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高中化学 大学化学 知识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71-02

化学知识,相比较其他学科知识,更能反应出客观世界事物间的关系性。基于化学知识的这一学科特性,不同阶段的化学知识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性。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在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大学化学和高中化学教学知识衔接得不够好的问题,这在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化学的教学效果。为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大学化学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效开展化学知识的衔接工作,进而为大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化学知识创造条件。

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将化学这一学科的主要教学知识概括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知识等几个方面。为搞好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化学知识的衔接,就需要化学教师熟悉掌握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的教材结构体系,然后基于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在大学化学教材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关系点。研究发现,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的化学知识存在很多衔接点,比如,“燃烧”的基本概念与外延;硫、铁、氧等多种元素化合物的拓展学习;原子结构的深化学习、专业计算技能拓展等。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以下几种有效衔接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的化学教学知识的策略。

一、将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完成衔接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材中,基于对学生心理发展状态和认知水平的考虑,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并未完全按照化学知识原本的逻辑性来编排,而是采用了相互穿插和分散渗透的编排方式。但是,学生在步入大学阶段后,已经具备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也可以将所学的化学知识整合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因此,大学阶段的化学知识更具系统性。在高中时期的教材中,会在不同章节和模块中讲解电离平衡(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2第3章第1节《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平衡(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2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的平衡(高中化学中的选修4中3.4.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等相关知识。在大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中,则对上述相关知识进行了统一整合,即将其归类在化学知识的平衡原理体系的学习范畴。因此,化学教师可根据上述情况,将比较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积极引导并教会学生如何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概括。在调动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基于高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对现在所学的大学化学知识进行整合,进而实现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

二、通过学习化学知识理论的形成过程实现衔接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教材基本概述了相应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内涵、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性,但是,教材中对这些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形成并未进行过详细的叙述。在大学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会对这些理论和概念的形成进行深入地讲解。学生通过了解相关知识理论的发展和形成过程,能够了解到科学家发现这些理念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比如,对于“相对原子质量”这一学习知识点,在步入大学之前,学生对其只学习到了基本结论。但是,在大学阶段的化学课程学习中,化学教师不仅会在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讲解多核素相关元素相对于原子质量的具体计算公式,而且同时也讲解了测量相对原子质量的过程和方法,进而表明测量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时,其结果是否精确与测量设备的精度、取样方法以及样品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因此,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知识在不同学习阶段呈现出的学习特征组织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理论的形成过程实现不同阶段化学知识的衔接。通过学习化学知识理论的形成过程实现衔接,不仅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进而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不断深入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衔接

高中化学教材虽然已经初步涉及物质属性、化学原理的规律性等知识,但在大学阶段的化学教学中,还会对这些化学知识进行深入而全面学习。因此,采用不断深入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知识的有效衔接。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中的《原电池》一课时,只需要学生掌握原电池以及电解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会写电极反应的方程表达式(负极:Zn-2e-=Zn2+;正极:Cu2++2e-= Cu)以及电池反应的方程表达式(Zn+Cu2+=Zn2++ Cu)就可以了,但是在大学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则会要求学生掌握电动势、各类电池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电化学的整个理论知识体系,掌握电化学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方法。因此,对于上述类型的化学知识,大学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采用不断深入的教学方式,以高中阶段涉及的相关知识为(下转第76页)(上接第71页)引导开展新知识的教学,有效衔接高中和大学阶段的知识。这种衔接方式的使用不仅符合化学知识原本的逻辑性和顺序性,而且也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提升的自然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而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四、开展颠覆法实现知识衔接

在大学、高中不同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对部分知识点的内涵以及外延知识的讲解会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对于这类知识,因学生会在认知上产生混乱,因此,化学教师可以采用颠覆法进行知识的衔接。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中的《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课时,讲解了铜由于自身的活动性比较差,因此铜不能和盐酸发生反应。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时会学习到这样的知识:铜如果在空气中,便可以缓慢溶解到盐酸之中,另外,在满足浓度需求或者反应温度的条件下,铜也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类似这样的知识点,正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和大学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之间存在的“矛盾”,因此,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知识的这一特性,对相关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详细化研究,帮助学生内化化学知识。开展颠覆法实现知识的衔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看似矛盾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化学知识,进而为全面掌握相关理论奠定基础。

为提升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所叙述的衔接措施并不一定要独立使用,化学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交替采用两种甚至多种衔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避免以偏概全。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大学化学教学

一、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概念

1.微课

微课主要是指以视频为载体,通过视频记录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主要是记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过程,时间一般控制在3到5分钟左右。微课产生于美国,源于LeRoy A.McGrew 教授的“60秒课程”。应用微课的主要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短小视频明确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具体的优点,而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之间。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学生能够聚焦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由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提出的。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其本身是课堂教学的颠倒,在教学中赋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将教学知识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能够自由学习;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效率。由此可见,翻转课堂实际上是对传统教学课堂的翻转,将传统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知识实际上是在课外进行的。学生先对知识进行了解,再在课堂上听教师对学习疑问进行解答,或是对内容进行扩展、延伸。所以,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

