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路建设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路建设规划范文1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我镇共有村、组道路106条140.72公里,其中村道11条28.92公里,水泥路8条16.12公里,碎石路2条7.8公里,土路1条5公里;组道95条111.8公里,水泥路2条2.9公里,碎石路26条30.4公里,土路67条78.5公里。
我镇修建水泥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公开招标,统一标准,宽3.5米,厚20公分。公路建设资金采取“三个一点”办法筹集,即财政补助一点、受益群众采取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办法出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
二、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建设筹资困难
农村公路建设筹资困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政府对乡村道路建设资金支持不够。一是各种惠民补贴直接到户虽然多,但用于乡村公路建设补助相对少。每年国家兑付我镇农民各种补贴近200万元,其中粮食直补129.93万元、退耕还林51.5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8万元、能繁母猪补贴7.2万元,这些补贴远远赶不上农资价格上涨和生产生活资料因道路不畅而带来的运输成本增长速度。二是国家对上等级道路建设投入多,乡村道路建设投入相对少。国家对乡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只有村道被列入省上规划才补助每公里10万元。三是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投入多,乡村道路建设投入相对少。各级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企业发展的资金也远远大于对村组道路投入。
2、群众筹资修路的积极性不强。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经济发展对公路建设的推动作用弱,导致有的农户认为修路的效益不大,修不修路无所谓,从而不愿想办法筹资修路。二是群众观念未转变,等、靠、要思想严重。近几年,由于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特别是直接给予农民很多补贴,不断滋生他们的依赖思想。因此有的群众便认为现在是国家拿钱给农民,作为修路这等公益事业更应该由政府出钱来完成,从而便坐等政府把路修好。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新一轮筹资困难。因修路占地等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解决,加之过去存在村民自治部分农户不交集资款,村民自治又缺少相应的强制措施,对他们不交钱的行为毫无办法,所以在进行新一轮筹资修路时,过去出了钱的农户便以此为借口拒绝交钱。一户不交钱就可能导致5户不交甚至10户不交,从而导致新一轮的筹资困难。四是大量村民外出务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并逐渐朝城镇转移,对家乡筹资修路欲望不强,并且长期不在家,这部分人的集资款很难收到。
3、公路建设成本不断增加。*年初硬化1公里道路只需17万元,由于水泥、沙石、钢筋等原材料涨价,*年同期硬化1公里同标准的道路则需要23万元。1公里增加公路硬化成本6万元,这是造成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重建轻管,村、组道路维修、养护差。因为资金短缺,有些村修建的水泥路、碎石路等无法进行日常维修和管护,造成修路难养路更难,许多群众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放杂物等,甚至于有些群众在毛胚路上种庄稼,严重破坏了公路建设,无法保证晴雨通车。
(三)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乡村道路发挥的效益差。由于所处区域属不同县、乡(镇)、村的管辖,在交界之处有许多断头路,不能衔接相通,修路时没有相关的政策措施,致使有些很短的水泥、碎石断头路也不能连接成一体。农村公路没有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就不能实行城乡货运与客运一体化,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农民群众的买进卖出与出行问题就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
三、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议
(一)资金问题。农村公路是农村的“市政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属公共产品。国家要出台政策等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大对村民自治行为的支持力度,辅之以相关强制措施,增强约束力。
(二)建管问题。一是建立组织,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制定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有关制度。
二是摸清现有农村公路情况,详细地把所有农村公路的现状,不能通车的原因,修建完善所需资金的测算进行逐一清理,形成规划材料,报请上级支持,通晓群众响应,分期分批建设完善,进入管理程序,达到网络化的目的。
三是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经费。县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支出,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农村公路管养的日常养护经费应列入财政专门预算,作为经常性经费的保证。
四是要把路政管理延伸到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构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查力度,对开挖公路做水渠、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放杂物等破坏农村公路的要严格禁止。对一些交通流量大的重点路段或重要桥梁,应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的管理,设置必要的禁行标志,以确保农村公路达到设计要求的使用寿命。
公路建设规划范文2
关键词:宜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新思路
在宜居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很多方面上来讲,我国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一个城市是否符合人们的生活以及居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空间质量的好坏,公共空间的设计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精神上交流以及身体上的放松,所以在当前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中,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直接影响着宜居城市的建立,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对空间的舒适度需求,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本文重点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并且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让公共空间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性
