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路管护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道路管护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道路管护制度

村道路管护制度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效能为总目标,推动落实政府在农村公路管护中的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参与农村公路的管护,构建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机制,为实现农村公路绿色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构建“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三级管养体系,明确农村公路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管护队伍和管护经费,全面推动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切实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确保全区1363公里农村公路(其中:县道82公里,乡道242公里,村道185公里,组道854公里)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人民群众对农村公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管理日常化,实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1.健全路政管理机构。大力推行区级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方式,建立“区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联动、专群结合的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加大农村公路日常综合执法,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畅通。继续落实镇有交管办、村有养护队,做到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2.严格管理公路两侧建控区。县道两侧边沟外各10米,乡村组道路两侧边沟外各5米范围内不得进行建房、临时搭建等违章活动。落实公路两侧建筑物报批须先经区交通运输部门(县道)同意后,住建、国土等部门方能审批建房手续的联合审批制度。

3.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深入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占道经营、私设平交道口、违章建筑、乱堆乱放、倾倒垃圾等占用公路、侵占公路产权的行为,营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4.构建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体系。整合交通路政、公安交警、综合执法、农业、水务等部门执法力量,以超限检测站点为依托,以镇、村重要节点为支撑,形成区、镇、村全覆盖的道路交通综合执法网络。

5.加快推进农村交通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数字化、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共享“雪亮工程”和气象、水利、国土等信息资源,推动农村公路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二)养护常态化,实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

1.建立多元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坚持管养并重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理念,建立县道县(区)管、乡道乡管、村(组)道村管的三级养护管理模式,实现区有公路管理所、镇有交管办、村有养护队的综合管养体系,明确县、乡、村各级职责。区公路管理所具体负责县道及其公路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指导协调培训各乡镇做好乡、村、组道路的日常养护及桥梁管理工作;镇交管办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管理养护工作,做好乡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村养护队负责本村村组道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及时进行道路清扫和巡查工作。县、乡、村三级联动实现全区县、乡、村、组道路管养覆盖率100%,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

2.探索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改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按规定采用公开招标投标方式,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并充分发挥质量检测结果评定作用,择优选定养护队伍。

3.提高农村公路专业化养护水平。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专业化”的要求,优化现有养护队伍,对养护人员定期开展养护专业理论培训指导,建立更加高效、稳定、专业的养护队伍,扩大作业覆盖面,提升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服务、应急抢险和日常管理养护中的作用。县、乡、村道的日常养护以及路面修补、桥涵构造物修复等小修技术性较强的养护工作实行专业化养护。

4.积极发动农村群众参与。构建专群结合的养护机制,将村组道路日常养护纳入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贫困家庭或个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养护。

5.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树立“建养并重”的理念,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确保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8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标准和规范,统筹规划建设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有效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组织体系,特成立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二)加强资金保障。建立管养资金投入增长机制,采用财政投资、社会集资、企业捐资、群众投劳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管养资金。区政府将养护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安排,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增加、技术标准提升,逐步加大养护资金投入。为保障我区农村公路正常运行,保障农村公路安全通行及良好的路容路貌,经测算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总额县道不低于10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82万元)、乡道5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121万元)、村道3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55.5万元)、组道2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170.80万元)的标准。

村道路管护制度范文2

关键词 农田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划分;管护要求;保证措施;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65-01

1 管护对象及时限

管护对象主要是农业、农开、扶贫、水利、林业、国土、发改、财政、交通、电力等部门实施的农田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水利水电类工程、林木类工程、农业机械设备、农业技术设备、道路工程及项目标志等。相关工程内容:水利水电工程为机电井、桥涵闸管、排灌沟渠、节水灌溉设施(变压器、高低压线路、地埋管道、地埋电缆、泵池及配套附属设备)等;林木工程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廊道绿化林、片林及苗圃;农业机械设备为财政投资购置的农机具;农业技术设备为项目科技类措施添置的科研仪器设备;道路工程为机耕路、作业道、乡村道和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等硬化道路;标志指项目区公示牌及附着在工程建筑物上的项目标志与编号等[1]。自2010年以来实施的农田基础设施工程,自验收合格移交之日至工程设计寿命年限时段内。

