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印刷职业技能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范文1
上海拥有一流设施和人员
“已经认不出来了。”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已经是第四次来上海,回忆2007年初次来沪,他表示,十年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人民的热情友善,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蒙・巴特利一行分别考察了计划作为比赛场馆的国家会展中心以及计划举办开、闭幕式的奔驰文化中心和东方体育中心。上海的办赛基础让世界技能组织首席执行官霍伊赞不绝口:“上海拥有一流的设施,运作场馆的工作人员同样是世界一流,上海完全有能力举办一流的世界技能大赛。”他认为,中国在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是对该组织全球性的有力支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非常高的技能水平。”在参观位于上海中心观复博物馆时,面对一件件历史悠久的艺术珍品,西蒙・巴特利不由惊叹。他表示,如果中国申办成功,将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先进技能,也将向世界证明,中国依然能将先进的技能传播到全世界。
他认为,虽然上海能否申办成功,结果要到今年10月揭晓,但从现在开始,中国的技能水平和上海的承办水平都将迎来加速发展。“人人都想获得好成绩,如果最终确定由上海承办,对于中国选手和其他各国的参赛选手都是一种激励。”
青年技能水平折服考察团
考察团还先后参观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张江实训车站和蓝带厨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了解上海的业技能培训情况,上海青年所展示出的一流技能水平让世界技能组织的官员们印象深刻,西蒙・巴特利直言:“上海作为能够代表中国年轻劳动力技能水平的城市,我丝毫不感到惊讶。”
民以食为天,在上海旅游地标豫园旁的老字号绿波廊餐厅,大厨带领年轻的徒弟向考察团一行展示了制作小笼的手法。在称赞厨师们技艺精湛的同时,西蒙・巴特利也对既向师傅学习又传授给年轻弟子的技能传承方式表示赞许。
世界技能组织竞赛部主任斯多基女士则记住了上海姑娘张淑萍的故事。作为上届大赛印刷媒体项目的银牌得主,因技能改变人生的张淑萍如今走上了职业培训的讲台。“这是一个很有激励意义的故事。”斯多基认为,要多宣传这样的故事,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职业培训中来。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范文2
一、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二)加强日常工作管理
1、及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是认真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今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8件,已结案17件。
(七)加强对区劳动保障系统计生与流动就业人口管理,对计划生育实行目标考核。
二、积极实施劳动保障民生工程
(一)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宣传和参保登记工作
(二)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及时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面加强再就业园区建设和管理
(二)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2.08万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余人)日益增多,他们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乏非农业生产的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较差,迫切需要技能培训;而我区境内的蚌埠市工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入驻的近百家企业,也迫切需要招收大量的熟练技工,这一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在我区日显突出,鉴于此,为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有效促进其转移就业,我局年初即积极筹建***区技能培训学校,并于今年3月经市局验收批准成立,开设了维修电工、焊工、机械加工、种植养殖、缝纫、玻璃制造、印刷、礼仪等十个专业,面向我区广大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已培训学员2118人,其中种(养)植培训178人、餐饮培训150人、计算机操作培训503人、缝纫培训450人,焊工培训50人、粮油食品加工培训50人、劳动预备制培训707人。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范文3
位快速补办残疾人证
北京市怀柔区交通局去区残联审核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时说明:区交通局职工王某是残疾人,但由于其个人原因残疾人证不慎遗失。根据北京市《2011年用人单位申报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和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通告》的规定,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福利企业除外)、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均应在7月1日至9月30日,申报2010年度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但根据北京市关于核发残疾人证工作的有关规定,残疾人证丢失需要公示3个月10天。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正常补证手续,王某拿到补办的残疾人证一定是在9月30日之后了,怀柔区交通局无法正常审核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
怀柔区残联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难处,将王某的遗失残疾人证公示时间由3个月10天减少为10天。怀柔区交通局及王某本人都对区残联特事特办的做法表示感谢。
(李洪)
山西临猗县实施“培训+创业+扶持”促就业工程
2011年是“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残联为了落实就业年活动,大力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并对通过参加培训后开店创业的残疾人提供特殊扶持。
这天,政府副县长仪天亮、残联理事长焦青玲一行人来到盲人孟倡公、肢残人范望杰新开的按摩店,对每个店各扶持创业金1000元,并授予县盲协主席孟倡公店为“临猗县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截至目前,临猗县共扶持残疾人开店创业五户。仅天亮副县长鼓励创业户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学习,自主创业,并带动全县有就业能力和需求的残疾人通过就业实现自身价值。孟倡公高兴地说:“残联举办按摩培训使我学到了技术,使我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可以站稳脚跟,对今后的前景充满信心。作为盲协主席,我要发挥协会作用,鼓励更多的视力残疾人通过按摩这个职业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
(任静)
江苏宿迁市启动“易尚阳光残疾人就业行动”
日前,江苏宿迁市残联和辽宁大连易尚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启动“易尚阳光残疾人就业行动”。大连易尚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务外包产业公司,主要从事外包呼叫、文字录入、计算机软件及技术咨询服务等。公司创办宗旨是“服务残疾人,参与信息化”,采取集中与居家分散结合的模式,帮扶残疾人就业。今年7月该公司正式签约落户宿迁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计划9月1日正式运营,目标2至3年时间用工达到500人,首批员工100人,其中残疾人员工争取50名。
根据岗位要求,此次选拔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电脑操作、智力健全、口齿清晰、等级不限的下肢残疾人。
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宿迁市残联迅速制定出《宿迁市“易尚阳光就业行动”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发动全市残联系统,积极选拔推荐符合“易尚阳光就业行动”就业条件的残疾人,通过开展岗前培训辅导,推荐就业。
(吴长志陈兆安)
广西桂林市举办足底反射区按摩培训班
为了提高视力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快、更好、更稳定地就业,桂林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根据广大视力残疾人的培训需求,在晨星职业技能培训惮校举办足部反射区按摩(初级)培训班。
