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道路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庄道路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庄道路建设

村庄道路建设范文1

关键词:村庄整治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的整治

Abstract: taking a village regulation plan as an example, expounds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village renovation plan, overall thought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village specific planning regulation is discussed, and hope to be able to give simila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villages planning and help.

Key words: village renovation plan,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egulation of the road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许多农村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村落小而散;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成本高,水平低且使用效率低;大多数农民享受不到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区内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严重影响了村庄的环境卫生质量;居民家庭为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卫生条件较差。因此科学合理的村庄整治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工作成为我们规划管理人员当务之急。

1、新时期村庄整治规划的必要性

1.1村庄整治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村庄面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而村庄整治规划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1.2村庄整治规划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环境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规划工作已经起步,一些经济较发达、先富裕起来的村庄在优化农村环境方面已有很好的经验,但大部分村庄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村庄建设规划性差,随意性大。哪里有空地,哪里就建房,分布较散,规模偏小,不利于基础设施配套。二是布局凌乱,乱搭乱建的现象不少,脏、乱、差现象普遍。三是功能落后,设计简单,施工质量堪忧,安全隐患很多。

1.3村庄整治规划是节约耕地的需要

只有加快村庄整治规划,合理布局,整体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才能便利农民的生活,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村庄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一样,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切实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使乡村建设逐步走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规模适度、配套建设、功能完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新面貌。

2、总体整治思路

某村位于杭州市双浦镇,全村土地面积2500亩,其中耕地面积567亩旱地197亩,下辖5个自然村,农户515户,总人口2070人,水域面积1121亩,园地160亩,生态甲鱼200亩,山林255亩。

结合村内部的地形,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手段,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该村自然环境优势,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整治规划从三方面着手:

(1)分析现有存在问题,改变村庄脏乱差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调查村落社区空间,了解当地的习俗民情和社会组织状况,引导社区合理、健康、渐进和持续发展。

(3)关注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其在现在化过程中生存和延续的可能性和措施。

整治的内容主要为: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布局整治,村庄的环境整治,路的建筑立面改造、绿化布置,村庄北侧及西侧的拆迁安置建设等。

3、道路的整治

3.1整治原则

村级道路以通畅为原则,适当考虑街景要求,采取自由式的布局形式,根据现状条件村庄道路采用环式。理顺村庄内部主要道路,拆除妨碍道路通畅的建筑物、构筑物,村内主要道路及入户路全部硬化。

3.2整治措施

本规划旧村道路以改造拓宽为主。将道路分为三级,村内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步行路,具体规划措施如下:

① 拓宽村内主要道路,打通断头路,形成完整道路体系。

②保留现状已成形的宅间路和宅前道场,再将步行道理通、理顺,配置绿化带,形成村中步行小路。结合村内地形,地势高差太大的部分道路可建成梯步形式。

③ 在村内主要道路设置路灯。

4、住宅建筑整治

根据房屋建筑质量,分为拆除建筑、整治建筑和保留建筑。

(1)依据功能分区的要求,住宅用地整治要因地制宜,拆除危房、简易房、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及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农村附属用房,对布局不合理或影响景观及道路畅通的建筑也予以拆除。拆除后重建的住宅平面排列仍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这样可以节约用地。

(2)对于一些环境较差、质量一般的建筑予以整治,远期遵循住户意愿在规划指导下进行更新。

(3)保留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质量较好的建筑。

(4)新建住宅形式主要采用多户联建的独立式小康型住宅,将本地民居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在 1.1~1.2,住宅层数以 2~3 层为主,新建建筑造型要求以当地民居形式为主。为适应不同村民的要求,住宅户型有单(双)间式、单元套间式及别墅式等,沿街住宅底层设计为店面,其它住宅底层设计架空层,方便村民存储农具及饲养畜禽,住宅内配备卫生设施。适当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村民居住质量。

5、公共设施建筑整治

村庄的文化活动场所一般都集中在老村委旁,对每个村里的老村委进行整修和扩大规模,建立完整的商业网络,垃圾收集站用户收集,村转运,垃圾站形式采用封闭式,雨水系统采用明暗结合,建立污水系统,进行生态化处理。幼儿园现状结合民居建在一起,建筑质量优良,在其旁边规划一处开阔场所,一方面提供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作为安全疏散场所。

6、环境卫生整治

每个组内在常年风向的下风口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都有垃圾收集站,方便对村内垃圾的收集和运输;在人口集中的公共活动场所规划公共厕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厕所的类型,加强建成厕所的管理,对粪便的处理结合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规划要求在村庄主要道路隔 100 米设一个果皮箱,加强对主要道路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农村新面貌。

