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文化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文化开发范文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创造性劳动,它与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旅游文化作为一种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势必对写作产生影响。纵观古今,我国许多诗人作家就是从旅游文化中吸取营养、获得灵感,并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1.提供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指作者在写作前,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从生活中摄取来的,尚未经过取舍、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它是作者写作的物质基础。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再高明的作家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旅游文化因其内涵的丰富性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为作者提供写作素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以美的形象呈现出来的山水自然风光,还是沉淀着丰厚文化传统、文化观念的文物古迹,或者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人生感悟等,都能为作者提供极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李白的浪迹天涯,云游名山大川,他就不可能写出如此此众多的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诗篇;如果没有余秋雨人生旅途上的艰难跋涉,他也就不可能创作出那些大气磅礴、充满思辨色彩的优秀散文。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诗人作家的行走江湖、浪迹天涯,我国的文学必将逊色不少。
2.开阔写作视野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绝非对生活的简单复制,因而作者往往需要有开阔的视野,才能写出内涵丰富、立意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开阔作者的视野呢?其途径固然是多方面的,如读书、交友、深入生活等。但旅游更是作者开阔视野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旅游过程中,作者或登高望远,浮想联翩;或触景伤怀,茅塞顿开;或感物赋形,托物言志。纵观古今,许多诗人作家就是在旅游过程中触思、获得灵感,从而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因而旅游对于开阔写作视野,拓展写作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丰富写作内涵
许多人常常简单的认为,旅游中的游山玩水不过是作者积累素材,获得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性认识的过程。其实,旅游对写作者的作用远非于此。写作者在旅游过程中,固然要翻山涉水,记录旅游经历,抒写个人情怀,但更要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性思考,才能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主题更为深刻。许多诗人和作者就是在旅游过程中加深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写出内涵丰富的名篇佳作。诗人王之涣正是因为登上鹳雀楼,才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饱含哲理的千古名句。苏轼如果没有在旅游过程中对庐山的多角度观察,就不可能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辩证思考。如果没有王安石的褒禅山之游,他也就不可能对人生成败的各种要素作出如此辩证的感叹。同样,如果没有余秋雨的人生苦旅,也就不可能有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深沉的思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内涵丰富、主题深刻的名篇佳作,都是作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我们可以说,旅游可以丰富写作的内涵。
4.激发写作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感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资源,这种资源大多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写作实践表明,写作时只有打开情感的闸门,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使文章富有生命力。在旅游过程中,无论是观赏山水胜景,还是品评文物古迹,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这正如刘勰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这种情感,又恰恰是诱发写作动机,丰富写作内涵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当然,作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情感并不会凭空而来,情感的激发和获得是有条件的。首先,作者必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然和人生。其次,作者在平时要多读书,尤其要多读文史著作,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再次,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尤其在游览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时,一定要放飞思绪,设身处地的展开联想,感悟古人的情怀。
二、从旅游文化中开发写作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旅游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但这些资源并非现成的写作素材。它犹如深埋于地下的矿藏,需要我们去挖掘、开发。因此,我们要寻找恰当的途径,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发掘旅游文化中的写作资源。
1.描绘自然风光,培养观察能力
大自然与写作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正是大自然激发写作灵感的真实写照。我国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许多诗人和作家就是在旅游过程中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和描绘大自然的优美风光。李白的《望天门山》,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徐霞客的《游黄山记》,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等都是作者描绘大自然的佳作。旅游作为一种以观察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的活动,对培养和提高作者的观察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在旅游中必须加强对作者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作者在旅游中的观察能力,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观察的针对性要强,注意力越集中、越具体,观察的目光就越敏锐,观察就越准确精细。其次,在观察时要注意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我国虽名山大川众多,但又绝不雷同,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可谓气象万千,各具特点。因而在观察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观察时要独具慧眼。再次,要选好观察的角度。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就不一样。如果没有苏轼对庐山的多角度观察,他就不可能写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名句。最后,要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在观察过程中,要处处留心,持之有恒,并及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事实证明,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他们既是喜欢旅游的人,也是善于观察的人。
2.探寻文物古迹,抒写入文情怀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或与历史人物相连,或与历史事件相关,成为旅游者探寻历史事件,凭吊历史人物,感悟历史文化,抒发人文情怀的重要场所。由于文物古迹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写作资源。我国古代许多诗人作家就是通过对文物古迹的考察和探寻,追寻历史,缅怀先贤,怀古伤今,写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甫的《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更是擅长从文物古迹中开发写作资源的大师。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基本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拓展了散文的写作题材,丰富了传统散文的内涵。从文物古迹中开发写作资源犹如沙里淘金,绝非俯首即得,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首先,作者要有较高的写作素养,才能敏锐地发现隐藏于文物古迹内的丰富的写作素材。其次,要有丰厚的文化积累和对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再次,要有对相关材料的辨别和取舍能力,要能从众多素材中选取能充分表现写作主题的相关材料。最后,要具有广阔的思路和丰富的联想,能将有关史料与现实材料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3.考察民风民俗,弘扬地域文化