2 产权归属

(1)机电井产权。配套机电设备的机电井,通过机电设备拍卖,明确机井产权;无配套设备的机井,原则上以机井位置所属,就近确定产权归属;节水灌溉类工程的封闭式机井,以节水灌溉设计受益范围内的农户为共同产权人,明确1人为管护理事。

(2)桥涵闸管。田间地头农用桥涵直接受益者为产权人,其余桥涵闸管产权归集体。变压器、高低压线路、地埋管道、地埋电缆、泵池及配套附属设备产权归集体。

(3)林木工程。林木所有权以林权证为准,林权证由林业局林权中心按有关程序发放。

(4)农机、农技设备。农业机械设备,其购置方为产权人;农业技术设备,其产权归集体。

(5)道路工程及标志。道路工程,其产权归集体;公示牌产权归集体,其工程建筑物上项目标志的产权从属工程产权。

以上产权归属,有协议的以协议内容为准。

3 责任划分

(1)县管护办公室。县政府成立“百千万”示范方管护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工作的宣传、监督、指导。

(2)项目业主单位。负责对农田基础设施登记造册,分类编号,建立图文档案。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工程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维护权及档案资料移交给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并办理权益移交手续。移交时,移交方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签字盖章,接收方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签字盖章。项目移交后要配合县管护办公室,加强沟通协调,做好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

(3)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是涉农项目工程建后管护的具体实施单位和责任主体,要将农田基础设施工程管护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经常抓、抓具体、抓出成效。要建立健全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组织和管护队伍,每个乡镇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员,加强对工程管护工作的督导和考评;要加强工程管护的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宣传形式,营造良好的工程管护氛围,充分调动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爱工程、管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和具体产权归属,制定切实可行的章程、制度和管护方案;要按照管护方案,与具体管护人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内容、管护标准,切实做到责、权、利明晰[2]。

(4)项目所在行政村。对属村集体产权所有的工程、设备,成立管护专班,签订管护责任书,定期排查工程完好情况,发现损坏工程、被盗设备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上报。

(5)施工单位。所有竣工验收的项目工程,按建设(供货)合同,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有工程施工(供货)方负责因质量方面引起的损毁的维修。

(6)具体产权人。产权人优先保证为项目区提供良好服务,服从政府防汛抗旱的统一调度,并接受项目区乡镇、村各级组织和县级涉农工程项目单位的监督。产权归个人所有,产权人承担工程的管护责任,有自身使用不当造成工程损毁的由产权人负责维护;产权归村组或多户所有的,要保证共用工程正常运转,对自然损耗及非人为因素损坏的,由村组或受益农户筹资维修,因自然灾害及非产权人造成的工程损毁,须及时向行政村村委会报告,按照规章制度办理[3]。

(7)其他。各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组织要建立管护档案,存档备查,内容包括管护人员基本情况、工程概况、工程运营情况、工程设施布局情况、管护记录和年度考核情况等。

4 管护要求

一是严禁在项目区内倾倒有毒有害废弃物、排放有毒有害污水、废气,严禁建房、挖沙、取土、采矿、建窑等。二是加强道路养护,保证路面平整、无积水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机耕路、作业道改作农田或擅自缩小路面,不得在道路上开沟取土或建房,不准堆放其他杂物和设障,不准挖去道路上的沙石、土料等。三是不准在排灌沟渠上倾倒秸秆、乱开口子、乱筑档子、修建建筑物、任意取土、挖填渠道或种植农作物,要保证“三度”(宽度、深度、坡度)完好,及时维护清淤。四是林木管护做到涂白、除草、灭虫、整枝等保养工作[4]。

5 保障措施

(1)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坚持“以工程养工程”的目的,通过县级财政支持,乡镇财政适当补贴等多种形式筹集,确保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是县财政每年安排维修专项基金650万元,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工程损毁进行维护,将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财政专项基金的使用由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请,经县“百千万”工程示范方管理办公室审核,由财政评审中心和专家组共同评估,确定维修工程量和维修资金,通过招投标或邀议标程序确定施工企业,资金不足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解决。二是对机电井、林业及相关设备,乡镇人民政府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筹集管护资金,筹集的管护资金一律由县财政代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人员工资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三是对桥、涵、闸、机耕路等适宜集体管护的公益性工程,日常管护费用由行政村通过“一事一议”解决。四是对节水灌溉设施,适宜于行政村统一管护的,由行政村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管护资金。适宜于村组或多户联合管护的,由村组或受益农户商议解决,筹资的资金由村组或户代表负责监管使用,资金的使用要做到公开、透明,县、乡2级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2)管护人员。①管护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政治觉悟高,热爱公益事业,作风正派,责任心强,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较好的群众基础。②“百千万”示范方项目内的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人员,由个人申请或群众推荐,民主选举或竞标产生,报村委会初审,乡镇批准,县“百千万”示范方管护办公室备案;租赁、承包经营的管护人员要经过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同时,要加强对管护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保持管护队伍稳定。③管护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认真做好运行于管护记录,保证管护的工程设施处于良好的状态。④管护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由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聘任合同。凡不能履行管护合同、不能完成管护任务的,应予以解聘。

