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

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范文1

关键词:公路;工程规划;关键问题

公路是城市道路的延伸,是布置在城市郊区,联系其他城市和市域内乡镇的道路。城镇对外交通的类型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三类,各种交通类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铁路交通运输量大、安全,有较高的行车速度,连续性强,一般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可保持常年正常的运行。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设备简单,是适应能力较强的交通方式。水运交通运输量大,成本低,投资少,耗时长。

一、公路工程规划的作用

(一)公路的分类

根据公路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国道、省道和县、乡道三类。国道:由首都通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政治、经济中心和30万以上人口规模城市的干线公路,或通向各大道口、铁路枢纽、重要工农业产地的干线公路,以及通向重要对外口岸和开放城市、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的干线公路,有重要意义的国防公路干线。这些公路组成国家的干线公路网。省道:属于省内县市间联系的干道或某些大城市联系近郊城镇、休疗养区的道路。县、乡道:它是直接服务于城乡、工矿企业的客货运输道路,与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短途运输中的主要网路。

按照公路的使用性质和交通量大小,分为两类五个等级。两类指汽车专用公路与一般公路,五个等级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四级公路。汽车专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二级公路, 一般公路包括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四级公路。公路的技术标准是确保该公路达到相应等级的具体指标,不同等级的公路能够容许车辆行驶的数量、速度、载重量亦不相同。其主要技术指标,仍按现行的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IGB01―2003)的规定执行。

(二)公路系统设计的要求

公路网要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城市各级道路就是为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城市各级道路也是各类城市用地的连接通道,而且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另外,公路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也就是说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保障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还要有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指单位城市用地上的道路总长度)和面积率(指道路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公路系统还要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这就涉及到朝向的选择、城市风道的作用、旧城更新的可行性。公路系统还要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需要考虑预留空间、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的需要。

二、公路规划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公路通过小城镇的策略

公路线路与小城镇的联系和位置分两种情况,即公路穿越小城镇和绕过城镇。采用哪种布置方式要根据公路的等级、过境交通和入境交通的流量、城镇的性质与规模等因素来确定。

公路穿越城镇:公路穿越城镇造成公路与城镇之间的相互干扰,但对过境公路穿越城镇也不能盲目外迁,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交通量不大的过境公路,可以适当拓宽路面,在镇区内路段可以改造为城市型道路,做到一路两用;但要结合城镇用地布局的调整,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建设项目,尽量减少交通联系,并且不宜作为小城镇的生活性干道。

过境公路绕过城镇:对于等级较高、交通量较大的过境公路,一般应绕城镇通过。过境公路与城镇的联系有以下两种方式:

(1)将过境公路以切线方式通过城镇。这种方式通常是将现状穿越城镇中心区的过境公路改道,迁至城镇边缘绕城而过;(2)过境公路的等级越高且经过的城镇越小,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过境公路宜远离城镇为宜,其联系可采用辅助道路引入。

(二)城镇道路系统规划

城镇道路系统规划常是在城镇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是交通规划的继续和深入,同时也是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体现总体规划布局要求,因此,也是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适应城镇交通的要求;符合城镇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利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的密度;利于改善城镇环境,体现城镇风格。

道路系统规划应以合理的用地功能布局为前提,道路交通不是消极适应拟定的总体布局,而应从合理组织道路系统,积极配置各项道路交通设施等方面对总体布局中的各项用地提出具体布置的意见。道路系统规划中,首先要做到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总体布局中,尽量使交通能在全市范围内均衡分布,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一定比例,常以干道密度衡量。

规划设计一般规定:城镇车辆规划设计;道路建筑限高;道路规划设计年限;用地构成比例及人均用地指标,小城镇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一般为中心镇11%~19%,一般镇10%~17%,中心村9%~16%,规划人均道路广场用地指标一般为7~15m2/人。

(1)设计步骤

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城镇地形图;城镇用地布局和交通规划初步方案;城镇发展社会经济资料;城镇道路交通现状调查资料;城镇道路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

(2)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提出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此阶段着重解决交通问题。

(3)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交通的影响和效益分析以及包括对道路的横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及交通组织方式等细致的研究,提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及重要交通节点的设计方案。

