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1

【关键词】对外宣传 翻译 文化差异 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3-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而对外宣传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手段。对外宣传中翻译工作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交际的成败,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形象。

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是让外国受众准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然而由于中西文化、历史传统及思维模式等的差异,在对外宣传翻译中需要进行重新调整、文化转向策略,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用“对号入座”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往往会导致读者对译文难以理解、甚至误解。

二、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中西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在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上甚至表现出相反的倾向。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国人比较保守、性格内向,而西方人善于交际、性格外向。追根寻源可以从柰达的所谓生态学上找到原因。中国在地理上属于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农耕型社会,整个民族特性趋向保守。而西方相反,欧洲大陆实际上被地中海、里海等内海所分割,古希腊和古罗马属于海洋—商业文明。加上在远古时期,欧洲有许多游牧民族,进而形成了西方民族性格的流动性和外向型。

这种民族性格的保守与开放形成了中西语言表达方式上的许多差异。比如西方人讲话率直而有攻击性,而中国人在表达上则曲折、委婉,处于防守状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写信方式上的不同。英文书信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常用这样的开头:This is to…I’m writing to let you know that…;而汉语书信常常是先写一大堆客套话,信末才写道:有一件小事相求,等等。

由于相对保守的民族特性和数以千年的教育,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比较强,而西方社会则以个人为中心,所以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薄。东方人家庭关系网发达,每种关系都各有其名;西方人不但称谓不清,甚至连性别也不分,如英语cousin一词,指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可以指表兄、表弟、表姐、表妹,说明西方人并不重视亲情。

中西方人有许多生活观念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认为谦虚是客套话,西方人却不以为然,因此在双方交流中会发生让译者难以处理的对话。中国人请外宾吃饭,常会客套地说:“饭菜不好,请多多包涵”。这对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宾来说,岂不令外宾莫名惊诧。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请人吃饭,一定会说这道菜如何可口美味,绝不会说出饭菜不好的话来。

可以这么说,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文学、风格、伦理、道德等,像上文那些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三、跨文化转换策略在外宣翻译中的应用

外宣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转换。由于中西文化间在许多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文化内涵,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下面就谈谈外宣翻译中常用的几种跨文化策略。

1.套用法

所谓套用法,就是套用一种语言里的现成文化词语来传译另一种语言里的文化词语。尽管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但由于人类的生活模式、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完全可以借用。比如中国人习惯在迁入新居后请朋友吃饭,以表祝贺,名曰“暖房”或“温居”,英语里也有“house warming”的说法。再如,我国北方有句口语 “比你多吃了几年咸盐”,意思是“比你大几岁,比你经历的事情多”。巧的是,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美国小说《所罗门之歌》里有这样一句话:“I was breathing air in the world thirteen years before your lungs were even formed.”当然,用这一表达法来翻译“比你多吃几年咸盐”是无可挑剔的。

2.移植法

所谓移植法,就是以拼音或直译的方式,保留住原文中的形象化语言。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为目标语读者保留了解原语文化的机会,同时也为目标语输入了“新鲜血液”。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所谓“四二一综合症”。作为中国计划生育的产物,该词从一开始就受到外界的关注,因为“小皇帝”现象给中国现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美国方言学会创办的《美国语》在1990年第一期就收录了该词的直译词“four-two-one syndrome”,并将其解释为“a Chinese family pattern of single child over three generations with its consequent social problems”。同样,英语也通过移植法产生了litchi(荔枝),ginseng(人参),Taiji(太极拳),kaoliang(高粱)等词语。

3.释译法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类所谓文化局限词语,这类词语在译语中找不到对应词,只能通过提供适当解释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再现原文内涵。一般来说,文化局限词语都是在某些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要准确地把这类词语的含义在英语中传达,只有通过适当解释。如在媒体经常亮相的“高考状元”,是个文化局限词语。“高考状元”即“高考成绩名列榜首的考生”,只能用解释的办法译成“the highest?鄄ranking student in entrance examination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或“the best candidate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才足以可取。又如“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只有译成“environment?鄄friendly, culture?鄄enriched and technology propelled Olympics”,才能使目标受众理解其真正内涵。