培训期间老师们针对视力残疾人的特点,采用手把手、一对一的办法,悉心地教导学员们掌握足底反射区按摩(俗称为“浴足”)的技巧、手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本期共培训视力残疾人20名,培训时间为一个月。
(雷超群)
济南历城专场招聘会为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开辟“快车道”
为贯彻残疾人就业援助年活动精神,济南市历城区残联于8月11目举办了历城区“我的兄弟姐妹”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全区40余名残疾人前往求职,5家企业共提供了办公室内勤、电脑操作、保洁员、车间工等40多个就业岗位。经过洽谈,有20余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意向。
“我们很欢迎适合岗位的残疾人参与到我们企业的发展中来。”山东奥美雅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先生介绍,该企业以前招聘过两位肢体残疾人工作,他们在工作中十分珍惜就业机会,敬业爱岗。
此次招聘会是历城区残联举行的“就业援助年”系列活动之一。历城区是农业大区,农村残疾人占全区残疾人总数的81%。为切实解决好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问题,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或种养殖从业,历城区残联多措并举,通过技术培训指导、创业资金扶持、福利企业集中就业与按比例就业安置相结台等方式重点帮助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
(曾波)
江西崇义县开展残疾人就业需求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全县残疾人就业状况,帮助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崇义县残联开展残疾人就业需求调查,并建立残疾人就业、失业和培训需求档案。
为做好此次调查,县残联一是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残疾人就业需求实名制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分管领导、残联理事长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二是以填表、就业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组织乡(镇)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及村残协委员进行业务培训,以确保本次调查残疾人信息的真实性和就业需求的准确性;三是充分发挥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村残协委员的作用,主动上门开展实名登记,根据残疾人实际情况,仔细填写相关表格,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得到登记认定,人户人员认真宣传就业需求调查的目的、意义,讲解就业需求调查表的内容,了解残疾人的所思、所求、所盼,解答残疾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得到了残疾人的理解和认同;四是县残联对各乡(镇)上报的资料进行审查和整理,建立残疾人就业、失业、培训需求档案,以加强动态管理。
(李钰)
浙江温岭市以培训促就业
2011年盛夏时节,来自温岭市各镇(街道)的131名残疾人学员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烹饪和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班,其中123人在培训结束后顺利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初级证书。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范文4
近年来,广西贺州市站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就业工作的扎实开展。据统计,2011年,贺州市城镇新增就业17036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31.0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5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25.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96人,完成年度任务的443.56%;城镇登记失业率3.38%,控制在上级下达任务的4.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4396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33.23%;全市贺州生源高校毕业生报到人数4147人,就业率81.32%,比年初目标任务75%高出6.32个百分点。在这组数据背后,是贺州市人社工作者用“民生之笔”奋力写下的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创业工程:打造人才聚集地
说到贺州市就业工作的亮点,其极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桂粤湘人才创业工程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记者走进项目建设现场,亲身感受了这一促进就业的大手笔给贺州这个后发展城市带来的变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西桂粤湘人才市场招聘大厅,这里有12块标准的羽毛球场地,一场激烈的球赛正在进门左边的球场上演。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实介绍说,他们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的公共服务,既不需要政府投钱,也不需要企业和求职者买单,而是用球馆“养”市场。举办招聘会的时候,球馆会停止营业,布置成会场。说起过去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的艰辛,他深有感触:“过去我们举办招聘会都是在露天场所,日晒雨淋,条件艰苦。穷则思变,现在我们有更好的条件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这只是贺州市创新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
2009年,贺州市依托自治区统筹推进重点项目――贺州市桂粤湘人才创业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形式,招商引资开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90亩,总投资约6亿元,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项目规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一是人才市场综合服务区。主要建设功能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大楼、人才人力资源市场、人事考试中心等,规划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居工程功能区。主要建设安排在贺高校毕业生就业住宅约1000套,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三是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创业开发建设区。主要建设集商业、高新科技产业(软件开发)、民俗、特长文化、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办公写字楼、商业服务大楼、汽车会展中心、商住楼等功能区,占地面积约11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目前人才人力资源市场、考试中心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大楼、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居房主体工程已竣工。项目建成后不仅会改善贺州市人才服务基础条件,同时可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吸纳4000人以上就业,为促进就业、维护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黄实局长指着不远处一栋栋整齐林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居房说:“桂粤湘人才创业工程给贺州这个人才匮乏的城市带来的变化是相当明显的。过去,很多人才都往先进发达的地方去了,本科生都不愿到贺州来。2009年开始,到贺州就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项目的建设,对于实施民生工程,提升贺州市城市品味,提高吸纳、引进、培养人才实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与毗邻省、市人才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劳务输出:开渠引得活水来
