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路建设必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路建设必要性范文1
关键字:高速公路,设计监理,“BOT+EPC”。
1.“BOT+EPC”模式
“BOT+EPC”模式,即政府向某一企业(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公共基础建设和运营,而企业(或机构)在公共基础建设过程中采用总承包施工模式施工,当特许期限结束后,企业(或机构)将该设施向政府移交。该模式的优点就在于政府能通过该融资方法,借助于一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或机构)来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
2.设计监理实施现状分析
设计监理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被逐渐引入,但仍不成熟。设计监理在我国的开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业主对设计监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业主对各阶段监理的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过分强调施工监理,忽略其他阶段的监理。然而,现代项目管理研究成果表明,项目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更为显著。施工阶段费用高出设计阶段很多,设计阶段费用也高出决策阶段,但各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大小却恰恰相反。因此,监理制仅在施工阶段予以实施是不够的,在前期阶段和设计阶段开展设计监理是必要的。
2)上级主管、监管机关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由于隶属或审批关系,审批项目可行性报告的上级主管部门、建设规划部门、提供建设资金的金融部门等单位,都可以影响一个工程项目的进度,甚至会对项目成败产生决定性作用。但是,这些单位对设计监理的作用认识不足,自身也缺乏引入设计监理的需求,加之国家没有对设计监理做硬性规定,致使这些机关、机构不去审核、督促业主采用设计监理。
3)设计监理工作质量评价困难影响设计监理实施的成效
现行的设计监理费用是按固定的费率来收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监理服务质量的优劣无关,设计监理单位即使花了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设计监理服务费也是固定不变的,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对上述存在的现象处理不好时,会降低设计监理的成效,增加设计监理实施的难度。
4)设计监理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设计监理的全面性要求
设计监理工程师既要懂设计,能发现设计上的瑕疵,提出优化建议,又要求其懂得施工,能从施工的角度衡量设计的合理性。因此设计监理难度要比施工监理工作的难度大,对设计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就更高。而工程实践中能真正具有丰富设计经验和施工经验的人才是比较匮乏的。
5)设计监理及其方案实施存在多方面障碍
设计监理在设计阶段提出的有关投资控制优化改进常常被业主否决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法推行,这样导致设计监理的成就感不强,从而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
3.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与业主和设计单位之间关系分析
设计监理与业主的关系是被委托与委托的关系,双方均应按设计监理服务合同办事。设计监理依据监理合同,在保障国家和业主利益的前提下,独立、公正的行使监理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设计监理与设计单位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设计单位必须接受设计监理,并为其开展工作给予方便,及时提供工作所需的原始记录、实验数据、计算书等有关资料。设计监理与设计单位意见不一致时,应相互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设计监理应以指令形式通知设计单位执行。必要时可将监理通知单抄报业主。对于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应征得业主同意后再下达监理指令。
图1为设计监理与业主、设计单位关系示意图。
图1 设计监理与业主、设计单位关系图
4.“BOT+EPC”模式下实行设计监理必要性分析
1)设计监理有利于业主对设计阶段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功能等目标的协调
设计监理在设计阶段,监督管理设计单位认真完成设计任务,积极帮助业主协调设计阶段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功能等目标,严格保证设计质量,敦促设计单位按进度计划完成设计任务,严格控制成本,在实现业主对建筑物预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协助设计单位找寻最优设计。
2)设计监理是业主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
项目公司要面临着的风险有设计缺陷风险,在“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为业主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业主通过招标,选择合适的设计监理单位,赋予设计监理相应的权利,设计监理依据合同,履行监理合同中所规定的任务。业主通过合同,将本应该属于业主的设计缺陷风险,与设计监理单位进行了分摊。设计监理单位为了降低设计缺陷风险给设计监理单位带来的后果和损失,设计监理单位将会更严格控制设计质量,是设计方案更加经济可行。设计监理是业主进行风险规避的主要措施。
3)设计监理能够提高投资控制的效果。
我国目前很多工程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往往造成投资上的浪费。同时基于“BOT+EPC”模式,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人,对于投资控制的主动性很高,但由于本身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的局限性,业主引入设计监理对其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与可实施性进行把握和控制。
设计监理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应努力做到使工程设计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其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达到相对较少的水平,最大不应超过投资估算数。
设计监理作为专业化的管理工作,设计监理团队中的人员,相对于业主的管理人员来说,相对专业化,设计监理团队中不仅配备有技术方面的专家,还有具备经济知识方面的专家,由各专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织,能有效地优化设计,提高投资控制的效果。
4)设计监理能够保障设计质量。
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是通过设计监理使其具体化的,据此作为施工的依据。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是工程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在“BOT+EPC”模式下,业主通过合同约束了设计监理的行为,规定了设计监理的义务,设计监理有义务通过反复对设计方案的修改,审核,以此来保证设计质量。相对业主而言,通过设置设计监理,保证了设计质量。
5)设计监理的介入,能够保证设计进度,使得整个项目的进度目标得以实现
在“BOT+EPC”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的进度,与业主最后的收益密切相关。越早完成高速公路的建设,高速公路便能够越早的投入运营,投资人便能够越早的收回成本,取得收益。因此,引入设计监理进行工程设计监理,落实专门人员对设计进度实施动态控制,编制进度计划,定期检查设计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分析,一旦发现偏差,就应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措施,以加快设计工作进度,同时控制设计质量,使设计错误和变更不发生或少发生,尽可能使设计图纸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按规定时间提供,从而使工程项目在拟定的进度目标内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源君,陈建荣.公路工程设计监理的意义[J].山西建筑,2O12,(6).
[2]罗琴,罗世宇.设计监理难以实施的原因浅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l)
[3]朱胜跃.论设计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J].建筑.2002[8]
公路建设必要性范文2
【关键词】特点;必要性;主体功能区;规划
