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供应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供应链方案范文1
文中通过查找参考文献的途径,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电商平台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了“农户+合作社+政府+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给出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以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监管的参考方案;提出了结合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的应对方案,对构建我国电商平台下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供应链体系;PPP
1引言
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16年全年我国的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总额高达2200亿元,占当年农产品交易总额的3.5%,环比增长约为46%。虽然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科学化、信息化不足的供应链制约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我国现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进行优化,继而构建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促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在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发展。
2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农产品在供应链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
2.1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信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共享的信息不仅能够帮助生产者提高产量和质量以及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1]。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设施落后、各经营平台的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没有形成核心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了农产品生产者对市场反应迟缓。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使得农产品在交易流通中造成了信息壁垒,增加了物流成本。
2.2落后的组织形式
我国农产品当今多数来源于各产地农户,由于个体农产品生产者众多且相对比较分散、种植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弱、产品的各种分散流通加工,致使农产品供应链链条过长,运行效率难以提高,影响了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也阻碍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2]。
2.3缺乏专业的物流形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物流方面尚未形成体系,多以自营为主,而自营物流多存在运输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大、运作管理不科学、物流设备与技术落后等问题[3]。
3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问题的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支持、供应链组织形式不科学、物流管理落后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在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以下解决对策:
3.1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在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应借助“互联网+农业”的大好形势,利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的契机,构建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图1)。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使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达到有效传递,缩短供应链长度。有效的信息共享不仅能让供应链环节各参与者获益,而且还能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的监管,使得生产商不仅能及时对市场做出反应,还能根据政府及地方相关政策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运营。
3.2创建新型农产品供应链组织形式
对于我国当前农业发展情况和相关政策法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分散的农户经营土地变成规模化经营,以合作社的形式建立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与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图2),加强市场导向性,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4]。通过“农户+合作社+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电商平台”的供应链组织形式(图2)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图1)的信息支持,可以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发掘农产品生产潜力、有效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形成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甚至是一定的品牌优势。由“农户+合作社+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电商平台”供应链组织形式(图2)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图1)形成的一体化供应链,将有利于维护农户的利益,有利于地方政府对农产品的监管,有利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3.3使用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把全部或部分农产品的物流业务分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让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从产地到消费者的整条供应链的物流配送[5]。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企业多采用自营物流的方式,这种物流方式不仅专业化程度低,而且运输成本高,甚至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累赘。并且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可以降低农产品企业的物流费用,还可以减少农产品在运输和仓储中的损耗,科学化的运作还使得农产品企业在物流速度上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因此农产品企业应使用第三方物流并充分利用其优势。在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冷链物流的应用。利用冷链物流(ColdChainLogistics)将生鲜、易腐的农产品在生产、仓储、运输、销售,一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产品所需的最佳低温环境下,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损耗[6]。冷链物流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较高完好率,还可以提高供应链环节的收益,促进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3.4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监管体系
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联合农业部了《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意味着国家首个农业领域PPP指导文件正式出台。《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农业PPP的重点推广领域,提出了大力支持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的PPP模式。图2“基于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传递与逆向追溯”的信息传递与逆向追溯,正是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角度构建的信息共享平台。地方政府与农产品企业以“PPP+担保+‘基建’+运营”为主的合作模式,进行组织模式的优化和升级。政府可在投资方面规定投资双方的投资比例,并要求投资企业负责后期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从而形成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四位一体的模式。通过此种模式的信息共享平台,将促进农产品企业发展,加强政府对农产品和农产品企业的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探索出一条电商平台下的科学化的农产品供应链。
4结语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创建“农户+合作社+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电商平台”的供应链组织形式、使用第三方物流、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监管体系的四大应对方案。优化了原有电商平台下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了新的一体化协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对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玉洁.采用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降低牛鞭效应的研究现状浅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1(11).
[2]廖海燕.两级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3]吴委哲.农产品物流系统价值链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2014.
