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急救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急救护理范文1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病情突变;急救护理;满意度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日常工作范围为输液护理和急救护理[1]。急诊输液室常常有大量的患者,一旦患者病情突变,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因此,急救护理管理尤为重要,优良的急救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利于后续的治疗[3-4],本文选取20例,在本院进行急诊输液室治疗中出现病情突变现象的患者,进行其急救护理管理分析,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8763例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纳入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选患者为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护理中出现病情突变的患者,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男女比例为12∶8,年龄最小为4岁,年龄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值范围为(25.18±5.64)岁,其中,高热惊厥7例、患者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经过诊断为脑梗死患者7例,输液反应4例,低血糖2例。

1.2方法

针对所选的20例患者,开展个性化的急救护理管理。具体方法为:①高热惊厥7例:此类突发病情的高发人群为儿童,其临床表现为体温≥35.5℃,出现呼吸短暂停止、紧咬牙关、四肢抽搐以及局部僵硬等,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调整,关注患者的衣着,对于衣服领口较近的患者,避免患者呼吸受阻,及时进行衣领的松解,注意患者的鼻腔与口腔组织是否被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堵塞,为防止患者紧咬牙关伤害到自身,在患者的上牙与下牙之间放置牙垫,避免患者的牙齿受损;②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经过诊断为脑梗死患者7例:在发现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先兆时,及时采取平卧位,避免不必要的进行患者的搬动,稳定患者的情绪,为使患者心肌的供氧条件充分改善,给予患者吸氧措施,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各个身体指标(如:心律值、脉搏值以及血压值等),防止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并且做好患者的抢救准备工作,备好各类所需专用药品。最后,按照医嘱,开展溶栓治疗;③输液反应4例: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寒战、体内温度值异常,寒战患者会出现肌肉组织的反射性活动,在之后还会出现高热现象,引起体内温度值的异常,对于该类患者除常规体温测量外,应立即停止输液,对患者出现症状针对性处理,对室内温度进行合理调整,观察患者体温是否恢复;④低血糖2例:若患者进行空腹输液,易产生眩晕感,出现低血糖症状,患者多呈现的临床症状为脸色苍白、意识迟钝或模糊以及脉搏细弱等。对于该类患者先进行血糖的测定,协助患者采取平卧,并且给予患者供氧措施,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过敏史,对确诊为低血糖患者,给予患者温热糖水,结合病情适当给予患者静脉推注50%GS,其后,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值,保证患者相应症状缓解,直至保持正常水平。最后,着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技能水平,改善护理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护理环境,保持湿度适中,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防止患者烦躁情绪滋生。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态度和蔼,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护理氛围,并加强健康教育,在等待输液时,建立待输液区,向患者讲解输液常识、常见的不良反应和相关健康知识,以便在出现病情突况时及时得到护理与治疗。

2结果

在18763例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出的出现病情突变患者20例中,在接受急救护理管理后,有19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5.00%。其中,18例急诊输液室病情突发患者表示满意,2例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00%。

急诊急救护理范文2

2011年1~11月救护14起突发交通事故伤、工伤、食物中毒和大面积烧伤的成批伤员,3月29日最多1次3小时内接收16名烧伤伤员,其中男13例,女2例,小儿1例,很好地完成了急救任务。现将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应急准备

物品供应:接到批量伤员通知后,当班人员立即准备抢救物品。如抢救车、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各种消毒液、纱布敷料、肢具等,确保各种仪器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所有物品放在明显易取处,这样可以赢得抢救时间,减少混乱。

分组配合:由于批量伤员来势凶猛,伤员数量多,因此将工作人员分为若干组,每组由1名急救经验丰富,急救能力强的护士担任组长,负责负责协调、调遣等工作,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现场救治

启动应急预案:当成批伤员到达抢救室时,值班人员立即进行检诊,同时紧急通知二三线值班医生及护士,并通知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总值班或医务处,按照分工,迅速展开救护工作。成批伤员入科时,由于伤员多,病情轻重不等,整个场面混乱,科主任、护士长应沉着指挥,安慰病人及家属,必要时通知其他科医生会诊。护理人员应各施其职,立即投入工作。检诊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伤情的重、中、轻系上标志带。

分诊方法:应用START(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START)程序。该程序要求医务人员依据呼吸、循环和意识3方面的情况对伤员进行分类,使用4种颜色标记伤员:分别是:①红色:需要紧急处理的伤员;②黄色:可以延迟处理的伤员;③绿色:轻伤伤员;④黑色:不可挽救的伤员[2]。

