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范文1
了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1 概述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为指导思想,进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2 “教学做”要求教学内容要以项目为载体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引入上,需要以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新内容为主线,新器件的应用为媒介,采用项目化教学,确定符合行业需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注重每一个项目训练在课程中的地位,明确教学目标,重点突出。每一个项目都从电工电子类工业企业生产环境中的某一个实际需求开始,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设置进阶式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从案例中掌握知识的基本要素,从而根据项目进行实际产品的生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扩展分析能力。
3 “教学做”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化的引入,贴近生产实践的任务实践,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极强的实践经验、具备工程师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具备“双师型”技能的人才,才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4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的。例
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拿出某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
发给学生工作任务书、电子产品原理图、安装图、元器件表、主要元件介绍及电路功能介绍等文件,给学生讲述其中的重点部分和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完成手中的任务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其实就是一名“导演”,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学生才是主体,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
实际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任务。
这个阶段,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时教师引领各组学生学会如何展开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引导阶段。
第二阶段,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进入到探索学习模式,将本单元所需要的资料、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概括了解,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阶段,项目计划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经过深思熟虑,进行任务的实现,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
第四阶段,拓展实践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再次接受新的任务,此阶段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可再次加深学生知识掌握度和应用能力。
第五阶段,考核评价阶段。
从实践中看,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使之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5 “教学做”模式下的考核方式
6 结论
其实《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做到“教学做”整合为一,对教师来说教中学,学中做,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晓慧.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电子技术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3]石柳.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07(4).
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范文2
1.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1.1效率高,速度快
能快速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档案的产生,可以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和查询等方面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这将会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使档案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1.2档案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可异地实时为利用者提供电子档案信息,打破了传统利用方式和时空局限,并可多人在各自计算机上同时查找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大大提升了档案利用服务的总体水平。
1.3促进了档案的实体保护,档案保管更加安全
相对以往纸制档案不利于查阅,而且纸制档案易脏、易碎、易丢失。相对电子档案,档案人员不仅可以通过电子档案直接查询档案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终端上权限浏览非涉密级文档和涉密文档,有效的保护了档案的涉密程度,对档案实体起到了有效保护作用和物理隔离。
1.4有效地节约档案占用空间,档案储备量更加充足
所有电子档案的储存形式如光盘、缩微胶片、磁盘都具备了存储密度大、容纳信息量多、记录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且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是相通的。电子档案的加入,丰富了档案管理体系,为传统的档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2.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由上述可知,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效率、信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都达到了以往不能想象的工作效率。所以,在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引入并且建立崭新的网络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时十分有必要的。笔者在此对如何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档案管理领域更好的发展而献计献策。
2.1完善档案信息库建设
