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激励过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激励过程

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1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策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工作及学籍管理工作。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1年教育部下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建立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学籍;200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开通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

一、我国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科技的进步使从业人员转岗培训需求增大;二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社会成人培训机构发展迅速;三是国外职业培训机构进入我国使中外职业培训得到发展。在成人教育发展的同时,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也面临以下问题:

1.对成人学籍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大部分高校领导对成人学籍管理工作不够关注和重视,成人学籍管理是高校学籍管理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地位低。一是伴随招生规模扩大和学生人数增加,没有给成人学籍管理配备足够的人员,反而现有工作人员因压力加大而流失;二是没有制定出成人学籍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现有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2.成人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教育是一个具有完整体系和完善规章制度支撑的教育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制定针对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或制定的规章制度不严密、条款间相互矛盾,或制度执行不彻底。导致存在学生勒令退学时效规定不严密、休学学生复学时间不具体、在校生转学转专业程序不规范、发放毕业证管理不严密、毕业学生档案资料缺失不全等问题。

3.成人学籍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高校普遍重视教学和科研,成人学籍管理处于辅助地位,成人学籍管理人员地位得不到重视。成人学籍管理人员工作繁琐、职称待遇晋升慢,换岗频繁,导致队伍不稳定;日常工作事务多、学习培训机会少,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二、我国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策略研究

我国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工作中重视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与机制、提高人员素质、稳定队伍等策略,全面提高成人学籍管理工作水平。

1.重视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充分重视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

2.加强学籍管理宣传力度。

加大学籍管理政策的宣传力度,将学籍管理政策宣传到位,统一上下认识,学生在入学就能熟知学校的学籍管理,使教育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籍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籍管理工作是高校依法治校、治教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保C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措施,学籍管理必须其制度化和规范化。高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本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情况, 修订、完善和健全学籍管理制度, 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学籍管理立足“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理念,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外,使学籍管理制度逐步趋于公正、合理、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4.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创新学籍管理机制,制定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导向性、激励性政策,激发学籍管理人员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习,全面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

5.建立学籍管理责任制度。

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岗位管理责任,加强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坚持原则,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强化服务,不断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建立开放性的学籍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充分摆脱刚性管理,从而向以人为本的柔性过渡。

6.促进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定期参加网络培训和进修,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系统,完成学生信息采集、信息、成绩录入等,实现院系、学管、教务、财务等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7.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管理队伍。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人员是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执行者,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成人教学质量。高校要从以下方面做好人员和队伍工作:一是选派事业心、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到学籍管理岗位;二是加强学籍管理人员培训;三是学籍管理人员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业务水平;四是稳定学籍管理工作队伍,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重视,让学籍管理人员感受岗位荣誉感,调动工作积极性。

三、结论

1.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领导要加强对成人学籍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以稳定学校教学秩序, 完成教学任务,稳定管理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

2.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籍管理。立足“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理念,尊重每一个人,凝聚全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高校依法治校、治教,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3.学籍等教学管理关键要提高创新的广度、深度和方向,深入研究学籍管理的战略思想、体系、文化和方法,从而提高高等院校的知识管理战略、知识创新战略和智力资本战略,构成多角度、多层次高等教育知识管理创新战略体系。

4.各高校要坚持原则,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强化服务,健全学籍制度、提升管理内涵建设, 创新学籍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文婧,杨敬雅.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改革成人教育学籍管理[J].继续教育研究,2013(5):40-42.

