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应急安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范文1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教师们的美好愿望。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弱,因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幼儿园的安全一直以来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努力营造和谐校园。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儿童的安全,这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家长的沟通、社区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纲要》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和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凸显了终身教育、生态教育、人文教育、开放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明确要求了“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为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纲要中也有明确的要求“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幼儿的安全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础,健康教育最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
幼儿园将安全教育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了“安全教育须从娃娃抓起”的观念。寓安全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细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不断探索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新路子。一旦有紧急情况,幼儿园将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幼儿也能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疏散。如我园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火灾应急预案、各种传染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防患于未然。
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例如在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教师允许孩子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不会轻易制止或强调幼儿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相反,他们还会参与到孩子们新奇剌激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们活动中“同伴”。当然给孩子以充分自由的前提是,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必须的安全行为规则。当孩子第一次玩某一器械,或对一些游戏设施还未完全适应,或尝试某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时,教师会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成人,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分享如何安全使用某一器械;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并在儿童对这些器械设施活动的反复尝试中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如:秋千的使用。教师并不规定某一特定的玩法,但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基本的安全规则,即当你在荡秋千时要注意前后有没有其他小朋友,以免相撞。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范文2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做好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系统将按照县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学校各项活动
县教育局成立安全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系统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按照活动各阶段要求,开展好各学校安全教育活动。一是对照安全教育要求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强化学校管理,明确人员责任。二是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安全教育”启动仪式、应急演练、安全知识征文、安全隐患我发现、“小手拉大手”、专题班会、知识讲座等活动,确保安全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全面协调,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县教育局在活动中,将自始至终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学校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到全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都能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二是做好活动的协调工作。按照县实施方案的统一安排,各学校提早谋划,积极行动,做好场地配置、人员组织等工作,确保各项主题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各学校在活动中做到学习宣传、查找隐患、整改提高相结合,边学习、边宣传、边查找、边整改。
三、未雨绸缪,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安全工作,预防为主。今后,县教育局将从以下四方面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创建和谐校园。一是继续加强安全教育。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并将安全知识列入教学计划;二是加强指导,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全面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每学期结合相关部门开展一次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坚决整改;四是严格考核。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实行实行安全工作否决制,对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学校,取消其获得考核奖励的资格,同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范文3
【关键词】 学校 安全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70-01
小学校园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工作事关校园里的所有教育活动参与人的人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事关教育事业整体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安全教育是学校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的一项工作,更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管理者必须把握学校安全工作的核心点和价值点,依法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体制,呵护学生的生命、保护学生的安全、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笔者以工作所在的重庆市忠县乌杨镇中心小学校为例,谈谈如何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1 融入基础性课程