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应该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库,保障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档案信息库作为信息资源的载体应该进一步完善,针对当前档案信息使用不当的问题应该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类,确保档案信息的有效提取。档案信息库的建设中还应该包括合理的维护工作,档案信息库中的信息由于使用频繁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十分必要。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和完善档案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新和检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档案信息库的建设应该始终将如何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服务作为出发点,将如何实现档案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列入信息库建设的考虑因素,保障信息库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2.2要明确案卷概念和明确组卷规则
过去,案卷有文件“组合体”和“保管单位”的双重属性,但在多媒体时代是行不通的。一张光盘可以存贮数百乃至上千个电子案卷,一个案卷的多媒体文件则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保管单位之中。因此,要肯定电子案卷特殊的存在形式。案卷是全宗内档案分类的产物,但过去组卷要兼顾文件的联系和案卷的厚度;因此,应该建立更加科学、严谨、详尽的全宗档案分类方案,直接作为组卷的基础和依据。目前,职能管理在机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应该反映这种情况。同时,文书立卷也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应该与之融为一体。
2.3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立卷
无沦是电子文件归档,还是完成纸质文件的立卷工作,都需要一个好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一方面,电子案卷的建立是人工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提高立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利用文书登记的目录组卷并进行电子文件的自动归档,提供可选择的全宗名称、年度、机构、职能和保管期限表等著录项数据,复制生成可修改的案卷题名,进行案卷和卷内文件以及特殊载体档案的排序并生成档号,进行各种立卷统计,打印各种目录、封皮、统计表和交接文据等。可见档案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
2.4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够更好地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一方面需要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培训中需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范文3
(1)系统由一个主站(四平供水调度监控中心室)和两个泵站(水源一泵站、加压二泵站),供水计量站组成。各站监控点使用RTU(PLC)负责采集供水管网的压力、流量控制水泵的启动、复位、停止等。采集到的数据通过GPRS无线通讯模块实时上传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计算机对采集后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来监测整个供水管网的运行情况。如果出现某个测量站点参数异常的情况,则通过GPRS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各种控制命令,来控制外站(RTUPLC)和水泵的运行,以避免出现空抽、管道压力过大等可能发生的问题。2)中心调度室与各站监测点采用GPRS无线通讯模块对多点通信。无线通信采用具有SCADA功能的主从通信协议,RTU(PLC)通过其标准RS-232接口或RS-485接口与GPRS无线通讯模块相连实现无线通信,信道速率为9600bps。中心调度室对泵站、计量站自控系统可实行实时监视也可进行控制。3)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中心调度室与水源一泵站、加压二泵站、计量站自控中心采用GPRS无线通讯模块点对点通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汇总或打印等处理。通过数据分析,及时给出报警信息或向站点发出控制命令。4)调度监控系统工程建设周期短,可灵活方便地进行安装布署。水源一泵站、加压二泵站、计量站自控中心扩充性强,每台计算机提供远程实时监控,实时画面监控,使用光纤与GPRS无线通讯模块点对点通讯传输,巡检速度快。5)在调度中心和两个泵站共安装了3个分控中心。主要设备有:监控主机、显示器、视频切换矩阵、1台九画面分割器、双向音视频监控套件、网络型视频解码器、视频传输编码器、交换式HUB,UPS,图像监视墙等相关设备。
系统运行控制
(1)中心调度室与控制站点设备的运行,网络系统中的水源一泵站、加压二泵站、计量站自控中心还需将汇总数据实时传送到供水监控中心,供水监控中心对数据做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合理实现整个系统的调度和管理。泵站、计量站自控中心通过中心调度室传输过来的实时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监测管线各监测点的运行情况。2)供水调度监控系统可以对远程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视频监控服务器的安装,包括有一台系统管理服务器和一台显示器及相关设备。该服务器除转发视音频数据外,还完成对整个监控系统的管理,如优先权、用户权限、日志、控制、记录等。3)计算机操作控制前端设备,可进行可视对讲,保卫部能对部分前端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具有多点对一点和一点对多点的监视功能,系统具有双向会议电视功能,可视对讲视音频同步,且声音清晰,图像清楚。当前端设备因故障或被盗等原因造成图像丢失时能在多媒体操作站给出“××部位视频故障”语音报警,并弹出电子地图(实际立体图形),并显示所在地的位置,以颜色或闪烁指示。每天及各个时段系统维护技术人员能方便维护,为此,实现计算机远程视频监视系统,提高科学化管理,增强泵站的监测水平,提高设备安全性能。4)控制设备计算机(IPC)和可编程器(PLC),按对象设置控制和保护设备。多个监控终端可同时监控一个终端。视频监控主机可自动检测网络流量,根据网络上的负荷,自动控制上网图像数据流。5)采用windonsXP操作系统,可任意增加监测、控制点。上层主机工作站双机互为备用,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采用全分层分布开放式总线网络技术。上层用以太网结构,下层采用现场总线结构,灵活方便。6)系统的操作、登录、报警及系统错误事件在服务器上有详细记录,通过事件记录系统管理员对整个系统运行情况有全面认识。对任一用户,系统可以根据生产需要给予或删除各种权限,便于系统管理。并且操作人员可对事件进行分类检索、保存及删除。运行人员可进行常规自动操作或微机自动操作;系统维护技术人员可自行确定允许操作权限。7)可进行硬件更换。系统维护技术人员可自动设置和修改画面;运行值班人员可方便地进行参数及定值设置及修改。能自行方便维护;如需要,可自行安装、调试、投运;系统采用模板式结构,设备自检到达板、卡级,出现设备故障时,仅需更换相应模板即可。
系统功能运行调度
(1)遥控操作功能。通过调度中心或中控室计算机的鼠标器即可对所有现场安装点设备进行遥控操作。2)本地和远程摄像机切换与控制,远程灯光控制。具有手动本地、远程录像及录像回放和本地、远程摄像机循环切换显示功能。3)多级分控系统采用多级、多路分控,系统调用控制有优先级之分。图像丢失检测,当前端设备因故障或被盗等原因造成图像丢失时,能在多媒体操作站给出视频故障,语音报警,弹出电子地图。并显示所在地的位置,以颜色或闪烁指示。4)多层次电子地图显示各监视点周围的环境、设备、模拟地形图等信息。比如鼠标器触发电子地图中的摄象机图标即可在显示器上显示该路图像。具有多点对一点和一点对多点的监视功能,系统具有双向会议电视功能,可视对讲视音频同步,且声音清晰,图像清楚。5)采取在调度中心设立4个监视器组成电视墙,电视墙画面具有切换功能,电视墙上任一监视器能切换到两泵站任一摄像机图像。视、音频切换,每一台监视器(CRT)可观看任何一路图像信号。同时,每一台监视器能自动切换图像、定时、定点扫描功能等。6)控制权协商功能。当不同操作者控制同一摄像机,系统只允许其中一个操作者行使控制权,控制权在不同操作者之间转移按优先级协商。优先级较高者可以接管优先级较低者控制权,而仅在低优先级终端上给出提示;优先级较低者要取得控制权时,需要取得优先级较高者同意;只有后者同意的条件,才能取得摄像机的切换和控制权。
