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086-02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on 30 Cases of Neonatal Care Incidents/ZHOU Yan,LIU Jing-fa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9):86-8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30 neonatal care 30 cases at our hospital and summarize the relevant preventive strategies.Method: Time of occurrence, the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nurse working time, bed utilization ratio and the cau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dverse events preventive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30 cases of adverse events at our hospital.Result: 63.33 % of neonatal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at 10∶00-16∶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ny other time periods(P

【Key words】 Neonatology; Adverse event; Reasons; Prevention strategie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the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01,China

护理中突然出现的所有计划之外、未曾预计到、不为人所希望的事件,均被称作护理不良事件,此类事件的出现既会加剧患者的痛苦,造成组织气管功能障碍,还会使护患关系受到损害[1]。在医院的新生儿科中,由于作为护理对象的患儿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较弱,且其各组织气管相对较为脆弱,护理中尤其容易出现不良事件[2]。因此,医院护理人员做好对于不良事件发生诱因的调查,掌握不良事件发生的特征,采取有效防范策略,对新生儿科中的护理工作加以完善,以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性,极为必要。笔者所在医院以新生儿科中发生的30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对象,回顾分析各项临床资料,总结了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及此类事件的防范策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30例护理不良事件,为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统计的事件,其中,早产患儿为23例,足月患儿为7例。此次事件共涉及30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实习生分别为9名、6名、11名、4名。

1.2 方法

以回顾分析方法对30例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将事件进行详细的归类,统计每一例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原因、负责护士的工作年限以及患儿床位使用率等资料。归纳各类所得数据,对各项数据实施统计学比较,掌握与护理不良事件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关键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发生时间

30例事件中19例(63.33%)发生于10∶00~16∶00,7例(23.33%)发生于16∶00~24∶00,4例(13.33%)发生于24∶00~第2天10∶00。10∶00~16∶00间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时间段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具体分类

30例不良事件经分类统计,皮肤损伤占30.00%,PICC管堵塞和意外拔管均占13.33%,信息记录失误占6.67%,输液外渗占16.67%,设备故障占3.33%,核心制度未落实占16.67%。其中,皮肤损伤事件的发生率(30.00%)显著高于其他各类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士工作年限

30例事件中,18例(60.00%)事件发生于工作年限10年的护士。工作年限

2.4 床位使用率

30例事件中4例(13.33%)床位使用率为82.00%~95.00%,7例(23.33%)为95.00%~100%,19例(63.33%)为100%。床位使用率为100%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5 发生原因

30例不良事件的具体发生原因,查对工作落实不足的百分比为43.33%,责任心缺乏的百分比为13.33%,专业能力不足为6.67%,评估缺失占23.33%,违反操作规章占10.00%,其中查对工作落实不足与其他原因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当今时代,随着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落实深度不断增加,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新生儿科优质护理的要求及期望值日益提升,护理人员全方位着力,以提高护理工作的优化程度,成为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3]。而安全问题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关注的重点问题,尤为受到医院中管理人员的重视,因此,护理人员了解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原因与特点,努力做好对于护理中不良事件的防范,做好对新生儿科患儿的安全护理极其必要[4]。

笔者所在医院此次选择新生儿科中发生的3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在发生原因方面得出了如下结论:(1)不良事件多出现于10∶00~16∶00,总发生率达63.33%,明显高于其他时段。这是由于这一时段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操作活动相对较多,且比较集中而造成。此外,16∶00~24∶00、24∶00~第2天10∶00也可能出现不良事件,应加强夜间巡护。(2)在各类不良事件中,皮肤损伤类事件的发生率(30.33%)最高,与其他各类事件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新生儿的皮肤嫩、屏障功能弱,治疗时常需要裸露身体某部分,具有一定关系[5]。PICC管堵塞、意外拔管、信息记录失误、输液外渗、设备故障、核心制度未落实等也事件也可能发生。(3)工作年限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2

