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镀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电镀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电镀技术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1

于是,我开始找书店,不一会儿我找到了小区里唯一的一家书店,我开始看书,大约看了60分钟,书店老板把我赶了出来,而我还想再进去,但我担心那本书会不会卖了,因为那本书只剩下一本了。可是,如果现在进去,一分钟不到肯定会被赶出来,因为书店没有人了所以很容易被发现。最后,我决定明天再来。

第2天,,果然“如愿以偿”书店里挤满了人。我开始挤进去,突然一个大人的脚绊倒我了,这时两个胖胖的大人在我刚才站的地方相撞了。我想:“好险呀,差点就给挤扁了,没关系我总算挤进来了。那本书在哪里,右边第二排。找到了!翻开书一页两页三页我快乐又惧怕地读着。

一个小时后人群散了,可我还有10页没读完。心想:“怎么办,从明天开始我就要写作业了。”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雨。我想:“真是天助我也,这下你不会赶我走吧!”于是,在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这时,我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害的我回不去了。”其实,我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2

摘要:随着我国智能化、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这个词也油然而生。在智能电网当中智能变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在智能变电调度当中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又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使得我国在智能变电调度时能够更好地调动与发展,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也越来越趋向成熟,本文主要会介绍智能配电网中自愈控制体系中的关键技术和自愈控制的目标、自愈控制技术方案以及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条件。

关键词:智能化、智能变电调度、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在智能化这个大背景之下,智能变电调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自愈控制系统来作为指导,这在变电调度当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坚持智能化原则的基础上,以完整的自愈控制系统来做辅导,综合调治改造变电制度,同时,在传统变电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也迫在眉睫,高线损率、供电的低稳定性以及设备的低利用率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自愈控制技术。

一、 简述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立足于自愈控制理论,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才有了很好的基点。为了使自愈控制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的实际生活中,一套完整有效的治愈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自愈控制系统与保护、控制、检测电路的终端是连接在一起的。并且,该系统里面所用的高级应用软件也是出于自愈控制技术。再进行配电网工程改造的时候,适当的引入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未来的行业趋势,在配电网进行一系列改造的r候,自愈控制系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构建好新的配电网调度服务系统,使配电网工程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并且,为该行业的飞跃发展做出了准备(图1为自愈控制技术的简单介绍)。

对于自愈控制技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它的主要控制的手段是以预防为主,及时的发现、诊断并且消除设备以及其他非可控方面当中所存在的隐患;第二,就是在已经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与维持继续运行的能力,从而避免系统运行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并且,通过自身强大的修复能力使得设备或者是其他隐患从障碍行动中恢复过来[1]。

二、 自愈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

我们运用自愈控制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愈功能,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综合运用多项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设计次网架的时候应该正确合理地运用故障电流限制器或快速切断器等设备,使得设计更加灵活多变、合理有效。然而在之后的二次系统当中,应该运用自适应保护,在此基础上就地隔离故障。与此同时,遥感、仿真分析、通讯等技术都是自愈控制技术的基点所在。

1. 微网技术

微网技术指的是在存在有分布电源的配电子系统当中,技术人员通过多方面的考察计算研究,设计好一个供电孤岛。它是一种可以脱离主网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够独立正常运行的供电位点。微网技术是自愈控制技术当中的基础技术也是关键技术。

2. 柔性配电技术

大家可能都清楚柔流输电技术,而柔性配电技术便是这种交流输电技术在配电网当中的升级应用。运用柔性配电技术的设备当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静止同步补偿器、静止无功发生器、动态电压恢复器、有源电力滤波器、动态不停电电源、固态负荷转移开关、固态断路器等等[2]。

3. 自动化馈线技术

自动化馈线技术是通过“遥控”来实现的,运用这种技术的时候需要进行隔离故障的操作,并且,紧接着自动恢复供电,时长约在30秒到60秒。然而,在智能电网这个大背景之下,馈线的终端能够及时的反馈故障,并且检测到故障出现时不同的数据,自愈的速度可以加倍提高,甚至达到只有几秒。