(3)奖罚措施。①对管护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按照方案或合同兑现奖励报酬,并颁发奖金。对未完成管护指标甚至造成工程损失的,酌情扣发报酬,责令其赔偿损失,并采取措施限期补救。②对损坏项目工程设施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坚决严厉打击,责令其赔偿损失并限期补救。③对管护工作失职渎职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④对连续2年不能达标的管护人员予以清退。⑤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毁坏农田基础设施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现金奖励。

6 参考文献

[1] 黄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困境及突破策略:基于苏南二镇的实地调查[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3):84-87.

[2] 梁国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4):79-80.

村道路管护制度范文3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张完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于2007年10月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韩金银任组长,乡长褚章民任副组长的林权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班子成员分包到片到路段,村支部书记为林权改革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村林权改革工作。乡政府与各村签定林权改革目标责任书,并明确要求到当年底要全面完成林杈改革任务,凡不能按时完成林权改革的行政村,本年度不得评先。

二、精心谋划,搞好林权制度改革

2007年,由于树木更新换代,植树任务比较繁重,为解决此问题,该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决定在全乡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并制定了《关于在全乡实施集体林权改革和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谁承包,谁投资,谁栽树,谁受益”的原则,将全乡所有路、沟、河渠、荒地、宜林地的使用权一次性承包到位。所有县乡道路、主要沟河由乡政府实行公开承包,村道由行政村公开承包,实现了“地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生产格局,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体参与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加快了本乡植树造林的步伐。其具体做法是:

1 依乡农业中心为依托,对全乡的植树造林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在对各村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所有道路、沟、河基本情况制表绘图,登记造册。

2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印制《关于张完乡境内沟河道路林权承包公告》,出动宣传车,制定固定宣传牌,组织各村召开群众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3 制定方案。各村结合本村实际,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制定了林权改革实施方案。

4 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公开竞标,并签订合同。在全村范围内张贴公告,公开拍卖的路段、时间和地点,实施公开招标,招标后签订合同,并上报给林业局备案。

5 组织检查验收。由乡林权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带队,到各村实地检查植树情况及林权改革落实情况。截至去年底,全乡共有120多名干群自愿投入到林权改革中,已承包沟河路段达150多条,植树40多万株。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既吸收了社会闲散资金,又搞好了植树造林工作,切实做到了“地有其主,树有所权”,加快了全乡林业生态乡建设步伐。

三、严格植树标准,确保植树质量

张完乡政府对全乡所有沟河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按照道路统一规划,确定植树行数和棵数,林权承包人按照乡政府的规划要求,刨大坑,栽大苗,浇大水,封大堆,不栽病弱苗,确保苗木规格在一级以上。

四、加强林木管护,巩固林权改革成果

村道路管护制度范文4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舟曲县;甘肃省;做法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9902

1 引言

舟曲县2014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区域为坪城项目区,地处县城西北方12 km,行政区划上属城关镇东部(涉及真牙头、寨子、锁头、西半山、坝里行政村)和坪定乡的大部分地区(垭头、靖边、西寨、坪定、柳坪、武滩山、奂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8616人,耕地面积992.24 hm2,其中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5.95%。年平均降雨量434 mm,治理前林草植被度为18.6%,平均海拔2200 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白龙江水系的一级支流,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2.24%[1]。

