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农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农业前景

生态农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共和县 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 发展思路 发展前景

1 共和县实施生态农业经济的背景分析

共和盆地地处干旱荒漠草原和半干旱草原生态地理环境中,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20世纪以来,由于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原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普遍面临着日趋恶化的势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总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1干旱缺水日趋严重

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共和盆地干旱、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成为影响共和县农牧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雨量明显减少,地表蒸发量逐年增高,大部分河流干涸,使原本干旱缺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

1.2退化草场面积逐年增加

从共和盆地草地退化情况看,由于超载放牧和草地配套建设滞后,草地退化十分严重,退化面积达449667hm2,其中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150667hm2,每年损失牧草8954万kg,相当于6113万只羊单位全年的饲草量。

1.3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日益增长的人与自然不和谐因素作用下,一些地方滥垦、滥牧、滥采自然资源造成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1995年至1999年的5年中,共和盆地开垦草原面积达680hm2,水土流失总面积达660000hm2。

1.4土地沙化不断蔓延

共和盆地土地沙化面积1266667hm2,其中严重沙化面积10282667hm2,强烈发展中的沙化土地6511333hm2,正在发展中的沙化土地324665hm2,潜在沙化土地775040hm2。目前,严重沙化土地面积每年以1200hm2的速度扩展。

1.5农村能源危机加剧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退耕还林(草)、休牧育草、封山育林工程的实施,农牧民所依赖的秸杆、畜粪、薪柴等生活燃烧逐年减少,缺能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共和县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路与途径

加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但要切实做好生态经济这篇大文章,关键在于创新。通过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背景的分析和反思,如何做到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区域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和县委、县政府从政策和实践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2.1战略抉择

立足县情,创新思路,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紧紧抓住实施“菜篮子”工程、“西繁东育”工程和设施农牧业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农业资源综合效益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型经济的认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定位,建立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基本思路是以农户为主体,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大户开发为依托,实施沼气池、人厕、猪舍、日光节能温室、畜棚等“五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并以太阳能为动力,沼气池为纽带,温室种养为根本,将种植、养殖、有机肥、燃料统一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2.2政策引导

2.2.1为保证“五位一体”生态农业的稳步推进,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

2.2.2在稳定现有各项农牧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金投资向“三农”倾斜,逐步探索建立稳定的农牧业投入增长机制。

2.2.3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税收、信贷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每年从县财政的支农资金、农发贷款、扶贫贴息贷款中切出一块,优先支持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养殖户和一般农户养殖业;对新建、扩建的龙头企业协调解决一定的启动资金;对市场前景看好的农牧产品及其加工项目在产品销售、项目立项、技术引进、资金注入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2.3服务到位

2.3.1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全面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人员联乡镇包村制度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治防疫通报制度,全面实施“良种工程”,定期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把先进技术落实到田块畜圈,通过示范带动,提高农牧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2.3.2健全了农牧民培训体系 结合实施“阳光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2.3.3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和扶持一批专业市场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农畜产品的有效流通拓宽渠道。

2.3.4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以县信息中心为依托,乡镇农科部门为网点的信息平台,为农户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及时准确收集、分析、提供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加工、市场价格等生产、技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风险。

2.4基础优先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围绕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和兴建推动农牧业经济增长,涉及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农田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生态建设和农村牧区公共设施等项目,以草场围栏、日光节能温室、高标准牲畜暖棚、村级道路硬化工程、无电村通电、农牧区通讯网络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为主,进一步加大成固定资产投资,为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生态农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共和县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前景

“多位一体”生态农业不仅推进集约化经营,多级利用和资源增值,而且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同时,提高农牧民种养殖效益,形成农牧业的生态化、有机化,实现农牧户增产增收和生活用能的良性循环。目前,共和县在龙羊峡镇后、次汗土亥、克才、曹多隆、德胜和恰卜恰镇西台等6个村517户农户实施了“多位一体”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共建成沼气池及改厕、改圈、改厨等配套设施517座,牲畜暖棚600余座,日光节能温室100余座,养殖各类牲畜10000余头(只),受益群众达到3000余人。据初步测算,每户可多增收3000元以上。