近年来,民俗文化旅游异军突起,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差异性、多元性等特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考察民风民俗,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获得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我国地广人众,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历史文化传统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民俗文化样式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它是最重要的生活教科书。因而民俗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写作资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鲜活材料。许多作家就十分注意从民俗文化中吸取营养,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如龚自珍的散文《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内蒙访古》,陆文夫的《苏州漫步》等都是从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中开发写作资源的典范。在旅游中发掘民俗文化资源,并使之成为作者的写作素材,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在旅游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旅游目的地的相关资料,对旅游目的地的山川地理、民风民俗等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在旅游过程要中用心观察,用心体验,并适当参与当地开展的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准确把握当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及其丰富的内涵。再次,要作好旅游记录,在旅游过程中,要随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并对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为写作贮备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4.考察民风民俗,弘扬地域文化
旅游文化开发范文2
[关键词]旅游文化开发;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案例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45-02
1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旅游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各个地方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与地方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地方经济想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旅游文化的开发。山西省左权县,总体面积2023平方千米,左权县涵盖淳朴的民风、传统民族文化以及峻秀的山川,这些独特、丰富的资源是左权旅游文化的精髓,也是推动左权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2左权旅游文化的类型
21古文化
左权县的历史悠久,涵盖的古文化十分丰富。郭守敬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仪器仪表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以及天文学家,他发明了很多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左权县紫金山书院以及郭守敬观象台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地位,紫金山上不仅有很多美如画的自然景观,还有很多人文古迹,特别是古代科技文化。对于左权县古文化的合理开发,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左权县旅游风景区,增加左权县的旅游收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22军事文化
战国时期,辽阳邑是赵国西部非常重要的一个镇区,即左权县。左权县中的古兵寨与紫金山“三关一院”涵盖了大量的古军事文化,时期,左权县作为太行山抗日的主要革命根据地,很多抗日英雄都牺牲在左权县。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新闻媒体人员血洒左权,是当今世界新闻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左权县中完整保存的高大石头房,是时期白求恩医院的旧址,还有一些墙壁上写满了朝鲜文字,诉说着当年朝鲜的英雄事迹。在军事家的眼里,左权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风水宝地,八路军曾经在左权县驻扎了5年左右,麻田八路军总部的旧址中,彰显着左权、、等民族精英的英勇事迹。左权县涵盖的这些军事文化,对于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应当重视军事文化的开发,将其作为左权旅游文化的标志。
23民俗文化
左权县的民间文化艺术十分浓郁,地方文化独具风味。左权县中的小花戏子、民歌在民间流传的范围较为广泛,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一种富有乡土气息、曲调风格多样的民间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左权县的民众基本上从小就会唱歌、跳舞,如郝玉兰、冀爱芳等左权民间歌手唱遍了山西,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一江晚霞剪纸馆、魏建忠曙光钱币博物馆、古婚书馆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左权民俗文化的内容,左权县从来不缺书法、剪纸、集币、绘画、刺绣以及集报等民间艺人。
24影视文化
张艺谋与吴天明共同拍摄的《老井》,拍摄地就是在左权县,这部电影曾经轰动了全世界,2001年左权县玉茭村中的150口枯井才打出水,在回首左权县掘进那一段往事的时候,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勇敢、执着的精神。
3左权旅游文化主题的开发
现代旅游,是一种高层次享受与文化再创造,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真实体现。旅游文化,实质上就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它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文化主题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整合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左权文化具有丰富、独特的内涵,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人对于生活的精神追求。
31度假游玩
人们对于自然的崇尚与情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现代人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左权县中,龙泉沟的气候条件非常好,洞、林、水、寺以及山等一系列旅游景观应有尽有,非常适合人们在此度假游玩;人们在左权旅游景观中能够体会到“密林深处有人家,牧羊坡上唱民歌”的浪漫之情,使游客完全融入到左权县旅游文化的氛围中。左权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可以将度假游玩作为主导。
32红色之旅
就目前来看,人们越来越崇尚历史,红色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了解与掌握历史的必然方向。左权县具有的独特历史背景与地理条件,使它涵盖了非常丰富精彩的军事文化内容与故事。左权旅游文化主题开发过程中,可以将红色之旅作为左权旅游文化的主题,借助抗日根据地,能够与黎城、武乡之间达到一个互补效果,加强左权旅游文化主题的鲜明性。
4左权旅游文化开发的营销策略
41营销思路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地方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只有不断地对地方文化进行合理的创新,促进地方文化中的认同进程,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想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文化认同,就必须对文化形象进行合理的营销策划。优秀的文化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不仅能够进行招商引资,还能够吸引大量的旅游产业人才。所以,在对左权旅游文化主题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树立一个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富含地方特色以及积极健康的旅游文化形象。
