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镀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电镀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电镀技术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1

于是,我开始找书店,不一会儿我找到了小区里唯一的一家书店,我开始看书,大约看了60分钟,书店老板把我赶了出来,而我还想再进去,但我担心那本书会不会卖了,因为那本书只剩下一本了。可是,如果现在进去,一分钟不到肯定会被赶出来,因为书店没有人了所以很容易被发现。最后,我决定明天再来。

第2天,,果然“如愿以偿”书店里挤满了人。我开始挤进去,突然一个大人的脚绊倒我了,这时两个胖胖的大人在我刚才站的地方相撞了。我想:“好险呀,差点就给挤扁了,没关系我总算挤进来了。那本书在哪里,右边第二排。找到了!翻开书一页两页三页我快乐又惧怕地读着。

一个小时后人群散了,可我还有10页没读完。心想:“怎么办,从明天开始我就要写作业了。”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雨。我想:“真是天助我也,这下你不会赶我走吧!”于是,在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这时,我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害的我回不去了。”其实,我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2

摘要:随着我国智能化、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这个词也油然而生。在智能电网当中智能变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在智能变电调度当中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又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使得我国在智能变电调度时能够更好地调动与发展,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也越来越趋向成熟,本文主要会介绍智能配电网中自愈控制体系中的关键技术和自愈控制的目标、自愈控制技术方案以及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条件。

关键词:智能化、智能变电调度、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在智能化这个大背景之下,智能变电调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自愈控制系统来作为指导,这在变电调度当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坚持智能化原则的基础上,以完整的自愈控制系统来做辅导,综合调治改造变电制度,同时,在传统变电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也迫在眉睫,高线损率、供电的低稳定性以及设备的低利用率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自愈控制技术。

一、 简述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立足于自愈控制理论,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才有了很好的基点。为了使自愈控制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的实际生活中,一套完整有效的治愈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自愈控制系统与保护、控制、检测电路的终端是连接在一起的。并且,该系统里面所用的高级应用软件也是出于自愈控制技术。再进行配电网工程改造的时候,适当的引入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未来的行业趋势,在配电网进行一系列改造的r候,自愈控制系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构建好新的配电网调度服务系统,使配电网工程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并且,为该行业的飞跃发展做出了准备(图1为自愈控制技术的简单介绍)。

对于自愈控制技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它的主要控制的手段是以预防为主,及时的发现、诊断并且消除设备以及其他非可控方面当中所存在的隐患;第二,就是在已经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与维持继续运行的能力,从而避免系统运行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并且,通过自身强大的修复能力使得设备或者是其他隐患从障碍行动中恢复过来[1]。

二、 自愈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

我们运用自愈控制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愈功能,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综合运用多项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设计次网架的时候应该正确合理地运用故障电流限制器或快速切断器等设备,使得设计更加灵活多变、合理有效。然而在之后的二次系统当中,应该运用自适应保护,在此基础上就地隔离故障。与此同时,遥感、仿真分析、通讯等技术都是自愈控制技术的基点所在。

1. 微网技术

微网技术指的是在存在有分布电源的配电子系统当中,技术人员通过多方面的考察计算研究,设计好一个供电孤岛。它是一种可以脱离主网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够独立正常运行的供电位点。微网技术是自愈控制技术当中的基础技术也是关键技术。

2. 柔性配电技术

大家可能都清楚柔流输电技术,而柔性配电技术便是这种交流输电技术在配电网当中的升级应用。运用柔性配电技术的设备当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静止同步补偿器、静止无功发生器、动态电压恢复器、有源电力滤波器、动态不停电电源、固态负荷转移开关、固态断路器等等[2]。

3. 自动化馈线技术

自动化馈线技术是通过“遥控”来实现的,运用这种技术的时候需要进行隔离故障的操作,并且,紧接着自动恢复供电,时长约在30秒到60秒。然而,在智能电网这个大背景之下,馈线的终端能够及时的反馈故障,并且检测到故障出现时不同的数据,自愈的速度可以加倍提高,甚至达到只有几秒。