(4)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规划平面图和标准横断面图。干道平面位置,干道线形控制点的位置、坐标和高程,交叉口的平面形式等,横断面图应标出道路红线控制宽度,断面形式及尺寸。

(5)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方案说明,设计的依据,规划的原则,各项指标及参数的确定,道路系统带来的交通、社会经济、效益的简要分析结论,道路网分期实施方案以及其它需加以说明的事项等内容。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合理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交通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要按“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等原则,做到公路客货运站场、水运港口、铁路站场、机场相互衔接,信息互通,协调发展。

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范文2

(一)公共绿地建设工程

1.小游园建设工程。由住建局组织实施,新建花园街与聚湖路交叉口西北、东南侧绿地,花园街与金鸡路交叉口西北侧绿地,花园街与人民路交叉口西北侧、西南侧绿地,淹城路与金鸡西路交叉口西南、西北侧绿地,新增绿地面积118亩,年底启动,20xx年5月底前竣工。

2.公园绿地景观工程。由西太湖管委会、花博会筹建办负责花博会主场馆区域绿化,新增绿地面积800亩,20xx年5月底前竣工。由住建局、淹城管委会组织实施,重点提升新天地、文慧园、淹城遗址区、诸子百家园区等景观绿化。

3.城区公共区域绿化提升工程。由住建局、高新区管委会、西太湖管委会组织实施,重点抓好城市商贸中心和商店、宾馆等场所,增添花卉植物造景,高标准整治绿化环境,大力提升街头绿地、公园、广场绿化景观档次,营造花博氛围。

(二)城乡道路绿化及提升工程

1.新建道路绿化工程。由住建局组织实施花园街北延、虹西路、广电东路3条新建道路的绿化工程,投资30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20亩;由区交通局组织实施京沪高铁、大道西延伸、环湖西路北延伸、环湖东路南延伸、南湖路、淹城路南延伸、武宜南路南延伸、南环线等8条道路绿化工程,投资22860万元,新建绿化面积5000亩;由西太湖管委会组织实施渔歌路、林鸥路的绿化工程,投资50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70亩。

2.道路绿化提升工程。由交通局、住建局组织实施。抓好“六横十三纵”(环湖西路、延政大道、环湖北路、长虹路、常武路、武宜路、花园街、淹城路、S239省道、新312国道、花海大道、西太湖大道、武南路、大道、腾龙路、龙江路高架南延、湖滨路、夏城路、232省道)共计19条道路绿化、美化。按照“四季有花、全年出彩”的要求,以体现市树、市花(广玉兰、月季)为特色,增加适种彩色植物和垂直植物造景,打造花道、花口、花桥,科学规划重要节点的花卉布局。

3.高速互通道口、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绿化提升工程。由交通局负责实施沪宁高速横山道口,沿江高速戚墅堰道口、南道口、滆湖道口、嘉泽道口,锡宜高速漕桥道口,西绕城高速道口、经发区道口、邹区道口的绿化提升工程。

(三)城乡花卉景观工程

通过对主辅展区及周边、主城区、高新区、经发区、主要道路节点、城市出入口等重要区域和集镇、社区、企业、家庭等区域进行花卉布置,确保在花博会会展期间城乡形成满目鲜花、花海如潮的特色景观形象和浓厚氛围。主展区及西太湖区域绿化由西太湖管委会负责,一场五园辅展区及嘉泽镇区域绿化由嘉泽镇负责,主城区绿化由住建局负责,主城区以外主要道路及城市出入口绿化由交通局负责,各镇(开发区、街道)、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化由各自负责。

(四)集镇景观绿化提升工程

集镇景观绿化提升工程由住建局牵头,各镇(开发区、街道)负责实施到位。必须在年底前完成,雪堰镇、礼嘉镇、前黄镇、洛阳镇、遥观镇、郑陆镇、横山桥镇必须于20xx年6月底前完成。住建局按照“六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分别于年12月、20xx年6月组织验收。

(五)村庄绿化提升工程

1.生态优美乡村工程。由区委农工办牵头,各镇村负责实施,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村庄绿化覆盖率要达30%以上。

2.省级绿化示范村建设。由农业局牵头,各镇村负责实施。20xx年完成30个省级绿化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创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主要道路、河道绿化率达90%以上。

