了解不多、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新事物。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的不重视或无条件辅导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接触到英语。而且小学英语课时不多,加上没有专业的引导,在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学生很难掌握英语知识,更不要说应用了。
二、教师精力不足,导致课堂教学疲软
前文所提到的小学示范课之所以姗姗来迟恐怕是因为得给教师准备的时间。一堂课的内容有的老师要花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来准备。试问像这样的农村小学,大部分老师能有这么多时间来准备课程吗?7个老师6个班,相当于一个老师带一个班,每天是5~6节的课,也就是满课。这在城市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加上老师们一人兼了多门课,主要科目撑下来了,剩下的科目就只有应付了。像英语这样的课,很多老师是硬着头皮接下的,有的甚至就是赶鸭子上架,这样的课上下来,真的无法评估其质量。
三、农村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在这次的示范课中,有位英语教师在课前用笔记本电脑给同学们放了一首歌。这里姑且不去讨论这首歌对这堂课的教学有多大帮助,就光用电脑上课这样的想法都得重新思考。在没有电脑,没有美工材料,而就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情况下怎么把英语教好?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实事求是地上好课。具体措施如下:
1.了解学生水平,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一大根本,只有了解学生真正的水平才能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方案。英语的教学同样如此。有的班上基础好些可以在课堂上多用英语课堂用语,而有些班级是根本听不懂英语的就不能使用相同方法。教学力求让学生做到学有所获。而在这次的示范课中,学校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让四年级的学生去听三年级的课程,这其实是个愚蠢的做法,这样的教学不叫教学。学生正是因为不知才要去学,而老师则是解惑之人,像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做到示范,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加强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形成专业的英语教师培训体系。让教师能用心钻研英语,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活力。第二,农村的英语教研活动要发展壮大起来。在农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碰到问题,没有人一起探讨,更没有人帮助解决问题。这样英语教学很难坚持下去。教研室要制订一些可行的措施,安排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进行辅导培训,努力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3.利用有限的资源,传授知识还是示范课老师放的这首歌,如果说没有电脑,怎么教?其实教师的言传身教估计比起那嘈杂的音响里出来的声音更具有吸引力。或把即将要教的单词用某一首歌曲的音调唱出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娱乐也可以在娱乐中学习。而那些漂亮的手工则可以提前让班上的学生来做,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节约了老师的时间。
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范文2
1.城乡学生的差异更趋明显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弱,则国家弱。”取消小升初考试,虽缓解了城市学生的学业压力等,但该政策是否考虑到地区差异、人文差异呢?在考虑到城市学生的同时,是否也考虑到农村的学生,是否关注取消小升初考试后的影响呢?
2.师生的思想变得消极懈怠
自从取消小升初考试后,不再进行抽考、组织测验考试等,只是偶尔组织调研形式的考试。在考试过程中出现某些教师为了追求一时的名利,监考不严的现象,如此根本达不到调研的目的。采用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原则,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教育公平,挽救濒临倒闭的学校,但实际上真的能促进教育的公平吗?一些优等生没有被电脑派位上重点中学,而一些所谓差生却有幸被电脑派位上了,还有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虽上了重点中学,但因承受不了学业压力,出现转学或退学等现象,这都令我们无奈。
3“.推荐”方式隐含弊端
农村的学生按什么样的方式入学?是他们的特长吗?他们能和城里学生一起学习艺术吗?这不言而喻。在推荐条件上,农村的学生占不了优势,往往被城里的学生所取代。那么,教育改革在适合城市教育的同时,是否也适合农村教育呢?
二、取消小升初考试之后该如何调整农村小学的教育方式
1.宁愿苦大人,也不能苦学生
近年,全国地区掀起了农村小学合并热,导致和祖父母生活的学生更加不方便,其中的很多学生不得不早起到离家较远的学校就读。曾有两三个离校较远的学生为了不迟到,轮流打着手电筒上学,这其中存在着多少安全隐患啊?难道这就是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真正意义上地促进教育公平吗?如果部分学校不实行合并,只要措施合理得当,让学生就近入学,教师跑两三个学校进行教学,这也不失为一种良策啊!
