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西方文化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西方文化的认识

东西方文化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差异;商务英语;翻译

在国际商务背景下,商务英语是国与国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共通语言,发挥着英语的社会功能,随着国际商务内容的丰富,使得商务英语翻译呈现出多样性、特殊性以及复杂性。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不仅涉及到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表达方式,而且还需要注意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传递。因此,在商务英语中,一定要重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中,必须找到两国文化的切合点,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得翻译后的语意更为合理,能够符合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习惯,进一步提高商务英语的交流品质。

一、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

在历史上,东西方发展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历史积累,已经隐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急剧增加,使得商务英语逐渐成为两国交流的共通语言,通过商务英语翻译,能够有效的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同时对两国的关系和谐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东西方国家在文化、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商务英语的翻译受到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导致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活动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描述的,思维产生的结果也将通过语言进行表达。从思维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汉语的思维表达主要呈现螺旋形思维模式,在交流的过程中,通常将要表达的内容通过铺垫、融合,使重要的内容放到最后进行表述,给人一种完美的语境。而西方的思维主要为直线型思维模式,在思维的表达中,通常按照事情重要性进行排列,首先表述最紧要的事情,这和汉语的表达恰恰相反。因此,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准确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对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上的差异

在西方,是国家重要的社会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模式、处事方式、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因此,已成成为西方人的精神支柱。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对英语的翻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例如英语中的大部分词汇、短语均来自记载的典故与民间故事,同时,还有许多格言以及俗语都摘自宗教书籍《圣经》,在汉语文化中,人们的信仰主要以佛教为主,因此,商务英语翻译时,许多格言、谚语也出自佛教。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商务英语的翻译前,必须对东西方的文化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证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三)文化表达上的差异

在文化的表达上,西方人表达情感时,通常比较直接、自信。而在中国,人们对情感的表达通常比较含蓄和委婉,在一些商务英语的交流过程中,也比较喜欢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因此,在东西方文化的表达上,通常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在一份合同的拟定中,中国人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会在合同中添加双方互利的原则条款,这在西方文化中,他们认为这是多余的,因为双方在自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那么合同必然具有相关的法律效应。同时,东西方的文化表达在数字、颜色、动物象征的认知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1)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东西方对数字的表达涵意具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在西方,人们对数字“3、13以及黑色星期五”非常反感,认为是最不吉利的数字,同时喜欢数字7,他们把数字7象征为积极、吉利、通常在投掷中以7代表获胜,在一些商标中出现7-Eleven连锁店、7-Up以及七喜等。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对于数字7没有特别的意义,然而,中国文化将数字9作为吉祥数字,一般将9代表长长久久,例如999药业、古代皇帝以九为吉祥数字,代表长治久安。(2)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东西方对颜色的表达涵意具有较大的差异,例如,汉语中将红色象征吉祥、喜庆、希望等,西方文化中将red作为贬义词使用,象征残暴、血腥以及灾祸等。对于绿色,中国人讲很快联想到“宁静、和平”等涵义,但在西方文化中,绿色(green)将代表“嫉妒”,同时还表示“新手”的意思。例如:表示迈克是一个对工作缺乏经验的人。(3)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东西方对动物的象征涵意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在汉语中,通常以孔雀(peacock)代表幸运、吉祥,因此在中国,一些商家多以孔雀等词作为商标,认为孔雀能够给生意带来幸运。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孔雀一词带有贬义,通常以表示洋洋得意、自满骄傲的人。同时,在中国的词汇中,通常会出现关门打狗、狗仗人势、良心狗肺等贬义的词汇。但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以狗作为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将狗作为一种神圣的动物。在英语中,通常会出现aluckydog,被翻译为幸运儿。因此,东西方文化在表达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四)社会文化上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国家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并逐步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得同一事物的表达出现两种不同的含义,例如,原意为“快乐的像一只小鸟”但被翻译为“快乐的像一只母牛”,这就与愿意的表达相差甚远。因此,在商务英语的额翻译中,如果对词汇的语意表达不合理,将会出现较多的尴尬现象[4]。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影响

(一)商标的翻译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因素较多,因此对商务英语翻译准确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针对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在翻译中根据语境对词义进行分析,例如一些商标的翻译,在我国非常畅销的闹钟ColdenCock,中文意思为雄鸡,有雄鸡报晓的寓意,比喻闹钟会像雄鸡一样响亮报时,但在西方,让消费者产生厌倦之意,究其原因,不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是在西方文化中,cock一词属于下流语,被人们所忌讳。一般正式的英语中,都将避用该词。之后,将ColdenCock改成ColdenRooster,翻译为“金鸡奖”,最总在西方国家赢得最佳销量。

(二)广告语的翻译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一些广告语的翻译也具有文化色彩,因此,翻译的难度相当大。翻译者要考虑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因素,还要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使得广告语具有渲染力和说服力。例如,是斯沃奇手表的广告语,它在翻译中被译为“天长地久”。让人有购买的欲望,达到了广告的目的。同时飘柔广告语Startahead,在英语中被翻译为成功之路,从头开始。这些广告语经过翻译之后具有较强的语言力量,使得广告更富有感染力。

(三)品名的翻译

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在事物的认识上有明显体现,而且在人们对事物的命名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清凉油用essentialbalm表示,而不是用coolingoilorqinJiangoil表示,在西方文化中,馄饨、饺子、汤圆等都被翻译为dumplings一词,同时,汉语中红糖在西方的英语中被译为brownsugar,在中国人看来,红糖被翻译成棕糖,有点不可思议。但在红糖经过谁的熔合,成为糖水时所呈现棕色。在英语中将按照糖本身的颜色来命名,就有了红与棕之分。因此,在翻译相关品名过程中,一定要细心,避免翻译出错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影响的对策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着其特定的文化底蕴,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要重视文化差异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只有在充分的了解国家的文化差异,才能够准确地翻译出商务英语所要表达的真正涵意。此时,在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表达,使得翻译出来的作品能够与当地文化想接近,并且通俗易懂。因此,我们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必须采取以下对策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的影响。

