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民俗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方的民俗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方的民俗文化

西方的民俗文化范文1

【关键词】温泉;天水;民俗文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民俗旅游已经是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主要目的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

天水市作为甘肃省致命的旅游城市之一,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麦积山石窟,也是属于天水市地方特色资源,世纪已经比较成熟的旅游资源。

近些年,人们养生健康的旅游意识越来越强烈,温泉旅游逐渐成为民俗旅游的新兴力量。温泉文化早在“神农”时代就已经出现,封建社会的历朝代的帝王对于温泉都情有独钟。据史料记载,温泉发现于唐朝的初年,距今大概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明代宁远州刺史汤伊安曾在温泉修建一座“致爽亭”,以备达官贵人游乐观景之用;清代温泉都建有汤泉寺,设有男、女浴室,十分兴旺。温泉,古稀“汤泉”。温泉是因地下溶岩的作用而形成的天然矿泉。泉水清澈透底,无色无臭,水温67度左右,酸碱度为7.4,泉水比重为1.006,属于高温弱碱性食盐矿泉。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铵、硫、镁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还有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元素氡和镭。泉水可口服、冲洗和浸浴。对风湿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皮肤病和慢性妇科病以及外科手术后恢复,均有显著的疗效。健康人沐浴温泉,可以爽身担神,解除疲劳。

例如华清池温泉形成于二、三百万年以前,6000年前就为姜寨先民所利用。周、秦、汉、唐以来,历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汤池沐浴,使其逐渐成为皇家御用温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种恩赐。现华清池院内夕佳楼处有一温泉古源,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由此可见华清池温泉利用之早。

全国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温泉资源,甘肃境内通渭、天水都有温泉资源,而天水温泉分布的更为广泛一些,在武山、清水、街亭均有分布。本文重点分析天水温泉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为天水温泉旅游快速发展寻求路径。

一、天水温泉资源的优势

1.文化悠久,武山温泉疗养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级疗养院,始建于1954年,曾为636名抗美援朝志愿军伤员提供康复疗养服务,位于宁远古镇,历史悠久。清水温泉度假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海拔1420米,1957年建院,原名为清水工人温泉疗养院。街亭温泉疗养院位于街亭古镇4公里的温泉峡口,位于街亭古镇4公里的温泉峡口,而街亭因是三国的古战场遗址而誉满华夏的。

2.交通方便,天水每处温泉均离市区不远,在天水火车站乘车,基本都是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因此在天水市可当天往返。

3.周边旅游景点丰富,街亭温泉南临万龛千宝麦积山,北依杜甫草堂,西迎石门奇峰,东眺伏羲始祖卦台山。三处温泉以世界闻名的麦积山石窟为中心分布。武山温泉附近还有万象山、水帘洞等旅游景点。

4.天水市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旅游资源,伏羲文化旅游节已成为世界性的旅游品牌,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专门来参加此项活动。

二、天水温泉的劣势

1.知名度不高,温泉资源分布都距麦积山距离不远,但是麦积山举世闻名,周围的景点却没有一处让游客可以慕名而来的。现在去度假村的基本还是天水本地游客,或者是甘肃本省的游客。

2.设施不完善,武山温泉、街亭温泉、清水温泉都是近两年内才完善了洗浴、住宿、餐饮等系列休闲娱乐设施,而早在完善设施之前,这几处温泉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水质浑浊不堪,换衣间客房简陋破旧,没有就餐地点,没有停车场,没有直达车等问题,温泉度假村更像是一个老式“澡堂子”,一个池子大家泡。而2010年,南方一些有温泉资源的地区早已将温泉资源最大限度开发成为度假村,一个度假村有100多个风格不同的汤池,整个度假村碧草繁花,更像一个公园。

3.收费不透明,到目前为止,去温泉度假的,大部分采取自驾的形式,没去过的人,对于景区的门票、住宿、餐费标准都一无所知,甚至没有地方可以查询,因此造成了游客的担忧,可能会减少游客的数量。

三、应对的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借助麦积山、伏羲文化旅游节这样已经知名的旅游品牌,可以在麦积山景区道路沿线广告宣传,也可以在伏羲文化节期间制作专门的宣传片或者是彩页,来宣传温泉度假村。