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2

【关键词】:土木工程; 安全管理; 科学管理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共建,其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作为现代工程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工程整体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关键。但是现代施工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本文针对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施工单位及监理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有效的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现代施工管理的现状

安全认识不到位, 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 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 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 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淡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 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淡薄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

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安全管理手段落后; 安全责任不明确, 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 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 既不重视制度建设, 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

施工单位与业主以及监理部门的关系问题

施工单位与业主之间目前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目前许多业主是公司制或项目经理制, 在客观上面临的问题, 一是在业主的管理体制方面, 如财权、人事权上的责权不清而造成多头管理, 使得管理效率较低; 二是在技术与经济方面, 业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不足或水平不够; 三是部分业主的工期要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科学, 如热衷于向某节日献礼等, 造成质量不达标或造价不合理。

在主观方面, 目前我国一般的土木工程建筑企业管理薄弱, 往往只重视任务开拓, 而轻视人员业务培训。一是建筑企业选择的劳务队(分包队)大多没有资质, 有的即使有资质也是挂靠性质, 质量意识不强。很多生产工人文化水平低, 大多未经过正规训练, 且更换频繁, 工作随意性大, 给工程质量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而且受利益的驱使, 劳务队(分包队)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建筑企业普遍有转包现象, 尤其是基建任务较多时,有些企业就只承揽工程搞转包提管理费。虽然劳务分包是允许的, 但关键是不能以包代管, 不能不考虑分包队伍工人的技术水平。施工队往往是一流的标书、二流的管理、三流的技术, 中标后对主要负责人如项目经理以及技术负责人调换频繁或不到岗较多。

在监理工作方面, 一是监理驻地办的体制建设不完善, 如转包、个人承包、人员流动频繁等现象; 二是监理的定位不明确, 往往是监理与承包人的关系比与业主的关系更为密切, 对业主不负责任, 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低下与投资的增加等; 三是部分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或业务不全面, 很难负起技术、经济等全部责任。即使有些监理人员技术过硬, 本可以担负起质量管理监督的职责, 但由于其责任心不强, 没有认真履行监督、全过程监控的职能, 使得一些不法承包人及分包队有了可乘之机。甚至有个别的监理人员受个人私利的驱动, 与不法承包人或分包队同流合污, 致使工程项目发生了一些本不该发生的质量问题。

业主、监理单位、施工企业三者既是责权分明的单体, 又是相互制约的独立体, 更是共同担负建筑工程项目任务的合作体。在土木工程管理体系中, 业主、项目经理是核心管理要素, 担负着统领整个体系运作的责任。因此, 只有凝聚各管理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促使各方协调一致, 让各要素的管理者想事、做事, 努力把项目的事情办好, 才能实现业主的项目管理目标。

土木工程施工科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3.1 加强安全管理,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科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加强宏观安全管理, 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使得人员、手段和机制完全到位, 从而使得监督管理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宏观和微观的施工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 积极应对突发事故,做出可行的预案并予以实施,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3.2 协调好业主、监理单位、施工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业主、监理单位、施工企业三者既是责权分明的单体, 又是相互制约的独立体, 更是共同担负建筑工程项目任务的合作体。在土木工程管理体系中, 业主、项目经理是核心管理要素, 担负着统领整个体系运作的责任。因此, 要凝聚各管理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促使各方协调一致, 让各要素的管理者想事、做事, 努力把项目的事情办好, 从而实现业主的项目管理目标。

3.3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科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现代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的深入为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现代工程施工企业能够以质量控制研究理论为基础促进自身质量控制

体系的完善。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根据自身施工管理架构与工作流程构建

基础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控制的完善,以这样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方式使企业在进行每一项工程施工时都能够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满足工程实际

需求。避免传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不能满足工程实际情况造成的质量控制不适应性。通过科

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开展,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

良好的基础。

3.4加强施工规划管理,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施工规划管理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施工规划工作不当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发生屡见不鲜,其已经成为影响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土木工程施工前的技术交底过程中,施工

企业即应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施工规划工作,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施工用材料存

放、设备存放、设备养护时间等进行合理安排,以此满足工程施工需要,为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3.5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科学的设置质量控制点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需要施工企业以科学的质量控制点为控制对象,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式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以此保障施工质量。针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施工企业应科学的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点,以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点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达到施工质量管理的目的。针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施工企业应在工程交底过程即开始施工分析工作,以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为控制重点科学的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通过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点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许多企业存在施工质量控制点不科学、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现状,其一方面是由于施