4. 配电网广域测控技术

配电网广域测控技术,能够实时地进行信息交换与集成。它能够构成具有这种功能的基础设施,同步测量与在线监测设备的故障情况,并且对故障作出相应的记录以及准确的测量质量扰动数据。是自愈控制技术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5. 配电网闭环运行故障隔离技术

配电网闭环运行的情况之下,分段分断电路具有不同的开关控制,并且每一个开关都运用断路器配对,并且在此基础上差动保护。那么在这些综合的条件之下就可以准确快速地进行故障切除操作而使整个电路供电不受故障的影响。这种隔离技术应用的开关数量较多,需要强大的经济条件来支撑。

三、自愈控制技术的系统运用

1.自愈控制的目标

我们用自愈控制技术来进行智能电网电路自愈功能实现的时候,有三个主要的目标。第一,在电网自愈的情况下,实现电网与顾客之间用电问题的自适应交互。第二,进行故障的预测。当然在预测故障的时候并不仅仅是针对于紧急情况,平常的正常电路检测也包括在故障预测当中。第三,优化电路的运行条件,使得投资的设备以及用电资源能够更好的得到利用,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3]。

2. 自愈控制技术方案应用

在运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时候,往往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自愈控制系统来承担各项应用,系统当中各个应用层又相互制约与平衡(应用层之间的关系,详见图2)。

其中,在故障检测方面的实际应用极其显著,以某电路故障实验为例。在进行电路检测时,通过有规律的实时监督,分段对电路进行把控,不同区段有不同的开关设置,假如产生故障,就会出现警报,实时检测到不稳定的数据,使技术人员及时切断开关,保证损害电路及时清理,正常电路仍然正常运行,最终达到“自愈”效果。

3.自愈控制系统的调度与风险管理

作为智能化控制的中心点,它能够充分地对配电网整个电路进行在线检测与实时监督,并且能够与管理体系一体化,信息数据能够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不同的功能。当然在实际的系统当中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就要进行一定的风险规避措施。

【总结】:本文通过对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从自愈控制理论出发,通过对它的自愈控制体系和自愈控制系统的整体构架的相关指标以及具体流程做出了详细的概述,研究表明,本文所述具有严谨的参考性。

参考文献:

[1]秦红霞,谭志海,葛亮,赵风青.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与设计[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22:134-139.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3

在日常生活以及各行业的生产中,通常都不可缺少测量温度以及控制温度的相关技术。在科学实验中,温度控制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日常生产中,温度控制需要受到更高的重视,测量温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妥善调控温度。现今的技术形势下,单片机电路控制下的数字温度计已经诞生,并且逐渐受到了更多行业的认可和接受。对于此,有必要探析单片机控制下的电路设计方式。结合温度控制的真实情况,探究更完善的电路设计以及数字温度计设计。这样做,可以直接读取精确的温度,单片机连接的方式也能够减少整体的电路制作成本,便于日常的电路使用。

关键词:

传感器;温度计;单片机STC89C52;温度传感器DS18B20

1概述

在具体设计新式数字电路的过程中,基于单片机的新式设计方式具备了独特的优势。这是由于,单片机控制方式的数字电路可以测量实时性的温度,经过测量然后显示精确的温度数值。同时,温度传感器配备了特定规格的芯片,能够在温控的全部过程中输出数字形式。相比于传统方式下的温度控制,单片机的控制能够节省额外的测温电路。与此同时,温度传感器也具备了更稳定的理化性能,可以用在工业测温的具体过程中,元件具备优良的线形。在0~100℃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电路设计包括:控制器单片机STC89C52芯片,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和4位显示温度的LED数码管。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进行温度检测,然后把数据送入主控制器单片机STC89C52芯片进行分析和温度值的转换,最后通过显示电路显示出温度值。

