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基层养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基层养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基层养护

道路基层养护范文1

关键词:城镇道路,沥青路面,路基,基层,面层

城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设计的交通量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四种类型,本文所介绍的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面层主要应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沥青贯入式碎石和沥青表面处置主要可用于次干路和支路,沥青路面大多是柔性路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拉弯应变。

1 沥青道路路基的施工工艺

路基作为城镇道路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起到了支撑路面的作用,同时路基还与路面一起承担交通的荷载,路基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道路的质量,因而施工中应当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根据路基的填挖要求,路基可以分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和半填半挖路基三类。路基工程包括路基本身有关的土石方、涵洞、挡土墙、边坡、排水管等项目,路基一般以机械施工为主要形式再配合人工施工。

路基的主要质量检查指标为压实度和弯沉值,一般项目有路床、路堤边坡和路基允许偏差等。路基压实作业时应注意压实机具、压实方法和压实厚度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设计中要求的压实密度。在正式碾压路基前最好先作试验段,以便取得基层和路基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路基的压实顺序大致可以总结为“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稳后振,先轻后重”,并且轮迹应当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能超过 4 km/h,碾压应从边缘向中央进行,用小型夯压机夯实时夯击面积应当重叠 1/4 ~3/4。当路基中有管道时,管道管顶以上 500 mm 之内不得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当管顶到路床的覆盖厚度小于 500 mm 时,应当对管道的结构进行加固之后才能压实,当管顶至路床的覆盖厚度为 500 mm ~800 mm 时,应当对管道进行保护措施后才能够进行压实。

路基施工时不得使用高液限粘土、腐殖土、垃圾、淤泥等物质,填方路基施工前应先找平,当路面的坡度陡于 1∶ 5 时,应当修成台阶形式,每层的台阶不应大于300 mm,并且宽度不应小于1 mm。

路基施工前应当按照交通导行方案布置围挡并且临时导行交通,开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应进行防线测量建立测量网络设立边桩。

2 沥青道路基层施工工艺

在施工中,应当按照路面使用要求、路面受力的状况、土基的支撑状况和自然条件影响的不同分别铺设面层和基层。

基层结构的类型及其厚度应当与交通量相适应,按照基层的结构类型可以分为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两类,按照基层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底基层和基层,基层的结构性、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按常用的基层材料不同基层可以分为无机结合稳定料基层和无机嵌锁形合计配型基层,基层所用的材料应当依据交通量和设计载荷确定,一般主要道路施工中常常使用无机结合稳定料基层,本文也主要以无机结合稳定料基层为主来介绍基层的施工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主要有石灰稳定土( 碎石) 基层,水泥稳定土基层,二灰土( 碎石) 基层。基层施工时应当采用小集料堆放,颗粒尽量不小于 0. 075 mm,总拌合时间为 35 s 左右,堆放应覆盖,装料卸料时应尽量均匀,避免二次搬运,摊铺时应当连续,禁止使用薄层贴补法找平。

城区基层施工时应当采用工厂拌合的方式,不宜使用现场拌合(即路拌) ,路基施工时含水量控制很重要,所以施工时应根据材料含水量的变化、集料的颗粒组成变化,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厂拌石灰土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湿润。二灰土(粒料) 基层摊铺时应根据试验确定松铺系数和虚铺厚度,不能仅凭经验就进行施工。雨季施工时降雨应停止施工,已经摊铺的路基应当尽快碾压密实。

基层压实时压实系数不能仅凭经验确定,更应依据试验确定,路基碾压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时若有接缝,纵向接缝应设置在道路的中线处,而横向的接缝应尽可能的少。二灰土(粒料) 基层压实厚度为200 mm,并且不小于 100 mm。压实成型后应当立即采取洒水或者覆盖养护直至上层结构施工为止,二灰土(粒料) 基层养护应当为 7 d ~14 d,且采用湿养或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养护,养护期间禁止通行。

3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要点

面层施工时其类型和结构及面层厚度也应与交通量相适应,面层是道路的最外层,它承受了更多的载荷和摩擦,它的强度和使用量也相对较大,故面层施工应当作为道路施工的重中之重。