四、结语

对外宣传翻译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语言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向目标受众宣传被宣传对象。然而中西文化间有方方面面的差异给翻译带来很多困难,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对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顺利地实现文化转换,进而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傅敬民、吕鸿雁,当代高级英汉互译,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春柏,英汉汉英翻译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王正琪、陈典港,“论对外宣传翻译中的Skopos原则”,《南昌大学学报》,2006.3。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2

关键词 艺术体操 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改善我国现有的体制现状

对我国艺术体操相关体育行政部门的构架进行改造:首先在延续现有结构模式的同时,在管办分离上继续加大力度;其次是强加各级别行政部门的体育职能,完善体育行政的层级,对县级体育行政机构要加大扶持力度;再次是要“走出去,引进来”,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育管理模式,目前法国的体育体制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此外还要精简机构,对一些不办实事的艺术体操行政机构进行整改合并,同时充分发挥艺术体操协会和民间社团的作用。最后还要疏通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会”的作用。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实行国家体育事业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进一步明确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政策,放权把社会能够办的事交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去办,有利于艺术体操的推广和普及。

对于运动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在划分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的前提下,奥运会项目仍然推行国家办理,非奥运会项目加速推进市场化进程。重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吸引闲散资金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扩大体育事业资金的来源渠道。研究艺术体操运动队性质的事业单位的改革的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事业单位的改革,同时兼顾艺术体操的相关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问题。

2 加强后备人才建设

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改革学校艺术体操的课程设置,鼓励利用社会资金多开俱乐部初步尝试大众艺术体操的产业市场化改革,加快艺术体操社会普及化的步伐。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改善青黄不接的现状,获得高质量的艺术体操后备人才。进一步推动艺术体操训练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发挥好教育系的作用,体校可以联合或挂靠适当的学校以便分工合作共同培养后备人才。形成大、中、小学一条龙的梯队训练体制,让艺术体操项目协会的功效得以最大化的发挥,积极推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与俱乐部体制相结合的特色,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协会已得到蓬勃发展,高校体育的开展与管理除了依附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大力调动大学生体育协会和各单项体育协会的积极作用,倡导建立大学生民间体育团体,负责在组织开展校际体育训练和竞赛,把艺术体操的训练和竞赛活动完全纳入教育体系之中,使艺术体操运动能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多办训练队抓好赛事,同时积极鼓励和争取社会力量来办训练队,例如广西、辽宁利用民间力量来办好赛事就是很好的实例,大力鼓励和支持艺术体操社团及个人以各种形式办训练班。既拓宽了经费的来源,又能够实现高校培养竞技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储备,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体教结合,关于运动队的经费供给,除了实行政府招标,对出资赞助或投资的企业实行政策优惠,建立企业对投资的信心外,体育系统也应从教育经费和体育彩票中划分一部分专款保障经费投入,确保运动队的运作和管理的连贯性。大力开展少儿基本艺术体操运动,一方面发展少儿的体能和身心,另一方面为艺术体操选材提供资源。要多方面地走好普及和提高的路,达到广泛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例如:改善乡镇幼儿园的器材设施;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特别是加大电视的宣传力度,扩大艺术体操的群众影响。

