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护理措施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干扰因素,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总结儿科护理经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 干扰因素 护理措施
儿科素称“哑科”,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等。因此 ,儿科经常是医院满意度较低、医疗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怎样才能使他们满意呢?影响护理质量的干扰因素是什么?现对我自己在儿科护理中的一些体会做一些陈述,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一、 影响护理质量的干扰因素
1﹒1 患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护患配合难度大
由于婴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即便年龄稍大的患儿也不会或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病情,使护理很难从患儿处获得可靠的病情描述,患儿对疾病不认识,对治疗和护理不理解,又因为疾病的痛苦和家人分离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常会表现出不合作和哭闹现象,从而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1﹒2 小儿免疫力低,病情变化快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力比成人差,而且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尤其是感染性疾病,有可能导致患儿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器官衰竭,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儿科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尽快做出诊断,迅速采取安全有效措施,以促进患儿的康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 护理人员扮演多重角色
儿科护理人员既要执行患儿的治疗任务,又要担负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和情感照顾的重任,同时还担负着家长,朋友教师等多重角色。护理人员即是患儿权益的维护者,又是患儿住院期间病情信息的提供者,同时还是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可谓多种角色系于一身。
1﹒4 护理内容复杂
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儿进行治疗性护理工作,而且还需要完成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既要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做治疗,检查药物反应,又要注意患儿的安全,卫生,饮食起居,还要做好患儿因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且离开家人而出现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状况的安抚工作……无论哪一个环节照顾不周,都会影响到患儿的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甚至发生意外。
1﹒5 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干扰到护理质量
作为患儿家长,在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病史的采集和陈述,治疗的依从性等必须依靠家长来完成,家长的心理问题,往往会造成沟通的难度加大,治疗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具体的家长的心理问题表现为
1.5.1 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甚至要求转院。
1.5.2 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1.5.3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1.5.4 由于心疼患儿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1.5.5 怀疑和不信任
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
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对医院治疗环境和治疗能力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根据以上患儿及家属的个体特点和表现,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护理措施
二. 护理措施
2﹒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儿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医院的管理制度,医疗生活设施等。介绍同病室的患儿及其亲属,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消除患儿及亲属对医院环境的恐惧,紧张心理。
2﹒2 让患儿亲属有知情权,消除家属的焦虑情绪
对于患儿的病情,必须要明白的告知其亲属,让其认识疾病,对患儿亲属的反复提问要耐心倾听,解释,减轻心理负担,正确面对现实。除了满足他们的生活要求外,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另外要注意患儿亲属之间的焦虑情绪相互渲染影响。因此在患儿病情出现好转或某一项检查有所恢复时,应及时告知家长,借此鼓励家长治疗的信心。
2﹒3 要有慈爱之心
在对待一些异常姿态或有生理缺陷的患儿,不能取笑奚落,要注意保护患儿的自尊心,更多的给与赞赏和鼓励。使其在家长的配合下树立信心,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应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对患儿亲属要尊重,不能直呼患儿的床号,而应亲切的呼唤其姓名或小名。主动接近患儿亲属,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的种种顾虑和不满,回答问题态度要和蔼,对于一些家属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应予理解。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解释,劝告,避免发生冲突。
2﹒4 敏锐观察,勤巡病房
由于儿童不善于表达和不能主动呼唤医护人员,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到勤巡病房。特别是值夜班,更不能麻痹大意,要求护理人员要勤快,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时时处处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吸允能力,大小便性状,皮肤颜色,啼哭声音的变化,并认真分析,作出判断,及时为医生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
2﹒5 增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信任感
患儿的主管医生及护士要尽量固定,少作变动。以取得信任,如果要做人员变动时,提前与患儿亲属沟通。另外对一些处于频死状态的危重患儿,其亲属尤其恐怖悲伤,他们害怕失去患儿。此时,医护人员应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婉转的讲明不良的预后,并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正视现实,对患儿死亡或终身残疾等后果应有心理准备,鼓励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2﹒6 注意安全,严格管理
儿童均有好奇,好动,乐于探索的特点,因此,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比如,护理人员离开病房时,一定要将护栏提起并固定妥当,以防患儿坠床。病房门户要严格管理,避免患儿走失。病区内不能摆放锐利物品,房门需设防夹装置,避免患儿碰伤,夹伤。桌面不能铺台布,以防拽脱台布后桌面的物品坠落砸伤。病房内不能放置暖水瓶及热水杯,以防烫伤。治疗室,换药室要严格管理,不能让患儿自行进入。对免疫力低的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消毒措施,消毒剂的使用,对患儿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等。