学校的安全教育不能仅靠两周一节的地方课实施,更多的是应将安全教育融合在基础性课程中进行。这是因为: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体验,他们才能获得直接经验。由此我们借助学生一日生活中的各个场景,有机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利用班会、安全教育课、德育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火、防震、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1.1 生活中融合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在活动中往往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行为特点,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加强安全意识,承担起监护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一些简单和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积累保护自己的经验,使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因此在生活活动中,我们注重创设情境,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做力所能及事、文明行为举止、学会保护自己、逐步适应集体、危险中逃生”五个块面的生活教育内容,借助学生一日生活中的各个场景,进行安全常识的渗透、提出安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创设安全环境、跟进安全提示,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进行关于安全话题的对话、讨论、以及相关活动,有机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
1.2 运动中渗透
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小学生的活动能力较强,但缺少避开危险和有害事物的经验,在活动中容易发生事故,受到伤害。6至12的岁孩子对危险或有害事物有一定认识,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还没有达到自律的能力。因此我们尝试在体育运动中和课间运动中渗透安全教育,我们创设安全运动的场景,通过安全场景,引导学生学习保护自己,避开危险,鼓励学生在安全场景中大胆尝试,发展动作技能。这些实践研究包括:运动设施的安全、运动场景的安全、运动方法的安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等等。
1.3 学习中整合
我们尝试在主题学习活动中(包括集体学习活动以及个别化学习活动)整合安全教育内容,以及针对特例内容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实景性,深入浅出的将安全要素化为学习活动内容。如饮食安全、生活安全、活动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消防安全等,在主题学习活动中进行整合和实施,梳理了高中低三个年龄阶段安全活动内容表,在表中呈现安全教育内容、实施形式、安全措施和建议等几项内容,表中清晰地呈现哪些活动可以整合安全教育,以何种方式整合,为教师实施安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2 家校联动
我们尝试将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充分借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形成大教育的合力来共同完成学校安全课程的建构的研究。这里的互动包括“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家长与老师的互动”、“家长与家长的互动”,在整个安全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中,家长既是课程的“参与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评价者”。我们尝试通过“家长进课堂”、“家长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促进安全课题的实践研究。
3 环境整合
在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构过程中,我们尝试在环境中整合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园地、问题、提示、互动等方式将安全教育有机的整合在环境中,体现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老师。这里的环境篇包括社会热点的内容,如地震、海啸、沙尘暴等等,还有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教育等内容,包括:生活、运动、学习、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教育,这些安全教育通过安全图的标识、老师的提示、家长的提示和孩子之间的相互告知等,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习得安全技能,提高防范意识,学会保护生命。
4 依法构建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文化载体,它对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导、约束功能,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我校在实施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时,严格依照国家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以系统理论为支撑,构建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的安全制度管理体系。
5 专项实践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范文4
(一)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
(1)校内因素
(2)校外因素
(二)针对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制定对策
(1)设立安全主任,加强安全管理
(2)合理做好安全评价
(3)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创建平安校园
(4)加强安全教育
(5)警民齐手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6)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关键词:安全;因素;对策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师生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
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少年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是社会、家庭和三位一体的共同责任。因此,在学校(教育系统)这个特殊的部门里,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防止学生的伤亡事故,其次才是财产损失事故。现就学生的安全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有两个主要方面,就是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在校园里则体现为学校的各项设备设施是否安全,是否有存在不稳定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碰到而导致事故发生。在校园的安全工作中,安全管理员或老师的意识行为对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能否维持,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成长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影响他们安全的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校内因素和校外因素。根据两者不同的环境特点又可以把其再细分如下:
(一)校内因素
1.场地、器材、设备设施
2.规章制度
3.思想教育
4.消防安全
6.预防坍塌
7.防震减灾
8.食品卫生
9.课堂实验
10.体育锻炼与竞赛
(二)校外因素
1.治安状况
2.交通状况
3.天气情况
4.消防安全
5.用电安全
6.预防坍塌
7.防震减灾
8.防溺水
9.食品卫生
10.城市建设
11.校园周边环境设施
所有社会人士及教育工作者、家长都不愿意看到安全事故的发生,但事故一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生,那是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就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去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了。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会遇到而且必须克服来自自然界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震灾害,上体滑坡、路陷、恶劣天气等。
二、针对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制定对策
所谓对策,即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二是控制事故损失扩大的措施。
