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医学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医学重要性

急诊医学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小剂量;星状神经阻滞;桃红四物汤;穴位针灸;偏头痛;综合治疗

Clinical research of low dos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oints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DING Ya-sha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Luohu hospital), Shenzhen 518001, China

作者单位:518001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罗湖医院)

麻醉科疼痛门诊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ow dos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combined with Taohong Siwu decoction and points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Methods 105 patients with migra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Patients in group 1 which as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western medicine; patients in group 2 were received low dos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treatment; patients in group 3 were given combined therapy of low dos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Taohong Siwu decoction and points acupuncture. Results Group 2 and group 3 were obviously better in controlling pain and improving VAS scor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Furthermore, group 3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ure rate of migraine, decrease the recurrence rate, prolong relapse interval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Especially, when compared with group 2, group 3 also had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simultaneous phenomenon of the patients, such as refractory insomnia, dysmenorrhea. Conclusion Combined therapy of low dos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Taohong Siwu decoction and points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Key words】 Low dose;Stellate ganglion block;Taohong Siwu decoction;Points acupuncture;Migraine;Combined therapy

偏头痛是疼痛门诊常见病症,病因不甚清楚。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偏头痛发病率为79.7/10万人[1]。药物治疗虽然繁多,但效果并不显著。近20年来,国内各大医院疼痛门诊广泛采用星状神经阻滞法治疗偏头痛[2,3,4],取得良好效果。但因用量过多,稀释容量相对过大,文献资料显示,履有严重并发症及药物毒性反应报道。2002~2009年,我院疼痛门诊采用小剂量星状神经阻滞、辅以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5,6,7]、穴位针灸综合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100例小剂量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患者中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及药物毒性反应出现。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的诊断标准,排除颅内占位、高血压病、颅内感染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头痛至少发作5次,发作持续4~72 h/次,并且至少具有下列特点中的两项:(1)偏侧;(2)搏动性;(3)中、重度影响日常生活;(4)走楼梯或类似活动可加重头痛。另外头痛发作期至少具有下列一项伴随症状:(1)恶心或者呕吐;(2)畏光、畏声;(3)顽固性失眠;(4)妇女痛经。头痛强度分为四级:I级,不痛;II级,轻度头痛但并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III级,中度头痛但不需停止日常生活与工作;IV级,重度头痛,不能参加日常生活工作。150例入选患者,年龄在20~70岁,平均46岁,其中男52例,女98例。单盲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第1组为对照组:用口服西药常规治疗,如尼莫地平片40 mg,3次/d、谷维素10 mg,3次/d、去痛片1片每1次;第2组为治疗A组:施以单纯小剂量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辅以西药基础治疗;第3组为治疗B组:采用小剂量星状神经阻滞与穴位针灸交替,隔日一次,同时服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汤剂,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上述综合治疗每7 d为一疗程,患者均坚持治疗二疗程。

1.2 治疗方法 1.小剂量星状神经阻滞术:注射药液总容量为6 ml(内含2%利多卡因2 ml、维生素B12,500ug、地塞米松1 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6 ml)。采用颈前正中入路,第6颈椎横突注药法。具体操作: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颈稍有伸展,微偏向治疗侧,微张口,在胸锁关节上方3 cm(两横指)处、平环状软骨。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内缘深压触及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并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向外侧推开,距前正中线旁开1.5 cm左右,以7号短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达第6颈椎横突触及骨面,退针2~4 mm,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针头不动,右手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将上述配药缓缓注入即可。于注药后5~10 min内出现阻滞侧眼睑下垂,球结膜充血,瞳孔缩小,皮肤温度升高,出汗停止(即horner氏综合征)者证实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到位。并与针灸治疗交替,隔日一次,3~5次为一疗程。

