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农业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农业的意义范文1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17-0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一直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发展行业,由于近年来,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不断深化和推进,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将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上了日程。现阶段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我国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开始逐渐的向多样化进行发展,可以说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基于此,我们就应该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的发展有更稳定的基础,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1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1 更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以我国传统农业为依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参考了之前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优势和好处,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根据我国实际的国情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同时也将农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1]。通过这一系列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不仅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帮助和作用,我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也有了更稳定的基础。
1.2 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在进行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不断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能有效的避免对生态农业的污染和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对农业资源的重视,对于可更新的资源适当的进行增殖和生产,对于不更新的资源我们也要适当的加强保护和利用,争取在不破坏的基础上保证做到合理的发展。只有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和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才能起到更好的良性循环的作用[2]。
1.3 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农业生产的推广,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的劳动率和加强土地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更加合理,因此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我们还能有效的提升经济效益。在进行农业生态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更加充分、合理,因此在物质的循环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获得更为显著的农业效益。这种方式不仅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同时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是一项有利于国家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3]。
2 生态农业在促进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2.1 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和农业的迅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和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现在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如果我们不及时的调整战略部署,对现阶段的问题进行更有效的完善,那么我国将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针对现阶段的状况,我们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原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将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将生态资源得到更合理的使用,并且相应的建立起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式,我们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和市场的基本需求相适应,积极的对现代的相关经济和产业进项调整,突出农业生产的地区优势[4]。
2.2 生态农业建设是今后我国农业生产追求的重要目标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设,更好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先我们应该严格的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为前提。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将农业资源的利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的达到生态环境合理发展和合理利用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适当的将传统农业技术中的优势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优势进行更好的结合和完善,在两种技术水平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更具有优势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新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节能环保的理念。今后的农业生产中我们要使农业生产更好的满足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发展的效益做到有效的结合和统一,是今后我国需要长期追求的重要目标[5]。
结束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和作用。但是在过去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没有达到先进的水平,因此在农业生产上也走了很多弯路,对农业生产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广,在今后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为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淑凤.简析发展生态农业对现代农业经济的作用与意义[J].新农村(黑龙江),2014,25(14):31-31.
[2] 闫立新.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17).
[3] 涂洪强.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9(29):249-249.
生态农业的意义范文2
生态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它是指在不损害环境和不影响生态发展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经验,融合生态学等理论知识,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需要进行一定的发展创新,以达到有效防止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农业质量,实现传统农业向绿色、无公害、可持续的方向上发展。
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条件,植物保护技术运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植物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植物保护手段。在传统的植物保护方式中,为了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手段来杀菌,而化学农药含有有害物质,存在污染,影响农业生产质量,而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创新应用则避免了传统植物保护方式的弊端。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技术本身也对生态环境没有过多的负面影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了农业发展质量,降低了病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
2.1 “三诱技术”的运用
所谓的“三诱技术”,具体就是指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和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属于一种物理方法,诱杀害虫时主要使用到了光、波、色、味4种方式。该项技术的效果目前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杀虫范围和杀虫量都极大,同时还具有无污染,无毒害等优势,安全性好,有利于降低虫害所带来的威胁,综合效益好,可以在生态农业中推广应用;黄板诱杀技术是一项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害虫趋黄性特点来对趋黄害虫进行诱杀。在传统的叶茎类植物防治中,农药药性大,不符合生态农业理念,而黄板技术的应用则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性诱剂是当前植物保护技术中的一项新型绿色防控技术。
2.2 防虫网阻隔技术的运用
防虫网阻隔技术属于物理手段,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防虫网对害虫进行阻隔,防止其进一步危害和繁殖。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22目防虫网即可。通过在生态农业中运用防虫网阻隔技术,其价值意义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可以有效阻隔害虫繁殖,达到植物保护的目的;可以适当调节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对炭疽病、软腐病等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因此综合来看,防虫网阻隔技术的运用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
2.3 其它植物保护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植物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进步,各种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实际上在实施植物保护过程中,不能单一依靠某一项防治技术,要想提高防治效果,需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多种手段,确保植物保护的效果。
要加强对生态农业和植物保护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农业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具体手段有充分了解,为植物保护工作打好基础。各地可以考虑建立病虫害测报系统和监测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植物保护预防工作做好。各地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植物保护工作队,向农民普及介绍相关技术,提供专业服务,打造科学防治体系。