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因此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构建宜居城市显得十分必要,这就需要相关城市规划工作者正确对城市公共空间有一个恰当的认识,并且充分的发挥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这样才能让人们过上更加舒适以及令人满意的生活。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宜居城市是一个崭新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建立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现代化的发展脚步相适应,所以必须要正视起当前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构建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新生活。
2 宜居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存在的问题是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通常情况下,空间体系的建设主要是由区政府负责管理的,由区政府具体的规划空间以及进行维护与管理,但是不同的区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区政府的发展较好,所以能够提供的可支配资金就多,而有些区政府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能够提供的可支配资金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不同区域在建设公共空间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情形也就各不相同,这也是造成城市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想要解决公共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就需要处理好这一情况。
其次,从等级分布的角度来看,我国城市空间在分布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即大型、中型以及小型,通常情况下,小型公共空间主要是位于邻里间的,中型公共空间主要是在社区中形成的,而大型的公共空间则主要是针对城市的发展而言的,而想要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需要较大的场地空间,这时候公共空间就应该发挥其作用了,如果缺少了大型公共空间的建设,那么城市的形象也就无法进一步的展现出来。另外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也是为了能够让市民所居住的生活环境有进一步的提高,更好的满足服务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宜居性的公共空间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方面的建设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在传统领域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主要局限在小型的公共空间建设方面,反而忽视了对大型公共空间的建设,或者是过分重视大型的公共空间,在中小型的公共空间建设中却不尽人意,这种不均衡的状态势必会对城市的整体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阻碍了城市更为广阔的发展。
3 宜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新思路建议
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应该运用崭新的思路朝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构建起这样一个舒适、宜居型的公共空间建设体系,不仅要满足区域性的空间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广阔的城市空间需要,保证小型、中型以及大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发展与建设,这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所以需要对传统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的思路进行转变,引入社会资本,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建设城市公共空间过程中的例子,从空间的不同作用入手,构建出具有不同建设特点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均由政府统一出面指导,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吸引资金,以便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为人们的宜居生活作出积极的贡献。
对私有公共空间制定公共正常进行引导和规范。在城市公共产品建设中促进社会资本投人公共政策引导是其主要途径。为建设宜居城市和构建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提供保障,就必须建立适应的政策机制来对私有公共空间的建设进行引导。一是要λ接泄共空间制定激励性政策来引导规划建设。市政府可以通过激励性措施鼓励私人资本投人到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变“消极的控制”为“积极的引导”。市政府应该对激励性政策进行完善,使激励性政策的使用对象进一步扩大,对社会资本可以通过转移开发权、奖励容积率等手段引导投人到建设中小型公共空间中,从而对宜居城市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对私有公共空间通过细化激励性政策来规范规划建设。首先对于公平与效率激励性政策必须要兼顾,保证私人开发商通过私有公共空间获得利润是实现激励性政策的前提,但是又要保证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因此市政府要选择合适的奖励额度来实现政府、公众和投资者的利益最优化。再者,激励性政策要细分内容,对不同的私有公共空间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及投资者或者怎样的奖励额度等都要规定明确。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和调整激励性政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与建设是当前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除了上述的建议以外,还应该重视起对私有空间的管理,使其能够恰当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这样才能更快的实现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重点对城市空间的设计思路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希望在今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推动城市建设的脚步,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公路建设规划范文3
【关键词】道路工程建设的现状 存在的缺陷 应对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当前我国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道路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新材料核心的工艺也在层出不穷的出现,施工的技术也在先进化,复杂化随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入,道路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也在相继建立并逐步完善,特别是我国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已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管理制,而传统的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公共组织管理制度还没有全部上升到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现代科学化管理的层次上来,还存着很多与现代科学相违背的弊端,需要及时改革和调整,才能适应当下新型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发展的需求。