3 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

加强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可以通过对现有教练员的进修,或者引进艺术体操专业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方法,对教练员推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使之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强化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即时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教练员美感意识、进行编排艺术的教育,强化教练员的编排能力和临场指挥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注重教练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教练员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钻研学习,充分地了解本专业特点,熟知比赛规律,灵活运用教学训练方法,教练员的科研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努力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有计划地安排年轻的教练员参加各种进修,提高外语和计算机的水平,还要掌握好教育,训练以及管理知识,解决现在普遍存在的教练员只用一条腿走路的现象,例如现在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大都是竞技运动员出身,专业技术精湛,但是由于我国的体育教育体制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这些教练从小就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而没有时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不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结构,因此在体育科研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整顿教练员的队伍结构,积极吸引一些学历层次较高的优秀教练进入教练员队伍,同时让有经验的老教练通过帮、带的形式来促进新教练更快地承担重任,使整体素质都上一个台阶。由于艺术体操运动与我国国情的发展密切相关,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现在要逐步形成以中青年教练员为主的队伍,以老带新,使整个教练员团队既有精湛的技术水平,又有丰富的训练经验。重视教练员的待遇,让教练员能够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工作。重视教练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练员的思想道德觉悟,充分发挥教练员的爱岗敬业精神。

4 推进市场化进程

协调各组织的关系,共同完善竞赛制度,改革艺术体操的竞赛制度,优化竞赛的组别设置、竞赛年龄规定、比赛组合等方面,让艺术体操竞赛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安排和规定,同时兼顾锦标赛赛制和其它赛制共同发展。赛制的创新往往能够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提高竞赛质量,创办精彩赛事要迎合大众的审美特点;提高项目的精彩性;配合媒体的大力宣传;与赞助商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这些都是高品质赛事的必备基础。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心理压力很大,观众观赏精彩赛事,既要欣赏竞赛表演达到消费娱乐的目的,同时放松身心消除疲劳。市场要求决定赛事的运行既要有高水平的竞赛表演也要有全方位的舞美效果。积极开发艺术体操竞赛市场,推动艺术体操竞赛的市场化,对艺术体操相关管理部门来说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考验,依据观众的消费需求。

对艺术体操竞赛的附属产品进行积极合理的宣传包装,是开拓艺术体操市场化的另一蹊径。积极开发赛事赞助,近年来艺术体操竞赛与商家企业赞助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很多赞助商家对艺术体操运动就很亲睐,看准了这个商机才经营艺术体操的相关产品,赞助商赞助的目的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但是就目前国内的行情分析赞助艺术体操竞赛的商家经济效益没有预期的好,导致其赞助行为没有延续性。这种情况也应证了我国艺术体操赛事的运作还不成熟。从西方国家的市场体育的经验分析看来,赛事赞助的运作过程中,竞赛组织单位应该制定详尽的赞助计划,形成招标体制,就赞助事宜达成共识,并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责权分明。赛事结束后,要重视赞助效益的实践证明,艺术体操竞赛赞助必须有良好的信誉做基础。当下中国艺术体操竞赛如果能在观众市场的开发上多下工夫,强化媒体的宣传,扩大宣传领域和传媒形式,充分利用当今社会的网络、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等多媒体渠道。当今时代,网络和媒体的效应无处不在,用好这把双刃剑,艺术体操的市场化道路会走的更加通畅。另外,要构建与国际交流的艺术体操桥梁,例如艺术体操会议、竞赛、文体晚会、节日庆典、艺术体操商业广告以及民间社团、院校间的艺术体操交流等等形式来展开对艺术体操运动的宣传,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艺术体操。

5 缩小中西文化差异

发扬东方文化的特质,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促成中西文化的极大融合,对艺术体操起源于西方的艺术提出我们独到的见解,为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减小中西文化差距的可行对策有如下几条:

(1)加强运动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不仅要了解艺术体操,更应该多多地了解如钢琴等西洋乐器,平时多培养艺术爱好,有时间多参观一些外国的建筑群以及服装会等活动。

(2)在接纳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反对拿来主义,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乱用拔苗助长的手段,对待外来文化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端正我们的价值观,很长一段时间体育在中国被强调的是它的政治功能,重视国际比赛的奖牌而忽视了全民健身的意义,从而造成了艺术体操高度竞技化,严重缺乏群众基础的现状。

(4)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不能简单地模仿,继承和发扬东方文化的精髓才是我国艺术体操腾飞的必然选择 。

参考文献

[1] 倪秀芬.我国艺术体操现状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3.8:17-19,22.