(六)城乡绿化管护工程

1.明确管护责任范围。住建局负责城区范围内区级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交通局负责城区以外的区级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各镇、村建设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由各镇负责。

2.严格养护管理考核。区绿化委员会牵头负责全区城乡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考核,其中住建局、交通局负责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由区绿化委员会组织考核工作小组进行考核;各镇、村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由区绿化办负责考核。各镇、村绿化养护管养工作纳入文明镇考核内容。

时间安排

1.年11月-20xx年2月15日为发动、部署阶段。各责任单位要制订细化单项工程实施方案,完成绿化建设相应的选址、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2.20xx年2月16日-2月底为准备阶段。各责任单位要完成绿化用地的流转租用、绿化工程招标及栽种土地整理等相应准备工作。

3.20xx年3月-10月为实施阶段。具备施工条件地块的绿化及早开展栽种工作,于5月底前完成。其余于12月前完成所有乔木、灌木的栽种。

4.20xx年11月-12月为检查验收阶段。全面进入复壮管养期。特殊重点绿化工程,可根据工程时间要求、季节气候等情况,自行确定栽种期。

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城乡绿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城乡绿化工作的协调推进。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财政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审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各地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组织实施各项绿化工程建设。区将把城乡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列入20xx年重点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并建立定期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多方筹集资金。区各部门直接负责实施的河道、道路、道口等绿色通道的绿化用地流转问题,由区对各镇实施经费补贴,总额包干。各地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城乡绿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广大企业、个人及社会资金参与绿化工程建设,通过开展“认建、认养”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直接参与城乡绿化建设,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家园的浓厚氛围。

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范文3

(一)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红线范围界定。公路两侧的建筑设施(包括房屋、灌溉渠道、管线、电缆、电杆、砖瓦窑等)靠公路一侧的边缘与公路边沟(或截水沟)外缘的间距为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其中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二)今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红线范围内批准修建(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永久性建筑物及设施。交通、公路、国土、建设、城管执法等主管部门违反规定审批的,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由批准者负责赔偿损失并严肃处理。未经批准,擅自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修建的各类违法建筑,由交通、公路、国土、建设、城管执法等管理部门责令产权单位或个人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由此产生的用及后果由违法者承担。

(三)对擅自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红线范围内占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四)现有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红线范围内的建筑物未经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原地改建;已在建的,要立即停建,并接受处理,需要新建的必须在建筑红线范围以外。

(五)因公路新建、改建和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调整,被划入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不得在原地扩建、改建、重建,由各乡镇根据城乡规划和《公路法》的有关规定,摸清底子并逐步予以拆除。

二、加强公路两侧建筑规划管理

(一)建立健全公路两侧建筑审批制度。在编制城市、村镇规划和审批建设项目(含私人建房和搭建临时性建筑物)、征用土地、核发规划许可证和建筑许可证时,凡涉及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特别是道路“红线”的确定,应事先征求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在审批临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建筑用地时,审批手续应当注明建筑物与公路的控制距离,并会同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到现场划定红线,由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核发准建手续。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公路两侧控制区内建设临时或永久性建筑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先由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同意,再由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审批发证。

(二)城镇规划布局,要按照垂直于交通线、单边纵深组团的方式进行,禁止沿公路条状发展,把公路变成街道。由于历史及其它原因,有的路段已形成街道的,应实行隔离管理,连片的路边店只能设置进出道口。

(三)兴办的开发区、集市贸易区、商业区和工厂、学校及其它公共设施,应当在公路建筑红线范围外一侧成组团式集中布局、采用专用公路辅道解决内部交通问题。

(四)城镇道路与公路的交叉口设置,应按批准的规划由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与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确定。

三、严格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牌设置

(一)非公路标志牌,是指除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牌,如经营性的产品广告牌、立式店牌、招牌、厂家指向牌等宣传广告标志,以及非经营性的政策宣传公益标语等。为确保路容路貌规范、美观、安全畅通,对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牌实行统一设置,规范管理。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确实需要,应按程序向县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

(三)凡未经审批擅自设置的非公路标志牌,由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拒不自行拆除的,依法。

四、强化公路路面监控管理

(一)公路交通路政管理机构,要按照责任制和公路巡查制度的要求,加强路面巡查,加大公路路政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涉路违法行为。