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没有全面的系统化规范化
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就是要重点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化,管理内容要全面合理化,还要有质询的管理功能和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目前在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仅仅规范了设计阶段和招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但却没有对实施阶段中的组织设计内容作出系统全面的规范化,这严重脱离了现代科学的管理原则,也使局部与整体严重脱节,致使整体的管理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这样对施工组织对整体的施工组织设计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施工组织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我国传统的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工程的概况,施工技术的整体方案,施工进度的整体规划,资源的供应计划,施工图纸的设计等
尽管有些施工单位组织,不断的完善施工措施的计划和内容,其目的也只是从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工程的施工进度而制定出的相应的保障措施,施工组织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在工程技术上,却忽略了工程的管理和组织措施和经济管理措施这样致使道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与非技术管理严重不协调因此在主抓技术的同时也要兼顾以下非技术措施。
(一)缺乏施工部署措施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今天,施工的单位的仙姑一般通过招标取得,而施工的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整个施工项目,施工项目经理在施工前一定要与施工的单位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目标,而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已严重不适合当下的发展需求。
(二)缺乏施工管理风险措施
每一个施工项目的施工都存着一定的风险,都技术风险也有非技术风险,因此在施工前一定要全面系统的对施工项目进行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针对隐含的风险提前做出应对的方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样不但给施工方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也节省了施工的时间和成本,而不注重甚至忽略施工的风险对整个施工将是致命的打击。
(三)缺乏全面的技术保障措施
在一般的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中,仅仅保证质量,安全,是不够的。还要全面的制定保障措施把成本和环保,文明的施工措施也要得到全面的保障,成本直接关系着施工单位的利润,施工单位也要增强环保意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肉则将会是企业被迫停止整顿,导致施工单位无法正常施工。
针对道路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化的应对措施
对施工单位的规范化
1、对于承包道路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一定要正规化,具备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实施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不得随意偷工减料降安全标准生产施工。
2、对于施工单位的施工操作人员例如:垂直运输机械的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作人员,电工、焊工等等必须通过国家规定的特种操作资格,并具有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安全作业的培训。
3、要把责任落实到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中的个人,坚持落实“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4、各施工单位根据自基所承包的工程项目来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管理务必把道路安全建设项目落实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体系
1、根据国家有管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施工组织单位的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体系。
2、投标人在投标前一定要制订标前施工项目管理的规划大纲,以此来规划从投标到交工验收的项目管理。
3、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监督工作人员一定要把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坚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三)加强工程项目经理的深造教育
当下市场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进步,也对项目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项目经理进行二次培训和继续深造已是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
(四)加强对在校生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的培训
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即将成为今后的项目管理者,所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尽可能的让他们多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对日后参加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项目管理课程的积极性从而对醒目管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学校要加大力度对项目管理课程的设置。
学校要对项目管理课程实行多元化的管理,同时还要给寂静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
总结
随着当下经济的发展,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道路工程建设管理当下解决的首要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规范化深入人心,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施工的管理缺陷,一切以规范化作为施工项目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这样才能使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工作有序、循环渐进的开展,才能实现规范化的真正目的,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9期
公路建设规划范文4
