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范文1
不同的举止、不一样的谈吐、不一样的喜好,这些都构成了中西方明显的文化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便形成了不同民族间交流的障碍。这种交流的障碍表现在很多方面。
龙作为中国的图腾,在我们心中以一种威严而神圣的形象存在着。在西方,希伯来文化(Hebrew)中龙本是拥有不限力量的神圣之物,甚至后来的凯尔特人(Celt)也一度崇拜于龙(dragon),直到基督教诞生后,龙被贬为“恶魔”。今天,大多数西方人认为龙是一种富有力量的邪恶象征。这正如我们认为猫头鹰是不吉利的,而在西方人眼中它确实充满智慧的,从“as wise as an owl”这句话中我们便可窥见一斑。还有,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很重视长幼尊卑,我们不会直呼长辈的大名。在西方则不同,他们更注重平等,他们认为父子、爷孙都应该是朋友,而朋友之间直呼其名则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在听到儿子称呼父亲“John”时肯定会认为这是儿子对父亲的不敬,实则不然。
由此观之,了解其独特文化也是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必不可少的任务。因此,教学改革改的不单单是方法,内容的改革也是必要的。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中西文化差别的意识的培养更应该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于中学课时的限制,我们自然不能正堂课长篇大论的谈中西文化差异,但是平时的逐渐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分析单词时,我们不应仅限于告知学生们词义和其在文章中的用法,将单词背后的文化意义传授给学生同样重要。有了文化背景的单词不在是一个个干巴巴的字母集合,而更加饱满。这更能帮助学生们记住单词。就说简单的“dog”一词,在中国虽有忠实之含义,但是更多的却是“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等不好的意象。相反在英语中,“dog”却常常含有褒义成分,如“lucky dog”意思是“幸运儿”。“又如我们中国人并不介意谈及“年龄”或是“工资”等问题,但是在西方,这些都是很避讳的。
这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在一堂课内串讲完全,但它们又十分重要的,没有这些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们的学生就无法对自己学习的语言有充分的了解,无法很好的使用它,在用这种语言交流时更会暴露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文化的教育,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介绍文化差异,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这不仅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了文化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地道的语言感觉。
比如说我们在接电话时总爱说“我是***”。而在英语交流中,表达为“This is ***.”在接受礼物时我们常会说“真是让您破费了”或者是一些推辞的话语,而地道的说英语的人则是说“Thank you”或者“I really appreciate.”等,多在表达谢意或者喜爱之情。这样的语言差异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扰,或是在做情景对话练习时会被我们自己的文化引错路,不免会说一些不地道的“Chinglish”。这说明我们的同学们还没有养成一种感知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也说明我们更要重视在这方面对他们的悉心培养和引导。
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文化差异这条看似很窄、实则宽阔的鸿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去逾越它,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正是最好方法。这样的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贴近“native speaker”,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们较好的语感,在做练习题时会有很大帮助。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范文2
【关键词】中日文化;语言表达方式;生活习惯;政治习惯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13-01
日本与中国是近邻,同时,日本和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随着近来两国之间的交流频繁增加,因此,研究中日文化差异性就有其必要性。
1 中日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记录文化、反映文化、储存文化、传播文化。人们通过语言交流,有效地表达出文化的各个层面,与此同时,语言交流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文化交流。不同的国家其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中日在语言表达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思维和认识的差异性。由于受不同文化熏陶,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就会出现差异,进而,人们的思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到人们思维和认识的因素主要要有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知识能力,而这些因素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联想。比如:“龟”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其意味着健康长寿,而且可以发现至今为此,我国的的一些寺庙中仍然饲养着乌龟。但是龟在中国的文化中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即:“胆小怕事”等负面意思。但是在日本文化中,则不然。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本人的名字中经常都会带有一个“龟”字,比如:“龟田”、“龟井”等,因为,龟在日本文化中仅仅代表健康长寿,对于日本人民来讲,龟是一个非常吉利的词。
