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基础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基础护理

医学基础护理范文1

    【摘要】:目的了解教师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的主观看法,进一步合理配置基础医学课程,完善基础医学教学。方法2008年10—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组教师(有效人数77人)进行其对护理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的主观看法调查。经专家修改后问卷的内容效度为1.0.

    结果100%的教师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重要;50%以上的教师认为应该开设的基础医学必修课有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生物学;98%的教师认为开设实验课有必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尤其是在解剖学的教学中;94%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知识衔接,比较重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教师组间仅在课程设置意义和原则的部分条目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将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进行紧密联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考虑不同教学方向教师的观点,适当进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的调整。

    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科学、符合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并富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基础。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先期课程,其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医学基础护理范文2

高级护理人才应该不仅掌握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够具备认同感,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基础医学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必备内容。

2忽视基础医学教学的结果

忽视基础医学教育,会给护士以后的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从疾病的发展规律来讲,在医院内疾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所以在临床上护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基本的常规护理以外,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与医生讨论病情,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执行遗嘱等。片面的减少基础医学的学习,一味地增加操作,会使得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受到严重局限。

3基础课目前开设状况

3.1基础课受到挤压,课时数普遍偏少

中职及高职护理专业均是3年制,三年期间学生需学习思想政治课,体育课以及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同时还必需保证8个月的临床实习期。在繁重的教学计划的挤压下,留给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明显不足。护士执照考试通过率是衡量医卫类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直观标准,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在这样的环境下,基础护理课的学习时间必需保证,那么就只能压缩基础医学的课时。

3.2各个职业院校选取教材不统一

编写教材是教师们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职称评定对老师有教材编写的要求,于是大量教师前仆后继地加入教材编写的大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良莠不齐的教材。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对于编写教师都有包销任务,使得教师们在选取教材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选用符合教学需求的教材。

3.3培养计划制定不科学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式良好,护理专业的招生优势让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大量开设护理专业,部分新开设的护理专业教学经验不足,培养计划制定不科学。例如,在最新版的护士执照的考纲中将原本属于病理生理学的酸碱平衡紊乱这个教学内容放到了外科护理学,那么如果没有及时衔接的话,可能出现两个课程都讲述或者都没有讲述酸碱平衡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关于基础课改革的几点想法

4.1课程之间的融合

现在基础课课程多且细,忽略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效的课程融合可以节约课时,其知识连贯性能更好的保持。目前几种呼声比较高的融合方法有:解剖学和生理学合成为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成为异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理学,病原学、微生物及免疫学一起合成为疾病基础学。

4.2讲述内容为临床教学服务,应适当取舍

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教授基础课时,受到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时候不自觉的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而忽视基础知识要为临床教学服务这一基本原则。如解剖学的教学中,神经系统的内容即晦涩又难懂,尤其是神经传导部分,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但其实对于护士的临床工作作用不大,可以考虑将这一部分课时,用于与护士临床操作相关性强的内容。

4.3教师交叉授课,提升授课水平

教师多数只负责本教研室的课程,对于其他专业知识不甚熟悉,对于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衔接不够。于是就有一些观点认为可以让教师交叉授课,提升授课水平,那么如何交叉呢?有些学校已经尝试基础课老师之间交叉授课,还有一些人提出可以大胆尝试让基础教师去兼上一门临床课,让临床课老师兼上基础课,促进临床和基础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交叉基础课老师更加能够理解临床课上需要哪些基础课的铺垫,以后再讲基础课就能更好的把握重点和难点,更好的为临床课教学提供扎实的知识铺垫。

4.4加强基础医学实验课的考核

医学基础护理范文3

1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当前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承担着重大责任护理人才的基地,应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而这些正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一些医学高等院校也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并未完全突破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无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在高职院校进行普及,因此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1)教学理念落后,实验教学定位较低。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忽视了实验课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不到提高。(2)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仍然是按学科设置实验室,实验课由各教研室独立负责,实验室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实验技术人员知识面窄,教学科研能力不高。而且不同学科的实验室之间有实验设备陈旧、重复配置、资源浪费等现象。(3)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理论与实验课的比例约为2.5∶1,并且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开设为主,缺乏护理内容相关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按照详尽的实验教材,按部就班地操作,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4)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对于现在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只注重实验结果的评价,忽略了过程的评价,因此应加大实验教学考核的力度和广度。