1.3 中药汤头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根据患者脉象、舌苔、八钢辩证治疗,主药: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5 g,川穹10 g,熟地30 g,白芍15 g,枳壳10 g,地龙10 g,蝉蜕10 g,炙蜂房10 g,蝎子5 g,蜈蚣1条,元胡锁15 g,甘草5 g,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加减:(1)肝火偏盛、口苦、咽干、舌红、脉弦、受精神刺激而加重者,加龙胆草5 g,钩藤30 g,天麻10 g,石决明30 g;(2)风痰内阻、头身困重、苔黄腻、脉弦滑者,加法半夏10 g,全瓜蒌20 g,炒苍术10 g;(3)肾元亏虚、头脑空痛、遇劳加重、舌苔淡、脉细无力,加黄芪30 g,菟丝子30 g,桂枝10 g。

1.4 针灸方法 针刺以手少阳经穴为主,以患侧的太阳、头维、风池、完骨、赞竹、丝竹空、悬颅、率谷、百会、上星。辅穴选曲池、内关、合谷、列缺。肝阳上亢者加太冲、足三里;肾虚型加太溪;血虚型加三阴交;淤血型加膈腧。每次留针25~30 min,与小剂量星状神经阻滞术交替应用,隔日一次。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记录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伴随症状改善。疼痛程度采用1~10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scale,VAS):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疗效评定:痊愈:随访半年偏头痛无发作;显效: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疼痛程度下降一个等级,VAS减少大于5分;有效:发作频率减少20%~49%,或疼痛程度下降一个等级,VAS减少大于3分;无效:治疗前后毫无变化。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记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表1

偏头痛患者各组治疗前后指数比较表格(x±s)

时间发作频率(次/月)持续时间(h)疼痛程度(VAS评分)

治疗前总数150例6.45±2.337.45±3.117.32±1.55

治疗后第一组对照组50例4.47±2.113.51±2.325.15±1.66

第二组治疗A组50例2.35±1.642.53±1.012.95±1.88

第三组治疗B组50例1.01±0.831.13±1.021.32±1.45

注: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A组治疗前后比较P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组为单盲随机分组,故治疗前各疼痛参数为三组均数,无统计学意义。

将各组治疗前后各项疼痛指数进行比较,第二组治疗A组,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偏头痛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及代谢、饮神因素有关[8]。许多学者提出偏头痛是原发性神经源性紊乱,伴有继发性颅内血管缩舒运动功能改变的假说来解释偏头痛的发病机制[10]。星状神经节阻滞能使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保持恒常性的功能[9]。近几年来国内各家医院疼痛科及疼痛门诊广泛开展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利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调节头面部植物神经功能,改善血管舒缩异常,使其处于一个稳定状态,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文献资料显示,用量多少、稀释后容量多大目前不规范,屡有局麻药中毒反应,以及严重并发症报道,如误入颈总动脉、臂丛神经阻滞等,影响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所谓小剂量是指最小有效安全剂量:一方面是指注射液中含量小:通常用量2%利多卡因4~6 ml,最大为8~10 ml;另一方面是指稀释后的容量小:据文献报道常用稀释后容量为8~15 ml,有报道最多达20 ml的[2]。

本研究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确定一个最小有效安全配方为注射液稀释后容量为6 ml,而注射液中含量仅为2%利多卡因2 ml,加入维生素B12 500 ug,地塞米松1 mg。均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以每次注射后均能出现明确的Horner氏综合征为准)[11],既安全可靠,又无严重并发症以及药物中毒反应。

其次,有人发现偏头痛患者,不仅存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还有血流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现象等血液流变学改变[12,13]。中药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现象具有很大优势,治疗组B组患者辅用中药汤头:桃红四物汤加减及穴位针灸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桃红四物汤出自清代吴谦等所编《医学金鉴》一书,是治淤名方,认为具有祛风化瘀通络作用,被很多中医名家用来治疗偏头痛[6,7,14]。穴位针灸具有舒筋活络、消炎镇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靠疗效[8]。