沥青运输时不得采用柴油做防粘剂,一般以肥皂水做防粘剂效果就很好,搅拌时宜采用间歇式拌合设备,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拌合周期不小于45s储存不超过24 h。沥青路面摊铺时两台摊铺机应当错开10mm~20mm,并且两幅之间应有30~60的接缝,上下层错开200mm,由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比热板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的平均温度高 30℃~10℃,摊铺速度应适当降低,所以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摊铺温度不应低160℃,摊铺速度为1 m/min~3 m/min,压实系数控制在1.05。沥青面层施工碾压时厚度不应超过100 mm,初压、复压、终压应紧跟着进行,且重叠 1/3 ~ 1/2 轮宽,碾压直至无明显轮迹为止。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初压温度不低于150℃,终压不低于90℃且应用热接缝,热接缝上下层应当错开 150 mm。沥青面层温度低于50℃ 即可开放交通,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完成后如需开放交通可洒水冷却。

4 冬雨季道路施工时技术要点

道路施工时应当注意季节及天气的变化,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其中冬季和雨季施工对施工质量影响最大。经验表明面层施工时更应注意冬季施工,基层应当注意雨季施工。

当雨季施工时应当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且把施工安排在无雨时施工,还应调整施工顺序,集中力量分段施工。雨季施工时还应做好防雨措施,施工现场应搭设雨棚和罩棚防止集料过湿。基层施工时应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面层施工顺序应紧密衔接,及时浇筑、振动、抹面成型和养生。

昼夜平均气温连续 10 d 以上低于 -3 ℃时就为冬季,日平均的气温低于 5 ℃,混凝土施工时应当按照冬季施工进行。冬季施工时应做好防冻准备并且提高施工速度,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低于 5 ℃时禁止施工,必须施工时应当适当提高沥青拌合出厂温度,采取“三快两及时”的施工方针。

参考文献

[1]房瑞伟,黄惠民. 浅谈路面工程的基层连铺施工方法[J]. 交通科技. 2009(02)

道路基层养护范文2

关键词:道路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路面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受大气环境及汽车荷载的作用。道路结构主要由路基、基层、面层组成。汽车荷载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路基要保证不发生不均匀变形,基层是承重层要有足够的承载力,主要承受车荷载,路面直接承受车荷载,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

1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长时间露天作业,受天气影响很大。必须做好现场探勘,了解地下管线,排水管道分布情况。做好协调工作,夜间工作还要办夜间施工证,通知附近居民,减小噪音、施工灰尘对居民的影响。把好质量关,建设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要实行质量责任制,严格控制施工程序,每道程序都要符合质量要求。干扰因素众多,工期有长有短。一些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就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悄悄地隐藏着。所以要严格控制每道施工程序符合质量要求,把好质量关,做到质量安全责任制。

2 道路施工中常遇见的质量问题

2.1 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2.1.1 原因分析: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比如压实度不足、分层过厚、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基变形、开裂或者下陷等。

2.1.2 防治措施:路基填筑时,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分层厚度符合要求,路基分层填筑一般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防止漏压或者压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在压路机难于压实的地方,采用小型夯机进行夯实。

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

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型,做相应土若干组击实试验来指导后续施工。

2.2 沥青路面出现松散

2.2.1 原因分析:产生沥青路面松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沥青原材料稠度低,粘结力低,沥青用量不足,沥青表面离析,离析的部位粗骨料集中,缺少细集料,这样在此部位就会出现粗骨料与粗骨料直接接触的问题,时间长了,沥青就会由于老化而剥落,降低了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力。第二,是由于所用的矿料太湿,或者基层未清扫干净、透层油撒布不均匀等。第三、在进行沥青面层摊铺时气温过低,致使沥青层碾压后不密实,在车辆通行后产生松散现象。