2.从2012年起,温泉度假村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在硬件的设施完善上有非常大的改观,但是,改变不能只从表面着手,更重要的在于服务人员的准也技术、综合素质等。

3.可以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团购网站上做不同程度的优惠活动,通过优惠让大家先切身体验和了解,再通过口碑相传,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在“途牛”、“去哪儿”等旅游网站上有专门的介绍和旅游观光线路。与旅行社联合做专线旅游。

综上所述,天水的温泉旅游,完全可以成为继伏羲祭祖文化、麦积山艺术文化旅游之后的又一民俗旅游支柱,除了吸引不同地方的游客前来休闲旅游还可以带动天水本地丝毯、制陶、辣椒等特具民俗特色产品的外销数量,不仅销往全国,更能够出口。

参考文献:

西方的民俗文化范文2

关键词:李安;家庭三部曲;民俗文化

一、“家庭三部曲”中民俗元素的运用

“民俗”一般也被称为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的民众所创造的一种可供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象征。例如当我们看见“旗袍”“太极”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中国,当我们品尝寿司和观赏樱花时就会想到日本。民俗毫无疑问最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外在表达,在电影中加入民俗元素,可以提升影片的观赏趣味,增加人文内涵,通过电影影像的记录可以使本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出身于台湾书香门第的李安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在家里逢年过节还要行跪拜礼,他就是在这样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大。他儿童和少年时期在台湾学习生活,接受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大学之后在美国留学和生活,李安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思想教育,在他电影作品中具有中西方文化内涵,因此能够得到中西方观众的认可。“家庭三部曲”是李安导演早期拍摄探讨家庭的伦理情感和中西文化碰撞的三部电影,李安巧妙地把中国民俗事项融入到这三部电影中,从《推手》中父亲的太极拳,到《喜宴》中隆重且繁琐的婚礼习俗,再到《饮食男女》中父亲为女儿们准备的精美的中国民间家宴,都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①

二、民俗文化在“家庭三部曲”中的主要作用

(一)深化主题,营造意境

在“家庭三部曲”中,民俗事项虽然不是主体部分,也不是叙事的主体部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俗文化在影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营造出了文化意境。在中国,人们都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人提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讲究饮食中的食材要根据地点、季节等来烹饪,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视“吃”的国家。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在《饮食男女》中,饮食民俗出现在影片中,不仅提高了影片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饮食在影片中成为父亲与女儿之间情感的联系和沟通方式。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父亲和三个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在电影的开始部分,父亲为了迎接女儿回家,在厨房大展身手,进行琐碎且繁杂的烹饪。在电影中,导演巧妙地把饮食和父亲的味觉联系在了一起。影片出现多次家宴场景,但是每一次都是不欢而散,在饭桌上女儿们挑剔父亲做的饭菜的缺点,不断地顶撞他。父亲的味觉是消失的,父亲对女儿也是一种不爱搭理的状态,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到电影最后,大女儿和三女儿陆续搬离了家,二女儿偶然在医院看见年迈的父亲独自在看病,顿时心疼父亲的隐忍和不易,认识到了父亲多年独自把三个女儿拉扯长大的艰辛。父亲也在女儿们陆续离家之后感受到了孤独,也认识到就算女儿们在家和他吵闹拌嘴,也是真正的家。当父亲和女儿之间相互理解之后,父亲的味觉也突然间得到了恢复。影片中的饮食不仅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更是与影片的主题紧密结合,家庭情感和饮食民俗融入到影片的主题思想感情中。