2.尽量缩小城乡师资、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差距
出现“择校热”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重点校在师资、教学资源设备等方面比农村学校好很多。由于待遇的不同,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在农村学校教学,都选择到待遇好的城市发展,从而导致农村每年都有很多优秀教师流失到市区较好的学校。长期如此,农村的师资力量就越来越薄弱,且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让农村“散养”的学生不能过“散”
当前,学生肩负过重的学业负担,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适度的减负是必要的。对于农村的“散养”学生,大多缺少父母合理的教育,离开父母的监管,爷爷奶奶等长辈是管不住的。学校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扮演父母的角色,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此外,学校还应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青春期教育,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4.设置“障碍”,增强农村学生面对困难的耐挫能力
很多学生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使得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受不了风吹雨打。没有压力,哪有动力呢?将来怎么能肩负重任呢?因此,我提议教育工作者、家长应从学生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有意设置困难,使他们意识到现在的一切都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努力学习。
5.教育主管部门做好舆论疏导工作
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范文3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还是占据重要位置,在学习前,只有先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更好的学习。这一点,在学习《鲸》这一课时,我深有体会。一开始,当我出示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时,学生在情绪上并没有多大的反应,但是,紧接着我打开课件展示了一些有关各种各样鲸的图片,并且还播放了一段有关于鲸的电影,学生们的兴致就马上高涨起来,并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由于课文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得太远,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播放了圆明园被焚烧的片段以及被焚烧后的样子。整节课,学生是“安静”的,是在“愤怒”中学习的,甚至我还看到几个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泪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新型玻璃》这一课科学的神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更加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学习语文,首先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语言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反复理解、体会。同时,重难点的学习,更是少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有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书本上出现了各个朝代汉字不同的演变,我刚开始准备自己在黑板上临摹下来。可是,试了一个字,觉得就是没有书本上那种味道。于是,我想到了大屏幕,不仅找到了书本上的那些字的演变,还另外给学生补充了很多字的演变。这样,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并且还保留了原汁原味。学生学起来也很轻松,很快就突破了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的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普及,而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大型视频投影器也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投影屏幕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得清所学内容;作业直接被展现,进行讲评,简单方便;图像被投放来欣赏,一目了然;视频被展播,直观形象。不知不觉就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五、结语
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范文4
六一节或者教师节,这些涉及师生的庆祝活动中,常常有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在农村小学做一些捐赠活动。他们给学校捐赠文体器材,给学生捐赠衣物鞋袜,有的直接给学校一笔钱。校园成了沸腾的海洋,拉横幅,系领巾,合影留念。感恩不停,感动不止,感激不尽,让世界充满爱,让企业充满爱,让校园充满爱。
捐赠,百度搜索结果是“指没有索求地把有价值的东西给予别人。”笔者认为,当前的一些爱心捐赠,有利也有弊。“有利”在于供给了学校的物资需要,是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活教材;“有弊”在于给学生贴上标签,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一、两点基本认识
一是乡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十报告中说: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人民满意教育是什么样儿的?我认为应该是优质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和美好的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幸福的教育和快乐的教育。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指数高才能和谐;师生的校园生活,物质丰富了,活动精彩了,精神丰盈了,这才能快乐和幸福。
不少有识之士感慨,现在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村小学,基础设施极匮乏,学生成留守儿童,教师成看守教师。“再穷不能穷教育、在苦不能苦孩子”成为案头空话。村小学的教育现状是,缺教师,缺设备,缺学生,缺氛围;学校穷,学生差,教师苦,乡村教育发展难。
二是农村学校师生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教育群体。日前,笔者走访了一些乡村小学,质朴的师生形象、原始的教学手段、沉寂的校园氛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几所村小,一个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守着三两个学生,没有钟声,没有歌声,甚至没有读书声。可以想象,在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中,这些师生怎么过着的。
在校园里,我走访了部分师生。从他们的言谈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无奈、无助和无悔。近年来,随着村小生源的萎缩,许多学校自行消亡。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只要有一个学生,学校就应该存在,意思是必须有教师坚守。的确,村小师生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他们缺的东西似乎很多,但我认为最缺少的,就是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只有村小教师工作得好、生活得好,村小才会办得好,这些孩子才会学习得好。
如何让村小教师留得住、干得好、过得好?应该是地方政府应该思考的第一问题。我认为,第一是待遇,包括政治待遇、经济待遇、职称待遇的落实,二是建立师资引进机制,特招、点招愿意从事村小工作的新教师;三是现代教学设备设施的引进;四是建立村小教育帮扶机制。
二、校园捐赠的利和弊
一是“有利”:学校得实惠,有利于形成乡村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我们常说“人民教育政府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政府工作是一盘大棋,牵涉到方方面面。教育工作盘子大、底子薄,尤其是乡村学校,尽管近几年加大了投入水平,但和城镇学校比较,差距仍然很大,恐怕这不是三两年内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政府出面牵线搭桥,整合多种积极因素,激活企业人士的社会责任感,共同来解决基础教育薄弱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硬件水平,有利于形成乡村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