结语
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 工作过程 电工 电子技术 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成为共识。教学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教学过程模拟工作过程,所学即所用等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深入人心。在这种大的背景环境下,我们对电子技术应用等相关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进行了大力改革,编写了新的教材。新教材从教材内容到教材组织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材有了明显的区别:内容上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组织形式上充分的体现了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投入使用之后,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紧抓一个抓手
指的是教材内容的组织上要紧紧抓住“工作过程”这个抓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岗位一般是电子产品维修员、电子产品质检员、电子产品设计员、电子产品销售员、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员等岗位。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就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构建相关岗位的相对“真实工作环境”。比如“三极管的检测”与质检员的工作密切相关,就要构建真实的检测环境:给出检测的质量标准,总结检测的方法步骤,撰写检测报告等工作过程在教材上充分体现。使学生完成一个工作过程,会干一样活,形成一定的技能。
2、围绕三个目标
三个目标指的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在教材上是比较好体现的。除了内容上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表现形式上更加贴近工作环境,其他与传统教材无异。素养目标指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精神层面的目标,这在传统教材中是极少体现的。现在看来,这些素质作为一个社会人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也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素养目标的可以体现在“活动”中,比如设置一定的“讨论”环节培养其创新精神;也可以体现在考核标准上,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从而锻炼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3、突出三种能力
三种能力即: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指的是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独立完成工作等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完成本岗位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层面的和技能层面的能力;方法能力指的是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有意的突出出来。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教材编写的基本步骤
教材编写中,充分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的经验,具体分以下几步:
1、岗位分析
就是分析本专业学员毕业后,对口的岗位或岗位群有哪些。
2、调研需求
结合分析得到的各个岗位,到相关单位和企业进行调研,看一看各个岗位对员工有哪些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了得到可靠的数据,需要事先拟制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的调查项目。
3、创设工作任务
按照调研的结果,创设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一定是对口岗位上实实在在存在的工作任务。整个教材的工作任务一定要将所有的知识点包含进来。内容体系贯穿一条主线―电路,以电路作为载体,以电路作为教材工作任务划分的依据。各工作任务内容相对独立和集中;任务内容的排列顺序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前面任务出现的知识点,后面的任务不再出现。工作任务的名称一定要体现工作的过程化,采用“工作对象+动作”的命名规则。比如: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和调试。
4、确定内容
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结合课程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原则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定每个任务的知识点,确定技能和素养。知识点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经验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的更好”的问题。
5、组织编写
教材编写人员以本专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主体,同时要吸收企业的实训师、对口岗位的员工、往届毕业生。以方便内容的组织和工作过程的操作为基本依据,坚持过程精益化,工作情境化,学习工作化,资源信息化的原则。
6、教材审定出版
审定人员必须由本专业的专家构成。审定人员必须进行详细的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再由编写人员对教材进行修订。如有必要,需多次修订,然后才能出版。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教材的基本形式
将整个教材内容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根据需要可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包括“学习目标”、“相关知识”、“任务指导”、“拓展延伸”四部分内容。
1、学习目标
说明本任务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和素养三方面的目标。在教材中出现目标的目的有二:一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初步本任务学习哪些知识点,会干哪些活。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让学习者了解相关知识点和技能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是需要了解的,还是需要理解的,还是需要灵活应用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有意的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2、相关知识
是教材内容的重点,主要介绍与本任务密切联系的相关理论知识。需要说明的是,本任务牵涉到的部分知识可能在前面的任务中已经说明,那么在本任务中就不再涉及。
组织的基本模式是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完成相关测量的基础上讲解理论知识。为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本部分内容的组织分成“看一看”、“学一学”、“测一测”、“练一练”等活泼的模块。其中,“看一看”主要看器件外形、电路结构、实验结果等直观的现象,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学一学”主要是针对“看一看”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测一测”主要是针对具体的简单电路或器件进行相关参数和性能的测量,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练一练”部分主要是针对以上知识和技能进行的练习,以加深印象,增强熟练程度。