2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新体系

2.1设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首先按照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将学科相近、实验仪器设备可共用的实验室进行重组合并,按形态和机能建立综合实验室,构筑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学科共享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如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维护、标本切片制作等由专业实验技术人员负责,通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设立,建立了开放性、综合性、跨学科的实验室,便于管理,利于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2改革实验教学理念,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以夯实学生的基本技能,促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总体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有机融合起来。(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适度采用分组实验、病例分析、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2)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和参加社会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将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专业内容有机结合。(3)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经过实验技能选拔,挑选一批学生参与到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系统地学习如何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怎样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研的兴趣。(4)将网络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校园网和精品课程网站中开设一些实验教学栏目,结合视频、模拟软件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基本操作技能和新的实验技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还可开展网上答疑、电子实验报告,虚拟实验设计等,实现师生网上互动。这种“理论、实践、网络”三位一体化教学,不但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视点,同时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

2.3优化教学内容,改进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将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重复交叉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重组,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及应用性实验。为了满足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应当编写适合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报告。在编写时,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前期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培养相结合,突出学以致用,为满足护理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2.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1)为了更能规范化地监控、监督教学过程,应当纳入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组织听课等手段结合起来,对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实验课程考核办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每节实验项目的出勤、课堂技能达标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评价的成绩。而结果评价”包括期末的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笔试考核成绩,这种二者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2.5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合并重组而是有机地融合,开设的综合性跨学科实验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实验教师要在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学校应该鼓励实验教师继续深造、进修,培养一批实验操作技能较强、知识面广的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提高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水平。

医学基础护理范文4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医学高职高专教 育起步较晚,而且没有规范的模式供借鉴,使得医学高职教育很 难把握“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定位,其课程体系设置、 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的不合理性曰益凸显,存在的问 题如下。

1.1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首先,在基础医学课程的学时分 配上,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总数占总课时比例过大,学生负担较 重,导致后续的专业课课时相对不足,限制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开 设。其次,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基础单独进行教学的传统模 式,各课程为了保证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而忽视了与相关科目 的联系,造成了课程之间知识内容的重复,基础与临床相脱节,忽 视了基础医学课程的实用性和相关性。最后,目前医学院校采用 的教材基本上还是通用基础医学教材模式,虽然近年来出版的教 材已经重视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但是也只是浅尝辄止,不能满足 教师授课的需要。

1.2教学方法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 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曰益膨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繁 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授课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 输式教学方法,这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忽视了对于学 生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满足不了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 的需求。

1.3实验教学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实 验教学仍然是按学科设置实验室,实验课由各教研室独立负责, 实验室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实验技术人员知识面窄,教学科研 能力不高。不同学科的实验室之间有实验设备陈旧、重复配置、资 源浪费等现象。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并且以开设 验证性、简单性实验为主,缺乏护理内容相关的综合性和设计性 实验。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缺乏求知探索精神。 总之,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使人体的系统知识被人为 分成诸多学科[3],实验教学没能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团结 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 任务。

2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

   鉴于目前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课程整合是当 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课程整合应当及时转变基础医学课 程的教学理念,实现基础医学课程的整体优化,以适应新的现代 医学模式和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在整合的过程中,应当重视 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在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与护理操 作、健康指导等有关的实用性内容。通过课程整合,以生命过程或 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相关课程系统化,一方面增加了基础与 临床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减 少不必要的重复,更有效地利用有限学时,完成教学任务[4]。课程 整合的指导思想是: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 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按照人体系 统逐一学习基础医学知识[5]。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帮 助学生理解,加强记忆,符合学习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3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与设想