2.2.2 防治措施:为了尽可能的消除面层松散的问题,首先应该保证基层的施工质量,在铺筑面层前,将基层上的尘土、杂物等要清扫干净,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的稠度喷洒透层油。选择抗老化性能好、粘结力好的沥青,沥青混合料中碎石应该选用碱性石材,保证石料清洁,从而有效提高沥青与碎石的握裹力。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一般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在气温低于10℃时禁止进行沥青路面摊铺,次干路及支路在气温低于5℃时禁止进行沥青面层施工。

2.3 基层开裂

2.3.1 原因分析:引起开裂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干缩性裂缝,干缩性裂缝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七天养护期的干缩,另一种是养护期结束至沥青封层施工时间段的干缩。二是温缩性裂缝。是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由于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热胀冷缩而引起裂缝。水泥稳定碎石内部的三相(固相、液相、气相)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产生热胀冷缩,进而产生温缩性裂缝。

2.3.2 防治措施: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措施:

(1)控制水泥用量。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按照工程实践大多控制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六,水稳碎石基层的强度受到水泥剂量的直接影响.水泥用量越大混合料强度越高,但随着水泥剂量的升高,由于水泥水化热将使混合料基层内外温差较大,从而产生裂缝,基层结构裂缝主要就是由于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化影响而产生的。产生的裂缝越多,越易导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破坏,严重缩短道路使用年限。水泥剂量太小,又不能保证水泥基层的施工质量。

(2)水泥品种的选择。

泥原材作为影响水泥稳定碎石质量的关键因素,在选择水泥品种及水泥强度等级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进行选择,水稳基层中所用的水泥一般采用普通水泥、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一般为32.5mpa,因为水泥活性成分过多或强度等级过高,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从而导致裂缝。

(3)控制含水量。一般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碾压,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百分之一,因为含水量过高,则水泥稳定碎石蒸发散失的水分越多,形成的裂缝就越大。

(4)加强基层的养护。水稳基层施工完成后的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天,在7天的养护期内应使基层表面始终保持湿润,避免忽干忽湿,产生干缩裂缝。每天根据基层表面的干湿状况进行洒水养护,每天进行洒水养生的次数应根据气候情况确定,28天内正常养护。最好在基层施工完后一周即进行下封层或喷洒透层油,随后尽早铺筑沥青面层,保证基层不继续失水,引起干缩裂缝。这期间禁止车辆通行。

3 结束语

城市道路施工中的各种质量病害,对道路的质量影响是非常大的,除了上述几种质量问题,还有比如沥青路面平整度差、壅包、网裂等等,无论出现何种质量问题,我们都要从根本上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在进行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时,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规范,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责任制,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并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技术规范以及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波,常新江.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j].北方交通,2008(4).

[2]崔达.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2(2).

[3]沈健华.试析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要点[j].中华民居,2014(3).

[4]刘兴连.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

道路基层养护范文3

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提出几种解决方法。

关键词:道路工程;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施工过程控制

1.1 控制原材料质量

各等级公路对原材料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1.1.1级配要求(见表1、表2)

表1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砾石的颗粒组成范围

注: ①潮湿多雨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6,其他地区塑性指数小于9。②对于无塑性的混合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接近高限。

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砾石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时,其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1中1号级配的规定;级配碎石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时,其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1中2号级配的规定。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表2未筛分碎石底基层颗粒组成范围

注:①潮湿多雨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6,其他地区塑性指数小于9。

未筛分碎石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时,其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2中1号级配的规定;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底基层时,其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2中2号级配的规定。

1.1.2压碎值指标

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砾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应满足下列规定:

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26%;二级公路≯30%;二级以下公路≯35%。

底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30%;二级公路≯35%;二级以下公路≯40%。针片状含量不超过20%。

1.2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

级配碎石与未筛分碎石和砂砾底基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基本相同,施工工序也基本一样,只有原材料备料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不一样。级配碎石要求级配达到表1的要求,未筛分碎石按表2要求控制。级配碎石底基层压实度≮96%,CBR值对轻交通道路≮40%,中等交通道路≮60%。