[2] 潍小燕.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难度动作完成质量重要差距解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6:258-260.

[3] 李红艳.论我国大众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J].四川体育科技,2003.9(3):39-40.

[4] 杨小玲.试析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术体操的影响[J].体育学报,第9卷 第2期:63-64.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3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外语学习的整体性。因此,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在英语教育中认识中西两种文化交际差异的必要性。

【关键词】

英语教育中西文化差异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文化的积淀、丰富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受到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英语教学即语言教学,当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育了。英语教学,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西方人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

一、中西方文化主要差异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因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社会发展使得文化也各有不同。首先,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价值是核心内容之一,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接受的信念。个性,自由,平等,民主,行动,实际性,重时间,不拘礼节等是西方文化的代名词,而中庸,忠孝,容忍,谦逊,重礼仪,谨慎,保守,和谐等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其次,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把事物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平衡与和谐、注重人情关系。而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处理问题的对象针对性很强,偏好将分析的对象分解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或组成部分,从细节入手分析,这也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文化的表现。再次,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词汇的文化内涵一般指感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如果只是一味地对母语词汇简单地从字面附会,没有领悟到在语境中词汇的真实含义,而用英语进行交际会话,就会造成歧义,往往会词不达意。最后,社交习俗的差异。比如,在中国人观念里,长辈或上司询问晚辈或下属的年龄,婚姻,家庭等问题,是很正常的,是关心的表现;而在西方人的观念中,这类问题纯属个人隐私,无论是长辈还是上司,询问这类问题都是不礼貌的表现,这是英文社会的交际礼仪习俗和人们的普遍心理。

二、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必要性

文化是语言的基石,文化依靠语言来传播。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结构本身,还需要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因而,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西方文化知识对于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觉得课文教学比较枯燥,又缺乏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学生参与面小,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沉闷。学生惯用的学习方法无非是记笔记,背笔记,甚至背作文,这种枯燥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使得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而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内涵则能从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态。例如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历史,地理,人文风俗以及价值观念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二,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思维方式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学英语的思维方式出发去理解英语,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必须要借助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文化差异对于我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对于打破学生汉语的思维模式,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听、说、读、写和社会能力,但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进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第四,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词汇和语法有更好地把握,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使用的语境、使用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三、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育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十分必要的。英语教学中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必须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同时也能学到中西方文化的知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向学生传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成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张萌 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4

[关键词] 语用能力 语用失误 英语教育 涉外企业员工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和2010年在上海将召开的世博会,作为国际性语言的英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涉外企业员工在涉外交际中常有语用失误现象,导致交际失败,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英语教育中加强涉外企业员工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得体地使用英语,减少语用失误现象,促进企业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涉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所谓“语用失误”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导致交际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说话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特定语言和文化社区的表达习惯,或者说话不合时宜等。涉外企业员工涉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具体表现在员工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际过程中不了解语境以及他们的文化习惯而造成误解或谈话中断,致使交际失败而达不到预期效果。请看下面几组情景对话。

例1.一位中外合资企业的经理称赞中方女秘书做了出色的工作,对她说:“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可是女秘书立即回答:“Never mind.”其实,“Never mind.”常用于对方表示道歉,而自己不予介意的场合,是安慰对方的套语。这位女秘书想表达的是“没关系”、“不用谢”之类的话,显然是没有弄清“Never mind.”的使用场合,用错了表达式,导致了语言-语用失误。

例2.中国代表到机场接外国谈判代表时说:“I’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而这位外国代表却无言以对,显得很尴尬。这位中国代表套用了汉语的思维方式,但却不合英语的文化背景,使英美人士听起来很不自然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这种情形下,英语中习惯说How was the trip/flight?Did you have a good/pleasant trip/flight?

