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现状 对策

我国的基建市场自国家提出拉动内需的经济战略后,呈现出蓬勃兴旺的景象,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就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的管理也亟待提高管理水平。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供货单位、检测单位等。各方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紧密联系。工程项目管理由完成任务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政企分家、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对项目管理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这个转变尤为重要地要求企业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项目管理不仅是施工、生产和技术上的问题,还有整体的经济效益、效率的问题,因此说,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要列为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中的主要经济效益来源,绝不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重效益、轻管理。本文就目前工程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现状

1.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律和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

2.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对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和合理的手段。它以保证项目建设以最小的投资耗费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是实现项目技术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的科学方法。它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同时也是筹集资金的依据,但是目前我国的许多投资项目都不太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项目匆匆上马,盲目投资,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3.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在国内推广的时间不长,无论是行业还是单位,具有组织大型工程管理经验,能按国际通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管理,熟悉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进度、质量、费用、材料、安全五大控制的复合型高级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具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资质(IPMP)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做事的方法和经营管理模式。电子商务、虚拟企业、动态联盟、敏捷供需链等新的管理模式不断出现。同时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无论是在质量、价格、技术、多样性方面。因此市场的需求多变,以及竞争的加剧,对项目管理公司如何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及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管理公司要想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取胜,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企业资源利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缩短生产和采购周期,严格控制成本、质量,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对策

为了发展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迎接21世纪我国工程建设新的,适应“入世”后国际国内建筑市场更加激烈的竟争环境,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积极面对现实,坚持以创新为主线,认真研讨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发展态势和发展措施,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迎接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抓住时机,努力使项目管理与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借理方法和模式,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对于项目管理,它从承包商的资质管理,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制度,到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等,国际上都有一套完备的法规。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导致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段差距,所以我们要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跟踪国际发展水平,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着手,坚持目标管理方法,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要拓宽项目管理思路,潜心研究项目范围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整体绩效,以及项目的信息和沟通管理等内容。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

2.建立和健全项目借理的法律、法规,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鉴于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问题。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必须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工作,真正把可行性研究与建设期的“一大管理,三大控制”同时纳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以期各投资项目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工程项目管理会效益。

3.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紊质,推广工程项目管理机制。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N[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应该推广工程项目管理制,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敢负责、作风硬,具有专业知识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加速了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4.实现项目管理手段的计算机化,或信息化。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面对如此宏大的信息流,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显然己无能为力了,我们必须寻找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于是计算机的引入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工程项目管理使用TQM方法、网络计划方法和核算方法,要运用计算机就要进行两项建设: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以软件建设为重);二是人的文化素质建设,两者缺一不可。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作到资源共享、操作简便、速度快、可优化、效果好。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林.现代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城市建设,2004,5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管理;优化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20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040- 02

0 引 言

建筑企业是否重视成本管理,是否能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控制,不仅关系到工程建筑施工,更是直接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指是在工程项目从启动到竣工期间,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制定相关的施工方案,并采取合理的成本细分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降低工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费用和成本的管理活动。在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成本管理不仅是各种方案、计划的汇总,还需要团队严格的执行力与监督。

1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1.1 重视程度认识不够

许多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于成本的控制并没有放在首要位置,始终无法形成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机制。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对现代化的成本管理重视程度较低;从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来看,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在在财务管理中,虽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了单独的财务核算部门,但是在财务审批流程、财务管理体系等方面,依旧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财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瑕疵。

1.2 管理体系设置不完善

在日常行政管理中,对于办公费、会议费等其他费用,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完成审查,由于审查效率和严格程度不够,经常出现管理费用比例高于其他项目的现象。工程现场负责人对于工程项目没有按照制度进行分阶段的成本分析,也没有严格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考核成本管理工作,只以季度、年度提交相关的成本工作报表,由上级部门来评估和审核。由于只有财务部门才有能力统计和分析出工程项目不同进度的成本,所以对于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来讲,这种体系上的不完善导致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存在信息上的滞后性。对工程项目成本没有有效的控制作用。

