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印刷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印刷的发展

印刷的发展范文1

创意 应用几何?

印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的今天,创意对于印刷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不仅能帮助印刷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客户的忠诚度,更能帮助印刷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逐步完成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商到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可以说,创意正在逐步成为印刷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和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武器。那么,印刷企业与创意的对接情况到底如何?通过采访,我们把印刷企业与创意的对接分为了3个层次。

1.专设创意设计部门

其实,大多数印刷企业都意识到了创意对自身的重要性,因而已经设置或在积极组建自己的创意设计部门,而这些创意设计部门也确实为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帮助他们吸引并留住客户。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家以承接外单为主的印刷企业,某次了解到客户的一个特殊要求,即希望在其印刷的图书中最大程度地体现绿色环保的主题。多数印刷企业针对这一要求也许会在使用环保纸张、油墨方面下功夫,但这样并不能直观地向使用者传达环保的信息,生产出的印刷品在外观上和普通印刷品区别不大,难以“出彩”。于是,这家印刷企业的创意设计部门灵机一动,提出用过版纸来生产这批图书的想法:在需要印刷文章的地方先印刷一层白墨,没有印刷文字的地方保留过版纸的自然墨迹,这样不但图书中的文字部分会呈现出特殊的“镂空”效果,而且由于使用的是过版纸,每本图书都各有特色,此外过版纸的回收利用也更好地诠释了“绿色环保”的主题。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客户的大力认可,这家印刷企业在赢得了高于正常印刷1~2倍的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凭借出色的创意设计能力和这位客户建立了长期而稳固的合作关系。

2.形成自身创意品牌

与第一个层次相比,这类印刷企业在整个印刷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就小得多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他们意识到如果仅仅作为被动型的加工商,无论是利润水平还是在合作中的话语权都相对有限,不如直接凭借创意转型为主动型的生产商或服务商,以赢得更宽广的生存空间。

上海中厦彩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厦彩印”)便是这样一家企业,据总经理章怡介绍,中厦彩印最初是以为国外客户提供纸质贺卡、台历、相框等的印刷加工服务为主,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他们走上了创意这条路。他们在培养设计师的同时,对原来印刷加工过的产品进行理解、消化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悠卡”,并和国内的超市、卖场、礼品公司等合作,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章总表示,虽然截至目前,自有品牌“悠卡”为中厦彩印所带来的利润比较有限,但他们却在培育“悠卡”品牌的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创意设计能力,销售渠道的组建、掌控能力以及公司的形象,获得了许多国际客户和终端客户的认可。未来,中厦彩印将计划向对创意能力要求更高、利润也更加丰厚的商务礼品的开发和生产领域进军。

3. 拓展广阔的创意业务领域

能达到这一层次的印刷企业在整个印刷行业中可谓“凤毛麟角”,在他们的眼中,印刷的定义早已被无限拓宽,印刷甚至不再是他们的主业和赢利点,而仅成为其将创意变为现实的一个工具或一个环节。

上海金汇通创意设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汇通”)便是这类印刷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金汇通是一家包装加工企业,自2005年起便开始有意识地将创意当作公司的重点发展战略,如今,他们已经拥有100多名设计师,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市场营销在内的基于创意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比如某些小型茶叶加工商对市场了解不深、没有品牌,在产品包装、推广方面缺乏经验,金汇通就可以依靠强大的创意理念和设计能力为他们设计品牌和包装,制定合适的市场推广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印刷只是作为一种实现手段,创意才是他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 问题何在?