2﹒7 随时给予健康指导和健康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在执行患儿治疗任务的同时,还要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由于大多数患儿家长担心病情变化,顾虑重重。护理人员要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急家长所急。除了充满爱心,还要耐心的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并且以精堪的技术操作来取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与合作。此外,护理人员在做治疗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治疗用药时不要哄骗,恐吓患儿。而要用孩子能懂的话语向其耐心说明,积极鼓励,以取得理解与配合。避免染上说谎,不诚实的毛病。对于家长不当的做法也应恰当阻止和引导。
2﹒8 护理人员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
大家都知道,一个患儿住院,有四个家长陪同,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就有四双眼睛盯着 你,这时,你一定要保持镇静,才有可能第二次穿刺成功。要不然,自己的心情受影响后,越打越着急,完全就不能穿刺成功了。所以,对于儿科护士来说,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水平
2﹒9 护理时动作要轻柔
测体温,脉搏时,要亲自为患儿夹,同时用手抚摸患儿,使患儿感到护士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时带来的痛苦,而且还有温柔的一面。扎头皮针注射时,应取合适的搬动患儿头部,翻转头部时动作要轻柔,并用手指抚摸头皮,仔细认真地选择合适的血管。轻柔的动作,不但可以提高成功率,还可体现我们高度的同情心,爱护之情。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与我们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刘红﹒儿科护士的沟通技巧〔J〕《齐鲁护理杂志》2002年第12期
儿科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儿科护理;投诉率;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85-02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多,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责任心均要求较高,因此,临床上儿科的护理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尤其近年来,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加强,儿科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增多,这对儿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通过将全面风险防范措施应用于儿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472例患者均来自于我院儿科2013年5月至10月收治的病人,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6例。其中,对照组男125例,女111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年龄5.7±4.2岁;实验组男127例,女109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年龄5.6±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院方通过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均在治疗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护理。记录患者投诉原因,分析患者投诉率,寻求降低儿科护理潜在风险的防范措施。
1.3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投诉率比较
表1为两组患者投诉率情况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投诉率为21.61%,采用风险防范措施的实验组投诉率为5.08%,实验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投诉率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投诉原因比较
两组患者投诉的原因主要分为护理态度差、护理技术差、责任心不强、制度不健全和制度执行差5个方面,具体的统计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投诉率比较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投诉原因统计
3讨论
3.1儿科护理潜在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及对本研究投诉原因的分析,儿科护理的潜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因素
目前,大多儿科患者都是独生子女,一方面家长过分溺爱,另一方面患者年龄偏小,自制能力差,住院期间常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随意乱跑、喧哗、不按时吃药等等问题的出现,都有可能造成患儿病情的加重或效果不佳,而家长常常将责任归咎于院方,引发医患纠纷。
2.管理因素
部分医院缺乏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或有制度却浮于表面,执行力度差,导致护理工作难以有序进行,护理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3.护理因素
护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本组研究也显示,护理态度差、护理技术差、责任心不强是患者投诉的最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强,不能采取有效手段应对患儿病程复杂、变化快的特点,导致病情延误;另一方面,由于儿科护理工作较繁琐,工作量大,部分护理人员不能有效调控自身情绪,工作态度差、责任心不强,容易引发患者的不满,带来诸多风险;第三方面,护理人员缺乏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技巧,或是知情权告知不到位,常常导致患者的误解,引发矛盾。
3.2防范措施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尤其是法律意识的培养,可成立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风险意识高、护理技能强的护士担任组员的风险管理小组,定期组织会议,对于日常工作中的风险问题,要做到认真分析,及时处理。
2.完善规章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执行
要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护理操作,加强护理记录的书写,最大限度的减少打错针、发错药现象的发生,保证护理的安全。
3.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护理技能
不断完善护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顺利上岗;同时,可通过专家授课、参观访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鼓励她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加大投入,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医院做出更大贡献。
4.加强医患沟通
很多医患纠纷都是由于双方沟通不到位所致,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沟通技巧,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谦逊、友善的态度,让患者在医院有种家的感觉,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日常儿科护理工作中,只有充分分析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并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才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安全事故及医患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高秀珍,尹维宁,闫春明.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35(17):2660~2662.