(一)掌握不同文化相互转换的翻译技巧

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首先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关联。对文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了解,更多的去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与风土人情,熟知西方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在翻译中要尽可能避免中国式表达,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联系要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存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进行高质量的商务英语翻译。

(二)熟练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首先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联系,其次要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次能够有效的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取得高质量的翻译作品。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信息效果非常重要,因此,在翻译时,对语意的翻译要根据信息的内容所定,使得翻译更符合交际的目的,翻译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直译法,就是按照文章句子意思直接翻译,这是商务英语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但是,在直译过程中,要把握文化内涵,并采用合理表达技巧,才能取得较好的翻译效果,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只有结合目标条件,适当的运用不同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才能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同时,商务英语在语言风格和语言特点上决定了上虞英语的特殊性,因此,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采用一般的翻译方法将很难实施,因此,需要翻译者在翻译的中,对照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断进行剖析,找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点,运用熟练地翻译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够翻译出高质量的作品。

四、结语

目前,要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就必须重视培养翻译者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渐消除翻译者的传统翻译思想,使其能够重视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的影响,并不断地学习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积累大量的了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在语言转换中提取文化所传播的信息和内容,并准确地将信息进行传播。其次,翻译者要对翻译的内容深入的理解,并将分析中西方文化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审视和思考翻译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务背景下的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自如的转换,使得翻译的作品更加准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使得翻译工作量越来越大,因此,在从事商务英语翻译中,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词汇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差异理解非常重要,它能够翻译出高质量的作品,将商务交往中的失误将到最低,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云.探析商务英语翻译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4,11.

[2]赵志慧.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5,05.

[3]李慧琼.试析商务英语翻译中东西文化差异的应用和解决对策[J].校园英语,2015,01.

[4]陈杰.简析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J].时代教育,2014,03.

东西方文化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赛珍珠电影; 《庭院中的女人》; 文化融合西方霸权

赛珍珠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父母都是美国传教士,父亲是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母亲是个长期被丈夫忽视的知性女人。赛珍珠三个月大时就随父母来到中国,前后在中国生活将近四十年。赛珍珠从小接受的是儒家和基督教的双重教育。一方面,家里为她请来了儒家文人孔先生做私塾先生,长期熏陶她的是中国的神话故事和古代汉语知识,另一方面,她的母亲凯丽又严格按照美国的课程设置来辅导她,给她介绍了大量的英国小说并鼓励她从事文学创作。双重的教育使她置身于双重文化的熏陶之中,她的精神世界被丰富深厚的中国文化给予了滋养,这也让赛珍珠与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让她对中国这片黄土地有着终生不渝的关怀和爱慕,并立志以文学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中国,把中国人写得与以往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人完全不同。她一生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图沟通东西方两个世界,正如她所说:“对我来说,要指明哪一个世界更贴近于我实在困难之至……我忠于亚洲,如同我的故土”,她一生创作了上百部作品,尤以中国题材的作品闻名于世,并于1941年在美国创建了旨在增进世界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非营利组织――东西方交流协会,被尼克松总统称赞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在《庭院中的女人》电影中,赛珍珠以旧中国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江南水乡的故事。故事中,吴府是江南某地的名门望族。吴府的吴太太在过完自己40岁生日之后做出惊人之举:她要与吴老爷分居,并为吴老爷纳妾,自己却全身而退,开始寻找自己的生活。然而,吴太太选妾的标准――年轻,书不能读太多,顺眼、秀气但不是太美丽,喜欢小孩、脾气和善等又恰恰反映出她只是在找一个代替自己满足老爷欲望的替身,而又不会动摇自己在家中的权威。解脱之后,吴太太最突出的一件事就是每天天黑后,坐在院子里,望着夜空中的星星,在想象中无拘无束地遨游于天地之间。在想象中,她觉得自己长了一对翅膀,可以飞出束缚她灵魂的吴府围墙,享受她最快乐的时光。在丰富的想象世界中,吴太太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具有了摆脱无爱婚姻的勇气与决心。

赛珍珠将这些旧式中国家庭中大太太的心理描写得细致入微,既宣扬了中国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将传统文化的糟粕之处坦然地摆在西方读者的面前,向世人展示了比较真实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一、赛珍珠眼中的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赛珍珠长期生活在中国,对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有亲历的经验和较为深刻的认识,她的作品中的中国人都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大大增加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她本着客观的精神用自己的语言向西方介绍东方和东方主义,希望用西方的先进的物质文明来推进中国的发展。生于美国、长于中国的特殊的身份使她对东西方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描述东西方文化时可以相互参照来寻求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结合赛珍珠的作品和传记,我们可以判断赛珍珠是位反殖民主义、反文化霸权主义者,她和当时大多数留学生一样意识到现代化给西方社会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通过东西方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达到一种超越种族的交流和融合。