关键词:新生儿;护士;压力;干预策略

随着患者和病种不断增加,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同时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临床护理人员日常做面临的工作量不但繁重而且细致,不能出任何差错,一点工作失误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精神专注。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受到损害[1]。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21名护士就工作压力来源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缓解策略,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在岗的21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新生儿科工作压力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5.3±5.46)岁;实习生4名,派遣护士6名,编制护士11名;最高学历为研究生2名,本科生13名,专科生6名;按工作经验分:不足1年者3名,1~3年者5名,3~10年者12名,10年以上者1名。按设置岗位分:学生4名,护士6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6名。

1.2调查方法 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对在岗的21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前后两页,首页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无换过科室等;尾页采用选择的方式,分为“特强”5分、“较强”4分、“较轻”3分、“一般”2分、“没有”1分等5个选项。主要调查内容包括:①工作强度情况:工作量的程度、加班的程度、休息的程度、急救的程度;②工作环境情况:家属沟通的程度、同事之间的关系程度、晋升的程度、待遇的程度;③业务学习的情况:专业培训的程度、学习开会的程度、发表文章的程度、深造学习的程度;④医患关系情况:家属投诉程度、医患纠纷程度。

2 结果

调查问卷时间为30 min,第2 d对数据统计,4个方面统计分数均>10分,见表1。

3 讨论

3.1护理工作压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 新生儿科患儿因其年龄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身体脏器尚无发育完全,容易发生疾病,病情发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不良后果。护士在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时需要记录生命体征情况、精神状况、意识情况,当新生儿出现反常情况立即上报值班医师,做出相应处理;若观察不仔细,很难发现异常情况,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士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护理新生儿,加之护士人员不足,新生儿众多,值班时间间隔很短,未能做到及时调节,导致很多护士出现生物钟紊乱,个人生理周期不稳定[2]。

3.1.2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由于家庭成员对宝宝的过度重视,新生儿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有些家长要求护士扎针时候能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孩子遭受二次痛苦,这对于新来的护士甚至有经验的护士来说有一定难度,有r候会受到家长的抱怨甚至责骂,这对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为了提高自身技术,需要护士更认真的积极的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操作,造成了心理压力[3]。

3.1.3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住院患者及家属认为疾病的康复是主治医师的功劳,护士只是医嘱的执行者,当有不妥时就会将抱怨发泄在护士身上,给护士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4]。新生儿科家属无法看到护士的工作情况,输液前要进行“三查七对”,夜班护士需要每2 h观察孩子情况1次。新生儿科独特的工作性质,时常加班加点,加上节假日照常值班,对家庭未尽到相应责任,容易受到家人的误解和自身的责备。医院环境复杂,科室众多,护士与主治医生、值班医生、上级领导、行政科室、患者家属都存在微妙的关系,稍有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矛盾冲突,陷入僵持的局面,导致自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3.1.4专业技术的提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手段和医疗设备都在不断改进,新设备、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也随之产生。呼吸设备和心电监护设备的不断改进,要求护士对熟练掌握各种机器的性能和作用。对各种护理操作能做到游刃有余,顺手拈来,如静脉留置穿刺、动脉血气的采集等。护士定期进行专业技术操作考试、护理理论考试、学分培训、业务开会学习、各种经验交流等,往往下了夜班得不到休息;进行晋升竞争,等都给护士造成了心理压力。

3.2干预对策

3.2.1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护士的时间主要在家和单位,因此单位的环境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在护理站放置绿色植物、鲜花,在病房内粘贴卡通图画,通过改善护理工作环境调节紧张的心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课余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调节护士的身心,还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护理人员与家人、朋友、同学的交流,锻炼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抗挫折的能力。

3.2.2加强人性化管理 制定合理排班制度,对夜班护士实行一定奖励,对于加班护士进行记录,每月进行统一上报,也可给予适当奖励。当入院新生儿很多时,值班护士工作出现难度,可启动弹性加班制度,调用备班护士值班,如果人员不够时,可想、向上级部门反映,调用其他科护理人员,适当参加一些工作;入院患儿不多时,及时安排护士休息,通过合理的排班制度达到劳逸结合,缓解日常工作压力。通过待遇倾斜政策,使护士感觉付出和回报同等。定期对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做到工作了的公平待遇。对于有困难的护士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使护理人员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3.2.3人际关系的处理 每月进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课,课后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业务水平,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促进了人员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建立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5]。对于入院的患儿家属进行耐心讲解,包括科室制度、治疗措施、护理程序等,希望得到患儿家属理解。建立责任护理制度,每位责任护士最多管理10名患儿,自患儿入院后开始全程负责,包括入院、核对医嘱、完善检查、基础护理等方面,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自身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李金蕊,陈琳华,张风梅.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调查与分析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6):487-488.