3、任务指导
说明完成本任务具体的步骤、方法、标准、要求、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主要是解决“怎么做得更好”的问题。
4、拓展延伸
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本任务相关的较难的内容,比如:各类计算及课程标准要求之外的需要学员了解的拓展知识;二是与专业课程结合紧密的相关专业课上需要讲解的典型电路的分析和讲解。通过这个模块,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编写具体任务时,根据需要利用Multisim、protel等仿真软件加入了部分虚拟仿真实验,加大了学员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力度。同时在每个任务后面都附上了考核的标准,增强了学习的指向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教材集中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试用期间,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适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比较实用,能有效的指导实践操作。
参 考 文 献
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自动控制;电气工程
近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反过来助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与电力行业紧密相关的电气工程的发展。早先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是通过接触器和继电器等低压电气实现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工业科技发展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提出的新挑战,将智能化技术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创新性的综合了智能化、自动化和电气化的控制手段,在工业各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1智能化技术的概念
人工智能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随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渗透到工业经济的各个行业,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综合性强,包含内容广泛,结合了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仿生技术、数理逻辑等学科,其目标是为了实现机器控制机器,使机器能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实现相应的动作,完成特定的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技术用到了电气控制中,作用越来越明显,极大的推动了电气控制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发展。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和电气设备及工程相关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信息处理、电子电气技术、产品研制开发等内容,电气工程和智能技术的结合为电气工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是不仅可以解决电气工程中的信号识别与处理,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而且还能对电气产品的研发和电气系统的故障排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大量的事实表明,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效果比较显著,极大的提升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工程的投入成本,实现了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2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采用智能化控制器,相对于传统的自动控制器而言,智能化控制器有如下优点:
2.1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
电气控制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传统的控制器的工作性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传统控制器在使用前需要设计被控对象模型,当被控对象比较复杂或者被控对象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如非线性参数变化等因素时,要精确的建立被控对象的动态方程是很困难的,因此控制器在设计实际控制对象模型时,会采取近似模型,往往产生误差,导致控制精度降低,影响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采用的传统的控制器,无法保证复杂系统的控制精度,在一定能够程度上降低了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与传统的控制器相比,智能化控制器有着明显的优势,这是由于智能化控制器采用实时控制算法,设计时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模型,从源头上避免了不可控因素的出现,使自动化控制器的精度得到了提升,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精度。
2.2提高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在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节上,传统的做法是控制人员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和控制参数的变化,依靠相关人员的经验,对已有的自动化控制器进行人工调节。这就要求操作人员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控制经验,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取决于操作人员的调节。为了提高系统控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具有实时逻辑判断能力,能根据输入条件通过计算给出输出,控制设备进行相应的动作。基于此特性,可以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调节,从而使电气系统的工作性能得到有效地保障,使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安全稳定运行。由此可见,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要比传统的自动化控制器具有优势,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际应用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智能化技术采用计算机来进行逻辑判断,因此,在对电气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计算机只依靠输入数据就可以进行计算,然后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场,极大的节省了劳力,降低了成本,而且,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远距离的实时调节控制,极大的提升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完整性和实时性,保证可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智能化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的发展。