在施工过程中,有条件的施工路段(指能找到较好的路基填料),我们在路基土石方施工时就要考虑底基层的施工问题。在进入路床填筑时最好填风化石或其他符合要求的山渣料。在景德镇至黄山二级公路改造工程施工时曾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较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挖方的山渣集中堆放储备。在路床填筑时再用这些材料填筑,辅以Ingersoll-RandZD50大功率压路机碾压,效果非常好。虽然设计底基层厚度只有15cm,但我们的底基层质量达到优良工程,没有进行过一次挖补。从事过改建公路施工的同行可能都知道,改建公路底基层基本上都会亏本,但我们在那个项目底基层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施工前注意路基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高程、横坡度、弯沉、平整度等。弯沉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在施工前对其进行处理,否则后患无穷。对路基标高超过设计标高的地段要整平至设计标高允许误差范围以内。施工时应在路基干燥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前,放好中桩,直线段可以20m一个桩挂线,弯道上10m一个桩挂线,松铺系数可以通过试验路段测得。挂好线后,再次检查厚度,对局部厚度不足的路段,应再次人工刨低,直至符合要求为止。摊铺整平后,进行碾压,压实后铺上沙或石粉,撒水,再次压实成型。底基层铺筑后一定要加铺一层石粉或中砂,这样做除了有利于底基层成型外,更主要可以防止雨水下渗侵蚀路基土方,造成翻浆发软。底基层铺筑后,培路肩工作不要紧跟着施工,应等底基层结板后再施工,这样有利于排除渗透进底基层中的水。

在挖方路段如果路基排水沟工期要求必须施工,排水沟一定要每隔5m-10m开一个排水孔。保证路基不积水,对底基层质量提供保证。

开放交通的路段施工完成后要注意加强养护,天气干燥时要撒水保持湿润状态。应加强养护,用石头阻止车辆从同一车辙上通行,造成车辙坑槽。

2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处理方案

尽管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还是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比如翻浆,弯沉达不到设计要求,这是最常见的病害。

2.1 翻浆和发软

翻浆和发软基本上都是因为路基的原因引起,一般都是采用换填的方式处理。根据我们多年的施工经验,做这项工作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2.1.1反挖深度反挖的深度一定要到位。将发软的底基层料和土方一并清除干净,否则可能仍会达不到要求。在我们实践施工过程中有的地方下挖达1.2m。

2.1.2开挖面积开挖的面积不能太小,最好要能下压路机。开挖后晾晒再压实。

2.1.3排水沟挖好排水沟,开挖后一定要开一条小水沟将水引到路基外,以免积水。小水沟里回填碎石,形成盲沟。

2.1.4选择回填材料如果工期允许可以选择级配好的底基层材料回填,但要注意不能积水。最好是用基层料回填可保万无一失。

2.2 弯沉达不到设计要求

实践证明我们用底基层料回填的很多都达不到要求,最后还是要换基层料。在实践中需慎重考虑,条件具备最好就是用基层材料回填。在206国道会昌段改造过程中,由于底基层在雨季施工,出现了大面积发软,弯沉达不到要求。K1952+000-K1953+200路段采取换填底基层料,平均换填厚度达到60cm。K1949+800-K1950+000我们主要采用换填基层料,这两种方法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在上犹至崇义的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上也出现了弯沉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底基层厚度不够,原材料级配差。这里采取的方式是加铺基层,首先将弯沉过大的点挖除换填,再整体加铺一层基层补强。在这里出现了几个这样的问题,加铺厚度的问题和掺灰量的问题。通过弯沉代表值推算补强层厚度。须加厚13cm。开始铺筑试验路段200m,其中100m掺灰量3%,另100m掺灰量4%。养护时开放交通。一个星期后检测弯沉显示不合格,而且弯沉没有明显的提高,表面松散。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含灰量太小和没有封闭交通养护造成。第二次试验,含灰量提高到5%其他指标不变,封闭交通养护。7天后检测弯沉符合要求,且提高明显。K47+400-K49+200路段,采取封闭交通施工加铺12cm基层料,含灰量5%。7天后弯沉代表值从430 (1/100mm)提高到132(1/100mm)。其他路段依次推广,但由于没有封闭交通养护造成加铺后还是达不到要求。分析原因,首先因为路基整体强度不够,补强层铺筑后还没有与路基形成整体强度,重车碾压,造成基层料无法凝结硬化,形成板体结构。这样自然就造成松散。所以养护时封闭交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结语