抢救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安排好患者,准备好抢救器材及抢救药品。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为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致命伤的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心电监护心搏骤停患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电击除颤。食物中毒者及时给予催吐或导泻,必要时给予洗胃。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抗休克、静脉补液、伤口清洗包扎,骨折患者给予肢具固定。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智、瞳孔,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书写急救护理记录。

后续处置

伤员分流转运:经急诊妥善处理后,病情好转。需急诊手术或专科处理的伤员,急诊科护士应做好转送前的准备,并提前通知手术室或相关科室。告知相关科室患者病情及人数,使其做好接收及抢救准备工作。转送时危重患者应专人护送,搬运动作轻稳,保持各种管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到达病房时,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好患者病情、用药情况、各种处置等。并在交接单上签字。

患者护送入各科室后,首诊护士负责将病人产生的的费用进行计价收费,督促医生开药品处方。

对急诊科的所有物品进行整理,急救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做好急救物品及一次性消耗品进行请领补充。

救治体会

通过救护成批量伤员,认识到急诊科平时要加强对批量伤员的应急预案演练。要有完善的批量伤员急救护理流程及规范化的急救措施。医护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忙而不乱,使抢救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急诊急救护理范文3

本文通过对13起突发批量伤员的所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总结出抢救成批伤员时,要有急救预案,制定突发批量伤员入诊急救护理流程,在充分做好人员、物资准备基础上,进行统一协调指挥、合理分工,各护理组密切配合,全力以赴,迅速救护伤员,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保证。

我科2005年10月~2008年8月,共救护13起突发交通事故伤、群体食物中毒和吸人性氨气中毒的成批伤员,最多一次2小时内接收32名伤员,很好的完成了急救任务,现将我们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制定突发批量伤员入诊急救护理流程

制定出成批伤员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每名护士进行培训,掌握各种突发群伤事件的处理常规。针对急救不定时的特点,前瞻性的安排护士班次,在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时,能保证护士及时到位,以确保急救质量。在接到“120”呼救电话后,了解出事地点、伤情及预计受伤人数,立刻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带上急救箱及用品随车出诊。同时通知院急救小组、科主任、护士长。成批伤员未到来之前,做好物资、药品、器械、敷料准备,将一切用物备齐,放在明显易取处,这样可以赢得救治时间,减少混乱。

严密组织,合理分工

成立突发事件急救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由具有急救经验丰富,急救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前往医院等待救护。根据需要将小组人员分为:①指挥联络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指挥救护工作,联络有关科室,调集人员、物资供应。②伤情预检组:检伤分类是急救医疗中最重要得工作。按伤情轻、中、重分类挂上标记,填写编号。③急救组:负责危重伤员的抢救,抗休克、止血、给氧、输液、骨折固定等。④治疗组:负责一般性和常规性的治疗工作,做各种药物试验、清创、伤情观察。⑤运输组:护送伤员进行有关检查、急诊手术、住院。由于我们组织的及时严密,分工合理,在成批伤员救护过程中没有出现漏登记、漏治疗、漏观察及医嘱执行不及时的情况,顺利地完成多次成批伤员救护工作,提高了伤员的救治率。

突发批量伤员入急诊科的处理

急救护理:当成批伤员到达急诊室时,我们按任务分工,迅速展开救护工作。成批伤员住人病房时,由于伤员多,病情轻重不等,整个场面紊乱。科主任、护士长应沉着指挥,安慰病人及家属,提供较好的救护环境。必要时通知其他科医生会诊。护理人员应各施其职,立即投入急救工作。检诊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按伤情的重、中、轻系上标志带。急救组护士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为危重病人建立输液通道,给与氧气吸入,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击除颤,抗休克、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书写急救记录。伤情登记组护士对每一名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填写登记表,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人急诊科的时间等。

密切观察病情:有的伤员不仅病情重,而且复杂,又无亲人照顾。护士要认真巡视病人,细致地观察伤情变化。危重、休克的伤员进行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腹部外伤的进行脸色、脉搏、血压、腹痛的观察,骨折固定术后观察肢端末梢循环,局部肿胀疼痛;观察用药后反应,如输血、输液及使用特殊药物,调节输液速度。

伤员分流:伤员经院前急救后病情好转需转入病房或手术时,急救护士应做好转送前准备,并提早与手术室或病房取得联系。转送时危重病人定人护送,搬运动作应轻稳,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和输液速度。并应与病区护士进行病情、药品交班,为病人家属介绍病区接诊医生和护士,消除其陌生感,增进医患关系。