在《庭院中的女人》电影中,赛珍珠既把中国人放在中国人自己的世界里,又将他们置于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加以描写。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旦相遇,必然会面临文化上的冲突。当对彼此文化缺乏了解或基本没有了解的民族或人们最终相遇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对彼此产生好奇心,也许会经历一场文化休克。在《庭院中的女人》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足以说明。吴家的仆人英英看到一个外国人(即安德鲁)来到吴家大院时,她惊呆了。她小小的圆眼睛充满了惊讶不已的神色。当这个外国人走进大门,来到院子里的时候,英英结结巴巴地说:“最……最高大的人――我见到过的――是个外国人!”英英跟在他身后,但害怕得脸色苍白。她听到他洪亮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他的声音像轰隆隆的打雷声。英英这样说的时候,还抬起头来看了看头顶上的椽子,看看它们还在不在。她这样的反应很可能是无意识的。

但是,对于赛珍珠来说,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是主流,如果能够加强文化交流,消除文化误解和文化之间的歧义,就能够克服阻碍文化交流的障碍,避免某些文化冲突,达到文化多元共存的目标。

二、赛珍珠与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

东西方文化的认识范文3

作为一部独立制作的小成本电影,《轻轻摇晃》剧本结构相对简单,整部电影中出场的人物只有五个人,而真正牵动剧情本身,表达影片主题的角色只有两个:珍和理查德。然而在剧本紧张的安排下,全剧人物间的暗涌不断,这种冲突是基于东西方文化共同视域下的产物,同时也来自于影片所表达的深层主题――爱。郑佩佩所饰演的珍是一个来自柬埔寨的华侨移民,不谙英文的她一直依靠儿子凯充当眼睛和耳朵,然而她并不知道凯的性取向,甚至长期以为凯和同居的英国人理查德只是“室友”。当凯因为一场车祸意外去世后,无助的珍唯有开始接触理查德,从而开始翻阅儿子生前不为人知的画面。一老一少将共同面对失去挚爱的生活――哪怕他们无法以言语沟通。

一、以布景道具所叙说的情愫

影片的主要拍摄场景有两处,一处为珍所居住的疗养院,一处为理查德和凯所同居的别墅。两栋房子作为布景陈设为故事埋下了大量的伏笔。珍所居住的疗养院,是儿子凯为珍所挑选的,虽然条件优越,但是不懂英文的珍在这里生活得十分孤独,每次最为愉悦的时光就是儿子来看她。从珍所居住的疗养院布景来看,珍的身份显得格格不入。珍的房间贴着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碎花壁纸,铺着花纹复杂的地毯,华丽但也昏暗陈旧,窗帘也厚得能够遮住阳光,在影片中,这是一个死寂和昏暗的世界。导演在拍摄珍孤独地坐在房间的细节时,常常运用暖光来反衬珍内心的孤独。伴随着经典英国风格壁纸的还有略微夸张的西方拱柱,在养老院公共区域不停播放的古典交响乐。这是一个充满着西方文化和西方符号的世界,也是珍所不熟悉的文化所构建的世界。相比较下,珍一个人在房间时,独自欣赏的是逸敏所演唱的《摇摇摆摆》,由此可见西方文化对珍生活的侵入以及珍生活的不适应。

布景中西方特质的凸显,再转到珍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排斥,无疑是有趣的反讽。珍在影片中多次表示,自己不喜欢疗养院,因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不习惯这里的环境”,希望凯可以把她接走。珍的不适应一方面来自和传统东方生活方式完全背离的西方生活,一方面也来自于文化隔阂所带来的压力。在疗养院的西方文化下她显然是弱势的,然而,在转到和理查德真正所代表的西方意识的时候,她又是强势的,其所代表的是一种基于母性和乡情引导下的文化认知。

理查德和凯同住在一栋别墅,这栋独栋洋房由理查德自己设计和布置。在房间装饰上较为随意和凌乱,但是也更多地具备了“家”的气息。一定程度上,这也是理查德为凯和珍准备的家。电影结尾处,电影镜头跟随珍的视角进入了理查德的家。从珍初进门对饭桌、楼梯扶手、柜子等的抚摸,再到真正走进凯原来所居住的卧室,正视凯曾经的生活印记,到最终珍对理查德的接纳,对理查德和凯的感情的逐渐理解,对理查德为自己的生活所做的努力的感激。情感表达借助于理查德的房子完成,房子进一步成为两人过往记忆的连接点,也同时成为东方和西方文化之间互相连接的具体意象。在车祸前凯的和母亲同住的愿望,最终在凯车祸离世后阴差阳错地完成,如同“家”一样的房子同时也象征着两人在悲伤之后逐渐走出阴影,开始面对新的生活,也同样暗示了珍和理查德未来的无限可能。

二、语言隔阂下的文化差异与情感理解

影片中的珍不会英语,导致珍在英国生活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珍不会英语这样的障碍设置也形成了该片最初的戏剧张力。跟随电影的视角,观众会逐渐发现,只能够依赖儿子的珍并非学不会英语,相反,珍作为一个柬埔寨华侨,本身就会六种语言,不会英语只是因为她不愿意学。珍对西方常常是持有负面态度的。她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和母亲住在一起,也不欣赏西方人对家庭的看法。在语言隔阂环境下的珍所投射的是东方对西方世界的传统刻板印象――一个荒唐的、颠倒的世界。

导演甚至还安排了和珍同住一个疗养院的英国人亚伦作为对比,阐释这种西方视域之下的东方文化差异。亚伦作为一个同样被子女送到疗养院的老人,和珍一样没有人去看望他。不久两人就成为好友。由于语言不通,珍和亚伦相处融洽,甚至不用借助语言,就能够沟通情感。理查德希望两位老人能够更好地交流做伴,请来翻译女孩为两人翻译,反而造成了两人间的误会和口角。其中最能够体现文化差异的地方在于珍对亚伦被送来疗养院的理由的不解。珍问亚伦来到疗养院的原因。亚伦坦言因为自己和儿子关系不好,不愿意和儿子待在一起,所以自己来了疗养院。珍进一步追问:“你是他亲生父亲,他是你亲儿子吗?”将这种惶惑不解推向,对待子女的看法是本片中东西方文化差异最为明显的体现。