1.3 缺乏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手段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逐渐深入,他们认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企业的项目管理大同小异,必须遵循着眼全局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原则。而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全过程可以分为一个体系、两个层次、44个具体的项目任务。但是我国的许多项目没有依照着眼全过程制定管理计划,在成本管理中导致片面性与狭隘性。而且由于针对一段期间的成本控制过于频繁,造成工程项目进度的延期,从全局看,提高了工程整体的成本费用,得不偿失。

2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2.1 提高重视程度,完善人员配置管理

提高对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程度,最重要的是选择好项目负责人并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项目负责人在工程中承担总指挥的角色,对工程的进度、施工安全与质量、成本管理效果、风险预测和预算审核等工作进行全程的监控、指导。当前的工程项目中,部门之间、项目之间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因此在部门工作中,管理者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员对意识对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为了增强成本管理的效果,工程各部门从项目负责人起,都必须树立严格的工作态度,明确分工与责任,一切工作以团队利益为先。同时在工作中遵守团队内部的工作条例与规范,定期对部门所负责的工作进行检查,减少工程出现纰漏而导致的成本问题。以高效的团队工作完成成本控制与管理。

2.2 以全过程观念管理施工现场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程度,因此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对提高成本管理效果有显著的作用。对于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需要从组织构架入手,明确各部门具体的工作任务。比如:建筑工程部主要责任是负责工程的工程设计、报价预算、施工技术、生产协调、进度控制、 手续审批等工作;材料采购部主要任务是完成建筑工程部提交的工程采购清单,为施工采购合格的原材料,租赁相关机械设备,包括采购、运输、保管、检测、回收等具体工作;综合部则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质量监督、安全保障、环境检测等。基于当前的市场环境,以目标成本为基础,不断进行跟进与调整的成本管理方式已经被大部分建筑单位接受。

2.3 强化数据流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

2.3.1 选择核算目标

完成成本核算,第一步就是选择核算目标。根据前文提到的工程成本分类,可以将成本分为若干类。如:工资费用、采购费、设备费等其他的相关费用。或者根据部门职能划分方式来核算成本数据。总之核算成本必须选择成本费用的流向以及负责人。

2.3.2 核查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包括工程各种费用明细、清单、往来账目数据、报表、报销凭证等资料。强化原始数据记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是成本核算重要的数据基础。因此,工程监督部门需要执行其监督权力与义务,以积极、严格的职业态度帮之成本核算人员把好数据基础关。

2.3.3 数据核算与分析

确立核算目标,核查原始数据都是成本核算的基础,通过前两步,核算人员为成本核算与分析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数据样本。该项目成本核算组工作人员在了解各阶段成本支出基本情况之后开始对数据进行核实与计算,主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核算:工程项目成本指出方向、成本偏差程度、成本构成比例、进度成本等。在完成上述数据后对核算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完成有深度、可执行的成本核算报告与策略书。

3 结 语

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工程项目进行中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是保证投资效率最大化的关键手段。同时,成本管理也是整个工程工作中矛盾最为密集的一部分,所以说只有根据科学的成本管理理论,制度完善的成本管理计划,才能够确保成本的有效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云参,马英峰.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五要素[J].消费导刊,2012(12):97.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管理现状 未来趋势

引言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项目管理模式存在两个大的研究体制,即欧洲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和美国体系(美国项目管理体系)。而我国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较晚,最早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是“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的世行贷款项目,从此,揭开了我国工程向项目管理模式的序幕。国家计委在1987年推行相关文件,文件要求我国建设单位借鉴“鲁布革”经验,实行工程建设管理模式。92年建设部正式成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标志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又一进步。99年交通部的《公路施工项目管理手册》一书正式出版,为我国的建设工程社工提供了可靠地依据。2002年5月1日,由国家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出版的《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实施,该规范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推向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和系统化[1]。

1、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目的和任务

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类,其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建设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则主要涉及物质的利益。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进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不足。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主要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工程项目管理理念的淡薄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应用不是很健全,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点认识不足。大多数开发商认为只要技术稳定、施工安全、进度预期就是最好的保证,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持忽略的态度。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业主一方面将工程进行分包,进而取代了项目的管理。另一个方面是我国相关的法律还不健全,虽然存在相关的章程,但是还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施工准则作为实际的指导。

