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礼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活动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活动礼仪

课堂活动礼仪范文1

关键词:英语课堂 情感教学 内涵 策略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忽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具有的交际,仅把英语的教学过程简单认识为语法的讲解、单词的记忆、句型结构的分析,对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情感教育,令英语教学陷入了枯燥乏味的状态,使学生本应具有的英语学习兴趣消失殆尽,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一、英语情感教学的内涵

英语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方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认识和引导积极的情感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经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在此,笔者结合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问卷调查结果和教学实践,提出实施技校课堂情感教学的几点建议。

二、学生英语学习情感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本校2012级电工两个班10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英语学习情感因素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占75%的学生还是想将它学好的,占62%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但从各项情感因素分析,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还明显滞后,表现在:缺乏学习兴趣的占38%;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占36%;不能克服害羞和焦虑情绪的占20%,有时能克服的占70%;在课堂上会产生疲劳感和枯燥感的占38%;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占54%。另外,学生喜欢平易近人、关爱和尊重学生、英语专业知识广博、教学方法和技巧灵活的英语教师。学生喜欢的英语课是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将知识融入游戏或活动中,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或训练。

三、实施英语情感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鲜明、形象、生动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身临其境可以使学习过程变得容易,触景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创设情境化教学,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触景生情,以情悟理”。

所谓情境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此过程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景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接、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由快乐派生出求知需要,真正做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造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巧用导入创设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笔者在教授Sports and Hobbies一课时,首先播放奥运精彩片段,通过震撼的画面和铿锵的配乐引出教学主题,勾起学生对运动的热情,接着通过提问和讨论,结合图片展示,引出新词汇和新句型进行教学,最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几种情境创设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多种器官,教学活动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获得了愉快高效的学习体验。

2.实施激励教育,增强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成功有很大影响。教师应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亮点,运用激励教育点燃学生求知、进取的自信心,调动他们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保持恒久的学习动力。

策略一:实施成功教育,即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学生获得好成绩、正确回答问题、圆满完成课堂任务或练习等,均可视为成功,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笔者在巩固对话环节设置朗读、背诵和表演三个层次;角色表演分戏份多与少,台词难与易的几个角色;学习单词分朗读、拼读和默写;听力和阅读分直观题和推理题等。这样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策略二:实行言语激励,即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亮点进行恰当的言语激励,增强其自信心。课堂上轮到学生发挥时,笔者总是微笑着倾听或静观,若完成得好,说句clever,perfect,a good job等进行表扬和鼓励,完成得不好就微笑着说“Good”,然后委婉地指出错误。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要求进步的决心就更大了。

策略三:树立榜样教育,即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通过在班上树立与其水平相当但取得进步的榜样来进行教育,让学生取得替代性经验,这样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榜样更能发挥激励效用。

3.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缓解学习焦虑

调查显示,在英语课堂学习时,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情形有很多,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英语、发言时犯语音错误、被教师纠正错误、无法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等。学生因焦虑而导致的过度紧张,造成学习效率下降。焦虑成为困扰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可忽视的情感因素。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焦虑,满足学生安全感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沟通共鸣,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平稳的情绪,并调动积极的学习情绪。融洽、友好的生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和包容,互相帮助,加强学习合作。教师是决定和影响课堂人际关系的最大核心。作为教师要率先垂范,转换角色,要从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变成“参与者”,以真诚的态度、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积极营造和谐的师生和生生关系,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把英语教学融入活动中,能有助于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值日汇报、唱歌、角色扮演和游戏等,在其过程中多与拘谨、焦虑感强的学生沟通,分配适合他们的简易任务,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

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从心理上讲,技校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若简单重复太多,学生兴趣也会锐减,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一般不宜长时间的满堂灌,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变换组织形式,力求让学生通过多动脑、动手、动嘴的方法来消除学习疲劳感,活跃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笔者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多种训练形式,如个体练习(单词或词组朗读、课前值日汇报、讲故事或回答问题等)、小组练习(结对对话或角色表演)、集体练习(英语游戏,歌谣,比赛)。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如观看幻灯、视频和听录音。适当地穿插英语电影和歌曲欣赏及西方文化介绍等。课堂教学组织遵循学生的好奇、好胜、好玩、好动等特点以及思维发展规律,既发挥老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最优化教学。