例3.一位外商见到一位女员工带着一顶漂亮的帽子,很好看,便高兴地说:“Oh, you’ve got a very beautiful hat.” 这位女员工却不好意思地说:“No, no. It’s not beautiful. This is an ordinary hat.”外商听了心里不快,认为这位女员工不尊重他的意见,导致社交-语用失误。其实,按英美人的习惯,说一句Thank you 就可以了。

上述例子中,中方人士的话语中没有哪句出现语法错误,但与英语国家人士的交流却在很不愉快的情况下就中断了。由于中方人士受母语的语用规则及母语文化的干扰;缺乏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认识;缺乏语用意识在涉外交际中或用词不准确,或语言不得体,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

二、涉外企业员工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从上述例子可以说明丰富的语言知识并不一定会确保使用得当,因为语法的可接受性不等同于语用的可接受性。语言教学不是也不应是单一的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教学。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应该以语用知识的传授为重心,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宗旨。

语用能力是指有效利用语言来实现某种目的或意图的能力。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能力的根本是针对特定语境,正确得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以达到良好交际的目的。外语教学中,语用表达的得体性比准确性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语言交际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对操非本族语者的语法错误往往持比较宽容的态度,而对他们的语言表达得不得体则往往耿耿于怀。操非本族语的外语说得越流利,语法错误越少,而语用上的不得体却不时地出现,这样就越会让操本族语的人觉得你冒失、无礼或不怀善意,因而会影响整个交际。毋容置疑,语言表达准确固然重要,表达得体更是关键。不同文化之间,必然存在语用差异甚至冲突。涉外企业员工在涉外交际时对英语文化中介绍、感谢、道歉、邀请、提供帮助、拒绝、求助、告别、问候、安慰、称呼、请求、预约、姓名知识、餐桌礼仪、电话用语、接受礼物等交际知识的理解和使用常存在一些问题,虽然他们语法使用正确,但不符合语言使用规则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出现语用失误,结果导致交际失败,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英语教育中加强涉外企业员工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得体地使用英语,减少语用失误现象,促进企业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涉外企业员工语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语用能力是交际成功的关键。涉外企业员工由于受母语的语用规则及母语文化的干扰;缺乏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认识;缺乏语用意识;只注意语法规则,不了解语言的使用规则,不遵循语言的社会规则得体使用语言。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入语用知识,培养员工语用意识。如向员工介绍什么是语用能力,语用能力的重要性,使员工对所学的一些英、汉语言知识从语用层次上重新认识、辨析、比较。其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员工灌输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员工重视文化差异、尊重西方礼仪的意识。汉语和英语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上都存在巨大差异,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用差异尤为显著,突出表现在由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同所引发的语用差异及其在语言使用中的表现。如日常交际中,西方人直率而东方人谦让,因而在对待称赞方面,东西民族的反映互不相同。在西方,人们能大方地接受赞扬。由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中国人养成了谦虚谨慎的秉性,对待恭维赞扬采取自谦或自否的态度,不然就有骄傲自大之嫌。在称谓用语上,中西方差异较大。在日常交往中中国人比较注重礼节,一般是先称呼,后讲话。根据对方的身份及其与自己关系的亲蔬按照亲属称谓或社交称谓称呼对方。除了对身份、辈份低于自己的人外,很少直呼对方的姓名。然而,在西方,人际间的称谓比较随便。在同等熟人之间,不论长幼,一般直呼其名而没有失礼之嫌。甚至在家庭成员中也不例外。追求人人平等是西方人的理想。英美国家人们这种不拘泥于形式的传统和讲究“平等”的观念与中国人崇尚礼节、尊老爱幼、师道尊严的文化是格格不入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汉英语用对比分析,帮助员工从深层次上了解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使员工能在不同的场合下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总之,在英语教育中引入语用知识,加强涉外企业员工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68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5