2.2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薄弱

一般工程中项目管理组织都是暂时性的,企业的管理不是自始至终的,工程竣工项目管理组织也随之解散,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这样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就得不到积累,上一个工程经验在下一个工程中就不能很好地得到应用。而且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对于项目的责任不明确,进而造成管理的疏忽。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主要依赖于监理单位的检验,存在着弊端。

2.3工程项目管理缺乏科技化模式

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业主的管理,没有科学的学习PMC(项目总承包)和EPC(项目管理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势[2]。我国仅在大型的跨国工程中略有应用,与国外的管理技术相差甚远。能准确的获得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可以让管理者快速的做出正确的决策,我国工程中的科学化、信息化、技术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一大弱点,现阶段我国的工程管理处在一个杂乱无章的管理模式中,没有科技的管理系统。

2.4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小

我国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包括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投入使用,这些过程由不同职能部门有次序的分工完成,这样每个部门只在乎自己的职责所管辖的范围,就会出现边缘地带,存在管理的疏漏,缺乏整体性,整体信息不健全,这样项目管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5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足

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对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的研究,在工程施工前要对项目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及技术验证,目的在于应用科学的方式分析,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形成项目的经济上稳定,技术上可靠,实际中合理。而我国的工程项目在这方面做得相对较差,前期工作的可行性研究不足,现实中设计者构造很多造型别致、外表奢华、造价高的建筑物,后期的维护维护投入太高,致使业主不再投入高额的维护费用,一个光鲜的建筑也就失去了它的华美,逐步破坏荒废。

2.6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技术处在试验性阶段、管理处于粗犷型阶段,管理人员内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学习,没有可靠地管理资质。高复合型管理人才就是技术娴熟,受过系统的管理学知识,懂得工程进度,拥有基本的法律知识,这类人才现阶段严重匮乏,在职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不是技术合格,管理不足;就是管理严格,技术知识不足。高复合型管理人才能懂得国际中工程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流程,熟练掌握工程管理软件,具备能综合费用、质量、进度、材料、安全五大类知识的全能人才。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3.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工程项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跨国项目,我国的工程项目也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各地,进而工程项目管理也日渐趋向于国际化。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也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国外的管理、技术、人才优势尤为明显。所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想要有好效果、高技术就必须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走向国际化管理模式。

3.2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

建设项目管理需要具有高效的管理模式、流程、方法、技术的公司进行管理。先进的管理技术的不断研发,也促使工程管理的相关专家,去鼓励和推广业内人士去学习先进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模式[3],开发工程管理软件,并且在实践中应用,进而做到推广。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的引入是一巨大的进步,大量的工程数据通过计算高效、有序、系统的编排,使庞大的管理项目进行了总和,这样的管理有助于准确快速的调动管理资料,而且方便快捷。例如需要一个项目的报表,计算机能准确、规范的绘制出来。

3.3加强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分为三层含义:第一,工程项目要编制科学合理的计划表,使工程能够按期井然有序的进行。计划表具有让各分项工程安排有序、平衡进行、施工节拍流畅的作用。工程项目时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科学性的从整体到局部的细化计划,这样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才能起到很好地作用;第二,计划要对每个部门的每个单元进行科学细致的计划,所以施工时就要严格遵守计划表要求进行,做到不耽误工期、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工艺正确,达到优质工程的标准;第三,计划表要具有可调性。计划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实际的工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与计划不符合的状况,能及时的做出调整以适应新情况的发生[4]。

4、总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水平在不断提高,也能看到我国项目管理的不足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朝夕可改的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管理技术、积累经验才能慢慢与我国际接轨,想要规范的管理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相关专家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席俊华.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J],山西建筑,2012.10

[2]岳亚锋.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09.9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的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起步较晚,它从建立、发展到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期间成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但工程的成功不仅需要有正确的项目管理体制,还需要解决管理体制引来的一些问题,在这个方面,我国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做到项目管理真正与国际接轨,受到国际的法律保护。