5.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的语言材料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现行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礼仪和习惯、生命安全、名人事迹、社会公德、科学素养等多种题材,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启发性。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摈弃“教教科书”的做法,学会“用教科书教”。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所阐发的道理、所讲述的知识,学会将教材同化成自己的智能。除了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还要发现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教育价值,利用教材中传递出来的情感激活学生的个人情感。懂得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材内容和情感教育的结合点,运用融合、渗透的方法,自然无痕地寓情感教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中,力求收到教材以外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授Introduction中的看图说话部分时,通过讲述中国著名宇航员杨利伟为圆中华飞天梦,克服困难,顽强训练,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的奋斗故事,鞭策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自觉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面对学习困难的优秀品质,这比一般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令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欧阳芬.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朝辉.影响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情感因素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13).

[4]王和峰.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07(7).

课堂活动礼仪范文2

一、创设宽松生成环境,激发生成

“动态生成”需要有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才能真正使课堂从“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天空。如:我执教《七色花》一课时,学生在讨论我的提问:你觉得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答案是最后一片,因为是帮助别人的,正好与我的设计相符。但是,有一个学生突然高高举起了手,表示有异议。我微笑地说:“你有意见吗?”只见那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珍妮要从北极回来的那一片花瓣最有意义,因为是他觉得生命是很可贵的,如果不回来的话,会没命的,而且爸爸妈妈也会十分伤心的。”我听了频频点头。又有一位同学大胆地站了起来:“我觉得珍妮让打碎的花瓶变回来的那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因为这是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她会很伤心的,说明珍妮很爱妈妈,懂得妈妈的最爱,这也是说明珍妮心中有别人。”多好的答案啊!我惊讶于学生的大胆的思维。面对学生这一“另类”的声音,我的处理是尊重的、民主的。 “你有意见吗?”引发了学生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在平等的交流中,使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心中有他人”“珍爱生命”的道理,这种情感是真心感受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

二、调整“预设”, 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生成性”教学,不但要求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没有预见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如教学《林海》一课时,学生把课文中描述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错读为“不大一样”。这仅仅四个字顺序颠倒,但没有被老师的仔细倾听所疏忽。于是,这位教师以“错”为契机,当堂生成了一个新环节,并付猪实施:

师:课文中写的是“不大一样”吗?

生:是“大不一样”。

师:“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大一样”是只有一点儿不一样,“大不一样”是非常不一样,这里的区别可就大了!

师:说得好。“大不一样”是十分不一样,那么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的“岭” 大不一样表现在哪里呢?请大家到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根据,再说说自己的体会。于是,围绕大兴安岭的“岭”大不一样的探究便热烈地展开了。 教师善于倾听,没有放过一处细小的但又有很大教学价值的“错误”,并立即把它作为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及时地转化为一个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

三、把握差异资源,探究合作生成

课堂教学中需要组织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尝试中出现错误和失败是很正常的,因为在尝试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如果能预设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那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如《鸟的天堂》一课,就给我们非常好的启迪。考虑到最后一节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在范读后鼓励学生质疑: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还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生1:巴金爷爷把大榕树和鸟儿写得那么好,如同天堂一般,可文中怎么写“我有一点儿留恋”呢?如果是我的话,会恋恋不舍的。

师:和他一样存在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有半数左右的学生举手。)

师:看来,巴金爷爷的想法与众不同,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心中的答案呢?

生1:巴金爷爷觉得他留恋这里的风景对鸟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人们留在这树林里鸟儿会被打扰的。

师:你认为他想为鸟儿留下更多自由的空间。

四、发挥想象,拓展动态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当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可将教学流程在生成中即时“变奏”,研究的主题在生成中适度“更换”,预设的目标在生成中合理“升降”,环节的推进在生成中适时“增删”,从而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如:教学《草船借箭》时,生1提出:“草船借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借”是经别人同意暂时使用的东西,用过以后要归还的,而诸葛亮是用计骗取了曹操的箭,更没有归还的意思,因此不能用“借”,用“骗”字更恰当。于是,教师抓住这“生成”的亮点,把预设的教案暂时搁起,组织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到底是用“借”好还是用“骗”好?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来辩论,最后达成共识:用“借”字是最好的。“借”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好像是自觉自愿把箭交给诸葛亮的,以后交战时东吴还要把箭还给曹军;用“借”字很风趣、幽默,讽刺了曹操的自以为是,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一种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性资源,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依据的教学新情景。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拥抱文本,超越文本,返归自我,超越自我。在感性和理性的交融中,有效生成不断唤起形象,撞击思维,催感。在这样的课堂里,知识在建构中迁移,能力在迁移中发展,人格在发展中完善。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潜心涵泳真情演绎,随机导拨,富有灵性的召唤。