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笼罩下,父母和子女既是亲密的又是疏离的,每个人只需要对自己负责。而在东方文化视域之下,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则“血浓于水”,子女对父母不只是赡养,而且还是尽“孝”。两种文化冲击表现在戏剧对白的夸张反问,既凸显了珍对西方文化理解的困难,也同样体现了在东西方巨大差异的文化背景下的两个老人所遭遇的共同难题。两人之前没有语言却能够达成理解的默契是同病相怜,那么这里的尖锐问答则变成了针对双方文化基底下的一种质询和疑惑,也成为影片表达文化差异的主要手段。

影片中凯成为珍和理查德之间较劲的着力点,凯出身于传统东方家庭,成长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之下,一定程度上,凯也代表着东方和西方之间的藩篱和差异。珍和理查德之间在交流接触中,多次因为语言、文化等因素产生的误解和不信任,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各自所习惯的文化背景。在异国他乡不懂英语、身处弱势的珍,对待理查德的防备与其说是不信任理查德,不妨说是对整个西方世界的怀疑。珍作为二代移民,在早年就经历过文化休克,柬埔寨的经历,似乎让珍更愿意从家庭中汲取社会支持。而英国社会强势的文化特征打破了珍想要“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家庭理想。影片中大量镜头平铺直述地描写了西方视角中对珍的“观看”,一种夹杂于好奇和鄙夷之间尴尬的欣赏。导演也给影片角色提供了解决之道――通过爱来达到和解,在一种感性的氛围之下获得情感体验的平衡,完成对双方情感的理解。影片结尾处,知晓了一切的珍和理查德相拥伴随着逸敏的《摇摇摆摆》摇晃起舞,在双方眼中,对方似乎都变成了凯。这种象征性的替换似乎也在暗示观众,珍和理查德之间形成了超越于血缘之间的亲情关系。

三、后殖民主义理论下的影片探究

赛义德对后殖民主义的定义宽泛而复杂,在很长时间内,赛义德认为西方凭借其西方视野,对东方文化的赏玩和贬低,对西方文化妄自尊大的提倡和宣扬就是文化霸权的一种象征,也是后殖民主义在文化上的显著特色。赛义德强调文化无高低,西方虽然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却并不能够说明其他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低劣。但由于西方文化群体将自身放置于文化主体的态度导致了西方中的东方的变异和变形。这种变异也正是后殖民主义的特征表现所在。

在《轻轻摇晃》中,导演似乎选择了更为轻松的方式来表达和点破赛义德所陈述的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隔阂和差异。影片利用了大量的物品象征、对白暗示来表达西方和东方之间的相互误读。

珍和亚伦在遇到翻译女孩之前,虽然语言不通却能够很好地交流,但却能够达成默契。珍这样和儿子介绍亚伦:“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很英俊,虽然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却很尊重我,还送花给我。在他眼里我是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方美女。”直到镜头转向亚伦,观众才不自觉地发现,亚伦和珍一样,也是一个居住在疗养院的孤独的老人。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被导演引导于文化理解差异的关注中了。

在珍眼中,亚伦的形象随着翻译女孩的介入一步一步地被破坏。亚伦虽然英俊,在年轻时却是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子。亚伦主动送花只是因为两人还不熟悉,只是客套的问候。亚伦虽然一直叫珍“东方玫瑰”,但是亚伦在称呼别的女性的时候也叫得很亲热。

东西方文化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英语;跨文化;实践策略

近年来,英语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于英语教学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要将知识点的教学和国外文化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让学生对应于英语的学习不仅限于应试的模式,而是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学习。在教学中应该将西方的人文背景,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逐渐渗透进来,根据合适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够有效的运用英语,掌握地道的英语技能,同时还能够对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实现英语的跨文化教学。

一、跨文化教学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在英语教学中,要以学习文化知识作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介绍的文化背景要和学习的知识相结合,内容上密切联系,根据一些主流文化进行介绍,突出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在一些日常用品的表达方面还有日常用语方面,按照实用性的原则,介绍一些在生活实际应用有着重要作用的文化。

2.阶段性原则。跨文化教学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阶段性进行,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英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是相当广泛的,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便于学生的接受。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在知识的接受能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说跨文化教学要遵循阶段性的原则。

3.对比性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找出汉语和英语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因为学生大多数习惯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汉语思维的方式,在英语的学习和表达中就会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两种语言的不同,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二者的不同之处清楚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言文化。

4.实践性原则。跨文化的英语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实践体验相结合,学生需要参与到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来。在教学中要结合听、说、读、写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或O体验,掌握英语知识,学会运用和表达,建立跨文化学习的意识。

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教学方法

1.跨文化教训与词汇教学。词汇时语言组成的基础,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熟练正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可能会在一些词汇的含义方面有所不同。学生如果根据自身的理解去学习可能会造成语言运用不当,语义理解不当,在交流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些词汇学生知识理解表面上的意思,由于文化背景了解的少,所以对于词汇的隐身含义理解的不是很到位。比如:“dog”这个单词学生一般只了解它的表面意思是狗的意思,在汉语的理解当中都会赋予狗一些具有贬义的表达,例如“狗腿子”,“走狗”等不是很好的词汇,但是在英语表达中“a lucky dog”却是“幸运儿”的意思,这两个单词在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在英语表达中闹出笑话。所以说加强学生的词汇跨文化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跨文化教学与语法教学。由于东西方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在语法表达的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将接收到指令转化为汉语思维模式,然后按照汉语再进行英语翻译,这样的方式导致在英语语法的表达上很容易出现错误。比如:“你先走”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就会翻译成“you go first”的形式,但是真正地道的英语表达其实是“after you”,二者在语法表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要以文化背景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还有就是让学生在课下多阅读一些英语文章,感受一下正宗的英语语法表达的形式,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小说等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理解东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