救护突发批量伤员时应注意

突发批量伤员来诊时由于病人多,病情急,护士一般执行口头医嘱,因此,要做到听清、问清、三查七对,防止差错。对死亡病人的尸体,应立即通知太平间工作人员抬走,以免给病人及家属造成不良刺激。对夹板固定、扎止血带的伤员应减少搬动,以免引起疼痛和骨折移位,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加重病情。扎止血带时应注明时间,避免末梢循环缺血缺氧,引起肢体组织坏死。伤口周围沾满泥土、血迹、呕吐物,护理人员应对伤员进行伤口周围、全身擦洗,清洁更衣,留取呕吐物或腹泻物标本,必要时送检。这样能为手术和进一步治疗节省时间,使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同时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与病人沟通,安慰患者了解病人的需要,通知病人家属,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急诊急救护理范文4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液供给发生急剧的减少或者中断,使对应的营养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一般认为,如果能够做到早期的正确处理,可以明显的降低病死率,并且明显改善预后,在抢救的过程中,实施严密的观察和细心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2]。笔者根据我院救治的38例心肌梗死患者,分析研究其急诊的急救护理的方法,取得理想的结果,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治的心肌梗死患者3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年龄35岁~78岁,平均年龄为6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有关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胸痛持续时间超过30min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不能缓解;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1mV;病变位置方面,8例为广泛前壁、12例为前间壁、5例为正后壁、10例为下壁、4例为心内膜下。

1.2急诊急救护理方法

1.2.1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接诊病人后,即可将患者平卧,清理呼吸道,吸氧,并向患者及家属询问详细的病史,对血压、呼吸、心率等进行测量,并进行心电图检测,观察患者心电图有无特异性改变。并稳定患者的情绪,给予必要的精神安慰。

1.2.2.2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采用浅静脉留置针,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并用敷贴固定妥善,方便静脉用药,并防止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药液外渗。

1.2.2.3有效的镇静止痛。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会有心前区的疼痛不适伴有濒死感,实施有效的止痛,减轻患者的心肌缺血。包括舌下含化5mg硝酸甘油,如果不能有效的缓解则可行盐酸哌替啶肌肉注射。

1.2.2.4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起病急、病情比较重,患者及家属都会呈现焦虑不安,会对患者的急救效果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及时的对患者及家属做必要的安抚工作。在救治的整个过程中,护士在重视“疾病护理”的同时,也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注重用非语言手段,用有条不紊、从容镇静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给患者营造有效的安全感,赢得患者的信任。

1.2.2.5在迁往病房过程中,仔细搬动患者,在搬动时,要时刻保持担架位置的水平,避免大起大落,避免患者的恐惧和心理负担加重,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必要的交流,讲解有关的内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输液管道的通畅调整合适的输液速度,并且注意输液针头的位置,观察有无局部的肿痛,药物有无外渗等,保证有效的吸氧,并固定鼻导管,避免管道扭曲、漏气等,可辅以有效的辅助呼吸,保证合适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并持续心电监护,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出现的异常变化,行有效的处理。配合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送到床边,并且向护士及主管医师交代患者的病情及在整个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进行的各种处理,和病房护士一起检查各种通道是否通畅,并连接输氧管道后,将所有情况交代清除后方可离开病房。

2 结果

38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救治。34例好转,达到89.47%,有4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占到10.53%,无一例死亡。如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的一种严重的类型,是内科中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也是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威胁最大的急症之一,一般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高病死率等特点[3]。

有研究发现,在该病的发病早期,心脏骤停、室颤、和猝死是危险性最大几种情况[4]。在整个疾病过程中,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最早,并且也是最为突出的一个临床症状,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疼痛还会增加患者的心肌氧耗量,使心肌的梗死面积扩大,从而继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给予有效的药物干预,包括舌下硝酸甘油含化,或者静脉滴注,并可以给予适量的杜冷丁、吗啡等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情况,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8]。在急诊救治的整个过程中,要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整体化护理模式的全方位的护理,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理性沟通,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阳性的体征和病情的时刻变化,完成准确的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并且将护理行为实施到治疗过程中,并及时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估[5]。

在本研究中,经过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38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救治,无一例死亡。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笔者有理由认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讲,不仅入院后的医疗及护理治疗对疾病的预后很重要,及时、有效和正确的急诊急救护理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四新,罗海燕,张天英,等.南充市475例院前猝死病例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21(4):318-319.

[2]尹建华,孙清荣.急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3):3160-3162.

[3]高润霖,朱文玲,胡大一,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组织谐波超声心动图检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2001,29(12):710.