贺州地处桂、粤、湘三省交界处,历史上有“三省通衢”之称。随着贺州从身无寸高(高速公路)、手无寸铁(铁路),到如今立体交通框架逐步形成,其交通差距在缩小,区位优势也进一步凸显,为开放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为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契机。近年来,贺州市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据测算,2011年贺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纯收入达38.64亿元,已成为全市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然而繁荣的劳务经济背后,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问题,如部分企业待遇较低,工作环境差,有的甚至不愿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所以留不住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少部分是初高中文化,外出务工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和体力劳动;农村外出务工无组织状态突出,导致就业难度大、务工时间不稳定、缺乏组织管理、缺乏维权意识等问题;留守老人、儿童问题突出,给农村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些都需要贺州人社部门主动作为,加强引导。
近年来,贺州市不断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形成了市技工学校等职业学校、乡镇化中心校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农村劳务培训网络;吸纳、招收农村不同层次的劳动者进行培训引导,实行“服务贺州,面向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的“订单式”办学模式,通过培训专业技术技能,提高其基本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钟山县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乡镇农民工素质与用工企业对劳动者技能水平需求不匹配,造成了“找工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用工荒”的假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迫切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钟山县以引导性培训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为目的,加强对口输出。如初中毕业后进入印刷学校的学生,由于参加培训后掌握印刷技术,深受深圳等地企业的欢迎。
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同时,贺州市人社部门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活动,把就业岗位送到农民工家门口。对有外出就业意向的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推荐服务。对已输送出去的农民工,一方面对部分用工单位进行回访,一方面对外出返乡务工人员进行回访,掌握外地用工单位的用工情况、工资待遇和权益保障等,把维权保障作为劳务输出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并且通过回访得到信息,及时将本地外出务工的劳动者介绍给相关的用工单位。
针对留守老人、儿童问题突出的情况,贺州市人社部门还专门组织工作人员到广东等地实地考察,尽力收集一些方便儿童上学、食宿条件比较好的企业用工信息,推荐农民工就业,方便务工人员携带子女、老人到务工地生活学习,有效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
通过对工作方法、思路的创新探索和实践,贺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1年,贺州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4396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33.23%,跨省(区)市就业新增人数34432人,向广东省转移就业新增24119人,向其他省(区)市转移就业新增10313人,跨县就业新增9535人。
公共服务:专项行动暖民心
走进贺州,看着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满面春风地走上公益性岗位,看着年轻的农民工在机器前辛勤劳作,看着高校毕业生欣喜地签下就业合同,一种暖暖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工作的快乐,是最简单而又是最大的快乐。为了让更多人拥有工作的快乐,让更多家庭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贺州市认真落实就业政策,突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促进各类群体就业。
“就业援助月”助就业困难群体“度难关”。为切实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有效缓解“零就业”家庭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困难,贺州市人社部门坚持在就业援助中帮扶就业,动态消除就业困难人员,在2011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696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653人,组织专场招聘会8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505人,认定的零就业家庭35户,帮助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35户,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35人。
“春风行动”帮农民工“找饭碗”。2011年“春风行动”期间,全市发放春风卡等宣传资料6万多份,组织专场招聘会29场次,组织进场招聘单位901家,提供涉及电子、文员、机器操作、装配、服务员等上百个专业工种的就业岗位57852个,提供免费服务29765人次,跨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9145人,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就业10700人,就地就近自主创业成功575人,组织参加创业培训89人,组织参加技能培训631人,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5154人。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范文5
1.对课程体系的重建专业群的课程建设
本着以市场需求为服务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方针,旨在培养懂专业、会操作的高端技能型设计人才,构建以艺术设计的基础设计能力、专业设计软件操作与应用能力为根本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是以电脑艺术设计为课程群核心,结合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动画设计和旅游工艺品设计等专业方向的模块化、双证书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通过建立课程共享平台、实践操作训练题库以及虚拟实训等多项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生产与工艺、职业与专业等职业素质,不断深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以电脑艺术设计为重点的专业教学平台,使教学与学生的需要直接相通,为下一步顶岗实习打好基础;通过生产性实训、专业软件操作实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训环节,通过模块化教学把专业知识通过渗透式的方式与生产相结合。在专业群的课程构建中,根据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将专业群内课程进行模块化划分。课程共享平台既可以服务于本专业群的学生,又可以为全校学生提供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公开视频课。初期共享课程的建设应从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做起,整合专业群内优秀的教学资源,更新职业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尝试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后期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注重课程资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通过校园网上的共享平台和选课制度向专业群学生和其他校内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2.对实践环节的完善