研究表明:100例小剂量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患者中无一例药物毒性反应及严重并发症,既能获得预期效果,又更加安全可靠。而单纯小剂量星状神经阻滞术治疗A组与小剂量星状神经节阻滞辅以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及穴位针灸综合治疗B组比较,在缓解患者头痛急性发作方面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口服西药对照组无法相比的。综合治疗B组50例研究中:将小剂量星状神经阻滞、穴位针灸、中医桃红四物汤加减,八钢辩证三者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及时解除患者急性头痛发作的基础上,利用中医活血化瘀,针灸疏通经络,消除痛治疗作用,起到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延长发作期间的作用。在改善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小剂量星状神经阻滞术,尤其在改善患者伴随症状如顽固性失眠、妇女痛经方面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起到中西医结合,相得益彰,优势互补作用,为偏头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内容。

参 考 文 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陈文武,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6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120-122.

[3] 丁常云.星状神经节和局部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头痛2 038例分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1:5758.

[4] 刘燕芳,李光,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 中国临床康复 2003,32(2):112.

[5] 陆克勤,杨燕敏,等.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河北中医,2000,22(12):1002-2619.

[6]程德化,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偏头痛54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1):19.

[7] 陈戎.桃红四物汤治疗偏头痛44例.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淤症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1.

[8] 向勇,杨光,等.交感神经系统在炎症痛中的作用.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3,2:73-75.

[9] 张丽红.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机制.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3,2:79-81.

[10] 刘若卓.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2,4:225-226.

[11] 徐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Hune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2,1:25.

[12] 许德英,等.138例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113-114.

急诊医学重要性范文2

我国急诊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外医学院校早已形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三者并重的教育模式。而我国急诊医学教育模式仍属于“专才式教育”,只重视专业素质培养,忽视人文社会学科教育。有调查显示46.7%的医学生并不了解人文课程[2]。人文医学课程尚未普及,与重视程度不够、课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文化环境闭塞等因素有关。目前,急诊医学中人文素质教育不足,是急诊医生或医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薄弱的关键所在。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急诊医学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急诊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体制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合作,以及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留学费用,参加我国医学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医学留学生教育也对提高医学院校国际交流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的学科[1],临床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临床实习是对理论课程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急危重症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留学生而言,因为存在国籍、语言、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留学生急诊医学临床实习面临更多困难,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具有10余年留学生教学经验,结合多年留学生带教经验,对留学生急诊医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和进一步探讨。

一、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带教老师资格准入制度

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对带教老师的英文水平有较高要求,由于急诊教学临床情景多样化、疾病谱复杂、突发状况多,熟练应用专业英语与留学生零障碍沟通并达到让学生充分理解,是急诊留学生临床带教中面临的最大难点和首要问题[2]。这就要求临床实习带教老师不仅能够熟练阅读及撰写英文文章,还应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以保证与留学生的无障碍交流,确保留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1.加强教师培训。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及英语培训,建立起专业及语言过硬的教师队伍。医院及科室与国外相关学校及实验室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定期选派青年骨干出国学习,鼓励带教老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出国进修以及国内相关留学生教学学习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教师梯队。形成“老带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从带教模式、专业知识以及英语交流技能等多方面对新任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带教老师教学水平尽可能统一标准化。2.实施带教资格准入制度。首次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后进行试讲,由教研室联合我校教学督导共同进行量化评估,涵盖专业知识讲授、语言表达、教学方法、课件设计等方面,考核合格者准予承担留学生教学资格。未合格者由教研室专家及教学督导提出问题所在及整改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下一学期经改进后再重新审核评估,直至评估合格方可具备留学生带教资格。3.提供教学培训机会,培养专业特长。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多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虽然相对较少,但乐于尝试和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留学生年龄差距小,容易调动实习课课堂气氛,因此加强对这些年轻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学相长,有助于显著提升实习课程质量。每学期固定为实习带教老师提供参加校级教学比赛的机会,鼓励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及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将急诊教学临床实习常见内容,如心肺复苏、中毒等进行内容拆分,每部分由固定教师带教,要求带教老师熟悉并跟进相关技术、指南更新,充分查阅相关文献,及时补充并更新教学内容。