【参考文献】

[1]《初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动态生成》作者:何颖

[2]《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作者:李云辉

课堂活动礼仪范文3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也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响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中,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为加大中学地理课程对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呢?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其使得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得极其重要。如何促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建立在积极参与教学的基础上

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缺少了必要的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少,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易遗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师与生的和谐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参与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独立的思想,教师是处于辅助和引导角色,那么,如何体现学生这个独立的主体?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从中学地理学科的特点可以知道,中学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诸多要素,而各要素之间又相互穿插相互联系。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和地域性,比如说山地、丘陵、平原、物质、矿产、江河等等要素构成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根据中学地理课程的这样一些特点,通过活动教学课程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接受地理知识,发现地理问题,共同探讨从而解决地理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发展为宗旨

从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来看,不是所有学生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和同一条道路来发展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其中具有个体差异性,这就注定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是朝向不同方向发展。要求我们在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首先,每个学生是个体性的具有独立性,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教师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情况设计相应的、学生所接受的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形式。其次,教师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其实际学习状况来实施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抓关键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课堂活动礼仪范文4

关键词: 教学竞赛 反思 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好这一阵地,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求根据学科特点,转变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地追求和反思,不断地学习和创新。现笔者就一次教学竞赛活动,针对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对一次教学竞赛的反思

2015年10月,福建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学校举办首届高中各学科“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教学竞赛活动,我代表本校参加地理学科比赛,参赛的课题是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赛后经过专家点评及笔者深刻反思,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总结如下:

1.对教材的把握还不够到位。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重点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难点是“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理解与绘制”。所以,要明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大气的运动――风”和启后“气候的形成成因、分布、特点”的作用,因此,“三圈环流的形成”是个难点,却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特别是近地面为主的风向。我在教学中用了较多的时间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通过板图、教学模型(纸箱上画出三圈环流)和肢体语言等方式试图突破难点,其结果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必要。今后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把握教材,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对学生的学情认识不够。本节需要识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较多,促使学生阅读教材、阅读地图、绘制地图是本节课对学生的能力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对学情的把握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我先讲“三圈环流”,再讲“气压带和风带”。可是,它们的内在联系,学生是否真正明白?(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两个方面的知识点,把它们独立开来)赤道地区因为上升气流,因此形成了低气压,可是为什么赤道地区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我在授课中从赤道因为上升气流所以形成低气压,直接过渡到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三圈环流”的近地面和高空是水平气流还是垂直气流?(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不明白箭头的含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对于学生来讲,还存在很大疑虑,由于对学生这一学情认识不够,使师生互动过程受到较大影响。以后遇到类似情景,要求教师备课具有更大弹性,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更充分的估计和预测,尽量使知识的讲授细化,实现教学目标。

3.对学生表达力的培养还不够。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然后完成教材33页中活动内容(画出单圈环流),在讲解了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后,让他们自学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然后完成学案中的“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最后让学生完成教材35页的活动(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这其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较突出,但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做得还不够,一些问题的设置没有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只能机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让学生说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时,许多学生往往表达得不清楚或者不到位。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应该回归教材,向教材学习,吃透概念、原理。教师的口头语言、板书、板画应该规范,让学生能够学会清楚准确地表达。

4.新课导入上可采用更加新颖的方法。我在授课中采用问题导入法,即通过“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往返所花的时间不同”引入新课。虽较自然,但趣味性不够。后来观摩了其他同行的授课,认为如果采用影像资料导入法,效果可能更好。如播放一段“西风带”或者“马纬度”等有关的视频,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影像报道,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大气的运动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对大气的运动产生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竞赛的反思对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启示

通过这次教学竞赛课活动的经历,我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1.准确、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学情是落实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有效教学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若不了解学生,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空中楼阁,是徒劳的。这需要教师细心观察,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体系、思想动态进行多方位、长期的跟踪和评价。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是教师今后长期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2.恰当处理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刻领会教材的意图,将课本教材作为精读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出每一段材料的大意,斟酌每一幅插图在教材中的作用,每一幅插图下面小字部分材料的解释,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教材,分析其知识的前后联系,明确其在课程中的地位,并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才能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