可见,创意正在印刷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已经有部分印刷企业借助创意的力量获得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但是,印刷企业的创意之路并非一马平川,这其中有不少的“拦路虎”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定位难

事实上,相信许多印刷企业都能明白并且认同提升创意能力、并借此延伸产业链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创意和印刷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做创意图书、创意贺卡,也可以做创意挂历、创意包装,甚至还可以像金汇通那样提供以创意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解决方案,因此,怎样选择结合方式、如何定位是令许多印刷企业当家人头疼不已的问题。正如大力发展创意图书、并取得一定成功的上海柯创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柯创”)董事长徐伟亮所说,创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普通的印刷企业来说,只要选好并引进新设备,提高营销能力,提高订单量,机器正常运转起来就能够见效益,但是如果想做创意,就要把这个天马行空的东西真正落地,这需要对市场和自身能力进行认真的考察和评估,如果没有选对方向,即便付出再多,也很有可能还是 “满盘皆输”。

2.人才缺

对于许多印刷企业来说,人才是制约其发展的软肋,不少印刷企业对目前印刷专业的人才队伍都十分担忧,更不要说能将创意和印刷完美结合的高端创意人才了。上海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处长周建平就指出,创意离开了人才就是空话,但作为加工制造业,印刷业的人才基础相对薄弱,创意人才在印刷业中的比例更低。如果印刷企业还继续沿用当前的管理体制,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是非常困难的。看来,创意人才匮乏是印刷企业与创意对接的一大“障碍”,而这道“障碍”背后涉及到印刷企业的管理体制等多方面问题,想要解决,面临的难度可不会小。

3.成本高

创意虽能为印刷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但其研发和加工成本也不容小觑。中厦彩印的章总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创意贺卡通常会用到10种以上的印刷工艺、10~15种配件,通常需要一个4~5人的研发团队花费2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研发成功,研发成功以后,这些精美贺卡的生产也需要大量使用手工制作。在人力成本持续走高的当下,如何缩短研发周期,减少人工数量,从而降低成本,成为印刷企业向创意要利润的又一道“难题”。

4.销售苦

印刷企业要想将自己的创意产品直接提供给终端市场,销售渠道必不可少,但大多数印刷企业都是生产加工型企业,并没有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销售渠道。此外,通过创意和设计,这些印刷品的附加值会大大提升,它们与普通印刷品已经有了显著的区别,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这些承载了创意的印刷品也需要更加合适的销售渠道。因此,搭建怎样的销售渠道、如何搭建销售渠道,也成为印刷企业在向创意要利润的过程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未来 如何突破?

虽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谁都不能否认印刷与创意碰撞后将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印刷与创意得以美满“联姻”呢?

1.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认真寻找定位

创意所涵盖内容之丰富不言而喻,具体到某家印刷企业,所需要关注的应是被大企业忽略、不愿进入的利基市场,或是刚刚形成需求而暂未引起人们关注的专业领域,如果印刷企业能将创意“落地”于这些市场或领域,则将有机会先发制人,迅速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寻找定位方面,相信上海柯创的经验能给您一定的帮助。上海柯创进军创意领域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为0~6岁的低幼儿童提供低价的创意图书。对此,徐董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首先,0~6岁的学龄前儿童需要的是最基础的认知类读物,这些读物策划相对容易;其次,在数字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会尽量控制他们看电视的时间,也不愿意孩子过早、过多地接触电脑,所以这类出版物受数字媒体的冲击不会很大,而且生命力持久,不怕淘汰和过时;第三,虽然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少儿读物,但大都是方方正正的,缺乏趣味性,也难以满足低幼儿童好动的习性,异形儿童图书的市场前景看好;第四,图书的盗版问题在中国非常严重,为了躲避盗版,同时赢得更大的客户群,柯创不选择高端精品路线,而是为市场提供能够让每个家庭都消费得起的、甚至低于盗版成本的创意图书。这充分基于市场需求的准确定位,相信就是上海柯创能够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