[2]梁红霞,李依M.临床护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1):65-66.

[3]孙玉琴,黄俊梅.新生儿病房的护理管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66-67.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规范消毒无菌操作降低院感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保证医院护理任务和安全的重要内容自从有了医院就有了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护理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个国家55家医院开展院感现患率调查发现有8.7的住院患者有医院内感染。而护士在临床上承担着大量的对患者的治疗性和照顾性的工作与患者接触密切、连续、广泛。因而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规范消毒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一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得到启示:①新生儿为医院感染的重点人群。②近年来几次严重的院感事件都与新生儿有关。③新生儿的个体特点决定了其为医院感染的重点人群。④引起新生儿院感暴发的原因很多外源性感染常是造成暴发的重要原因。如医护人员不足、手卫生意识不强、病房过渡拥挤和消毒隔离不规范等。

新生儿科护士的规范消毒与无菌技术

空气:新生儿病房全部安装空气消毒机每天消毒次每次1小时每年对消毒机清洁消毒并进行效果评价。

环境和物表:①墙面和门窗:保持清洁每周用8消毒剂擦拭1次。②地面:每天1次使用含氯5mg/消毒剂湿拖。③医疗器械: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完后用75酒精擦拭。④诊疗物品:治疗车、门把手、床栏杆、床头柜每天用含氯5mg/的消毒剂擦拭1次。⑤消毒使用安尔康爱尔碘皮肤黏膜消毒液每周更换。⑥体温计用5mg/含氯消毒剂浸泡分钟~1小时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消毒剂每天更换。⑦湿化瓶、吸氮管、吸氮装置的更换与消毒。吸氮管用后即换吸氧管每天更换湿化瓶、蒸馏水、吸氮装置每天更换用5mg/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分钟~1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后待干备用。⑧暖瓶的污染。暖瓶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摸布进行擦拭。⑨新生儿保温箱的消毒:每天用清水擦拭1次新生儿从保温箱出来后用5mg/的含氯消毒剂内外擦拭干燥后备用。⑩对于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产品。

人员的管理:①晨间护理戴口罩、手套做完后脱手套后洗手。②治疗前后都用肥皂水洗手。为个以上患者操作中间用快速消毒剂(安立久手消毒剂)洗手接触污染物时戴手套。③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严格归类放置按院感的要求进行终未处理针头放入一次性锐器盒各种管道毁形后浸泡然后打包交到医院垃圾暂存间输血袋输完血后送回到输血科。④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由于护士承担着给药的职责因而也要掌握和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按照正确的给药途经、剂量、时间实施给药并注意药物的拮抗问题和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等。

生活起居用品的管理:①物品应浸没在水中时间从水沸始算起不得少于15分钟干燥贮存小时更换。②新生儿使用的布类:一用一换。③床上用品:一用一换。④直接接触新生儿皮肤物品:一用一消毒。

护理操作环节的管理:护士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完善治疗和护理操作流程减少陪住人员及无关人员的停留降低人员密度减少探视、陪护人员。

结果

护士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人员每个月对空气、物品、物表、手进行监测。同时对住院时间较长的新生儿进行血培养。监测结果是近五年来的院感统计表明新生儿科近5年来未发现1例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且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品管圈活动;产科病房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b)-0126-04

Value explore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reducing the nursing risk of neonatal in maternity ward of general hospital