左权县境内包含了太行山最高山峰孟兴垴,可以将其改名为“左权峰”,在左权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将太行山最高山峰与左权县紧紧联系在一起,将红色之旅作为左权旅游文化中的主题,将度假游玩作为左权旅游文化开发的主导,然后推出相应的旅游文化产品。
首先,将左权县中的民歌作为左权旅游文化产品的形象,对其进行包装,以传承传统民歌曲调为前提,创新左权县人民的生活内容,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在市场中进行宣传,并且重点将左权县中的英雄事迹进行突出,纳入太行山“红色之旅”这一旅游文化主题中,并且与一些发展成熟的旅游景区进行合作,对左权旅游文化产品进行联合销售。
其次,应当兴办文化产业,对一些文化设施进行合理的运作,在左权县中将民间工艺品与收藏品集中在一起,可以在左权县中设立一条民俗文化街,并且还能够借助当地新闻媒体举办相应的民歌大赛或者民歌节等,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左权旅游文化的影响力,还能够对新人进行选拔,充分地对左权县涵盖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
最后,应当对现有龙泉沟景区中的景点范围进行扩大,在对旅游文化产品进行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中,将度假游玩、红色之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左权旅游文化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对左权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合理的组合;左权县各个旅游景区还应当设定多经典一票制的收费模式,对各个旅游景区中的收费价格进行统一,然后推向旅游市场,达到旅游文化开发促进消费增长的目标。
42服务行为
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人,左权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规范服务行为非常的重要。左权旅游文化营销服务行为应当充分体现出左权独特的民族风俗,设计与左权文化、景观相协调的服饰,对于不同特色的左权旅游景区,对于各个景点的设计要体现出不同色调与不同风格,使左权旅游景区服务人员的服饰、造型等一系列事项能够协调统一、富有特色,与旅游景点相互融合。同时,左权旅游景区中导游队伍的专业性、服务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左权旅游产品营销与左权旅游文化传播状况,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导游队伍的健全,为了能够确保左权县纯正的民族风俗能够吸引广大的游客,可以在一些特色景区中配置当地人作为向导,使游客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左权旅游文化具有的特色,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左权旅游景区的游客量,扩大左权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左权旅游文化主题开发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实践证明地方旅游文化的有效开发,在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2)
[2]雷清旅游业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推动作用探析――以陕南为例[J].中国商贸,2011(23)
[3]黎翔论旅游开发对从化经济的推动作用[J].成功(教育),2012(16)
旅游文化开发范文3
关键词:陶瓷文化旅游;共赢;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156-02
近年来,各地陶瓷产业发展迅速,陶瓷行业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开发文化内涵,将陶瓷与文化旅游结合在一起,开创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游,对陶瓷行业或则所在城市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中国陶瓷旅游现状
中国陶瓷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把陶瓷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尚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在开发陶瓷旅游中如何打好“文化”这块牌,提升陶瓷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仍是今后旅游开发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国内而言,陶瓷旅游发展仍集中在几大陶瓷产地。
江西景德镇为发挥“陶瓷之都”的特色优势,让旅游资源变为经济优势,景德镇市创新思想观念,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十条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同时推出了古今陶瓷艺术游、陶瓷古迹寻踪游、传统制瓷工艺游、现代陶瓷工业游、陶瓷文化交流游、陶艺研修体验游等六条精品线。为使陶瓷王牌景点名扬天下,该市实施了立体化推介战略。在突出宣传“认识CHINA从这里开始”和“赏瓷品茶观山景”的主题下,吸引各方游客。
被称为,“佛山陶,景德瓷”的广东佛山打造著名的陶文化旅游区,它将以500年窑火不息的南风古灶为核心,北至季华三路,东南与江湾路、和平路相接,西至东平河,占地面积1100亩,分为陶文化观光旅游区、商贸展示购物区、度假娱乐运动区和大型户外游乐区等四个特色功能区。同时,将重建陶师庙、建设大型的陶文化研究院、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美术馆以及陶文化广场,并结合民居保护,在旅游区内形成大型的国际艺术家村落、陶艺酒吧街、特色民居酒吧等等。使古窑(南风古灶)、古庙(陶师庙)和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共同构成南风古灶的三大灵魂。该项目建设期预计为五至八年,总投入超17亿元。
20世纪90年代后期,福建泉州德化县开发了福建唯一的陶瓷文化旅游区。2005年5月,泉州又出台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开发“德化瓷都生态旅游区”作为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包括兴建城关洞寨山公园、古窑遗址、德化陶瓷博物馆、陶瓷工艺厂、陶瓷旅游商品购物中心(街)、民俗文化表演中心、九仙山风景区等。
综观中国南北陶瓷产地的旅游开发,仍然停留在陶瓷工艺品的售卖和陶瓷模型的观赏等方面,旅游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仍待加强。
二、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原则
1 特色原则。特色即与众不同,强调的是旅游资源开发过程的创新与差异,开发的资源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陶瓷文化旅游由于其资源的稀缺性,在全国的旅游资源中这一条件比较明显。在开发中。应将陶瓷的知识文化性和旅游的休闲娱乐性结合起来,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和项目。
2 市场原则。市场原则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大多数旅游者的需求,为此,在陶瓷旅游开发过程中,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准确掌握旅游者需求和同类企业竞争状况,结合资源状况,积极寻求与其相匹配的客源市场,确定目标市场,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3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陶瓷旅游开发要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同时也不能为了发展旅游而对陶瓷工业的投入有所减弱,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要注意与其他部门和行业的协调,加强区域内外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合作,产生共赢的良好效果。
三、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
(一)陶瓷生产制作流程旅游开发
对于任何一个陶瓷生产地来讲,存在着大量陶瓷生产作坊、企业,它们是发展陶瓷旅游特色经济的基础,也最能代表当地的陶瓷工艺特色。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艺技术保密的前提下,将陶瓷生产、加工,交易地点开辟为陶瓷旅游景区。陶瓷加工制作原料、陶瓷坯料、陶瓷釉料、原料处理、坯、釉料制备、坯体干燥、粘接、修坯与施釉、烧成与窑具、陶瓷装饰陶瓷制品造型设计与成型模具进行开发与挖掘,让旅游者熟悉和了解陶瓷生产的全过程。在陶瓷旅游开发中,不仅注重其观赏和趣味性,还要培养旅游者的参与热情,对参与性强的陶瓷工艺项目如陶泥、撂泥、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等适当予以开发,鼓励旅游者动手参与到具体的制作工艺中去,对陶泥、撂泥、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等制作工艺予以开发,鼓励旅游者动手参与到具体的制作工艺中去,旅游者通过现场亲手制作,能够尽情领略陶艺创作的乐趣,增强对陶瓷文化的感性认识。
(二)陶瓷工艺品旅游开发