2.3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控制系统产生影响,同时,系统所控制的电气设备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电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要保证实时的稳定性,避免由于控制系统的波动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要求控制系统要有一定的稳定运行能力。传统的自动控制器的稳定一致性相对较差,而智能控制器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处理变化输入的数据时,智能化控制器可以通过计算方法的变化从而保证输出的稳定,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稳定性要求。智能化控制器的算法是实现控制稳定性的核心,对于不同的控制系统和控制对象,要采用不同控制算法,已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智能化控制器在运行中,采集输入数据,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算法,达到预计的效果,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也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展开了针对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研究。智能化技术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目前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在以下方面:①控制过程中电气故障诊断的智能化;②电气产品设计的智能化;③电气控制手段的智能化。
3.1电气故障诊断的智能化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设备和线路的控制手段逐渐复杂,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控制系统的运行,电系统发生故障不可避免,为了降低故障发生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需要在故障发生时及时进行处理与排除。传统的操作方式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故障排除,但是人工故障排除非常考验操作工人的经验和水平,而且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人工排故障的效率和准确性会大大降低,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经济发展。而通过采用智能化故障排除技术,可以快速的找到故障发生的位置,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处理,极大的提升故障排除的效率,提高故障排除的准确性,降低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化故障排除中,智能化技术是具有大力发展空间的。目前,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排除已经从发生故障排除的阶段逐渐转向了故障发生之前的预判排除阶段,这就要求对控制系统的各项指标都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在故障发生之前,与之相关的某些参数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控制系统具有自主识别,自主判断的能力,即智能化故障预判的能力。由此,可以消除故障发生的隐患,可以在故障发生之前就实现排除,提高系统稳定性,保障了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3.2电气产品设计的智能化
在传统的电气工程产品设计时,采用的是串行的设计流程,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到试用,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流程,才能给出反馈意见,然后再对设计进行修改,再制造与试用,经过反复的改良与试验,才能最终形成一个理想的产品。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有些问题未被考虑进去,就会导致后续的工作无法继续,影响产品的开发进度,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产品开发效率低下。因此,传统的电气工程产品设计需要设计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准确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这些问题,采用智能化技术在实现电气工程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将传统的串行设计改成并行设计流程,利用设计软件所自带的专家系统通过各种虚拟的情况来判断设计的合理性,从而给出修改意见,而不用进行多次实物测试,只需要最后一遍实物测试就可以了。这就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产品开发效率,对于复杂的电气工程设计而言,采用智能化的大数据云处理手段,可以保证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数据的精准性,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复杂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设计难题,极大的提高降级效益。
3.3电气控制方式的智能化
现阶段的电气控制系统相对复杂,整个系统包含了大量的控制环节。为了保证系统的合理可靠运行,需要对每一个控制环节进行监控,因此,控制方式的设计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采用智能化技术对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是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的主要方面。在对电气系统进行控制时,智能化技术通过采用现代控制技术,例如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手段来实现。在智能化控制系统中,系统通过学习,对发生的问题或产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实时的逻辑判断,并给出处理方案。目前,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控制技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已经逐渐得到了应用,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有效的控制错略,极大的提高系统控制的稳定性,保证的电气系统的自动化安全运行。
4结束语
智能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和自动控制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已经在工业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的能力,而且电气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解放了大量的劳力,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智能化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桑义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7,(1):127+132.
[2]王茂茹.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6,(21):71-72.
[3]莫家宁.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3,(6):23-25.
[4]刘次福.初探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3,(11):118-119.