WANG Ling JIANG Xiaoling

The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decreasing the nursing risk of neonates in maternity ward of general hospital. Methods 1200 neonates born in maternity ward of the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was established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and visual management methods, while the common nursing methods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happening of diseases, recovery time and medical inccident affairs rat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morbidity rate of the two group (P > 0.05). But after carrying out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jaundice hospitalization leng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7.11±0.52) d to (6.24±0.41) d (P < 0.01), pneumonia hospitalization length reduced from (8.05±1.02) d to (7.21±0.88) d (P < 0.01); neonatal adverse events rate decreased from 5.30% to 2.70% (P < 0.05).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obstetrical war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decrease the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Neonat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bstetrical ward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组成的小集团。这个小集团,作为全面品质管理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品管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并从中增加同仁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和谐气氛,称为QCC活动[1]。QCC应用到护理服务行业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2]。产科病房在综合医院多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病区,而综合医院产科护士同时担负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而新生儿又属于与儿科交叉的围生医学范围,护理工作繁杂,风险较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综合医院产科的新生儿绝大多数属于早期新生儿,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及新生儿疾病,如何有效管理产科病房新生儿,防止新生儿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对于患病新生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管理模式,它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早期识别、及时评价和早期处理,以减少医疗事故和意外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医患双方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自2012年1月以来,对病区新生儿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品管圈活动在产科的应用,对新生儿风险加强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及平均风险事件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2月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共1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00例,孕龄32~42周,平均(37.0±4.0)周,男325例,女275例,剖宫产354例,顺产246例,转儿科共53例,纳入研究547例。实验组600例,孕龄31~42周,平均(37.0±4.2)周,男315例,女285例,剖宫产348例,顺产252例,转儿科共62例,纳入研究548例。对照组和实验组资料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凡是出生后由儿科医生决定立即收治儿科的新生儿均不在本研究之列。

1.2 研究方法

除了按常规设置新生儿床头卡和腕带标识外,根据新生儿有无高危因素分别标识为高危儿,使用红色卡片;非高危儿,使用绿色卡片。凡是新生儿母亲存在疾病或分娩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及新生儿存在疾病的标识为红色高危儿卡片,而顺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儿标识为绿色普通儿卡片。红色卡片标识:床号、姓名、出生时间、体重、孕龄、Apgar评分、分娩方式、高危因素;绿色标识:床号、姓名、出生时间、体重、孕龄、Apgar评分。将卡片置于婴儿床头。同时对于产科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对于高危儿的护理观察和对高危儿可能发生疾病风险的认识,针对不同的标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3 研究内容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疾病的情况,发病后儿科住院天数,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

2.1 成立品质小组

小组人员共8名,护士长担任圈长、护士长助理任秘书作会议记录,圈员为产科病房护士3名和产科特需病房护士3名,所有人员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品管圈成立后,圈长带领小组人员进行培训,需掌握品质及品质管理的知识,通过投票结果,设定圈名为“爱心圈”;徽标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徽标为底色的基础上,两个心形抱成一团;含义为“温暖人心,温暖我心”;同时明确了品管圈活动要求,圈长每周组织1次会议,每次会议时间50 min。

2.2 计划

首先主题选定,圈长用激发每个圈员思维的形式,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本原因分析法(RCA)等工具,提出新生儿在产科病房中的一系列问题,对照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的顺序,然后集中意见,利用分类法依次筛选出主题,最终确立“降低新生儿在综合医院产科病房中的风险”作为品管圈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时间以6个月为活动周期,设定具体项目负责人和每步骤所需的时间。继而对现有产科病房中新生儿风险进行现状把握,从医护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护理技术等进行检查;通过流程图将现行工作充分掌握,把现有产科病房中新生儿的现象与标准服务差距以及变化加以观察和记录,并设定改善目标值为5.23(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经过圈会设定目标:降低新生儿在综合医院产科病房中的风险;3个月内提高护理质量。并针对护理质量低下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通过鱼骨图特性要因图分析护理质量低下的原因,选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与新生儿家长的沟通、护理操作流程、健康教育等四个要因;对四个要因再做一次检查;最终在第8周完成了从人员、护理和环境解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要因拟定护理措施。具体见图1。

图1 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

2.3 护理对策实施

2.3.1 细化产科病房中的护理工作内容

2.3.1.1 保暖 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排汗能力差,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差,新生儿体温极不稳定。出生后立即放于热辐射式抢救台上,用干毛巾擦干新生儿,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回到病房后棉被保暖。