(二)规范留学生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留学生教学尚缺乏规范化的英文教材,很多教研室通过组织带教老师编写相关教材,但因参考资料以及教师水平的限制,这种教材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灵活性,很难满足临床见习教学需求。我校急诊教研室为带教老师提供2—3种国外全英文教材,并与国内教材联合使用,便于带教老师迅速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部分教学内容与国内、国际指南更新关系密切,如心肺复苏,基本间隔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会进行更新,而中毒部分,国内中毒流行病学与国外有所不同,仍以农药中毒为主,因此针对心肺复苏部分及时补充最新原版英文指南,而对于中毒教学,则补充国内相关中毒如有机磷、百草枯等指南意见。进一步强化理论课教学内容,同时扩展、更新相关教学内容。

二、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开展临床实习课程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理论课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的临床学科,在有限的理论课教学时间内很难做到全面细化地逐一学习,临床实习则是进一步培养留学生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培养临床思维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阶段。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传统的“填鸭式”显然不适合留学生实习课教学,因此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对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尤为关键。本教研室经过长期留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形成多种教学方式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自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医学院首先试行后,逐步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PBL教学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线,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解答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习隐含于问题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已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3,4]。留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考和提问,喜欢自己实践和探索,临床实习课程时间充裕,较理论课灵活性强,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讨论提供了可能。通过这种问题导向的讨论,可以有效提高留学生对急诊临床实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师诱导的问题讨论,有效加深留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主动查阅文献、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扩展理论课程内容,进而达到临床实习课与理论课互为补充、逐步深入并强化的作用。在急诊实习课教学实践中笔者观察到留学生普遍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总结相关知识点,在培养留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处理问题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病例导入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临床案例导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5]。通过典型病例的讨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使学生将理论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对疾病的诊治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但实际工作中急诊病例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缺乏可控的临床病例,也是急诊实习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另外,留学生与患者沟通障碍也是留学生临床实习的重要障碍。因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重总结典型病例显得尤为重要,如心肺脑复苏、中毒、热射病、创伤救治等疾病。总结并建立急诊医学典型病例库,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如果没有相应的临床病例,可导入病例库中的典型病例,结合PBL教学方法,使学生切身体会临床诊疗过程,提高学生对病史采集、查体、诊疗思路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能力。

(三)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

医学模拟教学是通过正常人模仿的“标准化病人”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提供模拟病人,从而模拟真实临床情景的一种教学方法。急救技能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最能体现急诊医学学科特色和水平,但在我国现阶段医疗环境下,对于需要紧急处理或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让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尤其是存在一定语言沟通障碍的留学生进行实际诊疗操作,是不现实也是不合乎医学伦理道德的。因此仿真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模拟临床情景、锻炼急救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已成为我院留学生急诊实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校临床技能中心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Patient,SP),经过反复培训与磨合,能够在临床实习中模拟相关疾病就诊及诊疗过程,具有反复性和可控性等优势,有效弥补了实习课中临床病人不足的缺陷。此外,针对心肺复苏见习,采用我院临床技能中心引进的挪威诺度公司SimMan模拟人进行仿真模拟教学,真实再现临床各种救治场景如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等[6]。留学生可组成3—5人抢救团队,模拟练习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等最为重要的急救技术,模拟人连接监护仪可显示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实现临床真实场景下的诊疗及抢救过程,弥补临床缺乏实践操作机会的不足,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及临床决策能力。

三、加强教学质量控制及改进

(一)使用实时反馈设备保证教学效果

在心肺复苏实习课中,初始操作练习者常常按压深度、频率参差不齐,此外由于胸外按压非常耗费操作者体力,随着按压时间延长,按压深度和频率不达标是初学者培训中的常见问题。为保证留学生培训的效果和均一性,我们将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应用于急诊实习课堂,该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操作者的按压频率、深度、回弹、中断计时等重要监测指标,便于留学生随时自我调整动作达标,教师实时量化监测和评估学生操作,及时做出纠正和指导,确保胸外按压标准深度和频率,有效提升心肺复苏的培训效果。这种反馈装置的使用,在2015年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也得到推荐,并已经开始应用于心肺复苏培训,证实有助于达到实时优化的心肺复苏效果。