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范文4

一、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西昌市交通局围绕2010年交通工作总目标,狠抓落实,做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2010年的目标任务:新建、改造公路306.3公里,对24个乡镇打造示范一条街道路,入户道100000平方米,新建、加固大桥3座,新建车站3个。

1、交通重点项目

一是G108泸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现已进入勘测、设计、工可编制阶段;二是官地对外交通建设工程,现已完成工程量78%,预计12月竣工;三是西宁至月华路面改造工程,现已完成勘测、设计、工可等前期工作,已报省发改委批准立项,预计9月初开工,2011年5月竣工;四是XW西小路路面改造工程,现已完成勘测、设计、工可等前期工作,已批准立项,预计9月初开工,2011年5月竣工;五是太和钒钛工业园区道路建设,现已完成工程量90%,预计7月竣工;六是白马、马鞍通乡油路工程,现已完成工程量45%,预计12月竣工;七是通达工程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待雨季后立即组织施工,12月全部竣工;畅通工程完成91%,8月全部竣工;八是出租车投放200辆,前期工作已完,现已上报州人民政府审批,待州人民政府同意审批后,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国庆节前投放。

2、交通非重点建设项目

一是川兴至大兴通乡油路工程改造,现已基本竣工;二是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市,其中:对24个乡镇打造示范一条街道路、新农村建设改造村道公路87.4公里、入户道路100000平方米,现已有3个乡镇完工,验收合格,其余在施工中,预计12月竣工;三是机场专用道路,现已完成工程量75%,预计8月竣工;四是新建、加固大桥3座,其中:宁远桥、太和大桥现已基本竣工,琅环大桥12月竣工;五是新建车站:完成西客站二期建设任务,现已完成工程量50%,预计12月竣工;新建巴汝乡、安哈镇四级客运站,现正在征地中。

3、注重公路质量养护,加强路政管理,开展交通环境综合整治,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2010年市交通局对公路养护,做到养护目标管理,集中人员维修、养护,实行了全面重点维修养护,提高了道路质量,保证了全市道路的畅通。在加强路政管理,结合今年创建省级文明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乱修滥建进行了摸底调查,强制拆迁,并对国省县乡干线公路、收费站、汽车站、客运码头、维修厂(站)进行了集中全面整治,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安全便捷、舒适美观"的目标,实现公路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到公路用地范围内无暴露垃圾、无乱堆杂物、无污染烟尘、无占道经营,全面提升交通整体形象。

4、在运输管理方面

规范客运市场,强化运输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针对今年创省级文明城市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对火车站、飞机场和车站"黑的"集中的地方加强了管理和打击,同时拟定了扩大禁摩范围,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并对客运驾驶员进行规范培训。

5、在安全工作方面

做到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对省、州督办的邛海水上安全隐患制定了方案,实行了整改。

6、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落实了学习制度;二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三是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督促检查,促进了交通健康发展。

7、存在的问题

①有个别项目工程建设进度滞后,遇到施工中的困难解决落实不及时。

②在交通环境综合整治中,对非法营运和出租车管理上,力度不大。

③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中涉及交通系统方面的道路维修不及时。

三、2010年下半年工作安排部署

充分发挥交通职工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加班加点、抢工期、保质量,保证2010年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1、加强公路建设工程管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①抓好"四路两桥"的建设。西宁--月华道路改造由王启义负责,佑君--太和道路改造由陈钻先负责,马鞍、白马油路建设由黄志斌负责,泸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由诸雅梅负责,阿七大桥、海河大桥建设由彭永贵负责。各自负责的任务要抓紧推进工作,有关事项、报批、招投标工作经办人余澄,按市政府要求,9月底完成前期工作,10月份开工建设。

②做好明年项目准备工作。银厂乡油路建设工程由余澄负责,做好前期工作,尽快与州交通局对接,一定要搞地质灾害评估,在今年底前开工。西宁108路口--樟木要在最近把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年底要开工。

③再建工程,从现在起实行倒排工期。严格按倒排工期推进,7月底要完成以下几个项目:太和大桥、宁远大桥建设,川大路、太和钒钛基地道路、高枧荷花节道路、开元瓦额路、樟木丘林道路、村道(畅通)工程建设。