(一)设立安全主任,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耗时、艰巨的任务,需要安全管理者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落实、执行。
一个称职的安全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努力的敬业精神,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仅此是远远不够的,不掌握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不熟悉安全专业技能,仅凭一股工作热情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再者,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安全科学技术在我国作为一门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级学科,更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中,不学习就会落伍,不学习就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技术知识,以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学习、去钻研、去提高,才能胜任并做好工作。
安全主任要胜任工作,必须把安全原理作为一门重点课程来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安全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支撑的管理体系,又为单位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供保障。
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
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内容:
1.依据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协助学校领导,督促建立并逐步完善以安全工作责任制为中心的教职员工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熟悉掌握校园安全工作的现状。尤其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重大危U源点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随时向学校领导提出事故隐患情况报告及整改建议。
3.学校人员发生伤亡事故,须积极组织抢救伤员,并根据国家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统计和报告,同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做好工作。
(二)合理作好安全评价
通过评价的结果,决策者才可以选择最佳方案,领导和监察机关才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督促学校改进安全状况,保险公司就可以按学校的安全性要规定不同的保险金额。我校的做法是与保险公司合作,购买了“校方责任险”和“教师意外保险”,使学校在发生安全意外事故时把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学校和师生的利益。
(三)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创建平安校园
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防、自卫、自救能力,创建平安校园,我校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落实安全工作措施,健全安全工作检查制度。
2.利用安全教育日,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安全手册》,举办交通、消防、法制等知识讲座,提高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后勤组要扎实落实门卫管理职责,完善门卫管理制度,规范学生上学放学秩序,防止校门口大量聚集学生。
(四)警民齐手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一方面,安全教育能提高各层级岗位对安全工作保护方针的认识,增强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提高贯彻执行安全法规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安全教育能使广大教职员工掌握安全工作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操作的技能,为实现安全教学创造条件。
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1.安全态度教育
为了增强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首先应使之对安全有正确的态度。
2.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3.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技能培训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的技能培训,异常情况的处理技能培训。
4.分享一下我校密切与相关部门联系,警民齐手加强安全宣传的工作:
(1)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反恐教育、消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事故和防范各种灾害事故的安全教育,并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每学年“四防”教育不少于10课时。
(2)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活动周”、“安全教育日”等活动,适时组织安全演练,丰富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素质。
(3)继续完善消防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消防安全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落实、同评比。
(4)继续做到各项安全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落实、同评比。
(5)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做到每月一小查,每季一大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治。
(6)严格落实门卫、保安等人员的聘用和管理制度,严格登记、验证,把好进出校门第一关。
(7)为了加强少年儿童的法纪教育以及规范“交通安全卡”的使用,提高少年儿童对交通法规的认识
(8)组织了师生进行次以“安全第一线”为主题的逃生演练。
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11月9日是消防宣传活动日。我校每年开展2次安全逃生演练,提高师生的预防、避险、自救能力。主要内容有:①悬挂一条宣传标语;形成校园浓厚的宣传氛围;②上好一堂主题班会课,并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普及应急知识;③特别组织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安全第一线”的逃生演习活动。师生们再一次了解了当危险来临时尤其是在地震来临时自护自救以及逃生的方法、要领等。
(9)与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如交警中队、消防大队等),完善和加强我校校园的安全宣传文化建设。
(10)加强对有先天性疾病、特异体质学生的情况了解,建立和妥善保管学生健康档案,并给予特别的关心。
我们通过开设讲座、班会讨论、小组交流、墙报展示、观看宣传短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学习。配合影像视听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并将教育主题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好读易背,便于记忆。
(11)与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如交警中队、消防大队等),完善和加强我校校园的安全宣传文化建设。
(五)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把我校的做法分享如下:
1.我校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员要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并经常深入安全第一线进行检查、监督、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安全管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2.对内部安全及周边安全进行认真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上报有关部门。
3.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按照安全文明校园的要求构建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4.以学校正门为起点,在两边辐射200米范围内做到“五无”,如有发现立即向教育上级部门以及派出所报告处理。