(二)加强教学监督及效果评估

急诊医学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急诊 医疗纠纷 急救机制 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99-02

急诊科是医院的应急系统和窗口单位。它承担着各种急危重病人的医疗救治、观察与监护任务。急诊医疗纠纷相对较多。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是急诊工作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急诊工作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供大家参考。

1 急诊为什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急诊容易出现医疗纠纷,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即患方、医护人员和急救机制。

1.1 急诊病人病情急,或危重,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效果期望高。所谓急诊,都是因“急”而来诊。病情往往较重,许多病人病因也不明确。在一般人看来,病人到了医院就可以放心了。而实际上,医学讲求客观依据,医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这种情况下,医生常常采取对症处理,但病人或家属不一定理解。病人来到医院半小时,还没解决问题,就开始急躁,不配合诊疗或挑剔、不信任,甚至动粗。医疗纠纷因此而起。

有的病,诊断不难,治疗不易。如各种中毒、急性脑血管病、严重创伤等急诊科常见病,如送医院不及时,医生往往回天乏术。家属因骤生变故,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不理解,导致医疗纠纷。

1.2 病人或家属对急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急诊医护人员由于繁忙、疲劳、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容易急躁冷漠,容易对病人或家属不合理要求反感,有时候在和病人或家属沟通时言语简单生硬,或未及时沟通、交待病情,导致病人或家属不理解,引起医疗纠纷。

1.3 医院急救体系不完善。急诊科是医院急救系统的前线,许多工作是需要其他科室支持的,如果医院没有一个完善的急救机制,很难保证抢救措施及时到位。如:急会诊不能及时完成,“绿色通道”不能及时开放,甚至后勤系统如供氧、供电等部门都会影响到抢救工作。

2 急诊科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急诊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复杂,在导致医疗纠纷的三方面原因中,医护人员和急救机制两方面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改进、完善,患方原因也有部分可以因前二者的完善而消除。

2.1 完善医院医疗急救机制 急诊科应按照国家制订的标准编制人员和完善设施,形成符合急诊医学发展的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诊或综合ICU加强治疗的一体化抢救模式[1]。制订并严格执行急诊急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类人员职责,保证抢救设备满足急诊工作需要。要保证急诊科和住院部各科室、辅助科室在抢救时能够做到互相协作,密切配合。要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并保证能在需要时及时启动,畅通无阻。除急诊科外还应有包括内科、外科和手术室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治第二梯队[2],以应对各种突发。

2.2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急诊服务态度 急诊人员因为经常超负荷工作,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而态度生硬。医院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急诊人员一定要耐心细致,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做到急而不躁,忙而不乱。要知道,急诊都是突然发生的疾病情况,病人或家属也缺乏心理准备,加之不懂医学,情绪急躁、要求过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2.3 提高医院急诊诊疗水平 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和医疗质量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基础,只有病人满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急诊科医师应先在各临床科室轮转,掌握各科急救技能,如急诊缝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脏电除颤等[2]。并通过进修、培训、学习、演练等不同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适应急诊工作需要。

2.4 加强与患方沟通,掌握沟通技巧 急诊病人因病情急、危重,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心理反应较为强烈、复杂,因而急诊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的同时,还须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根据急、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3]。沟通能消除误解,对危重病人及时和家属沟通能使家属对病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有一定思想准备,从而避免因误会导致医疗纠纷。

2.5 对急诊人员的人文关怀 前已述及,急诊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极易造成身心双重疲劳。因此,医院应给予急诊医务人员以人文关怀。合理排班,使之能劳逸结合。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急诊人员的津贴、补助,并创造条件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业务发展机会,使之能安心工作。

总之,急诊科是医院医疗纠纷的好发之地,原因复杂。医院应充分认识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急诊急救机制和抢救设施,并加强对急诊人员的培训、培养,关心急诊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以尽量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阮海林,冯小梅,杨春旭,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44-147.