儿科护理措施范文3
儿科护理风险;原因;防范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儿科患儿无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危险意识,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了解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程度及高危因素,对提高儿科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预知风险的发生,对保障患儿医疗护理安全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儿科常见风险的原因
1.1 意外伤害 包括坠床、坠车、坠窗、跌倒;烫伤;利器割伤;眼外伤;牵拉伤、骨折;气管异物、蒙被;食管异物;物品坠落砸伤;婴儿因发育不完善,平衡功能差;幼儿对周围环境存在的危险缺乏认识,且好奇心和模仿性强,很容易接触危险因素和模仿一些危险动作;陪护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如离开时未及时拉上床栏、开水杯放在患儿触手可及之处、挤睡在患儿小床上等,使患儿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风险概率增加。
1.2 病情观察不及时 患儿因其生理解剖特点,往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出现不适时不能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如呕吐后的误吸或蒙被,几分钟内就可致患儿呼吸、心搏骤停,即使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巡视患儿,仍有因发现不及时而延误抢救时机的可能;近几年因医院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护士走上工作岗位,因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缺乏,不能够准确的判断病情变化,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静脉留置针在穿刺过程中,由于护士操作的不规范,可有使外套管断裂在血管内的可能;输液间歇期间因小儿好动及夜间缺乏家长监管时可使留置针滑出而致出血。
1.3 药物使用问题 配制药物时间过早,配制好的药物若放置时间长,易造成污染及药效下降;患儿病情变化快,医生随时会根据病情调整给药方案,过早配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于患儿年龄小,如果计算错误,可导致患儿用药不足或药量过大;使用不恰当的溶媒,例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在中性溶液(pH6~7)中稳定,在碱性或酸性溶液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分解,使药效降低,且致敏物质也增加;药物配伍不当,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K1注射液可被强还原剂维生素C注射液破坏,影响疗效;载体量过少,使药物不能完全溶解或浓度过大而产生刺激;药物不良反应积极观察,早期处理,护士在给患儿用药时,要注意观察及询问家长,了解患儿有无不适。
2 对策
2.1 加强教育及培训 对于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业务能力差、资历低的护士、实习护士、陪护家长是最易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防范重点在教育及培训;对于新上岗护理人员及进修护士,在进行岗前培训时重点进行安全教育,将医院以往发生的差错事故进行回顾及分析,从中吸取教训;请专业律师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护理人员依法施护、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对陪护家长加强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改善不良行为,促进患儿安全。
2.2 加强管理 查对、交接班、医护耦合性是儿科护理中的高危环节,术后患儿转运途中、无陪护的患儿外送检查途中、在手术室等候手术的过程中、危重患儿在各类有创操作过程中、入院等候床位过程中等,最易发生病情变化又不能及时发现。对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并修订工作制度及护理流程,规范护理环节管理,制定及完善各类查对流程、意外事故应急流程、患儿转运及手术接送流程,同时细化交接班制度,并建立交接班备忘录等,保证各项制度及流程的落实到位;在工作繁忙、中午及夜班、交接班前后、节假日等高危时段增加人员配备,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根据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差异来分配工作,避免因工作忙乱而造成失误。
2.3 加强风险监控 风险隐患如果没有被认知并加强防范,将有可能导致真实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风险监控是减少风险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发掘现有的或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预防并纠正措施,对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实施后的效果作持续质量的跟踪及评价;护士长每月对风险事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把结果作为下个月质量考评的重点,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风险事件,避免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保证患儿的安全。
2.4 用药安全管理 护士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对药物的适应证有一定的了解;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用药较复杂,药品种类多,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如对某个药物用法存在疑问,在执行前一定要弄清楚;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倡敬业精神,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规范准确用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护理管理者应结合儿科病房的特点,合理排班,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给药间隔时间,注意药物合理配伍,给药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均可导致药物蓄积或达不到治疗效果,药物的合理配任可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掌握常用药物的配伍规则,药物配伍时查看有无沉淀、变色、浑浊、析出结晶等。
参 考 文 献
[1] 张琳琪.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6,12(7):669670.