2011年初,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规划;2011年10月,国务院制定下发《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分析中原经济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原经济区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但新形势下中原经济区国土开发问题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挑战,应科学解决国土开发问题,即要科学规划区内主体功能区。
中原经济区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3%和9%。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一、中原经济区发展特点
首先,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它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适中,自然条件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具有承东启西、实现中部崛起的最佳地理位置,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的交汇区域。2011年末区内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6965公里、8323公里,占全国的7%和9.8%,运营民用机场达到7个,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郑州航空港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在已有的陇海、京广、焦枝、新菏等铁路和公路交通的基础上,随着国家大通道连霍、京珠、阿深等高速公路的贯通,综合交通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它还是我国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现有管道运输条件较好,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也势必极大地改善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件。
第二,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首先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产品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粮食产量超过1亿吨,占全国的18%以上,其中小麦产量5400万吨,接近全国的50%;棉花、油料、畜禽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8.4%、20.5%、14.8%,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中原经济区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域,其中钼矿、铝土矿等在全国占据明显优势。
第三,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中原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煤、铝、钼、金、天然碱等储量较大,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工业门类齐全,装备、有色、食品产业优势突出,电子信息、汽车、轻工等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如郑州的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铝工业和商贸流通业等有比较优势;洛阳的装备制造、铝电等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平顶山、焦作是大型能源基地;新乡的轻纺、电器工业基础较好;漯河的食品工业、许昌的电力装备制造业等皆是全国闻名。
第四,具有广大的市场空间。首先,它城镇化进程较快且具有较多的城镇。中原经济区是我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城镇化率达到40.6%,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投资和消费需求空间广阔,市场优势日益显现。同时,其人口总量大,劳动力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是全国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再者,其开放型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步形成。这些都促使其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释放更多的市场能量,为经济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先进文化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富有开拓进取和兼容并蓄的优良文化传统。北宋以前,中原经济区区域长期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开封、郑州在中国第古都之列。该区域具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旅游资源丰富,有夏商遗址、战国青铜器、三国古战场、北魏禅林、洛阳龙门石窟、北宋开封古城、嵩山少林寺等著名景区;有“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的国家级旅游线路,旅游业发展迅速。
二、中原经济区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必要性
中原经济区发展虽然具备很多的发展优势,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新形势下的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尤其是有限的国土空间开发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加大了用地需求。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增加对工业、服务业、能源、水利、环保等用地的需求,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增加对城市居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用地的需求。
二是人口增加加大了用地需求。特别是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和居住,需要为这些人口开辟新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突出矛盾。
三是绿色生态用地的需求持续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人居环境和绿色生态空间的要求更高,绿色生态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四是经济全球化加大了用地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向依存度日趋渐高,需要继续承接更多的国际产业的转移,也势必占用一定的生产空间,挤占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最后,水资源的需求增加[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需求增加,水资源的制约更加突出。既要节约、保护和科学配置水资源,又要恢复并扩大河流、湖泊、湿地、森林等水源涵养的空间。还有,人口的增加,也势必加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而也对保住耕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中原经济区有限的国土空间,既要满足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国土空间的巨大需求,又要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守住耕地,为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保住并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因此,为应对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这些挑战,必须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三、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设置
在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设置中,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主体功能定位,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对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定为优化开发区域;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定为重点开发区域[2];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对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定为禁止开发区域。