[4]毛慧.兵团实施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农户行为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5]刘全喜.甘肃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
农产品供应链方案范文2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网络架构;信息查询;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S126;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814-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8.047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欧盟、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相继了有关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法规和标准,英国、美国、荷兰等率先建成了牲畜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一系列法规、标准的逐渐,国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也在经历了试点、示范阶段之后逐渐进入应用、发展阶段。
从设备、技术、建设过程和应用管理诸方面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尽量压缩系统规模、降低实现难度和节约建设成本的角度出发,实际的系统设计都不追求“大而全”,而以“精简、够用”为原则:它们或针对某类农产品[1,2],或采用单一编码标识方法[3,4],或设计为单一网络架构[5,6],或支持单一查询方式[7,8]。近年来,由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用户需求的更新,建设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灵活方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成新的目标。在此环境条件下,本研究借鉴已有成果,以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为基础,综合应用当前主流技术和方法,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包括混合编码与标识、混合网络架构和混合查询模式。
1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差异,决定了追溯系统结构、溯源指标体系及其编码标识方法的不尽相同。以川东北地区为代表,调查、分析了多类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其主要供应链模式如下:
Ⅰ.生产主导模式。生产者完成生产、粗加工和包装,通过物流直送到销售终端(或出口),主要适用于果蔬和水产品。该模式没有中间环节,溯源信息仅包括“生产+销售+物流”三部分内容;
Ⅱ.批发主导模式。粗加工并包装后的农产品经由批发中心(包括产地批发中心、销地批发中心等)配送到销售终端,适用于各类种植和养殖农产品。该模式流通环节增多,其间通常更换包装,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风险增大,相应的溯源信息包括“生产+批发+销售+物流”等更多内容;
Ⅲ.加工主导模式。加工者从生产者获取农产品原料进行深加工,产品通过批发中心或直接配送到销售终端(或出口),主要适用于粮油、茶叶、水产和畜禽类动物产品。该模式下农产品经过严格的检测并有完整的包装,质量安全较有保障,溯源信息则包括“生产+加工+批发+销售+物流”等内容[9]。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①、④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环节,前者为生产基地或农业合作社,后者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和食堂、饭店等。环节①、④构成模式Ⅰ,加入环节③即成模式Ⅱ,再纳入环节②则为模式Ⅲ。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的混合标识与编码
2.1 溯源指标的确定
农产品供应链由多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不可能将其全部录入追溯系统。因此,必须依据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China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良好农业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加工操作规范)体系和其他相关标准、法规,对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指标体系。
溯源指标体系应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用于追溯农产品的来源、目前位置和去向的过程溯源指标;②反映农产品安全相关信息的安全溯源指标。
以供应链模式Ⅰ的果蔬产品为例,筛选出各环节的溯源指标如下:
1)生产环节。对于主流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其过程溯源指标包括公司、基地、农户、农田编号及责任人、种子来源、播种日期、采收日期、产品去向等,安全溯源指标则包括化肥和农药的名称、残留量等。
2)批发环节。对于各级农产品批发中心,过程溯源指标应为批发中心、供货单位、进货日期及数量、批销单位、批销日期及数量、批销去向等,安全溯源指标则有检验检疫结果、暂存温度、湿度等。
3)销售环节。对于各类销售终端,其过程溯源指标应有供货单位、进货日期及数量、销售单位、上架日期、销售日期及数量等,安全溯源指标则包括库存地点、温度和湿度等。
4)物流环节。对于贯穿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物流环节,其过程溯源指标包括物流企业、运输工具、货品数量及装箱规格、发货方与收货方、运输时间、路线、责任人等,安全溯源指标则有运输温度、湿度等。
2.2 溯源信息的混合标识方案
目前主流的信息标识技术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和二维条码。射频识别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自动读写,其优点为存储容量大、封装样式多、读取距离远、能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用于灰尘、油污、雨水等恶劣环境;二维条码利用特定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则在平面上分布条、空相间的图形来记录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纠错效果好、对网络数据库的依赖性低等优点。其中,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快速响应矩阵码)能够超高速、全方位识读并有效表示汉字,因而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环境条件和系统建设成本的综合考虑,溯源信息可采用RFID与QR Code混合标识方案,具体包括3种:
Ⅰ.畜禽、水产等农产品,因价值相对较高,且其供应链各环节所处环境“恶劣”,故宜采用RFID标识技术。相比之下,粮食、果蔬类农产品则价值较低、各环节所处环境较好,可选择成本更低的QR Code标识方法。
Ⅱ.在同类农产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其所处环境和操作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应选用不同的标识方法。如畜禽产品在屠宰、批发和物流环节通常需要更换包装,且环境相对“恶劣”,宜于采用RFID标签;而养殖和销售环节则环境相对稳定,操作也较方便,可以换用QR Code标签。
Ⅲ.在批发和物流环节,大包装(如集装箱)使用RFID 标签,小包装(袋、包、盒等)粘贴QR Code标签。系统读取QR Code标签后自动链接到对应RFID所关联的产品信息,因此无需在数据库中存储大量的小包装产品信息,这样既能节约标签使用成本,又可减少服务器存储空间的开销[10]。
2.3 溯源信息的混合编码技术
将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溯源指标信息按规则编码,即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编码规则既应遵从国际、国内标准,也要适应选定的标识方法,因此根据EPC编码规范、采用混合编码技术来实现RFID和QR Code标签中溯源信息的编码。
2.3.1 EPC 256 Ⅲ编码结构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编码)编码体系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的延续和扩展,能实现单个物理对象的全球惟一标识,应用广泛的主要为64位、96位和256位3类。其中,EPC 256 Ⅲ编码结构宜于用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结构,其由标头(版本号)和3个信息码段组成,如表1所示。