工企业技术水平导致施工企业不能科学的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施工

企业为了节省设置时间、减少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工作量而套用一般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点。这样的情况导致了施工质量控制点不能很好的对工程进行控制与管理,影响了施工质量

的控制,最终导致施工质量出现诸多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以此满足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保障工程施工质量。通过科学的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保障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保障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3.6加强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企业以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因此,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巡检与旁站,保障施工过程各项控制要点处于受控状态,同时通过现场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巡检旁站监

督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为工程技术参数、施工工艺管理奠定基础,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企业综合管

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提高现代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解决上述问题,运用现代质量控制与管理方式促进企业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同时通过科学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综合管理工作的开展,以此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丁士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

[ 2] 罗柳毅.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创新[ J ] . 广东科技.2007 , 07.

[ 3] 胡寅. 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J ] . 现代商贸工业. 19( 4) , 2007, 4.

[4] 梁丽华,马欣.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建筑工程质量管理,2009,10.

[5] 王宏伟.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J].工程监理,2009,12.

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3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01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带有普遍性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我国对管理科学的广义范畴上的理解不同于国外管理科学的狭义范畴,国外的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三个阶段;我国的管理科学发展同样也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仿苏模式,1977-1995年发展重建和现在的繁荣创新三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管理科学进入科学管理和管理丛林阶段的时间晚于西方国家,而且二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进入21世纪财富和经济价值的创造都依赖于信息、金融资本、智能和观念,使经济社会跨进了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的到来,迫切的需要对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特点的新型管理科学的探讨和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吸收、改造、转换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为管理科学的其他两个领域提供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

1.国外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本文首先选用了60种有代表性的国外期刊,然后利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总结了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被SCI和SSCI收录的全部论文。从研究总量上来看,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次之的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的管理理论。而关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工业工程、预测技术等发面夫人论文相对来说要少很多。这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外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是运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决策的精确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并没有得到新学科的支持,所以其研究力量相对来说就会减弱。纵观历史的发展变化,所有领域的论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据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将会保持继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2.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这篇文章通过关键词检索,对在这十年里被中国期刊网收录的44种期刊论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研究数量最多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然后是评估技术、预测技术和运筹与管理。而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的数量只有不足20篇,不能发展成主流思想。这主要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国家对信息化战略的高度重视,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变化规律来看,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和预测技术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在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中,管理系统工程、组织理论和预测技术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由此可以预见出未来的几年中,他们将会成为研究的主要领域。此外,受政府政策和资助环境的影响,不同领域的论文数量增长波动大,落差也大,不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比较

“研究热点”是反映在某一个时间范围内,学术界对一些特定问题的关注程度。可以用在某一个领域内的情况和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来说明对某一个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热点问题是随着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的主流领域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一个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必然会引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必然推动了这一领域成为研究的主流领域。

1.国外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于一个问题的广泛关注,必然会引起这个问题所属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高度重视和研究,也必然会使这个领域快速发展成为主流领域。通过对国外在这十来年收录的论文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是一般管理领域的知识管理问题、管理系统的哲学属性研究、和团队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论。

2.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理论界与决策接的高度重视。根据这十年收录的重要的论文研究成果,我们得出结论是在一般管理理论领域中,我国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人本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初步理论和基于知识的管理激励。其次是运筹与管理领域的动态规划、线性规划、生产系统库存优化理论和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排队系统。

3.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差异比较分析

根据这篇文章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在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国内外共同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运筹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组织行为和组织理念、评价理论与技术,这些也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而一些在国外进行的复杂性研究、决策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在我国并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受国外研究的影响,我国也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作为热点研究对象。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和知识资本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扩大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促进了改革方式的变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步,诞生了很多新的领域,旧的领域逐渐被淘汰。而且国内外的管理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也不断变化更新。每一次新的研究都会促进管理学科与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为今后的研究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树梁.张彩平.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复合型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05).