儿科护理措施范文4
1. 1患儿家属对于小儿的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使患者树立了“患者是上帝”的思想观念, 对于医护人员有一种防备的心理, 当医护人员有处理不当的问题及做法时, 会想得到一个说法, 以求能让自己得到心理安慰, 因为小孩病情不稳定, 又及时找不到病因, 患儿家属就会出现焦虑的现象, 当患儿家属无处发泄时, 就很容易把焦虑引发到护士身上, 引发护理纠纷。
1. 2护理人员工作量大, 导致有时服务态度不好, 缺乏与患者的沟通 在护理的过程中, 服务态度和沟通引发护理的纠纷是最多的[1], 因为儿科护理的工作繁琐, 任务多, 护士由于长期处于患儿哭闹, 嘈杂的环境中, 可能有时候在跟作者沟通的时候, 会表现的不是特别积极, 语言不是很严谨, 因而引发患者对于护士的不满, 导致产生护理纠纷。
1. 3医疗费用引发护理纠纷 由于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导致医疗费用也不断上涨, 这样也引发了大多数家庭的不满, 在护士催款的时候, 就容易引发患儿家属对于护士的误解, 引发护理纠纷。
1. 4父母期望的治疗过程与现实脱轨 现在独生子女很多, 父母爱子心切, 但是对于医疗知识缺乏, 难以对护理的操作和效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护士缺乏信心, 比如在护士输液时, 患者家属就要求护士一次扎针成功, 如果是一次未能成功, 家属就会发怒, 对护士的技术表示怀疑。还有的家属不了解患儿恢复所必须经历的康复周期, 对于正常的操作产生误解, 甚至拒绝医生的治疗, 有的父母就会在紧张的情绪中迁怒给护士, 护士往往都是家属不满的对象, 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妥善处理, 就会激化护患之间的关系, 导致护患纠纷。
2防范措施
2. 1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 增强护士的服务理念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避免护患纠纷所必需的, 在工作中不仅缓解了压力, 还能减少矛盾与纠纷。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 告诉护士时常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多理解, 多为患者考虑。
2. 2加强护患沟通, 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度 护理人员要掌握好沟通的技巧, 患者一开始去医院都是感到很陌生, 加之孩子生病, 就会感到很焦急、烦躁, 这时护理人员就应该主动与病属进行沟通[2], 为家属介绍医院看病的流程, 以及医院的环境, 多缓解患者家属的烦躁心理, 并且真诚耐心的回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 让患者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
2. 3周到服务患儿, 完善收费详单 尽量简化服务的流程, 为患儿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措施, 对于费用,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做到收费项目详细, 收费合理、公正透明, 对于患者提出的对费用的疑问, 护理人员耐心回答, 保护患者的利益, 减轻患者在经济方面的负担, 减少护患纠纷。
2. 4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很多纠纷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要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越高, 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就越高, 这样就能更好的预防纠纷。
2. 5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科学管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比例,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减少隐患, 儿科护理工作繁忙, 若是长期工作量较大且得不到缓解时, 护理人员就很容易疲劳, 从而影响护理质量, 导致护患之间产生误解。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有助于减少护理人员与病患家属之间的纠纷。
儿科护理措施范文5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理工作属于高风险职业,近年来护患纠纷逐年增加,本文对2006年―2010年我科发生的50例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儿科 护理纠纷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1 一般资料
2006年―2010年共发生护理纠纷50例,2006年为5例,2007年为8例,2008年为10例,2009年为13例,2010年为14例,发生的原因:护理因素约占56%,家长因素约占40%,其他因素约占4%。
2 原因分析
2.1 护理因素
2.1.1 服务态度 :护士态度欠佳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儿科患者大多年龄小,病情急,变化快,如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特别紧张恐惧,有些年轻护士不能理解和体谅家长的心情,面对家属的反复询问,表现出不耐烦的心理,甚至出现生冷硬的态度,导致家属方面对护理人员的不满,引发护理纠纷。
2.1.2 操作技术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刚出生至15岁都属于儿科的范畴,由于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家长疼爱孩子,各种穿刺都要求一次成功,否则,部分家属的行为就不理智[1],就会出现过激行为,引发护理纠纷。
2.1.3 沟通协调能力 :儿科工作繁琐,病床周转率高,陪护人员多,护士与家属沟通机会少,且缺乏沟通技巧[2],不能规范使用文明语言,缺乏详细耐心的解释,在遇到家属询问病情时,简单应对,敷衍了事,造成家属对护士不信任和不满情绪,一旦护理不到位即可发生冲突。
