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修建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道路修建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道路修建的意义

城市道路修建的意义范文1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暴雨积涝灾害。从古至今,暴雨积涝灾害一直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愈发严重:“20XX年7月12日,哈尔滨多处上演‘水漫金山’”、“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2011年6月18日,到武汉看海”、“2008年深圳6.13特大暴雨”……数量之多,不胜枚举,这些新闻无不说明暴雨洪涝已成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多城市的通病。暴雨积涝灾害对城市水利、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同时通过人口死亡、疫病爆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的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程度更是难以估计。

造成城市暴雨积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和城市建设两方面的原因。从气候角度来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产生变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城市出现暴雨积涝灾害;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说,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积过大,植被覆盖率过低或者遭到破坏,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轻管。

目前,城市针对暴雨积涝灾害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等,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投资大,维护困难,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绿化面积也会引起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浪费城市空间资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LID技术于1990年末发源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王子县、西雅图和波特兰,是由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首次提出。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LID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广泛应用。在美国,LID设施的应用还形成了绿色道路、绿色社区等理论和方法;在澳大利亚,LID的应用称为水敏感城市设计;在英国,LID技术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形成了可持续城市排雨水系统;在加拿大,LID和场地设计相结合,形成最优场地设计、保护性设计等;在新西兰的应用称为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

随着对国内雨水问题的重视,雨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多起来,LID在国内已有10年的研究和实践,于2012年形成了“海绵城市”.

2012年4月中国北京大学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一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XX年2月17日发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XX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20XX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17年4月2日,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宣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武汉、重庆、贵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镇江、白城、迁安16个城市。

三、研究目标及意义

鉴于传统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而国内的海绵城市和LID发展和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进行系统化设计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探讨海绵城市与LID、海绵城市道路与LID的关系,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系统地对城市道路进行了LID设施的选择及其组合优化设计;针对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探讨LID在海绵城市道路中如何应用。

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建立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其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技术。

论文的研究意义: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对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其与LID的关系及对LID设施的选择。

2)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完整体系,从路网规划和道路设计两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其中,道路设计重点研究停车场和广场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道路与红线外用地衔接中重点研究建筑、小区的优化设计。

3)将研究的设计理论成果应用于商洛城市道路系统,并通过SWMM模型进行模拟评价。

五、提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

1.1.2 传统城市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

1.1.3 LID与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的概念

1.2.1 海绵城市概念

1.2.2 LID概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1.3.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1.3.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1.4 研究目标、意义、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海绵城市与LID

2.1 海绵城市与LID概述

2.1.1 海绵城市-LID

2.1.2 海绵城市与相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2 海绵城市与LID

2.2.1 海绵城市与LID的关系

2.2.2 LID设施的选择原则

2.3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

2.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2.3.2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的关系

2.3.3 LID技术设施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

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框架

3.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3.2.1 影响因素

3.2.2 规划思路

3.2.3 规划原则

3.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1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2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4.1 海绵城市道路与传统城市道路的区别

4.2 海绵城市道路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

4.2.1 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

4.2.2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4.2.3 路缘石、雨水。和路肩边沟

4.2.4 道路绿带

4.2.5 停车场

4.2.6 广场

4.2.7 高架桥、立交桥

4.3 海绵城市道路与红线外用地的衔接设计

4.3.1 道路与建筑、小区衔接优化设计

4.3.2 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4.3.3 道路与城市水系衔接设计

4.4 海绵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

4.4.1 单幅路

4.4.2 两幅路

4.4.3 三幅路

4.4.4 四幅路

4.4.5 特殊形式断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洛市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5.1 商洛市概况分析

5.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2.1 商洛市现状路网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

5.2.2 商洛市排洪防涝、水系和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5.2.3 商洛市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5.3.1 商鞅大道地理位置

5.3.2 商鞅大道现状分析

5.3.3 基于LID的商鞅大道横断面设计

5.3.4 商鞅大道公共停车场设计

5.3.5 丹江立交平面设计

5.3.6 商鞅大道综合设计

5.4 商鞅大道设计效果模拟评价

5.4.1 SWMM模型介绍

5.4.2 获取基本数据

5.4.3 开发前场地模拟

5.4.4 传统城市道路模拟

5.4.5 海绵城市道路模拟

5.4.6 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方法

论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献调研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对SEA Street等案例的研究,总结LID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情况。

2)实地调查法论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网、道路、绿地系统、水系、降雨等相关资料,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实例研究做铺垫。

3)SWMM模型法论文采用SWMM模型对城市道路设计后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02:16-18.

[2]张新会。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J].内蒙古水利, 2011 (1): 115-116.

[3]徐振强。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J].上海城市管理,2017,01:49-54.