2、进一步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由诸雅梅负责,认真组织各单位对道路、收费站、汽车站、维修厂(站)进行全面整治,特别是路面修补、路面清扫、道路两侧边沟的清理,路政对乱修乱建的巡查整治、各站(点)的保洁人员的落实,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上要做到经常性、长期性,并建立长效机制,要经常下去督促检查,要长期坚持,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交通环境。

3、认真做好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

由诸雅梅同志负责,按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要求,逐项落实,一是要认真开展好宣传;二是要落实好各项工作,特别是车站要增派保洁人员,包街要派值班人员,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击"黑车"非法营运、乱停乱放同创建工作结合起来督促检查,确保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检查验收中交通不丢分。三是抓好出租车、公交车、长途车、旅游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安全,规范文明用语的培训工作。

4、积极培育运输市场,强化运输市场监管体系

由王启义负责,一是做好出租车的投入工作;二是完成西昌-大兴公交化改造;三是继续抓好城区整治和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营运工作,促进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有序、健康、规范发展。由黄志斌负责,按时完成2010年客运站点建设任务。

4、强化安全管理,启动交通应急预案

今年降雨量大,地质灾害严重,为了保证市境内国、省、县、乡道路的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全股、海事处要对公路、水上、客运车站严格监控,从今天起全面启动交通应急预案,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必须24小时开机,保持信息畅通、待命,随时投入到防洪抢险中。

5、认真做好西昌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由乡村公路管理所负责,成立由彭永贵局长为组长、各位副局长为副组长、系统各单位主要领导和机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特邀州交通局相关股室负责人为顾问。在编制西昌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要同省交通"十二五"发展大纲和西昌市"十二五"经济发展大纲结合起来,认真编制西昌"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争取在全市各子规划中达到一流。

三、传达市政府中心组学习

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范文5

由于近年来,全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及产业链的带动效应,各地旅游区域在硬件设施、自然资源及环境资源上不断提升与开发。使得具有旅游资源的乡村环境面貌也在逐步发生改变,由较为原生,乡土的风貌,变为开放性、展示性、标志性的乡村形象的转变。

另一方面城乡环境面貌不断完善,既是一个地区对外形象的体现、反应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更是对当地的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城市景观的不断地提升,促使经济更好的的发展,形成旅游为主导的产业链。

1 项目简介

眉县310国道(西宝南线)道路绿化景观是在眉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促进城乡面貌大提升活动的一个分项。眉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促进城乡面貌大提升措施具体包括对全县国、省、县、乡道路、机关、企事业单位、镇、村进行高标准园林式绿化,增加绿量和景观,建设森林眉县等方面,其中西宝南线沿路绿化为在原有种植上的改造及提升设计。因此本次景观设计是在充分分析考虑了前期已实施的绿化种植所造成制约条件下采取的最为可行及完善的设计方案,旨在弥补现有种植的不利之处,创造出更加符合生态要求,符合眉县本身自然特质的景观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为眉县打造出更加美好的城市形象。

项目为西宝南线宝鸡眉县县域内,西至岐山界东至周至界,全长42公里左右。沿线经过余官营村、岳陈村、红东村、河底村、教坊村等。眉县旅游资源丰富,太白名山、汤峪温泉、褒斜栈道、名人故里、钟吕山坪、葫芦古峪,水库碧湖、飞鸿渡槽、森林公园、烈士陵园,各以其自身价值,再发速发展的旅游经济建设中崭露头角。

2.设计思路

2.1项目定位

绿色的生态走廊、怡人的休闲带、魅力的风景带

眉县境内310国道两侧原生态防护林带成长的年份较长,已经形成完善的绿化骨干体系,以大叶女贞、杨树、水杉行道树为主。作为线路的生态景观的初步骨架,在设计用内种植大量的草花,乔灌木,随时间的发展,将会形成优美的生态景观防护林带,进而对土壤的改良产生良性影响。

2. 2建设目标

以生态景观作为出发点;体现现代的城乡文化和景观理念;打造简洁、自然、富有历史文化品质的景观环境;为“三秦明珠”创造一条穿城而过的生态走廊;为周边村民建设一个可以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休息放松的带状“游园”;为眉县打造一张独一无二的生态景观名片。