二、我国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1984年云南省鲁布革水电站的建设工程是利用世行贷款,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在国内是第一个敢采用国际招标的项目,由于团队的科学领导,正确管理,工期提前5个月,造价降低了40%,这个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这个项目的成功也意味着我国对电网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的真正开始,成为了标志性工程。

此后的二十多年,我国的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在于采取了项目管理体制,包括项目资本金制度、法人负责制、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等。但是成功的背后总会存在着很多不足。很多问题也会相继出现,比如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其中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格外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查其原因都是将矛头指向了项目管理体制,因为其管理不善、不规范导致。说明我国的项目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与发达的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二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三是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四是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三、我国对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采取的对策

1、致力于国际惯例接轨。

国际上对项目管理体制有一套完备的法规,在承包商的资质管理上进行严格的要求,在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上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并在工程的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上实施了严格的制度。质量标准在各种详尽的技术法规规范施工方法上得到了保证,而技术法规的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合格也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中得到保证。正是有着这么一套完备的国际法规,我国的项目管理更应该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我们要把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真正地掌握,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2、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任何违背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制裁,但在某些方面上,法律还不是很完善,部分公民素质偏低,目前我国仍存在着“无法可依,有法不依,依法不严的”的现象。比如我国的电网建设,因为施工人员没有较高的素质,且项目管理不规范,让电网建设处以令人担忧的境地。为了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国家立法机构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电网建设体系;相关人员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只有各尽其责,才能保证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群全部活动都进入法制的轨道。

3、必须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中,我国的起步较晚,因此与美国相比,我国显得有些落后。美国已经在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资质鉴定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行业。在美国,获得的PMP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甚至重用,而所谓的PMP资质证书是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考试通过后获得的证书。虽然我国在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但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都能够提高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有些资深的专家建议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增强学会工作的力度,争取出版专业刊物,在高等学校建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4、必须开展精细化管理

为了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等建设管理目标,管理手段必须采取管理精细化,施工精细化,产品精细化的正确结合。而实现各方面的精细化,需要形严谨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每个操作流程,优化各工序的施工工艺,工程涉及到的各种细节实施无缝隙、全方面的管理,并解决工序出现的质量问题。只有做好每一方面,才能让项目的管理精细化。

5、必须发展观念创新。

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决定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代社会中,假设客观条件为相同的定量,为何人们过着不同的生活,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价值,选择截然不同的商业行为?正是因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作用,使其思想观念驱使着人们走向不同的道路。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企业处于如此之紧迫的情形中,能否保持不败之地,并抓住机会大展身手一飞冲天,那就要取决于创新的思想观念了。观念支配行为,思维决定走向。只有当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甚至上层领导将项目管理看成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管理科学,而非以行政手段推行的权宜之计时,便能主动的去参与项目管理的创新了。

首先要将目光放长远,树立市场化理念,与国际要求接轨并遵循客观规律,其次建立完善的市场化,科学化,正规化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最终严格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运作工程项目。现在市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对抗性竞争”,事实上若能将这种对抗转换为合作,构造一个互利双赢的“合作性竞争”关系,利用多领域多形式的联合在一起,进行资源互补。这将使现代化发展更加大跨步前进,与此同时也响应了世界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号召。

6、必须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

当今是个凡事都要讲究知识的年代,正所谓只是决定高度。因此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伴随着先进的经营战略是必不可少的。它包含虚拟经营、合作竞争、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竞争等。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职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外力进行整合互补,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这与合作竞争不谋而合,合作竞争的双赢政策也正是为了创造出最大效益。而企业在开发跨文化市场时,应从文化上与原市场相似或者相近的市场开始,按照文化差异的阶梯逐步扩展市场。

四、结语

将项目管理作为主要核心,为提高项目运作质量,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程计划。工程项目的合同、人员素质管理、质量、成本、进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整个工程设计项目的成效。因此,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必须有效地进行综合控制,才能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在工程管理方面,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期国家又适时的进行了宏观经济调整,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工程管理者们应该抓住锲机,一方面提高内部的素质,另一方面塑造外观形象,增强我国电网建设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睿,张宇清,赵振宇.建设项目中的工期延误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经济, 2007,(S1).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范文5