2.3.1.2 喂养 提倡及早喂养,以防止低血糖。提倡纯母乳喂养,由于有医学指征可采取配方乳。试喂5%糖水5 mL,每2小时1次,喂两次后无呕吐开奶。喂奶时将新生儿抱起取半卧位,喂哺前,先将乳液滴于喂食者手背测试乳温,无烫灼感方可喂哺。人工喂养的奶量:出生第1天,30~60 mL/(kg・d),第2天60~90 mL/(kg・d),第3天90~120 mL/(kg・d),具体的奶量应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酌情增减。

2.3.1.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生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吸净口鼻及气道的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普通新生儿可放置于一个30°左右的斜坡式床垫上,并使其侧睡,防止溢奶而引发窒息。高危儿可再其基础上,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一旦发生呼吸抑制,可轻弹、拍打足底或托背等恢复呼吸,同时遵医嘱给予吸氧,氨茶碱。

2.3.1.4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加强对家属预防感染知识的宣教。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必须洗手,以防止其交叉感染。新生儿每天须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每次大便后臀部须用温水清洗,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须用碘酒消毒。

2.3.2 优化产科病房中的护理人员技能

提高护士对各项操作的熟练性,注重护理知识的专业性。针对在产科病房中常见的新生儿呕吐、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疾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并每月一次进行业务学习;对疾病进行归类,由各专业护士负责学习和指导。护士必须在床旁进行交接班,晨间交班护士长必须到场,确保交接班的完整性。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及其家长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2.3.3 加强高危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

入院时由接待护士对高危新生儿家长进行初次健康教育。主要讲解高危儿的护理程序、签署高危新生儿特殊治疗及护理知情同意书。在住院期间,由护士对家长集中进行早期干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1~2次。采用多媒体教学,结束后发放指导材料及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培训内容的掌掘情况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干预操作示范指导。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式采用书面、面对面传授、电话、短信、E-mail、QQ、飞信等形式,从根本上弥补了产科病房开展中的不足,满足了新生儿家长的需求,推动了医院的发展。

2.3.4 早期干预

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高危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主要包括视听刺激、新生儿抚触及婴儿被动体操训练等,每日2~4次,于喂奶前30 min或两次喂奶之间、高危新生儿清醒时进行。干预训练时家长进行观摩,并指导家庭干预。

3 结果

根据计划6个月后进行效果确认。另选取黄疸和肺炎新生儿转儿科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黄疸住院天数为(6.24±0.41)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7.11±0.52)d,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肺炎住院天数为(7.21±0.88)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8.05±1.02)d,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产科病房中新生儿常见疾病比例见表1,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见表2。

表1 产科病房中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比较(例)

表2 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668,*P < 0.05

4 讨论

综合医院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是由产科护士承担,产科新生儿均为早期新生儿,极易发生疾病及意外事件,如何规范和提高产科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有效规避医疗风险和意外事件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生意外或疾病,及易导致家属误解,导致医疗纠纷发生[3]。新生儿安全管理是产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关键是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4-7]。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全体护士参与品管圈活动全过程,护士们的工作责任心与满足感增强,主动服务及团队精神明显改善,科室的凝聚力更强了,加强了护患沟通,护士对患者全程、仔细、周到的评估和护理,各种健康教育落实到位,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全科护士积极参与实施前后的护理措施,对降低产科病房中新生儿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院产科自2010年起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到科室新生儿的护理管理中来,对新生儿的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隐患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安全宣教制度、病房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等,并同时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组织操作技能考训练和考核,增强了医护人员自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用卡片在新生儿床边进行标识,对普通新生儿和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施行具体的观察护理措施,对其存在的疾病和意外风险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及时干预,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积极主并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加强护患沟通,使产妇及家属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护士进行风险管理[8-9],可以很好地改善护患关系。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及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给产科母婴护理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0-11]。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对高危新生儿疾病做到早期发现,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新生儿的安全得到保障,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宁,周玲.“QCC”方法在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管理品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46-148.

[2] 陈连珍.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结果[J].求医问药,2011,9(5):52-53.

[3] 邱敏芬.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护理杂志,2006,23(9):79-80.

[4] 李加宁,宋燕宾.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护理安全[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57-58.

[5] 曹华华,邓慧,胡妍,等.品管圈在降低颈丛麻醉术后排尿障碍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1):153-154.