2.3指导思想

(1)突出城市特色: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了避免城市面貌“千人一面”难以辨别,我们力求发掘眉县特殊文化底蕴,塑造符合当地特色的公路绿地系统,打造眉县城市品牌。

(2)打造宜居城市: 随着眉县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带动了城市的物质基础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按此需求为靖边居民建设丰富的,生态的,现代化,健康的居住及生活条件。

(3)构建生态院落:在规划中引入了生态理念,强调生态理念是生命与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是种群生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角度出发,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利用现有种植树木,完善种植系统,建立生态景观系统,达到物与物的共生,人与自然共融。

2.4设计原则

(1)环境与景观的生态化

以景观生态学作为出发点,注重对现有生态的补充及修复,采用景观视觉效果好的树种进行配置设计,对原¬生树种进行保护,作为场地景观绿龙(骨干种植)的组成元素。对局部村落及路口节点进行绿化及景观工程处理。地表种植群落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地被植物,增强地表的蓄水能力。硬质材料采用透水砖、天然砾石、木板、卵石等,减少加工工序及能源消耗。

(2)风格与内涵的乡土化

景观设计充分尊重眉县及周边地块的历史渊源、社会形态、文化传统。以土地为载体,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质,将社会文化与自然文化的风格特点概括并表达于设计立意之中,利用尺度、色彩、材料、质感、体量等设计要素的把握、暗示,在各细节中体现出具有靖边特色的景观,从而使人产生地域认同感及亲切感。

(3)功能与需求的多元化

以行车安全为主,以结合人群为本,按照参与空间的使用者对场地的穿行、停留、游戏、交谈等方面的功能需求和安全性,在有限的空间内考虑场地的特性,以丰富的多元化景观内容和类型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关怀。

(4)手法与形式的前卫化

景观设计遵从极简主义艺术的设计形式,以建筑符号学为指导思想,对景观的设计语言进行提炼,并对相关的符号进行抽象,运用现代前卫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对话。丰富的空间组合形式结合具有冲击力的节点、周边有韵律的生态环境共同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走廊。

3 绿化种植设计

3.1设计原则

(1)强化植物造景功能:注重乔灌木的观赏性,强化地被的运用;

(2)充分利用现状:对现有乔木予以保留和利用;

(3)采用乡土植物:减少植物养护管理费用,突出地方特色;

(4)采用密植手法,突出群体效果:缩小植物单体间的距离,突出组群效果;

(5)注重季相变化:营造四季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

3.2配置方式:

配置原则:布局协调,不同区域应有明确的基调树种,突出重点树种,乔木、灌木、地被形成多层次结构,同时注重植物色彩、季相的变化,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结合,近期、远期景观综合考虑。

(1)群植:成片种植,形成景观林。除具游憩之用还具有防护作用与生态效应。

(2)散植、孤植:配合各区域配置数种色叶、香花及形态优美的树种,相互衬托,起到点景作用。

3.3苗木规格:

考虑到尽快建成与改善环境,同时兼顾投资控制,规划选用苗木注重规格的适当搭配,沿主要道路、重要节点等部位建议使用规格较大的苗木,边缘地带以中、小规格苗木为主,穿插大规格苗木,以控制造价,提高苗木成活率。

4 要素设计

设计段公路路段没有城市道路复杂的交通系统,形式和构造上就较为单一一些,为8米的道路宽度,一板二带式,在行车道两侧种植绿化带,设计绿化带宽度为13米,目前道路的绿化带多以简单的行道树种植为主,以行道树将道路与农田地进行简单的分隔。

4.1行道树设计

4.1.1行道树种植方式

公路行道树多以一带式,随公路的延伸方向阵列种植,可以以单排种植大乔木,按照树木的冠幅距离等距排列种植,设计采用保留原有行道树,局部补充种植,种植为双排或多排以之字形布置,部分行道树区域下,道路与绿地的交界处种植成排的绿篱灌木,在视觉上具有保障行驶安全,防护隔离的效果。

4.1.2行道树的株距与定干高度

株行距通常以树木的冠幅大小来定,大型乔木应适当加大株间距。一般树木株间距为4-8米不等。苗木胸径在12-15cm为宜,干高由分支点角度来定,分支角度离主干近角度较小者,干高不低于2米,分支角度大,离主干距离远,干高不低于3.5米。