4. 配电网广域测控技术

配电网广域测控技术,能够实时地进行信息交换与集成。它能够构成具有这种功能的基础设施,同步测量与在线监测设备的故障情况,并且对故障作出相应的记录以及准确的测量质量扰动数据。是自愈控制技术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5. 配电网闭环运行故障隔离技术

配电网闭环运行的情况之下,分段分断电路具有不同的开关控制,并且每一个开关都运用断路器配对,并且在此基础上差动保护。那么在这些综合的条件之下就可以准确快速地进行故障切除操作而使整个电路供电不受故障的影响。这种隔离技术应用的开关数量较多,需要强大的经济条件来支撑。

三、自愈控制技术的系统运用

1.自愈控制的目标

我们用自愈控制技术来进行智能电网电路自愈功能实现的时候,有三个主要的目标。第一,在电网自愈的情况下,实现电网与顾客之间用电问题的自适应交互。第二,进行故障的预测。当然在预测故障的时候并不仅仅是针对于紧急情况,平常的正常电路检测也包括在故障预测当中。第三,优化电路的运行条件,使得投资的设备以及用电资源能够更好的得到利用,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3]。

2. 自愈控制技术方案应用

在运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时候,往往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自愈控制系统来承担各项应用,系统当中各个应用层又相互制约与平衡(应用层之间的关系,详见图2)。

其中,在故障检测方面的实际应用极其显著,以某电路故障实验为例。在进行电路检测时,通过有规律的实时监督,分段对电路进行把控,不同区段有不同的开关设置,假如产生故障,就会出现警报,实时检测到不稳定的数据,使技术人员及时切断开关,保证损害电路及时清理,正常电路仍然正常运行,最终达到“自愈”效果。

3.自愈控制系统的调度与风险管理

作为智能化控制的中心点,它能够充分地对配电网整个电路进行在线检测与实时监督,并且能够与管理体系一体化,信息数据能够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不同的功能。当然在实际的系统当中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就要进行一定的风险规避措施。

【总结】:本文通过对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从自愈控制理论出发,通过对它的自愈控制体系和自愈控制系统的整体构架的相关指标以及具体流程做出了详细的概述,研究表明,本文所述具有严谨的参考性。

参考文献:

[1]秦红霞,谭志海,葛亮,赵风青.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与设计[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22:134-139.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3

在日常生活以及各行业的生产中,通常都不可缺少测量温度以及控制温度的相关技术。在科学实验中,温度控制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日常生产中,温度控制需要受到更高的重视,测量温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妥善调控温度。现今的技术形势下,单片机电路控制下的数字温度计已经诞生,并且逐渐受到了更多行业的认可和接受。对于此,有必要探析单片机控制下的电路设计方式。结合温度控制的真实情况,探究更完善的电路设计以及数字温度计设计。这样做,可以直接读取精确的温度,单片机连接的方式也能够减少整体的电路制作成本,便于日常的电路使用。

关键词:

传感器;温度计;单片机STC89C52;温度传感器DS18B20

1概述

在具体设计新式数字电路的过程中,基于单片机的新式设计方式具备了独特的优势。这是由于,单片机控制方式的数字电路可以测量实时性的温度,经过测量然后显示精确的温度数值。同时,温度传感器配备了特定规格的芯片,能够在温控的全部过程中输出数字形式。相比于传统方式下的温度控制,单片机的控制能够节省额外的测温电路。与此同时,温度传感器也具备了更稳定的理化性能,可以用在工业测温的具体过程中,元件具备优良的线形。在0~100℃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电路设计包括:控制器单片机STC89C52芯片,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和4位显示温度的LED数码管。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进行温度检测,然后把数据送入主控制器单片机STC89C52芯片进行分析和温度值的转换,最后通过显示电路显示出温度值。