急诊急救护理范文5

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科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对56 例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作评价。结果:56 例患者经过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有50 例患者治愈出院,6 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总抢救成功率为89.28%。结论:急诊科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

多发性创伤的发生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至少2 个器官同时或相继的发生严重创伤,单个器官的严重创伤即可能引起患者的生命危险,多个器官的损伤叠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多发性创伤的发生,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病死率较高[1]。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治疗,是患者后期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研究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56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据统计,56 患者年龄22-59 岁,平均年龄(41.2±4.9)岁。56 例患者均在受伤2 小时之内送至医院就诊,56 例患者的受伤因素各不相同,其中交通事故所致的损伤42 例,坠落伤患者6 例,刀外伤患者5 例,另外3 例患者为塌陷伤患者。5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年龄、性别、创伤类型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急救原则与护理方法

1.2.1 急救原则

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治最主要的是抢救,其次为诊断与治疗,即诊断抢救诊断治疗,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而言,确保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因为诊断以及辅助检查而导致抢救时机的延误。在处理患者多处创伤的时候,优先处理患者的致命伤,对于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的创伤优先处理,时刻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例如患者出现窒息则应首当清理呼吸道,建立人工气道,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则需要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按照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于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程度,对患者的多发损伤进行逐步处理。

1.2.2 迅速评估患者伤情

对于多发损伤患者,接诊者应在接触患者时即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迅速评估,首先诊断伤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是否有威胁,并作出及时的判断与处理。一边询问患者的伤情,了解受伤的状况,同时应该按照ABCDE 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检查,即A(Airway,气道检查)检查患者气道是否通畅;B(breathing,呼吸检查)检查患者的呼吸幅度与频率;C(circulation,循环)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末梢循环状况;D( disability) 对患者的神经损伤进行评估;E(exposure)全身检查。对患者依据顺序进行检查,并记录,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创伤应紧急处理,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1.2.3 快速准确地执行急救程序

(1)迅速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清除患者的口腔异物,如有必要可以选择人工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2)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的指标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以及胸腔状况等,并依据不同的状况对患者进行不同的处理。

(3)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其中1 条可以用来检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的原则为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外伤出血严重的患者即刻进行加压包扎,怀疑腹腔出血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或者B 超检测,符合手术指证的患者,迅速送往手术室,并注意转送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监测。(4)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需要作出及时的评估,可以采用简洁的清声痛否(AVPU)系统评估法。

(5)全身检查:进行全身检查,查找受损部位,如果患者有颈部或脊椎损伤则必须进行制动处理。

1.2.4 休克的处理

患者休克早期的发现主要依靠对患者脉搏、血压、脉压差以及呼吸尿量的测量。休克早期的患者首先出现脉搏细速,进而会有血压下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心律不齐,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 甚至摸不到。收缩压<90mmHg、脉压差<20mmHg 是诊断休克的关键指标,因此对于血压以及脉压差的监测是对患者休克救治的关键。另外每小时尿量≤ 3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注量不足,提示有休克。

1.3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 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 表示,运用X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56 例患者经过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有50 例患者治愈出院,6 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总的抢救成功率为89.28%。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可知,患者对本院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较为满意,认可度高。

3 讨论

急诊科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急诊急救护理范文6

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患者到达医院后经过急诊分诊护士按照初评、早期检查、评估的顺序,在刚接诊的30s内边看、边问、边分诊,对病情进行快速评估,立即进入急诊护理路径。先抢救、后登记挂号,同时开放绿色通道,分诊护士接诊后立即用平车送入抢救室,通知医师抢救。作出病情评估以后,由护士长统一指挥、调度,定时、定人、定位、定则(护士组长、责任护士)的模式进行抢救,认真落实“危机值”报告制度。定时包括:(1~2min内给氧2~5L/min,3min内测血压、血氧,5min内建立静脉通道,行血压、心电、血氧的检测,10min内护士做心电图、采集血液标本等,同时根据医嘱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当患者的症状不能得到缓解时,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吗啡镇痛)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严密观察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及时协助医师处理,之后送入手术室。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

2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表2)

讨论

早期、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中需要一套有别于其他的急救护理程序,以减少时间浪费,提高抢救效率。

急诊护理路径是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上,针对急诊科及AMI患者的特点,以减少患者在医疗及相关服务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有效避免手术时间的延迟为目的,在标准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使急诊护理有预见、有标准、主动地按路径内容进行操作。急诊护理路径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质量,争取宝贵的有效治疗时机以最大程度拯救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