首先,对于优化开发区域,要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重视和解决城镇化中存在的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改变以往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的模式,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着力提升产业分工层次和市场竞争力,继续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第二,对于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工业化地区,要增强产业和要素集聚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逐步建成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中原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对于重点开发区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3]。
第三,对于限制开发地区,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强度,积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成为中原经济区和国家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有力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
第四,对于禁止开发区域,要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开发活动。在这些区域,产业的发展应以生态建设为主体,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实现特色农业的生态化和旅游业的生态化,促进生态建设与农业和旅游业的共生共荣。
参考文献:
[1]刘传明,卢中辉.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转型[J].经济地理,2012(8).
[2]朱金鹤,崔登峰.发达国家国土空间规划对中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借鉴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8).
公路建设必要性范文3
关键词:现代城市;公路建设;前期管理
Abstract: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lso a kind of project planning, prior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is a key link.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from a project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early work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modern city; Highway construction; Earl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F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路建设投资打破了交通职能部门独自筹资建设的单一模式,逐渐形成全社会均可成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和经营产业化的新形势,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形式多样。公路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归纳起来,作为公路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l0个阶段:a)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
b)根据批复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
C)按照批复的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
d)进行工程施工招标和工程监理招标、评标:
e)评标结果报交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
f)申请项目政府监督;
g)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开工准备工作,并由总监签发总开工令,项目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h)项目建设结束,申请交工检测,并进行交工验收;
i)经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批准,项目投入试运营;
j)项目竣工验收。
上述建设程序中a)~g)阶段为项目建设的前期;第h)阶段为项目建设的中期。i)~j)为项目建设的后期。
在以往的公路建设中,由于投资体制单一,前期工作较格式化,业主对前期工作的管理力度不大,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项目建设的中期。而在投资体制多元化的今天,特别是初次进入公路建设的其他行业,往往由于忽略了公路建设的前期管理,造成设计深度不够、选择的施工企业良芬不齐等,均给项目建设的中期、后期工作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河南省1996年开始建设的京珠高速许漂段,就在施工企业的选择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项目的施工质量存在着很多隐患,在投入运营不久,就出现了病害,运营时间不长,被迫进行了大修,浪费了很多有限的资金。事实上,有相当多的高速公路项目,由于地质多变,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及其他原因,造成原设计很多内容被变更,工程投资严重超出概算。
为使项目在合理的工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并创造出良好的运营硬件设施,现对公路项目建设的前期管理进行探讨。
一、前期工作概述
前期工作的目的:加强公路交通建设的科学管理,提高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有限的自然资源,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的工作,是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必须满足以下五个基本要求:立场客观公正;基础资料详实;内容系统全面;研究深度得当、重点突出;分析论证科学。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可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
1、预可行性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是以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和公路建设五年计划为依据,通过实地勘察,重点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并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资金、经济效益等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2、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公路建设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推荐的高度浓缩,其主要内容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标准和规模、主要控制点;主要工程数量及材料、人工;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建设项目实施意见。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建议书主要区别在于:编制单位不同;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
依据不同。项目建议书依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推荐方案结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作用不同。项目建议书是基本建设程序的控制性审批阶段;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依据而已。深度不同。项目建议书用的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果;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对建设项目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全面论证。
3、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审批性重要文件,其主要内容仍与项目建议书大同小异,但其重点放在建设标准、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上。其中资金筹措方案则是重中之重。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整个建设项目的控制性投资,国家规定,批准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与初步设计概算之差,应控制在上下浮动 以内。若超出 的浮动范围,应重新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工程可行性补充报告,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项目管理均以重新批复或补充批复的文件作为管理依据,没有重新批复或补充批复的项目,不得进行下一阶段工作。