2.建立合理的制度,转变管理方式,保证充足的人才储备

中厦彩印的章总认为,印刷企业需要的创意人才与普通的创意人才不同,不是会用Photoshop设计几个漂亮图片就能够开发出更具创意的印刷品,这些创意人才在具有出色的设计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对印刷工艺、材料以及客户需求都非常熟悉。因此,中厦彩印采取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提拔对工艺比较擅长、同时对创意设计又有浓厚兴趣的人员,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同时精通印刷工艺和创意设计的人才。一方面,章总将这种提拔和培养作为一种制度持续执行,另一方面,也为这些培养出来的人才提供高额的报酬和广阔的发展机会,以保证能够储备充足的创意设计人员,并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金汇通吸引和应用创意人才方面的方法也非常值得一提。在金汇通,有一个名为“三三制”的合伙机制,也就是由公司提供品牌、运营平台、业务和管理,创意人才在这个平台中只要完成了基本指标(即赚回了项目组的基本开支),多出来的利润,30%归项目组所有,30%中的30%归该创意人才本人所有。金汇通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和组建了一支拥有近100人的创意团队,并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一家加工制造型企业转变为一家创意设计公司。

3.积极采用新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创意产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是不少印刷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其实只要印刷企业肯积累、肯探索,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没那么困难。

为了缩短研发周期,中厦彩印专门建立了产品设计数据库、原材料性能数据库和配件数据库,在研发的过程中设计的图案、使用过的原材料和配件性能等信息全部入库,以尽可能地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水平、降低研发成本。上海柯创则设计开发出了专门针对低幼儿童图书制作的数字化编辑出版系统,低幼儿童书主要以画稿为主,借助这套系统,工作人员可将创作的每一幅画稿处理成软件能够识别的格式,存入数据库,待创作时自由调动搭配。徐董告诉记者:“以前1个人1天只能画3~4幅画稿,现在借助这套系统,1个人1天可以画3000幅,所节省下的时间、人力和财力,成为我们能够提供低价创意图书的基础。”

4.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合适的销售渠道

印刷的发展范文2

从大方向看,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我国,虽然传统出版和印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继续存在和发展,但其也必须不断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提升,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以提升自身影响力。因此,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探索高新印刷技术是传统印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有传统印刷企业,都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印刷市场、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自己企业的战略定位、市场细分,认真研究和思考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扬长避短,赢取更大的发展。

1.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传统印刷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印刷数字化,同时发展数字印刷和高新印刷技术。

(1)实现印刷数字化

①实现印刷内容数字化

传统印刷企业应充分利用所拥有的内容资源以及编辑和管理优势,利用新技术实现内容数字化,一方面不断推出新的数字内容产品,形成新的内容资源,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推出适合不同媒体需要的内容产品;实现内容和载体形式的分离,对于同一内容,可以一次加工、多次使用;加强对内容资源的管理,由目前主要为印刷服务,发展为可为印刷媒体、网络媒体等全媒体服务的“媒体内容开发和管理”企业;在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发展成为各种媒体的内容产品供应商。

②实现印刷生产过程数字化

印刷生产过程数字化主要包括数字图文采集、数字排版、数字拼版、数码打样、CTP制版、印前数据控制的印后加工等,即基于CIP3/PPF或CIP4/JDF的印刷全过程数字化,这是印刷数字化的基础,也是实现效率、质量、成本优化的基础。

③实现印刷经营管理数字化

印刷经营管理数字化主要包括建立印刷服务网,通过实现自动报价、网络接单、异地印刷、个性化服务、作业跟踪等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服务;强化印刷企业内部人、财、物、产、供、销的统一管理及核算;建立客户、出版和发行管理系统,实现编、印、发一体化;建立印刷设备和器材的供求网络,改善供求关系,优化设备供应和原辅材料供应。

④实现印刷设备数字化

印刷设备数字化也是印刷数字化的基础。没有数字化、智能化的印前设备,就不能生成CIP3/PPF和CIP4/JDF数据文件,而这些数据文件要控制印刷和印后加工过程,就要求相关印刷设备必须能够接收、解析和执行这些数据文件,也就是说,这些设备必须具备接收这些数据的接口和执行这些数据命令的能力。因此,印刷设备必须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如要应用印刷油墨预置和色彩闭环控制系统,就要求印刷设备具有接收印前油墨数据的接口,接收这些数据后,各墨区的墨键必须能自动调整;在印刷过程中,墨色发生变化时,印刷设备必须配备在线检测系统,与标准样张比对、计算、发出调整指令,各墨区的墨键也必须能迅速、准确地执行再调整指令。可见,如果使用完全需要手工调整的印刷设备,根本无法实现印刷过程的数字化。