2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的工作原理

DS18B20型号的温度传感器设有内置的芯片,通过芯片就可以调控精确的时序,从而确保完整的温度数据。从单线的角度来讲,传感器可以传输的信号具体包括了应答脉冲以及复位脉冲这两类。在输入时隙时,高电平的数据线就会经过主机然后转变为较低的电平,写时隙因此就能够产生。具体而言,对于时隙的书写方式包含了0和1的两种。从高电平转换成低电平这个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60μs或更长的时隙。在不同时隙之间,应当确保最短的恢复时间。在持续60μs以后,温度传感器就可以用来采样。具体而言,1代表高电平,而0则代表低电平。对于读时隙而言,这种时隙也源自高低两种电平的彼此转换。针对芯片的数据,具体在读取的过程中也需要确保数值的精确性。对于数据线而言,需要确保1的低电平。经过15μs之后,传感器的芯片就可以输出相应的时隙数据。因此这个阶段中,主机应当确保适当的引脚高度。对于读写时隙而言,两种类型的时隙都需要持续特定的时间,通常为60μs。在单独的时隙中间,还要留出必备的恢复时间。对于写时隙来讲,需要在设置的时间范围内将主机的总线有效释放,然后传感器芯片才能给出精确的回应。某些情况下,如果主机始终处在较低的电平,那么总线器件就需要输出0的数值。

3温度计电路的设计

3.1电源电路设计

数字温度计电源电路如图1所示,电源部分采用常见的变压器加三端稳压芯片L7805组成。变压器把交流220V变成交流12V左右,由于整个系统所用的电量不大,所以变压器选择5W的即可。为了兼容现有可用的直流电源,电源电路增加了1N4007,以防止直流电源的反接。经过整流和三端稳压管之后,输出为标准的DC5V电压。因为L7805输出电流大约为1A左右,完全可以供给后续电路工作。

3.2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基于智能化控制的数字温度计的温度采集电路如图1所示,U3为单片机STC89C52芯片,它的P0口和P2口与数码管的电路连接,以控制温度的数字显示。P3.7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的引脚DQ连接,作为单一数据线。单片机的工作时钟频率为11.0592MHz,这决定了指令的运行时间,在软件设计中将根据此时间编写各种延时程序。U2为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本设计中只使用了这一个单线器件,R3为单线的上拉电阻。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在出厂时默认配置为12位存储格式,其中最高位为符号位,即温度值为11位,单片机在读取数据时,一次会读取2个字节共16位,读完后将低11位的2进制转化为10进制后乘以0.0625便为实际所测的温度值,另外还要判断温度的正负。在某些情况下,单个数据线衔接的某个器件可以窃取电源,这样就形成了寄生电源。如果系统维持于较高的电平,那么电容器就能够存储足够的能量。在这时,如果转变为低电平,那么电源就会由此断开,直到再次恢复高电平。相比于普通电源,寄生电源具备了自身的优势,因为这类电源不必引入本地电源来提供帮助,自己就能够检测温度。即便缺少正常电源,那么寄生电源也可以帮助读取数值。在传感器芯片的装置上,为了测定精准的温度变化趋势,那么线路需要确保自身具备了充足的电流。这是由于,如果传感器表现出较高的芯片电流,那么DQ线就很难获得必要的驱动能力。在某个时刻,系统如果接入了较多总量的传感器,那么同时变换传感器引发的问题就会变得更明显。具体的解决途径为:发生温度变化的过程中,需要直接衔接DQ线与总电源。如果引入了寄生电源,则必须确保引脚能够接地。此外,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借助外侧的引脚电源来提供电能,从而测定实时的温度。如果这样做,就可以在根本上杜绝强拉的问题。即便外文变化,主机也不必维持较高电平的状态。在温度变化时,单线仍然能够传输数据。在各条单独的线路上,都可以安放总数较多的传感器芯片。