3.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着传统农牧业发展模式的严峻挑战。传统的农牧业属垦耕式农业,以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为主,在生产方式上采取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和农牧分离。生态农牧业,是节约资源和集种、养为一体的农牧结合型产业。共和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全面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发展“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等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生态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五位一体”生态农业的建设,促进农牧业生产由单一型向多元型发展,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据调查,使用沼气每年可节约燃煤1000kg,节约开支250元,少买化肥100kg,节约开支200元,相当于增收450元,种菜养畜可收入3000元左右。

3.2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保护生态环境

共和县大多数农民家庭生活能源主要依靠农作物秸杆或砍伐林木,造成大量有机物浪费和森林植被破坏。使用沼气取暖、做饭,替代传统的燃料习惯,把林草效益转化为养殖效益,是探索和实践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和测算,一个8m3的沼气池投资2000元左右,可以供给一户4口之家的炊事用能,可节约薪柴2000kg,折标煤1100kg,相当于封育0.27hm2林地。通过农村沼气建设,可增加农村能源供应量,减轻农民用能对树木的依赖,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效减轻了大气污染,带动高效畜牧业发展。通过暖棚育肥等方式饲养,有效减轻了草场压力,缓解了畜草矛盾,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推动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3.3开辟优质肥源,改良土壤条件

发展生态农业,是粗放型开发模式转向以资源和生态保护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共和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坚持以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对物质和能源进行反复利用,较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农业内部能量与物质的多层次循环的利用。

生态农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 持续发展 意义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17-0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一直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发展行业,由于近年来,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不断深化和推进,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将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上了日程。现阶段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我国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开始逐渐的向多样化进行发展,可以说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基于此,我们就应该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的发展有更稳定的基础,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1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1 更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以我国传统农业为依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参考了之前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优势和好处,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根据我国实际的国情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同时也将农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1]。通过这一系列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不仅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帮助和作用,我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也有了更稳定的基础。

1.2 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在进行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不断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能有效的避免对生态农业的污染和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对农业资源的重视,对于可更新的资源适当的进行增殖和生产,对于不更新的资源我们也要适当的加强保护和利用,争取在不破坏的基础上保证做到合理的发展。只有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和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才能起到更好的良性循环的作用[2]。

1.3 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农业生产的推广,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的劳动率和加强土地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更加合理,因此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我们还能有效的提升经济效益。在进行农业生态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更加充分、合理,因此在物质的循环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获得更为显著的农业效益。这种方式不仅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同时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是一项有利于国家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3]。

2 生态农业在促进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2.1 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和农业的迅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和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现在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如果我们不及时的调整战略部署,对现阶段的问题进行更有效的完善,那么我国将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针对现阶段的状况,我们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原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将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将生态资源得到更合理的使用,并且相应的建立起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式,我们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和市场的基本需求相适应,积极的对现代的相关经济和产业进项调整,突出农业生产的地区优势[4]。

2.2 生态农业建设是今后我国农业生产追求的重要目标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设,更好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先我们应该严格的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为前提。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将农业资源的利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的达到生态环境合理发展和合理利用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适当的将传统农业技术中的优势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优势进行更好的结合和完善,在两种技术水平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更具有优势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新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节能环保的理念。今后的农业生产中我们要使农业生产更好的满足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发展的效益做到有效的结合和统一,是今后我国需要长期追求的重要目标[5]。

结束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和作用。但是在过去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没有达到先进的水平,因此在农业生产上也走了很多弯路,对农业生产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广,在今后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为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淑凤.简析发展生态农业对现代农业经济的作用与意义[J].新农村(黑龙江),2014,25(14):31-31.

[2] 闫立新.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17).

[3] 涂洪强.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9(29):249-249.

