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工作意见和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事工作意见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事工作意见和建议

人事工作意见和建议范文1

关键词:农经权;农村经济工作;策略

引言

农经权管理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农业发展逐渐实现现代化,农村的土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农村土地经营权管理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经权管理是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而且也能对农民的基本权益进行保护。在农经权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农村的农经权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管理的责任体制不够明确等,这些都会导致农经权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导致土地资源出现浪费。对此,必须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农经权管理方式的创新,要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对管理责任进行落实,从而使得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能够有效完成。

一、农经权工作内容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土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对土地的经营权进行确认,这是确保土地承包者的基本权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农经权过程中,主要是对土地进行确认、登记、发证,可以解决土地承包过程中的地块面积测量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确、登记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由于山区的土地一般比较分散,相对于平原地区而言,农村土地经营权确认工作的难度较大,在确权登记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规范化管理,对于农经权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控制,确保万无一失,减少土地所有者与承包者之间的矛盾,使得土地所有者以及承包者的权益都能得到有效地保护,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当前农村农经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农经权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农户以及当地的农业部门对农业发展趋势的认识不够到位,没有对土地资源的优势进行利用。加上传统的农业发展理念比较陈旧,因此使得很多农村土地资源被浪费、闲置。在农经权工作中,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要及时将土地流传承包出来,盘活农村大量的土地资源。

(二)流程不够规范

在农经权工作中,应该要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使得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很多山区的农经权流程不够规范,因此导致土地的确权登记、测量等出现不准确的现象,对土地的所有者和承包者都有影响。

(三)农经权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较低

在当前的农经权工作过程中,涉及的部门较多,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高低不一,当前很多部门没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因此使得各种土地资源的经营权的确认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较多,导致土地纠纷较多。

三、山区农经权工作策略

(一)加强对农经权管理工作的重视

加强农村农经权管理的重视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各种资源的优势和可能产生的效益,要加强对农村农经权工作的重视程度,农经权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在农经权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农业部门在其中起到主导地位,农业部门应该要加强对农经权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同时要结合其他部门,及时完成农经权工作的各项任务。在r业部门内部应该要营造一种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氛围,要将山区的农经权工作纳入到农村经济发展管理过程中。

(二)对农经权流程进行规范

在农经权工作中必须要对农经权流程进行规范和确定,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农经权工作效率。第一,要不断对土地的权属关系进行调查。比如对土地的名称、面积、界限、用途等,都应该要进行明确地调查,得到清晰的结果,为产权界定提供相应的依据。第二,要制作地块分布图与信息公示表,对土地的权属关系进行调查之后,应该要制作地块分布图,并且要将一些土地信息显示出来,便于土地承包者对所承包土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第三,要进行审核。对于公布出来的地块分布图和调查信息,应该要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核,而且在这一个环节中也要对承包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布,比如承包方的代表姓名、承包地块的编码、合同面积等,以便对其进行监督。第四,颁发证书。确权登记过程中的证书颁发,是对土地权属关系进行确定的一个重要过程,要确定被承包土地的最终权属关系,对承包者的相关权益进行保护。

(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农经权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农经权管理的管理效果,其职业道德影响到农经权管理的规范性。在农经权工作中,应该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要在部门内部形成一种自觉地约束力,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具有责任感,对农经权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土地测量无误,确保权益分配的均等性。另外,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管理水平,还应该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农经权管理可以逐渐实现信息化。比如对各种农经权任务进行网络安排,并且要及时将完成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效率,促进农经权工作顺利、及时地推进。

结语

农村农经权管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当前农经权管理还有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对农经权管理过程中的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对农经权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得农经权工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胡成万,成艳.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6(06).

人事工作意见和建议范文2

【关键词】办公室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实践

办公室作为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协调各方的职能。办公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提出的办公室工作“三高”要求,即“高度的责任感,高效率开展工作和高水平服务”,牢树“三个意识”,提升“三个能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牢树“三个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和作用发挥直接折射出企业的整体工作状况和综合形象,要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注重加强修养,提高服务质量。

(一)牢树责任担当意识。办公室工作人员只有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才能随时随地维护好企业形象和声誉。因此,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责任,善于从全局、长远、战略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关系,增强工作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前瞻性。