7、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应点、线、面相结合,使村庄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

(1)点式绿化。结合公共活动场所进行点式绿化,宜设置亭、台、花架、置水、叠水等园林 ,进一步丰富村庄的空间景观。植物种植上,选用乡土树种,种植模式采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进一步丰富空间。

(2)线式绿化。村庄内道路两侧进行绿化,采用乔木+灌木的种种模式。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

(3)面式绿化。居民住宅前屋后均进行绿化,同时结合公共绿地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形成有机体系。

8、结束语

村庄整治规划必须认清新时期不同村庄的类型、村庄建设规划的特点,准确把握村庄建设规划的原则,掌握村庄建设规划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村庄建设规划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李孟波.新农村规划问题研究.农村观察,2009,(2):18-21

村庄道路建设范文2

1分类原则和方法

1.1充分考虑村庄用地特点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不能简单套用城镇用地分类,应充分考虑村庄用地特点,突出村的特色。

1.2与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衔接“新国标”中明确提出了城乡用地分类体系和城市用地分类,本次用地分类要充分考虑与城乡用地分类的衔接,与城市用地分类保持相对一致。

1.3与国土土地利用分类的衔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均是以土地为核心的规划,为加强与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应充分考虑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的衔接。

1.4与村庄规划管理的对接村庄规划是实施村庄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其村庄建设用地的分类将直接影响到规划管理的工作。因此,在编制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时应考虑与村庄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对接。

2村庄建设用地分类

综合考虑村庄建设用地特点,与城市、国土用地分类的衔接,与规划管理的对接,本文提出了村庄建设用地分类的框架体系,共分为村民住宅用地(VR)、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VC)、村庄产业用地(VI)、村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VS)、村庄公用设施用地(VU)、村庄绿地与广场用地(VG)、空闲地(VX)等7个大类,10个小类。用地代码采取加前缀“V(village)”的形式,以区别城镇建设用地。

3建设用地分类研究

3.1村民住宅用地(VR)我国农村类型不一,居住的形式也很多样,但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传统的村民住宅,以宅基地的形式存在;一类是打破分户宅基地界线,统一建设的村民集中住宅。这两种居住形式均为村民住宅用地,但又有着较大的区别。从土地使用方式上,宅基地是以户为单元申请获得的用于建设自住房屋的土地,可以长期使用;集中住宅用地是归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村民只拥有住房,没有对土地的无偿使用权。从建设方式上,宅基地上的建设由村民自行出资建设;集中住宅则是由村集体或村集体委托建设单位统一建设。从用地范围上,无偿提供给村民的用地仅限于宅基地的四至范围,不包括宅前道路和周围的空闲地,是纯粹的住宅用地;村民集中住宅则是按城镇居住小区的形式建设的,其用地范围不仅包括住宅用地,还包括小区内的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用地。从规划管理上,宅基地与村民集中住宅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如《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第四十一条就明确规定了“村民集中住宅”和“原有宅基地”建设在规划管理程序上的差别。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文将村民住宅用地(VR)细分为宅基地(VR1)和村民集中住宅(VR2)。

3.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VC)村庄虽然规模较小,但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基本一致,包括村务管理、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等设施。此外,农村的农机站、兽医站、育秧房、农具存放处等农业生产设施用地也承担着为村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建议将这类用地也归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中。村庄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是村民利用自家宅基地改造提供的,如家庭诊所,这类设施虽然为村庄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但由于宅基地是国家提供给村民用来居住的生活资料,强行划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将失去宅基地的法定意义,不利于村庄的规划管理,因此仍将其归到宅基地内。村庄的超市、商店、饭馆等小型商业设施虽然也承担着为村庄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但由于有一定的营利性,本文将其归到产业用地范畴。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别虽然很多,但规模一般较小,经常是在一个村委会大院里既有村务管理设施,又有文化站、体育活动室、卫生室等其它设施,用地兼容性很强,且可根据需求相互转换。这种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的方式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一个特点。因此,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再细分小类。

3.3村庄产业用地(VI)笔者根据多年对村庄的跟踪调研,发现村庄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由于村庄规模太小,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极易受外力影响。昨天是建材企业,今天可能就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明天可能又改成了旅游接待,一个村庄能人、一个市场机遇或是某个偶然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企业类型的更换。如果参照城市的用地分类,用地性质可能需要不停的在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仓储用地之间转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对乡村实施规划管理,过细的用地分类必然会对规划管理造成很多麻烦。因此,对产业用地的分类宜粗不宜细,建议统一为“村庄产业用地(VI)”,其范畴为村集体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各种营利性的商业设施、集贸市场、旅游设施机构等及其附属设施,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等,不包括用于产业经营的宅基地、临时占用街道、广场等用地。