生态农业前景范文3

1.关于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概念以及重要性

在农业中,再生产中生态和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结合的统称,农业生产首先是要自然进行生产,之后通过人类有目的的农业技术操作以及各种农事活动,进而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输入农业生态系统,并且通过经济技术的主导作用,从而使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促进其自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循环,这样才能够形成农业生产。现阶段,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例如耕地的资源出现不足,资源的利用率存在着不足,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农产品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已经是走出了一条农业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这种生态农业经济的道路可以有效的利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使人们产生一定的生态保护的意识,解决一些耕地资源存在着不足,水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最近的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是开始热衷于化肥,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污染,然而生态农业道路鼓励人们使用农家肥,这样可以很好的对土地的质量进行改善,也可以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改善,从而让一些农产品不受到污染,与此同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再次循环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进而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

2.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的有着广大的土地的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低下的,农民在进行农业劳作技术工具和技术水准处于落后的阶段,农业技术水平存在的不足就会进一步导致生态农业经济在农产品的转化方面、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相对比较困难,并且农村中的技术人员比较缺失,对农产品产量以及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导致农村中农业经济在发展上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

2.2对于农业生产的认识存在着不足

传统的农业经济主要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是有了根深蒂固,然而所谓的男耕女织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都造成了对于农业的一种最为原始的认识,农民自己对农业的认识主要是耕作和收获,并没有意识到其生态学以及农业具有着带动一些列产业链的作用,仅仅只是把农业人作为吃饭而必须要进行的一种劳作,然而城市人通常对农村和农业都持有着一种鄙夷的态度,好像是提到农就显得特别的地下而没有身份,虽然三农问题已经是被提出,从上层建筑方面对于农业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依然是有些没有办法改变的偏见,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到城市去打工,都挣着想脱掉农的帽子,这种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3.关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的思想

3.1不断的加大对于生态农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在农村中,去技术水平的低下多数还是因为对于农业的技术投入以及资金的投入存在着不足所导致,我们要走出一条科技带动农业的道路,从而使科技带动农业进行不断的发展,让农业也能够跟随着科技的道路,走上一条科技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例如可以对于一些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相应的监测,培育出一些高产和高质量的产品,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于一些农业技术进行相应的发展,要是进行一些生态食用菌的培育以及一些无土农作物的培养,进而很好的解决土地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应该要不断的加大农业资金方面的投入,通过利用这些资金引进一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此同时也可以农业发展的特点,从而使农业也走向市场,带动着相关的产业发展,比如利用农业的特点可以带动农村中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村色农业的不断发展,种植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比如一些稀少的甜玉米,相对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以及餐饮业的不断发展。

在此之外,还可以统过利用这些资金对于农业技术人才进行不断的引进,人才才是生态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可以通过利用人才对于生态农业进行技术指导以及改进,并且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一些策略上的帮助。

3.2必须要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改善对于农业生产的环境

传统中,人们主要是对于农村的那种排斥异以及轻视依然是存在着的,好像是农村永远将和愚昧联系到一起,人们有了这种想法意识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也将会忽视,这样将会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要改变这种意识首先应该要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态环境。

改善农村的生活化解主要是对农村以前的发展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改变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意识形态,如果改变以前的那种盲目垦荒以及盲目的进行土地的开发以及不顾生态环境的行为,从而使农业生产的环境相对逐渐稳定,与此同时,还要改善农村中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从而使人们不再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失望,从而使农村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够激发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兴趣,也能够吸引一部分的农业科技人才来到农村,以此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环境

生态农业前景范文4

一、粗放型农业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植被破坏,生态功能下降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以粮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了“全面砍光”的开荒造田行动,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表大面积。农民形象的说“山顶和尚头,山腰罗汉肚,山下黑水流”。生态系统失去了自我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气温、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大大降低。

2、耕作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恶化

大量应用粗放的铧式犁深翻耕作,使土壤,细碎、干旱。当大风刮起时,将大量干燥细小的土粒带到空中,便形成了沙尘暴。当天下暴雨时,洪水从的地表冲走了肥沃的土壤,沟壑纵横、耕地贫瘠,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当干旱少雨时,的土壤风蚀严重,耕地沙漠化趋势逐步加快。

粗放型耕作形成了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等自然灾害增多——农业减产——农民贫困的恶性循环。