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信息反馈 矫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189-01
《电子技术》中指出:具有反馈环节的闭环放大系统具有最佳输出。在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学系统中,在群体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不可避免地有部分学生会产生学习误差。若向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系统,在学习误差出现不久后予以提示,并通过经常性的矫正,以个别化的帮助作为群体教学的补充,就能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解决。以下是提高教学质量谈几点看法:
1 捕捉信息反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就是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笔记速度、操作能力、做题情况。学生间互相交流的态度和内容,听学生的彼此问话、议论中心、仪器声响、口头表达等等。
上述学生的不同表现,给教师提供了反馈信息,如果教师捕捉到这些信息并针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就会使学生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纠正和补救,防止问题的进一步产生和积累。
2 抓住课堂信息反馈,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堂信息反馈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反应,抓住它,就能知己知彼,帮助学生及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把知识科学、系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还要同时注意课堂上学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等,倘若学生们注意力都很集中、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这说明学生可能已理解老师所讲内容,产生心理共鸣,相反则说明教学的平衡已破坏,必须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适时调整。
下面讨论几个教学环节中的反馈与矫正情况。
2.1 口答中的反馈与矫正
课堂提问掌握得好,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从中获取大量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口答中,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答错的学生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矫正措施,都应使学生感到亲切、鼓励,知道错误根源而不是使之陷入困境。因为这一矫正过程,不只是帮助学生改正学习中的错误,也是教师本身的自我矫正和群体教学中的自我补充。
2.2 自学中的反馈与矫正
有时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初步自学,课内教师重点讲解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往往是根据教师事前拟定的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教材,可以采用自学辅导法、自学讨论、引导发现法、诱导启发法或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很重要的一环是让学生自学,万不可忽视这一环节的反馈与矫正。不管学生采取何种方式自学,教师都应该“察言观色”从中获取反馈信息,给予帮助。
2.3 演示中的反馈与矫正
学生具有鲜明的好奇心理,通过生动的演示实验,特别是趣味性的演示实验,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探求知识的愿望。要达到演示预期目的,使学生能对知识有具体形象的深刻认识。教师要有良好的演示素质,如可见度、可信度等,要捕捉的信息也主要来自这几方面。
2.4 讨论中的反馈与矫正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这一教学环节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讨论中获取信息并予以矫正是不可忽视的。在讨论中要获取可靠的反馈信息,教师必须不断地有意识地进行巡回观察,主动提出一些简短的问题。
2.5 实验中的反馈与矫正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获取基础知识与实验结论的活动,是手和脑、知识和能力、经验和创造获取得综合训练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多观察,从中找出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处理。在分组实验时,教师的责任就是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因材施教,为他们制造取得成功的情境,分享自己操作过程中得到进步的喜悦之情。
2.6 理解中的反馈与矫正
在随时观察、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后,及时给予个别的矫正帮助;对于共性问题可在讲评时统一指导解决。形成性测试是巩固练习的一种方式,能够较全面地知道自己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检查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确定对尚未掌握学习内容的学生采取何种辅导方法和措施。
2.7 现代新兴信息沟通方式的反馈与矫正
教师利用博客、QQ、飞信、E-mail、微博等新兴信息沟通方式与学生互动,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阅读过的美文美图,分享最新发生的事件。学生们也在网络上及时留言,对老师所说的话题进行反馈。师生的交流因为网络明显多了起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现实中的师生变成了网络上的朋友,学习效果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3 把握课后信息反馈,弥补教学不足
课堂教学并非教学的全过程,课后复习、作业、辅导答疑等都是教学工作的继续和延伸,通过学生直接或间接把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这些信息对教师组织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学情的不同,对同一种内容的学习效果可能不同。如:在讲解“正弦交流电初相正负与曲线波形的对应关系”时,出人意料的是在各个班的作业的效果很是不同,针对这一反馈信息,及时地增加了“复习初相的正负判断方法”的内容,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对于学生课后信息反馈的处理,作业讲评是个重要手段,因为它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解答疑难点,目的性很强,学生对作业讲评很感兴趣,实际效果较好。
4 了解社会反馈信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应该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要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了解人才的需求信息并对此作出反应,从而推动教学工作。了解到一汽大众顶岗实习学生的反馈信息,如相当一部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在大众实习承担管理和维修工作,需要掌握机床控制线路方面知识,这一信息使我在教学中加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加强实践技能尽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