2.3.2 溯源信息的编码设计
1)EPC管理者码段用32位数字标识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代码,这是实现追溯的关键,如表2所示。
2)对象分类码段用14位数字标识农产品的种类、名称和产地代码,如表3所示。
其中,农产品的类别、分组和名称根据GB 2763-2014编码;产地编码由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6位)和乡镇代码(3位)组成,分别采用GB/T 2260-2013、GB/T 10114-2003的代码体系。
3)序列号码段用16位数字标识农产品的生产档案号、采收批次及其在供应链各环节的批次流水号,如表4所示。
其中,生产档案由产品备案号(3位)和生产批次号(3位)组成,前者的第1位为大类标识、后2位为流水号,后者的前2位为年份、后1位为年度批次;采收批次为生产环节的批次号;批次流水则依次由加工、批发和销售环节的批次号组成。
2.4 混合标识与编码技术的应用
以混合标识方案Ⅱ为例,首先在生产环节直接使用QR Code标签记录编码,其中包括EPC管理者码段的生产者代码、对象分类码段的全部编码和序列号码段的生产档案、采收批次代码;进入加工环节后,利用RFID中间件系统将QR Code标签内容与本环节的关键信息转换写入RFID标签的信息区域,添加的内容包括EPC管理者码段的加工者代码和序列号码段的批次流水代码;在批发环节仅需向RFID标签的EPC管理者码段和序列号码段分别加入批发中心、供货商代码和批次流水代码;在最后的销售环节,再将RFID标签内容、该环节的关键信息和溯源信息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转换输出为QR Code标签,以便消费者的追溯查询操作。
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网络架构
3.1 系统的功能结构及主要运行流程
1)溯源信息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共享数据库中存储着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溯源指标信息和政府监管部门(农业、质监等)、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实现整个系统的信息录入、分析与输出,并负责系统用户及其权限的管理。
2)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子系统。既可作为本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又能在登录系统后获得相应的溯源信息数据库访问权限,从而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溯源指标信息录入与修改。
3)追溯信息查询子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溯源网站、自助终端、手机短信和客服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农产品信息的追溯查询,并开展对外宣传、在线召回问题产品、受理消费者对问题产品的举报和投诉等服务[11]。
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其运行流程如图2所示。
3.2 系统的混合网络架构
3.2.1 常用的两种网络模式 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以B/S(浏览器/服务器)网络模式为主流,它是由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结构,其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及其与之相连的数据库服务器。B/S模式系统的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应用软件和后台程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采用HTTP协议实现双方的信息传输,扩展及升级非常方便,但较多用户同时访问系统会导致响应速度变慢。
另一种常用的C/S(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则为两层结构,其用户界面和业务处理在客户端进行,数据管理维护在服务器端完成。C/S模式系统的运算响应速度快,但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分装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故而系统的升级、维护较为困难。
3.2.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架构 由于两种网络模式各有优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宜于采用C/S模式与B/S模式的混合架构。具体方案为:①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管理子系统采用C/S结构,以便高效地进行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和溯源信息的输入;②溯源信息查询、公众信息等子系统的业务处理较简单,不会明显增加服务器的运行压力,采用B/S结构可以简化客户端的操作,并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③系统以B/S结构为整体框架,通过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或XML数据交换技术将C/S结构的局域网接入,实现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交互。这种混合架构将两种网络模式的优点集于一体,在响应速度、数据安全、系统维护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如图3所示。
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混合查询模式
4.1 追溯信息查询的流程
根据条码标签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的流程如图4所示。
4.2 追溯信息的混合查询模式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提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的溯源信息查询方式也应与之相适应,主要包括:①PC网站查询。在连接到Internet的任何计算机上访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站,消费者即可酥所购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②自助终端查询。在批发中心、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消费者可通过操作专用终端方便地查询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③扫描QR Code标签查询。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扫描QR Code标签,可自动打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站,或直接解码获得所购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④客服电话或手机短信查询。消费者可使用任何手机,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溯源信息查询。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将这些查询方式结合起来构成混合查询模式,既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主流成果,也为消费者方便、灵活地进行溯源信息查询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支持,如图5所示。
5 结语
农产品作为食品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具体体现为相关法规、标准的大量出台和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立项建设。在这种有利环境下,本研究基于国内主流的农产品供应链及相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全面分析,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二维条码技术的最新进展,从溯源信息的编码及其标识、系统网络架构和追溯信息查询等方面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为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 冯恩东,钱卫红,张红生.南京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设计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283-285.