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积累。本节课设计之初,也想到利用一些视频资料。但平时没有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听完别人的课,才想到可以准备“中国气象频道”的一些资料,如“马纬度”、“哈德莱环流圈”等,或者准备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这样,可能会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体现很多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空间是很大的,只要教师在生活、工作中做有心人,增强职业的敏感性,就能够不断地收集和积累对教学有用的素材,从而建立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宝库。

4.多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本节课的备课活动由自己单独完成,教学设计思路上还比较狭隘。所谓旁观者清,有些教学的疑问如果能够与同仁们多交流探讨,也许就能想出更好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的规定放宽了,增强了教学的弹性,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如何准确地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合理使用教材,这些都需要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还可征求学生的意见及家长、社会人士的参与。

5.多开展观摩课、研究课、创新课之类的教研活动,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使地理课堂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近些年来,通过“技能大赛”、“高中教学开放周”、外出培训等方式加强了学校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使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次教学竞赛活动,我觉得收获不小,既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又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对今后教学有很大的益处。教师要珍惜每一次这样活动的机会,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总之,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要求,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改革和创新,从而形成个性化的,适合自身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京鸿,胡淑飞.有效教学理论与地理课堂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250(10):4.

[2]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与技巧[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249(9):8.

课堂活动礼仪范文5

关键词:精心设计 活动单 运用 课堂学习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的确,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加强调了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过程,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在师生互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搞好“先学后教”的地理教学,笔者在评课和教学尝试中探索出以“活动单”为载体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

一、“活动单”含义

“活动单”是呈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教师将所要教学的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成一个个“活动”,然后把设计好的“活动单”课前印发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活动”,从而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学生参与“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负责本组“活动”的开展。为了便于小组活动,一般按6人分为一组,将整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见下图)。

它的实质就是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通过“活动”以小见大,达到突出教学重点之功效,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真正使学习主体化、活动化。

二、精心设计“活动单”

活动单可包括学习目标、课前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组间交流、质疑,尝试应用、课堂巩固,知识梳理等几个环节。

教师要结合每堂课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单的环节进行适当的取舍和精心设计。下面以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活动单:

1、 把握学情,精心预设目标。

下面是笔者在听课时摘录的两位教师的学习目标:

教师甲学习目标:应用地理原理,通过对图、文材料(材料一、二、三)的分析,了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升防灾、减灾意识。

附:材料一:一般6月过后,我国主雨带会往长江以北的地区移动,7月上旬、8月下旬移至华北东北一带,此时长江流域进入高温伏旱天气。但1998后有所不同,请分析下图。

比较发现教师甲设定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定位比较高,学案材料新颖,学生较陌生,对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要求较高,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很难通过材料分析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分析得出结论,在这一期间学生没有语言的生成,对洪涝的成因也是一知半解。因为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的地理读图、用图、分析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乙设定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情把握比较准确,对初次学习自然灾害的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现有的学习能力,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目标达成度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能力,设定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前提。

2、根据目标,精心预设 “活动”。

以“活动单”为载体的课堂学习过程往往以若干“活动”展开,每个“活动”还可根据需要设计若干个“子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分析教材的层次,明确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每个知识点的价值,特别是涉及地理的概念、规律、原理的重点或难点知识,教师可精心设计几个活动(包括模拟实验)让学生反复去探究、去体验。

如,根据教师乙的学习目标可设计下列“活动”:

课前活动 —— 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和“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完成:

1、 下列地理事物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B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C 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

D 2006年某镇附近的芭蕉山因为一个烟头发生山林火灾,造成一名救火干部死亡,烧毁森林面积300多亩

2、 试将下列常见的自然灾害归类填入相应空格

地震、寒潮 、干旱、滑坡、洪涝、火山、蝗灾、外来物种入侵、赤潮、泥石流、台风、沙尘暴、海啸、鼠害

气象灾害有

地质地貌灾害有

生物灾害有

海洋灾害有

1、 自然灾害有哪些危害?