    3.1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基础医学课程课时所占总课时比例过大,这是许多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基础医 学课程的学时数首先要有所减少,同时也要保证减少后不会影响 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护理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其基础医 学课程课时占到总课时的20%左右,值得效仿。在保证基础理论 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减少学科之间内容重复的部分,删除 老化、过时的知识,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学科之间的衔 接与有机融合,避免基础医学课时过多而限制专业技能的培养。在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基础医学与护理专业知识 的合理衔接,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可以让学生较早地接触专 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实验教 学方面,应该适当增加实验课所占比例,因为实验课是医学教学 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所 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首 先,可以将实验室按照学科特点进行合并重组,取消与护理关系 不大的、验证性的陈旧实验,如生物化学实验中的蛋白质沉淀实 验、酶作用的影响因素实验等,而应该增设如DNA提取、血糖和 尿糖测定这样的综合性、技术性、实用性的实验。并且可以开设一 些由学生自行设计操作的实验,使实验室能够真正成为培养学生 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实训基地。

3.2编写出版整合课程教材随着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科学的 进步,各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各门课程的教科书内容越来越多, 而这些课程之间又缺乏足够的联系,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沉重的 负担。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来从事的是临床护理工作,要 与时倶进,需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探索出版基础医学 整合教材,这些教材能够结合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全 面发展、学以致用的原则,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 合,最大限度地体现护理专业特点。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出版了一 些基础医学的整合教材,如《正常人体功能》,涵盖生物化学和生 理学;又如《正常人体学》,主要涵盖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 理学等。为了与理论教材相适应,应当制定相应的实训课程标准, 编写实验指导,设计综合性、自主性的实验项目,出版配套的实验 教材。

    3.3 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我国基础医学教师多采用传统的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课程整合带来的教学学时数减少, 为不减少教学内容并保证教学质量,这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 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和直观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 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应当适度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PBL教学法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学会如何学习和综合医学 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使学生能够尽 早接触专业知识,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 的主体,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基础护理范文5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最基础的课程,其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就是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这一特点可以在其实验课的学时一般占到总学时的50%上充分体现出来。实验课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实习或工作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一直以来,护理实验教学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由教师讲授、示范,学生练习、回示,教师总结来完成教学。教师过分的强调操作程序的准确性,动作的规范性,刻意要求整齐统一,而学生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新意。由于教学方法较死板,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现将《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方法报告如下。

1.摒弃灌输式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1.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利用案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探究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口腔护理、鼻饲、静脉输液操作中,教师按照临床病人的情况设计案例,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给一个案例,学生分角色操作,并提前写出脚本。课堂上由小组成员先对本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汇报,然后按角色进行操作,操作的同时进行录像,操作后回放录像,小组学生从自己的操作中找出问题,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点 评。

1.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综合应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就所讲授的知识设定一个病例情境,然后学生根据病例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排演相应的护理过程。在设置情境时,特别注意体现出护士规范的站、立、行,与病人的交流技巧以及体现在操作过程中的“爱伤”观念等。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又能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灌肠法、酒精浴、铺床法、搬运法等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采取目标为先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课前提出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根据护理操作规则,本着省时、省力、病人舒适和安全的原则,自己设计操作内容;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老师一旁指导;练习结束后进行抽查。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4 亲身体验法 对运送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在严密做好空气、物品消毒工作的前提下,均采用现场模拟、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真人真做。每名学生都真实体验“护士”和“病人”的角色,感受“病人”心理,体验“护士”行为,学会操作技能。

2.规范实验室管理、建立开放制度

不少实验室是设立在教研室之下的,受到多层管理,实验员大多处在“教辅”地位,工作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对实验室的管理难免疏松。而实验室主要用于上课,或仅在技能操作考核前几天才开放,课外时间不对学生开放,这就使实验室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善实验员的地位,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室管理,尤其是建立开放制度,让护理实验室可以全天候开放,并确保实验室开放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在课堂上未能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或者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进行训练。同时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由学生轮流担当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物品、卫生和安全的管理,做好实验室开放记录,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3.改革考核方式、增加技能竞赛

3.1 改革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应从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五个方面综合评定,才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验成绩100分,分为两部分:一是平时实验课考核占20%,内容包括出勤、仪表、态度、实验报告等,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护理程序步骤来书写,并写出自我感受和创新之处;二是各项操作考试成绩和期末技能成绩进行综合,占80%,评分标准包括技能知识、操作的熟练程度、沟通能力及综合评价。

3.2 开展技能竞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在平时上课中开展组与组之间的操作比赛,并将比赛结果记录到考核成绩中。每学期开展一次全院范围的技能操作大赛。此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参与和竞争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易华容,王霞,吴晓霞. 目标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7; 7(10): 39- 40.