[2]许春燕,张亚丽.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方向与研究趋势分析[J].科学时代,2010(12).

[3]缪园,张伟倩,李媛.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非线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

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4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生态系统;时间链

一国内近十年来已有研究成果分析

近10年来,学者们就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可纳入以下五个主题:第一,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研究。第二,毕业设计质量体系、模式研究,第三,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研究,第四,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研究,第五,毕业设计管理研究。上述研究对加强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以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但也应该看到,已有研究大多从某一个或两个较为单一的层面,对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及质量控制问题进行研究,而缺少从系统论角度审视本科毕业设计这一个复杂系统。本研究认为,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对提升毕业设计质量都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从生态系统视角审视毕业设计管理,强化过程管理,考察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和如何融合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各要素,形成合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二毕业设计生态系统简要说明

“克雷明教育生态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他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因子都有机地联系着,这种联系由动态地呈现为统一与矛盾、平衡与失衡的状态。”毕业设计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我们可以把此系统看作独立的“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由相关的子系统构成,比如保障毕业设计顺利完成的制度系统,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系统,参与毕业设计的人员系统、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物资系统等共同构成毕业设计的生态系统,由这些子系统共同构成毕业设计生态链。形成良好的毕业设计生态系统链的关键是“平衡”,协调、平衡好毕业设计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关系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保障。

三平衡毕业设计生态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关系

“平衡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基本状态和本质特性。高等教育质量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知识流动、资源循环和信息传递等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毕业设计生态系统中人员系统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人员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对毕业设计顺利完成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平衡人员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平衡人员系统与制度系统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社会活动以合理的制度安排为保障,各机体之间能够实现良性运作,构成了一个各因素相互依存、作用、支撑和促进的生态链。”[8]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社会活动,毕业设计正是这一社会活动的体现,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也必须依靠制度保障。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毕业设计工作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制度系统涉及的内容多、面广,几乎包含了所有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内容。所有参与毕业生设计工作的人员应该详细了解与自己相关的规定,且按规定执行,才能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平衡人员系统与时间系统的关系

时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时间却可以左右成功与失败。任何一项工作,没有时间的参与,根本无法完成,更谈不上成功。时间系统是毕业设计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子系统,在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特别要注重对时间的管理,以时间为节点合理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毕业设计的计划需要注意几个特别的时间节点,比如完成毕业设计选题的时间、毕业设计完成的时间、评阅时间、互评时间、答辩时间、登分时间等。这些时间节点链接在一起便组成了毕业设计的时间链。参与毕业设计的每位成员都在这条时间链上,只有每一位参与者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形成完整的时间链。毕业设计时间链上各环节环环相扣,因此时间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时按要求完成,否则毕业设计时间链就无法形成成,那么毕业设计工作也就无法按时完成.

(三)平衡人员系统与物资系统的关系

毕业设计的物资系统是指用于毕业设计的实验室、设计室、图书资料、实验材料等物资构成的系统,让物资系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用,以保障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实验室不仅仅用于毕业设计,还要承担其他年级的实验教学任务,协调处理好实验教学与毕业设计之间的不平衡有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高效利用实验室,这不仅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才能,还要有奉献精神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通过做实验获取相关数据的同学要自觉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高效使用实验室,为完成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工作。设计室指专属于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室,设计室与学生的需求不一定相符合,平衡设计室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为毕业设计工作服务。学生将在设计室学习、工作将近一个学期,让设计室更好地为毕业设计服务是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关键。要把教室改造成适合的设计室,为学生找到毕业设计的灵感营造一个良好的设计氛围。毕业设计的物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这一体系中的每样物资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合理利用物资,让它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最大化是毕业设计生态系统的过程管理的重点。