二、实施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模式的条件

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要想确保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就要满足基本的实施要求,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基础设施保障

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要想使教学顺利实施,就要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在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只有保障网络平台基础设施,才能使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模式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重塑教师角色

要想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模式,化学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理念,重新进行定位。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传授;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在教学中培养自身的化学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化学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时,要提高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灵活操作多媒体。由于化学教学实验较多、试验步骤复杂,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上,教师要尽量涵盖每一环节,制作出水平较高的微课教学视频,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三、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化学教学中,由于化学实验相对较多,教学步骤比较繁杂,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经常把握不住学习重点,导致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应用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化学教师在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上,要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及化学反应理论,并能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践技能。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其内容要体现出教学的重难点,展现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等,让学生通过视频对该反应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化学现象,由此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加快了微课的传播速度,将微课应用于教育教学,前景非常广阔。学生只有通过微课,掌握基本内容,了解教学重难点,才能够提出学习疑问,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由此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现代化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模式,转变了化学教师的角色,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化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春玲.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学化学微课的教学设计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5.

[2]文静.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3

引进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应仅仅是引进和翻译教材,而应该更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方法,实验教学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经验,实验室管理方法等,藉以探索建立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途径。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

我们在以往学习国外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时,大多是注重对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不够,对于发达国家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知识点、教学课时以及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设计研究不够。国外的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理论课程教学是如何相得益彰的,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课培养学生逻辑实证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课程对学生进行国际标准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课来培养未来优秀的化学家,国外的学术机构(化学会)和实业界(化工企业和制药公司)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此外,还应该了解国外大学是如何评价学生从事化学实验工作能力的,包括他们怎样给学生化学实验课成绩,以及化学实验课成绩在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如何。应该注意中外大学之间的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比较研究,这是以往引进教学资源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通过比较研究才可以发现我国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优点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2)学习发达国家大学化学实验教材的编纂方法和处理教材中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

由于化学实验教科书中采用了非常多的最新化学科研成果———化学科学理论和新技术,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时,国外发达国家教科书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教材还包括虚拟化学实验教学软件和化学实验电子教科书,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电子教材的编纂技术以及他们是怎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寓教于乐的。

(3)学习国外大学化学教学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和实验室文化。

引进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还包括了解国外大学的化学教学实验室是怎样实现国际标准化的,他们是如何处理化学实验室环境问题的、他们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如何,以及应用了哪些新技术管理化学教学实验室。大学化学教学实验室的传统和实验室文化对于化学科学工作者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在了解和学习国外大学化学教学实验室的传统和实验室文化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化学实验室传统和实验室文化。

(4)学习国外大学培养化学实验课教师和化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经验。

现在高等学校的人才结构面临着有经验的、高素质的实验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因此,教学资源的引进还应该包括学习国外大学对于优秀的化学实验课教师和具有高素质的实验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了解他们如何吸引这些人才终生从事这一职业。

(5)扩大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引进的地域范围。

应该引进更多不同国家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除以往引进资源较多的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以外,还应该注重引进韩国、新加坡、印度、挪威、丹麦、荷兰、芬兰、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使我国的大学化学教师对于全球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引进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正在步入新的时期,实验教学改革是以开放为前提的,引进教学资源是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化学实验课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向自己任职学校的图书馆和国家科技图书出版机构推荐自己感兴趣的化学实验教科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技术专著和虚拟化学实验软件。在邀请国外学者来中国的大学访问时,要请他们讲一讲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情况;我国留学生和出国访问学者在回国时也应介绍一下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进展。同时,应该及时了解引进资源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映,了解社会对引进和借鉴国外实验教学资源前后培养的人才的能力评价如何。也希望有关大学化学教育的杂志能更多地发表介绍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文章和对于优秀化学实验教科书的书评。

3结语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4

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1],教师身肩着几代人的希望,同时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因此教师这个职业责任重大而又富有挑战。本文从大学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综合考虑,将大学知识与高中教材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大学化学知识在高中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化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既相对的自成体系但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知识呈螺旋式上升发展。高中化学知识作为化学教育的基础,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而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学化学知识既有对原有知识的理论深入、知识技能拓展,也有高中化学教育未曾开发的其他知识与技能。将大学知识与高中教材有机结合,即从大学知识中寻找高中知识的生长点,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又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必要的素材,从而达到教学活动中的深入浅出、应对自如。