关键词:公路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之一,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公路规划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我国在公路规划建设中过多地注重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而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本文主要对公路规划建设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公路规划建设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 我省公路沿线的生态状况
公路路线较长,经过不同地域,生态状况也不尽相同。我省位于祖国的东部,境内山脉主要集中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胶东丘陵区,地貌复杂;西部、东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春夏短暂,雨热同季。
2 现有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现有公路建设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
如果公路穿越野生动物出没区域,就会破坏野生动物繁衍和自然栖息的生活环境。汽车的通行分割了动物的生存空间,也容易发生野生动物被撞死、撞伤的现象。汽车通行产生的噪声、废气等有害物质引起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引起野生动物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公路占地会使耕地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公路通过的一些特殊地段需要对不良地质进行处理,会对地表的植被造成破坏。
2.2 现有公路建设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
由于公路占地会造成耕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因填土和弃土会造成土壤肥力破坏,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在施工过程中,会使临时用地的土壤结构发生改变,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恢复,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堵塞附近的农作物叶片的呼吸孔,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产量。
2.3现有公路建设对水资源的影响
公路建设在施工过程中,水资源受到影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1)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乱倒、生活污水随便排放。(2)堆放在水体附近的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药品、物料等,管理不善、雨水冲刷进入水体。(3)桥梁在建设过程中,地基的开挖、钻孔、打桩,使河床受到搅动,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同时桥梁在现场浇注过程中,机械的油料渗漏进入水体,也会使水体水质下降。(4)公路在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煤炭灰,在煤炭灰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地下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5)公路的营运后,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会对水资源造成影响。
2.4 现有公路建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扬尘,对施工现场附近的空气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公路通车运营后,汽车产生的废气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3 公路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需采取主要措施
3.1 公路路线进行科学规划设计
公路路线的规划必须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结合当地交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工程建设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考虑科学规划路网,线路的确定要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协调。公路线路的选择应尽量不占耕地,多利用荒地,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向自然界的排放和索取。综合考虑地形和周边生态环境,使公路工程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在公路设计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公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公路的规划要建立环境评估制度。公路设计单位在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阶段由环保专家对项目设计进行评估。
提高高新技术在公路设计中的利用率。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有效减少公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如利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航测与遥感(RS)等技术对三维空间进行分析,实现公路规划的科学化、自动化。
公路规划设计要保证实现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要求设计者有生态公路的观念,精心优化设计。对于需要深挖难度大的工程,可以采用隧道,尽量不进行山体深挖,山体深挖后对生态环境及路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对于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区,应根据经济和技术采取分段设计。公路绿化应以保护公路沿线生活环境,恢复原有生态环境,使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2 公路建设施工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
环保部门要对施工单位进行定期审核,只有达到环保资质的施工单位才能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施工单位承担项目建设后,要制定详细的生态环境保护计划,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环保标准进行操作,不得违反操作规程。实行实时监测制度,在施工中对农作物、水、空气等污染,按时做出监测报告。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如使用优质沥青,不仅强度高,而且水溶性小,在公路的运营期间基本不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在两侧应该修建雨水沉淀池,可以净化水源,也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工程完工后,所有工程要由环保专家进行环境保护评价,合格后才能交工。
3.3 公路营运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
公路建成后,要注意路基的防护、绿化以及排水设施建设。公路两侧进行绿化对汽车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铅、汞蒸汽等有害物质有很强的净化和吸收作用。绿化所选树种要进行科学的选择,选择吸收能力较强的树种进行绿化,能有效地降低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树木的叶子能够把噪声反射到各个方向,树叶的震动使噪声能量消耗,达到噪声降低。