[6]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7] 程友花,王蕾.品管圈活动中争创“无铃声呼叫病房”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127-128,131.

[8] 贾丽华,蔡绿花,卢彩萍.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88-889.

[9] Ottosson B,Hallberg IR,Axelsson K,et al.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surgical care impaired by cuts in expenditu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nursing care at a surgical clinic [J]. Int J Qual Health Care,1997,(9):43-53.

[10] 周源芝,王文艳,董养珍.孕期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5(9):102-104.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5

关键词: 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07-02

护理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损害性事件,它不仅给对病人带来危险,而且也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新生儿病房是高风险科室,护理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与护理缺陷。自2007年年底医院成立以来,新生儿病房的急、危、重症患儿数量不断攀升。刚出生的新生儿就住新生儿病房,给患儿家长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在住院期间一旦发生患儿死亡,将会给婴儿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与损失。由于新生儿病房为无家属陪护病房,护理工作具有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工作量大、工作繁琐等特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及风险。因此加强新生儿病房的风险管理是防范各种护理缺陷、提高新生儿护理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对我院2007年-2008年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差错,保证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服务。

1新生儿病房的相关风险因素

1.1患儿方面因素:

由于新生儿患病后代偿能力差、疾病变化快、无自我保护能力和语言功能,细微的病情变化都需要护士通过密切的观察来发现;再加上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先天畸形、产伤、感染、窒息较为多见,均对新生儿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相对地增加了护理风险。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或不合理:

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患儿日常的治疗工作,还要完成大量的新生儿喂养和基础护理工作。合理而足够的人员配置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条件。

1.2.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无慎独精神、过于自信、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过度疲劳、情绪的影响等,均可增加护理风险。

1.3管理因素:包括制度的不健全、护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安排人力不合理 、管理者危机意识淡薄等。

1.4环境因素: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等。

2对策

2.1不断强化新生儿病房制度建设与质量监控:

周密详尽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保证。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护理工作流程,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层层相叠,环环相扣,责任到个人,职责分明。

2.2更新制度,调整职责内容:

首先管理中要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调整各班职责内容等;其次,管理者要树立危机意识,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并且看到自己管理上的缺陷,寻找改变现状的办法。

2.3强化危机和风险意识: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危机的发生随时存在,有些可以预料,有些却在意料之外。因此,管理者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每月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及缺陷分析,强化危机和风险意识。

2.4强化专科护理学习,提高专科技能及护理观察能力:

新生儿科护士不应只有"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还必须精通"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以不断促进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如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新生儿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等。加强对护士业务能力培训,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学习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

2.5实行人性化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管理者要关爱护士,不应把排班当作行使权力的手段,而应把它作为合理安排护士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表,尽可能照顾护士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以免失去安排的合理性以致影响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身体健康。另外,护士长应掌握科室每位护士的人格特征,有目的加以指导和监督检查。在工作中转变护士的服务观念,强调以人为中心。制订语言、行为服务规范,实行首问负责制,普及护理服务用语,进行护士礼仪培训,使之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病房环境及病人卫生管理,争取病区婴儿清洁,病室环境美化,减少噪声及其他污染。

2.6杜绝惯性思维以及"想当然"的做法:

在临床工作中,年资较长的护士往往因出现惯性思维对特殊情况的估计不足而出现护理差错事故。护士应提高对疾病的评估能力,以及对疾病发展的可预见性,及时纠正日常工作中的偏差 ,强调以预防为主。

2.7建立重、危新生儿护理观察管理制度:

重、危新生儿病情危重、疾病变化快,对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双胎、新生儿窒息、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在病房内护士给予重点监护。

2.8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设立相对独立的新生儿病室,分设普通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监护室、隔离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工作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穿洁净工作服,每次工作前后认真洗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所有用具1次或2次(门把手、床头柜、桌凳等);地面每天湿式清扫3次,有污染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拭;病房内空气循环风消毒机每隔2 h自动消毒1 h,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做好登记;新生儿均使用纸尿裤、衣服、被子、被单等,使用前必须高压灭菌,并设专用柜存放;新生儿喂奶及沐浴用品必须一婴一用,并经过高压蒸汽消毒;新生儿患传染病者,应分室隔离,床栏应挂标记;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换下的尿布、衣物及时放入黄色污物袋内,污物袋每2 h更换1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2.9加强安全管理: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在进行交接班和做治疗时严格核对腕带(EDA扫描),做到万无一失;严格探视制度,我科规定每周三下午为探视日,家属可通过探视走道探视患儿1次;充分利用门禁系统,新生儿病房实行24 h封闭式管理,严禁外人入内,防止新生儿丢失。