3.4村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VS)村庄道路与城镇道路有很大的不同:城镇道路是经过统一的规划、定线、征地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建设的,其宽度严格遵循红线要求,边界与周边建设用地吻合一致;而村庄长期以来都是先确定宅基地四至边界,宅基地确定以后剩余的中间供人车通行的用地即为道路,这些道路没有经过严格的设计,有宽有窄,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因此,村庄道路的范围不能按照城镇道路红线的形式确定,而是应该根据农村实际,可以呈不规则的锯齿状。与“新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保持一致,村庄道路及交通设施用地主要包括村庄各种道路、交叉口等用地和村庄各类交通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公共汽车首末站、停车场(库)等用地,以及渡口、索道等的地面部分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其他各类用地内部配建的停车场库用地、广场用地和临时作为停车场所的场地。考虑到我国部分地区村庄有渡口、索道等特殊出行交通方式,把渡口、索道的地面部分等特殊交通设施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计入村庄交通设施用地。

3.5村庄公用设施用地(VU)与“新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保持一致,村庄公用设施用地包括村庄各类供应、环境及其他公用设施用地,不包括其他各类用地范围内的公用设施。供应设施主要包括供水站、变电站、燃气调压站等独立占地的工程设施;环境设施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垃圾站、公厕等独立占地的工程设施;其他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和防洪、消防、殡葬有关的公用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对于一些在其他各类用地范围内的公用设施,如村委会内的公厕,道路沿线的垃圾池等,应计入相应的用地性质,不单独划出用地。

3.6村庄绿地和广场用地(VG)村庄绿地和广场用地是村庄的开敞空间,并承担着村庄绿化美化的功能,与村务管理、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同,因此建议单列出用地分类。考虑和“新国标”的衔接,将广场用地纳入绿地和广场用地,不再细分。

3.7村庄其他建设用地(VX)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经常会有一些空闲地或边角地,如宅基地与宅宅基之间的边角地、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空闲地等。这类用地是在村庄长期以来村民自主分散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属于以上建设用地分类中的任何一类,更不能简单的归入其他非建设用地。因此建议单列出来,以便于在村庄整治中给予合理利用。

4结语

村庄道路建设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裕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总方针,依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积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本上,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前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建设为切入点,突出增强村庄基本设备和公共服务设备建设,抓好村庄结构,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改善村庄全体相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准则

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推进“洁净工程”要遵照科学规划、突出特征,县政府指导、农民主体,试点示范、有序推进,统筹统筹、集约建设的工作准则。

(一)科学规划、突出特征。坚持规划先行,在村庄布点规划的基本上,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施行。依托山川地貌、生态文明、天然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标准。

(二)县政府指导、农民主体。充分发扬宣传指导、政策鼓励效果,尊敬农民志愿,坚持依托群众,普遍组织和发动农民群众参加“洁净工程”建设。

(三)试点示范、有序推进。以县域交通骨干线和沮河道域沿线村庄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施行,有序推进村庄整治“洁净工程”建设。

(四)统筹统筹,集约建设。坚持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开展县域村庄整治“洁净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倡议文明新风气相结合,进行集约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具体协调发展。

三、工作目的

把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建设,作为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载体。从年开端,采取先易后难、分步施行、坚持样板、以点带面、全体推进的方法,五年内完成全县102个行政村村庄整治“洁净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村庄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路街亮化、村庄绿化、文明体育设备配套化的总体目的。详细分为两级目的:

一级目的:坚持基本的保洁准则,有基本的排水排污管沟,有基本的环卫设备,无乱堆柴草垛,无露天粪坑厕所,完成村庄骨干道硬化,急需的基本设备和公共服务设备基本配套,并做到村庄新建改建建筑切实按规划建设,土地应用节省合理,绿化、环境卫生环境分明改善,村庄治理增强,全体相貌分明改观。

二级目的:通村骨干公路硬化,到达四级以上标准;村内骨干道及公共场合路灯亮灯率到达90%以上;给水、排水系统完善,自来水基本入户,村庄内有公共茅厕;村域内水面获得较好维护,水质到达区域达标程度,排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规则标准;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到达90%以上;村内保洁准则健全,有垃圾搜集点及需要的垃圾废旧物处置设备;村级组织有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活动场合及村级图书室和文明中心户;绿化美化程度较高,寓居环境优越;村庄治理程度较高,到达《省村庄整治评价标准》的要求。