[2] 申艳光,马高庭,蒋万春.肉鸡产品质量控制与追溯系统的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974-978.
[3] 林宇洪,胡连珍,蒋新华,等.基于二维码的农超对接供应链追溯系统的设计[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6):83-87.
[4] 袁晓萍.基于RFID的水产品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5] 迟琳芯,苏 微,赖庆辉.基于Web的大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302-304.
[6] 吴 倩,林佳丽,李 臻,等.基于物联网的海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39-43.
[7] 董玉德,丁保勇,张国伟,等.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280-285.
[8] 李健林.粮食质量安全溯源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9] 张 伟.果蔬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农产品供应链方案范文3
一、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
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采用常温存储、运输的模式,加之我国农产品物流数量巨大,造成了较大损失。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常温系统中果蔬类约损失20%~30%,粮油15%,蛋类15%,综合所有的因素,每年的损失都有上亿元。
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物流环节过于繁琐,交易效率降低导致了损失增加;不先进的配送设施造成了农产品极大损耗;从流通主体来说,我国批发市场不规范化操作,农产品交易中介组织与农民利益相脱节。处于第一线的农产品生产者往往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物流链条环节过多,阻碍了农产市场信息的传播,造成了差额的逐步扩大,导致了“牛鞭效应”的产生。
(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不对称
我国农副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类为如下方面:农产品市场依然缺乏建立一套系统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收集、整理各个阶段存在较大的空白阶段,因此不利于我国农副产品物流信息建立。当然这种市场信息化建设不到位,与我国市场发展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市场尚未建立配套信息设备,因此不利于市场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市场和消费者没有联系在一起,无法进行信息快速传递,导致农民对信息了解不到位,市场价格功能难以形成作用;农民信息服务工作不到位。我国农民对信息缺乏足够的收集、筛选能力,对行政号召较为信服,增加了农民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物流标准缺乏造成了信息失衡,处于物流供应链上的参与者无法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导致了资源某种程度上的浪费。
(三)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间存在矛盾
首先是各个节点的成员诚信建设不足。一条完整供应链由不同的企业组成,每个企业都会去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就会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影响企业之间合作的意愿。导致供应链失衡,处于物流链条上的参与者因为相互的怀疑,导致合作无法顺利开展,增加矛盾。其次就是农户和加工企业通常采取简单的运营模式,即“公司+农户”的模式,双方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发生违约事件,比如农户如果寻求到出价更高的买主,就不会按订单生产而卖给加工企业,而加工企业也会发生压价、拒收等行为,从而导致双方的合作很难继续下去。
二、促进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平台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r产品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实现各方面的综合合作、协调。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在于打造一个一体化的核心系统。处于农产品供应链条上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农户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是供应关系,只有统一经营理念,认识到农产品物流参与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既要尊重自身利益,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到整条供应链的效益。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相当于一个虚拟的企业,具备共同的利益,力求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整合运作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条上的增值,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二)云配送平台物流资源配置
云配送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农产品物流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完成配送的任务。如何利用云平台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了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云配送平台、资源供应者、配送需求者三者之间有效的联系,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满足顾客的配送需求。云平台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对配送资源进行合理的判断,制定出合理的配送方案,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从资源的输入到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资源管理流程,也就是对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配送服务流程,主要指为顾客提供咨询事宜,让顾客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商品所在位置以及相应的一些配送服务;信息管理流程,主要是指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传递等;配送作业流程。包括接单、备货、运输、配送的流程。
(三)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减少产销信息不对称现象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均衡协调发展,有利于稳定农产品市场。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效的衔接起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平台的商家可以根据订单的数量去合理的农产品生产的数量,使生产和消费相互对接,实现BtoB、BtoC、CtoC的形式。总的来说,电子商务平台就相当于一个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它将农产品市场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有效的连接到了一起,并以虚拟的市场为平台,去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对接,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合理预期。
农产品供应链方案范文4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5M1E追溯法 供应链追溯法 案例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食用农产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特别是疯牛病、奶粉事件、禽流感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追溯体系方面,Golan, Elisc(2002)设定了衡量可追溯体系的三个标准:宽度(breadth)、深度(depth)、精确度(precision);Diogo M.Souza-Monteiro针对追溯系统在啤酒制造业供应链中的应用;元成斌根据四川60家食用农产品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可追溯行为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周善祥等(2007)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的安全追溯追溯模式;在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方面,闫凤超等搭建了一种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对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以及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屈晓晖等全面的探讨了蔬果农产品可追溯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及其应用。