[4]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XX,09:5-7.

[5]《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实施[J].城市规划通讯,20XX,21:8.

[6]Metropolitan Service District ( Or.)。Green streets :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stormwaterand stream crossings[M].Portland,OR :Metro,2002.

[7]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Research Group.Water sensitive residential design : aninvestigation into its purpose and potential in the Perth Metropolitan region[M].Leederville,WA : Western Australian Water Resources Council,1990: 1-20.

[8] Planning Services,Scottish Government.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Systems[R].Planning Advice Note 61,2001

[9]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Better Site Design: A Handbook for ChangingDevelopment Rules in Your Community[R] .Prepared for: the Site PlanningRoundtable.Ellicott City,MD :The Center,1998.

[10]Delawar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Dover,DE; andBrandywine Conservancy,Chadds Ford,PA.Conservation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R].September 1997.http: / / dnrec.state.de.us / DNREC2000 /Divisions /Soil/Stormwater / New /Delaware_CD_Manual.pdf

[11]Marjorie van Roon and Henri van Roon.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the big picture[M].New Zealand: Land care Research Science Series,2009,(37):1-63.

[12]张伟,车伍,王建龙,等。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中国给水排水,2011,27(4):22-27

[13]DEBUSK K M,WYNN T M.Storm-water bioretention for runoff quality and quantitymitig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1,137(9) :800-808.

[14]COLLINS K A,HUNT W F,HATHAWAY J M.Hydrologic comparison off ourtypes of permeable pavement and Standard Asphalt in Eastern North Carolina[J].Journal ofHydrologic Engineering,2008,12(13): 1146-1157.

[15]DREELIN E A,FOWLERL,RONALD CARROLL.A test of porous pavementeffectiveness on clay soils during natural storm events[J].Water Research,2006,40: 799-805.

[16]REEVES E.Performance and condition of biofilter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R].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Ellicott City MD,2000.

[17]杨桦。浅析低影响开发理论体系及其在北京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XX.

[18]马克·路易斯,克里斯·宾利,谭佩文。新西兰低影响雨水体系设计[J].中国园林,2013,01:23-29.

[19]白志远。以建设“海绵型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及生态环境的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20XX,13:76-77.

[20]何卫华,车伍,杨正,李世奇,吕放放。城市绿色道路及雨洪控制利用策略研究[J].给水排水,2012,09:42-47.

[21]唐绍杰,翟艳云,容义平。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低冲击开发设计实践[J].建设科技,2010,13:47-55.

[22]吕放放。杭州城区雨洪控制利用及道路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

[23]马敏杰,姚敏,李英豪,奈超。昆明市市政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J].林业建设,2011,05:49-52.

[24]刘国茂。城市道路与路面雨水利用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04:63-65+146.

[25]张崇厚,高晓磊。中国北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794-797.

[26]李海燕,罗艳红,张悦。 LID措施在道路雨水利用工程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13,11:44-49.

[27]陈宏亮。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衔接关系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城市道路修建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道路的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路线的剖面,通过这个剖面可以直观的反应出道路中机动车道、人行横道、绿化隔离带等部分的结构、宽度与数量等,是道路建设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的道路横断面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就要对其设计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并且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其中,这样就使得整个城市道路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下面我们就对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1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要贯彻低碳生态型的设计理念

道路用地规模同道路长度与宽度密切相关,但道路长度受制于城市的规模与城市格局,基本不能缩减,而道路横断面布局同道路的使用对象相关,受道路长度因素的影响,道路断面设计过程中每一厘米的增减,都可能造成全线较大用地面积的变化。低碳生态型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从综合交通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满足城市交通综合需求为基本前提,在一定的道路红线范围内,根据不同道路的等级和发挥的功能,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实现道路功能的多元化和最大化,实现道路空间的综合利用,满足居民出行环境舒适、交通安全的要求。

2传统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因此导致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道路性质和功能研究不足。在现代化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网结构的使用功能、交通组织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道路建设施工的基础内容之一。然而,传统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理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这就容易导致整个道路结构的性能存在着不足。

2.2宽度设计不合理。在对机动车车道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其车道时常会宽度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整个道路工程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还使得道路工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3路边停车缺乏合理布置。目前在我国现代化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城市道路的路边停车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就占用了其他的行道,使得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4道路设计与城市景观缺乏协调统一。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绿化带的设计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得人们步行环境的舒适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满足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但是,在当前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并没有将城市环境规划和道路设计的相关内容相结合,这就十分容易导致道路设计缺乏协调性。