(2)发展数字印刷

从广义上讲,采用传统的印刷方式,印刷复制数字化内容,就是数字印刷;从狭义上讲,数字印刷是采用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进行的印刷(目前可分为静电成像数字印刷和喷墨数字印刷两种)。鉴于目前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现状,数字印刷更适合个性化按需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因此,传统印刷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和市场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数字印刷。在设备配置上,可将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传统印刷设备和数字印刷设备搭配使用,以满足长版、短版印刷和个性化印刷市场发展的需要。

(3)发展高新印刷技术

随着高新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广泛应用,印刷业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展,印刷业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传统印刷大多是 “内容印刷”,只是将信息复制在需要的承印物上,但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的日益融合和发展,为“功能性印刷”创造了条件。所谓“功能性印刷”,是指采用印刷复制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某些精细产品批量生产的难题,使得印刷复制的工业产品能够实现某种或某些功能属性,如生物检测芯片的生产、集成电路板的印刷、显示器的印刷、太阳能电池板和柔性太阳能电池膜的印刷、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印刷、RFID标签的印刷等,这些新技术已经或即将进入工业化阶段,并能构建出新的产品理念。

在信息媒体不断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印刷业的客户越来越注重多种感官体验,因此像QR码这样能够在印刷与移动应用之间实现互动的技术正在成为印刷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包装印刷越来越奢华,防伪印刷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促使了非纸介质出版物的产生,因此,传统印刷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应该利用数字化内容优势,不断扩大出版介质范围,积极发展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

上述高新技术领域,特别是微电子、生物医学、增强现实以及产品创意等领域为印刷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在印刷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印刷企业应时时注意这些领域的发展,并主动研究自己企业是否适合进入这些印刷领域,应何时、如何进入,并在条件基本成熟时积极探索。

2.不同印刷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不同

一个完整的综合型印刷企业应包括“媒体内容开发和管理”、“印刷介质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及服务”三大部分。因此,印刷全过程的数字化也应该是这三大部分的数字化。专业的印刷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业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型。

不同印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内容各不相同。综合性的大型印刷企业或印刷集团,因其业务基本包括以上三大部分,所以其转型应该三大部分全部覆盖;对于只有“印刷介质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业务的印刷企业,只进行印刷生产、加工的转型即可;对于开展了印刷“流通及服务”的印刷企业,则还需要对流通及服务进行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印刷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每家印刷企业都应该认真对技术、市场发展情况和趋势进行调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和优劣势确定发展和转型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实施。

3.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

(1)坚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

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和逐步普及的背景下,一切能够数字化的都将被数字化。数字印刷、印刷数字化、数字出版是今后出版印刷业的发展方向,这是毫无争议的。因此,作为印刷出版工作者,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走数字化道路。虽然由于数字印刷、印刷数字化、数字出版技术及市场目前尚不完全成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将长期并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这绝对不能成为不转型和“看一看、等一等”的借口,聪明的经营者,应该积极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早转型,早主动;晚转型,更被动。

(2)利用优势,转变发展方式

在各印刷领域中,面对汹涌来袭的数字大潮,出版印刷所受的影响应该最为强烈,因此,笔者也对传统出版及印刷企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出版印刷的核心是传播正确信息和文化知识,因此出版内容资源是核心。传统出版企业有着雄厚、优质的内容资源,远比网络原创内容丰富得多,人们对传统出版企业内容资源的信任度远高于对网络原创内容资源的信任度。但是,数字出版的时效性、快速性却远高于传统的纸介质出版。