2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的工作原理

DS18B20型号的温度传感器设有内置的芯片,通过芯片就可以调控精确的时序,从而确保完整的温度数据。从单线的角度来讲,传感器可以传输的信号具体包括了应答脉冲以及复位脉冲这两类。在输入时隙时,高电平的数据线就会经过主机然后转变为较低的电平,写时隙因此就能够产生。具体而言,对于时隙的书写方式包含了0和1的两种。从高电平转换成低电平这个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60μs或更长的时隙。在不同时隙之间,应当确保最短的恢复时间。在持续60μs以后,温度传感器就可以用来采样。具体而言,1代表高电平,而0则代表低电平。对于读时隙而言,这种时隙也源自高低两种电平的彼此转换。针对芯片的数据,具体在读取的过程中也需要确保数值的精确性。对于数据线而言,需要确保1的低电平。经过15μs之后,传感器的芯片就可以输出相应的时隙数据。因此这个阶段中,主机应当确保适当的引脚高度。对于读写时隙而言,两种类型的时隙都需要持续特定的时间,通常为60μs。在单独的时隙中间,还要留出必备的恢复时间。对于写时隙来讲,需要在设置的时间范围内将主机的总线有效释放,然后传感器芯片才能给出精确的回应。某些情况下,如果主机始终处在较低的电平,那么总线器件就需要输出0的数值。

3温度计电路的设计

3.1电源电路设计

数字温度计电源电路如图1所示,电源部分采用常见的变压器加三端稳压芯片L7805组成。变压器把交流220V变成交流12V左右,由于整个系统所用的电量不大,所以变压器选择5W的即可。为了兼容现有可用的直流电源,电源电路增加了1N4007,以防止直流电源的反接。经过整流和三端稳压管之后,输出为标准的DC5V电压。因为L7805输出电流大约为1A左右,完全可以供给后续电路工作。

3.2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基于智能化控制的数字温度计的温度采集电路如图1所示,U3为单片机STC89C52芯片,它的P0口和P2口与数码管的电路连接,以控制温度的数字显示。P3.7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的引脚DQ连接,作为单一数据线。单片机的工作时钟频率为11.0592MHz,这决定了指令的运行时间,在软件设计中将根据此时间编写各种延时程序。U2为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本设计中只使用了这一个单线器件,R3为单线的上拉电阻。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在出厂时默认配置为12位存储格式,其中最高位为符号位,即温度值为11位,单片机在读取数据时,一次会读取2个字节共16位,读完后将低11位的2进制转化为10进制后乘以0.0625便为实际所测的温度值,另外还要判断温度的正负。在某些情况下,单个数据线衔接的某个器件可以窃取电源,这样就形成了寄生电源。如果系统维持于较高的电平,那么电容器就能够存储足够的能量。在这时,如果转变为低电平,那么电源就会由此断开,直到再次恢复高电平。相比于普通电源,寄生电源具备了自身的优势,因为这类电源不必引入本地电源来提供帮助,自己就能够检测温度。即便缺少正常电源,那么寄生电源也可以帮助读取数值。在传感器芯片的装置上,为了测定精准的温度变化趋势,那么线路需要确保自身具备了充足的电流。这是由于,如果传感器表现出较高的芯片电流,那么DQ线就很难获得必要的驱动能力。在某个时刻,系统如果接入了较多总量的传感器,那么同时变换传感器引发的问题就会变得更明显。具体的解决途径为:发生温度变化的过程中,需要直接衔接DQ线与总电源。如果引入了寄生电源,则必须确保引脚能够接地。此外,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借助外侧的引脚电源来提供电能,从而测定实时的温度。如果这样做,就可以在根本上杜绝强拉的问题。即便外文变化,主机也不必维持较高电平的状态。在温度变化时,单线仍然能够传输数据。在各条单独的线路上,都可以安放总数较多的传感器芯片。