3.3显示电路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采用4位数码管来显示实际测量温度,显示采用动态扫描显示,其中P0口作为数码管的段选信号,P2口作为数码管的位选信号。数码管采用共阳极数码管,因为数码管一个段码要亮,约为10mA左右的供电电流,电流太小会影响数码管的亮度。7段码加上DP点全亮要80mA左右的电流,位选信号用PNP型三极管2N3906完全可以满足电流的要求。R2为限流电阻,可以根据效果,调节亮度的大小。又因为,单片机P0口最大只有26mA的灌电流,平均每一个IO口只有3.25mA的驱动能力,7段码加上DP点全亮要80mA左右的电流,所以不可以直接用单片机IO口来驱动数码管。为此,系统增加了一个三态缓冲器SN54LS244作为数码管段码的驱动芯片。另外又由于P0口是漏极开路结构,所以在三态缓冲器SN54LS244前端增加了10Ω左右的上拉电阻。

4小结

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的电路设计中,主要是以单片机STC89C52芯片为核心,对温度的检测与显示进行了简单的设计与阐述。硬件设计中主要运用了单片机STC89C52芯片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通过对硬件电路不断的处理,使得硬件部分比较完善,如电源模块中加入了L7805芯片,为后续电路提供了稳定的5V电压,另外,在显示电路中加入了三态缓冲器SN54LS244,保证了数码管的正常显示。总之,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硬件电路的设计达到了抗干扰,较高精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静霞.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郝建国.单片机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文涛.单片机应用开发实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光弟.单片机原理(修订本).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4

关键词:农村电网; 配电系统;自动化;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to protect domestic distribution system, technical principle and objective overview and th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implementation,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Keywords: rural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utom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配电系统保护现状

我国农网相继引进一些进口重合器、分段器( 主要是英、美两国的产品) 和日本东芝公司的真空自动配电开关(以空气作为外绝缘)。参照部农电司组织制定的农村小型化变电站第二模式方案, 国内已上网运行的重合器绝大多数装设在变电所,

用作变电所各10kV出口保护开关。就建没小型化变电所而言, 重合器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目前, 除少量柱上油开关和跌落式负荷开关外,配电系统尚无其它保护设备。因此. 配电网上任意点的水久性故障多数将反馈到变电所出口重合器, 致使重合器跳闸. 造成整条配电线路断电。可以认为, 现有重合器的应用效果相当于具有重合闸功能的开关, 仅起到了类似于变电所户外式10kV开关的作用, 设备的技术性能优势远未能发挥出来。重合器的应用不仅在于保护变电所,而且应与配电网上相应的开关设备形成保护配合. 对配电网整体构成有层次、有逻辑性的保护。因此, 在变电所已具备重合器的前提下,研究我国的配电系统保护自动化发展模式。

2 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技术原则和目的

2.1 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1) 可靠性 要求具有可靠的2个以上的电源点, 其电网结构、设备、控制器、RTU 、FTU、通讯、中心主站及硬件设备都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分散性 由于配电网地域分散广, 应尽量实现功能分散, 在发生故障时能实现就地监控, 就地处理。

2. 2 实施配电网自动化的目的

实施目的是为了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率, 改善供电质量, 降低损耗, 降低运行费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实现配网自动化的技术要求

3. 1 配电网络要求

要求首先应建立本县区域内接线合理、结构牢固的10kV配电网络, 其供电电源点、供电半径、导线截面、导线架设、设备装备水平等应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的技术要求; 满足正常情况下的供电可靠、损耗小、运行稳定、电能质量高的要求; 还应满足在环网供电情况下出现故障时, 能够进行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 并改变负荷供电路径; 能够解除分支线路过负荷, 实现平衡负荷、保证电压质量、降低损耗等方面的运行要求。