2.5对行人过街缺乏关怀。目前普遍重视车辆交通,轻视步行交通。为适应机动车迅猛增长需要,城市双向6~8条机动车车道的主干路愈建愈多,因建设分隔带及行人过街安全岛需占用宝贵的车行道资源,行人过街问题往往遭到忽视,缺乏对交通弱势者的交通关怀。

2.6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与需求不相符。目前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施工中,设计人员除了要对机动车道进行宽度和相关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外,还对人行道的通行宽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人们在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使得人行道的通行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

3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

3.1机动车车行道。在现代化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过程中,对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和横向安全距离的合理设计是很重要的,我们就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对程度宽度进行合理的设计。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计理念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机动车辆车行道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2自行车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中,道路交通的建设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还使得城市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也开始提倡绿色出行,因此在其中就设置了许多的自行车道,这样不仅有效的将机动车和自行车行驶路径进行分离,还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另外,我们在城市道路自行车道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提高自行车车道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将人本设计理念应用到其中,这样就使得自行车道路改造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我们在对自行车道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将自行车道从车行道中完全的分离出来,而且还要对自行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使得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对自行车形同进行建设施工时,其设计宽度一般为1.5m。

3.3人行道。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以及人流量调查资料,对于快速路(有辅道),人行道的控制宽度建议为3.0m,在人流量较少的区段可适当缩窄,但不低于1.5m;对于主干路、次干路或支路,人行道的控制宽度建议为3.0m;对于商业区和交通枢纽等人流相对集中的重要交通节点路段,人行道的控制宽度建议为5.0m。

3.4分车带。分隔带的作用主要是分隔对向或同向车流,分为中央带与两侧带。中央绿化分隔带的作用很多,包括降低对向行车危险性、提供过街安全岛空间、增加交叉口左转专用道设置空间、安放路灯及标志牌等。

根据规范,双向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考虑到保障对向行车安全和行人过街安全、道路绿化景观及进口道拓宽等的要求,城市道路应设中央分隔带。其标准数据与美国的研究数据基本吻合,具体采用哪一个数值,应根据实际需要与用地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考虑到港湾式公交车站的设置需要,两侧分隔带建议一般采用3m的宽度,以减少不对沿线人行道的影响,保证绿化带和自行车道、行人道的整齐、美观。两侧分隔带的绿化形式一般采用行道树,但靠近车行道部分应视情况决定,可用灌木代替,满足道路远期拓宽的需要,同时对绿化的破坏亦不至于太大。

3.5分期建设横断面布置。近远期结合修建时可考虑先行修建必要的车行道宽度,然后根据车行道、管线、人行道(自行车道)、道路设施、绿化等的要求逐一考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期建设的横断面布置。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使得城市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满足了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其中,这就使得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曾伟,董彪,赵娟娟,等.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

城市道路修建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施工建设;工程施工

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美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任何一个外来人员而言,进入一个新的城市,道路和交通是这个城市面貌最直接的感触,所以在城市形象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个城市的形象搞上去,这对于城市的招商引资和城市的民生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道路施工

对于城市道路施工而言,我们首先看重的应该是城市道路对于城市交通发展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因为对于我们国家大多数城市而言,基本上都是在老城的基础上不断的翻新和建设,而伴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出行对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城市在道路建设方面,不仅需要不断的维修损坏的道路,还需要不断的延伸现有的道路。对于一些交通压力比较大的地方,还需要扩建道路,而扩建是目前对于城市道路施工相对比较麻烦的道路施工内容之一,因为原有的道路和城市设计方面中对道路的预留宽度很小。所以在道路改造过程中,要想拓宽道路就必须对周边环境就行彻底的改善,这在现代城市道路修建方面最难实现的。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另外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就是道路与道路之间的通畅性,我们往往在一些城市道路建设中发现,在一些路段出现路面加宽现象,而整条道路中,并非很规整的宽度,而是一些地段很宽,而另外一些地段又很窄,这种道路看似可以很好的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其实不然,往往因为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大小不一,导致路面交通拥堵更为严重。所以在面对这些道路施工时,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原有道路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分支道路,这样让主干道道路像各个方向去的道路通道能够增加,这是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城市桥梁施工

相对城市单纯的道路施工而言,城市中与道路施工紧密联系的就是各种天桥施工,尤其是对交通比较拥挤的地段而言,天桥的施工建设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天桥建设方面,笔者认为有几点是需要说明的:首先是天桥的建设数量和建设位置,现在很多城市当中,对于天桥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管是什么路段,不管是不是需要天桥建设,都在增加天桥建设。若该路段没有天桥施工建设的必要,却增加了天桥建设,一方面是财力和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对于繁重的交通而言无疑也增加了累赘,因为现在的天桥建设大多数都是多方向的、多功能实用的桥梁,桥梁本身占地面积就很大,所以如果密度过大的话,造成的拥挤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考虑占地面积之外,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为周边的绿化和建筑物与天桥建设之间是否存在冲突都是需要施工人员注意的。