因此,传统出版企业,应充分利用内容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把自己发展成为媒体内容开发和管理商,为多媒体出版提供内容产品;其次,应主动开拓和发展新媒体介质出版,在做好纸介质出版的同时,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网络出版物等全媒体出版方式。传统印刷企业则应主动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改变粗放式管理、数量式增长的现状,向精细化管理、质量型增长方向转变;同时加快向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服务三位一体发展的步伐,加快由单纯的被动加工生产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

(3)调整产品结构

目前传统出版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太合理,重传统出版,轻数字出版,产品也只有单一的纸质出版物,虽然一些企业近年来开发了基于其他介质的出版产品,但所占比重甚微。

因此,传统出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自觉、主动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出版印刷经营模式,实现编、印、发全过程的数字化;对于内容开发与管理工作,则应实现从内容收集、内容数字化、编辑、修改、校对、制作、销售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与控制。

对于传统印刷企业来说,加速推进绿色印刷,是其调整产品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印刷企业应认真贯彻和执行绿色印刷标准,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印刷新技术,以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产品等为重点,大力推动绿色印刷的发展。

为了达到建设印刷强国的目标,有条件的印刷企业,应通过强强联合、资产重组等方式,努力将自己建设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综合型出版印刷企业或集团;不具备条件的印刷企业可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或主动加入大型企业或集团,以求共同发展。

(4)加速人才培养与交流

印刷的发展范文3

从网络介入出版的历史来看,出版业与网络的结合有以下四种形态:网上书店、按需出版、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它们代表了网络与出版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结合。因此,网络出版是融出版(图书、报纸和期刊)、广播、电视等三大媒体于一体的全新传播形态,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领域。无论是冲击也好,还是机遇也好,网络已经并将继续对传统出版印刷业发生影响,而传统出版印刷商在滚滚而来的网络化大潮中,并不是只能坐以待毙、任人宰割。只要抓住机遇,早做准备,在网络时代传统出版印刷商就还会有立足之地,下面谈些个人的看法。

一、网络出版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凡是将信息、知识、观念等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等代码以任何形式在因特网上传播,均可称之为网络出版。这个定义外延较为宽泛,包括电子书(E-book)、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音像及网络文件、网络软件等。在这个定义中,网络出版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公司、娱乐集团、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都可成为网上的出版者。

国际上承认“网络传输”是一种新的出版形式。1995年美国的白皮书明确写道:“公众通过数字网络获得作品复制本,作品就如同有形复制本在商店出售一样被出版了。法律确认它为出版,只不过是对这一现实的承认而已。”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修订伯尔尼公约时,专家委员会就指出,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3款“就作品的性质而言,无论复制本以何种方式制作,只要可以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即构成出版”,这应当将“网络出版”包括在内。

从狭义上讲,网络出版是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销售数字出版物的行为。即出版者对作者提供的素材进行编辑、设计加工、营销宣传,然后在网上向读者销售的活动。它涉及电子书、网络期刊、网络音像等领域。

2002年7月初,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了并于当年8月1日施行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其中对什么是互联网出版进行了定义。这一规定所规范的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主要包括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内容或者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以及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

二、网络出版的形式

根据阅读方式及所采用网络出版技术的不同,网络出版可分为三种形式:

1.利用个人电脑在线或下载阅读的网络出版。出版者将已数字化的图书、报刊等内容在其网站上,读者可有偿或无偿在线阅读、检索或下载。或者向出版者订购,由出版者将有关图书资源通过E-mail发送给读者离线阅读。这是当前最为普遍的网络出版形式,任何人只要有一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在线或离线阅读网络出版物。

不过,这种形式只适于搜索信息、下载简短文章,对于长篇累牍的网络图书则不合适。一是电脑显示屏无法随身携带;二是通过显示屏长时间阅读,既易使视觉疲劳,又不符合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