3. 2 对控制中心站的技术要求

由于县域面积普遍较小, 通常县域配电网接线比较简单, 重点用电大户较少, 中间层的FTU、TTU数量不会太多。因此可以只建立主站控制中心, 而不必建立分区站。也就是所有的RTU 、FTU 、TTU都可以直接与主站控制中心进行通讯联络。县域配电网自动化主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它除了完成配电网SCADA 功能外, 还应为DMS 系统在线和离线应用提供支持平台。因此它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满足配电网大量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电网监控功能, 有足够的响应性。

(2)满足长期在线稳定运行的要求, 具有足够的运行可靠率。

(3)有良好的开放性, 硬件、软件、接口符合国家(国际) 标准。

(4)采用分布式结构, 具有良好的网络性能, 便于系统扩展、互联。

(5)系统的配置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3. 3 设备选择

3.3.1 配电网用开关设备

凡是在配电线路上使用的开关设备应具有电动、手动操作的双重功能, 且合闸与分闸速度不应受到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配电线路上用配电断路器宜采用真空型, 应符合配电网自动化的方案, 能自行隔离线路故障, 而不引发到变电所内部, 以免事故扩大。当选择的配电网自动化方案一次设备与通信软件不能同时完成时, 应选用重合器方案, 重合器可以选用自具功能、机电一体化的SF6重合器, 其优点是自具保护控制功能、整体灵活方便。也可选用真空开关配保护控制器组合成重合器。配电网采用的真空分段器应具有远动的就地遥控、电动、手动操作功能, 并按要求在两侧加装明显断开点和保护装置。采用跌落式分段器时, 安装的

高度和位置应便于操作。户内负荷开关应具有远方和就地操作功能; 配电线路分段处装设的避雷器应选用带间隙型的氧化锌避雷器。

3.3.2 保护装置

配电网用的重合器、断路器必须配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 使用的环境温度应满足- 20~ + 75°及湿度95% 的要求, 并应具有防电磁干扰的性能、具有远动通信功能和接口,能对配电线路故障进行监测、判断和执行。保护装置应是一个独立的单元, 可与断路器一体化安装或分体安装。

3.3.3 远动装置

配电自动化所用的运动装置应是独立、单元化的结构。采用交流采样时, 其精度及各项指标应符合电力标准的要求。远动装置户外安装应符合户外运行的环境和温度要求, 并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能随时正确无误地接收和发送遥控( 遥分、遥合) 命令; 能即时反馈遥控的信息, 确定分合位信号及非正常操作时事故变化信号以及电气测量和事故记录等。

4 重合器与重合器的保护配合

电子控制型重合器间的保护配合可通过最小开断电流值和时间-电流曲线的变化来实现。其关键是任意电流值所对应的两组重合器时间一电流曲线间的时间差。为避免造成两组重合器同时动作,不同类型重合器所要求的曲线间最小时间差值也不同。

变电所二次侧重合器与线路上的重合器形成保护配合时, 为消除瞬时故障。变电所重合器至少应设有一次快动.与之配合的负荷侧重合器快动次数应大于或等于变电所重合器快动次数。两组重合器的延时曲线也应形成配合。负荷侧的重合器应在后备保护重合器快动以后,慢动以前, 开断闭锁, 切断永久性故障点。

5 配网自动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建设和改造县域配电网, 建立起县域多电源供电的配电网络( 一般要求有2个电源点),县域10kV配电网要具备环网供电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可开环运行。

5.2 建立10kV配网自动化控制中心 配网自动化控制中心采用的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 它由计算机前置机、打印机、通讯设备、模拟接口、UPS电源等硬件设施和相应的软件组合而成。10kV配网自动化控制中心一般应该和县调度所设在一起。

5.3 县域配网的自动化建设要实现对配网线路的遥控、遥信、遥测, 并通过运行方式的转换达到清除10kV线路上的瞬时故障、隔离永久性故障, 恢复正常线路段的供电, 通过联络开关转代相关负荷, 提高供电可靠性。