(二)牢树勇于奉献意识。办公室工作人员经常拟稿但自己不署名,经常加班熬夜但白天还得照常工作,其他人员如果受了委屈可以发几句牢骚,而办公室工作人员虽然时间上没有定数、任务上没有定量,无论工作大小,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不得有半点懈怠和差错,更不能凭工作论报酬,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遇事不推诿,碰难不绕弯,任劳任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牢树自我约束意识。公文管理和保密工作百密不容一疏,虽然平时不出事默默无闻,一旦出事就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办公室工作人员要熟知保密管理规定、政策和要求,加强自我约束,不能明知故犯,更不能心存侥幸,对未落实审核责任和程序的内容不准上网运行;对上级各类公文未经审查同意不准在网站及新闻媒体上刊载,更不准擅自扩大文件的知悉范围,链接涉及敏感内容的网站,坚决杜绝泄密事件发生。

二、提升“三个能力”,增强工作实效

办公室工作人员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担负着协助领导调研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的重要职责,要围绕企业经营重点、领导关注焦点、群众反映热点,自觉加强学习积累,深入开展学习调研,增强驾驭工作能力。

(一)提高文字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要坚持把文稿质量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第一追求、第一任务,认真对待、深入思考、着力创新,特别在撰写各类通知、请示、意见、领导讲话和调研报告等方面,要准确把握行文方向和目标,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用心提炼,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文字材料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提高学习思考能力。思考力是万力之源,没有思考干不好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要注重改进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善于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和收益,从事物的联系中找到规律,从具体的实践中悟出真知,从系统思考中提出见解,不断增强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

(三)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创新是灵魂,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办公室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大胆地出点子、想办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敢于创新,勇于探索。要注意研究新情况,产生新思想,解决新问题,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虑,供领导之所需,主动分担领导的一些具体工作,确保“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做到既能按领导意图正确“发挥”,又不自作聪明、越俎代庖。

三、实现“三个转变”,发挥助手作用

办公室工作人员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业绩,要时刻保持清醒灵敏的政治头脑、求真务实的严谨作风,确保高效率开展工作。

(一)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办公室工作被动性比较强,如果一味被动应付,就难以提供高质量服务。要在被动中争主动,善于超前思考,不能只忙“当前”,忽视“超前”;只忙“小事”,忽视“大事”。要主动适应领导要求,从侧重办文、办事、办会转变为既办文、办事、办会,又出谋献策;从单纯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信息,又综合处理信息;从单凭经验办事转变为科学化管理;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做到未谋有所思,未闻有所知,未知有所行。

人事工作意见和建议范文3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较多,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获得患者体内客观而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工作者必须加强有效的合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尽量减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

1 如何合理选择检验项目

因此,要求医师在认识疾病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的实验方法,同时还应对该检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干扰检验的生理、病理、药理等深入理解。知晓检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疗程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与检验人员一道共同探讨,选出最佳的、合理的、具有实用性的检验方法。通过临床长期实践,不断总结优化出对某种疾病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项目及项目组合提供给临床,切不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无针对、无目的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大组合”。这样,既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又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过多的检验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治疗。

2 树立检验质量意识

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依据,临床诊疗工作就非常受限,所以,要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就必须加强检验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资力度。而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生存的基础,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和方法也得不到信任。因此在检验工作当中,要一切围绕质量这一核心,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质量是科室发展永久的主题,只有以质量作保证,检验科才能得到临床认可,科室才有地位,有权威性。

2.1 认真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的分析前程序就是从医师开出医嘱申请到检验分析开始这一环节,其中包括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到运送一系列过程。以上工作均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好,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有80%的报告可溯源到质量不合乎要求,而且这一环节潜在因素多,难以控制,因此,需要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共同把关。多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影响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真正做到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因素,使送检的每份标本都能符合要求,且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为标本的正常检测奠定可靠的基础。

2.2 分析中质量控制临床医师、护士可以影响检验标本的真实性,但对于一份真实的标本,其结果的准确性则依赖于检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虽然符合要求,但检验科人员素质低、专业技能差、设备落后、管理跟不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检验质量要求,大大影响结果的可靠性。所以要获得准确的检验报告,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首先,提高检验人员的医德修养和业务技能,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所有检验人员必须持相应专业职称证书方可上岗;其次,用于检验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精密仪器要指定专人维修、保养,定期进行仪器校准;第三,科室应成立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按要求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

2.3 加强分析后质量保证这是检验工作最后一个环节,当完成患者样本检测后就要出具检验报告。此时应认真做好结果审核发放工作,科室应指定具有高级职称资格或科负责人经认真审核后签发报告,并形成制度。