【摘要】当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外语技能、轻文化教育的问题,作为外语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其它内容。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公民道德、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

语言与其文化一起产生与发展,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语言都属于拥有自身文化的人们。不了解文化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其语言,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交流。英语是一门语言,它属于使用这一语言的人们,而他们又拥有自己的文化。因此,英语和英语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充分重视英语文化教育显得十分必要.且现在我国外语教学已经处于一种颇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我们要走出这一困境,就要深入研究语言的本质及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客观分析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对外语教学的基本问题事情深入研究后,充分吸取已有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逐步实现英语教学上的突破。

1 语言和文化的定义

首先有必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语言以及什么是文化.语言是人类发明和设计的一种利用音响符号有序组织和结构的模型。这种组织和联结规律就是符号的编码。在本质上,所谓符号就是一组具有象征性的模拟化板块。符号所模拟的对象构成符号的示意、意义或内涵。若干符号的联结使符号成为有组织即有序的结构。信息和文字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联结符号的秩序或规则就是语言的语法。

人类社会中存在着成千上万种语言(包括各种地方语言),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语言。英语语言不过是人类所拥有的众多语言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而已。

文化的定义很多,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曾作过统计:自1871 — — 1951 年80 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 条之多,人类学的鼻祖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 文化中有些较为抽象的内容,诸如价值观和信仰等较难为外语学习者理解,因此,在跨文化交流时较易产生困难。

2 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科学认识语言的本质,语言教学的原理,把握其中的客观规律,在语言的教学中工作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1)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本质是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在一个社会文化体系内被定位,相应的信息,通过一个语言符号体系,被传递的过程。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先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得到定位,才能产生一定的信息。然后语言符号体系才能被使用,显示其定位,产生的信息才能被传递。语言符号体系所传递的信息能否被接受,取决于接受方是否处在同一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即使信息传达发生阻碍,也可以通过其语言符号与其他语言符号在社会文化体系包含的信息相对排除阻碍。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体系中,同一社会事件有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语言符号被使用,不同的信息被产生,传达和被接受。社会文化体系是核心,语言符号体系的使用,及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接受都由其所决定。

(2)语言学习的原理。基于前面的语言观,语言学习的目标可以分解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叁个方面——社会文化体系,语言符号体系,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接受 能力,语言学习的过程从总体上看,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逐渐认识了解社会文化体系,了解使用一定的语言符号体系,逐步学会接收,产生,传达信息。从一个文化体系的自身而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文化是语言的内核。语言就象一个西瓜,文化是瓜瓤,语言符号是瓜皮。语言中,不管是语言符号还是符号排列的规则,都是散钱,思想文化体系才是真正的绳子,把语言的两个体系融为一体。对于语言学习,与其说,九分语言(符号),一分(社会)文化,不如说,九分文化,一分语言。语言学习脱离了文化,就象吃西瓜不吃瓜瓤,光啃西瓜皮。外语学习的过程,是认识了解另外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体系后,学习掌握通过另一个语言符号体系,产生,传达,接受信息的全新过程。

3 英语语言教学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意义

语言不可分割地与文化相关联,因此,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实施英语文化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知识了解得越多,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的促进就越大。相反,如果缺乏文化知识就会对英语学习和理解造成障碍。

许多英语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来自英国文学宝库,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讲英语的人每天都在引用出自莎士比亚作品的典故,但往往是不自觉的。尽管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于300 多年以前,但是他的剧本中的许多台词流传至今。有些话已经成了日常英语口语的一部分。例如:forgive and forget(不念旧恶,不记仇),that's all Greek to me(我对此一窍不通)all'swell that ends well(结果好就一切都好),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发亮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 好看的东西不一定都有用), discretion is the better part of valour)小心即大勇;考虑周到胜过勇敢-- 此语常作为胆怯者解嘲的借口)等。