我的学习困惑:

课堂活动一 —— 自主探究

洪涝成因的探究(实验)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实验(见下图),完成相关结论:

以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活动单的设计,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课前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对于学生自学后就会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不教,学生自学后不会的知识点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课堂活动”的设计,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拆分、重组,设计了围绕着重难点“淮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组间交流的活动,让学生由表及里的认识、理解新知,促进知识的生成。“知识梳理”的设计既简单又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网。“课堂巩固”的设计,针对本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验收。

三、运用活动单,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能力 —— 一次课堂教学实录

教师将上面预设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活动单课前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单的提示使用。上课前,笔者收上来一部分批改(课前活动部分),了解学生哪部分自主学习学会,哪部分还存在着问题。在备课时需要结合学情,即学生已知和未知的知识,并且适当倾听学生的要求,为上课时的引导、点拨做准备。

1、以自主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生成,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一】在批改了学生课前上交的“课前活动 —— 我的学习困惑”后的课堂上,教师选择四位学生的学习困惑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生1:赤潮属于海洋灾害还是生物灾害?具有什么特征?

生2:洪涝属于什么?是否具有气象灾害和海洋灾害特征?沙尘暴是气象灾害吗?

生3:寒潮是气象灾害吗?它会带来什么影响?

生4:发生在海底的火山是灾害吗?

然后,教师解答生4的学习困惑,说明判断自然灾害的方法。解释赤潮、洪涝、沙尘暴、寒潮的形成过程,展示正确答案。

通过课前活动的批改、同学间的学习困惑交流以及课堂上教师对学习困惑的解答和解释,学生能认识未知的知识并纠正错误,从而学会正确判断自然灾害并归类,这样有目地的学习,针对性强,印象深刻。同时,对于一些简单的、学生自学已会的知识不在课堂上重复学习,节约了有限的课堂时间。

【教学片段二】教师进行实验“课堂活动一 —— 操作步骤2”后的师生对话。

生1:向全班同学展示结论“流量大、流速快的甲河道流量大于乙河道”

师(评价和引导):生1观察得很仔细,并把结果基本表达出来,请进一步想想:什么原因引起流速的不同?

生1:倒水的量和时间不同。

师(引导):倒水的量和时间相当于自然界的什么呢?

生1:降水量和降水时间。

师(总结):对,也就是降水量大的地区更容易产生洪涝,降水集中的地区更容易产生洪涝。

从上述教学片段可知,对于活动单的留白部分(结论),学生能通过观察表达出正确的结果,教师用心、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再通过适当引导,然后学生的再深入思考和回答,最后教师的总结,结论就更加得完善。而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为了追求课的“完美”,甚至会设计好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并且在上课过程中决不容许“节外生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很少用心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而是一味地把学生的回答生拉硬扯到预设的答案上去。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主动生成知识,印象将更深刻,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适当评价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帮助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表达、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片段三】学生按活动单“课堂活动二”指引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互动。

退耕还湖

组1代表——生2(评价生1的展示并进行补充或纠正):原因应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写,材料三还要加上“黄河夺淮后,打乱了淮河原有的水系”

组6代表——生3(再补充或纠正):防治措施还有截弯取直。

师:总结性评价3位学生,归纳学生表述,并板书。

上述可见,洪涝灾害原因和防治措施的表达,难度较大,学生有自己的思路和分析方法,也能表达出一部分结果,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和组间交流,归纳总结就能构建知识网络,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时,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很难达到学生内化知识的目的,往往“学生听得懂,不会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生成,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克服只听不想的不良习惯,同时提升学生的表达、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以自主完成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活动单的课堂巩固环节,可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新知,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笔者发现精心的设计课堂巩固题不仅检验了孩子们的课堂倾听状况,同时也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结语

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以“活动单”作为载体,教学过程更加精练,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云胜:浅谈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 http://.cn/feixueli 2011admin/UserLog/UserLogView.aspx?UserlogID=4133/(2011/9/18)

课堂活动礼仪范文6

教学目标:

理解服饰美。理解服饰与塑造形象的关系,掌握服饰修饰的原则。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服饰礼仪的重要性,从而注重仪表,塑造良好的小学生形象。

教学重点 :掌握服饰修饰的途径与技巧 ,色彩搭配技巧

教学难点 :熟练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服饰的技巧。

一、 谈话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同学们当然也不例外。你看,我们身边又有哪个同学不是这样?每当穿上买的新衣服,心里总是美滋滋,走起路来也特别有神气。

作为小学生,你们正在求学的时期,又没有经济收入,穿戴方面不宜赶潮流、追时髦,只要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作为小学生,怎样打扮自己才算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小学生着装礼仪。

二.呈现新课。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穿着舒适得体。 ⒈ 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看看他们有