5.4目前还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一些配网自动化的前期工作, 对农村供电线路较长、负荷较大的配电线路应加装分段器。通过10 kV线路出口重合器( 或重合开关) 与分段器的自动配合, 实现清除线路上的瞬时故障, 隔离永久性故障的配电线路半自动化方案。这一方案每条线路一般只增加2~ 3个分段器, 不用通讯就可以实现, 这项工作投资省、见效快, 且降低故障停电时间和缩小停电范围。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5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是依靠调度自动化技术提供的实时信息,并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为调控人员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提供了参考数据,并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假如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调控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问题,就不能对各种隐患进行及时处理,这就对供电服务的质量与电力运行的安全产生影响。对此需要引进新型的技术来为电力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1阐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内涵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其中许多技术都已经得到了完善,渐渐地形成了具有较强综合性的系统。在电力系统运行时,需要许多技术部门相互合作,多项技术与多个子系统在协同合作的模式下实现稳定运行。为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有序的运转,需要实施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电力系统的调度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对一次主设备运行情况的监视,也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电力企业主要的经营项目是电力生产,因此,电力企业考虑的重点是确保电力运行的安全。想要从根本上处理电力运行的安全问题,应对电力生产、供电以及运行中的各个细节做好观测工作。电力资源是属于一种及时消费的产品类型,确保生产与消费处于平衡状态,能使电力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但在实际的供电用电中,通常会存在许多的干扰因素,影响到电力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状态,而自动化设备可以对此问题进行处理。

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被积极的应用,使它能够电力系统运行中起到指导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这项技术本身所具有独特的优势。电力系统的调度自动化技术结合多种现代化科技,使其具有多种特点。电力系统的调度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网运行中的各电子元件数据和系统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同时可以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所采集到的数据,并给调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数据。准确的数据是做出科学性决策的基础,而调度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数据的精准性。调度自动化技术是协调设备,各生产系统通过综合协调,实现经济和安全的运行效果。

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3.1OPEN-2000能量管理系统

此系统兼备电力系统应用、监控以及数据采集方面的功能,同时在配电管理功能以及仿真功能方面也有较为出色的表现,电力系统调度人员在应用此系统时可以对其开放式及分布式方面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该能量管理系统在技术及性能方面较为出色,在自动发电控制、信息采集以及监控等工作中均有较好的表现,能够推广应用至不同调度系统中,调度人员、电力企业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系统维护工作者均可以依据其内容开展各项工作。

3.2C-2000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由我国科研机构、学校以及企业共同研发而成,人们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应用其中,凭借事件驱动理论、封装理论以及分布式的结构设计对接口状态进行改变,使其朝着透明化的方向发展。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动态信息采集奠定基础,同时能够完成各个分布位置ALPHAserver的数据处理及功能界定,在调度自动化技术及分布系统的支持下,某些节点的故障问题并不会对系统整体运行产生过多干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更多保障。此外,CC-2000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并且与电网调度通信中心的匹配性较好,动态信息搜集及处理功能较强,因此可以将其进行推广应用。例如在我国东北及华北的电网调度通信中心中,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CC-2000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使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同时减少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3.3SD-6000能量管理系统

我国电业局及社会企业共同研发了SD-6000能量管理系统,较普通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其特有的管理优势,可以实现统一调度及开放式管理。此外SD-6000能量管理系统的大型调度投影、气象卫星云图以及调度自动拨号等方面的功能出色,进而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中动态性、开放性方面的优势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就调度管理系统而言,人机互动功能以及人性化功能便是其调度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体现,并且分布式EMS等系统功能在该系统中同样有所体现,在技术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已经在北京、广东供电单位及调度部门有所应用。

3.4国外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SPIDER系统中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均有所应用,由此可见我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传统电力通信方面的故障进行处理,同时解决了网络数据流过多的问题。人们可以将模块化及分布式当作此项技术的主要属性,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综合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今后人们可以对可视化、智能化一类的技术进行研究渗透,促进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人们需要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上文已经对应用方面的工作进行说明,希望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可以借鉴文中观点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促进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宋轶,王玮,王月,等.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3(19):50,51.