三、城市道路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对于城市道路施工而言,笔者认为虽说在施工质量要求上没有过于苛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却发现城市道路的施工质量应该是要求更高的,因为城市道路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道路,如果施工质量不过关或者施工质量过于勉强,那么在道路使用中道路的维修成本就会增加,道路的重复施工频数就会增加,而施工频数增加对于城市道路的通行而言必然容易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城市道路施工中除了考虑道路的通行便利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道路的施工质量。尤其是于我国东西南北跨越较大,城市地区之间的气候条件差异也很大,所以城市道路施工建设更是需要考虑气候差异性对道路的影响。比如说常年气候比较干燥的地区就要考虑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如何提高道路的抗炎热和抗干燥问题;对于多雨地区,就要考虑路面的积水处理问题等等,这都是需要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变化特征在施工中考虑的常见问题。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施工方面,我们不单纯考虑的是道路的交通枢纽作用,另外还需要考虑道路施工对于城市形象的陪衬作用,当然这些都是以合格的施工为基础的,所以在施工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在城市道路施工中也是缺一不可的。

参 考 文 献

[1]张新天.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透层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1)

[2]彭波.桥头跳车的机理分析及处治措施[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2)

[3]李洁.石灰改良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填料的试验研究与施工工艺[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

[4]王静.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5)

城市道路修建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1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窗口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重要的线性风景,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景观质量,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从更深的一个角度讲,它还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 经济、 文化水平。 因此,它应该成为体现城市景观、 历史文脉的宜人公共空间环境。

1.2 城市道路景观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重要手段

城市道路景观涉及其景观构成要素之间和周边环境的整体之间能否形成某种协调统一的关系, 它不仅仅涉及一条或几条道路的景观, 而是与整个城市空间相关联, 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城市道路的设计特点

2.1 道路空间的立体布局

山区城市与平原城市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差异最显著,这也是影响道路线路布局的重要因素。山区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水”“陆”“空”三种线路同时存在,“三维”立体效果很明显,而平原城市在城市布局上表现为城市以方格网结构分布,像“摊大饼”式的,一般以核心区为中心,并且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生态环境没有山区城市那样复杂,基础设施都四通八达,给人以视觉开阔、连续不断的效果,线路一般都表现为交通线路在平面上的延伸。山区城市道路发展向“三维空间”发展,而平原城市向“二维空间”发展居多。因此,山区城市道路线路变化多样,更加丰富多彩。由于交通工具多样化、地势起伏大、线路呈跳跃式发展,山区城市道路线路给人以立体景观的感觉。

2.2 道路与建筑的制约关系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是形成城市街道的有机整体;建筑外部空间就是建筑物之外的、为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包括建筑各体量之间,以及与周围建筑和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因此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里需求便是任何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型公共建筑群的尺度和规模庞大,对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心里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对人性关怀,消解大尺度和高密度给人带来的心里压力,是外部空间与道路绿化组合设计的关键。

2.3 道路立体景观系统

山区城市以立体交叉的道路交通组织为典型的集散形式,以其强烈的山区特色和现存旧式道路形态的多样性并存,反映了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立体交叉系统除了通行的功能外,还有安全性和趣味性方面的特点。既解决人们的行路问题,又让人在行走中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这除了尺度方面的把握外,所使用的乡土材料也保证了牢固、生态、美观的要求。山城的道路高低不同,错落重叠,密度较高。山城在修建立交桥时应充分注意与地形的结合,而不应追求某种形式。

三、 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文脉意识

缺乏文脉意识的景观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原有城市道路既成景观风格或特色的尊重,不能够有机的处理新增元素与原有景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道路两旁新建建筑不能与其周边传统建筑相协调一致,不但破坏了道路原有的良好景观,而且逐渐使人们失去对环境及文化的认同感,不能唤起对原有场所的回忆。 这种现象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地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西安市钟楼及北大街的道路景观,道路两旁的建筑物风格不一致, 屋顶形式繁多,使人们失去了对历史的认同感。 而钟楼及其东南角的道路景观, 则把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建筑与历史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新增元素更加衬托出了钟楼的历史感, 让人们既能感受到现代的气息,又能体会到西安古老的历史文化。