没有做到。

出示几位不同穿着的同学的图片,请同学们指出图片中不恰当的地方。

三、巩固

小学生在课堂、集会、升旗仪式之上,符合礼仪的衣着应该是:

1、

要干净整齐,不能邋遢有异味;

2、

不能穿背心,更不能光膀子;

3、不能穿拖鞋,更不能打赤脚;

4、不能戴有色眼镜;

5、男女学生的红领巾要系正戴好,要脱帽,摘掉头巾,队徽、校徽应佩戴在上衣左上方;

6、衣服扣子要系好,不能敞胸露怀;

7、参加追悼会或祭奠革命烈士,要衣冠整齐,不能穿花花绿绿的衣服;

以上都是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衣着服饰方面的礼仪规范。小学生不能在学校穿背心,破损的红领巾更不能佩戴,这也是对红领巾的不尊重。小学生不能佩戴饰品、不能穿过短或暴露的衣服,这样打扮并不漂亮,也不符合小学生礼仪规范。

在节假日中,或在一些除星期一须穿校服外,其他时间可穿也可不穿校服的学校里,许多同学都喜欢穿上自己精心挑选的衣服,但此时一样要强调大方、整洁。女同学不可追求打扮得象成年女性一样艳丽,甚至花枝招展;男同学呢,要注意卫生,天天穿干净整齐的衣服,不必追求穿高级质料的服装。

小学生也要注意自己的头发打扮。一般来说,女同学的发式应以理短发、梳辫子为宜,不要留披肩发,更不可涂脂抹粉与画眉毛。男同学最好理学生头,不能留长头发。要保持小学生应有的活泼气息。鞋子、袜子要常换,鞋子要常擦,决不可让鞋子发出酸臭味儿。女同学要注意不宜穿中、高跟皮鞋,而应穿球鞋、布鞋或平跟鞋。

四、小结

同学们,爱美是一点儿也没错的,但人的打扮一定要得体,要适当,才显出美和可爱。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形象要求。小学生就象一朵朵刚刚开放的小花,天真活泼、纯洁无邪就是少年儿童最美丽的地方。如果我们一味学大人打扮得非常复杂、非常郑重,甚至花枝招展,珠光宝气,那只会弄巧成拙,反而把最美的本色弄丢了。

课堂礼仪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课堂礼仪,熟知课堂礼仪,改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良习惯,争做一名课堂礼仪小先锋。

教学重难点:熟知课堂礼仪,掌握课堂礼仪,坚持课堂礼仪。

教学方法:视频演示法、观察发现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讲授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导入语:播下榜样的种子,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命运。作为学生,每天都在上课,课堂礼仪就是学生在上课期间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规范的课堂礼仪才能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那如何来规范我们的课堂礼仪呢?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作为学生的我们,需要规范课堂礼仪才能取得好成绩,希望今天我们这一堂“课堂礼仪”课能给大家一个有益的启示。

二、热身运动(7 分钟)

创设情境,引入本堂课的主题——“课堂礼仪”,

情境一:师生问好,一位学生迟到,站在门口喊报告,教师准许他进教室,回座位,这位学生开始准备课堂用具。

教师提问:××同学迟到了,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引入主题。教师总结: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炎黄子孙历来崇尚文明,注重礼仪。今天的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课堂礼仪”的问题。

三、上课片段(20 分钟)

1、情景剧一:上课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A、B 学生把手觉得很高,C、D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举起右手。老师让 C 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但是 C 学生回答错误,因此遭到 A、B 等学生的嘲笑,老师很严厉的批评了 A、B 等学生,因此 A、B 等学生与老师顶撞。

2、针对不规范的课堂礼仪,全班展开讨论,对他们的课堂礼仪进行点评 。

3、规范的课堂礼仪(现场演示)

4、情景剧二:一节课 40 分钟,上课到中途时,有些学生的坐姿各种各样,有些学生的坐姿很标准。上课期间,做好笔记后应该是“背直,手平” 。

5、不规范的课堂礼仪,全班展开讨论,对他们的课堂礼仪进行点评。

6、规范的课堂礼仪(现场演示) 四、同桌互动、共同进步(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课堂礼仪的具体要求,那么我们班上谁可以做课堂礼仪小先锋呢?请你为你的同桌指出他的课堂礼仪的不足之处,并讨论、改正。