2 尊重群众意愿,合理科学编制实施方案

2.1 项目建设要求与农户需求相结合

在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工作调查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入户访问、材料宣传以及座谈会等,这样能够让群众全面的了解坡地治理的目的和策略,了解国家进行坡地治理的决心和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并且,业务部门还需要全面的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和需求,在设计实施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考虑农民的意见,并且在调查论证的前提下进行方案的优化,从而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确保项目具有较强可行性。比如西半山村在进行工程规划的时候,共印发宣传资料75次,召开群众座谈会5次,收回各类建议及意见23条。通过上面的形式,让农民了解相关的情况并认同相关的工作,鼓励农民参与进来,并进行监督。将干部所想、项目所需以及群众所愿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提高了群众参与到坡地治理中的热情,从而给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实施单位做好监督工作、中标单位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做好从上到下的宣传,决策时必须考虑到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且公开相关的条件,确保竞争的公平性,并且择优比选,入围的需要进行公示。2015年,城关镇与坪定乡共26个村报名参加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施工分队比选,锁头、寨子、坝里、武滩山、柳坪、西寨等11个村因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筹资投劳措施具体实在、管护机制健全、干群关系和谐、效益潜力明显而被择优选取,筹建施工分队。

2.2 实行“三议”

在水保业务部门做好设计和规划后,工程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受益群众的筹资等则需要通过村支部、村委会和项目理事会来进行决议,初步方案制定后,则需要村民代表审议,并通过村民大会来进行决议,在决议形成后,还需要公示;锁头村通过 “三议”程序对白恩湾坡地综合治理点开发做出有地农户拥护的决议:全面整理修筑石坎坡改梯田152.53亩,修建生产道路1 km、排水沟1 km,受益户人均投劳力12个,在进行地块分配时,则通过项目理事会和村委会来进行平衡协调,对于出现了青苗损失,则需要受益户自己承担。由于意见统一,人民群众比较齐心,参与的时候也比较积极,施工速度加快了很多,建设任务86天就高质量的完成了。

2.3 落实“三自主”

三自主为群众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谁监督、资金怎么筹集、投劳如何分摊都有群众代表参与,做到公开、公正、透明,群众满意。柳坪村就通过村民大会选举出了由7人组成的项目理事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确定1人管钱1人管账2人监督,并成立由3人组成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相关部门现场监督的情况下,村委会以及项目理事会组织了相关的工作,利用公开招投标制度进行了施工队伍的确定,理事会并和施工对位签订了相关的合同,并通过村务公布栏公示了相关的内容。该村在建设整个工程的时候,共投工投劳7056个,具体问题被很好的解决,并且在群众的监督下,工程质量也比较高。最后再通过完成的工程量和质量,由施工组织单位向村项目理事会兑现工程补助资金。通过对比分析,采取“三自主”这种村民自建模式,比施工单位直接组织实施要节省开支10%~15%,加快了建设的速度,群众很好的参与了进来,工程成本有了一定的降低,治理的成效得到了提高,人民群众对此非常欢迎。

3 构建新机制,实行“三先三后”办法

3.1 实行项目承诺制,先承诺再安排

项目村根据相关的要求来进行承诺,然后业务部门再进行规划制定并建设。承诺内容主要包含了管理理事机构、宣传发动、投工投劳、质量监督、安全措施、土地协调、建后管护等方面。在入围的11个项目村内实行重点示范村和一般建设村的位置竞争、滚动调整的办法,对承诺事项不折不扣执行的村优先安排项目,而对承诺的事项履行不力的村组则削减项目。锁头、真牙头、柳坪、垭头4个村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到了自己承诺的事情,配合工程的实施,也被确定成重点示范村,对其进行了重点的投入,集中力量建设;坪定、西寨、西半山3个村对承诺事项不同程度缩减,被确定为一般村;而奂坪村对承诺事项落实不力被取消了相关的资格,其项目也被调整到了重点村中去。

3.2 程序方面实行先投工建设后补助的策略

项目村根据规划的内容和实践做好建设任务,然后要求进行验收,相关人员验收后,并进行评比,在达到质量和进度要求的情况下,提请水土保持部门拨付相应比例的阶段补助资金。工程完工后,由项目村提出申请,县水务、水保局、发改局、财政局、纪检委、乡镇、村委、项目理事会及村民代表进行实地联合检查验收,达到要求再按工程完成量拨付补助资金到村。在第一期阶段验收时,锁头、靖边等四村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拨付了80%的阶段补助资金;武滩山、寨子等三村因进度、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分别只拨付了60%~70%阶段补助资金,并相应调减了一些建设项目。通过这种形式,①加快了工程进度,②确保了工程质量,③调动了群众参与投入工程建设的积极性,④促进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