软基条件下的路基修筑是道路工程的热点问题,目前,虽然有了许多处置方法和措施,但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处理方法也在不断发展,而且针对具体的工程情况,不同的施工方法会造成不同的施工费用,甚至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底基层处理的好坏往往会对整条公路的修筑质量起决定性的影响。工程中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往往对整个工程建设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道路基层养护范文4

Abstract: In the paper,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maintenance costs of the traditional layered paving process and t layered continuous paving is analyzed. The cost of preventive maintenance and disease treatment at different stages is calculated, and it is further concluded that the layered continuous paving technique can reduce the maintenance cost in maintenance phase.

关键词:分层连续摊铺;养护;经济效益

Key words: layered continuous paving;maintenance;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U41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161-02

0 引言

公路养护成本是为使公路使用性能保持在预定水平而进行的日常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工作所需的费用。公路养护一般分为预防性养护和维修性养护。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的有计划、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不能及时养护,在随后的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次下降40%,而养护成本要增加2-3倍。维修性养护一般是修补路面的局部损坏或对某些特定病害进行养护作业,适用于路面已经发生局部性结构损坏,但还没有波及全局的情况,是一种事后、被动的养护方式,治标不治本,各种局部病害累积起来将引起整个路面结构的破坏,最终导致昂贵的大修费用。传统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技术是先摊铺一层,养护7d后再摊铺一层,而连续摊铺是一起摊铺两层,再养护7天,这样可以缩短工期,而且由于其施工的特点,后期病害也会减少,养护费用也会下降。

1 水泥稳定碎石摊铺两种施工工艺对比

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可以采用传统分层摊铺工艺和分层连续摊铺两种施工工艺。两种不同施工工艺工艺流程图见图1、图2。分层连续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一个日作业段1d摊铺一层,养护7天,常规工艺至少需要16天才能交工验收,而连续摊铺一个日作业段1d摊铺两层,养护7天,只需8天即可完成一个日作业段内,与常规工艺相比,至少缩短8天时间,大大缩短工期,能够确保在合同期段内完成建设单位下达的建设指令。

2 病害的处治方法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和超载车辆的增加,很多半刚性基层在设计年限内出现一定的破坏,如:裂缝、龟裂、唧泥、网裂等现象,有的甚至在通车第二年就出现一定的破坏,使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维修幅度提高从而增加养护费用。目前,国内对道路的养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案:①修复老路面。即针对路面产生的轻度裂缝、坑槽、脱落等局部的损坏,主要的修复方法有裂缝填缝、局部开挖修复等;②处治老路面及加铺罩面。此类修复方案主要是针对诸如路面表面平整度不足、路面抗滑能力不满足要求及连续的轻微破损等功能性病害。③铣刨部分厚度老路面及加铺罩面层。在桥梁、隧道或标高收到限制的其他路段,需要先对老路进行部分厚度铣刨,再进行加铺沥青面层;④处治老路基基层及加铺沥青面层(或面层再生)。老路面面层发生结构性损坏,将老路面面层过挖出后对基层进行相应的处治,再加铺沥青面层或进行面层再生。⑤再生老路基基层及加铺沥青面层(或面层再生)。老路基基层发生机构性损坏时,需将其基层挖出再生,再加铺沥青面层或进行面层再生。

3 维修方法及费用标准

对于长期使用状况下养护所需费用的对比,主要是针对由基层引起的病害所耗费的费用。由基层引起的病害主要包括基层反射裂缝引起的路面开裂、基层冲刷产生唧泥以及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面层结构性辙槽。表1为由基层病害引起的路面损坏的维修方法。

通过对当地及其他地区各级公路维修费用的调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了某地区一级公路(路面宽度按15米考虑)每公里在不同维修等级下的大致费用,见表2。

3.1 使用年限的确定 道路的使用是一个过程,维修的次数和维修力度与使用年限有关。在相同的使用年限中,为维持路面的正常使用,不同方案的维修次数和力度是有差异的。所以维修费用与初期增加投资的差值与道路的使用年限有关,考虑道路的正常使用年限,在计算中使用年限确定为5年、10年、15年、20年。