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业主)编制内容如下:业主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业主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官员进行初步评估、审查、论证所形成的会议纪要、专家组的评估、审查意见;咨询、勘察设计单位编制的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公路基本建设项目的设计
设计是安排建设项目、控制投资、编制招标文件、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必须贯彻勤俭建国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我国经济、技术条件,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节约用地,重视环境保护,注意与农田水利及其他建设工程的协调和综合利用,使所设计的工程建设项目能取得最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公路建设项目一般设计经过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两个阶段。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也可采用一个阶段的施工图设计;技术上复
杂而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特殊路段或特大桥梁工程等必要时还应采用个三个阶段的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公路建设项目
公路建设必要性范文4
关键词:全过程跟踪审计 必要性 关键点 高速公路
一、背景
高速公路作为公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近几年,广东高速公路建设仍然处在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截至2014年底,广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290公里,在全国率先突破6000公里大关。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将“十二五”期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目标由6500公里调整到6800公里,实现2015年“县县通高速公路”和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140公里的战略目标。
高速公路建设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如何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之专业优势和资源来为高速公路建设服务?本文将结合本单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践,探讨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及关键点,为我国今后高速公路的规范、高效、廉洁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二、博深项目概况及广东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现状
博深项目是省重点工程项目,为广东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第四纵线”深圳至湖南汝城的第二段,也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该项目起于广惠高速公路龙溪互通立交东面GHK73+500处,途经惠州市、东莞市,终于深圳市龙岗区,与盐排高速公路相接,全长约63.185km,双向六车道设计。博深项目投资估算913,000.00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约228,250.00万元,占项目投资估算比例25%。博深项目于2009年6月29日开工,已于2013年底建成通车。
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已开始在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逐步引入并推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博深项目,作为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选定的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试点单位,2010年7月8日,博深项目召开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动员大会暨合同签约仪式。这意味着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始试行边建设、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的方式,对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三、开展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整合审计资源、协调内外审计的必然要求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涉及项目建设的全部流程。从开工建设到交付使用涉及很多环节和部门,而且都是非常非常专业的知识,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部门,鉴于审计人员知识的局限性和自身的独立性,无法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借助外部专业中介机构专业优势,同时发挥内部审计统筹协调和信息优势,既能保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又解决了内部审计能力方面的不足和独立性不强的缺陷,进而可以保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质量、造价和工期。比如博深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在省交通集团的领导和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的具体指导下,由省交通集团采取统一招标方式,选定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和一家工程咨询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作为博深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受托中介机构,具体负责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同时省交通集团审计监察部负责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审计监察部作为业主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协调沟通工作,博深项目财务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和计划合同部具体配合“宏建华禹联合体”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这样上下级协调统一,各部门积极配合、全员参与,就可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投资和进度按时按质完成。
(二)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是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国际上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目前国内一些大中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引入使业主单位既可节省很多精力,又可控制造价,正越来越受到业主单位的欢迎与认可,其先进性、科学性不言而喻。
通过分析研究国际、国内的成功案例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借助社会中介审计人员的力量实行第三方监督,从而对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二是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后,业主可以将其作为顾问和参谋,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有利于提高工程决策水平;三是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后,可以有效防止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建设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应把握的关键点
(一)发挥监督和服务的双重功能,正确处理监督咨询与管理决策的关系
参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部审计部门负有监督项目各项管理工作的神圣职责,其监督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和全过程的,同时,作为促进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负有有效控制投资、规避风险、促进项目投资效益充分实现的职责。