2.1.4 护士责任心 :如不按时巡视病房、未及时更换液体、未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进行各种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更换液体时输液管内出现浑浊絮状物等。这些都可造成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不满意,都是引发护理纠纷的因素。
2.1.5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护理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由于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造成的。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断扩展,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增加,但是护士没有按床护比要求配制,导致护理人员常常超负荷工作,难免出现服务态度差,脸上没笑容,回答问题简单,护理不到位的情况。
2.2 家长因素
2.2.1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忽略了医疗护理服务的特殊性。医院等方面在处理医疗护理纠纷时,为了维护医院的声誉,往往迁就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患者的纠纷意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一旦认为自身利益被损害及表现不满而发生纠纷。
2.2.2 有些家长位高权重财大气粗不理解护理工作的性质,只以自己孩子为中心,要求随叫随到,而忽略了护士还要照顾护理其他患儿,一旦没有满足其要求,就恶语伤人,甚至辱骂殴打护理人员,导致发生护理纠纷。
2.3 其他因素 :如诊查不及时,检查化验结果回报不及时,怀疑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等等都可引发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不满意,由于重医轻护,患者及家属往往把许多与护士无关的问题都迁怒到护士身上,这些都容易引发护患纠纷。
3 防范措施
3.1 儿科护士一定要有爱心、耐心、诚心和同情心,一定要站在患儿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学会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以及强烈的责任心有利于融洽护患关系,可以有效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3.2 加强护士的业务素质培训,过硬的操作技术是架起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年轻护士要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遇事临危不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长,各种穿刺一旦失败,马上以诚恳的态度对家长表示歉意,已取得理解和配合。
3.3 改变护理理念,加强护患沟通,护士一定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与迁怒。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合理解释,对部分无理取闹的家长,要避免正面冲突,减少或消除家长的过激行为,努力使护理纠纷降至最低限度。
3.4 护士要对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三基训练,熟练掌握本科各项技术操作及操作流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及技术水平,让患者及家属满意,相互之间取得信任,减少和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3.5 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尊重患方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增强法制观念。现代医学法规规定患者有知情权,因此对医院收费标准及治疗护理的方案措施,应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提高收费透明度,发一日清单,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如有些家属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护理人员也要耐心向其做好解释,一定要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进行沟通,以真诚、平等、主动的态度取得家长的信任尊重,从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3.6 完善护理管理,增加护士编制,缓解护士压力,合理排班。护士长一定要充分理解和爱护护士,为护士减轻心理压力[3],护士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4]。
体会:护理纠纷的逐年增加,给护理人员敲响了警钟,护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心态面对患者及家属,一定要加强有效沟通,懂得换位思考,以真诚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医院方面也要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及时检查,合理收费,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尽心尽力的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或杜绝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以维护医院声誉,促进社会和医院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青梅,吴育萍,郭建青 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013):26372639