陶瓷文化旅游是特色旅游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针对陶瓷旅游本身来讲,要增加多种收益,就需要开发经济价值高、游客喜爱的陶瓷旅游工艺品,它在陶瓷旅游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旅游策划中可以开发一些旅游者喜爱的工艺品,如唐三彩,各类艺术瓷盘、小花瓶及黑陶小工艺品,宜兴紫砂壶;仿古瓷花瓶及茶碗、茶盏,青花瓷工艺品等。像北京珠市口礼品一条街、亮马河工艺品市场、天津的南市及广州文昌路工艺品市场等,都成为在国内外闻名的旅游工艺品销售店。在陶瓷工艺品开发中,首先,应注意艺术瓷产品品种、花色,手法的创新,根据旅游者喜欢新、奇、变的心理以及购买能力和消费倾向,设计和制造出适销对路的工艺品。其次,对陶瓷工艺品产品要加强包装装潢及广告宣传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和协调,避免各厂商相互模仿、重复,在销售时相互压价等不良现象。
(三)陶瓷实体文化旅游开发
陶瓷文化旅游的开发,让旅游者认识、了解陶瓷生产只是一个层面的内容,任何一种劳动或成果都是人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中国陶瓷还是中华书法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在陶瓷文化旅游开发上,不仅让旅游者学会看陶瓷,学制作,还要懂得品文化。这就需要开发一系列有关陶瓷文化的实体景区,以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中国五千年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原始的彩陶、秦砖汉瓦、唐三彩、青白瓷,反映着每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生存环境与人文空间,琉璃的上釉及窑烧技术,直接催生了现代釉面砖的诞生。秦砖、汉瓦,一路的传承与演变,成为中国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为当代建陶产品提供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及设计源泉。陶瓷博物馆、陶艺街、陶艺广场就是体现这些陶瓷文化的重要实体形式之一。
1 陶瓷博物馆。陶瓷博物馆是“陶瓷”产品的集中展示区。
该博物馆应具有展示、教育、宣传等复合功能。“陶瓷”产品的历史渊源、历史地位、产品特色、陶瓷文化将通过陶瓷博物馆得到宣传与展示。如号称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全的淄博中国陶瓷馆展示面积4 000多平方米,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 000多年以来,淄博出土、生产和收藏的各类陶瓷精品2 500余件(套),其中古代展品249件。展厅分前言区、综合展区、古代和近代展区、现代展区、陶艺创作区、陶瓷精品销售区和广告区七大部分。古代展品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北朝青釉莲花尊、宋代雨点釉、茶叶末釉、绞胎瓷、粉杠瓷等淄博陶瓷名品,也有龙山文化蛋壳陶和宋代的影青执壶、定窑碗、哥窑碗等稀世珍品。现代展品按不同用途和艺术风格分建筑陶瓷、园林艺术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现代陶艺、刻瓷和高科技陶瓷几大部分进行了分类陈列。
2 陶艺街。陶艺街是“陶瓷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产业空间依托,具有空间的集中性与外观的艺术性。通过陶艺街创办,实现游客以陶艺体验、陶艺文化熏陶与陶瓷物购物。陶艺街应具有观瞻、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多种功能。号称“台湾的景德镇”的莺歌镇就有条举世闻名的陶艺街,镇上有800多家陶艺工厂和陶艺店,旅游者来到这条街上,能感受到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
旅游文化开发范文4
关键词:丽江旅游;民族文化;保护
一.丽江旅游开发的强劲势头
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神秘古老的纳西民族文化风情等特质旅游资源以及全球旅游业大发展的趋势、国家对丽江的大力支持等因素,使得丽江的旅游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作为滇西北及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中心城市和中国西南地区游客重点集散地的丽江,随着1996年 丽江地震以后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国家的经济资助。丽江的区域旅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时丽江优越的旅游资源被更广泛的了解、认识。
二. 丽江旅游业开发中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必要性
(一)纳西族传统文化在丽江旅游开发中的地位。
就丽江地域而言,丽江地区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丽江旅游的十个关键词是: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纳西文化、东巴教 长江第一湾、 三江并流、束河古镇、茶马古道、摩梭文化、他留文化,从中不难看出无论从游客还是丽江旅游机构的准备方面,丽江旅游资源中最具吸引力的还是丽江独特的民族文化及有深厚民俗底蕴的旅游资源。因此,在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保护丽江本民族的文化旅游资源对保护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丽江旅游开发的基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据研究,丽江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旅游片区:
1.以丽江古城为中心的纳西文化旅游区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6000多户。古城自古以来就是滇川藏交汇区域的交通要冲,茶马古道的商业重镇,1986年丽江古城被列入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行列。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旅游天堂的丽江跻身于“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小城市之首”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个城市之一”成为国家旅游局向海外主推的三个旅游区之一。曲折有致的古城老街巷,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遍及全程的“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核心景区。这一旅游片区包括:大研古城、束河古镇、黑龙潭、白沙古建筑群和壁画、玉峰寺等景点群、纳西古乐以及令人神往的东巴文化(包括:东巴经、东巴舞谱、东巴书籍、东巴仪式)“活着的象形文字”、披星戴月的纳西族服饰、 房屋建筑配合了中原文化和相邻民族的精华,形成了纳西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被誉为“民居的博物馆”——“三防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木府曾是纳西族首领木氏土司的官衙府署,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赞叹其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四方街曾是茶马古道的集散地,现在四方街依然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白天人群熙攘、往来穿梭,夜晚灯火通明、民族打跳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各地旅游者。
2.以玉龙雪山为中心的旅游区
玉龙雪山是国家旅游局批准的5A级景区,是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现代海洋性冰川之一,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在离丽江仅15公里的坝区上拔地而起,蔚为壮观。玉龙雪山片区景观大致可分为:高山雪域风景、泉潭水域风景、原始森林风景、高山草甸风景等。主要景点包括海拔4506米的冰塔林绿雪奇观、甘海子雪山高尔夫球场、云杉坪、牦牛坪、白水河、黑水河、下虎跳峡、鸣音观雪亭等景观群。同时还有在玉龙雪山上发生的凄美的爱情殉情传说。
从以上丽江旅游的几个片区来看,游客最为集中的地区旅游资源是以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主要吸引力。由此可见,丽江的民族民俗旅游文化在丽江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地位。丽江邮资比达精神的文化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三.旅游开发给丽江本土文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丽江本地少数民族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改变
据了解,在丽江和平解放初期,丽江古城的四方街还延续着茶马古道上的物品集散,商户经营也只有零星几类。自从1996年二三地震以后,古城的商户经营如雨后春笋般地多起来。到现在已不下几百家,范围达几十种。其中大部分是外地人,还有不少外胞在此经商生活。外来的文化影响,使得丽江纳西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震荡,古朴的民风在悄然改变。唯利是图的思想在一些人群中逐渐膨胀。同时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游客带来的文化中一些阴暗面的思想观念也乘虚而入,传统民族文化的约束力受到了极大挑战。
(二)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内核出现异变