要想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的双重职能,审计人员必须:一是坚持法定原则,确保依法依规依纪开展审计工作;二是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客观公正意识,保持审计独立和客观;三是统筹考虑跟踪审计与工程进度之间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是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分析研究,促进制度健全,规范管理。
(二)坚持独立客观、适时介入、适度管理的原则,准确把握关键审计点和介入深度
作为项目管理的监督部门,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客观上也需要一定的独立性。跟踪审计并不能代替其它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只能辅助于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因此,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必须坚持适时介入、适度管理的原则,不能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善于把握恰当时间节点,善于抓重点环节,做好过程监督,且不能越位管理。同时,要综合考虑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概算、工期及审计成本等因素,合理把握审计介入的时点和介入深度,重点做好关键环节的跟踪,确保有限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其效益,保证跟踪审计的连续性和全过程。这些重点环节包括:一是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如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环节;二是竣工决算难以评价和定性的环节;三是投资额较大影响工程造价和质量的环节;四是有可能隐藏隐蔽工程和设计出现重大变更的环节,如金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设计变更。只有抓住这些关键环节,才可以既确保跟踪审计的覆盖面,又可以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并可以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预期效果。
(三)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方案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方式的重大创新,全过程审计需要体现审计的时效性,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出具多份阶段性审计报告,因此,应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制度,根据全过程跟踪审计特点来规范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施工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跟踪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切实可行,真正对审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比如,博深项目根据省交通集团和建设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博深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用以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
[2]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专业实务标准中文版(2009年1月修订)
[3]杨自拱 赵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与探索[J].交通财会 2009(9)
公路建设必要性范文5
【关键词】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加强;意义
合同是法律的依据,无论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都离不开合同的条款规定,合同管理是统揽全局管理,所以合同加强管理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合同管理的依据
1.1法律依据
是指与公路工程建设及合同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主要包括:①合同法;②招标投标法;③公路法;④安全生产法;⑤民法通则;⑥担保法;⑦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⑨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⑩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⑾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等。
1.2合同依据
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依据是施工合同文件 ,主要有:①合同协议书登记附件;②中标通知书;③投标书和投标书附录;④合同通用条件;⑤合同专用条件;⑥技术规范;⑦图纸;⑧工程量清单等。
2.加强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对公路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应该要根据市场的要求和规律,对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当中合同管理制度是比较重要的内容。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健全,那么在对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经济活动关系进行调节的时候施工的合同就是比较重要的法律依据。
(2)加强公路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是对建设各方不正当行为进行规范的需要。政府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该要加强对公路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对于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要进行规范,使建筑市场能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3)加强公路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是我国建筑市场为了能够更好的接受国际性竞争的需要。公路建设工程的承包商和发包商都应该要尽快的树立起国际化的意识,遵守国际惯例以及市场规则,加强对公路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建立起比较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4)加强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有助于规范工程施工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在公路建设的施工管理工作当中,合同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工作,通过加强合同管理能够让公路建设施工企业的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这样能够有效的对施工成本以及施工的工期进行控制;通过对合同进行管理和分析,合同双方在实际的履行过程当中降低发生纠纷的可能性;加强对合同进行管理,能够让公路施工建设的效率以及质量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应该要仔细的说明和制定各项施工技术标准,然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那么施工的质量就能够更加接近相关的标准。
3.结束语
在公路建设工程当中,合同能够很好的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当双方发生矛盾时,利用合同能够有效的及时解决,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公路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能够保证公路建设工程更加的规范化,保证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科]
【参考文献】
[1]黄敬喜.加强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不容忽视[J].交通财会,2010,10:32-34.
[2]段文莉.浅谈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3:163+165.
[3]梁小艳.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J].山西建筑,2013,14:241-242.
[4]杨志勇.试论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01:75-76.