其次,特殊文化语言表达式的差异性。所谓特殊语言也可以称之文化局限语言,简单来讲,就是不能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其真实含义,必须结合当地的文化才能加以说明。比如:“乱花钱”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主要是指导人们乱花钱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用挥金如土来表述,在这里我们把钱比作了土,因为,在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所以在中国人民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土地是用之不竭的。但是在日本文化中,其把“乱花钱”则通常用“把钱像热水一样使用”,因为我们知道,在日本其火山较多,国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温泉资源,所以,在他们的思维里,热水是丰富的,也是不为奇的。
还有,中日禁忌语言表达的差异性。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一样,其都有很多不吉利的语言,所以,人们为了避免这些不吉利的语言和词语,就需要改变其表达方式。在中国,人们最为忌讳的一个词语就是“死”,通常情况下,会用“逝世”、“去世”、“百年之后”、“辞世”等等来表述,另外,还有通过不同的发音来表述禁忌词语。百在日本文化中,他们也会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比如:如“死ぬ”这个词通常会被“なおる”代替。
2 中日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性
毋庸置疑,一个国家人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与其生活国度与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中日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了解:
首先,中日饮食习惯的差异性。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是“宁剩勿少”,认为饭桌上所剩下的越多,也就越能显示也主人的盛情与美意。另外,中国的菜属于美味型菜肴,其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而且中国的菜系还分为炒、爆、烧、蒸、 煮、等各种做法,这也是日本料理所望呈莫及的,而且在做中国菜的时候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火候”,中国菜可称之为是种类繁多、做工精细,令人目不暇接。而日本人待客,其通常是恰到好处,既可以让客人吃饱,又不会剩下饭菜,否则的话,则是一种浪费。日本的料理讲究的是“鲜、奇、新”,注重荤素搭配, 而且其盛饭的餐具也会根据菜色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选择,从而来增加其自然感。由于日本人大都喜欢清淡的口味,通常情况下,其都是将生食和食物放入水中煮食,因此,“煮文化”就是对日本文化的最好表述。
其次,中日饮酒文化的差异性。中国的酒文化同其茶文化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正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所以中国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除了请客吃饭,还有劝酒畅饮,佳肴美酒,以示诚心。而且在中国的酒文化中,酒还有另外层面的解释,中国自古有着“诗酒不分家”之说,古往今来的诗篇中,有诸多国事、天下事、家事与酒文化的渊源。在日本文化中,其酒类也不少,其中以清酒最为著名。日本人也喜欢喝酒,但是日本的喝酒与工作是截然分开的,而且日本人在喝酒时,不会涉及到友人之间的正经事话题,所以他们在喝酒时极为表面和谨慎,这与中国的喝酒办事的世风形成鲜明的对照。
还有,中日礼仪文化的差异性。在中国,其礼仪文化主要来源于儒家思想,可以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礼仪文化注重的是社会伦理,这是由于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决定的,因为在儒文化中,其主要强调的就是社会伦理思想,而并不是治国理论,它是以封建社会伦理观作为出发点,站在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用道德意识规范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而在日本的礼仪文化中,其主要强调的是“和”,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本质与中国儒家文化的本质思想有着一定融合性,但是日本人更讲究的是安守本分,而中国人其讲究的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所以,通常情况下,其主要用客观陈述句来讲,这就是中日礼仪文化表达的差别。
3 中日政治习惯的差异性
如上所述,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在中国的政治统一社会安定方面,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日本文化具有吸收性的特点,所以日本文化也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与此同时,加上其创新发展,因此,造就了中日政治文化的差异性。在中国人的道德意识里,其是非标准和原则非常明确,一般而言,其评价善恶的标准就是“仁”,但是,相比之上,日本人的原则和标准则比较模糊,所以其核心思想也会有所不同,其着重强调的是“忠”,因此,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发展方面和策略,这也就决定了两国人民对战争的态度的不同。比如:日本发动的,在中国人看来,其行为是彻头彻尾的恶劣,认为日本应作也反省和道歉,但是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人,其道德观使其不愿意去真心道歉,因此,才会发生了日本政府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另外,对中日两国的外交政策其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中国的外交政策讲究的是“和而不同”,与周边环境和平相处,但是日本人的“和”却是以牺牲首创精神和多样性为代价,强调高度同质性、强调整体划一,要求全社会人员要为国家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与个性,这就是其“和”的灵魂。