急诊医学重要性范文5

1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

1.1急诊病人往往起病急、来势迅猛、病情发展快,患者对疾病的预见性不强 ,致使患者及 其家属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出现焦急、烦躁、惊慌等心理反应,就诊时,对医院的期望值很高。而医护人员没有和他们同样的焦急反应,引起他们恼火,引发矛盾,对医护人员产生攻击心理,以发泄不满、扰乱医疗秩序,严重影响了救治工作。

1.2 因急救现象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如救护车上的物品准备不充分,或者上个患者使用后没有及时的检查和补充,就容易引起物品失效,抢救仪器无法正常应用,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3 急诊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接受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1]。医护人员不仅要担负急诊救治工作,面对危重病人多,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任务负荷大、持续时间长、缺少规律性, 医务人员在每次抢救过程中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医护人员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1.4 医患沟通信息缺乏,在急诊抢救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忙于抢救生命,而忽视了患者家属对信息的需求,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忽略,缺少与家属沟通,致使家属对患者的状况了解和掌握不够,无法解除和减少他们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稍有不如意,则易

情绪愤怒,充满敌意,向医护人员发泄,一旦抢救无效,家属不可避免产生怀疑态度,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1.5 不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社会逐渐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渐的提高,患者逐渐增强了就医过程中的权利和自我保护,急诊护理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使其了解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真正的为患者着想,不断的提升急诊技术水平,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实施素质培养,加强急诊护士必备的应急能力和防范措施、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

2.2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在实施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医护人员应陪在患者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变化及心理需求,如出现问题,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不间断的护理和治疗。

2.3 增强医患信息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依法行医”的观念[2]。沟通也是一个化解矛盾的过程,近年来许多患者家属对医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所以,我们在做抢救工作的同时, 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在工作中应增强对家属需求的敏感性,引导和鼓励他们倾诉其真实感受,多与家属沟通,注重家属对信息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告知患者的各种变化,并考虑伦理和文化背景,依据法律和伦理来维护医患关系,推定病人了解将接受何种治疗措施,并作出认可或拒绝的决定。让病人接受和理解有关他们的病情、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性质、选择权、 风险和好处,避免某种医疗措施无法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时,病人或家属向医生提出某种不合理的医疗要求。做好全程优质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达到医患双方相互理解。通过多方面的防范措施,使我科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获得满意的效果,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同时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应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大大提高急诊护 理工作的质量。

急诊医学重要性范文6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Emergency Surgery Clinical Teaching/TANG Dong, ZHOU Qing, ZHU Dong-bo,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1):066-068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ode in Emergency surgery clinical teaching. Method: 80 clinical interns in the Emergency surge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y were respectively accepted the PBL instruc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t the end of the intership, interns accepted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Result: The test scores of the PB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BL; Emergency surgery; Clinical teaching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23

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进入临床工作前重要的准备阶段[1]。这一时期的学习区别于之前在学校中的单纯理论学习,灵活性增加,更注重实践。急诊外科作为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在急诊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学生对多发伤、危重多发伤、复合伤的认识一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2]。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3]首创。经过近40年的发展,PBL教学法逐渐被国内外医学院校所采用,已经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4]。PBL教学模式应用到急诊外科是新形势下急诊外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新的尝试。

1 教学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实习的2008级临床专业学生80名,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首先由临床带教老师选择典型的临床真实病历,整理出完整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体检、实验室及器械检查以及影像学图片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患者的入院时情况,由带教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讨论并通过书本、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资料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安排各组再次讨论,最终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对专题进行总结归纳性的发言,由老师点评、解答疑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由带教老师讲解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病例以及相关知识。