3.3 先投入后确定权益

根据“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项目理事会需要根据需要组织收益的农户来做好基础开挖、二次搬运以及土方回填方面的工作,并做好建后的管护工作。把产权确认和投入结合在一起。对于农户自用的哪些沟渠、梯坎、作业路等,土建部分需要农户自己负责投劳,因为项目补助而形成的资产则需要划归给农户个人。受益户比较多的跨村的水利水保工作,则需要根据农户的实际收益情况来进行筹资和投劳,而项目补助的资产则需要归工程管护协会或者集体所有。在工程结束后,必须进行管护主体的确定并做好移交工作,重视管护措施的优化,并确保管护的效果。水保工程因其使用性质不同,在进行管护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从而确保水保“公益”工程不再有名无主,而是“各有其主”,通过投入带动与权益驱动,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

4 保障项目成效,强化“三个联动”

4.1 项目实施与新农村建设联动

在进行项目规划和建设的时候,蓝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主线则是通过坡地来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建设农田,从而给农村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奠定基础。按照“山、水、田、林、路、园”整体推进的思路,将坡耕地改造、道路水系、面源污染控制、院落村庄布设、人居环境改善、区域产业培育等进行统筹规划和全面治理。去冬今春,全县整合水利、水保、农发、交通、国土、扶贫、林业、农牧等涉农项目,在项目区城关镇集中打造新农村示范片。其中坝里村实施坡改梯162.6亩、排水沟1.2 km、田间道路1.2 km,工程总投资53.93万元,其中坡耕地项目补助49.38万元,带动群众和社会投资4.54万元。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给该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全村现流转平整土地150亩,规模发展优质品种青稞100亩(开发青稞酒),藏药材50亩,可带动农户养殖生猪500余头,该村群众预计人均增收500元。这个过去有名的“贫困村”,现在山顶松柏苍翠,山腰梯田层叠,庭园花果围绕,机耕道达村社,文明路连院户,成为林茂粮丰、青山绿水、人居和谐的新农村。真牙头通过整合整村推进项目田间道路建设资金,协调配合施工单位,结合梯田建设项目及其生产道路建设补助金,打通了主公路与该村农田集中分布区连接的生产道路的最后1 km,不仅提高了农田生产能力,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条件;为流转土地,规模发展后续产业奠定的基本条件。

通过项目实施,①治理了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改善了群众的生存条件,提升了生态环境的品质;②修成了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同时,通过项目的发动、参与建设,使群众了解了政策,让群众感受到尊重,给群众带来了好处,增强了群众参政议政能力,和谐了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文化素养,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农民。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效果初见成效。

4.2 推行政府统筹协调,主管部门与相关单位联动

对于水保进行统一的规划,做好建设和监督工作。水务局以及水保局需要全面进行项目的规划、指导技术,同时做好验收和资金控制工作;财政局则需要对投资进行评审、调度资金并做好监督工作;发改局则需要做好监督工作,并做好批复立项;林业和农业部分需要投入捆绑项目;纪委则需要做好监察监督工作;项目的村镇则需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在工程结束后,做好管护工作。项目村、水保局和项目理事会则需要进行任务合同的签订,明确具体的事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进行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并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添加到年度目标考核工作中,项目监督办则需要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后,则需要兑现补助。审计局需要及时的进行审计,不给工程留下隐患。落实责任制度,真正的做到目标责任、工作情况以及绩效评比的公开,做好全面的公示,这样才能够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切实将坡耕地水土流失变成人民群众的民生、德政工程。

参考文献:

村道路管护制度范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三届六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发展理念,以建设“最美湖湾新城”为目标,以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数字化”、“属地化”为导向,以城市管理绩效考评为抓手,进一步调优体制机制、强化整治攻坚、实施重点项目、提升综合管护,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城市管理对区域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着力打造强富美高、宜居宜业的“湖湾新城”。

二、目标任务

(一)“三化”指标:全面落实“网格化”、“数字化”、“属地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网格人员“在岗率”、第三方信息采集问题“办结率”、“整改巩固率”以及“市容问题增减率”(简称“四率”)。

(二)综治指标:大力开展城市区域“四整”工作,完成9个市容热点难点整治;拆除违法建设2万平方米,完成市、区下达的各项综合整治任务。

(三)改造指标:完成9条背街小巷改造整治、9条道路街景改造维护、9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小区建设、15座公厕改造(其中区管公厕5座、镇街管公厕10座);完成111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公共绿地;完成50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任务。