2.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POD)的网络出版。按需印刷,就是根据读者需要,将已经贮存在计算机中的数字化书稿,即时印刷并装订成册交到读者手中,使读者可以阅读纸本。其操作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将图书内容数字化;二是通过网络传输数字信息,在异地的数字印刷机上高速印制图书。一本书从印刷、装订到切边只需几分钟,因此也被称为“闪电印刷”。按需印刷属于网络出版,但又迎合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是传统出版向网络出版、纸质图书向网络图书过渡的桥梁。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先销售后印刷可降低风险、无需制版、零库存、无缺货、无绝版等。

3.电子书(E-book)。电子书(E-book)是网络出版的重要形式,代表着网络出版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电子书,就是将图书的内容制作成电子文本后,以大约合传统纸质书籍1/3的价格在网上发行。购买者用信用卡或电子货币付款后下载,使用阅读器或专用浏览器在计算机上离线阅读。电子书既包括具有版权的特定格式的电子文本,也包括硬件阅读设备,是二者的统一。也就是说,电子书并非把纸介图书的内容数字化就可以了,它采用专门的格式,牵涉到版权、安全及阅读器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合法获取电子书的读者能阅读。

三、印刷企业应向媒体加工厂的方向发展

在网络时代,印刷企业将逐渐向媒体出版物加工厂方向发展,今后的印刷企业将不再是只能接受传统原稿的印刷媒体加工厂,而是能够接收多种电子文件或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加工厂。印刷企业应做好数字化工作流程建设,增强信息接收能力,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四、书报刊印刷企业扩大生产范围

印刷的发展范文4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设备有限公司运营和发展执行官&技术总监

出版行业跨入数字印刷领域的三大问题

中国的出版行业在跨入数字印刷和按需出版领域时有几个问题:首先,站着不动,但并不是说害怕改变,而是更关注赢利模式;其次,在整个行业的变革中,技术队伍的建设是面临的第二个问题;第三是在变革过程中有很多新技术的应用,也会涉及到内部的管理问题。

综合这3个问题和以上嘉宾的演讲,虽然他们介绍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确实都很好,但是用户在未来运营方向上考虑的焦点问题是,引进新技术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讲到底应该引起哪些注意,到底怎样才能更清晰地看到企业的业务增长和赢利模式。

欧剑

知识产权出版社总编

最早尝试按需出版的酸甜苦辣

1994年开始引进了第一台数字印刷设备,2004年宣布在国内建立按需出版平台。知识产权出版社之所以从事数字印刷和按需出版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承担着中国专利文献的出版工作,特点是品种繁多但印量极小。同时,把数字印刷设备的富余生产能力用于传统图书的出版,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尝到了各种酸甜苦辣。

在新闻出版总署和设备供应商的支持下,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所有数字印刷设备都在去年下半年完成了更新。从今年开始由于设备的到位,图书出版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到今年4月为止,50%以上的新书和90%的重印书都是以数字印刷模式生产的,平均算下来全社有75%~80%的图书采用了数字印刷,可以说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数字印刷了。从今年开始也不再担心库存的增加,但问题是如果想通过数字印刷实现盈利,并把引进设备的成本赚回来,在出版社是不大可能的。尽管如此,知识产权出版社依然要做数字印刷,因为这实际上使出版流程发生了变化,大大减少和降低了沉没成本,印刷速度、周期和服务作者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陈成稳

虎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把数字印刷作为“种子业务”去发展

虎彩一直在做高端的包装业务,已经做了25年。从2010年才开始接触数字印刷,并于2011年在东莞购入了2台惠普Indigo 7500数字印刷机,2012年又引进了惠普的T300和T350高速喷墨轮转印刷机,今年更是加大力度投资了惠普的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Indigo 7600数字印刷机和T410高速喷墨轮转印刷机等设备。虽然虎彩在这么短时间引进了价值数千万元的数字印刷设备,但由此带来的销售额却相差甚远,所以目前都是在做前期投入。

虎彩做包装业务这么多年,一直很赚钱,我们将包装印刷称之为“果树业务”。但如果果子被摘完怎么办?那么就要寻找“种子业务”,所以虎彩决定把数字印刷作为“种子业务”去发展,只要精心地种植,一定能更好地开花结果。