在捐赠活动中,爱心企业或爱心人士为学校师生提供物资或善款,学校在活动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学生在教师引导教育下,加强了社会责任感的启蒙教育。
二是“有弊”:在形式上,捐赠主体伤害了受捐者。学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是育人,是培养人、教化人、影响人的地方,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落实素质教育,是把生命带向美好的事业。开展快乐教育,实现成功教育。坚决向背离教育宗旨、违背教育内涵、异化教育旨归的活动说不。
现在有一些捐赠活动,要么有高级别的领导参加,要么看搞轰轰烈烈的庆典。有的学校为了搞好接待,停课做准备,教师苦,学生累。这除了有宣传企业之嫌,还有在光面堂皇地给学校或者师生贴上贫困、弱势的标签,伤害了学校和师生的尊严。
就贫困生来讲,国家至上而下正在搞精准扶贫,对一些就学困难的学生有特殊的帮扶措施。我认为,教育应该用特殊的爱关注诸如家庭经济贫穷、人员结构特殊、和学习状态困难的弱势群体,让爱去抚慰受伤的心灵,让爱去点燃心灵的火焰,让爱去照亮光明的前程。
三、如何实施捐赠
笔者认为,捐赠活动是社会慈善活动的一部分。在学校的捐赠活动中,一定要考虑活动带来的教育影响。因为,在教育面前,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在学校里面,每个孩子都是宝贵的;在教师面前,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范文5
一、家庭中的各种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客观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说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但对于刚刚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小学生来说,家庭人际关系的不良、家庭结构的缺陷和家庭教育不当才是影响孩子性格的重要客观因素。
1.不良的家庭人际环境对小学生性格的消极影响。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庭人际关系不和对小学生性格的消极影响。
很多家庭为了生活出现夫妻两地打工的情况,因而忽略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离婚率升高。尤其是在父母脾气暴躁、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经常充斥吵骂、指责、揭短、厮打,使子女没有欢乐,感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是恐惧、忧虑和失望。冲突状态下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意见分歧,常常导致子女无所适从,有的父母希望孩子站在自己一边,将孩子拉入“战场”,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行为偏激。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家庭的快乐与幸福,最终形成抑郁、焦虑、孤僻的性格。
3.家长品行不良对小学生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熏陶孩子性格特征的熔炉。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母亲爱打扮,虚荣心较强,女儿也往往喜欢打扮,虚荣心较强;父亲不拘小节,谈吐粗鲁,儿子也往往油嘴滑舌,口出脏言。家长品行不良、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是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如有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有的独断专行,心胸狭窄,为钱不择手段;有的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有的贪婪、欺诈、嫉妒,行为卑鄙;有的有赌博、婚外情、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父母的这些不良行为常常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利己主义、自私狭隘、生活无目标等不良性格。父母的不道德行为,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的第一加工厂,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是塑造子女性格的模板,对子女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生是一张涂朱则赤、着黑则黑的白纸,他们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识的能力很弱,往往把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性格如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子女的性格。首先是母亲的影响。与子女接触最多的是母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贤惠、善良、仁慈、美好的品行会成为子女的楷模,为子女性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母亲的凶恶、粗野、轻浮等性格也会把孩子性格引向不良方向。其次是父亲的影响。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伟大和力量的象征,父亲是家庭的保护神,给家庭以安全感,男孩往往会学习、仿效父亲的行为,由于小学生的识别能力比较差,对于父亲的恶习也会极力效仿。再次父母不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不健康的言行也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4.家庭教育的不当对小学生性格的消极影响。
(1)家长缺乏责任心。在农村,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要求。
(2)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供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工作,微薄的工资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很困难,因此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热情并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改变现状的对策
针对上述不良影响,该如何改变呢?我觉得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在小学生性格形成中的作用,认识到家庭缺陷与小学生性格的关系,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为孩子的将来着想,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家庭成长乐园。而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培训,丰富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价;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等等。
2.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
适时召开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档案,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及时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情况。
3.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
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已渐渐淡漠,但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独特的作用。
三、家长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孩子的家长,也应坚持六大原则。
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范文6
目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深入进行,高职教育特别是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特点越来越被人们广为深刻地接受。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理工科类专业的动手能力明显,专业能力的培养易于把握;而文科类专业的动手能力相对难以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也难以体现。但是随着教育专家的研究,文科类有许多专业都已经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如文秘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师范专业的工学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却很少有人谈及,师范专业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突破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障碍。特别对于英语教育专业而言,由于还涉及到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等因素,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工学结合的再认识和意义