(四)创优指标:积极开展省、市“城市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完成27个区“村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示范社区”创建任务,力争城市管理绩效考评位于全市前列。

三、重点工作

(一)调优体制机制,全面实施“三化”模式

全面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数字化”、“属地化”新模式。

一是提升网格管理实效。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健全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单元”四级城市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要求,全面落实社区网格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对网格人员“在岗率”的考核通报。

二是优化“数字城管”运行。进一步优化完善区、镇(街道)两级“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稳步实现与市“数字城管”平台的有序对接。充分依托“数字城管”统计评价系统,加强对第三方信息采集问题“办结率”、“整改巩固率”以及“市容问题增减率”的考核通报;适当增配“数字城管”移动终端设备,提高一线城管队员、执法人员、社区网格管理人员等的移动终端配备率和使用频率;结合实际需要,在重要点位适当增设监控探头,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现有监控资源进行联网共享,强化“数字城管”全方位循环监控能力。

三是配强属地管理力量。积极探索推进行政执法权下移,调整完善区城管执法大队人员配置,结合实际需要向各镇、开发区、街道增派执法人员,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强化基层执法能力。进一步配齐配强城管协管员队伍,各镇、开发区、街道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不少于40人”的标准,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力量,并向辖区各村(社区)派驻1-2名城管协管员,强化基层自主巡查整治能力。切实加强各级城管执法队伍、协管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考核,继续举办全区城管队伍封闭式集训,落实全区城管队伍纪律检查和工作业绩考核,执法队员考核成绩与工作岗位挂钩、协管员考核成绩与收入挂钩,逐年淘汰不合格协管员,不断加强城管队伍规范化管理,提升城管队伍作风效能。

(二)强化整治攻坚,有效遏制市容顽症

围绕“整治、整洁、整理、整改”的“四整”工作要求,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各类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一是开展市容热点难点整治。以各镇(街道)为主体,强化区级执法管理力量的统筹配合,按照“每周2-3次”的频率,对辖区内各类市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常态化整治。针对辖区内9个问题突出地段(区域),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以“根治”为目标,明确相关整治、规范、疏导措施,细化相关方法、步骤,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加大各类突击整治、联合整治的频率和强度,全面落实整治后的长效管理措施,确保各类市容顽症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开展违法建设整治。健全违建管控网络,坚持违建周报制度,强化属地单位的违建巡查和防控责任,加强同社区、物业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做好违建防控宣传工作;建立前期审批与后期监管的联动机制,完善重大违建问题协调处置机制,切实加强规划、国土、城管、住建、消防、公安等部门与各镇(街道)之间的工作配合,加大违建监管力度;继续保持违建整治的高压态势,全面遏制新增违建,逐步消减历史违建,重点整治别墅区违建、非住宅违建。

三是开展违章偷倒整治。加大对违章偷倒问题的整治查处力度,加强与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的联动配合,定期开展车辆临检、伏击整治,借助路网监控实施偷倒追责,对查获的偷倒车辆一律从严处罚,切实遏制违章偷倒的嚣张势头。强化源头管控,推进住宅小区装潢垃圾临时堆放点建设,全面实行装潢垃圾统一收集转运、运输企业统一资质准入、运输车辆统一备案监管等制度,不断规范装潢垃圾收运管理工作。明确清运队伍,落实清运经费,对道路沿线各类无主垃圾、暴露垃圾开展集中清理,并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废弃道口,统一设立路边挡土墙,改造提升空置围挡,确保各主次干道沿线干净整洁、协调美观。

四是开展道板违停、毁绿违停整治。严控主次干道特别是严管路段的道板违停、毁绿违停问题,加强日常管理、整治和查处;对辖区内违停问题突出路段,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确保道路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秩序。

(三)实施重点项目,继续增添城市亮点

一是实施道路包装出新和背街小巷改造。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对辖区9条主次干道、9条背街小巷,有针对性地实施店招、立面、市政、绿化、亮化等多方面的改造维护,提升道路景观。同时,对近年来所有的已改造道路、背街小巷进行“回头看”,落实后续管护措施,全面维护改造成果。