3.2 缺乏人本意识

缺乏人本意识的景观主要表现在道路建设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来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忘记了道路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为 “人”提供舒适优美的交通空间。只强调汽车尺度而忽略了人的尺度, 道路环境只考虑交通的需要,而缺少了对人的关怀。因而在设计中经常忽略各种设施的设计,如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铺装材料耐久性差,不能满足步行者的基本行走要求,缺乏无障碍设计。 更严重的是整个街道重车不重人,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桥、过街地道、行人不得不冒险横穿街道,许多城市用挤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展机动车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险性,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缺乏应有的隔离设施,步行空间因而缺少安全性。这些因素不仅威胁到人身安全, 而且会导致道路交通景观的混乱无序。

3.3 缺乏整体性,连续性

这是从城市道路本身的特殊性加以考虑的。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它反映了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 因而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时空过程。 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则主要表现在城市道路两旁的建筑、 绿化、 小品、 设施等景观要素设计上。 如有一些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 广告随意张贴,街道设施分散凌乱,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业主根据自己的需求各自为政,不考虑街道的整体风格,而规划部门又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协调。但也有一些街道井然有序,高楼和立交相得益彰,浑然的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了将道路设计与路旁建筑统一考虑, 实现了整体与连续的目标。

四、 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缺乏文脉意识的景观设计,设计者应当遵循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的原则, 对传统和现代的东西不能一味的拼凑组合, 而需要发觉其真正的文化内涵,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例如桂林城市主要道路的选线都尽量做到与城市四周和城内山景、城市重要古迹、王城、 古南门、文庙等形成对景,使人们行进在城市道路中能感受到桂林自然山水的美和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又如水乡周庄、 丽江古镇的景观设计,让游客痴而忘返, 这对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也颇有借鉴价值。对于解决缺乏人本意识这个问题就要求从规划到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不仅要满足人们对道路功能上的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在心理、 生理及视觉观赏上的要求,符合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考虑大众的思想,兼顾人类共有的行为, 即设计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计要为景观主体服务, 即设计要更加人性化。在道路线形设计中, 应结合环境气氛和地形条件。例如曲线型的道路富于变化, 随着人们视点的延伸,沿路景色也随之不断变化, 活泼生动,给人以强烈的人情味,而直线则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总之,要体现人本意识,不同的街道还得有不同的考虑和规划。而对解决没有考虑整体性、连续性的设计问题,就要求设计者从整体出发,把道路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考虑,把城市道路空间纳入城市景观系统中,与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水利系统规划相结合,在空间安排上重视人、 车辆与周围建筑环境的联系,为人们提供与广阔大自然相接触的机会,创造良好的道路空间,并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应城市的演变和进化,并为这种演变与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就要尽量做到在时间与空间上都保持连续性。 因此在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应不局限在道路红线范围内进行考虑,结合建筑退位红线,综合进行横断面考虑,给市民以一个完整、 协调统一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五、 结论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既要实现道路本身的功能,又要满足现代都市生活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符合地方文化特色,以及适合城市形象和发展、 保持和节约自然资源为设计原则, 将人、车、路、景高度的统一起来,设计出符合人们更高追求的城市道路。建议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城市道路修建的意义范文5

关键字:城市道路;设计方案;规划实施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概念与特征研究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区域内依据不同道路与设施的功能特征,以交叉与连接的网络结构分布于不同道路区域的地面交通设施。而城市道路设计与规划有利于加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修建城市主、支干路,提高路网密度,有利于改善城市道路网络。关于城市道路,我们应从“点-线-面”三个层次去展开研究。

“点”即是城市道路节点,重点研究城市道路交叉口或节点;尤其是交通要塞应优先设计。为了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可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时差信号灯,或改造车道的功能,拓宽交叉口宽度,实现路口的畅通无阻。

“线”即为城市道路各分路段,主要依据各分路段交通运行特征及道路宽度要求,研究各路段的道路设施与交通组织设计。同时结合各路段不同时期的道路特征,合理设置交通组织方案与各通行干道道路宽度,为不同区域道路改造与建设提供参考。

“面”即指城市道路网,即由不同的“节点”与路段交叉和连接而成。城市道路网主要是通过分析城市道路与土地利用特征,和交通运行需求与特征,再依据交通路网评价指标以及路网密度指标,来研究不同区域用地情况和交通布线,以及人流出行效率与交通运行效率。

以这三项指标研究城市道路设计与规划,有利于我们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探索与规划城市道路。而进一步了解城市道路的交通特点是进行城市道路设计与规划的重要依据。首先要把握其交通特点,即生活出行与交通便捷度,一般以有目的、有关联的出入交通为主体,上下班为交通高峰期。考虑到城市居民出行需要,道路规划应优先考虑公交专用道。而生活性道路则以人行道为主,考虑到行人的安全有必要实行人、车行道分离,对于支路可视交通情况而定,适当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形式布置人行横道,有利于居民平面过街。