其次,教师的特殊功能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扮演一个知识的传递者和信息源的角色[2],这样的角色特点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技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与信息源,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在剖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充实与加工。大学化学知识的有效引入不但可以简化知识的难度,更能在逻辑上寻找到该知识的理论依据,从而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处理,为学生扫除知识障碍,避免歧义,突出重点,把握难点。

最后,大学知识的部分引入,顺应时代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时代的日新月异,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技巧都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将大学化学知识部分引入,不仅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有效地抓住要领,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中学化学到大学化学的过渡,而且提示学生知识的无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化学到大学化学的过渡。

二、教师如何做好大学化学知识在高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为己任的教师来说,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长远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的积累与实践。

其次,要熟知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并有效地结合起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从内容上看,必修模块内容注重基础性,而选修模块内容更注重专业性,难度加深,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

对于师范院校的专业课设置,为使师范生更好地应对将来的课程教学,深入理解把握教学内容,师范院校化学专业课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专业课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抽象,注重实验,难度较大。在知识内容上大学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有一定的重叠但却不重复,如酸碱电离理论、原电池反应、电解池反应、杂化理论等,在高中和大学根据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进行了拓展与深入的研究。同时大学化学知识也有高中化学知识拓展的领域,如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电极电势等,这些知识并未被在高中教学中提及,但在大学里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与深入的研究。可以说高中化学知识是基础,而大学化学知识则为其升华,二者相互影响。对不同类型的高中知识采取不同方式与大学知识结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收益特别明显。

最后,要注重实践。教育教学活动针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的鲜活的个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便需要教师在面对问题时灵活处理,在相关教育原则及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学生的领悟效果,做出相应的有效的回应,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应用策略

在高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很多知识只给了相关概念定义却没有理论的形成过程,造成一部分学生的认知障碍,如酯化反应为什么是酸脱羟基醇脱氢?为什么1mol任何粒子数均为6.02×1023个?为什么1molFe(OH)3胶体中胶粒数小于1NA?……这类知识既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更是涉及到了我们不曾熟悉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为以后的学习留有隐患。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用光波的知识解释学生的疑惑。其次处理方式要灵活,教师可以采取提问、作业、学生课外查证、学后感等形式了解并解决学生的疑惑,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疑惑答疑。如解释酯化反应时大学知识的引入不仅说明了酯化反应的本质原因,其中第三醇酯化的引入[4],更是提醒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知识的严谨性,不能将知识教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扫除知识障碍。

在高中,有些物理量间的关系只是硬性给出,并未说明原因,造成学生认知上的误解,对知识模糊不清。如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得失氧、化合价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教师要意识到知识的逻辑联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明白不理解为什么焓变可以表示反应的反应热,甚至造成焓变就是反应热的误解。为什么初中用得失氧判断氧化反应高中就用化合价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不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些都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过硬专业知识能解答类似问题,同时也要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清楚。对于概念或原理可以按照化学发展史串联起来,如人们首先根据得失氧命名了氧化还原反应,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物质种类的增多,人们根据得失氧的过程中必伴随着化合价的变化这一特点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扩展为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5],也可以采取“提出问题-分析讨论-相关查证”的思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采取多种方法积极解决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部分大学知识被增加到选修模块中,更早地让同学们了解相关知识。如何处理看待这些“下放”的知识对于师范生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必备的储蓄。如电子的能级排布、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轨道杂化理论[6]……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教师要对相关知识了解清晰透彻。教师不但要了解清楚高中化学中的相关知,也应该熟知相应的此类知识在大学中的讲解,对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其次这类知识通常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选取的难度并不十分难,但理解起来困难。这时教师要灵活处理适当把握处理的方式方法,既要使学生能理解又不要引入过多过难的相关理论。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化学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18-02

2004年,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十年来,由原来的4省实验到现在的全国都进入到新课程改革,无数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全国各地的高校学习。因此,对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及实施情况的研究是了解高中毕业生学科素养和高校各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

本文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大学化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容等方面,在课程的内容方面进行比较,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大学化学课程改革提出问题和建议。

1 新旧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变化

廖哲勋先生认为“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的选择的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知识体系”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是课程内在结构的核心成分”。同时根据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我们知道,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阶段性,教育也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阶段,因此,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各学科依据教育目标和课程的教育目标选择了相应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这样有层次的教学内容背景下,在探究学习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按照层次化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逐渐养成。(见表1)

2 新课程内容、旧课程内容与大学课程内容的比较

我们以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大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为依据,以其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内容为对比对象进行对比,将有关内容整理如表2所示。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比《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内容的深广度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而大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专业课程,它的内容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

但是,我们对其中的内容进一步分析时,发现高校的《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由于在设置时依照《化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因此,《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书中有部分知识在高中时已经要求学生掌握,而在大学时学生又对其进行学习,出现了重复现象。但是有部分内容未作要求,出现了断层现象。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扩展之后仍有重复现象。这也是大学化学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盖斯定律的学习。在选修4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中,书中例题:

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

(1)C(s)+1/2O2(g)===CO(g)

ΔH1=?