4 总结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随着社会的关系的发展,这此差异性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另外,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还远不止这些,因此,发展的过程中,各国也在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创新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宋秋芝,刘志海. 中日文化差异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 文化研究,2011,(02)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范文3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是跨文化的交流,只有了解中西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其语言内涵,将其语言信息原汁原味传达给人们。
关键词:
文化差异;语言表达;翻译;影响
人们在相互交流的时候,虽然有时候懂得语言的字面意思,但由于缺乏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了解,很难了解文化所赋予的语言内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语言文化受到地理文化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们对于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翻译的时候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英国是有名的岛国,所以其文化渊源就离不开船和水。例如:torestonone’soars(暂时歇一歇),allatsea(不知所措),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其文化渊源自然就与陆地相关。例如:当形容一个人花钱大手大脚,不知节俭时,人们常说“挥金如土”,而英语则为“spendmoneylikewater(花钱如流水)”。另外,中国以农业大国文明,通常用牛来耕地,汉语表达多用牛,例如“牛饮”。而英语表达为“drinklikeafish”,与海相关。
二、历史典故和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的精髓是历史典故,只有了解了历史政治,在翻译典故的时候要追踪历史文化。例如: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实又正直)。toeatnofish不能翻译成汉语“不吃鱼”,在西方文化中,这是出自一个典故,指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因此toeatnofish是表示“忠诚”的意思。又如:Heisaveryfamousfreelancepoliticianinthiscountry.(他是这个国家很有名的无党派政治家)。lance最基本的意思是"长矛",那么freelance是不是汉语中所说的免费的长矛呢?在十六七世纪,一些作家把lance(长矛)用于形容使用这些长矛的骑兵,而其延伸的成语freelance则指中世纪的自由骑士。后来,freelance的外延又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可以指"不服权威的自由行动者"或"自由记者"。在方面,西方国家人民主要信奉基督教,所用表达多于上帝“God”相关,例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等。而中国人信仰佛教,常用到“借花献佛”这样的表达,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三、认知方式与价值取向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在认知方面,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对于用颜色所表达的词语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红色(red),红色在中国具有褒义的色彩,人们用红色表示大吉大利,如“红红火火,开门红”等。与此相反,“red”在西方却含有贬义的色彩,表示血腥,恐怖等。如:"redhands"(血腥的手,杀人的手);"becaughtred—handed"(当场被捕)在价值取向方面,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中华民族却以谦虚礼让为美德,所以,当西方人说“YoucanspeakperfectEnglish.”对方会回答“Thankyou”。如果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中国人很有可能会回答“No”。
四、结语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传达出说话人要表达的信息,翻译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对于思想的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了解对方周围的风土人情,等,才能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把对方的意图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最终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者:徐丹 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宫慧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9(2):44-48.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范文4