东西方文化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多元文化论;东西方文化差异;心理咨询;跨文化咨询指导方针与技巧

引言:

20世纪80年代至今,多元文化论(multiculturalism)逐渐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这是基于各国——尤其是美国——的社会人口构成的重大改变:更多的移民、其他人种和少数民族逐渐占据着各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重新认识各民族及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尊重其文化特性、摆脱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单一依赖性是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新重点。

在心理健康领域中,文化多样性对心理咨询过程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不仅来访者的文化背景愈加复杂、其观念及认知行为方式受到更多文化信息的影响,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不同国别和民族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交流和影响的有效性。

因此,一名专业的咨询师不仅仅应掌握对来访者精神状态、人格、行为方式的分析与全面评估的能力,更应该关注咨询过程中呈现出的、在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微妙问题。这些问题对咨询关系的建立,来访者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以及咨询交流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最终咨询效果均有着很大影响。

为了解并研究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出跨文化咨询的应对策略,本文作者特地给出了以下几个典型案例。

一、案例分析

1.1案例一

童同学就读于中国一所重点大学,是一位性格大方、自小成绩优秀、由母亲单独抚养的女孩。进入大学之后与母亲多次严重争吵,最近一次争吵后吞服安眠药试图自杀。经抢救后呈现中度抑郁状态,持续半年之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总分26分,认知障碍、阻滞、绝望感等因子得分高。

童同学主动前来求助时,自我表露度很高。在她的个人陈述中,她上大学后一直努力学习为了继续读研,自己和母亲对此都有着很高的期望。这次自杀行为的导火索是由于她身体不适、没在家努力学习,但母亲却强迫她振作起来,双方争执很久,母亲最后对她说“这个家是我的家,你在家要么就听我的话好好学习,要么就从这个家滚出去。”她感到强烈悲痛,觉得从小到大母亲一直都在支配她,她自己的需要、梦想得不到尊重和理解。

在会谈中,咨询师敏感地注意到童同学的家庭观念并不单一,而是存在东西方文化上的冲突,这种内部冲突恰恰是她痛苦的重要原因和急需解决的矛盾。根据她对理想家庭、理想父母的描述,她在认知上是非常向往西方个人主义理念的:她认为人应该独立、对自己负责,家庭成员之间应是平等尊重的,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身心需要。另一方面,她的行为却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需求,一切以母亲和长辈的要求为主,为家庭随时牺牲自己的事情。这些行为表明她从小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是权威、孩子要顺从、个人的决定要服从家庭需要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每当她想按照自己的需要做事,这种冲突就让她产生强烈的罪恶感,使她感到仿佛在和自己的母亲、家庭的需要做对;加之母亲的行为模式是支配型的,总是拿自己的权威和家庭责任等道德观念来压制童同学,最后给童同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

咨询师将治疗重点放在分析中西方文化观念差异——主要是家庭观念——在童同学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是如何产生冲突而引起她的情绪、压力问题的,帮助童同学理解自己的痛苦来源;咨询师还对童同学和母亲进行同时会谈,让两人打开心扉、化解了交流方式上的问题和误会;更进一步建议了童同学的家长尊重她的个人意愿。童同学和母亲在认知上都有所转变,正确面对了双方观念上的不同,双方之间的信任又重新建立了。

1.2案例二

李先生来自日本,已婚,目前在美国就读博士,妻子没有跟过来。他被他的美国室友带来咨询,据室友描述,他经常在梦中大喊大叫其妻子的名字,影响到他人睡觉;有多次发现他什么也不做,面无表情,只是死死地盯住妻子的照片。

在会谈中,李先生很合作,他的精神状态和情绪都很稳定,主动让咨询师了解到有关他婚姻的状况以及妻子为何不能跟他来。但是每次咨询师试图探索和引出他对妻子是怎样的情感时,他就努力转变话题。他在会谈中从头到尾一直表现出礼貌,但就是不表现他的情感。

相对于案例一中自我表露的良好,李先生显露出很强的阻抗。当他的会谈录像呈现在咨询实践课堂上,欧美裔学生们对他的行为表示很难理解。“你对此会有怎样的感觉?”“当你想起这件事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基本询问在他身上发挥不了作用。他们认为李先生不可理解、没有情感。

这位有经验的咨询师了解到,在中国、日本和亚洲的很多地方,文化的传统就是社会伦理和秩序不需要过多考虑个人内部的情感,个人情感被认为是缺少社会意义的。东方国家一直强调在公共场合应怎样表现得体而不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在这类文化的隐私观中,婚姻、亲子等家庭方面的事情被认为是神圣但隐秘的,即使是面对心理治疗。因此,当咨询师对李先生的情感问题表示兴趣时,他产生了阻抗,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

面对这样不会轻易表达自己情绪、且对自己深层次情绪和需要不甚关切的来访者,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整理真正的情感和情绪。咨询师明智地决定耐下心来,不着急评论李先生的情感,而是花时间发展融洽的关系。李先生参加了多次会谈后,咨询师才对他的潜在情绪进行了简短的认同,获得了李先生的信任,促进了交流的有效性;同时,咨询师邀请李先生加入小组咨询服务,该小组中都是在异国留学有着类似情况的同伴,李先生在与这些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更容易感到共情与彼此宽慰;通过这些渠道他排解了对妻子强烈的思念和对新环境的适应障碍,症状也随之消失了。