二、实例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与规划实施

2.1 工程概况

拟建道路工程位于中部平原地区,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综合发展城市经济为基础目标,采取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综合发展为基本原则,建立城市“民-工-商”共同发展基地。所选用场地为湖南某城市边郊城区某待建道路场地。沿线筑路材料丰富,运输方便,有利于外购与内采,通过材料调查与外出勘察、试验得到基本数据。路段所经处为湘江等水质纯净的天然河流,供应充足可作工程用水所需,沿线电力供应充足,输电线路布设良好,还可自备发电,以备急需。

2.2 道路设计依据与指标

该道路工程根据我国公路设计与施工《规范》与《标准》,以及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与地质勘测报告来设计道路网。该道路设计的技术指标主要有道路荷载、抗震等级(分别为城市次干路Ⅰ级,BZZ-100,裂度Ⅴ度),限速(40Km/h),路面结构临界年限(30年),交通饱和年限(15年),停车与会车视距(分别为40m和80m),尤其要注意其路面防滑指标,在竣工验收阶段与设计年限内的摆式仪测定值分别为F0不小于45,和F不小于35,且构造深度TD=0.2-0.4mm,石料磨光值PSV不小于35.

2.3设计方案

在设计的初始阶段,首要任务是对城市道路作基本规划,主要可分为:平面规划、纵向规划、横断面规划与交通工程规划。而规划的重点则要从“点-线-面”三个层次去分析,充分考虑道路的长度与宽度,起点与止点,节点与交叉口,坡度与高程,车道划分(人行道3*2m,非机动车道3*2m,机动车道18m)。而进行交通工程规划时,则要充分考虑车道宽度与路通控制。因此其设计方案也应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与路基结构,及材料与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

2.3.1 平面设计方案

道路平面设计可依据其基本规划的坐标体系,设置起点与止点桩号,再根据城市用地实况与交通需要在不同交叉口设置平曲线R=500,对于非机动车道结构要设置挡土墙,在人行道过街位置要设置相应的信号控制灯。

2.3.2 纵断面设计方案

根据基本规划,将纵断面高程定为21.8-22.8米之间,纵坡坡度为0.3258%。

2.3.3 横断面设计方案

横断面道路标准路段为30米,包括机动车道18米,非机动车道2*3米和人行道2*3米,其中机动车道坡度为1.5%,指向两侧,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则为2.0%,指向道路中线。

2.3.4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对于路基与路面结构设置可根据表1.1与表1.2的基本参数来设计,具体情况如以下两表所示。

表1.1 路基结构设计参数表

道路/结构 填方 挖方

车行道 0-80cm,93%;80-150cm,90%;>150cm,90% 0-30cm,93%

人行道 0-80cm,90%;80cm以下,87% 0-30cm,90%

备注:以上皆为管道沟槽回填土要求,上基回弹模量>20MPa,弯沉

根据以上参数分布来处理全线地基时,还要充分考虑各工程路段的地质条件及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土层分布状况。

表1.2 路面结构设计参数表

路面 水泥砼路面 水泥稳定碎石 路面弯沉值

机动车道 22cm厚,f r=5.0 M Pa 30 cm厚,5:95 L g

非机动车道 18cm厚,f r=4.5 M Pa 20 cm厚,5:95 L g

人行道 6cm厚彩色步砖+2cm

M10水泥砂浆座浆 15 cm厚,5:95 /

备注:砼用42.5硅酸盐水泥,水泥稳定饱和压强度>3.0 M Pa

根据以上参数,配置相应材料时,还要进行相应的物理化学指标合格检验,对应的水泥、集料、砂料进行配比试验要符合合成级配要求。

2.4规划实施

2.4.1 公交站点与交通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公交车站点多设在离路口较远的地方不方便乘换,直流通行的道路设计 , 可使 十字路口的公交车站点可以其正中间的路边上 在垂直交叉处用阶梯式人行道上下南北连接;同时也可通过转盘式人行道连接任意一个生活区 。

2.4.2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应采取“ 交通分离,交通流控制与调节 、 均衡布局 , 按交通流性质进行疏导”的原则,一方面利用行政管理手段合理组织城区与单向道路交通,禁止停车路段,设置限速路段;另一方面借助道路交通工程技术设置过街信号灯、无障碍通道、中心安全岛,以及错位过街横道线 ,使道路交通设计更为人性化。

2.4.3交通组织设计与实施

交通组织设计第一步是对拟建场地进行交通分析,包括人行过街、调头、公交车站、道路开口等的间距,且依据相关设计规范,人行横道间距可为 250-300m,主干路上开口间距应不小于 300m。

2.4.4实施道路与休闲广场一体化

在城市用地高度紧张的今天 , 市民的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 , 城市的绿地 、景观太少 , 对人们的心理会产生压抑感。可在一些非人群聚散地区或靠近市民生活区的人行道上,在满足宽度的条件下,设置小型甚至是微型的休闲广场。