岁尾,完成县域75%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争夺使县域交通骨干线沿线及河道域沿线60个村庄纳入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试点区范围,并到达一级整治目的;到年,完成县域85%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在完成一级整治目的的基本上,使纳入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试点区范围的60个村庄中的30个重点村到达二级目的,并启动试点区范围外的30个村村庄整治建设,使全县村庄整治建设总数到达90个;到年,在完成县域102个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基本上,启动整县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并使纳入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试点区范围的60个村庄到达二级整治目的;到2012年,在继续施行整县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的基本上,经过分类施行、全体推进,使全县村庄基本设备、公共服务设备和环境卫生环境明显改观,完成一批村庄上程度、一批村庄上台阶、一批村庄变相貌,从基本上处理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等问题,使广大村庄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昌盛、设备完善、生态优越、环境美好、文明提高的新农村。

四、工作内容

(一)完善规划编制

1、完善村镇系统规划结构。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等司法、法律,认真做好《县域城镇系统规划》和《镇域村庄结构规划》,构成分布平均、梯次合理、便利群众、便于治理的村镇系统。

2、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结合各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依照因地制、切实可行、突出特征的准则,统筹安排各村的工农产业发展,统筹安排村级治理、村民议事、体裁活动、卫生设备、贸易网点等公共服务设备建设;统筹安排村庄房屋建筑空间结构,构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全、协调有序、富于转变的农家院破灭间和特征农庄;统筹安排村庄内的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环卫设备、绿化等基本设备配套。

3、突出村庄整治建设规划。针对当前村庄遍及存在的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倒、茅厕乱建、柴草乱搁、粪土乱堆、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线路乱拉、广告乱贴等问题,分门别类提出整治建设方案,为“洁净工程”建设制订指导根据。

(二)标准村庄建设治理

1、理顺村庄规划治理体制。今后,县域内的村庄村民建设个人房屋,必需严格依照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应用规划,根据《县人民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增强村庄宅基地治理工作的通知》(政办发〔〕83号)规则的审批顺序,执行分级逐层审批治理,做到现场踏勘、手续报批、规划放线和批后治理“四到位”。要积极探究组建村庄建设理事会,经过村民本身增强对村庄规划建设治理的监督力度。

2、增强农民房屋建设和革新的质量安全治理。建设部分要切实担负起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治理的职责,有针对性地增强对农房设计和建设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城建干事、村组干部和村庄建筑工匠组织营业培训,从源头上把好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关,不断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和抗灾才能,提高村庄整治建设程度。

3、坚持健全村庄公共设备管护机制。依据各村天然前提和公共设备配套建设程度,组建村庄道路、用水(浇灌和自来水)、用电、环卫等公共管护协会,充分发扬农民的主体效果。

(三)完善基本设备配套

1、提高村庄道路建设程度。依据村庄建设规划及村庄特点,因地制硬化建设村内交通主次道路。通村骨干道到达四级以上标准,村内路网结构合理,主次清楚。首要道路红线宽度7至9米,非必须道路3至5米。村内首要道路和公共场合装置路灯,亮灯率到达90%以上。

2、切实处理农民安全饮水问题。施行安全饮水工程,采取延长城镇供水主管网和村庄自建饮水工程等方法,经由3年的努力,基本处理农民安全饮水问题,让全县农民喝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

3、推进村庄垃圾处置和污水管治。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应增强对环境卫生和污水的管治。准则上一个村庄设立一个简略垃圾填埋场,鼓舞城镇周边具有前提的村庄将垃圾输送到城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依据村庄天然村子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设置垃圾堆放、转运、搜集、处置等设备,因地制采取燃烧、填埋、沤肥等方法,对垃圾进行减害和无害化处置。坚持垃圾保洁清运机制,逐渐坚持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民主审核”等长效保洁机制,按期对垃圾池进行清算,输送至集中填埋点进行燃烧或填埋处置。完善村庄排水设备建设,公共浇灌水渠逐渐完成“三面光”或水泥预制“U”型渠装配建设。鼓舞农户采取浆砌抹灰、加装沟盖板、埋设水泥涵管等方法疏浚个人住房周边的排水设备。完成村庄雨、污水有序排放,水渠疏通,雨水就近排入天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置后综合应用。

4、管治村庄河流、水池、水沟。具体整治村庄河流和水池水面,做好河流、水池清淤,肃清水面有害漂浮物。村域内水体获得较好维护,水质基本达标,保证水体基本功能。总结推行河流、水池、水沟生态管治技能,坚持方式多样的村庄用水管水协会,坚持村庄水体长效维护机制。