上述文献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追溯体系、追溯信息系统的研究,而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法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拟从5M1E信息追溯法和供应链追溯法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为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提供参考。
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方法
当食用农产品发生安全问题时或者消费者、政府、企业等需要对食用农产品进行追溯时除了前面提到的追溯码外,怎样追溯查询食用农产品的信息,是人们面对的有一个问题,这里总结两种追溯的方法。
1.5M1E法:即人、机、料、环、法、测对查询进行分类。
人:即人员,按照食用农产品整个供应链可查询的人员有生产人员、加工包装人员、质检人员、运输人员、销售人员,可以按照人员的类别对查询信息进行分类。
机:即机器设备,通常指生产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以生产设备为对象,按照不同设备进行信息的分类,便于查询。
料:指食用农产品的原料也就是食用农产品本身。以食用农产品为对象,根据食用农产品的不同建立数据信息库,查询时按照食用农产品名称进行产品追溯。
法:即所用的方法手段。以食用农产品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方法和手段为对象,根据食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采用方法和手段为对象建立数据信息库,按照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方法和手段特征,分类进行产品追溯。
环:即环境,以食用农产品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环境为对象,包括食用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加工环境、运输环境、检测环境、销售环境等,进行产品信息分类,按照食用农产品不同的环境特征分类进行产品追溯。
测:包括测量方法和仪器。即按照食用农产品整个产品周期所涉及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特征,分类进行产品追溯。
2.供应链追溯法
这种方法即按照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追溯,即按生产环节、加工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分类进行追溯。
三、基于供应链追溯方法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威海金蚂蚁水产品养殖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按照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划分,分为养殖信息子系统、加工信息子系统、水产运输信息子系统、批发市场子系统构成。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的追溯信息系统还要方便有关政府部门、质检单位、消费者等的追溯查询,因此该公司的追溯信息系统还有一个外部接口,便于这几类用户登入追溯查询,如图1所示:
1.在养殖环节,由于水产养殖产业本身的特殊性,养殖环节在整个产业供应链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养殖信息系统又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种苗信息、养殖饲料信息、养殖用药信息、养殖水域信息、捕捞信息。同时公司采用的追溯标签记录相关信息,并采用射频技术进行信息录入追溯信息系统数据库,便于查询养殖环节的细节信息。
2.在加工环节,系统采用的追溯标签内含有与企业当地数据相关联的信息,如加工批号、加工日期、加工方法、加工人员水产品加工环节的信息,便于相关的管理中心查询,同时也要便于供应链下游环节的查询,便于通过电子标签对水产品进行追溯。
3.在运输环节,运输工具的相关标签数据内包括的信息有:运输的水产品信息、运输的起始点、运输距离、运输时间、所用容器、运输人员等信息。
4.在销售环节,系统的数据中将包含销售者的相关信息、销售的时间、保存的温度、到货时间、货源等。
由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通过该系统对水产品的整个养殖到销售的过程按照不同的环节进行安全追溯。这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已经存有各个环节的各种有关信息,当需要对水产品进行信息追溯时,只需要登入该公司的追溯信息系统,根据不同的要求,根据各个子系统的特点就可以实现产品信息的追溯。
通过这个追溯信息系统,与该公司相关的有关的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追溯对该公司的产品信息进行追溯。而且通过该系统的外部接口,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质量检验部门、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分别对该公司的产品进行监管、认证、检验和投诉。
四、小结
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得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工作,从而可以在出事后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和查明事故原因,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好的追溯方法来辅助该工作。本文所阐述的两种方法都可以很好的达到确定责任人和查明事故原因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Golan Elise,Kaissoff,Barry.Traceability in the U.S Food Supply: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tudy[J].2002,(6)
[2] Diogo M.Souza-Monteiro,Julie a.Caswell.Implamenting Traceability in Beer SupplyChains[J].Department of Resource Economic of University of Amherst Working Paper 2004-6,2004
[3] 元成斌:食用农产品企业实行质量可追溯体系的行为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09
[4] 周善祥:供应链质量信息系统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农产品供应链方案范文5
Abstract: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and the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 supply chain model of "leading enterprises+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ifferential game, study the optimal decision of both sides under the mode of the cooperation and Stackelberg model leading enterprises lea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operative decision mode, the optimal decision and the total profit of both sides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Stackelberg model leading enterprises leading; when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in a certain range, the total profit allocation scheme can satisfy the optimal Pareto of both profits.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微分博弈;最优决策
Key words: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leading enterprises+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model;differential game;optimal decision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58-02