贾春林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开展数字印刷的目的是如何在出版印刷市场活得更好

盛通是做出版印刷非常典型的企业,95%以上的业务都来自图书、杂志等出版物的印刷,应该能够反映出版物印刷的一个现状。从目前的市场来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产业内外的竞争不断压缩印刷企业的利润空间,蚕食整个出版印刷市场。盛通开展数字印刷是必然选择,目的是如何在出版印刷市场活得更好。

从目前中国的市场现状来看,出版业务不是非常活跃,所以不能期待像欧美地区那样,很快有个人出版等丰富出版业态的出现。但是站在印刷为出版服务这么多年的角度,在从铅字印刷到CTP时代的不同阶段,技术革命一直推动着产业升级。今后将是一个数字时代,更坚信是网络时代,但网络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需要融合到传统产业当中,并对这些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盛通也一直在关注各种新的应用,并且有一个具体的做法是在上海金山工业园区建立按需印刷示范基地,目的是希望为出版社提供从1册到100万册的柔性化生产能力。

杨信伟

中印集团数字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较早开展按需出版的四大原动力

中印集团数字印务有限公司在国内比较早地开展了数字快印业务,之所以较早开展按需出版的原动力是:第一,中印集团从自身来讲,代表一个国字号的队伍,在印刷技术方面也应该有自己的声音,但出发点很明显,要做就要定位高端。第二,无论是做数字印刷还是按需印刷,目的是如何解决客户的痛点,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出版业出现了很多库存,那么便出现了对按需印刷的需求,既然市场有需求就要去做。第三,另外一个原动力是“传承”,当时中印集团做按需印刷的切入点非常好,是做断版和绝版书,这种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按需印刷来完成。按需印刷不局限于出版社,在客户中有大量的需求,所以中印集团是按照细分市场分步去走。第四,最后一个动力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因为做数字印刷最后传承下来的还是精神层面的内容。按需印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经过几年的尝试,中印集团非常看好这块市场。

朱勇

北京景华印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未来“得数据库者得天下”

印刷的发展范文5

第一,集约凝聚程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①总量偏少。②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偏多。现在仍有很多作坊式的企业,甚至很多地方没有上规模的印刷复制企业。③装备落后。很多企业的印刷复制设备大部分是10年前的老设备,其中有的还是铅字印刷设备。这些企业只能从事票据、表格等简易印刷,印刷品种单一,印刷质量不高。

第二,配套条件差,发展能力弱。①产业链不完整。很多地区没有印刷技术研发机构和印刷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生产厂家,购买零配件和设备维修都要依赖外地。②融资困难。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和担保制度,普遍出现融资困难的现象。有的缺少发展资金,不能及时更新设备、改善生产条件,企业缺乏发展后劲;有的缺少流动资金,企业运转困难。

第三,无序竞争,环境不优。由于经济环境和经营形势不好,有的企业缺乏稳定的业务来源,为了生存进行不规范经营。主要表现为价格战、拼成本、同质化等无序竞争,不仅扰乱了市场,也造成了企业效益的一路走低。

第四,企业缺乏人才,开拓能力不强。印刷复制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印刷复制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例如,没有专业的营销队伍,自主开发能力不够,接不到新的大单业务;多数企业的业务还停留在老客户中,所接订单的产品附加值也比较低。

印刷复制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为加快印刷复制产业的发展步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①进一步调整印刷企业产业结构,压缩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不达标企业。②提高新进企业准入标准,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提高审批门槛,促进规模企业的发展。③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帮扶政策。由各级政府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组成专班,开展印刷企业发展环境专项治理,对印刷企业进行专门调研,解决印刷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④对体制不顺、生产效益不好的国营或集体性质的印刷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改制重组。

第二,确立印刷产业发展的主体地位。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中印刷复制业被列为重点发展的九大文化产业之一,进一步确立了印刷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因此,要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把印刷业纳入主要发展的产业之一。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也应给予一定倾斜,逐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板块,以特色企业和特色项目带动相关产业。