1.3总结:以上两个案例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分别影响了来访者自身的认知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这两个案例的有效性都归功于咨询师敏感地关注了来访者的文化背景特性。案例一中,咨询师发掘到了来访者本身受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在认知与行为上产生了不一致,准确地把握了来访者内心冲突的来源;案例二中,咨询师了解了东方文化的含蓄隐忍的交流方式,从而采取了恰当的沟通模式,获得了来访者的信任,化解了咨询过程中的阻力。

1.4案例三:

霍华德女士是一位聪明而有魅力的中年女子,她与丈夫有着长期的矛盾,因此主动前来咨询。会谈中霍华德女士表示她的丈夫是一个残忍傲慢、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即使她以一个顺从的、放弃自我的家庭妇女形象出现,也很难从她的丈夫那里得到任何信任、赞美或者关爱。更重要的是,霍女士成长在强调女权主义的西方国家,她想成为有平等家庭关系的妻子,还希望有自己的事业。她是一个聪明有天分的人,想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个传媒广告业的导演。

然而霍华德女士每次谈起她和丈夫之间的问题,咨询师总是站在她丈夫的一边,他建议她成为一个如她丈夫所希望的完全顺从、放弃自我、支持丈夫的妻子,放弃自己追求的事业。“你最大的事业和责任应该是使你的丈夫幸福,使孩子快乐,照顾好家庭。”这位咨询师来自中亚,他在一个蓝领劳动阶层为主体的父权制的生活环境中长大,这种文化背景对两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义务的理解是传统的:男性应位于支配地位,而妇女只能是依赖者、顺从者。这种根深蒂固的男权价值系统使他对于理解、接纳霍女士的情绪和她的女权主义观念产生了逆向阻抗,他拒绝包容和接受她的文化价值观,不能以一种共感的方式去帮助他的女患者发现她真正的需要和愿望。因此他的建议让霍女士感到更加压抑和悲愤,几次会谈后她离开了咨询师,接受了另外一位支持她追求事业的朋友的帮助;她毅然和丈夫离婚,和一个温和、支持她、为她的独立自主而高兴的男子结了婚,在自己的领域创造了一番杰出的事业。

1.5案例四:

卡罗是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孩,她怀孕了,而她的男友说不会和她结婚。但是无论如何她都非常想要这个孩子,因此她来寻求建议。

在和咨询师讨论留下这个孩子的利弊时,卡罗说,“我知道独自抚养孩子会非常辛苦,但是我真的不能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她来自新教徒家庭,严格遵循着圣经中的教义而长大,非常不赞同堕胎,认为堕胎就是剥夺一条人命。她明白做一个单身母亲意味着什么,但她并不以此为耻,只想努力成为一个尽责的好妈妈。

然而咨询在讨论是否堕胎的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咨询师一直暗示卡罗如果她留下孩子她的生活会一团糟,卡罗也敏锐地感觉到咨询师不希望她要这个孩子,想让她去堕胎。卡罗对咨询师在她的观念上的干涉非常不满,她说“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做,难道这就是你对我的治疗?“

这位咨询师来自中东,是一位有些犹太背景的女人。在她的文化里,早婚比例越来越低,年轻人的婚前性行为很多,堕胎只要有正当理由——尤其是为了保护女性——是可以接受的。当她和督导讨论这次会谈的僵局时,认识到自己真的对堕胎的做法很支持并企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来访者身上。这导致卡罗很悲伤,在她的超我还不能容忍堕胎这个决定时,咨询师影响她去接受这一点导致她产生巨大的精神痛苦,更不用说破坏咨询关系和效果了。督导之后,咨询师向卡罗承认她的错误,并保证自己会更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最后卡罗在咨询师的支持下生下这个孩子并成为一个相当好的母亲。

1.6总结:以上两个案例中,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由于咨询者的文化背景与观念与来访者不同,从而产生了文化性逆向阻抗。案例三、四分别在两性观念、宗教信仰等跨文化问题上,由于咨询者不能意识到自己没有排除有关文化的价值干预或价值影响,没有以尊重、理解的方式处理来访者的个人问题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导致咨询过程中产生了阻力和冲突。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来源和差异敏感点浅析

以上案例中呈现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内容及其对心理咨询的影响。众多跨文化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在研究、对比东西方文化后,积累了多方面的主要差异根源和敏感点。为了帮助咨询人员更好地把握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脉络,本文作者特此分析了以下有价值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来源和敏感点。

2.1 东西方国家社会结构和价值导向的不同是文化差异的起源。

亚洲国家自古发展而来,经济模式与信仰模式都强调集体价值。社会结构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织社会秩序的是靠伦理即道德。这种模式消融了个人和团体的对立,价值导向是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的。而西方国家由于宗教的一脉传承,基督教思想强调人人平等和个人价值,社会根基在于个人力量,靠宗教和精神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秩序;价值导向强调个人尊严与需求及个性自由发展。

2.2 家庭观念、性别观念和责任感的差异是这些基本价值导向的延伸,也最深刻地影响着心理咨询。

1)家庭观念:以中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等为代表的东方国家,主干家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处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时,家永远是第一位的,个人利益从属家庭利益;子女幼时依赖父母,父母为家庭作出很多牺牲,同时要求子女更加服从,尊重父母的权威。而西方社会以核心家庭为主;个人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导因素,家庭是次要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强调平等、尊重、友爱,并有明确法律的约束。