0 引言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增加了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难度,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农产品的信任品特性使得消费者很难准确地判断出农产品质量的好坏,分散的农户在利益驱动下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本文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考虑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质量行为,基于微分博弈模型,分析比较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在协同合作决策模式和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中的最优决策和利润,并给出双方质量行为协调中供应链总利润分配系数的取值范围,以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与消费者的多赢目标,有效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供应链模式对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基本问题描述及最优决策
基本问题描述在农产品供应链中,为理清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质量行为的协调,研究对象仅考虑由一个龙头企业和一个合作社组成的二级农产品供应链。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为龙头企业提供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对购来的农产品进行检查,再加工提供给农产品终端需求市场获取利润。根据合作社生产规模特点,假设合作社中的农户是同质的,即具有相同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行为是指龙头企业与合作社为了改善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一定的标准,开展一系列质量安全管理的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合作社的质量行为影响,在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龙头企业的质量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质量主要是取决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质量行为的协调程度。
2 数值模拟
先假设相关参数的取值为:?琢=2,?茁=1,?酌=0.1,k1=0.4,k2=0.1,?滋=1000,?浊=1,?籽=0.1,Q=1000。
可以得到合作社最优质量行为F*、F1*与利润分配系数?姿的关系(见图1),龙头企业最优质量行为L*、L1*与利润分配系数?姿间的关系(见图2)。
从图1可以看出,当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分配系数?姿处于0和1之间时,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合作社的质量行为是一条水平线,其数值保持不变,而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合作社的质量行为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随?姿的增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合作社的质量行为在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优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Q策模式的质量行为,即0≤?姿≤1当时,均有F*≥F1*。这说明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合作社在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规范自身的行为。
从图2可以看出,当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分配系数?姿处于0和1之间时,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龙头企业的质量行为保持不变,而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龙头企业的质量行为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龙头企业的质量行为在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优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质量行为,即当0≤?姿≤1时,恒有L*≥L1*。这说明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龙头企业在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对比图1和图2可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质量行为在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优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的质量行为。
将参数值与不同的?姿值带入合作社获得总收益的分配系数?姿值时,可以得到相应的合作社、龙头企业以及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收益值。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0?燮?姿?燮1时,恒有V*>V1*,即利润分配系数处于0和1之间时,协同合作模式中供应链的总利润大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总利润;当0?燮?姿?燮0.4时,有VF*?燮VF1*,VL*?叟VL1*,即利润分配系数处于0到0.4之间时,协同合作模式下合作社的总利润小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总利润,龙头企业的总利润大于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总利润;当0.8?燮?姿?燮1时,有VF*≥VF1*,VL*≤VL1*,即利润分配系数处于0.8到1之间,协同合作模式下合作社的总利润大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总利润,龙头企业的总利润小于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总利润;当0.4?燮?姿?燮0.8时,有VF*≥VF1*,VL*?叟VL1*,即利润分配系数处于0.8到1之间,协同合作模式下合作社的总利润大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利润,龙头企业的总利润大于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总利润,达到Pareto最优。
从图3可知,当0?燮?姿?燮0.4时,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合作社的最优收益曲线位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合作社最优收益曲线之下;当0.4?燮?姿?燮1时,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合作社的最优收益曲线位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合作社最优收益曲线之上。说明只有利润分配系数处于0.4到1之间时,合作社在协作决策模式下的最优收益高于在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最优收益。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考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质量行为,基于微分博弈模型,分析比较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在协同合作决策模式和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最优决策和收益,总体来说,在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质量行为均优于龙头企业主导下的决策模式下的质量行为。在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总体利润大于龙头企业主导下的Stackelberg的最优总体利润。当二级农产品供应链利润分配系数时,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质量行为达到协调状态,即在该条件下,农产品供应链的总利润分配方案能同时满足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在合作模式中的各自利润大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下的各自利润,对于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利润来说,协同合作博弈是Pareto最优。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加快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供求体系,提出以下建议:①政府和媒体要加强宣传质量安全农产品理念,提高消费者对质量安全农产品的需求,通过增加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来促进质量安全农产品的供应;②加大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双方质量行为协调的导向作用以及促进双方质量行为协调的发展进程;③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作用,尤其是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地组织分散农户进行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整体最优。
参考文献:
[1]刘刚.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8).