五、演演议议,归纳要点,全体学生演示。(5分钟) 课前两分钟,我们应该“##” ; “上课”时; 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 ; 上课除了动笔时,我们的眼神应该“##” ,坐姿应该“##” ; 下课时,我们应该“##”。

六、课堂小结:(1分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从自身礼仪着手,从自身的课堂礼仪着手, 规范自己的课堂礼仪,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个个能当“礼仪小先锋”,那时我们 的集体就是文明班集体了。我们要用行动说明一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集会礼仪

教学目标:

1、 学生知道在班级、团队、文体等集体活动中的礼仪知识与要求。

2、学生通过模拟场景,礼仪训练场等活动中的参与、讨论等形式,结合自身在集体中的体验和感受,进一步规范自己在集体活动时礼仪细节。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使同学们学会合作,学会谦让,学会理解,在公共场合讲究适当的礼仪,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加了解集体活动礼仪的重要性,这不仅能使集体活动顺利进行,更体现了小学生应有的文明素养。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们都要做什么?学生齐答“升国旗!”那升旗或者集会时我们大家都应该注意哪些礼仪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集会礼仪。

二、学生探究,

1、学生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集会基本礼仪的资料。

2、各组推选代表说说你知道的集会时的一些基本礼仪。

三、了解正确礼仪

(一)集会礼仪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但老师发现我们在集会时,还是有些不和谐的因素在里面,今天我们就认真在学习一下礼仪集会礼仪。

1.

提前几分钟列队入场,在集会中不应随便走动和发出响声,以示对会议和报告人、节目表演者的尊重。对精彩的报告、节目要不断报以掌声。开会应提前入场,按指定位置入座。

2.聚精会神听报告或看各种演出。讲话结束后礼貌鼓掌。不随便议论、讲话、大声喧哗、打闹,保持会场肃静。

3.保持会场卫生,不吃东西,不乱扔瓜果皮核,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4.爱护公共设施不用脚蹬座椅,在前后移换座位时要沿中间过道绕行,不能跨越座椅。

5.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先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离开。

同学们,接受奖状和奖品时,我们应当注意哪些礼仪?

1.向授奖人敬礼。 2.双手接过奖品。 3.再次向授奖行礼。 4.礼貌地向观众展示奖品。 5.颁奖完毕按指定路线归队(座)。

四、讨论

1.讨论为什么集会时要遵守这些基本礼仪?

2.出示集会遵守基本礼仪和不遵守基本礼仪相关图片,让学生辨析,并说明为什么。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真学习了集会礼仪,相信我们大家在今后的集会中会做好。

交往礼仪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有关学校交往活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校交往安全意识和学校交往礼仪意识。

2.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有益的学校交往活动,遵守学校交往礼仪,争做“学校交往礼仪之星”,共同创建和谐学校交往。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学校交往安全意识和学校交往礼仪意识,促进学生共同创建和谐学校交往。

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共同创建和谐学校交往。

一 、情境导入

1.渲染学校交往情境。 2.引发思考,组织交流。 3.情感共鸣,导入新课。

二、深入交流

1.谈身边故事,树立正确形象。

(1)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亮点

师:现在,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学校交往,就有许许多多活动有秩序、文明礼让的好孩子。他们是校园学校交往的文明之星、礼仪之星。 下面,我想请大家说一说发生在学校交往的小故事,说说那些活动有序、文明礼让的好孩子在学校交往都是怎么做的?

(2)组织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身边实例,明确学校交往应做些什么,怎么去做。 如:

①同学间不要用“喂”、“哎”等称呼。

②进办公室要报告。

③不随便对别人品头论足。

④室内文明休息,不大声喧哗,不乱动他人物品。

⑤室外安全游戏,文明礼让,互帮互助。

⑥尊重他人劳动,保持校园卫生。

⑦和人交谈时要用礼貌用语。

2.联系实际,选择适度礼仪 (1)讲述礼仪现象 (2)讨论、交流

3.提高认识,商讨共创和谐学校交往。

共同商讨归纳共创和谐学校交往的措施,并促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措施,积极参与。如:

①学习学校交往活动礼仪、童谣。

②编写我班《学校交往礼仪常规》。

③做学校交往活动宣传报。

④开展学校交往安全知识竞赛、礼仪知识竞赛。

⑤晨检时,讲一讲新发生的学校交往礼仪故事。

⑥做“小小学校交往监督员”。

⑦评“学校交往礼仪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