1.3 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方式分为3个部分,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考试评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用调查表形式获取,考试评估采用包含急诊外科教学内容的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以P

2 结果

2.1 教师评价 教师们对PBL教学法应用到急诊外科实践教学表示认可。认为该方法能够很好的体现急诊外科病例的特点,并能抓住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比传统的带教模式更能适应临床实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给予学生思考和联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通过各种途径来寻求答案。同时,教师们对PBL案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案例的真实性和描述技巧上要更加贴近实际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能加入诊疗具体时间、急诊处置、患者病情变化等因素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达到更好的效果。

2.2 学生评价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80%(32例)的试验组的同学反映PBL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加深知识点记忆、85%(34例)的学生反映能提高主动学习能力、72.5%(29例)的学生反映能够锻炼临床思维能力、77.5%(31例)的学生反映能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77.5%(31例)的学生反映很有兴趣,希望再次尝试,65%(26例)的学生反映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75%(30例)的学生反映能扩展知识面;仅有2.5%(1例)的学生认为浪费时间,不切实际。这些学生的反馈也体现出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存在多个方面的优势,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吸引力,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巩固已学知识点的同时扩展知识面,有所收获。

2.3 考试评估 由急诊外科带教老师出卷,给两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急诊综合能力知识。结果试验组平均成绩(86.43±3.36)分,对照组平均成绩(76.30±6.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

3 讨论

急诊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要求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清晰的诊疗思路[5]。急诊患者一般发病突然且病情较重,急诊外科患者往往是受到车祸、高出坠落、刀刺伤、钝器击伤等致伤患者,如不能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将会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导致不良后果[6]。在国外急诊医师是由高年资,经验丰富的医师担任,对急诊医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要求均较高,可见对急诊医学的重视。在国内,随着经济发展急诊外伤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对急诊外科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对于急诊医师能力也不断提出更高甚至苛刻的要求。急诊医学注重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灵活掌握和临床应用。医学本科实习生在学校的4年理论教学中对于急诊科学的理论教学内容课时本来就不多,在校期间只能对急诊医学有初步的认识,更多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教学是在临床实习阶段接触和感受的。因此,在急诊外科实习阶段能有很好的实习效果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是目前急诊外科实践教学的难点。

3.1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7]。实习阶段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摆脱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带教老师每天按照常规完成交班、查房、修改医嘱、手术、夜班等工作的同时给予学生讲解病例、病程、治疗方案、预后等知识。学生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去诊断,为什么如此治疗方案,也很少能身临其境的体会老师对患者的诊疗思维。只是能记多少算多少,无法调动学习主动性,没有经历思考的过程,到出科的时候感觉好像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没有对本科实习内容有高于书本的认识和实践体会。导致实习效果差,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医学教育的需求,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体现出弊端和不足。而传统教学模式在急诊外科的实践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更加突出,对习惯于灌输模式的学生在急诊外科的实习阶段就非常吃力,很难跟上老师的思维节奏,容易对病情的判断和处置不准确,甚至发生错误,达不到预期效果。

3.2 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一种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8]。PBL教学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以教师为中心,强制学生学习”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由教师指导”的模式;在PBL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前进和对问题的深入、做出恰当评估[9]。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能够更快、更全面的掌握理论知识,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对问题的思考、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3 急诊外科学发展要求PBL教学的应用 急诊外科学有别于一般专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医学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各学科的同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到医疗实践中去,对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急诊外科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1例由120急救车送至医院的车祸患者,到院已经出现休克状态,意识模糊,无法问诊,只能通过生命体征的监测、全面而细致的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来判断病情,与此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抗休克、抗并发症的治疗。这对临床医师要求较高,给予病情分析和诊断的时间少,判断和处置必须细致、迅速。在这样的临床实际环境下,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不适应急诊外科教学的。急诊外科的学习更多的是实践教学,是在临床实践中培养综合临床思维的教学[11-12]。而PBL教学模式正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适合在急诊外科教学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