由于中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中西方语言应用和语法的差异也较大。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交际模式和修辞原则等,即中西方文化语法具有不同的规律。本文主要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对中西方文化语法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西文化语法表意、结构、思维和表述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明确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体现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异。
关键词:
文化比较;汉语语法;西方语言语法
汉语最初没有所谓的基本框架,直到西方相关语言理论传输到中国后,才逐渐有了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框架。虽然汉语语法是基于西方理论而逐渐形成,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如传达意义、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因此汉语与西方语言的语法特征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能够进一步明确中西方文化语法的差异,本文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了汉语与西方语言的语法差异,以期使人们更进一步明确汉语和西方语言的语言性质,了解两种语言的本质。
1中西文化语法表意差异
世界上很多语言都分有阴性、阳性、中性、单数、复数等,但汉语与这些语言不同,汉语在被创造时,没有固定的语法规则,即对过去式、未来式、单数、复数等规则没有要求,主张对称性和公正性。语言作为人类传达和表达意义的重要方式,汉语和西方语言对形式的依赖方式存在较大的不同。在西方文化中,西方语言具有客观性,主张以客观明确的态度认识世界,因此西方语言表达的意义对形式的依赖程度较为深刻,语法表达也更为精确。而在中国文化中,汉语具有主体性和综合性,主张将主体与世界联合在一起认识世界,更加注重表达个体内心的领悟,因此汉语表达的意义对形式的依赖程度较小。人们可以发现汉语表达常常有很多言外之意,与西方语言明确的表达方式存在不同,汉语语法相对而言更为灵活。我国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基博曾经表示“我国文章尤有不同于欧美者,盖欧美重形式而我国文章重精神也。”这句话表明西方语法过于注重形式,虽然表达更加精确,但缺乏灵活性,而灵活性则正是汉语的显著特征。汉语由于没有单数、复数的问题,但西方国家语言则存在单数、复数的问题,因此很多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困扰。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表示,他在给小说《夜的眼》取名时,更加看重这个名字的神秘感和多层次含义,如表示为夜本身的眼或夜行人的眼等,具有模糊的表意,给读者更加充分的想象,然而这篇小说在翻译成其他语言时,翻译工作者更关注的问题时“眼”是单数还是复数。结合小说《夜的眼》所表达的意境可以看出,“眼”既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因此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困扰,但这也体现出汉语与西方语言存在的差异。汉语语法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表意也主要是靠语言环境进行理解。西方语言语法的形态变化比较丰富,且表意更加精确。西方语言造句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将词、分句等连接起来,使语言结构更加完整。如主句和从句会采用who、what、taht等连接起来。在西方语言中,介词是比较重要的词句连接形式,如to、in等,而汉语则可以直接不用介词或省略介词。另外汉语在表达时,更加注重意会,且遵循事物的发展顺序。人们在利用汉语进行表达时,会留给听者一定的想象空间,且因果有序,以还原事物的初始状态为目的。而西方语言在表达时,需要明确主体对事物主次的分析,通过确定重点,再进行表达。
2中西文化语法语境差异
在中国语言文化中,人们在进行某一句词语、句子的理解时,需要结合该词语、句子与其他词语、句子的关系和语言环境等。汉语思维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等特征,人们难以直接根据语言单位本身明确该语言的意思。在西方语言文化中,每一个语言个体都存在独立性,每一个句子则是由独立的个体连接和叠加后,产生意思,因此西方语言主要是通过个体综合后,理解句子的意思,与语言环境及其他个体的联系并不紧密。汉语主要是通过对整个大环境的理解来分析每个个体的含义,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西方语言则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理解,来看待整个大环境的表述意义,对环境的依赖性较低。对环境依赖性较强的语言有汉语、日语、韩语等,对环境依赖性较低的语言有英语、德语等。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区进行交流时,双方信息主要是通过语境进行意思的传达,并注重维护交谈氛围。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区进行交流时,在不同的交谈氛围中有非常明确的语言边界,如工作与私人生活存在非常明显的界限,且交流状态比较直接。在中方文化教育中的人群,会难以适应西方文化教育人群的说话方式,会认为他们说话过于直接,不考虑听者的感受,而西方人则会认为中国人说话模棱两可、难以理解。人们在利用汉语进行表达时,需要听者明确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即听者把握着双方的信息交流,而在西方文化中,交流比较直白,则是由说话者把握着双方的语言交流。在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汉语文化更加注重意会,西方语言则更加直白,两种语法在语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