4.1.3行道树树种选择

通常选用树冠冠幅较大,树叶密;抗污染性强,寿命长,病虫害少,易养护,落果少等。眉县地区可选用不落叶乔木蜀桧、女贞,落叶乔木七叶树、白杨等。

4.2绿带设计

4.2.1绿化带配植方式

(1).根据各地公路的环境不同,选用不同特色的植物进行绿化。

项目周边以农田为主的公路生态环境较好,可选用观赏效果较好的,观花、观叶类乔观木,选用宿根类的草花在近路处设计,以强调植物的彩色影响行驶人的印象,弱化环境带给人的不良感受。

(2).配置上要注重背景、主景、近景关系,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地被,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层次。

(3).设计富有动感韵律的植物造型,如设计为标准段则需约每200米整体造型变化一次,以减少司机视觉疲劳,增加景观观赏性。

(4).公路交叉口,着重在交叉路段配置特色、特型树种,形成景观焦点。

4.3地形设计:

按照我们沿路调研的结果,公路两侧存在以下几种断面形式,根据这几种不同的形式,我们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使道路两侧呈现出最好的景观绿化效果。

(1).平坦地势

在10米宽的标准段绿化带上采用地被、灌木、乔木三层植物按照层次搭配

由道路向外顺序为2~2.5米的草花地被如白三叶、红花酢浆草、常夏石竹、八宝景天、蜀葵、地被菊等,2~3米的色叶灌木如金钟连翘、火棘、刚竹、、日紫丁香、紫薇、杜鹃、紫叶小檗、凤尾兰、南天竺等及5米的主景树种如白皮松、三角枫、龙爪槐、柿子树、香花槐与背景树如七叶树、元宝枫等种穿插搭配。

(2).高崖地势

沿路两侧3~5米高崖的道路两侧,在突破上种植爬藤类植物如美国凌霄、五叶地锦、络石等,在坡顶可种植连翘、紫穗槐、棣棠等花色鲜艳,柔枝垂条的灌木,在近道路坡脚处可种植胶东卫矛、小叶女贞等色叶灌木及草花地被。

(3).低崖地形

地崖地形为1-3米的高坎地形,如地势较缓可以栽植,沙地柏,胶东卫矛、连翘等。结合平坦地势与高崖地势两种形式在10米范围内按层次种植小型的乔木及色叶灌木。

(4).低洼地势

路侧深度3-5米在低洼地势以种植大型的乔木与大灌木。

4 结束语

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范文6

关键词:快速路;绿地;生态廊道

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corridor),是指具有线性或带形的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类型[1]。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2]。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天津大道通过植物绿化、水体恢复等措施建立生态廊道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物过滤等多种生态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要。

1 原始景观要素调查分析

1.1 区位分析

天津大道是连接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的一条重要的城市快速路,位于天津市东南部,起点为津南区大沽南路与外环线交口,终点为塘沽区中央大道,路线全长36.7km,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80km/h,双向8车道,中央分隔带宽10m,两侧绿化带各33m。

1.2 地貌特征

天津大道沿线市区到塘沽土质情况逐渐发生变化,软土厚度逐渐增加。由于大道走向为东西向,高程存在一定差异,地下水位高低和矿化度大小也不一样,特别是滨海新区段,受海水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土壤状况、利用状况和植被类型也存在差异。

1.3 水文情况

项目所在的海河水系为华北地区最大水系,沿线途经洪泥河、卫津河、月牙河、双洋渠、双桥河、马厂碱河、老海河等9条河流,河面宽度在30~50m之间,途经水面10处,总水面面积约23万m2。河体的整体水质都较差,呈暗绿色,基本不太适宜植物的浇灌使用。地下水埋深较浅,约在大沽标高1m左右。

1.4 交通情况

全线共设计高架2处、主线上跨4处、支线上跨6处、地道下穿6处、加油站2处、规划铁路2处。这些交通设施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天津大道之上,形状各异,较为复杂。

2 生态廊道的规划原则

2.1 保护性原则

天津大道生态廊道的规划是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达到恢复和重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

2.2 多功能原则

天津大道生态廊道建设兼顾多种功能,如道路通行、户外空间营建、游憩观光及遗迹保护等。这种多功能的规划方法消除了传统规划将自然保护与城市发展对立起来的局面,为自然融入城市提供了条件。