公路建设必要性范文6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序列评价指标决策研究
公路建设计划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目标、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部门规划与区域规划,以及项目建设的指导原则、方针、政策来考虑项目的要点、目标和建设理由,并根据国家的人力、物资、资金等资源供应状况,在项目评估的基础上对各项目进行优先排序,根据国家财力,按照项目投资效果大小顺序进行项目建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形成了大量的通过项目评估的公路建设项目,给年度实施计划的安排带来一定的困难,亟待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安排项目的实施序列,以提高政府投资决策水平。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个公路建设项目进行事先评价以科学地安排公路项目的建设序列。我国公路交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公路建设项目的决策机关面对为数众多的经过可行性研究通过的公路建设项目和有限的建设资金,如何安排其建设顺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序列是公路计划管理部门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在综合分析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和投资学的角度研究影响公路建设项目排序因素,提出了公路建设项目实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定性指标的量化进行了研究。为科学安排那些报批公路项目的建设顺序提供了依据。
1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序列指标集
影响公路建设项目实施的因素很多,有定量指标,也有一些定性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决策者通常只注重定量指标的分析,并以此作为衡量项目优劣的标准,缺乏对定性指标的量化手段及其分析,因而,往往影响决策的时机与决策的质量。
在对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决策时,首先要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确定决策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标集。
1.1公路建设项目决策指标集的选取原则
决策是一种认识现状,预测未来、指导行动的动态过程。因此,只有全面了解决策目标,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出科学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决策。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选择项目实施决策指标时遵循以下原则:
(1)精练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2)实用性与可测性相结合的原则;
(3)政策性原则;
(4)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5)指标的独立性与相对性原则。
研究表明,影响公路项目实施的指标众多。在指标集中难以全部罗列,也没有必要全部罗列时,我们只需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指标,而摒弃与之在定义和意义上相类似的指标,以保证正确分析各指标的关系。另外,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在很多方面有较大差异,绝对指标的可比性较差。因而应将绝对指标转化为相对指标。
1.2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序列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分析
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序列的决策,涉及到很多因素,指标结构较为复杂。决策时既要考虑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又要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同时还要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考察项目对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将影响决策所包含的因素,按照最高层、若干有关的中间层和最低层的形式排列起来,构成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序列决策的层次结构。
1.3决策指标定义
公路建设项目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定义、度量方法分述如下:
1.3.1国家政策符合度(符号K1)
定义:公路建设项目体现国家政策的程度。
度量:该指标为定性指标,采用模糊度量方法。
说明:该指标度量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分项:
(1)公路建设项目与国家的五年计划和远景规划一致性;
(2)公路建设项目与国家综合运输网络发展战略的协调程度;
(3)公路建设项目与国家发展重点,优惠政策、民族政策、及扶贫政策的联系程度;
(4)公路建设项目与国家的信贷政策、价格政策的关联程度。
1.3.2区域社会经济需求度(符号K2)
定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项目建设的需求程度。
度量:该指标为定性指标,采用模糊度量方法。
说明:区域社会经济是介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一个中间层次,属于中观经济。在度量该项指标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项目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开发和改善人们生活质
(1)公路建设量的程度;
(2)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资源开发的促进程度;
(3)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程度;
1.3.3路网属性(符号K3)
定义:是指拟建公路项目在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位置。
度量:定性指标,模糊度量。
说明:2000年前,国家将重点建设国道主干线系统中的“两纵两横”和三个重要路段。2000年至2020年重点建设国道主干线中的“五纵七横”。据此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又制定了相应建设重点。所谓项目在路网规划中的位置是指拟建项目与国道主干线系统和地方建设重点的关联程度。
1.3.4技术等级指数(符号K4)
定义:拥挤度与道路等级系数之积。拥挤度是指现有道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道路基本通行能力的比值。