2)性别观念:东方国家重视家庭,而家庭对两性制造了不同的角色分配。传统观念里,男性处于主导者的地位,而女性处于协助、服从的地位。这种观念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东方人的两性观,以日本、韩国、中东国家为甚。西方国家在女权运动之后明确强调两性之间的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和选择权。

3)责任观:东方文化的集体责任观着重在维持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实现集体目标之间保持一个平衡,而西方文化的责任观则是以突出个人责任来实现集体目标。

2.3隐私观念、交往方式、运用语言的差异

1)隐私观:东方文化的群体价值取向使得人们主要维护群体、家庭及他人隐私,这种维护 也同时是对个人隐私的维护。而西方文化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有更高要求,在个人空间、个人自由方面的隐私人们能做到互相尊重。

2)交往方式:东方国家的文化和家庭教育强调社会适应性,修身养性、自我收敛、含蓄;

因此客气得体但不直接表达的特点是东方文化相对于重视培养个性、创造力、沟通能力的西方文化的主要不同。

3)语言运用的不同:东方人倾向以客气、婉转、取悦他人的语言形式,并伴有相对收敛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西方人多以自信、主动的沟通方式,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丰富,也是其表达的重要部分。

2.4东西方文化差异还影响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本身的态度。

据调查,中国、土耳其、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心理咨询业不如西方国家普及,大部分人群对于心理咨询和治疗存有耻辱感,也对咨询师专业水平和咨询效果产生怀疑。这种态度也间接影响着咨询过程,也是跨文化咨询应努力认识和克服的障碍。

三、跨文化咨询指导方针与技巧

越来越多的案例和调查表明,在心理咨询领域中,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愈加明显,这对心理咨询师们提出了跨文化咨询的专业要求。美国多元文化咨询和发展协会和美国心理学会的三大主要派别都已经发展了在实践、研究和培训中的多元文化能力指导方针。下面一些指导方针是对与会谈和咨询有关的一些总结。

3.1培养文化意识。

1)努力认识到自己是文化个体,注意发展意识到个人偏爱或偏见的能力。

2)要了解超出个人控制外的文化背景问题是怎么影响一个人的观念和认知模式的。例如,诸如压抑、歧视(性别的、种族的、个人能力的)等外在问题会在来访者意识不到的情况下产生很深的影响。

3.2掌握文化知识。

1)了解尽可能多的文化群体以及他们的历史,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差异敏感点,以及他们现在常出现的问题。

2) 学习多样的助人方式,在适当的时候采纳他们。

3)要知道自己文化专门技能的不足,必要的时候寻求督导。

3.3 发展跨文化交流与咨询技巧。

1)发展能调和不同背景来访者的独特的世界观和文化技巧。

2)注意作为咨询师本身与来访者之间潜在的文化差异,防止发生文化性逆向阻抗。咨询师应秉持尊重文化平等性的理念,应尽可能小地对来访者原有的文化认知内容进行干预和改变。

3)要注意观察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尤其重要的是非言语行为中的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在东方国家非常常见。

4)尊重来访者的第一语言,保证对其语言的仔细翻译。

5)要保证背景或差异性因素是整个咨询过程中的一部分,帮助来访者学会把他们的个人问题与这些背景问题联系起来。

四、小结

总之,心理咨询人员应走出传统心理咨询理论中过度强调科学客观性和文化普适性的误区,努力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内容及其对心理咨询领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影响,致力于发展跨文化咨询的技巧策略,更好地适应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论要求。

参考文献

[1] 《西方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论取向》 高媛媛 山东师范大学 2005年

[2] 美国心理学会 差异性17,35,45 2000年

[3] 《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策略——意向性会谈和咨询》 Allen E. Ivey & Mary Bradford Ivey 2007年

[4] 《111个失败的案例——常见的心理治疗错误》Gerald Schoenewolf 2009年

[5] 《东西方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杨发青 百家论坛杂志

[6] 《跨文化心理健康浅探》方必基,梁世钟 科技信息杂志

东西方文化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少女小渔》;东方式精神;东西文化碰撞

电影《少女小渔》讲述了留美大学生江伟为帮同来的女友小渔获得绿卡,被迫安排小渔与年届六十的失意作家老头马里奥假结婚的故事。这部电影刻画出了中西文化撞击的特殊情景,紧紧围绕异域生活中最敏感、也是最具文化冲突尖锐性的身份及情感认同问题,揭示出处于弱势文化地位上的海外华人,在面对强大的西方文明时所感受到的错综复杂的情感,及在这种境遇中获得跨越文化障碍的内心沟通的艰难性与可能性。《少女小渔》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小渔作为东方文化的载体,将其置于移民大潮带来的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中,立意是在探讨东方文明在西方强势文明压迫下的道路选择。电影以形象化的描写试图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答案:东方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不在于模仿西方激进的文化态度而失去自身文化的精神支柱,最根本的应该是自身东方式的精神升华。

一、东方女性形象

少女小渔是电影中十分典型的一个东方女性形象,她隐忍、坚韧、忠心、善良而又无私,但将这个形象至于海外移民东西文化撞击的大背景中,小渔就不仅仅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代表,故事在不同种族、肤色、语言、文化的语境中演绎出来,少女小渔遂成为了“中国”的镜像。小渔的无奈、痛苦和挣扎,则更像是东方精神在西方强势文化环境下的艰难生存和抗争。