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省内外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实用性、创新性的课程,聘请企业专家和生产一线的设计师共同研讨,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构建课程体系。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群岗位能力的培养需求,系统设计不同的项目包,以此构建实训体系,整合以电脑艺术设计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基地。
(1)设计认知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学生军训后进行。主要是在校内实训企业和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为期一周。该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生产、设计及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具备的能力有初步认识,接受职业氛围与企业文化的熏陶。
(2)基础能力实习实训于第一和第二学期安排在基础实验室进行。主要包括基础艺术设计基础技能实训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相应设计软件操作能力等。
(3)应用能力实训于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安排各专业核心实验室进行。主要包括图文印刷设计、家庭室内装修、服装缝纫、水晶雕刻等几个岗位的实训。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同时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4)拓展能力实训安排在第四、五学期,在拓展实验室进行。目的是使学生开拓专业知识视野,为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打下基础。
(5)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第五、六学期,时间为6个月。学校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制订实习计划,实习企业任命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为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提高其职业能力。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实验室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出校内实验室框架。在此基础上,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进一步完善电脑艺术设计群实验室,使之能够起到学生专业实训中的核心作用;使产学研基地引入的公司和工作室共同起到促进学生专业实训与企业直接对接的作用;成立实训基地工作部,为学生校外成功实习提供服务保证;校外签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
3.建立跨专业工作室创办
由不同专业负责的工作室,如旅游纪念品研发创意中心工作室、影视后期工作室等。工作室在运作上以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负责教学计划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开展设计实践。整合各艺术设计工作室,在学期初由院部下达相应的项目课题和课程内容。项目类型分为虚拟项目和企业项目,学生在虚拟项目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使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学生在企业项目中真正参与社会实践,熟悉各个环节,体会由学校到职场的身份转变。艺术设计群内各专业工作室可以交叉选择,使得不同教学团队、不同科研项目、不同企业的优势同时被整合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可以打破原专业的视野限制,了解最新的设计资讯和前沿的科研成果,参与企业的团队合作和市场营销。在工作室的各种项目实践中,学生进行学科之间的补充与扩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这些工作室中最有核心专业特点的是旅游纪念品研发创意中心,其以连云港市旅游文化为切入点,专业从事具有地方旅游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制作与市场开发,并以此为平台,带动专业群中其他专业积极参与相关专业设计的市场开发与研究,真正做到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电脑广告设计专业负责设计图和包装,旅游工艺品专业负责产品的加工,服装专业负责旅游工艺品的编结、扎染与刺绣。如,西游记系列工艺品的研发与销售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产品在连云港本地的旅游市场上广受欢迎,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完美体现。
4.其他促进就业手段
第一,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与创意创业竞赛,将竞赛主题引入课程实践项目,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教学中,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体现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二,重视暑期社会实践,由专门挑选出的熟悉一线实务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在强化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奠定学生的创业基础。第三,结合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挖掘有潜力的学生和好的创意主题,让有创业志向的学生聚集起来,利用项目经费资助学生的创业起步。第四,依托学生专业社团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社团由学生创办和领导运作,专业教师予以适当指导。目前,已有油画社团、动漫社团、微电影社团等,作品多次参与展销活动,受到了广泛好评。第五,利用学院特色学生活动——“周末论坛”为在校生与用人企业、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创业成功的毕业生的创业经历;使企业有展示企业精神的平台,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企业队伍;使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有回馈母校的机会,与师弟师妹分享成功经验。
二、结语
印刷职业技能培训范文6
关键词:高等教育;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69-02
一、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国家战略
发达国家高校结构是“金字塔”形,80%是应用技术型大学,20%是学术型的,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学术型大学比重过大,高等教育同质化严重,造成了不少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出现了“大学生过剩”的现象。同时,因为用技术型大学比重太小,导致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级技工荒”和“技工严重缺乏”问题凸显,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有人称之为“技术素质卡了脖子”。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任何一个走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都是以大量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德国依靠自己的“双元制”成就了“制造强国”之梦,日本提倡的“专家之路”让日本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引导全国600多所本科院校向职业教育转型。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
二、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技能。
加强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所决定的。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正是适应了当前形势,校企利用各自的人才、资源、设备和技术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我国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无论是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还是英国“攻读交替”模式,都注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是这种模式的共同特点,这些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是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