传统的民间民俗、庆典活动是纳西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了纳西族对自然和人的理解、感悟,是纳西族思维和民族精神的外化,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按照固定的形式、内容而举行的。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为了吸引游客,迎合游客的消费需求,为了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将代表有民族风俗的节庆仪式经过商品化包装后展现给游客。丽江特色的大型民俗舞蹈节目“丽水金沙”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名城、名山、名人强强联系的形式由张艺谋导演的《印象雪山》成为丽江旅游品牌的一张新名片。在旅游的带动下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了弘扬,同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当然,这样可以将丽江的民族民俗文化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但事实上这些活动变成了纯粹的表演,时间地点也随意改变,内容和形式因迎合游客的兴趣而逐渐世俗化。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吸引力的部分会处于衰退变迁的困境,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给我们提出了传承与保护的关系。
四.在丽江旅游开发中实现丽江传统文化的保护
在丽江的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占有重要地位。从丽江的旅游地区划分来看,开发条件最好,游客最为集中的旅游区也是丽江民族文化作为主要旅游资源的区域。同时,在丽江的开发过程中,丽江的民族文化出现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政府已经对丽江的一些文物古迹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譬如,年久失修的木府,木结构虫蛀腐朽严重部分柱子与地基基础错位,起不到承重作用。而面对此种问题,丽江地方政府花费巨资对木府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修缮。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许多学者提出了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模式。其中主要有:生态博物馆模式、民族生态旅游村模式、文化保护区模式等不同模式。丽江作为滇西北旅游重地,也建立了纳西文化研究中心、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民族文化博物馆,其目的也在于研究解决规划丽江民族文化与区域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丽江旅游的快速发展,交通的改变,知名度的提升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丽江旅游的快速升温,对丽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游客的急剧增加对丽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对丽江民族文化业产生了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保护丽江的民族文化采取“局部开发”和“小规模开发”显然不能满足丽江地区发展经济的需要。2002年丽江市政府又适时提出了丽江“二次创业”的新思路。丽江旅游业也迎来了发展的:“二次创业”和“第二次腾飞”。目标中提出到2010年做到“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通过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为滇川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的中心和示区”,全国人居环境最好的地区和西部旅游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最好的地区。以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丽江旅游发展前景的规划,同时也要在开发中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丽江民族文化开发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进行有保留性地开发,它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上来进行对丽江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实施。
第一层,提供一个平台,让丽江当地通过民族文化展示让游客了解丽江的民族文化参与到文化互动中去。例如,打跳、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纳西古乐,但这些展示、表演、体验而非民族真实生活。只有这种民族文化的快餐式的经营,才能使得游客来到丽江后随时随地领略丽江当地的民族文化生活,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较大规模的接待大量涌入丽江的游客满足其旅游的需求。更好更快的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丽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毫无限制的接待大量的游客,丽江民族文化由于旅游的需求,真实的民族文化会失去存在的空间。从而破坏来丽江旅游游客重要的旅游动机——丽江民族文化的真实性。因而为了满足游客需求,一方面要大力开发丽江的旅游资源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保护丽江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不受或少受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民族文化的功能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来预防和保护旅游地的民族文化。
在旅游业发展中,主要接待外来游客,负责舞台化的展示民族文化的区域称为“第一层”,与此相对应的丽江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保留区就称为“第三层”区域,在第三层区域为了保证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延续,不许外来的游客进入和参与,保证民族文化的神秘性和民族文化按其原有文化的发展轨迹延续。
在第一层区域与第三层区域中还有关键的第二层区域,即设立一个“中间层”,它是第一层文化商业空间和第三层的文化原生空间的过渡空间。在这个:“中间层”里,民族文化的商业化逐渐减弱,文化的真实性逐渐增强,阻止过渡的商业化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原生地。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有保留地保护性开发.
第三层区域是民族文化的保护性空间,保留传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习俗,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它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生产和发展的原生环境,从而使得丽江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在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以延续。同时保持它原有的神秘性和吸引力。
由于在不同的区域采取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从而在层次之间和层次内部产生了矛盾。第一层区域在旅游开发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使得民族传统文化的原生性受到破坏,第三层区域由于保持其原有的民族文化生态,基本不参加旅游文化开发,亦很难直接从旅游的开发中获取经济收益,同时第三层区域又是民族文化的保留地。矛盾之一,即保留地的居民也需要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针对这一矛盾,区域本身进行了分工协调:第三层区域通过为第一层区域的旅游企业提供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培训与民族文化的表演人员的生活体验等方式来取得经济收入。例如,印象丽江的演职人员都是土生土长的丽江人,在经过系统培训之后参加实景演出可谓气势恢宏,震撼力十足。另外,政府的介入机制,通过第一层的区域收入来补偿第三区域因丧失部分发展机遇而付出的代价,进行利益再分配。
旅游文化开发范文5
一、引言
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文化通过影响和塑造一个地域人群的特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文化本身从另一个方面也直接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地域文化则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城市的差异化战略中,地域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是与文化相关程度极高的产业,。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 对旅游区所进行的观光游览,所接触到的全部旅游产品和服务,都在与文化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区域旅游业要获得较大的发展,获得旅游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文化的作用,不断深入挖掘地域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悉心创建一套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故而, 研究探讨怎样从文化的视角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和建构的原则、方法及过程, 怎样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完美地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以及怎样灵活运用地域文化素材等等, 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二、地域文化的构成及基础分析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其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转化为有形载体。地域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而,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