(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吸引观众注意力

民俗事项在电影中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在影片中的运用让电影更具真实性,同时也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在影片《推手》的开始,“父亲”朱师傅在从容地打着太极拳,而“洋媳妇”玛莎则是在电脑面前匆忙地打字。在这里,太极代表着传统中国文化的符号象征,而电脑则代表西方文化的符号象征。两种文化符号在影片中交相展示,表现出了中西文明的相互碰撞和汇合。影片中的太极拳不仅仅只是可以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导演的用意是表达在西方的环境之下,中国文化展现出的一种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太极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李安导演的隐藏用意,成为贯穿整个影片的主体。在影片中,朱师傅在餐馆里打败了美国的地痞流氓和警察,表现出了太极的外柔内刚,虽然太极的表现形式看起来比较软弱,但是一旦爆发就有着强大的力量。影片的最后,父亲认识到了儿子所在的美国的“家”并不是中国传统意识中的那个“家”,他做出了进一步的包容与退步,决定独自搬到单人公寓,用一种包容的心态接受一切。“太极”在李安的镜头下,贯穿影片始终,从一开始被洋媳妇认为是一种暴力的象征,再到最后父亲博大宽容的胸怀,“太极”的展演推动着影片的情节发展,同时也展现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调动了观众的观影注意力。②

(三)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心理

电影作为一种生活式的艺术,民俗文化在影片中展现生活,同时也呈现出了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物形象,通过民俗事项的展演,可以揭示出影片中的人物心理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族性格,民俗文化呈现的是一种民族所共有的集体性。民俗文化在电影中的展现,能够反映出其民族的性格特征。在中国,对一个家庭来讲,婚礼和丧礼都是重要的民俗仪式,相比较而言,婚礼比丧礼更为隆重,因为婚姻的结合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也是延续香火的重要事情。在《喜宴》中,儿子伟同是同性恋,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伟同和女主角威威假结婚,结果没有想到父母居然不远万里从台湾赶到了美国。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伟同和威威突如其来说当天就要去教堂结婚,父亲非常生气,愤怒地摔下碗筷离开。可是当在饭店吃饭时意外遇到了父亲的老部下,老部下想给伟同和威威张罗婚礼,父亲又笑逐颜开。通过婚礼民俗在电影中的展演,反映了父亲作为传统中国人物形象对于婚礼的重视程度。李安导演运用民俗事项来展现剧中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性格,巧妙地把民俗事项和电影中的人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③

三、“家庭三部曲”中民俗文化呈现的意义

“家庭三部曲”中民俗文化的展演,表达了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电影的结局体现了李安导演对其的态度,展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内核。在《喜宴》的结尾,高伟同和威威假结婚了,威威意外怀孕,高伟同父母只能假装糊涂,默认高伟同和赛门之间的关系,因为老夫妻两人更希望看到儿子能够传宗接代,在这里,西方文化的自由恋爱精神和中国文化中的传宗接代达到了一定的平衡。影片《推手》中的父亲最终拒绝了儿子与他一起同住的邀请,决定搬到唐人街自己住,在美国这种环境之下,西方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固有传统中国家庭思想的父亲艰难地做了让步,结局也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电影《饮食男女》中父亲和女儿身份设置更为巧妙,父亲拥护着中国传统文化,而三个女儿受到了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但是父亲最终与大女儿的同学锦荣相爱,这种忘年之恋有违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而在影片追求西方文化中自由主义的二儿女,最终留在了父亲的身边,依旧继承着“家宴”这种中国家庭传统民俗,展现出了这个时代,中西文化融合的趋势和兼收并蓄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四、结语

西方的民俗文化范文3

“老炮”的咬文嚼食

冯小刚的电影《老炮》中,讲述北京胡同人对“理”的执著。位于胡同里的红墙小院,也秉承了这个“理”的执著,每一道菜都要讲个“理”,都是“有故事的菜”。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里的菜没有骨头,尊重就餐者对仪容仪表的讲究。这种充满仪式感的就餐方式,其实是吸取了西方文化,讲的“敬客如己”的理。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细节。

如果细看菜单,会发现西方食客可以从前菜一直点到餐后甜品,而中国客人也可以四菜一汤其乐融融。菜品的设计,走创意路线,既有西餐注重的营养学,也兼顾了中国的养生文化。比如蘑菇清炒银杏菜心,低脂低热量又清爽可口,蘑菇增强免疫力银杏养心菜心补充维生素,一道看似简单,实则营养加分的菜。这讲的是“福寿延年”的理。