3 开展一些既能指导临床诊疗又实用的新项目

开展新业务,引进新科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这给检验科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要求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有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国内、国外医学新动态,掌握新知识,大胆开展新技术。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科室从实际出发,在准备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仪器的同时,应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可行性论证。力争多开展一些既能指导临床诊疗又实用的新项目,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4 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有文献报道,在整个标本检验过程当中,检验前所占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而且分析前的具体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检验人员一方面要寻找机会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多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还应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使用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多深入病房,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建议带回检验科,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得到整改。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临床和其他医技科室的配合。多年的实践表明,检验科是联系临床最为密切的科室之一,检验科建设已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来自于检验科,并以此作为评价临床诊疗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检验科要谋求发展得到临床认可同样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

这就要求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检验人员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工作的中心全部围绕临床诊疗活动。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协作,共同配合,从严把关,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前,郑磊,曾方银.加强临床实验室与临床交流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67-69.

人事工作意见和建议范文4

一、国家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人受行政纪律处分的工资处理问题国家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人受到行政纪律处分的,在处分期内均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在处分期内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从受处分的次月起降低三个工资档次,已在最低工资档次的,可给予其他行政纪律处分。

受开除公职处分的,从受处分的次月起停发工资。

受到以上行政纪律处分的国家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人被解除处分后,其晋升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解除处分的次年起重新计算。

国家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人,经核实确属被错误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的,应恢复其原工资待遇。处分期内被减发或停发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予以补发,处分期间计算为晋升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和被开除公职的时间计算为连续工龄。

国家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人不适合给予降级、降职、撤职处分。

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的工资处理问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的,在处分期内均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在处分期内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不得晋升职务工资;受到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在处分期内除不得晋升职务工资外,还要降低职务工资档次。其中:

受降职处分的,从受处分的次月起降低一档职务工资,已在最低职务工资档次的,可给予其他行政纪律处分。

受撤职处分的,如暂时没有明确职务,从受处分的次月起,按撤销前的职务,降低两档职务工资,已在最低职务工资档次的,可给予其他行政纪律处分;重新明确了职务的,管理人员从受处分的次月起降低原职务工资两个档次后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的职务工资档次,例如:某管理人员原为处长或副处长(同为三级职员),重新任命为副处长或科长后,其职务工资档次按降低两档后的工资额就近就低套入四级职员的职务工资档次,其中低于新任职务最低职务工资档次的执行最低档,高于最高职务工资档次的执行最高档,高出的部分不予保留。如:某专业技术人员原为工程师,重新聘任为助理工程师职务后,其职务工资档次按降低两档后的工资额就近就低套入助理工程师的职务工资档次,低于新任职务最低职务工资档次的执行最低档,高于最高职务工资档次的执行最高档,高出的部分不予保留。

受留用察看处分的,从受处分的次月起降低三档职务工资,已在最低职务工资档次的,可给予其他行政纪律处分。

受开除公职处分的,从受处分的次月起停发工资。

受到以上行政纪律处分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被解除处分后,其晋升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解除处分的次年起重新计算。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经核实确属被错误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的,应恢复其原工资待遇。处分期内被减发或停发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予以补发,处分期间计算为晋升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和被开除公职的时间计算为连续工龄。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因非行政纪律处分原因被降职后,按新任职务领取工资。降一级职务的,按原职务工资额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工资档次;降两级及两级以上职务的,逐次就近就低套入下一级职务工资档次,高出的部分不予保留。

在事业单位中既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的,处理中涉及职务和职务工资时,原则上以行政领导职务为主,参照上述办法处理。

人事工作意见和建议范文5

摘要: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是目前国内外高校普遍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校企合作的困境,以延安大学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为例,分别从合作原则、课程体系、平台搭建和保障机制等四方面进行了解析和探讨,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真正实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举措

引言

软件产业已经发展为国家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21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1]。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校企合作育人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作为远离大中城市且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本科院校差距更大,致使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就业难和IT企业要招到理想的专业人才难成为不争的事实[2]。因此,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如在高校建设科技园区、研究基地或研究中心、投资建设国家级和省级软件示范学院、推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鼓励企业投资兴办实训或培训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在国内不同程度的得以实施,对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软件