二是实施公厕改造提升。对15座公厕实施改造提升,其中区管公厕5座、镇(街道)管公厕10座,通过更新公厕破损设施,落实公厕保洁管理,切实改善公厕设施环境。

三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辖区内9个住宅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四是实施新改建项目广告规划论证。规范重点道路、城市综合体等窗口区域的户外广告设置,全面落实新建、改建项目户外广告方案编制论证,完善全区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

五是新增公共停车泊位。利用政府性公共资源,合理设置公共停车泊位,有效缓解部分地段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年内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个,做好对已设置公共停车泊位的规范管理工作。

六是推进村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继续开展村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加强村容村貌、社区环境卫生等常态化管理,确保完成27个“村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示范社区”创建任务,积极开展省、市“城市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四)提升综合管护,不断优化道路风貌

按照“市、区管理主次干道、镇(街道)管理辖区非主次干道”的原则,分类加强各级城市道路环卫、市政、绿化综合管护工作,切实加强和规范街景亮化管理。

一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区管招标道路环卫作业质量,加大镇(街道)环卫经费投入,确保背街小巷环卫专业化保洁全覆盖。加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后续管理,做好垃圾收集桶清洗、消杀、维护等工作。完善建筑装潢垃圾“集中堆放、统一收运、规范监管”的收运处置模式,确保建筑装潢垃圾临时堆放点布点到位并规范运营。

二是加强市政道桥管理。加强各级城市道路、桥梁的巡查监管工作,及时修复各类破损市政设施,结合实际对辖区部分重点道路实施大中修工程,落实镇(街道)管护道路市政养护专业队伍;按照“六年一次”的标准,落实桥梁结构监测制度,全面排查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桥梁,全面清理桥洞占用问题;加强管护作业设备更新,提高管护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防汛防台、防雪抗冻等应急物资、设备储备,提高城市道路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加强各级城市道路绿化管养工作,提升区管道路绿化品质,落实镇(街道)管护道路绿化养护专业队伍;继续增加城市绿化总量,确保完成新增公共绿地111万平方米;提升老新村、自然村、安置房小区等绿化管理水平,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旧住宅区树木阳光修剪、空秃地补绿以及小游园、垂直绿化、生态停车场等改造建设工程;完成市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创建任务。

四是加强街景亮化管理。规范亮化设置预审工作,对主次干道两侧、窗口区域等亮化实行设置前方案预审指导,合理统筹辖区内各类城市亮化的设置规模和设计风格;继续加强城市亮化管理维护工作,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日常管护责任,大力推广亮化设施维护管理专业外包,确保日常亮灯率90%以上,重要节日亮灯率100%。

(五)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及流程,做好21项城市管理行政许可、232项行政处罚、11项行政强制等工作,规范燃气行业监管。

一是规范行政许可。加强区行政审批中心城管窗口规范化建设,优化城市管理行政许可服务,落实重大项目审批联合会审机制,继续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风险点监督,加强对已审批项目的事后跟踪监管工作。继续做好22条试点道路门头店招许可规范工作,确保许可率、规范率达标。

二是规范行政执法。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及流程,认真做好工作。规范办案流程和文书制作,加强执法人员法制培训、业务培训,定期开展案件评查活动,实行行政执法案件终身负责制和纠错问责制;建立健全案卷审核机制,完善“网上办案云平台”系统,落实一般程序处罚案件分级案审制度和行政处罚月报等制度;加大法制人才培育力度,健全城市管理法律咨询服务网络,依法开展维权、应诉工作。

三是规范燃气监管。建立健全燃气行业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持证燃气供应企业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燃气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燃气供应企业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依法严肃查处非法经营瓶装燃气、倒灌燃气和其他违法、违规使用燃气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强化燃气应急救援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准确把握城市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的目标任务,努力增强城市管理工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区城管委及其办公室的高位统筹,加大工作指导和推进力度;加强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强化对各类市容问题的联动整治和协调处置;落实各镇(街道)、村(社区)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基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联系,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把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推向深入。

(二)强化经费保障。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管理的经费投入力度。区财政在保障区级项目投入的基础上,继续设立城市管理重点工作专项经费,对列入年度实施的道路包装出新、背街小巷改造、公厕改造等实事工程类项目,按照改造经费总额的30%进行补贴;对城市管理绩效考评工作以及上年度完成的重点项目适度安排长效管理经费;执法管理装备、环卫、市政、绿化作业装备提升适当安排引导资金;对“数字化城管”、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以及村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等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筑装潢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等落实引导及补贴资金。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专户,足额保障城市管理人员经费、日常工作经费、装备更新经费及年度重点工作经费,并根据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形成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城市管理工作高效有力开展。