[2]刘英华,吕志轩.农产品供应链的纵向一体化:理论基础与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
农产品供应链方案范文6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农产品;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68-02
一、第四方物流的界定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 4PL)是由美国安盛咨询公司首先提出,并注册组建的。该公司对第四方物流的定义为:一个供应链的集成,调整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商的资源、能力、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并不直接参与客户的物流业务,而是扮演优化供应链、统筹、分配资源的角色。由于第四方物流自身并不完全占有物流优化解决方案的全部实质性物流资源,所以在一个供应链上,第四方物流的服务业务主要是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整合各方物流资源的运作组织方式,即第四方物流是传统的第三方物流业务之外的功能整合。所以,农产品第四方物流企业不是从农产品运输的角度来处理农产品供货商和采购商之间的关系,而是站在各户企业的目标和利益的角度,寻求客户间(供货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资源与优势的互补。第四方物流企业将其业务与客户的企业经营相融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强调业务流程协调技术的重要性。即第四方物流企业应用多种模式、技术来应对客户企业物流的要求,在接受客户企业物流外包的同时,充分结合客户经营的物流管理形态,在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下,将客户企业农产品内部物流和其外部物流整合在一起,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优化。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一)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农产品市场分散,但是规模较小,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彼此之间联系不大,不能形成农产品产业集群。这样,会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使之必须要有合理、有效的运输方案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而在管理上,一方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另一方面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有限,不能充分地进行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多物流企业相互模仿,实行相同的运输方式,出现重复建设现象,而彼此之间的 竞争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即使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也会出现资源浪费。
(二)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成为保证农产品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物流运输条件和物流技术低下,以及薄弱物流基础设施会导致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损耗严重。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类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即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这会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其出口竞争力。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为我国目前由于物流基础投入不足,致使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最终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效益难以提高。
(三)物流人才缺乏
物流人才是我国当前的紧缺人才之一,因为其需要专业技术知识,所以,知识技术综合应用及合理分配已经成为加强农产品物流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于现有的专业人才而言,分布在不同的物流企业,不能充分物流人才对于各个物流企业进行综合建议和策划,不利于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农产品流动的充分实现。同时,由于农产品与其他产品在产品特性上有所不同,在运输、仓储过程中,对于专业的物流人才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各物流企业都大批量的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
(四)农产品物流经营水平较低
我国农产品物流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农产品经营模式,由于农产品经营的分散化及组织化程度低,在生产过程开始,我国的农户目前由于分散经营,使得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依靠传统的方式严重影响农产品供给状况。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这使得我国物流市场作为农产品输出的中介组织发展比较分散,处于幼稚期,而且在服务上不成体系。物流企业的经营在某种程度上信息落后,对于产品的供给商的指导有限,同时对于加工、贮藏、运输、包装、分捡等过程没能很好的统一在一起,这将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三、第四方物流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理论借鉴
(一)农产品第四方物流出现的效率理论
杨小凯认为,分工的经济性主要包括两部分,专业化经济和多样化经济。对于专业化经济,杨小凯认为,专业化经济是针对个体单位而言的,是指专业与某项活动,必然比非专业的劳动的生产效率高,从而产生专业化报酬的递增。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就是在于专业化生产能够在产生中不断改善技术,或者形成特定知识的积累,这样就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于第四方物流而言正是由于专业化生产,其技术才能够不断改进;而积累的知识又会不断增加,所以能够提高供应链上商品的运转效率。