(四)完善公共服务设备配套

1、坚持健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依照“五室一体”(办公室、图书室、体裁活动室、卫生室、播送室)要求加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工作力度,为村庄村级组织及村民供应工作用房、村民议事、医疗卫生和体裁活动场合。

2、稳步推进村庄信息化建设。加大村庄电网、有线电视革新升级力度,逐渐完成宽带信息入村入户。推行村庄播送室建设,使各天然村和人口堆积区有播送采取器,应用播送沟通讯息、组织发起群众、宣传典型经历、通报政策信息、传达科技文明和健康卫生知识、曝光不文明不卫生的生活陋习、倡议健康文明生活理念。

3、积极施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进超市下乡,各村要建成日用品及农资商品完全的便民超市,完成农民购置需要生产、生活材料不出村。

(五)着力施行“三化”,提高村庄生活程度

1、绿化。发起群众在房前屋后、“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栽树莳花,增强绿化。把村庄四周绿化和农家天井绿化严密结合,扎实抓好围村林、行道树、天井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注重绿化质量和效益,构成空间有转变的绿化系统。有前提的当地规划建设中心绿地及公共活动的绿化场地。倡议因地制,采用多样绿化形式,乔灌花卉相结合,建设绿色家园,完成村在林中,房在绿中。

2、亮化。村庄骨干道和公共场合应逐渐装置路灯,鼓舞农民在自家门口装置照明灯,保证每晚10点以前亮灯,有序推进村庄夜景工程。

3、美化。坚持从实践动身,尊敬差别,表现特征。新建房屋应选择表现时代特征和村庄实践的新房型,推行运用新技能、新资料、新产品,使新建房屋巩固耐用、抗震减灾,既经济适用,又美观不吝啬。对尚不具有新建前提又能继续安全运用的房屋,应加大革新力度,突出房屋立面润饰,因地制统一规划设计全体装修方案,指导住户依据各自前提自行选择、自立装修,最后完成全村全体美化。对违章建筑、空心房、危房以及残垣断壁等无运用价值的建筑应予悉数撤除。

(六)突出抓好“三治”

1、治脏。突出抓好房前屋后、天井厨房、巨细通道、河沟塘堰、猪圈牛栏、茅厕粪坑、垃圾堆放等污染源的整治。指导茅厕入户建设,具体推行水冲式卫生茅厕,一切村子都要彻底肃清露天粪坑厕所。配套完善下水道、化粪池等公共设备。大力施行“一建三改”工程,以完成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置。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和改厨严密结合起来,使“一建三改”成为处理村庄脏乱差的治本办法,以“汽化”促“净化”、保“净化”,消除村庄污染的首要源头。示范村内,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到达90%以上。标准茅厕、猪圈、禽舍的设置,推行天井式农家小院结构,将户外茅厕、猪圈、禽舍迁徙到屋后的农家小院。履行禽畜圈养、安全豢养,倡导规划养殖。普遍发起群众开展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活动。

2、治乱。依照集中建设、连片发展、鼓舞连体建设、节制茕居户、标准隶属房、祛除土危房的要求,指导农民集中建房,有用处理农民建房随意、无序、结构紊乱的问题,消除乱搭乱建。标准柴堆、草垛、晒场等设置。推行运用洁净动力,柴火完成户内寄存,稻草、秸秆鼓舞返田增肥,鼓舞按村民小组或寓居组设置集中晒场。结合道路建设,对试点村道路沿线的各类杆线和排水设备进行标准建设和整治。倡议文明新风,教育农民晾晒衣物等要在自家晒(阳)台上晾晒,逐渐处理乱牵乱挂问题。教育村民不得随意乱贴乱画。

3、治水。针对当前绝大局部村庄存在的污水随意排放、无序排放、污染水体、损害环境的景象,采取集中建设排水水渠、下水道、发起群众进行“一建三改”、疏浚房前屋后排水设备、对河流水池水沟进行管治等办法,集中处理村庄水体污染问题。

五、保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构成建设合力。成立县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指导小组,增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址设在县建设局,详细负责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工作的指导、综合协调、督办检查,实时研讨处理村庄环境整治进程中的问题。县副县级以上指导和乡镇党委书记每人联络一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洁净工程”建设工作。各乡镇人民县政府要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指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负责辖区内的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建设。要完善协调机制,凡触及新农村建设的行业或部分都要在县委、县县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协分配合,实时沟通,构成建设合力,防止反复建设和推诿扯皮。坚持和执行联会准则、县政府和群众协商对话准则、指导现场办公准则、督查通报准则、考评验收准则,互通状况、增强督办、处理问题、推进工作。