莎士比亚戏剧和以后英美文学中的许多其他的人物或名称也已家喻户晓: a Shylock (夏洛克),指贪婪、残忍、追求钱财、不择手段的守财权- 这是另一个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a Sherlock Holmes (歇洛克·福尔摩斯),指有非凡才能的侦探或敏锐精明的人,这种人善于通过仔细观察、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 进行追捕或解决疑难问题- 歇洛克·福尔摩斯是阿瑟·柯南道尔著名侦探。

所以如果没有丰富的西方文化做后盾的话,我们如何推动中国的英语的语言教学。我们又怎么可以忽略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4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与举例

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紧密依存,语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理解。因此,对于英语教学者来说,具体地审视一下中西方文化间差异的主要表现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益的。在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下:

4.1 隐私方面的冲突(Privacy)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4.2 时间观方面的冲突(Time)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 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4.3 客套语方面的冲突(Formula)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 “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 h a n 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4 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Customs)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5 结论

当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外语技能、轻文化教育的问题,作为外语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其它内容。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公民道德、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加大英语教学的覆盖面,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要融入世界,但不要融化,中国人要更多的了解世界,也要让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只有这种文化的双向交流,才能让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是作为弱势文化被遗忘。让学生懂得我们学习外国的知识和文化,是为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来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和素养,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

Learning a language is learning a culture.(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较高的文化意识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是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了解文化,才会真正学好语言,用好语言。

参考文献

[1] 何新.泛演化逻辑引论.

[2] 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 杜威. 民主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153-154.

[5] 吴锋针. 中西习俗文化“冲突”. 绥化师专学报,2003(1):90-92.

[6] 戴伟栋.简明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 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 主编.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范文6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EDMUNDJ.KING),生于1914年,是英国著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试验双语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比较教育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要求、教材特点整体去思考外语教与学的衔接。学生可以在双语教育中不断提高语言学习的听说技能、书面技能和思维技能,并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跟踪2004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通过《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对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以下是学生们小组讨论的一些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许锦绒同学的小组认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个人品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而品质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它包括了社会政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因而我们对自己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应该落脚于平常的点滴生活,而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传授。有的东西只有自己体验到,才会真正理解,所谓“只可意会”的东西。我们是社会的人,如果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甚至是社会的伦理道德,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为社会做贡献,就是自己以后发展也很困难。

5、吕婵同学的小组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具备最起码的个人品质,人人都必须有责任感,作为公民,我们有对国家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有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才会不断努力,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我们通过学习比较教育这门课之后,更加完善了自己,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我们的个性更加趋向完美。

6、李欣同学的小组认为:我们来到了这所学校,尽管不喜欢当教师,但“既来之,则安之”,心想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摆脱“苦海”了。于是,我们拼命地学习,对院系活动一概不参加,直到学习了比较教育这门课程,我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妙,还有许多东西比学习更重要,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勇于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诚信等等。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如果光有高学历,而没有高素养和好品格,是远远不行的。

7、刘京京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了这门课之后,我们觉得我国的教育机制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只能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无力改变社会教育现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反思自己,能认识到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在思想上有了升华,觉得有了一个正确的信念。这是对我们人格的保障,它可以制约我们的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促使我们向善发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这个社会不就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了吗?

8、文一两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们更加了解了英美国家与我国教育体制主要差异的根基,中西文化的不同源泉。尤其是关于公民权教育问题,我们感到了英国在这方面的教育确实落到了实处,并不只是写到条款中而不去落实,这对于我国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学习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更加乐于思考问题,想想这是为什么以及怎样去解决它,也促进了我们大量阅读更多的有关书籍,从中得到知识,获得乐趣。我们感到又进步了!

四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何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如何把英语文化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还需要认真地进行科学实验与比较研究。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在对大学生用英语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他们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文化素质是教化、示范和养成的有机结合。教化是指设置必要的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示范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养成是指一种内在的涵养,内化成人的品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的天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