(一)地域文化的地理环境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国会出现那么多不同的地域文化,其原因甚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因此,一种地域文化的形成,往往依赖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如果离开了相应的地理环境,那么这种文化将难以生存。
(二)地域文化的历史背景分析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之所以会拥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与各区域发展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的地方,其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类型丰富,反之则是种类单一、欠缺深意。
(三)地域文化的民俗环境分析
我国民族众多,民俗文化种类丰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致使相应的地域文化也发生改变。比如说国家内部的民族迁移会把原来的民族文化带到它的迁入地,而且会尽可能的保存发扬该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民俗环境也是影响不同地区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因素之一。
(四)地域文化的制度环境分析
影响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还有制度环境因素,它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某些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它的制度因素,主要是通过它的行政机构、行政区域来起作用的。而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对它作用更大的可能不是中央,而是这个地方的政府。很显然,地方的制度环境因素对这一地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地域文化发掘分析
(一)地域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
1、地域文化发掘不充分、无深度
如前所述,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与精髓,是一种潜在的旅游产品。那么,怎样发掘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精华,并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为旅游产品,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地域文化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学术讨论上,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地域文化的潜在价值依然未被充分发掘,或者说即使被发掘,也是低层次利用,有的甚至是破坏性利用。
2、自然景观的地域文化发掘科学性、审美性不足
自然景观的地域文化开发应当注重审美的需要,努力发掘有助于审美的要素,并且以审美为引导。这里所说的审美要素指的是景观的视点、视角、距离、时间的安排,力求把最美的方面和瞬间留给旅游者欣赏。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自然风景区在发掘分析审美要素和进行审美引导方面依旧较为薄弱。
3、人文景观的地域文化开发缺乏特色
人文景观旅游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体现在它的民族性、特殊性、艺术性、神秘性和传统性。同样地,为了创建旅游区的文化品位,也必须从以上这些方面着手。现如今一些人文景观旅游区在文化开发上往往忽略上述原则,盲目进行现代化的改建、扩建、新建,致使许多特色逐渐趋同化,并且渐渐消失。而失去特色也就意味着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旅游区欠缺文化形象塑造的整体性
旅游形象是旅游资源的本质和精髓及其媒体条件在旅游者心目中的综合认知印象。一个旅游区拥有何种旅游形象决定着该旅游区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旅游区高品位文化的塑造就是高品位旅游形象的塑造,良好的形象塑造取决于旅游区文化品位的提高,同时让旅游者通过各种途径认知这种文化,从而形成高品位的地域旅游文化形象,这就是地域旅游文化开发的根本目的。
(二)地域文化发掘策略分析
1、确定地域文化导向
旅游区进行旅游开发首先必须明确该地区地域文化的导向,地域文化导向就是确定旅游地的文化主格调或旅游文化开发的方向,并且重点是确定旅游地的文化属性和审美价值。例如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山水旅游区,它的自然文化属性无疑是以天然景观为主导,不应有过多人造、人为因素的参与。进而在这一导向的指引下,该风景区内的人工建筑必须少而精,且均应围绕着保护、衬托、强化自然美的主题。
2、合理确立地域文化主题定位
文化主题是景区建设的灵魂和精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应有其确定的主题或由人提炼、设计的主题。旅游地的地域文化个性越鲜明,主题越突出,也就越具有特色。只有主题明确突出、特色清晰鲜明的地域文化载体,才能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故而,目前的人造景观大都是围绕着某个个性鲜明的文化主题而设计的。
3、开展地域文化内容策划
旅游区的地域文化内容要围绕着主题进行深层次拓展。诚然,丰富有趣、格调高雅的内容使地域文化主题变得有血有肉、充实可靠。因而,围绕着自然景观的内容设计既要避免单纯枯燥的解说,又要避免大量庸俗的神话故事附会,而应以科学美学和景观美学为主导,适当加以附会文化的点缀,营造必要的亮点产品或文化内容。
4、实施地域文化形象设计
地域文化形象设计是对主题定位的实际化、具体化,它能使旅游地的文化主题与内涵转变为旅游者直接认知的形象。这其中包括旅游地的景观综合形象和主形象策划、建筑格调及建筑小品造型设计、标识系统设计、宣传品、旅游企业理念文化、服务文化塑造的设计等内容,以便于引导旅游者从不同侧面认知旅游区的地域文化内容。
四、地域文化与旅游产品开发关系研究
(一)地域文化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1、旅游产品开发的实质与内涵
旅游产品是旅游的核心内容。吸引游客,开拓旅游市场主要依靠在国际国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开发在内涵上应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1)旅游形象。一个城市或者一个景区首先因形象引发游客的旅游兴趣,人们感知的旅游形象往往是他们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或诱发出游欲望动机的首要因素。
(2)发展特色旅游。特色旅游是旅游的主要旅游吸引物,主要指对外地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景区、景点以及文化项目。
(3)游憩商业区和游憩带。游憩商业区(RBD)是为了满足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在城市内集中设置饭店、娱乐业、旅游特色商品和礼品商店的街区。它的出现全面体现和展示了城市的生活和文化,对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2、地域文化是开发和创建旅游产品的前提和基础
地域文化是区域旅游业发展必需的文化底蕴和灵魂,在开发旅游产品和构建旅游产品体系的过程中,作为基础性素材和灵魂的地域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地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并且展现其内容:根据市场分析,不断开发出更多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力求吸引其他文化区域的潜在旅游者;充分利用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遗迹和遗产,努力推陈出新,重新生产或创意组合旅游产品;不断增强地方性和民族性的内容或风格;不能因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制造伪地域文化和虚假附会文化
(二)地域文化与旅游产品开发的对应关系
1、将无形文化资源变为有形旅游产品
地域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但却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如何将其转化为相对有形的旅游产品,以文化的内涵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并在旅游产品体系中如何完美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是我们研究的关键所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建立旅游产品信息中心,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产品进行集中表现,收集该地区各种文化典故,利用多种动感手段表之于形。
在宗教文化旅游产品里,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对佛经故事、道教传说进行开发展示,烘托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神圣玄秘。
在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中,可以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及表演,如各类戏曲杂剧、民间歌舞等等。