3.3显示电路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采用4位数码管来显示实际测量温度,显示采用动态扫描显示,其中P0口作为数码管的段选信号,P2口作为数码管的位选信号。数码管采用共阳极数码管,因为数码管一个段码要亮,约为10mA左右的供电电流,电流太小会影响数码管的亮度。7段码加上DP点全亮要80mA左右的电流,位选信号用PNP型三极管2N3906完全可以满足电流的要求。R2为限流电阻,可以根据效果,调节亮度的大小。又因为,单片机P0口最大只有26mA的灌电流,平均每一个IO口只有3.25mA的驱动能力,7段码加上DP点全亮要80mA左右的电流,所以不可以直接用单片机IO口来驱动数码管。为此,系统增加了一个三态缓冲器SN54LS244作为数码管段码的驱动芯片。另外又由于P0口是漏极开路结构,所以在三态缓冲器SN54LS244前端增加了10Ω左右的上拉电阻。

4小结

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的电路设计中,主要是以单片机STC89C52芯片为核心,对温度的检测与显示进行了简单的设计与阐述。硬件设计中主要运用了单片机STC89C52芯片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通过对硬件电路不断的处理,使得硬件部分比较完善,如电源模块中加入了L7805芯片,为后续电路提供了稳定的5V电压,另外,在显示电路中加入了三态缓冲器SN54LS244,保证了数码管的正常显示。总之,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硬件电路的设计达到了抗干扰,较高精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静霞.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郝建国.单片机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文涛.单片机应用开发实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光弟.单片机原理(修订本).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4

社论摘编如下:

到大学图书馆借书,结果柜台拿出一台iPad给你,里面装满了你要借的书。酷吧!

这是已经实际发生在台湾几所大学里的真实场景。这些学校够创意,跟得上时代,但这不只是流行而已。iPad大家耳熟能详,电子书更不稀奇,但借书能借到iPad,却标示着一个新趋势正在悄悄发生。

大学教授感叹现在的学生不读书、不买书。实际上,很可能是学生的阅读习惯改变了。网络上有各式各样的文章、信息,随手一点就可以读到。iPad等平板计算机流行之后,这样的趋势只会更加速。这几所大学出借iPad作为电子书阅读器,一方面印证这样的趋势,另方面也说明了阅读工具的改变,不但可以配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可能进一步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个现象让人想起来,mp3刚出现的时候,歌手和唱片公司对它恨之入骨,认为是破坏唱片著作权的凶手。而过去十年间,CD唱片的销售量的确以惊人的速度下滑。而在乔布斯的逆向操作带领下,苹果公司的iPod和iTune软件的搭配,却让苹果公司成为新一代的音乐平台霸主。时至今日,岛内歌手几乎都以开大型演唱会为主要收入来源,无法再依靠唱片销售量。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5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电网调度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1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组成部分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如测量控制等装置)等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电力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经济调度并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

县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设备规模一般要比地区电网调度小,并且工作站、服务器一般选用工业或普通商用PC机。

地区电网调度是指城市供电网的调度,调度功能和调度范围要比大区电网和省级电网小得多,地区电网调度不对发电厂进行控制,主要对供电网内的各级变电站和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安全可靠供电。

国家电网调度和大区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设备配备比省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规模大,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容量大,功能性应用软件也有差别。

1.2变电站自动化

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与输配电线路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监视和电话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变电站自动化的内容就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有效控制,其特点是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各种常规电磁式设备;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1.3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

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一般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过程控制单元(PCU)、运行员工作站(OS)、工程师工作站(ES)和冗余的高速数据通讯网络(以太网)组成。

过程控制单元(PCU)由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MCU)和智能l/O模件组成。MCU模件通过冗余的l/O总线与智能l/O模件通讯。PCU直接面向生产过程,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进行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和打印以及输出信号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连锁保护等功能。

运行员工作站(OS)和工程师工作站(ES)提供了人机接口。运行员工作站接收PCU发来的信息和向PCU发出指令,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监视和控制机组运行的手段。工程师工作站为维护工程师提供系统组态设置和修改、系统诊断和维护等手段。

2、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进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晶体管技术的发展及随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为研发初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提供了技术条件,电力开关信号检测、模拟量检测(电力变送器)、晶体管及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远动装置、模拟盘等二次设备相继出现。但这些自动化装置功能比较单一,互相之间缺少通信联系,装置不具备故障自诊断能力。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全面的更新换代。由于采用了数字电路和模块化软件设计技术,电力自动化装置的性能大大提高,特别是装置具有了通信功