3、焚烧作物秸秆,污染天空环境

种植业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每个农户就有数吨。有的种量大户甚至有几十吨,这些秸秆除少部分用于牲畜饲料外,大部分农民拉回家用于生活燃料,或被当做废弃物丢在田间地头和路旁在秋春之际烧掉了。焚烧秸秆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增加和环境及大气的污染,在公路和飞机场周边焚烧,产生的浓烟影响车辆和飞机的正常行驶,增加了安全隐患。

4、化肥农药使用不当,污染生活环境

在种植业中,农民只知道化肥具有运输使用方便,肥效高的优点,而不知道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硬化的后果。二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力较少,大量应用农药除草和灭虫。而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甚至使用不当,会使化肥和农药在农作物的秸秆和颗粒中残留,造成对人畜的危害。农药在毒死病虫的同时,还毒死了益虫和益鸟。生态失去了平衡。当出现暴雨时,部分化肥及牲畜粪便随地表径流到受纳水体,使人畜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粪便中的氨气等气体散发到空中,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二、发展低碳环保农业的建议

农业要实现低碳、环保发展,必须把农业、林业与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有机的结合起来,向着低碳、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方向和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统一”的目的,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增强环保意识

人来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既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提供了资源和容纳废弃物。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管开发利用,不管保护建设,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用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的事实说服教育;二是要用分析预测的方法,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子孙后代无法生存的严重性说服教育。尽快扭转“重生产轻环保:重粮食轻林草;重城镇轻乡村: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思想,增强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营造绿色家园

为营造一个山川秀美、鸟语花香的绿色家园,一是要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二是要继续绿化荒山荒坡,让山顶戴上绿帽子(植树),山腰系上彩带子(水渠、林带),山根铺上绿毯子(种草、种树)三是要在耕地边、道路边、院墙边、水渠边种植树木花卉,努力实现农田林网化,水利化:村庄园林化、清洁化。四是要科学绿化,计划要合理、种树要适宜、管护要规范。巩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成果,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3、推广保护性耕作

退耕还林还草虽然是治理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但是退耕还林还草只能退掉一些贫瘠的陡坡地,而平地和较为肥沃的缓坡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口粮田,是退不掉的。这些干旱耕地,这是沙尘暴频发和水土流失的来源地,怎么办?我们只有采取转变生产方式,把落后的粗放型耕作,转变为科学的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采用免耕,少耕、深松土壤、秸秆还田等技术,利用作物残茬和秸秆覆盖地表,用根茬固土,秸秆覆土,提高土壤的保土、保肥,保墒能力,达到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化、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经过试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应紧紧抓住机遇,要大力推广普及。

4、应用清洁能源

在农村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能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尤其是沼气技术的效果更为明显,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一座8M3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00 M3左右,基本能满足一个5口人家做饭用能的需要,不仅解决了用秸秆做饭,烟尘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后,减少了对薪柴的砍伐问题,使退耕还林成果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2)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污水等直接流入沼气池作为发酵原料,可改变农村粪便、秸秆和垃圾乱堆放、乱燃烧状况,消灭了蚊蝇的产生和病菌的传播,解决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3)沼气池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富含农作物生长所必须的氮、磷、钾元素、肥效高,无污染,且有杀死病菌的作用,沼液喷施在农作物及果树上灭虫,不仅起到了杀虫的作用,而且还有叶面施肥的作用,没有毒副作用。在种植业中大量使用沼液和沼渣,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是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有效途径。

5、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生态农业前景范文5

P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

生态农业是在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科的技术和原理,进行科学的统计,把当代的科学技术和传统的农业科学结合到一起,创建把农业种植生产、发展管理和环境保护治理有效的综合起来的具有可实施性、效益较高的新型农业综合体系,实现生活和生态上的有机统一,也是实现农业发展与水土资源及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特别应对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均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农业是一种前景很好的发展形式。