公路建设规划范文5
关键字:LED路灯工程管理规范化技术方案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路灯工程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普及LED路灯,传统的路灯工程建设正在向新型的LED路灯工程建设迈进,LED路灯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水平,路灯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方案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是为实现整个LED路灯工程要求的质量、时限、费用、预算而进行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在整个的工程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本文以工程管理进度理论为基础,结合寿光市LED路灯工程管理积累的经验,对LED路灯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及相关技术方案进行简要的探讨研究。
二、LED路灯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就我们寿光市而言,近几年,寿光市大力普及推广LED路灯,所有新建道路均使用LED路灯,截至目前,共安装LED路灯7000余盏,完成LED路灯改造5107盏,建设力度非常大,因此,LED路灯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路灯的后期维修管理工作,所以,只有不断总结路灯工程管理的经验,才能确保路灯工程施工质量,加强LED路灯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对今后城市亮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LED路灯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LED路灯工程的规范化管理是为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形成的条理明确的可操作性计划进度,路灯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工程的前期准备、工程技术安排、技术安装问题难点、工程的协调组织及工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况等,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影响整个路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1)测量定位
根据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的控制点进行现场加设控制点工作,采用全站仪按极坐标法测设基础的位置,用水准仪测出地面标高。基础定位后经复核无误,增设护桩指导施工。
(2)老路基开挖
与各管线所属部门联系,掌握大概分布资料,通过开挖探槽了解地下管线详细分部情况,要求有序地开挖,并施作雨天临时排水沟,开挖时应有测量配合指导,切勿超挖、欠挖。
(3)基础土方开挖
采用挖土机对基坑的大概深、长、宽度土方进行开挖,而后人工按图示尺寸修边到设计标高,若出现超挖,不得使用弃土就地回填,应采用级配碎石或砂回填到设计值。
(4)基坑报检
根据监理程序要求,将填报隐蔽工程基础开挖资料,具体检测内容参见相关验收规范标准。
(5)钢筋、预埋件安装
根据规范要求安装钢筋:骨架尺寸、间距、垂直度、保护层设置、预埋件位置及加固等严格执行验收规范标准。
(6)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木模或组合钢模,几何尺寸不得小于设计值,加固须满足刚度、稳定性要求,确保浇注混凝土时模板不跑模、胀模。
(7)混凝土浇筑
砼浇注时应对称、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25-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施工。掌握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保混凝土层面衔接质量,实现中间吊模的浇注时不翻浆而且能加高混凝土。
在砼强度达到2.5MPa时才可拆模。洒水养生时应用细水均匀浇养,或采用聚酯薄膜保湿、保温养生7d。
(8)基础回填
待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达75%以上时方可进行。确保不碰坏基础成品,力求对称、分层回填,采用冲击夯压实。
(9)清理基础预埋件丝扣胶带、安装灯杆
使用吊车、特制的锁扣(防滑、牢固、能自松卸方便拆)、绳,控制吊点(杆高的1/3处),超过4级风不得安装。采用干硬性砂浆或薄钢板找平,用垂球法找正,立正后立即安装地脚螺丝。
四、LED路灯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方案
在新建LED路灯工程和LED路灯改造工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LED路灯工程管理的经验和流程,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项目管理技术方案。
五、LED路灯工程建设管理的注意事项
路灯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以往的传统路灯的工程建设管理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很多的事项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1)路灯施工的全过程应顺序作业,灯杆外观顺直、流线、平滑、垂直;
(2)灯泡朝向统一、角度一致;
(3)灯杆的防锈层不得破坏;
(4)电缆线接头牢固可靠、防水绝缘、不易暴露;
(5)灯杆间距注意内外弧长修正;
(6)吊装时注意交通行人、行车的安全;
(7)灯杆在吊装时,一定要系遛绳,控制起重物的姿态稳定;
(8)吊装时要设置警示标志。
六、LED路灯工程管理的技术要求和电路说明
(一)技术要求
(1)将灯具置于灯杆上,调整好角度,用螺丝将其固定。将截面大于1mm2的足够长度的红、黑色双绞线穿入灯杆,直至放至灯杆底部。
(2)有多路LED时可多根同时穿入。将一根双绞线的红、黑线分别接在第一路LED的正、负接线端子上,另一根双绞线的红、黑线分别接在第二路LED的正、负接线端子上,其他依次类推。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盖好灯盖。
(3)将电源置于灯杆底部的电器门内,用螺丝使其固定。拨去线头绝缘层,再将电源输入电缆的棕色线与电源端的相线连接,电源输入电缆的蓝色线与电源端的零线连接,电源输入电缆的黄绿色线与接地保护线相连接。
(4)将电源I的正输出端(棕线)与第一路LED引下线的正端(红线)相连接,负输出端(蓝线)与第一路LED引下线的负端(黑线)相连接;将电源Ⅱ的正输出端(棕线)与第二路LED引下线的正端(红线)相连接,负输出端(蓝线)与第二路LED引下线的负端(黑线)相连接;连接牢固后,再对接头处做绝缘、防水处理。
(5)待全部安装完毕检查无误后,锁上电器门,接通电源,灯具即可工作。道路上的路灯在道路两侧对应设置,灯杆高度均为10米,将原灯杆间距缩至为30-40米。
(二)电路说明
(1)灯具安装、接线必须在断电情况下进行。
(2)电源线接头处必须做绝缘、防水处理。
(3)对于电源电压高于AC50V、DC70V的灯具,其电源盖打开时不得通电,以防触电。
(4)灯具内的胶不得随意抠去,以防影响绝缘和散热。
七、结束语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发展绿色节能照明。”这是LED路灯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路灯建设需要注意到的重中之重,LED路灯工程建设管理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城市路灯工程施工质量与城市居民的方便程度高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容形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LED路灯工程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本文的规范化管理及相关技术方案,可以使较为复杂的LED路灯工程管理实施起来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和具体化,为今后的LED路灯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可以参考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规定》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公路建设规划范文6