(二)增强教育指导,培养文明新风。坚持以教育指导为主,以典型带动为主,以党员主干为主,以奖励鼓励为主的准则,增强宣传,为施行“洁净工程”营建优越的言论气氛。深化发起农民群众,普遍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切实尊敬农民群众志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发明性。把移风易俗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坚持农民思想教育同科技文明教育结合,注重农民创业本质和优越生活习气的培育。以村庄为单位举行村庄生活习气和礼节培训班,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村组、文明户的创立活动和卫生村组、卫生户评选表扬活动。按期组织文明下乡、卫生评选、法制入户、科学普及、政策宣传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提高村民本质。

(三)增强技能指导,发扬部分效果。县建设、交通、环保、水利、农业、林业、旅行、文明、卫生、国土资源等部分要结合各自职责,进一步增强对村庄环境整治的规划编制、道路建设、垃圾处置、污水管治、村庄绿化、水体管治、卫生改厕等方面的技能指导,并积极自动争夺省、市上级主管部分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有关部分要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规费收取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凡触及村庄环境整治工程的建设项目,在国家政策范围内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要切实增强“洁净工程”的技能指导力度,依照《城乡规划法》等司法法律的要求,标准村庄建设行为;以《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导则》、《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能导则》、《省村庄房屋优异设计方案》、《省村庄房屋灾后重建设计方案图集》、《省农民住房建设质量节制治理导则》和《市新农村建设参考图集》等为技能支持系统,安排专业技能人员驻村指导,推进村庄整治上程度、上台阶。

村庄道路建设范文4

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作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特别是市人大崔主任,市政协郑主席,市农工委宋主任等领导能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村庄具体视察指导,使我们的工作既有压力更有动力。镇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于3月30日召开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再一次掀起了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制定出台了《*镇新农村建设奖惩办法》,把新农村建设摆在对村庄、管区、部门考核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了对村庄、管区、部门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力度。制定了《*镇企业部门结队帮扶村庄的实施方案》激发了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思想认识到位是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五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农民收益最快最直接的基础性工作,应当摆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丝毫不能含糊,应切实抓紧抓牢。对于已经完成“五化”建设的村庄,我们已经着手向生产发展方面迈进,包括7个村级民营经济小区的设立与配套,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与作用发挥,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万亩大白菜基地的正常运作等等都能引导农民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道路。

村庄道路建设范文5

关键词:大河西先导区;都市农庄;土地流转;产业体系;村庄建设;农业文化:都市农业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090-02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确立,使长沙面临着“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转型的重大机遇。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概念规划中,提出了都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要求。而按照都市农庄模式开展的光明村建设,是对上层次规划落实的积极探索。

1 发展契机

1.1 区域条件

光明村位于望城县自箬铺镇,东距长沙市区仅15km,西依宁乡金洲新区,金洲大道从村庄中部通过。村庄风光秀丽、环境宜人,保持了原生态的田园风貌,具备发展“都市生态农庄”的前提条件。

1.2 都市农庄

中国农业以不多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中国农村将何去何从?这是当前农村发展的核心命题之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在根本上有别于城市,类似于光明村这种位于都市边缘而又未整体纳入城市规划区的村庄,不能坐等“城市化”的到来。而应该探索一条适宜自身发展的道路・

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临界,休闲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目前城市周边、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已经成熟。“都市农庄”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一方面是传统农业向都市生态农业转变,另一方面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在光明村试行这种都市农庄发展模式是大河西先导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尝试。

1.3 土地流转

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地使用权的合作、入股、联营、转换等方式进行流转,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建立以土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把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让一部分农民获得股权后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另一部分农民可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市郊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土地流转政策试点的核心意义在于:在不动摇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坚守基本农田保护界限,整合各项资源,使农业走向产业化经营。通过成立农村股份合作制实体,借助规划的指引,实现村庄产业化发展,是光明村实施“都市农庄”规划概念的重要支撑。

2 规划设计策略

2.1 规划内涵

基于土地流转政策的试点,长沙市启动了光明村新农村规划与建设工作,旨在打造一个

“具有湖湘特色,集休闲、渡假、观光于一体的都市生态农庄第一品牌”。

光明村新农村规划包含村庄产业体系调整和村庄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科技展示与创新、农业文化传承与创造、农业管理与服务、村庄建设发展与控制、村民生活形态引导等。上述各方面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在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也是为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创造软件与硬件条件。