5.全面排查学校内部安全隐患
加强对我校体育场馆、运动场等场所的管理,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安全隐患立即处理。
6.全面整治学校周环境
学校周边100米范围内有网吧、游戏机室、赌博性游戏场所等立即上报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并教育师生不要乘坐“黑出租车”。
7.全面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
按照省教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落实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如交通、消防、食品卫生、防溺水等,禁止12周岁以下的学生驾驶非机动车上学,禁止未成年学生驾驶机动车上学。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侵害师生安全的流氓团伙和黑恶势力。
8.学校―社区居委―警务室―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四部门联动”,确保“防溺水”工作有效开展,我校做法如下:
从接通知开始,学校安全工作小组迅速制定《年度防溺水工作方案》,并以全校师生动员大会为起点,开展了一系列防溺水工作;全校上下形成浓烈的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效果显著。
(1)学校悬挂“珍爱生命、谨防溺水、远离危险、平安成长”横幅,加大力度对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宣传教育。
(2)进行全校性防溺水动员大会。全体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与宣誓,表决做到“六不”。
(3)各班级不下于三次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班内调查,鼓励学生一旦发现同学到河边玩耍的,立即向老师举报;
(4)最后,现场统一签订《防溺水家长承诺书》,一式2份,学生家长、学校各一份。
(5)每周末发送短信提醒,让学生家长了解预防溺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6)落实“一日一提醒”、“一周两教育”。坚持做到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最后3分钟,提醒学生不到河边玩耍,注意途中安全;每逢周五或节假日前夕,各班进行不少于20分钟的安全教育,重点宣讲的主题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防天气灾害安全,每周必讲主题是防溺水安全。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范文5
关键词:校园踩踏;预警机制;应急机制;预防;漏洞
近些年来,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的校园踩踏事件屡见不鲜,如:2008年4月23日,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中心小学数名学生因为拥挤倒在人群中,6名小学生在事故中受伤;2009年12月7日, 湖南省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有8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受伤的踩踏事故; 2010年11月29日12时,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41名学生受伤,其中轻伤34人,重伤6人,病危1人。
这些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极其不稳定因素,给学校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给遇难学生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现从三个方面对校园踩踏事件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校园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中小学生、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保障中小学生、少年儿童的安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事业以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保障中小学生、少年儿童的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本质要求。
因此,校园安全也就成为了社会各界和千家万户关注的焦点。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更应该教会学生去保护自己的生命,做学生生命的守护者和捍卫者,真正做到让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二、 对校园踩踏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
(一)踩踏事件发生的群体。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力量、速度、思维和应变能力均不及成人。青少年生活经验少,安全防卫知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差,遇事容易慌乱,使场面失控,造成伤亡等。此外,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造成孩子娇气重,生存依赖性大,面对困难主动求助少,多是被动依赖成人解决问题,面对危险时,勇敢精神少,积极生存能力差。
(二)踩踏事件发生的环境。学生是校园活动的主体。踩踏事件多发生在下课、上操、就餐、集会和放学时,学生集中上下楼梯,且心情急切。校园建筑不符合标准,出入通道少或通道狭窄,不能满足学生集中上下的需要,造成拥堵,乃至踩踏事故的发生。建筑物缺乏照明或照明不足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诱因。
(三)校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有的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领导和组织机构,没有专门的安全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各项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各安全工作组织间也缺乏协调,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没有落实到人。另外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课程,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为学生购买安全教育教材或购买后发给学生就完事大吉,造成了这些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安全常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三、应对校园踩踏事件的措施和方法
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其特殊性,学校要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或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一) 完善校园设施。对校舍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解决因环境因素而潜在的安全隐患。楼梯是楼内垂直交通的“大动脉”,楼梯设计应遵循保障安全、便于行走和紧急疏散时保证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达到室外的原则。在设计楼梯时,还要考虑某特定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那些不符合学校道路建设和楼道、楼梯建设标准的,要进行修缮和改造,以保证在各种突况下学生的顺利通行。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园安全基础设施体系,如,紧急疏散路线图,一些重要部位的楼道照明或者应急灯等。
(二)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安全值班制度。早、中、晚、课前、课上、课后,凡是学生在校期间都要安排教师值班,做到时时有人看,处处有人管。对餐厅、浴室、宿舍楼、礼堂、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室、室内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有专人值班检查,值班要有规定、有记录、有检查。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只要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就要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要制订处置事故工作预案,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应急工作小组,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儿童应急安全教育范文6