生态农业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发展;农业旅游;建议
按照市委确立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哈尔滨将以松花江为纲,“百里生态长廊”为两翼,实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为促进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以“百里生态长廊“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将是一个重要举措。“百里生态长廊”是指沿江的“四区一县”(道里区、松北区、呼兰区、道外区、宾县)123公里江段建设生态长廊。农业旅游则是以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集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是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对农业产业升级和旅游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农业旅游已占有相当比重,我国农业旅游正蓬勃发展.全国已有200多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哈尔滨市有北方现代都市农业旅游示范园、松北区东金集团葡萄王国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日前,国家启动星级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创建行动,哈尔滨市“百里生态长廊”中的“四区一县”,应抓住机遇,在保障农产品安全基本功能基础上.突出面向城市、服务城市、提升城市品味、完善城市形象的观光休闲旅游功能和城市及水生态服务功能,打造星级农业旅游区,努力成为国家农业旅游的精品。为此建议如下:
一、建设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
“四区一县”农业旅游资源较好,拥有长岭湖、呼兰寒地黑土、自渔泡湿地公园、巨源牧场、天恒山、满井山等自然资源。多年来,这些资源得到一定开发,但规模不大,目标不够明确,建设进度缓慢,设施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尚需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此,应依托资源条件,以国家星级农业旅游园区为目标,在“百里生态长廊”中重点加快开发和建设长岭湖休闲度假区、新农镇观光农业示范产业带、松北区现代农业科技区、呼兰寒地都市农业体验区、黄土山林游憩区、白渔泡和巨源牧场、金文化观光区、天恒山旅游度假区、环坝综合旅游区、满井山林游憩区等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
二、发展观光休闲种植业
“四区一县”沿江区域宜发展集生产、生态、观光等多功能的观光旅游生态种植业。对滨水区域的水稻、蔬菜、牧草、花卉采取有机化、规模化种植方法,形成“江水波连波”、“田里浪接浪”的优美田园景观。在道里区新农镇加快建设农业观光产业带,在松北区万宝镇发展水稻连片种植的现代农业旅游。依托市农科院迁址松北和科技创新城建设的良好条件,建设集观光、休闲、科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区;将道里、道外、松北、呼兰花卉生产进行整合,扩大规模种植,形成良好观光景观,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建设农事体验区
农事体验是农业旅游发展的较高层次,旅游者由观光到动手劳动;原汁原味体验农业生产生活,春种秋割。捕鱼捞虾等。近年,各地相继出现“假日农场”或“开心农场”,城里人到乡下租种土地.假日进行翻土、施肥、浇水、耕种,平添生活雅趣,忙碌中得到休闲。农事体验旅游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百里生态长廊”旅游开发应着重在“四区一县”选择一批有特色的村庄,可考虑在道里区五一村、新江村,道外区沿江村,松北区化家村等有农业旅游基础的村庄,建设农事体验区.满足城里人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需要。
四、发展具有观光休闲旅游功能的立体生态农业
立体生态农业是多层次、多物种农业。开发沿江立体生态农业旅游,即利用江水和陆地及滩岛进行多层次开发。动植物循环共生,提高经济效益,兼具旅游功能。沿江“百里生态长廊”区域中。应加快滩涂开发,适度开发江心滩岛,在滩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建立生态循环农业区。可考虑在兴隆岗滩发展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把种植业和养植业结合起来。在民主乡发展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区,利用阿什河、天恒山、草地、鱼塘、江堤、滩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把有机稻田与养植业结合,实验示范稻田养鱼等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近期,沿江生态循环农业以生产功能为主,生态功能为辅,兼具观光休闲旅游功能。远期,随着畜牧业逐步退出,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应以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功能为主,着力保护沿江生态环境和旅游区发展。
五、适度发展具有观光休闲旅游功能的生态水产业
以生态循环为发展方向,发展水上休闲、水中观光、水下养殖的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水产业,建立名、优、特种养殖场,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效益化养殖。在充分利用已有养殖水面的基础上,适度利用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在道外等形成的广阔库区。调整水产业生产模式和养殖品种结构,发展无公害、绿色水产业,加快发展观光休闲渔业,开发湖上观光和垂钓,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产区。着重发展呼兰商品鱼生产;在北国水城建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光休闲渔业。
六、开发农业旅游线路并举办农业旅游活动
促进“百里生态长廊”的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加快线路开发和品牌建设及宣传,在松花江两岸开发农业旅游线路,如开发松北区从万宝镇东金葡萄观光园、雪狐养殖场,至松北镇的东北虎林园,至松浦镇梅花鹿、鸳鸯鸭、地热温泉,自西向东的集摘果、赏花、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村屯相连的观光休闲生态农业旅游带。在江南岸也可开发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开展以“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绿色“农家乐”活动,开展观光休闲、果蔬采摘、农田租赁等活动,举办“民俗文化节”、“稻米文化节”、“蔬菜文化节”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节庆活动,打造农业旅游品牌和农产品品牌,满足人们小长假观光休闲旅游需要。
生态农业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生态农业;建设;现状;问题;建议;安徽泾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质量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正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年泾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经过几年的建设,泾县生态农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快发展。
1 泾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泾县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生态农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目标,2005年11月,《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农委组织的专家组论证,2006年4月泾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批准实施,从制度上保证了泾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使泾县在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呈现出了认识上逐步统一、治理上逐步科学、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
1.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跟踪监测等环节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使用,化肥使用强度由2004年的325kg/hm2降为2006年的295 kg/hm2,病虫综合防治率由2004年的45%提高到2006年的60%,农膜回收率由2004年的20%提高到2006年的2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38.8%提高到2006年的4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74%提高到2006年的80%。至2006年,全县建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面积1.7万公顷,其中2 666.7hm2茶园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生产基地达标县,有16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认证。2006年在全市率先推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卡试点,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9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年均抽检样品500份,合格率97%。
1.2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国家公益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4.2万公顷,有林地总面积12.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 800hm2;制定实施了《泾县土地资源利用发展规划》《泾县矿产资源利用规划》,对无证开采矿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泾县的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3畜牧业和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加快
畜牧业作为我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泾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5%,农村沼气新能源建设日新月异,至2005年底全县共建沼气池586口。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6个,其中查济(星吾公)村被列为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示范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全市处领先地位,综合利用率达到49%,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改善和提高。
1.4龙头企业成为引领生态农业建设的典范