能,可通过并行口、串行口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和各种信息可通过外部设备如CRT显示,打印机打印制表等,装置首次出现了人机联系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从Intel公司引进的SBC系列OEM单板机技术加快了我国微机化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开发进度,以单片机为基础的国产化自动化设备层出不穷,数字式故障录波器替代了机械光学结构原理的老式录波装置;微机远动装置及巡回检测设备体积小,容量大,通信规约适应性强;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性能也大大提高,可方便修改保护定值,使用和维护非常透明。

同时,国产的工业计算机和引进的PC机技术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厂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开发的应用软件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采集、汇总、分类、分析、存档、显示、打印、报警、完成操作控制等任务。

这一时期自动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结构、功能、通信协议等方面缺乏工业标准,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互连;计算机与各设备的通信一般为星形点对点连结,主要采用低速率的串/并行口通信方式,系统实时性不太好,设备配置的灵活性也较差。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性能工作站、服务器及软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厂监控、变电站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产品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开放式、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模式。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可以大幅度减少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的用量,设备体积小还减少了占地面积等从而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技术性能,增加了设备配置的灵活性、互换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最近几年以来,各种嵌入式产品的出现,例如嵌入式高性能微处理器、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以太网等产品使电力系统中的装置类设备如测量控制设备、继电保护装置、数据通信控制器等得以再次更新换代,装置的硬件电路和应用程序结构简化,产品性能大大提高,装置信息处理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功能扩展能力更强。

3、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依赖l T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热点技术

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依赖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热点有:①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②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⑨光电式电力互感器;④适应光电互感器技术的新型继电保护及测控装置;⑨特高压电网中的二次设备开发。

3.1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常规电力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安装地点一般相隔几十至几百米距离,互相间用强信号电力电缆和大电流控制电缆连接,而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是指一次设备结构设计时考虑将常规二次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就地实现,省却大量电力信号电缆和控制电缆,通常简述为一次设备自带测量和保护功能。如常见的“智能化开关”、“智能化开关柜”、“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等。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主要问题是电子部件经常受到现场大电流开断而引起的高强度电磁场干扰,关键技术是电磁兼容、电子部件的供电电源以及与外部通信接口协议标准等技术问题。

3.2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如发电机、汽轮机、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等设备的重要运行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不仅可以监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而且还能分析各种重要参数的变化趋势,判断有无存在故障的先兆,从而延长设备的维修保养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电力设备由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过度提供保障。近年来电力部门投入了很大力量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或引进技术,开展在线状态检测技术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检测环境条件恶劣,要开发出满意的产品还需一定时日。

3.3光电式电力互感器。电力互感器是输电线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按一定比例关系将输电线路上的高电压和大电流数值降到可以用仪表直接测量的标准数值,以便用仪表直接测量。其缺点是随电压等级的升高绝缘难度越大,设备体积和质量也越大;信号动态范围小,导致电流互感器会出现饱和现象,或发生信号畸变;互感器的输出信号不能直接与微机化计量及保护设备接口。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研究出新型光电式和电子式互感器,国际电工协会已了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标准。国内也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正在加紧研发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主要问题是材料随温度系数的影响而使稳定性不够理想。另一关键技术是,光电互感器输出的信号比电磁式互感器输出的信号要小得多,一般是毫安级水平,不能像电磁式互感器那样可以通过较长的电缆线送给测控和保护装置,需要在就地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通过光纤接口送出,模数转换、光电转换等电子电路部分在结构上需要与互感器进行一体化设计。在这里,电磁兼容、绝缘、耐环境条件、电子电路的供电电源同样是技术难点之一。

3.4适应光电互感器技术的新型继电保护及测控装置。电力系统采用光电互感器技术后,与之相关的二次设备,如测控设备,继电保等装置的结构与内部功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省去了装置内部的隔离互感器、A/D转换电路及部分信号处理电路,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响应速度。但需要解决的重要关键技术是为满足数值计算需要对相关的来自不同互感器的数据如何实现同步采样,其次是高效快速的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的设计。