依赖性:小渔作为东方女性的代表,其具有对男性的本能的依赖性。在电影一开头,小渔以“躲避”的形式出场。一条大红裙子,刷刷刷跑上天台,然后很专业地躲起来;在厨房中,马里奥曾问小渔:“你来美国的目的是什么?”她笑了,腼腆地轻吐一个名字:“江伟。”这就是小渔,她为别人而活着,为了一个人,江伟,背井离乡,为她一厢情愿以为可以爱的男人顺理成章地牺牲掉尊严和自我。而江伟把她馈赠的爱情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依赖和欲望的需求。专横和霸道成为他对爱情的另一注解。另一个场景是小渔和江伟两个人兴致勃勃地烧了一只螃蟹,满怀欣喜地拌着酱油分在小碟子里吃地津津有味,江伟在吃蟹身,小渔吃蟹脚。而小渔正如一只又一只的蟹脚,以为只有依附着江伟才有生存的意义。对于影片中的另一个男人,马里奥,小渔其实也存在着依赖。小渔在张伟家见到那个上海来的酒吧服务员,从他们的交谈中听出了张伟背叛的端倪,在回去马里奥家的路上,小渔为马里奥买了一份报纸并主动地与马里奥交谈。小渔就如一个受伤的少女,企图在给予别人关怀的同时寻求心灵的慰藉。其实小渔不仅仅是给予马里奥关怀,小渔和马里奥之间是一种相互需要的关系。

善良与感化性:小渔无疑是善良的。她将自己置于别人之下,她以江伟为先,以马里奥为先,甚至马里奥的妻子丽塔的到与毫不掩饰的排斥,小渔也表现出忍耐与退让。小渔朴素、纯真,她为江伟做饭、等他整夜;毫不犹豫的借钱给马里奥的老友洗衣以及最后在马里奥中风弥留之际,小渔最后选择了守候这个孤单的老人。而小渔在与马里奥在这个不名誉的“同居”过程中,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自暴自弃、邋遢无赖的意大利老头,在小渔美好心灵的感化下,逐渐恢复了人性的自尊与庄严,两人的情感得到沟通,相处趋于和谐。这正是小渔的善良与感化的作用。

女性的自主性:电影中的小渔具有一般东方女性的特性,自主性的缺乏。小渔偷渡到美国纯粹是为了江伟,来到美国之后她也是唯江伟是从。马里奥和江伟在谈假结婚时,问说他女朋友知道不知道假结婚的对象是他这么个糟老头子时,江伟说:“she has no choice . ”也许小渔真的没有选择,但另一方面也是小渔自己放弃了选择的权利。马里奥问她:“你为什么来美国?”小渔的回答是:“为了江伟”。这是的小渔脑中根本就没有自我的概念。但是,小渔在马里奥一次次的教诲“It’s your life”,以及江伟极端自我的表现中,她慢慢地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尤其是影片的最后,在江伟的威逼、恐吓之下,她还是留在了马里奥的身边,陪伴他走过了人生的最后一个早晨。同时小渔看待周遭的眼神同样发生了变化:她不再低头,不再怯懦,而是异样的坚定和自信。

当小渔这样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被放置于海外移民东西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中,小渔不仅仅是小渔,也不仅是一个东方女性的代表,而成为了“中国”的镜像。小渔在江伟、马里奥、丽塔中左右徘徊,艰难选择,也正是东方文化、精神在海外西方强势文明之下的挣扎与寻求出路的过程。影片最后小渔忠于自我,勇敢地做出决定的瞬间,是小渔自主性的发现同时也为处于弱势地位的海外华人面对西方强势文明压迫的超越之道,和打破种族文化隔阂的沟通之道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出路不在西方式的奋斗进取,而在于一种东方式的精神升华。可以说影片中女性自主性的发现是东方式精神升华的一种具象表现。

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我们可以说看似作为一个中国移民的江伟,实质上是西方强势文明的具象表现。江伟作为一个赴美求学的大学生穷困潦倒,不得不在鱼市里做连自己都觉得肮脏恶心的工作,但江伟却实实在在的是一个自尊心、占有欲极强的大男子主义者形象。影片中的是人物的隐形旁白,它将张伟隐藏的狂躁、暴力和占有欲表现得淋漓尽致。江伟搂紧小渔:“你要记住,你永远是我的人。”江伟代表了西方文明在至少是移民环境下的强势,而柔弱、隐忍、善良的小渔这是东方文化的具象表现,她好似被西方的强势文明绑架却也是一种自我捆绑。江伟与小鱼两个形象看似矛盾荒唐的安排,恰恰更好地突出了影片中的东西文化差异。

那在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与冲突中,东方人和东方文化又如何生存、发展与突破呢?影片中马里奥对小渔自主性的觉醒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马里奥同样是这个社会的底层人物,郁郁不得志,但他同样是西方文化的另一方面的表现。可以说,在当时移民的大环境中,西方文化对于东方文化既扮演了“绑架者”又扮演了“警察”的角色。当中国移民千里迢迢奔赴美国寻找他们的“美国梦”时,他们身上所承载的东方精神被西方强势文明压迫蚕食的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引导来完成自身的精神觉醒。处于弱势地位的海外华人面对西方强势文明压迫的超越之道,和打破种族文化隔阂的沟通之道,无疑是一种东方式的精神升华,是我们这些东方精神的承载者,在面对洪流一般的西方文化冲击时的不失文化之根、保持自主性的一种清醒认识和觉悟。然而,我们不可否认西方文化对于东方精神升华的引导作用,东方式的精神升华虽根本在于自身,但西方式的积极进取也不失它的借鉴意义。原作者严歌苓说:“一个表面上体现文化冲突的故事,也许根底还在人性上”。人物是文化冲突的承载者,而文化冲突的缓和又有赖于人性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