3中西文化语法思维差异
汉语属于象形语言,西方语言属于有声语言,本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别。由于汉语是从具象的事物中演变而来,因此汉语思维具有明显的具象性特征,而西方语言不具有形象化特征,因此其主要具有抽象性和概念性等特征。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常常会采用具象且感性的语言描绘事物,形象的传达该事物给人的感觉。相比较而言,汉语中关于颜色的词语比西方语言要多,表明汉语对事物的形容更加细致和形象。西方语言文化中,更加倾向抽象的意义表达,如“Shehithimontheface”,该句话是指“她打了他的脸”,具有比较抽象的层次分析特征。在汉语思维中,人们对语言会采用比较感性的思维进行理解,西方语言思维中则更加注重客观的分析,属于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
4中西文化语法表述差异
在汉语环境中,人们需要对所有的词语、句子和语言环境有一定的分析后,才能够对整个表达有更加明确的理解,而且汉语的表达属于先后顺序,具有循序发展的特征。在西方语言环境中,人们通过词语、句子准确的表达和句式的形态等,进行对整个表达的理解。中国人在刚开始接触西方语言时,会难以适应西方语言的语序和结构,如汉语表述“某教师学识渊博、讲课细致,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而换做英语语序则为“学识渊博、讲课细致的某某是一位受到广大学习喜爱的教师”,该句子可以看出汉语格局与西方语言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别。汉语表述具有时间流淌性特征,而西方语言表述则具有空间静止性特征,因此翻译工作者为了汉语的动态性,在汉译英时,经常会采用动词翻译英语的介词。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习惯整体思维,从大方面逐渐思考到小方面,且小方面之间有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赖性。另外人们在汉语思维下,主要是以人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而在西方语言思维下,人们还会从物的角度去认识世界。人们在利用汉语写文章时,文章的形式、结构等都可以以作者的主观意识进行改变,具有比较随意的特性,如作者在表达一件事情时,可以直接采用一句话将该件事表达清楚,对于逗号、句号的要求并不严格。而在西方语言文化中,对句号、逗号的要求比较统一,主要是由核心动词确定句界。翻译工作者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需要将原句句式改变为具有动态性质的汉语句式,让汉语思维人群更加容易理解该句子,并增添阅读的流畅感。
5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工作者想要做好翻译工作,需要明确中西方文化语法的差异,如思维差异、表述差异等。中西方语言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而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对中西方语法差异性的影响较大,其中英语注重语法严谨和逻辑分析,而汉语注重意会表达,差异比较明显。
作者:罗燕 单位:江西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范文5
1.语言简洁。商务活动中,贸易双方追求的是利润,对于时间和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商务英语翻译时,应用的语言必须尽量简洁高效,减少不必要的修饰性词汇。
2.语言合理礼貌。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翻译人员要注重用词严谨、正式,同时还必须注重语言的用词和语气,要尽量做到不卑不亢,进退有据。商业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双方在商务交往和文件中,要做到措辞简洁,语气温和,待人礼貌,凸显出自身对于贸易活动的诚意。
二、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难点和问题
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双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词汇差异。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双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词汇差异问题,许多英语文化有的词汇,在汉语文化中无法找到对应的概念,也就使得翻译出现问题。同时,词汇的差异还表现在双方对于同一词汇的不同认识,例如,汉语文化中,龙是权利、高贵、吉祥的象征,但是在英语文化中,龙却是代表邪恶与恐怖的怪物。这样的差异下,商务英语在翻译中难免遇到各种词汇差异造成的意义偏差。
2.句式差异。在英语文化中,侧重于抽象逻辑和逻辑分析,而汉文化则重视形象思维,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英语与汉语的句式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同。相比较之下,英语句式的逻辑性较强,语句的核心在于形式,注重结构的完整性,注重客观叙述,在商务英语中多为被动句式。而汉语句式强调悟性和意会,重视句子信息的完整性,其核心在于意思,并不是十分重视语法,且常用人称表达法,对动作和行为的主体进行强调。
3.语言习惯差异。一个民族的语言习惯是长期文化积累的产物,与其他民族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商务活动中,贸易双方在语言行为的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性。例如,在受到赞美时,英语文化中通常会用“thankyou”来表示感谢,而汉语文化中则会使用“过奖”等表示谦逊。