村道路管护制度范文6

1 分析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取得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做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铜山区委、区政府制定《徐州市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对全区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直接面向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确保试点扎实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一是坚持分类指导。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三是坚持民主管理。四是坚持量力而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在广大农村引起强烈反晌,得到各试点村的拥护和支持,但也对周围村产生强烈影响,要求纳入省试点范围的呼声很高,尤其是对经济薄弱村。因此,建议:

(一)扩大试点面。省级继续扩大试点面,最好能全面启动,促进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对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提高村级公共服务水平,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二)适当提高保障经费标准。目前每试点村省级保障经费是6万元,对中小村、自然村少的行政村来说还行,对于大村、自然村多的行政村来说,资金明显不足,目前有的一个行政村有八、九个,十几个自然村,公共服务项目多、面积大,需要管护人员多,需要支出经费多,省级对大村、自然村多的行政村能提高一些保障标准最好。

2 加强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保障试点取得实效

一是确定管护人员。根据试点村农业人口、村域大小、自然村个数、管护内容多少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管护人员数量。全区39个试点村下辖169个自然村,按照“保基本、广履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妥善处理行政村与自然村的关系,对行政村住地村配备2名管护人员,对一般自然村每村配备1名管护人员,全区总计配备管护人员206人。

二是落实管护经费。试点保障经费由中央、省、区三级财政共同承担。除省每村拨付补助资金6万元外,区级财政每村配套资金在2万元以上。根据我区部分试点村自然村多的实际,区对试点村超过5个自然村的(含5个),按超出自然村的个数及人口等因素测算给予适当增加补助。

三是明确管护项目。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实行项目化管理。各试点村根据试点确定的所有管护内容、范围、设施等,以项目形式作详细测量统计,给每个项目都起一个适合的名称,将各种类型、各种计量单位、各个项目的起至点、长宽度、东西南北所至、区域面积等等表述清楚,编好序码,移交给管理人员。各试点村实地查看测量各项目,核算出工作量,科学合理配备管护人员。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标识牌,标识牌上的管护项目名称、管护人员姓名及联系电话、镇级监督(投诉)电话等,方便群众及社会监督。

四是实行常态管护。通过确定管护人员,划定管护项目,制定管护标准,落实管护人员待遇,统一管护人员装备(工具),签订管护协议,实行持证上岗,试点试运行已取得良好效果。按照区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区镇村三级定期组织民主评议,兑现年底兑现考核报酬,鼓励和调动管护人员的积极性,做好管护工作。

3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各项措施,确保试点顺利进行

一是建立组织建设。区、镇成立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各试点镇、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试点镇政府和试点村村支两委是实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的责任主体,负责指导制定试点村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区试点办审核备案并负责落实。

二是加强试点宣传教育。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是一件新事,也是一件的利民惠民的好政策,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利用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引导农民讲卫生、讲文明,讲公德,自觉爱护村内公共服务设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引导发动村民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参与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开展村庄环境治理。

三是加强试点经费管理。严格执行省关于对试点保障资金管理的规定。(1) 试点保障资金主要用于支付村内道路、环卫、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列入试点范围的基础设施常年管护人员报酬和设施维护发展费用。(2)保障资金支出项目,一是常年管护人员报酬,每月基本报酬600元、考核报酬200元。二是管护工具等支出。给管护人员配备服装、清扫工具、小型垃圾车等。三是发展维护资金。(3)保障资金管理,省补助资金和区配套资金在财政部门设立专户,建立专账,实行专款专用,适时将保障资金拨付到镇,各镇按行政村核算,明确到村保障资金数额,确保保障资金用于村内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防止挪用和平调。(4)保障资金支付程序。保障资金实行镇级报账制,常年管护人员的业绩考评与报酬确定,由农经、财政部门负责。管护人员报酬发放,由各村提供基础材料,经农经部门审核报领导批准后,由财政通过“一折通”打卡发放。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支出,经村民理财小组对其支出的项目、票据审核盖章、村负责人签字、农经部门审核、镇领导批准后到财政所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