论文关键词 司法警察 规范化 专业化
鄢陵县人民检察院法警坚持用《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规范化建设标准》管建队伍,严格按《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履行职能,围绕检察工作大局,提高认识、严抓管理,打牢基础、开创新路,始终坚持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方向,在队伍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以及保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省院提出的“加快发展,保障有力”的工作要求。自2007年编队管理以来,先后被许昌市院荣记“十佳团队”、“集体三等功”,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市“优秀法警队”,被县委授予“青少年维权岗”,被县院连续3年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干警2人次荣记“三等功”以及被评为“院先进个人”、“鄢陵县直工委优秀党员”等。
一、夯实基础,创新进取,积极推动队伍规范化建设
1.更新发展理念,坚定发展目标。成立之初,院党组确立了“三年抓基础,三年出经验”的工作思路。目标就是2005年前要打牢基础,熟悉职能,理顺建制,规范制度。2007年,新一届党组对司法警察队伍建设提出了“快、新、高”的目标要求。“快”,即步子要快,“新”,即路子要新,“高”,即标准要高。现在,我院法警队已经成立七年,七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队伍建设的基础比较厚实,在管理上、履职上已经形成完整的、成熟的思路和经验。院党组、领导提高了对法警工作的重视,提高了对队伍建设的认识。我们按照省院法警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有“作”有“为”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劣求真,把队伍管理方面好的作法、履行职能方面先进的经验梳理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用以指导工作。确定了“以队伍建设为主线,以服务保障为中心,紧贴我院实际,严格按照《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在创新发展上做文章的工作目标。事实证明:党组的正确观念、领导的重视支持、队伍的团结努力,是使我院司法警察队伍能够不断进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2.抓好建队基础,突出规范标准。我们主要从“人员结构、装备装具、履职能力”三方面基础入手,不唱高调子,不摆花架子,脚踏实地建设队伍。在人员结构上,2008年增转了五名30岁以下的警员,年龄结构得到了调整,平均年龄由原来的平均32岁降低为29岁;在装备装具上,先后为法警队按标准配备了警用车辆(含囚车)、警棍、手铐、警绳、钢盔、防弹衣、电脑、装备储藏柜等必配警械具,配备办公用房4间,建成了配有现代化设备、总面积近300平方米的独立办案区。有了这些装备装具,使我院司法警察队伍的软、硬件建设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更能展现检察机关的威严,体现威慑作用,保障办案安全;在履职能力上,我们坚持利用岗位练兵等时机,组织干警把法律赋予我们的九项职能逐项拆解,对在各职能各环节中经常遇到的不同情况进行梳理研究,讨论应对办法以及办案流程。几年来,我们在看押、外提、搜查、抓捕、追逃等职能履行上完全形成了程序经验,每位干警在履行每项职能时,都能较好地把握自己应处的位置,包括为配合检察官办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要求显露的态度、语气要有不同变化等等。我们还请具有多年从警经验的老同志对新归队的警员进行传、帮、带。
3.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形象建设。一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严格执警、文明履职、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勇于献身、护法为民。我们结合机关开展的教育活动,组织干警加强理论学习,把建设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有战斗力的队伍做为目标,让大家充分认识只有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道理;二是提高业务技能素质。我们坚持以学习讨论等方式引导干警认识司法警察的业务技能是履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技能,才能保证准确执法。我们以“一熟、两懂、三会”为基础训练课目,定期学习《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职责》、《暂行规定》、《用警执警规定》、《看守细则》、《警察法》等相关业务常识,强化队伍的技能素质;三是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把心理素质在执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主题研究,深刻地体会出,司法警察的心理素质既不同于一般公务员,也不同于检察官,有其特定的内涵。检察工作的性质和司法警察工作的特点要求司法警察履行职责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随时做好挺身而出、不顾安危、制服罪犯的心理准备。我们要求每位法警在执行任务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警惕、勇敢、机智、顽强、果断和独立完成任务的心理素质。
二、深化认识,强化管理,切实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一是认识到位。强调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地位、认识职能。通过学习《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了解司法警察的法律定位,让干警明白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职能性质就是保障和服务。只有认识了职能性质,才能摆正位置,才不至于有“职卑位低”、“权轻责重”的错误认识。同时也让干警清楚,从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上看,法警不单单是“配角”,在履行规定的职能过程中,我们又是“主角”,是“核心”。2007年以来,我队就派警1204次,出动警力2274人次,其中:提审134次用警268人次,看押140次用警612人次,搜查21次用警87人次,抓捕9次用警39人次,外提16次用警135人次,维护群众来访场所秩序18次用警93人次,执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56次用警118人次,完成省院调警保障大要案1次,动用警力5人次,均无差错。
二是领导到位。司法警察是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检察工作顺利进行的一支武装力量,加强领导尤其重要。几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加强法警队伍的领导,几年来,院党组看到了加强法警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事件强调重视法警工作的好处和不重视的后果。在配备法警部门负责人的问题上,党组集体决策全局考虑,调整熟悉法警业务、热爱法警工作的同志到法警部门任职。把年龄小、身体好的同志配备给法警部门;法警业务培训,党组都要把培训计划列入议题讨论,从人、财、物上给予支持和保障;主管检察长亲自和法警部门的同志研究制定用警派警制度、警务值班制度、履职跟班制度等一系列规范章程;检察长定期听取法警工作汇报,及时了解队伍建设情况。领导的到位管理和重视,极大地改善了过去法警工作相对滞后于其它检察工作的局面,为这支队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