人才的困境

1.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条件先天不足

一是几乎所有的软件企业都落户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或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地处远离大中城市且经济欠发达,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相对较差,这些地区基本没有什么软件企业,部分地区即使有但规模也很小,根本无法支撑校企合作;二是地方本科院校所处的城市高校极少,大部分地区只有一所高校,与这些高校合作无疑给企业增加了较大的合作成本;三是地方本科院校在师资、生源、实验条件等方面与地处大中城市高校有较大差距,与这些高校合作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不如与大中城市的高校合作;四是由于地域限制,合作过程难以控制,合作质量难以监控。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地方本科院校与软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2.地方本科院校对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均以办师范专业起家,总以办师范专业的思路办工科专业,学校从上到下对校企合作办学的认识不足。对于学校领导,他们更关注被认为是关乎学校生存和学校排名的核心因素——科研能力,加之近年来软件工程专业相对于学校的其他专业就业形势好,他们认为校企合作是多此一举;对于二级学院,一方面他们受传统办学思想影响,认为高校应该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学术的沃土,始终以学术型作为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对讲课比赛、考研、汉字听写、学科竞赛、教改项目、大创项目等一系列活动有相应激励和考核机制,而对是否开展校企合作、成效如何却并没有相应激励和考核机制,严重影响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对于普通教师,无论是职称晋升、项目申报,还是评奖、评优,科研成果均为核心考核点,与学生的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无直接关系,因此不仅绝大多数教师并不关心校企合作,而且由于校企合作而产生的新工作、新的要求往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3.政策与经费缺失,严重制约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专业人才培养是在校企双方协作、互动中完成的,既涉及校企双方教师流动,也涉及学生的流动,无论是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来校实训,还是选派校内教师到企业兼职,无论是在校内共建实训平台或实验室,还是在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都无不需要政策与经费支持。然而,对企业来讲,一方面企业没有独立管理学生的经验,缺少双方交流对接的平台,政府在这方面的激励和约束保障机制很不健全,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实验条件、师资力量、生源善等条件的制约,校企合作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加之又无法保证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将来为本企业服务,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积极性不高,合作的动力不足;对地方本科院校来讲,一方面在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学分置换、校内教师选派、共建实训平台和实习基地、合作企业遴选等没有相应政策规范,另一方面学校因受其财政制度所限,经费缺乏或有钱但难于使用,学费又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额外向学生收钱有悖于国家政策,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困难重重,校企合作力不存心。

二. 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举措

延安大学针对上述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中开展校企合作的困境,紧紧抓住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软件企业在软件人才培养上扶持机遇,不断优化合作环境,突显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特点,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先后与中软国际、文思创新、达内、深蓝、西安亿兆、无锡NIIT、天津CSDN、欧鹏兰博、北京功桥、北京索克赛思等10多家企业或实训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及学院办学能力得到稳步提高。1.坚持优势互补、真诚互信、互惠共赢的原则,合作育人、共同发展以优势互补为前提。作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优质的实验实践平台、真实的项目研发与管理经验、对行业需求及就业前景的准确判断等优势,帮助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雄厚的科研实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社会关系、优雅的文化氛围等优势,帮助企业提高职员专业理论水平和市场预判,共同申报课题、共同攻关项目难点和关键点、共同进行项目预研与研发,为企业储备高素质员工,从而提升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行业竞争力。以真诚互信、互惠共赢为保障。校企双方在合作育人过程会涉及诸如项目合作、协议签订、经费投入与使用、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实验室共建、成果分享、知识产权归属、兼职人员待遇、实验实践场所互用、学生管理、学分置换、成绩评定等众多事宜,校企双方通过定期例会和联系人制度,以诚相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得失,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及时沟通和化解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2.构建以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软件企业对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强,对软件行业标准及规范理解深入,能熟练运用最新的软件工程化管理方法和软件技术,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软件工程项目中发挥中坚作用。基于此,我校构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搭建适合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1) 搭建交流、教学、科研平台,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一是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定期在企业进行短期培训、学习、交流,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让企业技术人员、项目经理定期在学校进行短期学习、交流,提升企业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二是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共同编写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指导书,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共同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组建科研团队,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共同进行项目研发,共同探索行业前沿发展动向、共同进行项目预研及新领域开发。

(2) 搭建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平台,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一是对校内现有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保证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顺利实施;二是在校内共建实训实验室,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奠基护航。目前已经建成了Web实训室、C++实训室、Android实训室、LTE移动测试实训室、嵌入式实训室;三是在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优质实践环境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开发环境、真实的软件项目、真实的工作压力,真正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四是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案例库和项目库,遵从专业人才渐进性成长的客观规律,提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训质量。