2.3 整体性原则

天津大道生态廊道的整体性从景观完整性、连接性、异质性等方面来考虑。由于沿途生态斑块的破碎化,增加廊道的连接性是增强自然景观整体性的主要内容。同时,整体连续性是生态廊道发挥功能的基础。3 生态廊道结构特征

生态廊道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长度、宽度、曲度、连接度、组成成分、内部环境等。其中,廊道宽度和连接度是影响廊道结构、控制廊道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重点。

3.1 生态廊道宽度

在天津大道生态廊道建设中,考虑到实际建设的可行性。在与河道交接处植被带的宽度设计在30~100m之间,能够有效起到降低温度,提高生态环境多样性,增加河流中生物食物的供应,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过滤污染物的作用,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道路绿化带宽度为中分带10m,两侧各33m,可基本满足动植物迁移、传播,以及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的功能。

3.2 生态廊道连接度

高度连接的廊道体系更有利于廊道生态功能的发挥。在天津大道规划设计中,利用小型的嵌块体作为连接廊道的踏脚石。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岛屿状”生境的孤立状态,增加敞开空间和各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减少城市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大的生境空间,使城外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能经过“廊道”向城区迁移。

3.3 生态廊道变化程度

风、水或其它自然因素造成廊道的改变,人类的活动也会导致廊道的增加、减少或改变。因此,天津大道生态廊道本身由乡土植物成分为主,兼顾观赏性和景观特征。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设计依据,保持自然本底。注重生态廊道中群落的外貌和生活型,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时间格局的近自然性。其次,还要注意廊道和河流廊道的有机结合,考虑廊道的开敞性、通风功能,植物材料以地被植物为主,设计中按季相变化、植物本身的生长要求进行植物设计,以形成景观上的节奏特征。

3.4 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城市景观廊道建设的实质就是以廊道为纽带,将城市中分散孤立的斑块联系起来[3],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自然生态体系,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

天津大道生态廊道是通过人为建设将城乡道路廊道、纵横交错的河流廊道和城区内外孤立的生态斑块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廊道网络体系,把城郊良好的自然环境渗透进城区,促进城区与自然的交流,形成城乡生态一体化,形成优美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4 生态廊道规划设计

天津大道是具有天津滨海盐碱地景观风貌特征的人工生态景观廊道。沿途的植物按其生态习性进行自然式配置,创造丰富的层次和景观,形成高低起伏的天际线和开合变化的植物空间。为了增加道路沿线景观的可观赏性与差异性,设计中充分结合现状条件,选取了立交桥周边、沿途河流、水塘、北洋园以及现状桃园等21个典型景观和生态敏感点进行了细化设计。使之成为沿途景观节点,分布在36.2km的大道上,由此形成了富于变化的道路景观。

此外,在景观廊道构建过程中我们还应用节约园林思想,遵循循环经济技术体系[4],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以及利用死树枯干形成园林景观等。

5 生态廊道的功能分析

天津大道生态廊道是构成天津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1 生态廊道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天津大道生态廊道有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噪音,改善空气质量。如:空气和水的净化、缓和极端自然物理条件(气温、风、噪声等)、废弃物的降解和脱毒、污染物的警示等。

5.2 生态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化功能

生态廊道有利于保护多样化的乡土环境和生物。城市生态廊道是依循场所的不同属性,契合场所特质所建构的景观单元,具有明显的乡土特色。同时,对于生物群体而言,城市生态廊道是供野生动物移动、生物信息传递的通道。

5.3 生态廊道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天津大道生态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休憩环境。由于生态廊道有着曲折且长的边界,生态效益发散面加大,能使沿线更多的居民受益,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其中一些小径、沿河流的景观带等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非常好的游憩环境。

5.4 生态廊道构建起城市绿色网络

完善的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有效地分隔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既控制了城市的无节制扩展,也强化了城乡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保证了自然背景和乡村腹地对城市的持续支持能力。因此,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城市绿色网络的基础。(收稿:2012-07-06)

参考文献:

[1]李静,张浪,李敬.城市生态廊道及其分类[J].中国城市林业,2006,25(9):46--47

[2]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4(5):2406--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