3.2 使用年限内两种施工工艺维修频率 根据与该地区工程性质相似道路使用的使用情况,预估使用年限内两种施工工艺情况下路面维修的频率及次数,分别见表3、4、5、6、7。

因此,在使用年限内原有施工工艺条件下,各等级维修次数为:小修14次,中修3次,大修3次。

采用分层连续摊铺施工工艺,基层强度增加,承载能力提高;上下基层层间粘结增强,两层相互之间的反射裂缝减少,从而减少面层裂缝,进而降低水损害。因此,根据对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基层承载能力提高的计算以及面层裂缝减少情况的预估,可以认为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基层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的情况能够维持在10年左右。

在开始的10年内,基层工作状态良好,路面在正常的交通荷载下出现结构性破坏的可能性比较小,其病害多大属于表面破损,路面不会出现结构性破坏,在此期间,只要对路面进行日常养护剂定期的维修就可以保证正常的使用,维修方式以小修或中修为主,不会涉及到大修。在道路使用10年之后,采用新工艺施工的基层开始出现承载力下降,路面结构性损坏开始出现,需要采取大修措施才能够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但是由于新工艺条件下,基层性能高于原有工艺施工时的性能,大修的频率也可降低。

在使用年限内采用新工艺,维修次数为:小修14次,中修5次,大修1次。

3.3 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养护费用的对比 根据前面确定的维修等级每公里的养护费用以及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路面不同维修方式下维修频率,分别计算两种施工工艺下,道路养护费用的差异。

从表8、图3可以看出,不考虑初期道路建设成本的差异,在道路使用的前5年内,采用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养护费用是相同的,在5年之后,采用传统施工工艺修筑的道路养护费用开始大于连续分层施工修筑的道路所需的养护费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在道路的设计使用年限20年内,仅用于道路养护的费用,采用连续分层施工的道路便可节省近130万元。

4 结论

根据对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修筑基层养护费用的经济性分析,可以知道,采用连续分层施工工艺修筑基层在后期的使用养护过程中能到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军.厚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层连续施工技术研究[D]. 长安大学,2015.

道路基层养护范文5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养护,维修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与成因

1.1 裂缝

(1)横向裂缝。由于水泥混凝土失水干缩、冷缩、切缝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

(2)纵向裂缝。由于路基体填料、施工方法不当等,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使路面板在自重和行车压力作用下产生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

(3)交叉裂缝。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自身强度不足、路基和路面基层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差或是使用性能不稳定的水泥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

(4)板角断裂。由于板角处受连续荷载作用、基础支撑强度不足及翘曲应力等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与板角两边接缝相等的贯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全厚度的裂缝。

1.2 表面损坏

(1)纹裂、网裂、板面起皮和剥落。由于施工时过度抹面、养护不及时等原因导致路面板表层出现的浅而细或发丝状的表面裂纹和网状裂纹。

(2)麻面、露骨。由于混凝土离析导致路面板表面结合料磨失,成片或成段路面板呈现过度的粗糙表面或者骨料。

(3)磨光。由于集料耐磨性差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轮荷载作用的重复辗磨后,表明磨光,抗滑性能下降。

(4)坑槽、孔洞。由于集料含泥量过大等原因导致面层骨料局部脱落孔洞、坑槽。

1.3 接缝损坏

(1)填缝料损坏、接缝碎裂。使用中,气温上升时填缝料被挤出,气温下降时填缝料不能恢复使缝中形成空隙,泥、砂、石屑等杂物侵入,成为再次胀伸时的障碍,造成路面板接缝处的变形和破损。

(2)唧泥。填缝料破坏,雨水下渗导致唧泥。

1.4 变形损坏

(1)错台。由于基层或路基体压实不均匀,致使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辆的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接缝处产生的垂直高差。