1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有的工程开工多日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有的工程不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检查时才补办;有的政府投资工程为追求所谓“政绩”,一味压缩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极易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功能不全或其他缺陷和施工质量隐患,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的降低,运行后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

1.2 质量意识不强。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有的为了献礼或向媒体交代或应付检查,往往重视工期而忽视质量,有时出现抢干和蛮干。各责任主体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或对强制性标准不熟悉。有的人认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与结构安全无多大关系,大不了坏了再修,人为地降低了质量。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与工程不同步,表格不统一,后补资料甚至出现假资料。

1.3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问题。 现在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搞内部项目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这种类似转包挂靠的行为削弱了企业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极易导致质量低劣;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只好挂靠施工;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不按图样施工,擅自变更设计。另外,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原来的许多分包企业逐步成长为总包企业,这些新兴的总包企业往往在分包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上存在薄弱环节。

1.4 监理机构不健全,监理效果达不到要求。

建立监理人员持证上岗与注册制度是维护监理秩序、保证监理人员质量和监理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由于我国目前建设监理市场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个人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许多持证的人员由于身兼数职不能上岗监理,而另一些在岗的监理人员又无证,不具备监理资格。同时我们的培训工作有时又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对我们的监理工作和监理队伍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监理质量没有保证。

2 抓好当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管理班子。 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决定了项目班子的针对性。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组建班子时首先应明确这样一个认识,这个班子必须满足完成这个项目任务的各种要求。基于此,作为项目负责人最先要研究该项目工程的基本特点,包括规模、结构、工期、质量要求、可能遇到的恶劣气候情况,以及其他指令性特殊要求等,为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圆满完成打好基础。同时班子成员还必须具有敬业精神,有良好的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建筑行业引进并创造了大量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使得行业总体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这种形势下,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班子每个成员的自身素质,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

2.2抓好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

2.2.1 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应参照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FIDIC土木工程施工通用合同条件》及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制定完善的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程序、措施。对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中按监理模式进行分工、授权,使日常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尤其是要分清同承包方的责任界限,既要认真负责,又不能越俎代庖,做到严格管理、责任明确

2.2.2 工程进度管理方面。 应依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条款中有关工程进度、工期的规定,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等先进的方法对工程进度进行管理、控制。同时要结合市政工程特点制定明确的进度管理工作制度及决策机制,明确职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提前预见多专业、多单位交叉施工的矛盾,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因业主协调原因延误工期,并公平、合理地处理承包方施工进度偏差。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综合平衡,适时调整工期与投资控制计划,保证工程总目标的实现。

2.2.3 工程投资管理方面。 应参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条款有关规定,结合市政工程建设特点,制定严格的工程经济签证、工程量确认等投资管理制度及控制措施。准确区分业主与承包方应当承担费用的界限,及时、公平、合理地确认合同变更价款,并保留齐全、完整的原始记录、证据,便于纠纷的处理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核。同时应确定合理的决策程序,在工程进度投资目标冲突时,科学合理地调整计划,实现工程目标。

2.2.4 合同管理及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进。

将建设监理理论引入市政工程管理就要求必须参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条款的内容、格式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按建设监理理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及程序。在当前过渡时期,虽然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中业主与现场工程管理者的成份还没有完全分开,没有从体制上根本消除影响工程管理者公平、公正进行监理的因素,但是可以先采取将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划分为行使业主职能和行使监理职能两部分的方式来改进管理体制。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分析

现在城镇化进程加速,全国每年工业、民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升温,超高层建筑、智能建筑、大型基础设施等在规模、投资和复杂程度上都很大的工程项目逐年增多,危险源的种类和数目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和表格化管理流程,在实施过程中也举办了一系列安全生产主题活动。我们长期以来不断修订和完善的现有安全管理体系已经遇到了管理效率瓶颈,亟需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以降低事故率和伤亡率。目前工程项目现有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安全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