在古都文化旅游产品里,应该深度挖掘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其历史文化厚重感,尤其从曾在此定都的朝代入手,烘托各朝各代的古文化氛围。
2、增强旅游产品的地域文化内涵
鉴于富涵地域文化的旅游产品有其高雅性和严肃性,因而在旅游产品开发及其体系建构中除了体现这种高雅和严肃性之外,还应注重其生动趣味性,故此应该多开发一些文化与趣味并重的项目,吸引游客参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古都文化旅游产品里,可以增设“皇帝朝政”项目,重现古代上朝时的场面,并且允许游客装扮其中,还可以增设古代曲艺、陶艺馆,让游客参观并参与其中。
在宗教文化旅游产品里,开发重点景区内的一些宗教节日,并把在重要节日举办的宗教活动对游客开放。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在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里,民俗博物馆可开发游客参与性旅游项目,如民间剪纸、古代婚俗等。
(三)旅游产品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1、创建地域旅游产品品牌形象独特性
地域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但却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须以文化的内涵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创建地域文化品牌形象的独特性和个体风格,才能成为旅游产品的一种标志符号,才能不断增强地域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对以旅游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品牌形象建设正成为世界的一种潮流。在开发地域旅游文化的载体过程中,必须注重突出中国文化独有的传统和特色,比如中国特有的园林、建筑、雕塑、绘画、民俗风情等,此外,鉴于地域文化的无形性,中国人特有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审美追求、道德情操等,也应考虑在地域旅游文化载体的开发建设中,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特色,才能具有吸引力。
2、丰富地域文化载体的内容和表现性
为了增强旅游产品的地域文化内涵,就要创建和开发与地域旅游文化相关的文化项目、旅游产品,增设反映不同文化板块的展览馆、博物馆,多设画廊、音乐厅、戏剧院、茶室、咖啡屋、大型广场、城市雕塑、步行街等优雅的文化场所,以此加强城市旅游夜生活及游憩休闲的主文化结构。
旅游文化开发范文6
随着福建省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推进,滨海旅游业已成为宁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海洋主导产业之一,宁德市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和积淀深厚的海洋文化,具有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宁德海洋文化旅游也存在不足之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发掘海洋文化资源及其内涵,在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弘扬海洋文化,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实现宁德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
(一)海洋文化的概念
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有关海洋文化的定义多达几十上百种,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是人类拥有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认为:海洋文化是一种泛文化意义和文化现象,是海洋生态环境所提供的对人们生活、生产、价值观念、性格、习俗的物质的精神的总体文化现象和表现。青岛海洋大学教授曲金良在其《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方式”。
(二)海洋旅游的概念
关于海洋旅游的定义,目前也没有定论性的概念。从广义范畴来看,海洋与陆地相对应,把主要活动范围在陆地的旅游称为陆地旅游,而把主要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称为“海洋旅游”。从狭义范畴来看,周国忠从旅游需求的发展方向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为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依托海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原则,所展开的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海洋游览、娱乐、度假、体育、教育、探险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中国海洋大学董玉明教授认为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一)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
1.众多的海洋资源条件
宁德市大陆海岸线蜿蜒曲折,东西长约235公里,南北宽153公里,大陆海岸线长878.16公里,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28.35%;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渔场总面积35.63%,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有大小岛屿448个,占全省岛屿面积28.95%。宁德市共有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福鼎市等4个沿海县(市),滨海乡镇32个,闽东海域广阔,优良港湾众多,闽东漫长的海岸线上连绵大小港湾29个,如串珠镶嵌在闽东海岸线上。水深在10~50米之间的港湾占全省17.6%,其中天然深水港全省6处,闽东就有三都澳、沙埕湾2处。
2.优越的自然条件
宁德市的海洋处中低纬度,受太阳辐射和山地地形及季风环境的影响,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8.5~19.3℃之间,极端高温43.2℃,极端低温0-3.9℃,外海区年平均气温17.3~17.5℃之间,内海区和海岸带为19℃左右。夏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在外海区没有出现,内海区仅7天左右,冬天低于0℃的寒冷天气,海岛平均仅0.1~0.5天,海岸带仅1~6天。许多湾内岛屿(如三都澳群岛、福瑶列岛等)都是福建岛区气候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
3.较好的区位条件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中间位置,北接浙江省温州市、南连省会福州市、西邻南平市、东望台湾省,独具“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区位优势。宁德的海岛地理位置特殊,位居台湾海峡咽喉部,为我国南北海上交通要冲。三都澳港区地处太平洋西岸国际诸航线的中心位置和全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距台湾基隆港只有145海里,具有发展成为国家主枢纽港和国际性大港的优势。有些海岛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咫尺之间,两岸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感情相融,渔民长期同海区作业、来往频繁。
(二)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析
1.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1)海滨沙滩:主要有地处东冲半岛的霞浦下浒沙滩,金沙如毯,洁白如玉,光洁似珠,素有“闽东北戴河”之称,沙滩长1500米,宽200多米,并有宽近10米的鹅卵石带环境,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更有琵琶岛、云峰寺、狮子山、朱熹游学地――文星坪等名胜古迹相衬托,是个不可多得的避署、旅游胜地。还有那海天一色的大京沙滩,沙滩呈半月形,沙细柔润,入手无声,脚踏无痕,素有“福建夏威夷”之美誉。长春镇高罗沙滩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0.6平方公里,沙质细小柔软,由西向东平缓延伸,是天然的海滨浴场。
(2)海蚀地貌景观和岛屿风光:宁德市的海岛海蚀地貌景观十分发育,由此形成大量奇石异洞是岛屿的又一主要旅游资源,这些旅游景点有很强的特异性,有些景点如三都澳斗帽岛上的螺壳岩,福瑶列岛东北海岸上的浪蚀悬崖、海蚀洞、海蚀柱和海螺石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景观,其奇特程度在全国也属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些景观与海滨沙滩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加上海浪涛声的渲染和海上风光的陪衬,大大提高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
(3)岛上湖泊:如大嵛山岛天湖,大嵛山岛淡水资源充足,在海拔400米的岛丘上,有“白莲飞瀑”、妈祖庙、天湖寺等,有大小两个天湖,湖水终年不涸,水清甘例,被誉为“人间瑶池”,天湖四周还有辽阔的天然草场,绿草如茵,有“南国天疆”之情调,被誉为“岛国天山”。嵛山岛是闽东著名的渔乡,周围岛礁众多,风光旖旎,是发展海上观光和海岛旅游的理想之地。
3.海洋旅游开发方兴未艾