(四)平衡人员系统关系

毕业设计人员系统由学生、指导老师、管理人员等因子构成,平衡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1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合作竞争的关系,特别是同组成员之间这种关系更为明显,同组成员可能共用设备、图书资料,共同完成实验,共享实验数据等,这就需要小组成员的协同合作共同来完成。但是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文本是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的,毕业答辩也必须由个体学生独立答辩,因此,虽说是同一指导老师指导的同一小组学生所做同一课题,最终的毕业设计质量并不一定相同。学生的专业基础、努力程度都会对毕业设计质量产生影响,这种合作竞争的关系也能相互促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激励学生争取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协调、平衡学生之间的这种合作竞争关系能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学生工作管理者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缓解因毕业设计工作引起的心理压力,引导好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及良性竞争的关系,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帮助。

2学生与指导老师的关系

毕业设计是耗费老师和学生的时间最长、精力最多的一门课程。要顺利完成毕业设计,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任何教育都是在交往中实现的,教师和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和互动的关系中,没有交往和互动,也就没有教育的发生”毕业设计教学活动正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毕业设计活动中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重要,指导老师不仅是指导者还应该是参与者,只有参与到毕业设计过程中老师才能更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应尊重指导老师,虚心向老师请教,多与老师沟通、探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老师提出的建议要及时消化、理解、反馈。

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5

关键词: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管理;问题;方法

1前言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论述了国际分工的重要性,探讨了各国出口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行交换,能够获取更大利益。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不仅存在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根据“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的原则,各国出国劳动生产率更高(即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贸易前更大的产品数量,无论是劳动生产率高还是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都能实现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1,2]。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各国之间商品、信息、技术、资金、服务、咨询等方面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如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抓住商机,在全球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商务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就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出构想,旨在提高国际商务管理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国际商务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简介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定义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进行探讨,一般而言国际商务是指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活动,包括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1,2]。我国学者马述忠等主编的国际商务包括绪论全球化与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环境篇、国际贸易与投资篇、国际金融体系篇、国际企业管理篇[1]。薛求知等主编的国际商务管理教材将国际商务课程分为导论、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国际商务环境、外国经营环境、国际商务经营方式、国际经营战略、国际商务的营销管理、国际商务中的进出口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组织与控制、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共十二章[2]。符正平编著的国际商务教材主要探讨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商务环境,跨国公司形成的宏观、微观原因,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国际企业战略等内容[3]。通过诸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探讨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商务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营销、国际财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多课程的理论知识,而国际商务活动经营环境、经营决策的复杂化,使得国际商务管理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亟需改变,以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3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培养方案,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习习惯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基础知识薄弱,作为专业课程,多学科的知识系统,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往往不能把握专业术语的本质,遗忘基础理论知识。第三,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缺乏探讨,不能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实践相结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第四,学习方法单一,学习课堂缺乏有效讨论。

4课程教学改善方法

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改进方法: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学习为本,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学习,积极思考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在上课前可以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并且整理专业名词、学科知识要点,搜索相关案例,采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努力提出问题,积极研究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养。第二,丰富理论知识,掌握学习工具。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扩大知识视野,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部分相关书籍供学生阅读,并提出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将不同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提高认知水平。学生要掌握多种语言工具,培养阅读文献的能力,并能应用互联网技术搜索文献资料,掌握多种统计软件,学会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选择具有创意的教学案例,增加案例分析的趣味特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也要注意案例的实际应用价值,既要给学生印象深刻,又要结合知识要点,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践分析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参与到案例研究中,情境分析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能够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第四,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使用PPT、网络等多种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就某一热点研究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应用本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然后由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也可以请学生进行探讨,就具体问题提炼出解决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时灵活安排小组讨论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加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理解并掌握知识,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

在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PPT,学术论文,网络工具等多种教学工具,以及采用案例讨论,小组讨论,作业分析,考试评价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同学们的知识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总之,通过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有效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理论知识,掌握国际商务管理的技能,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展开。

作者:肖敏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述忠,曾华(2011),国际商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6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