[2]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23(6): 91- 92.

[3]刘静茹,刘晨冰,毛智慧. 改革《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10(7): 186- 187.

[4]史瑞芬. 护理人际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113- 115.

[5]陈钗莺,郑蔚颖,肖素芳,等.《护理技术操作》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7, 17(4):68269.

医学基础护理范文6

1.学生在学习护理礼仪课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礼仪知识缺乏,对护理礼仪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大部分学生缺乏礼仪知识,未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校学习过程中更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护理技能的练习,而忽略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和良好的沟通的重要性。学生甚至认为礼仪是做给人看的,没有真正将礼仪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1.2 礼仪知识生搬硬套,灵活应变能力有待培养

礼仪,贵在实践,重在强化训练,难在活学活用。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实践礼仪知识时,偏重于对规则、理论的记忆,忽略了实践转化和运用,行为举止显得程序化和形式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的改变而灵活应用礼仪知识,实践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1.3 语言行为消极被动,沟通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士的沟通能力显得愈发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融洽护患关系的保证,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而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与医生、护士、病人交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语言苍白干瘪,缺乏沟通技巧,不利于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

2.护理礼仪教学方法及改革措施

2.1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护理礼仪是一门交叉学科,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礼仪等知识。但目前承担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师一般是护理专业课教师,没有经过礼仪的专业培训,部分护理专业教师甚至没有临床经验。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礼仪与社交等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任课教师进行礼仪培训,督促教师自身通过阅读礼仪相关书籍、观看礼仪教学片等方式拓展教师礼仪知识面,提高教师人文修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派遣无临床工作经验教师进行临床实践、加强与临床护理专家的沟通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这样的教师才能“言之有物”、“行之有礼”,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2.2 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内容决定的,同时也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2],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应该做到的。护理礼仪课程在多媒体教学、教师示范教学等教学方法基础上,还可以引入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教学效果。

2.2.1 比较法教学

如在讲到着装礼仪时,可以请几名同学穿好护士服,戴好护士帽,到讲台上,请大家看,在教师引导下请大家按照规范的护士着装礼仪要求对其修正。特别是戴帽子时对发型和头饰的要求,要求护士戴帽前不遮眉,后不及领,侧不掩耳。老师亲自讲学生的头发按照要求梳理好,带好发网或发套,再戴上护士帽,让大家比较前后的效果差异,学生不难明白着装礼仪的重要和细节所在。

2.2.2 养成训练法

护理礼仪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兼顾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营造师生互动的融洽教学氛围。如在讲授护士坐姿时,就让学生分组到台前演示,教师帮助纠正其不规范的行走和坐姿。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矫正,不断强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2.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对护理礼仪的学习非常实用,护理礼仪这门课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程的学习,它是有很多行为动作需要示范,很多护理语言需要掌握的[3]。在学习护士交谈礼仪、交往礼仪、工作礼仪时,教师先对礼仪要点、规范细节进行讲解,更多的是为学生创设各种工作和生活情景,如相互介绍、接受发放名片、接听电话、病人出入院、出入电梯、测量生命体征等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和扮演,在扮演中配合护士着装、仪态、表情、言语举止等,将所学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做到不仅学到礼仪,更要用好礼仪。

2.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操作性,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既要重视系统的礼仪教育,又要注重相应的操作和专业实践,使护生从心智到行动,将礼仪规范落实到日常生活和护理实践中去[4]。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只有通过实践练习才能激发护生的学习愿望;只有走进医院,围着病床学礼仪,让护生亲眼目睹护士的工作、亲自与护士及病人交流沟通,护生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和临床经验,体会护理礼仪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