红墙小院的主要客群是异国人和中国人小资,所以在餐食上尊重了这个群体的需求。西方的仪式感、营养学和东方的养生文化相结合。

味蕾旅行,宴遇街头文化

红墙小院的菜单里,专门有一个系列叫“街边美食”,南方的桂林米粉、北方的手抓饼都能看见踪影。当然这里的街边小食,都被精工细做。以手抓饼为例,研制阶段厨师们分兵几路,走遍北京大街小巷,只为品尝一款小食“手抓饼”,回来之后再仔细研究,制作出来之后。还要请美食家再度用味蕾来品鉴。桂林米粉更是成为红墙小院人见人爱的一款主打菜品。

这里不仅有路边美食,同时还能够“宴遇”街头民俗文化。红墙小院不定期地展示包括皮影戏、变脸、京剧、街头叫卖表演等在内的中国传统艺术表演,食客甚至还可与表演者现场互动,更有机会参与表演,置身于传统音乐和文化表演之中,感受传承两千多年的古老中华文明。前不久,更是和艺术机构合作,教食客用干花制作艺术品,然后挂在墙上展示。

没有菜单的私人定制

和堂食不同的是,红墙小院的包房中没有餐单,完全私人定制的感觉。红墙小院有三个包间,最大的包间可以容纳20人。菜系、定制菜单,带来独特的美食盛会。

当食客要想要宴请宾朋的时候,只要说出心理价位和朋友们的喜好与忌口。厨师长就会订制出一个让你惊艳又贴心的菜单。这颇有几分家宴的感觉,先生要想要宴请朋友,贤妻就会根据有限的预算做同超乎想象的美食。而食材的搭配,不仅仅是只是美味,更是会考虑到中医学的养生论理并结合时令。比如,冬季菜中的红酒炖羊排,借鉴西式烹饪方法,用红葡萄酒入菜,去除羊肉膻味的同时,也是天然的着色剂,使菜品更加鲜艳亮丽。炖至软烂的羊排鲜美香浓,回味有淡淡的酒香。冬笋腊味丁更是与众不同,冬笋是笋类中最有营养的,也是湖南人极为喜爱的时令菜。此菜腊肉香软,冬笋鲜脆,塞入松脆飘香的面包囊中,造型独特且别具风味。

私人包间在餐具的选择上,反而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以白瓷盘为主。“留白天地宽”,干净洁白的食器有家的感觉,同时也让餐食静静的绽放视觉美。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葡萄酒也会盛于陶瓷杯中,独特的设计将酒保持在最适宜饮用的温度。

倘佯在红墙小院,东方传统与西方的时尚相遇,文化从未老去,美味弥留心间!

西方的民俗文化范文4

论文摘要:从跨文化的差异及传播角度,分析中外节日的多元共存。我国传统节日自身有必要顺应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吸纳西方文化元素和思想精华;同时应保护和传承作为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的我国传统节日,复兴民族文化与传统,努力维护我国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发挥传统节日的积极价值及健康功用。

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概念逐渐淡漠,传统节日的走向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引起了学界争鸣,成为一个较为厚重的文化课题。

然而,我们不仅不畏惧外来文化的侵人,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不同文化的双向交流、理解和学习,达到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西方将洋节文化输人到中国本土的许多现代化传播理念之运作方法,也值得在继承和创新本土传统节日文化时学习和借鉴。与此同时,要深人反思传统节日的现状,审视整个社会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保护传统节日的策略和途径。为此,需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参照自己民族文化去认识他国文化特征,才能形成不同文化的多角度全方位认识,以跨文化的视角考察节日文化的变迁与传播。

1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传统节日是能够纵向传承、横向传播的固定庆典活动,是一宗重大而又占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也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它是人类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晶,并经受历史的磨练而永放光芒。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

作为一种公共的文化行为,节日的最终目的并不单纯在于娱乐或审美,而在于社会教育和社会融合,是为了通过庆祝活动和集体参与,建立一些公共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此外,在各种仪式行为中,节日以其高度的公共性、组织性和历史性而特别适用于文化记忆的储存和交流。这一文化功能,不仅对内文化认同与社会整合,而且对外成为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勃合剂,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