第三,扩展业务,开拓国内外市场。印刷业的发展除依托自身发展、辐射周边地区外,还要着力引进外资企业,走外向型发展、高档印刷品发展的新路子。对内要加大现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对民营企业要扶优扶强,压缩低档落后的印刷企业。对外要打开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扩大印刷品“来料加工”业务和印刷品出口业务,不断提升当地印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子。

印刷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印刷机械 调整 建议

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我国部分印刷机械企业的销售额反而大幅提升,市场占有份额也获得大幅提升。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的力量。但是,尖端技术攻关仍在路上,单张纸多色胶印机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大型高端印刷机市场仍被国外知名品牌垄断,纯数字印刷机处于待“开垦”状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印刷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仍不尽合理,高、精、尖印刷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高档印刷机技术水平低,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高档胶印机为代表的部分印刷装备仍主要依靠进口。

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印刷设备进口额在16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国内印刷机械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例如:2007年全国印刷厂共购入1283台高档胶印机,而当年进口1135台,占购入高档机总数的88.5%。2008年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印刷设备进口数量有所下降,但在高档印刷设备市场,进口设备仍占据主导地位。

综合比较国内印刷机械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问题是:科研开发能力弱,产品性能档次低,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在产品设计、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材质、制造精度、产品稳定性、可靠性等重要工艺技术的研究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奋起直追。

二、印刷机械行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

结合我国印刷机械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印刷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深入研究国内外印刷市场、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数字印刷及印刷数字化技术装备、高档印刷机械、高端印后设备和绿色环保设备器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生产能力,尽快改变高端设备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积极开拓并扩大国际市场,力争2015年印刷设备出口额达到当年进口额的80%以上。

(一)印刷工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任务

1.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成为印刷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前,以数字印刷、CTP直接制版机、数字化工作流程为代表的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印刷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印刷工业在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正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印刷工业的数字化进程正处于快速普及阶段,“十二五”期间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绿色环保印刷是印刷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环境保护是事关人类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成为印刷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提高印刷工业的绿色环保水平,环境保护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已经启动了国家环保印刷标准的制定工作,并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绿色印刷行动方案,完善绿色印刷评价体系,在印刷企业中推广执行绿色印刷标准,优先开展中小学教材绿色印刷工作,并逐步向政府采购产品印刷、食品药品包装印刷等领域推广,同时加强对印刷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政策扶持,淘汰落后印刷工艺、技术和产能,推动印刷工业转型升级。

3.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我国印刷工业面临的迫切任务

近年来,随着内外部产业环境的变化,我国印刷工业的产业结构正面临深刻的调整:在产能分布上,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档产品产能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在产品结构上,在电子媒体的冲击下,以书报刊印刷为代表的出版物印刷增速放缓,在印刷工业中的比例将呈下滑趋势,而服务于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包装、商业、标签印刷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在印刷工业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印刷生产能力局部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印刷企业利润率下滑明显,部分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以企业数量众多,“小而散”为特征的我国印刷工业正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任,培育一批具备较强技术和规模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一大批“小、精、专、特”的特色印刷企业是我国印刷工业面临的迫切任务。

三、措施与建议

(一)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印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综合利用财政、税收、法律法规等政策手段,引导国内印刷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投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印刷装备技术研发,提高高档印刷机械国产化水平。

(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

印刷机械企业要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以发展适用的多元投资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产学研结合,集中行业智力资源,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强化引导和监督,规范印刷装备出口市场

近年来,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对国际市场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印刷机械及器材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部分国内企业自相残杀,通过价格战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份额。这既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又影响了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并且容易激起国外的贸易保护情绪。最近几年,我国已经有部分印刷机械及器材相关产品受到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十二五”期间,要通过政策引导,法规约束和行业自律,规范印刷装备出口市场,避免国际贸易纠纷。

四、结论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中国印刷机械行业得“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印刷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举措,对我国实现建设世界印刷强国的目标具有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