2.2 村庄产业体系调整

村庄产业体系的转变包括生产方式、加工方式、销售方式的转变。不同于远离都市的乡村,光明村产业更多的表现出“都市农庄”特征,是都市的后花园与后勤基地。

光明村规划通过农村股份合作制实体的组织,整合资源,龙头企业引领,农户参与经营,形成包含生态观光农业(油菜花、湘莲、鱼塘)、高效农业(隆平水稻)、山林农业(苗圃)、农艺园(花卉、蔬菜)、果园(葡萄、梨花、桃花、批把)、净菜配送基地、养殖加工基地、特色商业街以及度假基地、体验基地的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在保留乡村特质的基础上,建立复合的农业经济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这些具有乡村特质的产业,同时也是农业生态旅游体验的主要内容。

2.3 村庄建设

村庄建设是提升产业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发展都市农庄旅游的基础。光明村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包含总体布局、各类建设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空间形态与管制规划、绿化景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公用工程设施规划等内容,用以控制和引导各项建设。而具体的建设实施,则需要更深层次的涉及到建筑、景观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设计来指导。

乡村之所以不同于城市,根源于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的农业文化。服务村庄生产和生活,是村庄建设的基本层面;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进而发展都市农庄旅游,为乡村的后继发展提供原动力,是村庄建设的拓展层面。

2.3.1 村庄建设主题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方案提出光明村村庄建设主题为“湘,乡情”,包含两重含义。第一是地域特征,“湘”,建设发展模式立足于湖南长沙,对本地同类建设有指导意义;同时,建设的表达语言(建筑、景观等)要体现湖湘人文。第二是乡土特征,“乡情”,乡村建设不同于城市建设,要探索一种现代乡村建设的新模式。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方案提出光明村村庄建设主题为“河西走廊、光明蝶谷”。从对光明村区域与场地关系的解读出发,提出具体的形态化的主题。

“湘,乡情”主题从地域文化内涵提出建设要求,而“河西走廊、光明蝶谷”则从规划形态上提出具体概念。二者的结合是对村庄建设主题全面的阐释。

2.3.2 公共设施建设

光明村村庄道路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公用工程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要与乡村景观建设结合,体现乡村特色。

目前,村庄道路系统不成体系,需要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道路网系统。规划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满足村民生活、耕作需求,并结合村产业发展运输和旅游观光需要,合理组织村庄对外交通及内部交通,形成完善的村庄道路系统。

村庄的公共服务区满足村庄公共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是旅游服务设施。作为村庄公共空间,公共服务区是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村庄形象展示窗口,规划用地指标高于一般乡村。

规划完善村庄公用工程设施,同时结合景观改造水利工程设施。

2.3.4 居住群落建设

规划研究乡村生活行为特征,整治、建设与控制结合,打造光明村居住群落。山脚田间,灰顶白墙的民居,院落环境与群落环境的融合,提高村民居住质量,村庄形象更突出。设计保留传统村落山水田园格局,重点营造晒场、街巷、井台、水塘、院落廊道的空间结构,尺度宜人,小环境生动,是村民乐于驻流的场所。

2.4 都市农业生态旅游

规划通过显山、理水、层谷、营田、护林、筑居、围院、景路等手法,塑造山谷河流。绿野仙踪,和风细雨,归田园居的“五彩蝶谷”。光明村在传统观光型农庄的基础上,土地流转机制的确立,使得农村股份合作制买体的集约经营,对外招引龙头企业,发展都市科技型、休闲度假型、体育休闲型、商务旅游型农庄可得以实现。

3 规划实施

3.1 关于实施途径的策略

在市、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村庄合作社。合作社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村庄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以经济实体的身份发展重点产业。与此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外来资金合作经营。在重点项目投入经营后,利用规模化的集聚效应,农户个体的产业发展才有依托。

3.2 关于规划操作性的策略

1)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可依据总体规划委托近期道路、公用工程设施设计,先行实施基础设施部分。

2)由政府、合作社作为主体投入实施的门户景观和其他重点景观部位等可以直接委托进行建筑、景观设计。

3)由政府、合作社作为主体投入实施的公共服务区和民居整治,建议以组团为单位,在编制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委托建筑、景观设计,逐步实施。

4)对外引进的项目,在明确投资主体后,按照总体规划控制要求,逐步控制实施。

村庄道路建设范文6

关键词:低碳;乡村规划;低碳乡村;石头村

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低碳”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在积极寻求低碳发展之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低碳方案中,我国大量开展了以城市为主的低碳城市建设,即我们所熟知的“低碳城市”,乡村通常是被忽略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减少乡村的碳排放,从低碳的理念对乡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目标。

一、低碳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担负着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但对于城市规划中如何有效落实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如何确定低碳城市规划定位、内涵,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具体实施方法、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城市低碳还与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城市发展模式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加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多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为选择最适宜的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塑造理想的可持续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二、乡村规划的低碳建设研究