传统节庆中所负载和蕴涵的和谐对称、淑世情怀、历史意识和乐观自信等文化精神,自始至终成为渲染文化气氛、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内容;植于现代社会中的传统节日,带有文化遗留物与象征物的特点,且具有更大的公开性、全民性和民族性,这要求顺应文化记忆的逻辑以及多方面的社会要求,在保护节日文化及遗产的同时,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兼容性改良与创新。

今天,以理性的自觉态度,认真分析和正确评价传统节庆的精神实质,将为全面弘扬传统文化并积极创造具有鲜活时代气息和厚重文化底蕴的新文化,提供立足的根基和发展的空间。

2中外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及传播

中、西方有着巨大的社会历史文化差异。作为文化符号的传统节庆,西方节庆文化是与中华迥然相异的独立发展的另一种文化形态,日本则是受到中华深刻影响并亦步亦趋发展的节庆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将诸多活动内容融为一体,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却大多呈现单一性特征。与中国人注重血缘、群体、物质性的欢娱诉求相反,西方的传统节日除了注重于精神的升华外,也注重于个体人格的张扬和个体之间的情感诉求,易于为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这使得西方节日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移植性。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中西方传统节日跨文化交汇与移植的最大障碍,尤其造成中国传统节日跨文化向西方移植的障碍,要使中国节日文化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普适性,必须不断融合西方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不但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更加紧密,而且文化上的交流合作与竞争也更加频繁。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日,也处在相互融合与容纳以及相互碰撞与冲击之中。中美的传统节日同样面临这样的形势,从相互容纳角度看,中国的春节和美国的圣诞节已逐步为对方所接受和容纳,至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容纳与此消彼长,更说明当今的时代已经是一个相互开放、合作、竞争的时代。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自创立以来就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如韩国、日本等国的节俗活动很多都能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找到源头。春节在韩国、越南、新加坡都是最主要的假日,韩国甚至把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日本虽把春节和元旦合而为一,却现在还把三月三女儿节、五月五端午节列为节日。

如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被商业文明不断冲击,即将成为历史,但是通过日本的传统节日和仪式活动,可以再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昔日辉煌。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国人的警觉与反思,并适时加以调整。

韩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端午节祭成功,刺激了中国对节日民俗研究的重视,提高了对申报世界遗产和中国遗产保护的战略性认识。联合申报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文化交流战略,例如中朝共同申报高句丽文化遗产,中蒙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中国与中亚五国同时申报丝绸之路等。

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全球多元文化互动使得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机会增加,为民族文化的展示和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传统节日应该保持和弘扬,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民族精神振奋的力量,也是让世界了解和尊重的必要渠道;从文化民主建设方面来看,全球化文化多样性进程需要民主机制,需要更民主和开放地倾听文化的各种声音和利益诉求,以便把许多群体的要求带人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3传统节日文化变迁、融合与走向

当代社会中,大众文化对于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侵人,作为强势文化对民俗文化有着较大的冲击,挤压了民俗文化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大众文化中对民俗文化的利用也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民俗文化的一些组成部分也卷人了大众文化运作之中,并逐渐渗人到民俗文化各个空间中。

3. 1传统节日文化变迁及其传播

在当下文化情境下,由权力政治、资本等不同资源共同支配下建构起来的宏伟场景、热闹非凡的景象,表面的狂欢被以及地方性文化等资源之间的共谋抽空了内在的精神实质。从文化价值的视角来评判当前节日文化,洋节盛行,传统节日日益萎缩,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化认同感的严重缺失。每年定期、反复发生的节日行为是确认民族文化认同的时间契机,有丰厚内涵的传统节日文化行为是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契机。只有具有充足内在含义与象征寓意的节日行为才会被社会接受并得到民众的自觉保护和继承,被忘却内涵只徒有形式的节日,则是其走向消亡的开始。

虽然中华传统节日在国内逐步势微,海外的华人却仍然有浓厚的传统情结,身处异族文化之中,仍然坚持过年过节,既强化了自己的文化信念,也宣传了中华文化。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春节到来时,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接受并喜欢上这些传统节日,开展舞龙、舞狮和赛龙舟等节日活动。海外侨胞对清明祭祀十分重视,每年清明节都有大批海外华侨归国祭祀祖先,也祭祀本民族的始祖。因此,保护好传统节日文化,可使各地华人拥有更为和谐一致的文化空间,充分发掘、利用其文化内涵及其丰富多彩的民俗展演形式,丰富节日文化生活,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将发挥要作用。