2.4.5无障碍设计与实施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在城市道路设施中应设计缘石坡道,和提示盲道等人性化道路设施。在城市绿化带设置宽度为0.5m的盲道,转折点处设计相应的提示标示,圈围危险物和障碍物,便利残障人士通行;同时对于人行道缘石坡道部位应根据其不同类别分设坡度为1:12或1:20的缘石坡道,保持人行道平坦畅通。

2.4.6道路环境设计与实施

道路环境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道路布局、建筑特色与景观风貌形成美观的空间组合,以及对道路路面结构、绿化、主体色彩等设计,使其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以提升整体环境水平。

三.城市道路路网规划方案评价体系

城市道路网的设计规划涉及到路网密度、交通运行效率、非直线系数与道路使用率等等指标;而路网密度反映了城市道路覆盖面积,反映不同等级城市道路的平衡程度,是最重要的指标。而本工程属于支路网建设还要以所在区域公共交通覆盖程度以及居民出行效率作为参考指标,建立评价体系检验该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根据所设计的道路特征对路网的使用值进行汇总如下表1.3所示:

表1.3 城市道路网络密度指标使用值表

城市用地类型 研究对象 公交运行密度 道路网密度 备注

居住用地 公交停靠站覆盖范围、居民出行可容忍时耗及其在该区域内出行特征 4.5 13-14 一类住宅

用地

工业用地 公交线路服务范围、平均站距、工业占地面积 4.5 16-17 二、三类住宅用地

商业用地 商业建筑基本尺寸、公交线路平均站距、居民出行特征 6.67 14 大型商场、写字楼,建筑密度高,占地面积大

6.67 19 中小型商场、写字楼,建筑密度低,占地面积小

根据上表使用值对比国家规范标准判断达到了各道路模块用地标准,,也较适合拟建范围内居民生活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居民出行容忍时间,说明该设计方案是可行且具备一定优越性的。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修建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路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路基路面设计的重要意义

通常,路基对于道路工程建设来说,是最关键的构体。路基作为道路结构的主体,同时也是路面建设的基础,更是桥涵工程联接不可缺少的重要纽带。只有坚固稳定的路基,才有稳固的路面。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抵抗变形与破坏的能力是路基的强度保障。在外力作用下,为保证路基不致产生超过允许范围的变形,除了要求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外,拥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是必不可少,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一些工程地质不良的地区,容易导致路基发生各种破坏现象,所以修建路基一定注意可能加剧原地面的不平衡状态的因素。故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同路基的干湿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结构及厚度的确定。

二、城市路基设计问题分析

针对城市路基设计问题分析主要归总为以下几点:

第一点、一般路基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和旧城区改造工程深入的阶段,对于路基的设计更加严谨,道路沿线自然环境、城市景观的协调是否一致是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设计更加重视的额方向,做到质与量的双管齐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充分结合道路沿线的地质和水文特点,尽量做到填挖平衡,严格避免高填深挖的现象。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的重中之重当属路基排水设计功能。城市道路路基排水设计一般都是应采用排、疏、防三者相结合的原则,相互相成,互相影响,同时与路面排水系统、边坡防护、地基处理等其他措施相互协调,保证路基稳定,避免道路产生水害,给城市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影响交通、民生。道路用地范围内绿化带、路基坡面表面和由地表渗入路基及地下水的排水这几个方面是城市道路路基排水设计重之又重的内容也是最基本的内容。

第二点、路基防护与加固对城市道路工程的意义。保证交通顺畅、民生安泰稳定是城市道路路基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城市道路路基防护与加固需要考虑的因素通常有:当地气候、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等几个大方面的分布情况,保证路基稳定,防治路基病害,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并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对于路基稳定不足和存在不良地质因素的路段,则加强路基边坡防护和支挡加固的综合设计。

城市道路路基防护与加固的一般规定如下:首先,各类防护和加固工程应置于稳定的基础或坡体上,应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成路基防护设计方案。其次,坡面防护施工前,应对边坡进行修整,不得留有空隙,坡面防护层应与坡面密贴结合。例如:清除边坡上的危石、看似结实实则疏松的泥土等都应该及时排查并做出相应的措施。最后,在多雨地区或地下水发育地段,路基防护工程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截排地表水和导排地下水,临时防护措施应与永久防护工程不可缺少,并互相结合。