(2)拱起和沉陷。胀缝被硬物阻塞,或胀缝设置过少,使路面板受热时不能自由伸张导致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抬高;填缝料损坏导致雨水从接缝处下渗,软化基层,甚至软化路基体,使路面板接缝下方的基层和路基体承载力下降,路面板跟着下沉,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下沉。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1)严格基层和路基施工质量,确保达到规范要求。如前所述,基层压实不足、材料不均匀、强度和稳定性不足等均会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因此基层和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不能掉以轻心。

(2)优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施工严格按规范要求选材,选择的集料应不具有碱活性且耐磨、坚硬、洁净,选择低热、低收缩的水泥。

(3)严格施工过程控制,保证施工质量。水泥混凝土拌和均匀,振捣完全充分密实;保证切缝的温度和时间,切缝要及时;养生到位;搞好施工缝、缩缝、胀缝的处理; 构建科学的排水设施,防止路表水渗入。

(4)发现公路水泥混凝土出现损坏,及时进行修补。

对于水泥混凝土板裂缝的现象,可采用灌浆处理。对裂缝的彻底处理,可在裂缝两边各30~40cm范围内将混凝土板凿除,放置钢筋网再浇筑与原来面板标号相同的混凝上,夯捣密实后,磨光拉纹,两侧应设置缩缝,缝内填充沥青材料防止雨水渗入;对于基层已遭破坏的裂缝,或发生断板烂板及胀缝破坏的路面,需将混凝土板大面积凿除,结合实际对基层进行处理后,再沿用以上办法处理。

对于水泥混凝土板错台、沉陷的现象最好铲除,用同标号的新混凝土进行修补。 对于水泥混凝土龟裂、网裂及胀缝、施工缝、缩缝处的局部破坏现象,可采用局部换板进行修补对于已产生龟背状裂纹的混凝土路面,需将板块全部凿除重做。 对于水泥混凝土断裂,一般采用将整块板凿除在处理好基层以及路基后,重新浇筑新的凝混凝土板。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大部分出现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等病害时,经论证修补技术经济性差时,应重新浇筑。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养护对策

(1)养护维修策略原则。1)合理性原则。所采取的措施在技术上应该是合理、必要的。目前许多维修措施, 尤其是加铺层的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上不够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旧路面没有进行处理, 或者不知应该处理到什么程度。对不同对策的适用性缺少认识, 或对不同对策使用后可能衍生的后果考虑得不够。2) 经济性原则。所谓经济性原则是指在满足技术要求前提下的经济选择。也就是说, 根据经验, 所确定的对策考虑技术、经济两方面的因素, 并不纯粹是技术因素。3) 预防性原则。目前的养护被动地应付性养护较多, 主动的养护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养护资金的限制, 另一方面是缺少预防性养护的理念, 或者对预防性养护的经济合理性缺少切身的体会。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较差、使用寿命很短则加大了养护工作的压力, 造成恶性循环。在制定对策的过程中, 对许多道路的维修措施, 尤其那些较好的路面, 所建议的措施实际上是预防性养护措施。

(2)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对策。1)维修对策。接缝料脱落的维修。破碎板的维修处理,根据其损坏程度不同需分别对待。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修补被损坏的混凝土路面,由于收缩性大,易导致新老混凝土拉开;水泥混凝土本身粘度低,与老混凝土结合差;新老混凝土间的界面缺陷,易使混凝土开裂;养生期长,影响交通,因此重新浇筑新的混凝土面板时,要在混凝土中掺加一些性能优良的添加剂。2) 养护对策。重视日常养护工作。长期以来,人们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日常养护重视不够,认为修混凝土路面可以一劳永逸,短期内不需要养护,从而把混凝土路面的养护费用挪作它用,以至经常性养护内容如接缝的填封、接缝料更新、缝中杂物的清除、裂缝及边角损坏的修补等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和维修,而造成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坏。实践证明,路面过早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渗入路面基层,导致基层湿软、冲刷、强度降低而引起的。制定养护维修计划。为提高养护费用的投入效益和合理利用资金,公路养护部门应根据路面损坏程度、范围和位置,以及对路面今后的使用要求、交通量增长和养护资金等,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局部维修和大中修计划。同时,要对各种养护维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选择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维修方案。 进一步加强养护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补,应以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尽可能不中断交通或缩短限制交通时间为目标。尽快提高路面养护维修的技术水平,延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逐步实现维修养护的机械化。