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村碳的消耗与排放量将与日俱增,目前农村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问题已开始受到关注。《农村社会转型与低碳排放路径》一文中提出我国农村的社会转型使得能源消耗增加,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急剧增长,因此我国农村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必须改进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目前将低碳理念贯彻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将成为必然的趋势。目前低碳城市建设理论主要集中在“城”而对城乡一体化中的“乡”的低碳设计关注较少。笔者希望通过此次规划对如何将低碳贯彻到新农村建设中进行探索。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低碳新农村规划可以借鉴低碳城市的研究成果,但因其与城市的不同,不能按照低碳城市的规划要求。低碳新农村规划内容包括: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以及与城市的联系发展低碳产业,采用生态技术,规划慢行交通及公共交通。

三、低碳乡村规划实例分析

通过对恩平市那吉镇石头村的实地调研,对石头村的发展现状有了深入了解,主要有以下情况。

3.1 现状分析

1) 产业结构单一。石头村现有农户230户,共687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村域内有小作坊12余家,主要从事木制品、工艺品、小五金等产品的生产,环境效益低,污染较大,严重破坏了乡村生态环境。

2) 村庄布局分散,道路结构混乱。村居民点分布有较强的地域特性,主要受气候、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间布局分散的”的特征。乡村现有居住房屋以泥、结构为主,比较破旧;布局比较分散,不能融入村庄生态和乡村文化中。另外,村内道路结构混乱,没有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并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要,对这方面需要加以合理规划与布局。

3) 公建设施缺乏。乡村公建设施是以村委会为中心,建设商店、卫生所、村民活动中心和公共绿地等。石头村目前主要的公建设施有村两委办公楼1幢、大礼堂1座、商店1处。缺乏供村民闲暇休息和运动健身的场所和公共绿地。

3.2 发展优势

通过与周边行政村的综合比较分析,石头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生态环境良好。石头村周围山体的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生态环境良好。

(2)物种资源多样。石头村村庄四周树林茂密,山坡旱地主要种植各种蔬菜瓜果和五谷杂粮。

(3)旅游资源丰富。村庄现留存10幢古民居,具有一定的历史保护价值;村庄西部水口处有20多株古树名木;南部山地栽培有百亩银杏林;特色农产品蔬菜瓜果、各色水果和五谷杂粮等,为村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丰富的旅游资源。

(4)政策优势。石头村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县政府把石头村重点建设为乡村生态农家乐旅游名村,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3.3 低碳乡村规划

针对石头村发展现状,着重从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绿地系统、新能源利用等几方面对石头村进行低碳乡村规划的探索。

3.3.1 低碳产业规划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低碳乡村建设的资金保障。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更好地建设低碳乡村。根据石头村发展现状,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以工业实现产业链延伸,改变原来村庄小工业各自为主的现状,进行企业改造,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生态农业基地,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衍生品开发等低碳产业,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3.3.2 空间布局

石头村规划布局中,根据地形地貌、村庄历史形成格局,重点考虑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的需要,规划确定石头村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两园、三廊、四片”。“一心”指村庄北部保留古建筑至村大礼堂区块,为村民的公共活动中心;“两园”指百果园和百草园,村庄水口南面小谷地及附近区域和百亩银杏林及附件山坡地;“三廊”指石头村东西走向、东南走向、西南走向等3 条主干道,为石头村 3 条文化和生态景观长廊;“四片”指石头村东片、西片、东南片、西南片等 4 片村民组团区,可供“住农家”农家乐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如图1)。

图1 石头村规划结构图

3.3.3 道路交通

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因此,实现交通的低碳化是建设低碳乡村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进行合理的道路规划,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网络化的乡村道路系统,提高路网的密度,增强次干道的通行能力,以疏解村庄的生产生活交通流,从而降低碳排量(如图2)。

对于乡村地区来说,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是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这就对乡村道路的规划提出了新要求。乡村居民社区的公共娱乐设施尽量靠近村庄主干道路,以便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将其限制在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可接纳距离范围内。另外,设置合理的公交站点,尽量减少村民自驾车进城的频度,从而减少碳排量.

图2石头村道路系统规划图

3.3.4 绿地景观系统

绿地系统布局方式,一般要求均匀布置,结合石头村自然和地形特征,规划采用点(均匀分布的小块绿地)、线(道路绿地)、面(广场) 的布局模式。石头村充分保护和利用村落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多种绿化手段,结合村内原有的景观特色,突出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完善原有的绿化系统.

(1)点状绿化:庭院或路旁大树,形成石头村的景观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