三、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必须充分了解贸易双方的文化差异,对语言进行合理组织,尽量以简洁、精炼、礼貌的语言,将原文表达的内容和信息详细、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确保国际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1.培养文化差异意识。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认识上的不同,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在对其进行翻译时,要培养自身的跨文化翻译意识,始终提醒自己注意文化的差异性,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特点进行了解,同时关注英语文化中的敏感词汇,使得文化信息可以得到真实完整的传递。
2.寻找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中西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文化有的词汇也许无法在另一种文化中找到对应的定义,无法完全做到等值原则。因此,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要结合自身经验,努力寻找中西文化的契合点,在语言的表达上正确最大限度地对原文的内容和意思进行再现。如果一些专业性加强的词汇无法找到契合点,在翻译时要坚持灵活性,寻找表达上的对等词汇,使得双方可以尽可能的意思相近。
3.熟悉专业术语。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翻译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了解商务领域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质量。
四、结语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范文6
关键词:中西文化;婚礼音乐;差异性
一、引言
婚礼作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仪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婚礼的形式和内容,也随着文化环境和习俗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是地方文化特色的表现。而在婚礼之中,音乐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起到烘托气氛、展现情感的作用。但是随着中西文化和习俗的不同,婚礼音乐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中西婚礼音乐的差异性
(一)中国婚礼音乐欢快,西方婚礼音乐庄重、浪漫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之中,常用的音乐是《喜乐年华》《喜洋洋》《步步高》《金蛇狂舞》《百鸟朝凤》《好日子》等,音乐风格热烈欢腾中透着祥和,营造出一片热烈欢庆的气氛。而在都市人的婚礼之中,流行歌曲也在婚礼中备受喜爱,例如《今天你要嫁给我》《恋爱达人》《明天我要嫁给你啦》等轻松、欢快的曲目。
虽然如今的年轻人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普遍偏爱西式婚礼,白色婚纱和交换戒指的礼节在如今的城市人婚礼市场中占领超过80%的份额 ,但是及即使是在西式婚礼之中,仪式开始前常用的铺垫音乐也是《喜洋洋》等欢快、喜庆的音乐,这也是中国婚礼音乐受传统根深蒂固的习惯影响的表现。
而西方婚礼则不同,西方婚礼展现的是庄严、神圣和浪漫,在婚礼之中,常用的音乐曲目是《At Last》《What a Wonderful World》《I Only Have Eyes for You》等,这些曲目的共同特点是悠扬、浪漫,富有情调,营造出浪漫、舒缓的气氛,西方婚礼中常用蓝调风格的曲目,也是为了创造出这样的婚礼现场环境。而《婚礼进行曲》更是西方婚礼的经典曲目,如今已被世界各地人们所接受并喜爱,开头的四个管风琴重音,能够起到震慑全场的庄严效果,表现出婚礼的庄重和圣洁。而西方婚礼中另外一类倍受欢迎的曲目则是交响乐,这也是西方婚礼偏爱庄严、肃穆、隆重风格的音乐特点。
(二)偏向各自不同的民族乐器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民族乐器,这些乐器各有各的特点,而中西方人群对于不同音乐偏好也反映在婚礼音乐的乐器选择上。以西方婚礼音乐为例,一些悠扬、深沉的萨克斯曲目就常被用作婚礼音乐,如《爱的协奏曲》《Right here waiting》等,萨克斯独特的音色符合西方人对婚礼浪漫的喜好。而一些交响乐也常被用作西方婚礼的音乐,如《Run Free》《费加罗的婚礼》等,这也反映出西方人深受西方古典音乐影响,偏爱能够表现出庄严、肃穆、大气磅礴音乐风格的乐器演奏。交响乐团之中的管风琴、大提琴、小提琴、长号等能够塑造出深沉、庄重、震撼人心的演奏效果,因此也被婚礼策划者所钟爱,被广为采用。
中国的民族乐器也有许多,在民间传统的中式婚礼中应用较多,如鼓、锣、唢呐等。在我国北方,许多农村嫁娶的乐队的主要乐器就是锣、鼓及唢呐,这几种民族乐器能够营造出响亮、热闹、喧嚣的演奏效果,在嘈杂的环境中也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能够吸引人注意,符合中国人结婚时希望越多人知道越好、越热闹越好的心态,因此流传至今。
三、差异性成因分析
(一)中西婚礼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对人生五礼的分类,婚礼(古称昏礼)是继冠、筓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传统对重大礼仪、节庆的庆祝方法就是吹吹打打、觥筹交错,人气越旺越好,这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中喜爱热闹的本性决定的。因此在中式婚礼上,“中国红”是主旨的颜色,新郎、新娘的礼服、张贴的大红喜字、新娘的红盖头等,都是红色的。即使如今的年轻人偏爱西式婚礼,也常常身着西式的白婚纱,新郎胸前佩戴的花也必然是红色。这都表现出中国人对婚礼的文化心理就是喜庆,这也是中国婚礼中音乐常常是欢快的节奏、也常用民间的喇叭、锣鼓、笙等进行表现。
而西式婚礼则不同,西式婚礼无论从气氛、仪式、婚礼音乐等表现出来的都是圣洁和庄重。西式婚礼在教堂中,通过牧师对新婚夫妻彼此的带领宣誓,一切都是在神前进行,表现出新郎新娘对彼此庄严的承诺和一生的约定。西方人认为,在神的认知和庇护下,才能求得永恒 。因此婚礼虽然也是一件喜事,但是仍表现出庄严、神圣的特点。新娘身着白色婚纱、头戴白纱、手戴白手套都是为了表现新娘的纯洁。因此在这样的婚礼主旨下,音乐也呈现出相应的特色——偏向庄重和圣洁。
(二)中西婚礼仪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