农产品第四方物流公司进行专业化生产,定义其收益函数,假定某第四方物流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组织和协调两项活动来获得相应收益,分别定义为X、Y。将此企业进行某项活动的收益称为进行该活动的专业化水平,并用r代表。此企业的收益函数可表示为:
X0= X+ Xe =Rxa
Y0 = Y + Ye =Rya
其中,X0和Y0分别代表企业进行两项活动的收益,X和Y为内部的组织和协调活动的收益,Xe和Ye为外部活动的收益,a>1为专业化经济程度参数。对于此企业而言,Rx+Ry=1 即总收益份额为1。
分别对上式求导可得:
dX/dR=aRxa-1 > 0 d2X/dR2= a(a-1)Rxa-2 >0
dY/dR=aRya-1 > 0 d2Y/dR2= a(a-1)Rya-2 >0
dX/dR、dY/dR分别为边际收益率,而二阶导数又都大于0,表明企业的边际收益随着专业化水平的上升而上升。
另外,由于第四方物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要,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每一项活动都有专业化的知识和人才的投入,特别是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的投入,从而避免学习费用上的重复投入。因此,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其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专业化分工,从而使生产效率提高;二是这样可以节省由于多样化经济带来的学习费用。
第四方物流出现,即对农产品物流业的进一步进行专业化分工,将第四方物流公司独立出来,这将有助于农产品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确保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其竞争力。依据杨小凯的理论,若将物流企业进一步专业化,第四方物流集中大量的物流人才,进行专业性的高水平培训,掌握大量的与农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做到统筹规划,将分散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特别是对于农产品物流企业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二) 农产品第四方物流出现的运营理论
随着农产品经营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其组织的交易就会增多,从而成本增量就会增加。在协议内容中,交易双方权利确定的精确程度增加,能够减少内部交易费用,但会引起外部交易费用的增加;交易双方权利确定的模糊程度增加,能够减少外部交易费用,又会引起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特别是对于部分农产品,如蔬菜、瓜果等对时间要求很强,其内部的无效率会大大加大内部交易费用。同时由于交易次数的增加带来了交易的协调失灵风险的增加,即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而要减少交易协调失灵风险,又需要增加交易协议执行和协调的成本。
假设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织成本O,交易成本为T,运营成本L,即作业成本,总成本为M,且第三方物流与每家企业只进行一次标准交易,即交易的成本不变C。设交易量为N。其中:
O随企业的规模及交易量增加而增加;内部成本
T随企业的交易量的增加而增加;外部成本
L随企业所签订的运输合同的数量而减少,全部运输工具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但达到一定规模后会增加。
若所有交易都在第三方物流内部进行,则:
M= O+T+L
O=S(N)每次交易协调成本+ M0管理成本
T=T(N)=CN
L=L(N)
若出现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内部协调成本为0,而转化为外部交易成本C,即与第四方物流合作成本,交易次数为1,而无论是否存在第四方物流公司,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将不存在变化。
S=0
M3+M4< M0=CN+C
L=L(N)
C+M3+M4
因此,在交易协议的选择上,应以内部交易费用和外部交易费用的总和更小为标准。这时,出现一种新的企业即第四方物流会使交易的成本下降,各个企业内部的效率会提高。因为第四方物流一方面可以确定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同时还能重视交易协议的执行和协调;另一方面,其在交易机制的设计、组织、选择和协调方面,能够以较低的交易费用使协议顺利实现。特别是对于分散的农产品市场而言,更是如此。
农产品物流业若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到专业化分工。在此过程中,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专业分工的必然结果。而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将为农产品物流业的顺利发展,特别是优化物流企业的资源以及专业物流人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Young,Allyn. Increasing Return and Economic Progress[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28(38):527-542.
[2] Yang,Xiaokai and Ng,Yew-Kwang. Theory of the Firm and 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4.
[3] 周叶. 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联结模式构建研究――以保定市果蔬农产品物流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08,(11).
[4] Dow Bauknight & Douglas, J. Bade. Fourth Party Logistics-Breakthrough Performance in supply chain outsourcing[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Global Supplement, Winter,19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