说明:技术等级指数,是体现现有公路等级与交通量的适应情况。公路等级的标准是根据交通量的大小确定的。现有公路的交通量与道路通行能力的比值反映了目前公路的交通负荷程度。相同的负荷度对不同等级公路显示的重要性不一样。因此,引入公路等级系数d。对于d的取值,由拥挤度的定义可知拥挤度的值小于等于1.0,因此取高速公路的d值为1.0,其它等级公路的d值是根据其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与高速公路适应交通量的比值而定。在项目具有相同的负荷度情况下,d越大说明现有公路等级较高,交通量亦较大,则提高等级所节约的效益就较大,该项目需要改建的迫切程度较大;反之亦然。若项目的现有公路等级相同,公路负荷程度越大,那么需新建或改建的迫切性越大;反之较小,迫切性也较小。由此,K4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5经济指数(符号K5)
定义: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反映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大小的指标。
EIRR——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取用;
I——项目总投资系数,其值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项目总投资额来确定,将项目投资总额换为以亿元为单位的数值后,取该值的倒数(无量纲)。
说明:为了使各项目的经济分析评价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即不但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而且还要反映出它本身投资规模的大小因此引入经济指数K5。同时,由于受资金限制,为了能够体现项目间在内部经济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的优先顺序引进项目投资系数I。因此,K5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出项目在国民经济评价的结果,并能反映出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
1.3.6财务指数(符号K6)
定义:是反映项目在财务上的盈利能力与清偿能力大小的财务评价指
标。
FIRR——内部财务收益率,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取用;
i——项目财务基准折现率,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取用;
R——贷款占投资总额比率,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取用;
n——贷款偿还期限,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取用。
说明:由于各项目之间财务基准折现率不同,以及贷款比例的差异导致还款期这一指标在项目优选过程中可比性较差。考虑到以上两个因素构成财务指数这一指标来综合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当n、i相同时FIRR、R越大盈利能力及清偿能力越强,FIRR、R相同n、i越大盈利能力及清偿能力越弱。
1.3.7环境综合指数(符号K7)
定义:反映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数。
度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模糊度量
说明: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只是对高等级公路才单独进行编制环境评价报告,而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尤其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中原有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办法》(以下简称编制办法)对环境评价内容要求甚微,而在修订后即将出版的编制办法中做了较详细的规定。根据修订后的《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办法》,及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现状,本课题对该指标直接进行模糊量化,暂不详细考虑各影响环境因素的权重,以便使本课题更具有一般性,应用范围更广。
以上七个指标分别从各个侧面全面地反映了拟建公路项目的特点,通过运用以上指标即可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评价和排序。
2指标的量化
要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需对所选指标进行量化,定量指标的量化通过指标的定义可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获得,定性指标的量化需要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经研究,推荐采用模糊量化方法,各定性指标量化过程如下。
2.1国家政策符合度K1
对于国家政策符合度指标K1,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4部分。根据4个分项建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K1-a1(其中a1分别为前述中的1,2,3,4分项)
然后就某一个项目对各分项(效益指标即越大越好)评分进行给予其赋值,这是模糊指标定量化的过程。一般来说对于指标最优值可赋10.0;对于最劣值可赋值0.0。
据此可得各分项a1的取值q1构成矩阵C1;C1=(qi),其中I=1,2,3,4。
2.2区域经济需求度指标K2
同理,对于K2,影响其取值的3个分项(亦为效益指标)的判断矩阵及赋值所构成的矩阵C2为:
2.3路网属性K3
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
(1)在国家路网规划中的位置a1,该指标亦为效益指标。
对于上面的赋值有如下含义:
高:对应“五纵七横”及两纵两横”周围连接线
一般:其它用道及“五纵七横”的连接线;
低:省道;
低:县乡道路。
(2)拟建项目一端或两端的道路a2
很高:两端道路等级均比拟建项目现有等级高;
高:一端道路等级比拟建项目现有等级高;
一般:两端等级与拟建项目现有等级相同;
低:一端比拟建项目现有等级低;
很低:两端比拟建项目现有等级低。
由此,即可定出a1与a2值。
2.4环境综合指数K7
由K7的定义可知其为成本指标(即越小越好);则K7这一模糊成本指标的量化如下:
很高:拟建项目对环境无负影响,反而有助于周围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高:拟建项目对环境无负影响;
一般:拟建项目对环境综合后产生较小的负影响;
低:拟建项目对环境综合后产生较大的负影响;
很低:拟建项目对环境综合后产生一种极大的破坏。
对各指标实现量化后,为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尚需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需合理选择各指标权重和适宜的评价方法,这些研究工作将另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