[2] 陈丽红 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8A):20432044
[3] 肖祖芬,丁俊英,袁小平 ?年轻护士心理状况调查,护理学杂志,2001,15(3):177
儿科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风险因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41-01
儿科门诊常通过静脉输液给药,而此种给药方式属于侵入性操作,有引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而输液过程又受到操作者水平及素质、患儿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共同影响[1]。基于输液风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风险护理服务是保障输液安全和疗效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3年1月~2014年1月输液患儿共100例(研究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2.8±0.4)岁,其中6个月~3岁51例(51%)、4~6岁35例(35%)、7~12岁14例(14%)。另选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共100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年龄(2.7±0.7)岁,其中6个月~3岁50例(50%)、4~6岁37例(37%)、7~12岁13例(13%)。2组患儿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风险因素分析
①患儿自身因素。患儿尚处于发育阶段、体质弱、免疫力较弱,对操作及用药要求更高;且不同患儿体质有所差别,可能在同等操作、同样用药方案下有少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一些患儿病情多变,如不及时调整输液方案,可能出现意外。②用药因素。随着输液量上升,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盲目使用新特药、中成药、抗生素,都可能因配伍禁忌掌握不全面或其他用药原因引发意外。③环境因素。空间狭小、人员流动性大、座椅少而不舒适、温度不适宜,会影响输液效果,高峰期难以实施空气消毒,容易引发交叉感染。④护士素质及技术水平。部分护士因工作繁琐而没有注意服务态度、沟通不充分,病情分析和判断能力不足、操作不熟练,反复穿刺、未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容易引发意外、与家属冲突。
1.2.2个性化风险护理
掌握药品适应证。医护人员应在深入分析适应证的基础上确定药物种类及用法用量,设定安全滴速,护士细心进行输液过程巡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
操作及沟通技术培训。安排护士接受系统的护理培训,提高操作熟练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学会输液过程观察病情和巡视输液情况;建立亲情式护患关系,以简洁、易懂、耐心的语言鼓励患儿、与家长交流,与患儿交流时配合抚摸等肢体语言,起到更好的安抚作用,引导患儿和家长配合操作、降低患儿敏感度。
改善输液环境。借鉴成功的门诊管理经验、征求医护人员及家长意见,调整输液室布局,加大空间、增加座椅数量、合理分区、提高舒适度,维持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空气流通,定时消毒。另外,提供纸杯、饮用水、卫生纸等,提高舒适度。
1.3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护理意外、护患纠纷情况。
患儿治疗完毕后为家长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2],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73例、满意27例,总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P
表1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护理意外与护患纠纷
对照组门诊输液患儿护理意外8例(8.0%)、护患纠纷5例(5.0%),研究组未发生护理意外和护患纠纷(0%),护理意外及护患纠纷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质量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护士操作水平及综合素质、患儿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因素[3]。对待此种问题应齐抓共管,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操作水平,熟练操作、一次穿刺成功,并通过沟通培训学会高效、亲切与患儿、家属沟通,站在家长和患儿的角度想问题,发自内心地关怀患儿、体谅家长,引导患儿和家长配合护理操作[4]。另外,还要改善输液环境,调整布局以使环境更温馨、更宽松、更有序、更整洁,方便护士巡视和清洁消毒。
研究表明[5],个性化风险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避免护理意外和护患纠纷,此种护理模式的采用可以保障输液安全、预防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输液患儿的输液风险因素,予以个性化风险护理,结果发现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P
参考文献
[1]杨辉,李婵,赵璎,等.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细微服务理念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19.
[2]王凯.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8):1261-1262.
[3]熊勇,姜玉娥,付四毛,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