结论: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施工简单等特点,在低等级公路中公路建设中应用广泛。使用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会产生裂缝、表面损坏、接缝损坏、变形损坏等病害,产生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材料性能不良、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和养护不及时。因此应加强质量意识,严格基层和路基施工质量、优选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时对出现的病害进行修补,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道路基层养护范文6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作用原理

随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机动车辆不断增加,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道路的负载量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以其自身的优越性,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对我国市政道路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概述

当今社会,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我国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一大成就,极大的提高了市政道路建设的水平。在运用这一技术时,想要保障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就一定要控制好水泥的稳定性,使基层的厚度、平整度等指标都满足市政道路施工的要求。另外,在运用这一技术时,还要特别注重水泥的质量,这样才能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性能[1]。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作用原理

和一般的道路路基相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基更加坚固,稳定性和耐久性更高,在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作用原理就是按嵌挤压,并且挤压的程度要接近真实的密度。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主要组成原材料就是灰浆和料粒,所谓灰浆就是指水和凝胶材料,而料粒就是指碎石。碎石是水稳材料的核心成分,碎石料之间有很多空隙,而填补这些空隙的就是灰浆和凝胶材料,并且要将这些材料摊铺压紧,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为了提高道路铺设的强度,一定要要保证灰浆具有抗冻性[2]。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材料要求

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保证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符合道路建设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首先,一定要选择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对水泥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只要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快硬水泥和受潮变质的水泥即可。其次,在对混合材料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混合材料的粗细程度,同时保证混合材料中不含有有害的成分。最后,在进行混合料拌合的时候,最好使用蒸馏水,这样可以避免水里的一些物质对水泥的强度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要使用一般的饮用水,也要制作少许的水泥砂浆与蒸馏水制成的水泥砂浆进行比较,如果抗压强度发生很大的变化,则不能使用[3]。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避免道路施工过程中突然出现紧急的情况,施工单位一定要做道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必然要求。首先,对道路施工的环境进行进行详细的调查,做好施工放样工作。其次,为了保障市政道路具有足够的载物荷重,施工单位要认真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指标,提高道路安全性和耐久性。最后,要重点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排水问题,可以在大概30米左右的距离开挖排水通道,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积水情况,影响道路建设的质量。总之,做好道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提高道路施工的经济效益[4]。

(二)摊铺工程

摊铺工程是整个道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市政道路的使用性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摊铺分为上、下基层的摊铺。在摊铺工作中,为了防止下基层受到损害,施工单位一般都会采用平整机、摊土机、人工等方式进行摊铺工作。同时要注意把路面摊平之后才能进行下基层摊铺,并且还要对高度进行测量和控制。在上基层的摊铺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施工的连续性,并控制好速度,保持每分钟一米的速率。为了保障摊铺工作符合要求,可以先摊铺一段距离,查看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才能继续摊铺工作[5]。

(三)碾压施工

为了保障道路施工的质量,一定要及时的对铺设完毕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碾压。在碾压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操作,控制好碾压的时间,时间过长会破坏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时间过短又会影响基层的稳定性。同时,在进行碾压工作时,还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只有严格的按施工标准进行操作,才能提高道路过长施工的质量。

(四)养护工程

养护工作发生在整个道路工程施工完成以后,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最后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单位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会导致整个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面出现很多的小碎石,破坏路基的结构,对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进行养护工作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基层湿度,因此,施工单位可以使用养护膜对路基进行养护,保持基层的湿度,一般养护工作时间为七天,这样会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更加稳定。

结语

总之,与一般的水泥混凝土基层相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更好的整体性、耐久性和稳定性,在城市道路施工建设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并保障其合理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施工水平,最大程度的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地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实践[J].江西建材,2014,(13):161.

[2]张力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探讨[J].企业导报,2011,(12):279-280.

[3]刘志先.城市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技术研究[J].中华民居,2012,(4):72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