与国内外其它旅游开发成熟的海岛相比,宁德海岛旅游开发起步虽然较晚,但是许多海岛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如三都澳是国家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嵛山岛是中国最美的岛屿;“海上仙都”太姥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宁德海洋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海岛地区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都为宁德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沿海地区旅游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宁德市海洋旅游现状和发展前景日益暴露出不少问题,具体包括:
(一)文化特色不够明显,精品意识不强
虽然宁德海洋旅游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当前许多景区,忽视对景区深厚海洋文化的挖掘,游客只看山、看水,看海,体会不到与文化相关的休闲、度假、会议、宗教朝拜、科学考察、文化民俗、体育竞技运动等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景点吸引力受到影响。如文化沉淀深厚的太姥山“山海川岛”风光旅游度假区和环三都澳海上休闲旅游区两大特色旅游景区,既有海岛景观文化,又有宗教文化、渔业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但目前他们的文化内涵挖掘还不深,海洋文化开发利用还不够,景点仍以自然风光游览为主,而度假旅游则没有发展起来,精品意识不强,景点特色不明显,缺少文化内涵丰富的精品景观,制约了休闲度假旅游氛围的形成。
(二)资源优势缺乏整合,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零星点状开发,规模小,档次不高,产品重复建设严重,缺少优化组合,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海洋旅游文化品牌和海洋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各县、区独自进行宣传促销,缺乏合作和整合营销意识,甚至通过低价竞争的方式招徕客人,出现恶性竞争。
(三)闽台优势发挥不够,对接意识不强
宁德地处海峡西岸,闽台两地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俗缘通,具有不可阻断的纽带联系,旅游发展优势明显。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两岸的旅游合作面还没有打开,层次不高,未能实现两岸海洋文化旅游景点的对接,合作局限于观光和朝觐层面上,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四)接待设施滞后薄弱,服务意识不强
宁德市虽有“滨海城市”的美誉,但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真正得到开发的岛屿不多,大部分的岛屿还处于未开发状态。高速公路及城市高级公路等主干道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连接道路大部分都亟待改造提高,景区内部道路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三都澳、嵛山岛等海岛,与陆地缺乏公路连接,主要靠渡轮、游艇这一交通方式。此外,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也相对薄弱,旅游景区上还缺少上档次的旅游饭店,存在娱乐设施不配套、卫生设施偏差等状况。
四、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突出区域“亮点”,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区块
宁德市海洋旅游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选准突破口。因此,发展宁德海洋文化旅游,可以从资源品位、资源特色及区位优势角度,重点打造三大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区块。
蕉城的三都澳港湾区块。该区块为一个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港内人文资源分布密集,地方特色鲜明,作为国家4A级自然景观资源的三都澳具有三都岛福海关遗址景区、斗帽岛斗姥景区、青山岛景区、鸡公山岛景区、笔架山景区、城澳三屿及七星白礁景区、橄榄屿景区、渔排养殖观光区等景区。其中,螺壳岩、七星白礁等景观都是国内罕见的自然景观资源,三都澳的海景十分迷人,有许多吸引人之处。还有散布三都澳的众多岛屿礁石景观,被称为海上盆景,景色十分优异,这些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旅游景点,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也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该区域的开发定位为:以“休闲海湾”为主色调,充分挖掘港湾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系列游产品,整体布局旅游功能区,建成融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为一体的海湾休闲旅游度假区。
霞浦的福宁湾、三沙湾及沿海滩涂区块。该区位沿海海域辽阔、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众多、海岛棋布、沙滩优良、拥有全国最大的滩涂区,加上人文古迹遗留众多,形成了霞浦旅游资源突出的山、海、川、岛与人文完美组合的特色,构成一幅动态变幻的山水画卷。该区域的开发定位为:以“寻根之地、灵秀之城”为主题,全力打造“海国桃园杨家溪”、“高罗湾度假村”、“赤岸空海宗教朝圣”等精品景区,全力挖掘海洋文化、对台文化、连家船民文化和畲族文化,抓住“临海近台”优势,做亮“台海寻踪游”、“连家船休闲体验游”、“海滨风光游”、“海岛探险游”等旅游品牌,打造一个适合周末出游、自驾车旅游休假的滨海休闲文化旅游区。
福鼎的福瑶列岛休闲度假区块。福瑶列岛旅游资源景观内容丰富,以海蚀地貌景观突出,是拥有山、海、岛、湖、崖、滩、景、渔港、海防遗址及节庆等多样性海洋旅游资源的区域,有条件成为海洋旅游、休闲度假、养老健身的旅游目的地,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区域。其开发定位为:以海洋生态旅游和休闲养身度假为主题,以“天湖泛影、多彩海洋”为主色调,整合资源,营造高山天然景观带和环海观光带,建成海西著名的天湖生态景区、海滨旅游度假区、羊鼓尾军旅体验区。
(二)利用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美丽神奇海岛景观文化
海岛景观历来就是海洋文化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大自然赋予宁德沿海区域独特的海岸带旅游资源,许多海岛的自然景观内容丰富、美丽神奇,是非常难得的海洋旅游资源。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景观;有奇岩巨石的海岸景观;有风景与海岸和海岛和为一体的复合景观;有浅滩、沙滩,沙质海岸、蓝天碧水、金沙细浪、海水浴场等海滨旅游资源;还有宁德沿海区域人文景观的灯塔、渔港、渔村、码头等。特异的地貌景观和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景观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灵气”和“仙气”。宁德应利用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海岛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包括观景、疗养、度假、海水浴、帆船、游艇、舢板、冲浪、滑水、垂钓以及在海滩上捡蛤蜊、贝壳、品尝海鲜等海岛旅游文化产品。
(三)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体系
文化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宁德沿海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黄瓜山遗址反映出远在新石器时代闽东先民的浪漫生活与生产状况,浩瀚大海,辽阔渔场,是海洋渔文化的发源地。闽东沿海沉淀了古代的海洋贝丘文化、海洋商业文化、海洋宗教文化、海岛景观文化及军事文化等都为宁德海洋文化旅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我们要积极实施精品战略,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挖掘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现代海洋生态旅游的需求。
(四)利用海上养殖资源,开发海洋休闲渔业旅游项目
休闲渔业旅游是宁德海洋开发比较理想而能够实现的旅游项目。三都澳人工养殖区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网箱养殖区,是世界上最大最独特的浮在海面上的城市,可开展海上旅游观光、钓鱼为主的体育运动,如:编织网具、采集贝壳、拉网捕鱼、巨网捕鱼、海钓基地、网箱垂钓、海上运动、驾船、滑艇、参观海水养殖基地、海上捕鱼观赏、海底观鱼、烧烤、大排挡品尝海鲜、渔家乐等休闲项目,形成一条以“洗海浴、捕(钓)海鱼、吃海鲜、观海景、买海货”特色的旅游热线。也可以考虑开展水族馆、渔业博览会及各种展览会等项目。
(五)彰显地方文化差异,开发海岛特色节庆旅游资源
海岛海洋节庆旅游开发与利用,是突出海岛海洋的鲜明主题,组织庆典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宁德海洋旅游的知名度,塑造宁德海岛的旅游品牌,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整合优势资源,走产品精品化、系列化道路,树立鲜明形象,突出海岛海洋特色,打造海洋文化节庆特色旅游精品。宁德海洋文化节庆活动可以以“中国・三都澳蓝色风情游”为主体,整合福鼎的“中国鲈鱼文化节”、蕉城的“中国大黄鱼饮食文化节”、“中国海上茶叶之路文化节”、霞浦的“畲族盘歌节”、“滨海滩涂摄影节”、“海钓节”、“赏枫节”等系列节会活动,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以节争活力,以节塑品牌,以节展风貌,以节促发展”,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演绎丰富多彩的渔文化,展示世界“最深不冻良港”的魅力,拓展宁德在海内外的影响。
(六)挖掘民俗特色资源,开发多姿多彩的民习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