第三点、特殊路基设计的城市道路工程。软土路基、高液限土路基、黄土地区路基、盐泽土地区路基、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岩溶地区路基、沿河路基和滨海路基等这些都是特殊路基的代表。对于特殊路基设计应考虑地质和环境等因素对路基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规律。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整治方案和有效的工程措施,路基病害整治应以“防”为主、预防和治疗相结合、力求根治的原则。如果分期整治,应保证在不降低路基的安全度的情况下,采用各种因素的变化过程实施。对于通过特殊路段,应采取综合地质勘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首先查明特殊地质体的性质、其次成因类型、规模、再有稳定状况和发展趋势,这些因素都不可缺少,采用原位测试的数据,结合室内试验资料综合分析来拟定设计所需要的物理力学参数。

第四点、对城市道路过湿路基设计的处理方法。主要由两大方面: 一种是换填砂砾法。通常是由于农田灌溉等地表积水引起的,道路过湿的情况,土层厚度偏低,并且只有表面一层,可采用换填砂砾或生石灰浅层拌合的方法进行浅层处理来提高提高地基承载力。人们经常采用的是填砂砾法,因为这种方法成本最低。考虑到砾类土的刚性扩散角,因此在地基换填时应向两边各扩散一定距离。换填深度根据路床承载力及外荷载情况综合确定,需满足路基稳定及工后沉降指标要求,一般在路基填土高度<5米的范围,路床承载力标准值<100KPa时,换填80,承载力标准值在小于50KPa时,换填120~150。但如果路基土过湿是由于地下水过高引起的,应先采取设置盲沟、渗沟等路基排水设施,降低地下水位,疏干路基后再进行换填和压实。

另一种是生石灰浅层拌合法。采用生石灰浅层拌合法处理过湿路基的主要机理是:过湿路基土掺入石灰后, 路基土与石灰拌和后生成石灰水化物,并产生胶凝物质,这些胶凝物质逐步结晶,形成以硅酸钙等为主的化合物,土料会吸附石灰中的钙离子,使其亲水性变弱,塑性降低。同时,从而可以提高路基土的抗变形能力,也可以增加水稳定性,达到加固过湿路基的目的。塑性会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由于塑性范围变宽,路基土的含水量由湿向干逐步变化,从而改善路基土的压实性能。掺加生石灰粉后,生石灰消解过程中吸收土中的水分,放热反应也蒸发土中的水分,经试验生石灰和可降低水量的笔直为1:1,生石灰土可形成的一定的强度,具有良好的水稳性,施工方便,水分散失快,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掺加生石灰粉后,由于土基强度的提高,整个路面结构的设计可以得到优化,基层厚度可以得到减薄,从而可以节约建设投资。掺加消石灰后会降低土的塑性指数使水分散失加快。消石灰消解不充分经过压实成型后,遇到雨水天气,未会引起路基局部胀松鼓包,最终影响路基的强度和平整度。所以一般掺加充分消解的生石灰是首选。

三、新时期城市路面设计策略分析

首先、城市降噪排水路面的概念。降噪排水路面是为实现噪声降噪,在保证市民身体健康的同时,实现路面的排水,保障路面干燥,进而实现对道路的安全稳定性保障的一种新型路面。该路面是在普通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或其他路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的路面。优势:透水性能强,雨水可迅速地排出路面,路面水膜迅速减少,消除行车水漂以及溅水现象,从而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减少夜间反光眩晕现象,保证道路标线清晰可见等。

其次、城市道路降噪设计。这里又分两大方面:1、路面材料的选择对路面降噪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种类、特性、品质、形状、以及级配、空隙率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其中,特别是要注重对集料、粗集料的选择,质量好的、质地坚硬是首选,尤其以接近立方体为佳;结合料必须选用粘结力强而耐用的;而沥青材料的厚度一般为表层石料厚度的0.5左右。2、开集配路面设计。相比其他路面,开集配路面的空隙率较大,当轮胎与路面接触时,通过孔隙,轮胎花纹槽内的空气可逸出,有效减少噪声。3、路面排水设计。路面排水设计由车行道排水设计和人行道排水设计两部分构成。车道排水设计分双坡和单坡排水这两种是比较常见的。单坡排水适用于车行道较窄时。双坡排水方式主要准对当车行道较宽时,为减少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在间隔距地的两侧设置雨水口来收集路面水,并采取将水快速排出。至于人行道排水的设计宗旨,一切为了便民,避免人行道积水,保证行人的安全,把朝向车行道的横向坡度以及道路两侧挡土墙上方的截水沟,将人行道上的雨水引流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排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工程不仅是社会的脸面更是紧贴是民心的工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劣及国民经济的长治久安。希望大到有关部门,小到平民百姓都重视起来,为打造完美、和谐、健康、发展的现代化都市都尽一份热情和力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CJJ 37―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007

[3] 李晶,王天.浅谈城市降噪路面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