2.10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主要是做好健康宣教和婴儿护理知识指导;抓好住院前、住院中、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2.11做好新生儿护理文件书写:

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的提高,举证倒置法律原则的出现,使医疗护理文件的记录成为医疗官司的证据记录。在新生儿的护理文件中,新生儿的护理记录单成为新生儿护理文件的重中之重,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严密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及书写能力,避免遗漏、错写等情况。

3小结

新生儿科是临床的高风险科室,通过进行风险教育及强化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及抗风险的技能,使护士明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护理操作,并加强自律,用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进行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总之,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来自于诸多方面,护士长除抓好质量管理外,还要注重细节管理,搜集并总结日常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效地减少新生儿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6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护理;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生儿窒息作为临床中较多见的新生儿疾病,具体指的是胎儿在娩出之后的 1min 内,只存在心跳没有呼吸或者是没有出现规律性呼吸的缺氧情况,是造成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病症之一[1]。该病直接影响了新生儿的正常活动,对新生儿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折磨,还会给其家长造成严重的生活和经济负担。已有临床研究表明,在新生儿窒息的早期,如果给予正确的、合理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得新生儿窒息对各组织脏器的刺激降到最低,并且有可能将损伤逐步恢复到正常 [2]。因此,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质量,并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规范和提高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通过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其进行新生儿窒息护理的1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与干预的方法和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新生儿护理服务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这100例新生儿中,男性新生儿41名,女性新生儿59名,年胎龄 33-43 周,其中 42 周 的患儿为48例;经阴道分娩的患儿为 44例,经剖宫产分娩的患儿为 124例。所有新生儿在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且所有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在对100位患儿依据新生儿窒息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同时,还要进行优化的护理服务进行护理。首先,新生儿出生后将其放置在 30-32℃的远红外线辐射保暖台上,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擦干羊水、血迹,减少体表蒸发散热,可减少氧的消耗,有利于患儿缺氧窒息的复苏。保持室温 26-28℃,相对湿度 55%-65%,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严密监测皮肤温度。其次,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患儿家属进行治疗前的心理调整,同时让患儿家属了解实施治疗的安全和可靠性;要保持病房、楼道以及该楼层其它地方的干净整洁;病房中可适当摆放鲜花和绿色植物等,注意病房内卫生。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到时刻监控。同时,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 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 1 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 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再次,保持病房内,尤其是病床的卫生、整洁,要对床单、被罩做到一天一换。要对待患儿及其家属像家人一样,耐心地与患儿家属进行谈话、聊天等交流工作,耐心解答向家属解答患儿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儿家属解除压力。

1.3 神经系统评价方法 采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是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AlnilTison,AT)及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该方法主要包括:头围、清醒和睡眠的一般形式、显著的斜视、持续的眼球震颤、视觉追踪、听眨眼反应、面肌麻痹、自然活动、异常运动、方窗、双手的摆动、头项侧面转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52项。其中,4-7 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SPSS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量(χ±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结果我们发现,100例新生儿窒息病患中复苏成功的有 98例,治愈率达到 98.0%,死亡 2例,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提高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工作的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研究。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新生儿窒息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的成败[3]。当今,提高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工作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广泛关心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工作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广泛关心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李艳红等人通过对3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应用改进后的优质护理服务后发现,通过在新生儿窒息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大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增强了临床疗效。这种护理方法的改进与实践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患儿在医院内的护理质量,使得患儿的复苏率明显提高,并使得护患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陈丽英等人通过对医院新生儿窒息优质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在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程对于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提高新生儿家属在护理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通过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100例新生儿窒息病患中复苏成功的有 98例,治愈率达到 98.0%,死亡 2例。这一结果也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类似,进一步证明了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永梅,曾德会,辛红菊,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2009,31(11):140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