项目安全是与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同等重要的要素,大多数时候还直接决定着项目成败。但现在的安全教育、培训、监测、预防、处理等过程还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在众多事故中,安全措施设施不到位、安全观念差、轻事前重事后、安全监测滞后等问题非常突出。因此,项目安全问题要在投入和观念上得到足够重视。

(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匮乏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加入土木工程从业队伍,短期培训和安全交底工作还无法全面弥补这些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安全观念的问题。另外,在市场经济影响下,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技术和管理人员重视项目进度、成本,忽视安全要素,从而人为制造了安全隐患。因此,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均需加强。

(三)项目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安全管理涉及的项目实施环节多、覆盖面广、数据量较大,是一项集数据搜集、处理并应用于安全预防和预警的综合性工作。目前安全管理的主要模式还是知识的口头传达、基本防护器具的使用、安全专题日的短期培训和教育等,对项目安全管理的信息化还没有大规模涉及对知识和数据的综合开发及利用,也未推广对网络、物联网、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致使项目安全实时监测和预警能力差。

(四)项目安全预案执行力弱

目前部分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对安全预案的重视程度不高,致使安全预案种类不全面、内容不具体、可实施性差,这都导致工程项目现场缺乏及时有效的安全防护、预警和事故处理工作。

(五)项目安全管理的针对性研究少

考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偶发性和特殊性,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事故统计、安全标杆管理、安全文化等方面,缺乏对安全生产规律以及系统安全管理的深入研究,并缺乏足够成熟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趋势

随着行业整体的发展,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逐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得到很大加强。成功的项目管理对进度、成本、安全、质量等多要素提出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在安全管理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要从人员管理、数据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法制化管理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提高安全管理层次。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一)安全管理系统化

这主要体现在对工程项目安全问题进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包含项目安全评估、改进、监测、预警、事故处理和后评价等多个过程。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项目管理的安全风险损失。

(二)新科技应用更加广泛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逐步推进,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并推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势必要大力应用新科技力量,以支撑当前绿色、智能、低碳、工业化建筑的发展趋势。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新科技力量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施工、物联网应用、数据化管理等方面,形成立体、及时、有效的项目实施控制。

(三)安全从业培训规范化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核心之一就是对人的管理,这是因为人为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对成功的项目管理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未来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势必要更新培训方式,加强各类从业人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规范培训的形式和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四)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更为重视进度和成本,针对项目安全管理的必要投入和实施缺乏足够的法制支撑,从而出现项目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监管约束力低、风险分担方单一、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定较少等问题,导致安全问题频发。因此,涉及工程保险、安全风险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多方面配套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会更加完善,以保障工程项目主客观上的安全状态。

三、建筑企业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安全问题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定时引爆的风险源,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工程项目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上述安全管理现状和安全管理发展趋势的分析,本文认为当前的建筑企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基本业务单元,也是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为实现全面、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管理,势必要加强对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就要放在完善并建立制度化的安全管理流程、安全职责划分、安全预案体系、安全培训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

(二)加强安全管理软硬件配置

未来数据化、信息化的安全管理要求建筑企业务必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时、有效、可视的管理,并使工程项目的安全状况处于可预测、低风险状态,最终实现安全问题少出现,安全事故低损失。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及时关注现代科技整体的发展步伐和应用,将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化技术、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等充分应用到工程项目中来,将人、机械、设备、材料、环境进行综合考虑,提高对安全问题的可控性。

(三)升级现场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工程项目现场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现场安全对工程项目和建筑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安全管理体系下,各项事故数据较为稳定,这也说明当前安全管理体系遇到了管理瓶颈。升级现场管理模式,就是要积极研究并更新现场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使安全管理更为系统化、数据化和可视化。

(四)规范从业人员安全培训

工程项目的实施归属劳动密集型工作,人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安全培训工作是保障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关,即要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现有安全培训工作面临人员流动大、培训时间短、培训效果差、考核方式单一、培训不持续等问题。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加强自身员工安全意识和管理技能的训练,加强对劳务公司培训成效的考查与检验,提高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配合程度,降低人为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