(2)CO(g)+1/2O2(g)===CO2(g)

ΔH2=-283.0kJ/mol

(3)C(s)+O2(g)===CO2(g)

ΔH3=-393.5kJ/mol

(1)+(2)=(3),则ΔH1+ΔH2=ΔH3所以,ΔH1=ΔH3-ΔH2

ΔH1 =-393.5 kJ/mol+283.0 kJ/mol

=-110.5 kJ/mol

例3:已知下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

(2)C(s)+O2(g)===CO2(g)

ΔH2=-393.5 kJ/mol

(3)H2(g)+1/2O2(g)===H2O(l)

ΔH3=-285.8 kJ/mol

试计算下述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

解:分析各热化学方程式的关系,知道将(1)式反写(相当于逆反应,ΔH变号),(2)、(3)式各乘以2,并将三者相加,即可求出上述反应的反应热。

2C(s)+2O2(g)===2CO2(g)

ΔH2=-787.0 kJ/mol

2H2(g)+O2(g)===2H2O(l)

ΔH3=-571.6 kJ/mol

2CO2(g)+2H2O(l)===CH3COOH(l)+2O2(g)

-ΔH1=870.3 kJ/mol

2C(s)+2H2(g)+O2(g)===CH3COOH(l)

ΔH=-488.3 kJ/mol

以上例题都是对盖斯定律运用以及理论上的论证的学习。是高中课程标准所要求学生所达到的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中的较高级的迁移应用水平。

书中的例题根据课程计划也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需要达到一个迁移运用的高级水平的要求。但是和中学部分的相关内容属于重复的部分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占用了部分教学时间,也占用了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

3 大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之管见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基于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实际,高等学校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予以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所谓接“补缺”,就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初,将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所有课程进行开设来供不同学生选择,以补齐选修模块的课程内容。使所有学生的模块内容和水平达到相同或相接近的档次。所谓“删重”就是对相关的大学化学课程予以改革,删减与选修模块重复的内容,铲除“重复”现象,精简课程内容,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6

一、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思考

1.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

《无机化学》课程与高中课程相比,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加上环境和角色的改变,使得很多大一新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感觉很吃力,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讲解大学课程的讲授特点,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转变学习观念,尽快适应大学化学学习。另外可以邀请一些教师、学者或优秀的高年级同学进行学习经验交流,帮助大一新生解除迷惑,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培养自学能力,为以后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让学生明确学习《无机化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零碎且理论性强,大一新生普遍感觉很难。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可以获得无机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3.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化学趣味实验、实验技能大赛等可以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充满激情、幽默生动、亲切的教学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5.把科学前沿引入无机化学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无机化学中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和自己的科研成果讲述给学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电化学一章时,可以介绍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制氢等新能源技术。同时在无机化学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讲述“法国王子”德布罗意两页左右的博士论文,薛定谔如何建立波动方程,还有我国配位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戴安邦先生,等等,这些化学家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6.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演示效果,学生感到直观、清晰、新鲜,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习兴趣浓厚。例如无机化学中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金属晶体的紧密堆积等内容都比较抽象,若我们在计算机软件中,用二维、三维动画模拟显示[3],就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翔实、通俗易懂,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7.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无机化学知识点分散、概念多,原理较抽象,教师应钻研教材,吃透学生,精通教法,讲解透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多向同行学习,学会反思,克服庸、懒、散心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二、关于学生如何学的思考

1.应加强自主学习。

《无机化学》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入学后面对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零碎、抽象,理论性强,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数理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往往使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因此学生应加强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后积极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善于归纳总结,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抓住关键,构建完整知识结构体系。

《无机化学》课程让大一新生普遍感到“难、杂、乱、多”,其内容包括化学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学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初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配位化合物结构基础知识,酸碱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而后者包括ⅠA至ⅦA族和零族,ⅠB,ⅡB,ⅣB至ⅦB族和Ⅷ族,ⅢB族和La系、Ar系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4]。学生学习时应该分清主次,抓住各章节的重点,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连点成线、构线成面,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3.多看参考书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除了学习无机化学课本内容外,学生应有目的地查阅相关文献、多看参考书或合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开拓学习思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质量。

4.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除了要学习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聆听学术报告、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科研素质,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实践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会合作交流。

《无机化学》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而课时少,学生缺少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加强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6.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由于环境、角色、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的转变,很多大一新生入学后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因此应尽快进入大学生的角色,熟悉校园的环境,多与老师、同学接触沟通,参与院、学校的社团和各种活动,克服自卑心理,重新认识自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