[2]朱张铭.探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6(6):166.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6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思索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学科技术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大规模并高效率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成为一件易事,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国的电力市场受到了一定范围的影响,使传统的电网模式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并衰弱。这也就使得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必要途径,并且对于日后的电网大规模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运用的性能分析

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具备环保、安全可靠、节能以及自愈能力高等诸多优点,并且能够有效提升电力自身再生利用的效率,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1为某智能电力系统的硬件框架图:

(一)良好的自愈性

所谓自愈性指的是电力系统在无人员操作或者很少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对电网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行改正,并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预知的危险完成行之有效的排除。在电网运行中,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该电力系统的持续自我检测,还可以通过自动诊断与修复功能来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一旦系统中出现了问题,该自动化调度系统就能够及时锁定故障发生的区域并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以及运行稳定性。因此说自愈性是电力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二)巨大的兼容性

智能化电网还具备有良好的兼容性,并且能够将再生能源、燃料电池以及一些其他电力技术整合在一起,并使得其能够进行协作运行。一般电网在使用负载荷量过大的状况下,智能化电网可以达到对电力的有限资源完成合理的优化和配置,并使电网的负载荷量过大的压力成功分担。除此之外常见的在环保电力领域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智能电网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借助于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多种再生资源接入到电力系统之中,并可以在此基础上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此外借助于智能电网系统还能够有效消除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危害,并且确保整个电能运输的质量与可靠性。

(三)优越的交互性

交互性意思是在同一时间与同一地点内对电力的供应和需求进行合理交换,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用户。智能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借助于用户的端口来借助于人机互动以及人机联动的方式,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并确保该电力系统的供求平衡性。智能电网的交互性可以对电力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支持进行有效完善。

(四)完成资源方面的改进

智能电网的改进主要是指在成本方面的支付和资源方面运行量的调整配置。它的核心是智能电网能通过电网的整体分布状况以及实际情况运行状况得到一个科学的分析处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电网的分流工作,从而达到优化电力资源,并进一步节省能源与资金的效果。

(五)集成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进行规范、统一与全面的决策,并且能够对整个电网的运行过程进行一定的合理改进,在生产管理信息方面完成了行之有效的整理,使得对应的调度工作顺利完成。

二、智能电网的进展近况以及方法的透析

近年来我国的智能电网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在具体的电网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其具体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缺陷,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也开始进行了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试点建设,外加我国的政策扶持,使得一些智能电网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活动方式来改进在试点建设方面和其他的系统技术方面层次的实际应用,并且这样的效果对我国实践中有里程碑式效果。例如我国的一些大都市在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用的模型方面与规约方面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并且能够对其整体发展路线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但是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之中,依旧存在着电力系统其电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合理、用电负荷量过小以及系统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电网自动化建设需求等诸多问题,此外在智能调度电网系统的建设中,还有着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与输配电设备落后等诸多缺陷,并导致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遭遇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方法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初始层次,不断地摸索来追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总体建设的程度一直落后于一些技术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我国国民的基本需求便要了解与掌握和自动化相关的电力技术。通过在电网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智能化电网的实践发展需求,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备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发展道路。这也就要求相关的研究人员在进行电网自动化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该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来在此技术会上进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自动化调度技术的发展,也就需要充分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研究与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②需要对当地的建设区域的地域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③进一步提升电网的管理措施,完善智能化通信技术,确保我国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三、我国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AMI技术能够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并且将电力系统与负荷信息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效连接。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比如智能机器人、三维CIS等技术都能够有效应用到智能化电网的发展中,并且及时分析该区域内的数据信息。而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智能电网系统其在运行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就能够更加迅速地完成有关故障的解决,来使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转从安全性与稳定性得以保障。结语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我国电力系统进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并且会带领我国的电力实业上升到一个全新而又富有活力的层次。因此我国应该在智能电网的建设方面不遗余力的加大投资力度,并努力攻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洁,柳强,等.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关键技术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