1.单校合作模式――上海印专模式。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坚持“多元参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依托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轴,创新育人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学校与上海烟印厂、柯尼卡美能达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协同育人机制,设立了产教合作专门机构――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学校现有校企合作企业数达500多家,建有20多个海外学生实践基地,以行业标准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建校60多年来,为行业培养了5万多名高层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受到行业企业欢迎,被誉为出版印刷界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也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就业率一直都在99%左右。
2.江苏模式――区域联盟。江苏的“校企合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校企合作区域联盟模式的典范。早在2009年4月3日,江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在南京联合召开了江苏省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动员大会。“校企联盟”行动的先期目标是组织动员江苏境内120家高校、70家院所的1000多个主要学科(方向)及研发团队与省内2000家企业结对合作,引导100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企业,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建成2000多个“校企联盟”。目前全省高校与企业共建“校企联盟”总数已达7000多个。
3.教育集团模式――全国煤炭行业教育集团。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教育集团2015年5月在河南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淮南矿业集团及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业、院校,通过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这个大平台,打破区域、单位限制,加大校企之间、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走出小圈子,实现资源与信息的整合、融通与共享,推进行业、企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共赢与发展。
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优势,让企业需求成为办学的“指南针”。教育集团内的校企共同研究培养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教材,共同选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双师型”教师,共同实施高技能才培养培训教学计划,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这一共同体的首要任务。通过校企合作,教育集团在合作学校或在企业内对企业职工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短期集中培训,使企业职工的知识不断得以更新,技能不断得以提高。
4.大联盟模式――中国校企合作联盟。中国校企合作联盟于2014年4月29日正式成立,该联盟旨在加快推进我国校企合作进程,提升校企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化产学研用的融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运营机制。该联盟由在中国境内的各类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行业组织、政府机构组成,联盟是一个自愿参加、自律性的行业组织,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
联盟依托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把企业、高校、机构的教学对象、教学资源、研究成果整合起来,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培养质量不高、教学科研脱离实际应用等企业教育所遇到的问题。这既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校企联盟宏观协调和指导,通过鼓励政策推动有条件的校企联盟向高层次发展。
5.海尔模式。海尔学院是典型的校企合作以学院形式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该学院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尔集团公司合作办学,于2002年6月成立的。学院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五个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为国家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Haier中央空调在线服务培训基地”、“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中心”、“家电技术实训基地”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顶岗实习等各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
6.蒙牛商学院模式――培训型模式。蒙牛商学院名为学院,其实是蒙牛集团为了增强公司内部的学习力,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培训基地。教师队伍中既有内部的讲师,也有外部的讲师,既有专职的讲师,也有兼职的讲师,还有管理者身份的讲师,等等。该体系负责管理整个讲师队伍。
蒙牛商学院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开展系统性的业务技能培训。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这种合作针对性强,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
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尽管有许多优点,但就目前的实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对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学校从校企合作中受益比企业要多,如降低了教学成本、扩大学生就业、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等。企业过于看重自身的发展利益,认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这极大影响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等院校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习就业、师资培养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激发企业参与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深化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并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我国迫切需要专业技能人才,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能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谭金生,刘澎.探索校企深层合作是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必然趋势[J].成人教育,2010,(12).
[2]田妍.发达国家继续教育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西大学,2013.
[3]王小红.企校继续教育合作的难点与解决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4]张艳超.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网络课程的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13,(1).
[5]赵姝婷.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