工学结合,一般被理解为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工学结合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工学结合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主要特点体现在“工作”上,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对社会及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工学结合是指在有竞争、有报酬的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工作,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校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使办学面向了社会,而且完全融入到了市场的供需关系之中,接受市场的选择与检验。
学生在“工”的过程中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受劳动力市场的支配,市场的需求情况对学生的工作选择和职业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魅力正是在于它通过将学生推向市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并且使教育更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2]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从中可以看出,工学结合是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工学结合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两个现代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实习实训的局限性
对于师范类专业的工学结合问题的探索中,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安排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高职高专的校内实训课是第一年和第二年都有所设置。
校内实训中虽然安排有教师课堂口语、职业技能培训(试讲或说课)等课程,但是学生没有去真正的课堂中体验,没有和中小学那些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对于有些实训内容是理解不够深刻,而还有些纯属纸上谈兵。校外实习这个环节确实可以做到顶岗实习,使学生真真正正做到在真实的环境中担任一个中小学教师的角色,现实扮演英语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身份。但是这个环节通常被设置在高职高专教育临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一方面是面临找工作,或者是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很多学生要么顾此失彼,要么重视不够、无暇顾及;另一方面,即便实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如英语语法知识的欠缺,发音的不准确,口语能力的不够流利,英语书法的不够流利、美观等,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充电。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本不可能具备同其它专业一样有竞争有待遇的工作。因为中小学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每个学校可支配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
(二)校“企”合作的局限性
工学结合还很强调的一项是校企合作,但对于师范类专业而言,选择企业的空间就不是很大。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所对口的就是中小学的英语教师,到社会上寻找合作的单位就是一些中小学的辅导机构,如大大小小、各个品牌的英语辅导班。而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的毕业生到社会上的各个辅导班去担任代课教师。有的学校的教育专业曾经有过订单式培养的成功案例,但是对于师范生来说,他们想找到一份不错的正式的工作,大家一致都认为是事业单位的有编制的教师岗位,而这却是必须通过政府部门举行的严格的考试的。
(三)高职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的局限其实也就是和初、中等教育的对接问题。因为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师范生是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针对这个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模式,我们可以知道是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具备教师所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如英语语音纯正、语法功底扎实、书写流畅美观、师德高尚等的英语专门人才。从课程设置上,大多院校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需要更新扭转思想,大胆改革和创新。因为针对中小学市场的要求,一般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专业都会相应的设置有思想品德修养、精读、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英语教法技能等课程,而这些课程也保障了英语教育师范生的各项技能。但是现在的中小学都已经开始推广素质教育,正在摒除以前的应试教育。所以中小学的英语课堂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淡化语法,注重实践,学生们动口动手的机会真的是多了,能力也增强了。但在高职高专院校这个大学的环境中,普遍还存在着“一言堂”式的“填鸭式”教学。英语教法和技能这些课程本身就是教学生如何来处理中小学教材,如何备课、设计和教学。有些课程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还好变,而像精读这门课怎样做到淡化语法,怎样使这门课变成实践课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
(四)就业实现渠道的局限性
高职高专师范类英语教育专业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都十分有限。目前全国范围内,他们的就业形势是“逢进必考”制度。该类学生不像其他学科或专业一样,时间相对没有那么灵活。每年招考都集中在七八月份左右。不仅每年招教可供选择的区域有限,名额也十分有限。一年一个市级地区包括特岗招教在内,特别是英语教育专业只有几十人,而一个师范院校所毕业的一届英语教育学生是四五百人。这样的比例想实现事业单位的全部就业真的是有点捉襟见肘。
(五)“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局限性
对于英语学科的其他专业来说,找到或培养“双师型”人才都相对容易,并且有方向有内容且具备可操作性。如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可以到外贸公司或企业进行锻炼和实践,可以培训或考试拿到商务英语证书,报关员或跟单员证书,商务翻译证书,经济师或会计师证书作为“双师型”人才的储备;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可以到旅行社或酒店进行锻炼和实践,并可以考取外语导游证书,调酒师或酒店管理等证书作为“双师型”人才储备。而英语教育专业教师至今尚无找到相关的可以被认定为“双师型”人才的证书。
三、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工学结合发展的构想
鉴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培养的对象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到校外联系企业合作的可能性较小等实际情况,这些师范院校有资质的可以开办自己的附属中小学,没有资质的可以成立专门的培训中心。而且后者更公开、更透明、更能接受市场的考验。在这个专门的培训中心里,由学校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并主持各项事务的开展,有专门负责外联和中间协调安排的老师,有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从教育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出基本功扎实的、能力强的、能够胜任的学生担任主讲教师。目前由于对英语学习这个广大市场的需求,这些学院组织的培训中心也可以灵活变通,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试听来为自己选择合适的满意的辅导老师,而这些英语教育专业被选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上岗、下岗来进行查漏补缺,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为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专业的良好发展也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