ABC岗位制在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中的基本做法为“相互提醒、互为备用、第三方监督”。下面分别论述A、B、C这3个岗位的职责和在学校(或幼儿园)、家庭、社区中的具体应用。
(1)A岗位,即英文“ACTION”,是“行动”的岗位;在汉语中,即“按照”的含义,可引申为“按铃”、“按键”,也就是按照安全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按照规定的要求报警、按照科学的方式呼救。其岗位职责是在C岗位的督导下,按照B岗位提供的行为标准,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方式,包括观察其在应急演练中的行为,强调和鼓励安全行为,随时制止、纠正不安全行为,并在必要的时候报警呼救。另外,A岗位还需配合C岗位、B岗位,具体执行安全行为训练、灾难应急演练,包括情景模拟与体验。A岗位强调防范与应急,强调操作技能,相当于“观察员”、“报告员”。在学校(或幼儿园),该岗位通常由对“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比较熟悉,也比较有责任感的教师(或保育员)、学生代表(如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来担任;在家庭,则由与孩子密切接触的家长(如照顾日常起居的母亲或保姆、陪同玩耍的成年亲友)担任;在社区,一般由管理居住小区的水、电、气、消防、保安的物业公司(或村委会委托的类似岗位人员)来负责。
(2)B岗位,即英文“BROAD-CAST”,是“宣传广播”的岗位;在汉语中,即“传播”的含义,也就是宣传、标示,包括准备安全教材、安全防护用品(培训用)、宣传张贴安全标识,把与安全教育有关的书籍、教育视频、安全教育防护设备、活动器材等进行整合,收集最新的安全教育资讯(含安全事故案例),教会幼儿基本的应急知识如衣服着火后的自护三步曲“停步—倒地—翻滚”等,训练青少年了解并熟练掌握使用灭火器、救生圈、防毒面具等常用的应急救护品。B岗位强调意识,强调准备,相当于“宣传员”、“教练员”。该岗位在学校(或幼儿园)通常由教学(或保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保育员)、理论与动手学习能力均较强的学生代表(如宣传委员、学习委员、课代表)共同组成;在家庭,则由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工作相对不繁忙的家长或其他共同生活成员(如祖父母、全职家政员)等来担任;在社区,一般由居委会(或村委会)组织,物业公司(或村委会管理的水、电、气、消防、保安等岗位人员)配合。
(3)C岗位,即英文“CHECK”,是履行“检查监督”职责的岗位;汉语含义是“督查”,定期评估、识别未成年人教育中存在的风险点并督促整改,包括对A和B的安全岗位职责实施情况的检查,对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器具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建立奖惩制度,侧重对各类伤害进行主动监测,围绕“伤害”主题教育质量工作开展过程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奖惩等。C岗位强调责任,强调效果,相当于“督导员”、“排查员”。该岗位对安全职责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尽可能地安排2~3人或更多的成员共同组成。在学校(幼儿园),通常由未成年人所处组织中比较有权威、对组织日常运转起决定作用的校长(园长)牵头,教导主任、班主任老师、学生班长(或学生会代表)、家委会代表共同担任,可结合“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组织安全检查并通报相关检查结果。在家庭,正常情况下,C岗位应由家庭中最有威信和权威的人来担任,比如父亲;但现在留守儿童较多,日常照顾孩子的家长往往很难有精力顾及细致的安全检查,而这样的家庭,其居住环境、周边环境又常常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此时,可由其监护人委托家族中较有威信的亲属家长来代为履行检查,居委会(村委会)配合。在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应在其日常行政机构中设置、配备相应的岗位和人员,或由其组织机构中负责社区安全的人员兼任,可考虑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或村民代表)的作用,吸收业务代表(或村民代表)组成督查小组,在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高发期(如寒暑假、节日期间)组织检查、提醒、整改。
二、实施ABC岗位制的关键环节
1.1未成年人广泛、实际参与安全教育并定期轮岗
在ABC岗位制中,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包括老师、家长和学生,其上岗人员不仅是安全教育中的教育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应定期实施轮换,具体地讲,应既有分别在A、B、C各自岗位内成员的轮换,也有A与B、B与C、C与A之间的成员轮换。其中,担任A岗位的人员应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尽可能地让未成年人自己担任,并适量增加上岗人员,加快轮岗频率;特别是从儿童期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通常是小学6年级至初中2年级),未成年人一方面身心变化快,心理矛盾多,逆反情绪强,另一方面求知欲和精力都很旺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挑战愿望增强,自身虽已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普遍具备担任“安全观察员”的初步条件,但仍需要老师和家长提供他们发现自身认知缺陷和安全隐患行为的机会,此时可安排他们担任其他班组、相对较低年级、家庭其他成员的“安全观察员”,鼓励他们成为低年级学生、自身家庭的“宣传员”、“教练员”。
1.2老师和家长均具备正确实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需要动用的社会资源涉及公安、消防、卫生等多方机构和组织。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有时难以协调,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并将其作为和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基础知识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孩子。目前对教师的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尚不专业、系统,应考虑在师范院校等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中加强安全教育课程的比重,将其列为教师的必修课和取得教师从业资格的必考课,并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晋级和上岗以后的年度工作考评中增加安全教育工作成效的硬性指标。而对于家长的安全教育应开始于他们成为准父母阶段及孩子刚出生的关键时期,在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医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后恢复、新生儿接种疫苗的关键时期,由医院牵头对孩子的父母(可延伸至祖父母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孩子人身安全(防拐卖、防意外伤害等)、疾病防范、用药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教育;由家庭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对小区内新生孩子的家庭进行居家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使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家长们具备基本的、常用的未成年人教育知识和技能。待孩子入园、入校接受常规教育时,家长和教师再通过“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交流学习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保持常态的学习和更新。
1.3由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组成网格管理
未成年人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安全教育的空白地段和衔接失效的时间,比如暑假期间高发的溺水事件、空巢孩子的坠落事故、孩子上下学途中的打斗事故等。未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活动范围日趋广泛,早已不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社会一方面要加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公益广告、公益组织、科普媒介等,共同营造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提醒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安全的整体氛围。A、B、C岗位不仅只是设置在学校,也涵盖家庭、社区,在未成年人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衔接、相互呼应,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平安、健康成长。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