1.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

1980年,在宁夏举办的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中,生态农业的第一次被提了出来,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俊先生开创了生态农业研究的先河,专注研究生态农业在各地的应用以及发展生态经济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我国目前的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优选,尊重大自然规律,考虑环境承载力,提倡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利益、生态保护的互相协调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以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骆世明教授也是生态农业领域中有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提出了生态补偿制度,通过生态品牌、生态旅游发展生态农业,不仅保证了生态效益,还保证经济效益。我国生态农业方面的发展不仅具有战略性,同时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它在包含不同类型的生态经济模式的同时,也包含了各种生态技术的发展模式。

2.常见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反映了生态农业的具体表现形式,生态农业的建立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脚踏实地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失败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土地现状、资源情况、气候条件,在不同地区,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适当的生态农业模式,逐渐形成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生态农业技术,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1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

集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需要依靠当地的农业资源,致力于发展植物种植、动物养殖、农产品的加工处理的综合循环经济模式,多方面进行扩展,推动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

2.2立体式复合循环模式

集种植、蚕桑、养殖为一体的立体式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依靠当地的农业资源和蚕桑资源,致力于发展植物的种植、桑蚕的养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动植物的生产和资源的利用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3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把秸秆作为整个循环的纽带,综合利用秸秆饲料、秸秆燃料,以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作为主体,构建“秸秆、燃料、用户”“秸秆、饲料、养殖”的循环模式,使农业循环得到更好的发展。

2.4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集动物粪便燃料、粪便化肥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利用畜禽粪便池产生沼气,结合各种设施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畜禽的合理养殖技术,构建“畜禽粪便沼气池肥料植物”“畜禽粪便沼气池燃料用户”的产业循环链,使当地的养殖产业和种植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生态农业前景范文6

将此模式继续细化,并在杨凌示范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有效地将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杨凌食用菌产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发展壮大,增加了企业间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将各环节细化如下:

(1)有机肥+水—(种子)—粮食/秸秆、谷壳等

将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用于粮食、水果、蔬菜生产,得到有机绿色食品,同时废弃物有秸秆、谷壳、烂菜叶等。这部分废弃物由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杨凌食用菌产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共同消纳。

(2)菌种+秸秆、谷壳等—(培养)—食用菌/菌糠

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秸秆、谷壳等进行粉碎灭菌处理,加入食用菌菌种后在生产车间生产食用菌,目前可以生产杏鲍菇、鸡腿菇等。生产的废弃料主要是菌棒,也就是接种后的菌糠。这部分废弃物由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消纳用作养牛场舍的垫料。

(3)菌糠(干燥破碎)—(畜禽)—肉奶/养殖垫料—发酵—有机肥

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奶牛养殖场,原有养殖模式产生的牛粪尿很多,经过使用菌糠做生物发酵床垫料后,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实现了生态养殖。主要过程是上一产业的废弃料菌棒经过破碎、干燥后按照30~50厘米厚度均匀铺设在牛圈底层,牛在垫料层上排泄污染物,经过30~45天初次发酵后进入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进行二次发酵、腐熟,并最终生产出生物有机肥。至此,一个完整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应用链得到了提升,各产业达到了有机结合,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二、效益分析与推广应用前景

(1)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效益分析

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该模式很好地将废弃物进行了循环综合利用,使农作物秸秆、谷壳、食用菌菌糠、牛粪便等变废为宝,减少了污染物的形成与排放。按照目前生产能力,食用菌日产6吨,出废菌糠20多吨,奶牛场存栏奶牛500头,日产牛粪尿量约为25吨。这些废弃物都很好地得到了再次利用,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该模式中食用菌、牛奶、蔬菜品质得到了增强,增加的经济价值超过10%,而通过鹏程有机肥加工厂可以实现每年减少畜禽粪污排放量2万吨,并为陕西省内提供果树专用生物有机肥1万吨,仅此一项可增加收入约400万元。对于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的地区,可以通过有机肥生产等方式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问题。该模式最明显的社会效益是通过对杨凌及周边地区种植业、畜牧场和食用菌生产工厂等进行串并联,将各产业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实现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从固、液、气三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2)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应用前景

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为了延长生态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意义在于废物重新变成有用的资源,循环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社会服务价值,使资源利用形成生态农业循环闭合链,符合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因此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