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开始涉足生态农业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以种、养、加为一体的安徽祥泰公司,开发荒山荒坡种植青梅67hm2,建起了集林、果生产加工、生猪养殖、沼气建设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泾县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生态的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基层干部群众生态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化肥、农药使用严重超标,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体制不顺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工作上缺乏协调,职能上存在交叉。三是生态建设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在生态农业建设上投入逐年加大,但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3 对策与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建设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己批准实施,要严格按照规划目标组织实施,减少随意性,做到整合资源、统筹发展。要建立生态农业建设专门机构,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生态农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3.2拓宽融资渠道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证财政预算逐年增加,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生态农业,逐步形成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建设投入新机制。
3.3抓好示范点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点上求突破,在质上求提高,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结合泾县的环境特点,重点做好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建设,开发观光农业,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生态农业建设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
3.4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县的特点,要把发展沼气建设作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来抓,围绕沼气建设,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引导畜牧业的发展,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转变,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猪-沼-茶(粮、蔬、果)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在生态链条中增效。
生态农业的意义范文5
我国土壤污染来源比较广泛,但以工业、农药污染为主。数据显示,我国农药的平均施用量13.4千克/公顷,1990年农药施用总量约为70万吨,2008年上升至173万吨。过多地使用农药不仅使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影响食品安全,更加剧了土壤污染,使土地的质量下降。
2绿色农业的含义
“绿色农业”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绿色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各种类型农业的否定,而是避免各类农业种种弊端,取长补短,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型农业。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其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的修复,更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黑色农业”这种经营方式往往高度依赖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而发展绿色农业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
3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措施
“绿色农业”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农产品生产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因而,促进绿色农业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3.1加强绿色农业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难关
绿色农业是在先进技术指导下进行生产的农业,在保障农产品高质高产的同时,还必须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可持续的生产,因而对农业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例如农业新品种的培育、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研发以及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技术的研究。
3.2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
绿色农业,作为一个引领未来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需要完善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可供实践操作的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否则就难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因此,需要借鉴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先进模式以及世界农业标准化的经验,吸收一切先进成果,将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的先进技术规范化,建立并完善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包括产地环境标准、原产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后加工与包装标准等,从而提高科技成果对绿色农业的贡献率,提高绿色农业的科技含量,并确保绿色农业体系的产品质量安全。
3.3做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总结并推广绿色农业实践经验
生态农业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三方博弈
中图分类号:X821;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4-3110-04
Trilateral Game and Countermeasures i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to Food Security
LIU Ying-ji
(Polit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Henan,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ame theor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take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operators (including rural worker, enterprise) in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echanism. The essence of agri-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trilateral game and coordination proces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operator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s of trilateral game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establish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chanisms, including co-ordination, investment protection, paid usage of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ensation,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so on.
Key words: food security;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ilateral game
长期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基础之上的,在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的同时,面临着耕地日益减少和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了耕地、水资源的平衡,造成粮食减产。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且耕地中、低产田的比例大,污染程度高、盐碱化速度快,这些构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弱质化特征[1]。本研究根据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包括农村工业企业,下同)互动博弈关系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途径。
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主体行为分析
1.1 中央政府的行为分析
中央政府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的决策者和监督者,主要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和税收减免等措施促进地方政府积极进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法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的行为[2]。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但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补偿法律保障不力、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目前我国的横向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央政府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没有统一的综合管理机构和公共决策平台,使各区域各行其是和盲目开发现象严重。在对农业污染预防和治理上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加上长期以来的“重城市、轻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战略使农村生态环境不断弱化。
1.2 地方政府的行为分析
地方政府作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推动者和直接监管者,主要通过管制、建立激励机制和体制改革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生态环境资源实现合理配置。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生态环保政策体系不健全和地方政府追求GDP政绩造成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程度日益严重。地方政府缺乏健全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自身资本投入不足,资本市场又发展滞后,限制了农业生态环境投资的增加。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纵容变相占用耕地,使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距离1.20亿hm2红线越来越近。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严重下降制约了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