4.构建适合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一是规范校企合作的基本程序,出台了《延安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校企合作必须以互惠共赢为前提,以人才培养为宗旨,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改善实验实践条件为依托,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的,并明确规定了合作企业的遴选条件及合作的基本程序,从政策上引导各二级学院稳步推行校企合作;二是规范校企合作过程管理,制定了《延安大学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施细则》、《延安大学校企合作人员互聘实施细则》、《延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方案》、《延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双导师岗位职责》、《延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外出实训、实习、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延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学分置换暂行规定》等配套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各个阶段工作有序推进;三是严格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了《延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教学和技能训练考核评价标准》,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和技能训练各阶段任务、目标及要求,将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评价的重点,从考核评价机制上督促校企双方履行职责、兑现承诺,从而保证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不是新生事物,国内外有许多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有着与其它高校完全不一样的现实和困境,只有紧跟软件产业发展的脉搏,从国家人才战略和软件工程学科特点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不断探索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真正实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唐卫东, 刘昌鑫.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以井冈山大学为例[J]. 计算机教育. 2013(20)

人事工作意见和建议范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精神,加强农作物种子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稳定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意见,请与国发[2011]8号文件一并贯彻落实。

一、准确把握我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我省是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我省农作物种业得到较快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种子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种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良种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种子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种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省农作物种业发展基础差、起步晚,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作物现代育种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研条件较差,育种原始创新水平较低,高新技术研究应用能力较弱。二是龙头企业少,集聚度低。全省700多家种子企业中多数缺乏研发能力,核心竞争力不强。科研育种与种子生产经营脱节,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农作物种子繁育基础薄弱。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标准低,抗灾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尚未建成集中稳固的繁育种基地。四是市场监管能力较弱。种子管理机构不健全,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监管不到位,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品种权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实践要领,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以提高农作物种业竞争实力、推进农作物种业跨越发展、保障农业供种安全为目标,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强化政策扶持,增加投入,提升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促进我省由种子大省向农作物种业强省转变,保持我省农作物种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发展目标

按照“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坚持扶优扶强、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依法监管”的基本原则,到2015年,全省打造3~5家种子企业集团,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种子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着力培育10~15个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继续保持我省主要农作物育种创新水平国内领先地位;建成稳固的海南、西北和省内标准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为确保育种、制种、供种安全创造条件;打造5~10家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健全职责明确、保障到位、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种子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为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三、着力加强促进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四大能力建设

(一)加强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有效保护我省植物种质资源安全,2015年前建成省级中长期种质资源和标准样品低温库及配套的种质资源圃。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和育种材料的改良创制,重点加快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加强对其利用价值的研究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建立完善种质资源共享信息。创新育种科研机制,积极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与检验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研究,以及常规作物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公益性研究。切实加大对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投入,支持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研究平台发展,新建一批农作物种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进一步推动育种研究创新。设立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的扶持力度,保护和调动从事公益性研究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为种子企业等育种单位提供科技支撑。 建立以商业化育种为主的育种体系。建立农业基础性研究以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体,商业化育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新体制。通过政策、项目、资金扶持,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提升企业研发能力,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到“十二五”末,建成一批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商业化育种中心。在充分发挥现有育种机构和团队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作物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品种审定办法,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适时退出商业化育种领域。到“十二五”末,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基本实现“事企脱钩”。

建立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与利用平台。加快改进现有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和方式,建立有利于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统一评价体系。通过市场手段,探索建立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权及其经营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步伐。

(二)加强种子企业竞争能力建设

大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加快制定我省重点企业评定标准,择优支持10~15家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种子企业发展。支持引进国内外先进种子研发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建设企业种子研发平台。通过政策支持、组建企业核心研究机构、共同实施项目等措施,鼓励企业与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强强联合,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对特色农作物和园艺种子种苗的生产经营企业给予扶持。对种子企业科研、生产加工、仓储等建设用地,要依法给予积极支持。

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整优化企业布局。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子企业,并鼓励其上市募集资本,壮大实力。财政、税务等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等优惠。

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种子企业必须规范经营、遵纪守法,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建设。鼓励支持种子企业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加快企业管理理念、组织和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强种子基地生产能力建设

加强省内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全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强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增强种子生产能力。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建设标准化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配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确保小麦用种安全。同时,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种子企业在省内建设玉米、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在棉花、花生等大宗经济作物优势区域,根据生产需求,建设标准化繁育基地,确保种子有效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