3. 2传统节日文化融合及其发展

文化融合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地域和模式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国界并从全人类性评判和取舍中得到文化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

在当今这种多元价值体系里,如何面对洋节文化的输人、融合与中国传统节日的继承、发展等等都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沙特阿拉伯学者A1—Qatta。和A1—Zahrani曾考察了社会习俗、宗教信仰、节日庆典和古老医术所遭受的冲击与破坏。但民族传统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国民教育,推进民族文化竞争力。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要在符合自身发展前提下不断发展,而且要合理借鉴西方节日的现代运作手段,将科学的运作模式运用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中。

旅游业迅猛发展,为传统文化形式重塑甚或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节庆类文化空间,如庙会、歌会、花会、歌好等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都是最典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空间,因民族特征明显和文化价值突出,正成为文化旅游开发的新热点。用文化空间的文化生产与再生产对文化空间进行保护,并且促进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另一种崭新理念,最终达到文化空间和旅游开发的持续生存与发展。

3. 3传统节日文化交流及其走向

Samovar和Porter主张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跨文化群体进行动态、连续和系统化的交流,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文化适应性和发展潜力,以相互理解现实的不同信仰、价值观和文化模式。这种文化认同不能建立在宏大抽象的文化共性上,而应当是一种存在于具体社会生活中的精神凝聚力,应建立在具体的族流和沟通亲和的心理基础上,民族认同的基础是具体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在环境所形成的传统认同和共享记忆,如血缘、地域、习俗、原型等。

在中西交往、文化碰撞与融合过程中,必须坚持积极的原则,取世界文化之精华,创造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在文化融合中努力维护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个性,保持自己文化的应有地位。以兼容并蓄的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节日,突破所谓如何守护我们传统节日的误区,与外来节日一起共同建构我们新时代的节日文化,复兴传统节日,既要保留和保护传统节日的方式与形态,还要弘扬和发展传统节日的精神与内涵,传承并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与精髓。

4结语

西方的民俗文化范文5

The Chinese New Year is very similar to the Western one, rich in traditions, folklores and rituals. It has been said that it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Western Thanksgiving, Christmas and New Year. This is hardly an exaggeration!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itself is centuries old - in fact, too old to actually be traced. It is popularly recognized as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elebrations last 15 days.

Preparations tend to begin a month before the date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similar to a Western Christmas). During this time people start buying presents, decoration materials, food and clothing. A huge clean-up gets underway days before the New Year, when Chinese houses are cleaned from top to bottom. This ritual is supposed to sweep away all traces of bad luck. Doors and windowpanes are often given a new coat of paint, usually red, then decorated with paper cuts and couplets with themes such as happiness, wealth and longevity printed on them.

中国新年有一个伟大的历史。在过去,人们住在一个农业社会和全年工作。他们只休息后收获和播种前种子。这正好和农历新年的开始。

中国农历新年非常类似于西方,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和礼仪。有人说,这是一个结合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和新年。这不是夸张!

西方的民俗文化范文6

关键词:民俗文化;饭店品牌推广;营销活动

节假日期间,无论是星级大饭店,还是路边小餐馆,社会化的大众消费都将成为主流。家庭用餐、亲朋好友聚会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客源构成。那么饭店产品就应以满足这类客人的需求为主,从而促进饭店形象品牌的树立和推广。这是饭店在节日期间营销的主要目的,也是众多餐饮活动中的主题项目。具笔者考察,现代饭店营销活动中的富人情味的乡土文化热可谓经久不衰,此文分别从理念与实施两大方面对民俗文化在饭店营销活动中的价值进行探析。

一、民俗文化活动的策划理念

现今,人们过节的意义并非如旧时京味儿歌《前门情思大碗茶》里所唱“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个节”那样在吃喝等物质层面上的丰富,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在假日得以归家共聚。现今人们更注重家庭感受,更注重亲情互慰,更注重亲友间的小规模聚会,和过去相比,人们显然更需要一种温馨、舒适、安全,更便于彼此沟通的和睦环境,这种需求正在慢慢显露。一些更亲情,更贴近自然,更传统的风格正在重新复苏。这就带动了节假日装饰设计向更亲切、更家庭化的方向逐渐偏移。