电子电镀技术范文6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思索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学科技术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大规模并高效率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成为一件易事,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国的电力市场受到了一定范围的影响,使传统的电网模式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并衰弱。这也就使得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必要途径,并且对于日后的电网大规模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运用的性能分析

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具备环保、安全可靠、节能以及自愈能力高等诸多优点,并且能够有效提升电力自身再生利用的效率,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1为某智能电力系统的硬件框架图:

(一)良好的自愈性

所谓自愈性指的是电力系统在无人员操作或者很少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对电网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行改正,并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预知的危险完成行之有效的排除。在电网运行中,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该电力系统的持续自我检测,还可以通过自动诊断与修复功能来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一旦系统中出现了问题,该自动化调度系统就能够及时锁定故障发生的区域并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以及运行稳定性。因此说自愈性是电力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二)巨大的兼容性

智能化电网还具备有良好的兼容性,并且能够将再生能源、燃料电池以及一些其他电力技术整合在一起,并使得其能够进行协作运行。一般电网在使用负载荷量过大的状况下,智能化电网可以达到对电力的有限资源完成合理的优化和配置,并使电网的负载荷量过大的压力成功分担。除此之外常见的在环保电力领域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智能电网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借助于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多种再生资源接入到电力系统之中,并可以在此基础上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此外借助于智能电网系统还能够有效消除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危害,并且确保整个电能运输的质量与可靠性。

(三)优越的交互性

交互性意思是在同一时间与同一地点内对电力的供应和需求进行合理交换,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用户。智能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借助于用户的端口来借助于人机互动以及人机联动的方式,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并确保该电力系统的供求平衡性。智能电网的交互性可以对电力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支持进行有效完善。

(四)完成资源方面的改进

智能电网的改进主要是指在成本方面的支付和资源方面运行量的调整配置。它的核心是智能电网能通过电网的整体分布状况以及实际情况运行状况得到一个科学的分析处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电网的分流工作,从而达到优化电力资源,并进一步节省能源与资金的效果。

(五)集成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进行规范、统一与全面的决策,并且能够对整个电网的运行过程进行一定的合理改进,在生产管理信息方面完成了行之有效的整理,使得对应的调度工作顺利完成。

二、智能电网的进展近况以及方法的透析

近年来我国的智能电网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在具体的电网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其具体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缺陷,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也开始进行了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试点建设,外加我国的政策扶持,使得一些智能电网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活动方式来改进在试点建设方面和其他的系统技术方面层次的实际应用,并且这样的效果对我国实践中有里程碑式效果。例如我国的一些大都市在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用的模型方面与规约方面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并且能够对其整体发展路线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但是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之中,依旧存在着电力系统其电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合理、用电负荷量过小以及系统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电网自动化建设需求等诸多问题,此外在智能调度电网系统的建设中,还有着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与输配电设备落后等诸多缺陷,并导致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遭遇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方法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初始层次,不断地摸索来追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总体建设的程度一直落后于一些技术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我国国民的基本需求便要了解与掌握和自动化相关的电力技术。通过在电网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智能化电网的实践发展需求,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备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发展道路。这也就要求相关的研究人员在进行电网自动化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该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来在此技术会上进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自动化调度技术的发展,也就需要充分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研究与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②需要对当地的建设区域的地域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③进一步提升电网的管理措施,完善智能化通信技术,确保我国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三、我国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AMI技术能够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并且将电力系统与负荷信息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效连接。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比如智能机器人、三维CIS等技术都能够有效应用到智能化电网的发展中,并且及时分析该区域内的数据信息。而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智能电网系统其在运行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就能够更加迅速地完成有关故障的解决,来使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转从安全性与稳定性得以保障。结语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我国电力系统进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并且会带领我国的电力实业上升到一个全新而又富有活力的层次。因此我国应该在智能电网的建设方面不遗余力的加大投资力度,并努力攻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洁,柳强,等.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关键技术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