如许多饭店在圣诞节期间,将圣诞树装饰、圣诞老人等形象作为装饰;在新年和春节,以大红灯笼悬挂、“福”字倒贴为主;在情人节,则是玫瑰花、巧克力等作为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一系列的装饰过程中一定要求装饰主题突出,文化特色鲜明,要把握“地道”、“原汁原味”的原则。

二、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实施

营销活动的组织是节假日营销的主要表现,也是打造节日氛围的主要途径。由于众多节日的背景不同,中西方文化的特色差异要在营销活动的过程显现出来。比如在餐厅的布置、餐台的设计、菜单的印制、背景音乐和灯光、活动内容等都要有所差异。如武汉璇宫饭店在圣诞节期间,有圣诞老人在圣诞树下发放礼物、儿童唱诗班表演等各项活动;在新年和春节,以凌晨钟表倒计时、发放红包等活动为主;在情人节,则是有玫瑰花和巧克力的烛光晚宴、小提琴伴乐等作为营销的主要表现方式。

武汉璇宫饭店还经常在中西节假日里举办各式颇受欢迎的特色活动,如每年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及新年派对、各种主题派对;并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乐队现场表演,更有活力充沛的员工献上别具特色的集体舞,在旁的宾客也会情不自禁受到感染而融入其中,热烈欢快的主客同乐气氛是其他饭店中少有的。

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里,璇宫饭店推出传统的曲艺表演项目:魔术、木偶戏、皮影戏、杂技、武艺、驯兽表演、说书、鼓书、相声等。曲艺表演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娱乐表演项目,它也是中国民间风味餐厅娱乐活动的最佳选择。浓郁的市井风情文化餐厅利用中国民间的曲艺艺术的渲染,也能为餐厅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让人们了解戏剧历史,观看舞台上的戏曲,在台下八仙桌上品尝以戏曲曲目命名的菜肴,将戏曲文化、饮食文化妙趣天成地结合起来。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感受了历史文化的沉淀,弘扬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年轻的女服务员在端上每一道戏曲趣味菜时,都会恰倒好处地说出该道菜戏曲曲目的剧情梗概,给客人增添不少雅兴。顾客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戏曲氛围,观赏的是戏曲文化,品尝的是戏曲菜肴。真正让人们在这里吃出了情趣,吃出了美味来。

早在周朝,帝王将相们就有以音乐伴奏进餐的记载。《周礼・天官-膳夫》载有:“以乐侑食。”大宴用大雅乐,一般宴会用小雅乐。到唐代,唐玄宗喜爱音乐,吃饭多用其助兴。以后.民间多引用这种方式。《大唐双龙传》写到:李渊率领群臣,分别向寇仲和盖苏文祝酒,把宴会推上,接着是歌舞表演,在锣鼓与乐器交织成的强劲节奏下,无限春光里充盈着青春健康、美不胜收。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歌舞就是活跃饮宴气氛的一种重要娱乐形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饭店将娱乐与餐饮结合已形成良好风气。顾客在餐厅用餐,不仅品尝到美味佳肴,而且可以欣赏到演出活动,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陶冶,用餐心情更加放松。

三、结论

在现代文明已为人熟知时,人们又寻找失落的乡情、人情,采取与众不同的传统文化或乡土文化,以其古朴、传统的魅力吸引旅客。因此,现代饭店营销活动中的富人情味的乡土文化热可谓经久不衰。餐饮文化本身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餐饮文化的综合性特色已不断地显现出来,并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注重文化品位和气质。饭店餐厅中的特色活动设计,实则就是人与美食、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在餐饮活动中的充分表现。

参考文献:

[1]朱光亚. 且说国外若干中国园林研究成果,建筑师,1993(52)

[2]张荣臻,焦亚南.谈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科技信息,2010(29)

[3]唐玉恩. 旅馆室内设计的几种流派之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热,旅馆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10: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