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知识培训范文1
【摘要】通过急诊科护士培训的探讨,寻求安全的管理模式,降低护理风险,以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防范护理风险、开展专题法律讲座及健康教育,使急诊护士能迅速适应急诊科的日常抢救工作,保证急诊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字】护士培训 护理质量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其护理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病人病情急、危、重、难且病情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病人家属往往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加强急诊护士培训,对急诊科建设和护理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培训对象
急诊科现配置护士18人,平均年龄(27.6)岁。主管护师4人,护师7人,护士7人。中专4人,大专13人,本科1人。
2 培训方法
2.1 成立培训小组 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和急诊科高年资护士组成。
2.2 定培训计划 培训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护士培训,开展专题法律讲座,健康教育,护理风险。确定护理技术操作考核项目,方法及标准。
2.3 实施
2.3.1 法律知识培训 教育急诊护士从思想上树立法制观念,同时加强慎独教育,提高工作自觉性,遵守行业道德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3.2 健康教育培训 科室建立健康教育手册,指导护士工作。例如①急诊患者的健康需求。②各种急症的护理、饮食、休息及心理护理。③了解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使病人及家属能够配合护士完成治疗,减少医疗纠纷。使急诊护士有章可循,尽快适应工作。
2.3.3 护理风险培训 建立风险管理报告制度,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将要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病人及家属,不但可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病人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的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1]。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签字。完善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护士要做到床头详细交接,特殊操作如洗胃中途不能换人。护士长结合护理部下发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急诊科的具体措施。每周一进行安全检查,要求护士熟记以上内容,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安全。
2.3.4 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护士需具备的抢救技能包括抢救知识,抢救技术,抢救药物的使用,抢救仪器的操作。通过两周的护士培训,对于常见急救操作培训有电动洗胃、心电监护、电除颤、心肺复苏,及呼吸机的使用等,进行操作考核。同时急诊科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和管理查房。定期组织技术练兵和考试来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
3 结果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及在职的继续教育,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均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首都卫生技术人员急诊培训证书,并在日常急救护理工作与医生密切配合,提高了急症抢救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同时在卫生局组织的“医院管理年”、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及“三好一满意”等活动的考核中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及肯定。
4 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医疗市场激烈竞争,急诊护理工作必须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强化法律知识,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2]。规范各项护理行为,保障自我权益,共同实现既定目标,加强急诊护士培训,把急诊护理风险降至最低,提高抢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席淑华,王雅芳,周立,等.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6-197.
急诊知识培训范文2
精准:领导重视抓落实
国家实施棉检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对提高我国棉花质量检验的整体水平,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完善棉检师统一管理的重要措施。为认真将我省棉检师的各项工作组织落实好,局领导每年在听取棉检师组织工作总结的同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向上级主管机构进行汇报。随着我省棉检师报名、注册,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以及工作量的不断增加,2006年局领导将棉检师工作分管科室由棉检科,调整到总工办,并指定专人负责全省棉检师的全面工作,使棉检师工作得以更周到,更细致地开展。
精细:多种途径保落实
棉检师注册和培训组织工作虽然并不复杂,但却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加之需要核实的资料繁琐,因此必须认真细致对待。从我省棉检师的构成来看,历年来取得执业资格的棉检师共309名,分布于各个棉花质量检验的不同领域,其中技术监督机构棉检师131名,占41.7%:供销系统棉检师94名,占30.5%;棉纺系统棉检师82名,占27.2%;其他部门棉检师2名,占0.7%。棉检师的流动性相对较大,棉检师的执业单位可能随时变化,给棉检师注册和培训等组织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使棉检师的各项组织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一是认真做好棉检师注册、培训通知的下发工作,确保每个棉检师能够准确掌握注册和培训的时间j二是利用各种时机,及时将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向棉检师进行宣传:三是对棉检师下一步工作提前进行通知,使棉检师对自己注册,培训时间有明确的了解。
精确:搞好教学促落实
急诊知识培训范文3
摘 要 目的:探讨微技能培训法在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中的效果。方法:对18名急诊低年资护士使用微技能培训法进行专科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急诊专科理论知识、抢救技术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后急诊理论知识、抢救技术各项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技能培训法能够有效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抢救技能。
关键词 微技能;培训;急诊科;应急能力;护士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75
临床应急能力是护理人员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处理病人急危重病情的能力,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1]。由于急诊科疾病复杂多样、病情急重变化迅速、专科性强,对护士临床应急能力要求较高[2]。而工作不到5年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在应对急危重症病人或突发事件时难以有效应对,增加了抢救护理的风险性。因此,对进入急诊的低年资护士进行行之有效的专科培训,提高其专科技能,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2012年10月根据急诊科特点,我们设计了微技能培训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10月~2013年6月共1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名,女11名。年龄21~35岁,平均(26.13±7.40)岁。学历:本科6名,在读研究生1名,大专11名。纳入标准:(1)均有护士执业证书。(2)急诊工作年限<5年。(3)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微技能培训
1.2.1 培训内容 微技能分为急诊理论知识和抢救技术2个方面:(1)理论知识。急诊常见疾病理论知识、急危重症病情观察、治疗抢救配合、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2)抢救技术。心肺复苏、电除颤、机械通气、心电监护、负压吸痰、气管切开/插管、动静脉穿刺、清创包扎、危重病人接诊/转运、抢救记录书写,共10项。
1.2.2 培训时间 每周一到周五晨间交班后抽10 min,对各种原因未参加培训护士由当天授课老师补充教授,确保每位受训人员学习时间及学习机会。
1.2.3 授课老师 由急诊科获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老师轮流教学。
1.3 效果评价 对急诊监护理论和抢救技术2个方面进行考试考核,即在开展微技能培训前进行1次全面摸底考试,在培训半年后进行第2次考核。急诊理论知识考核5项,每项10分,总分50分;急诊抢救技术考核10项,每项10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3 讨 论
急诊护士应急能力指护士在急救护理工作中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运用娴熟的技能,有效配合抢救及治疗的能力。急诊科是先进的临床治疗手段、综合性监护技术的特殊科室,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抢救能力及应急意识。急诊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评价急诊护士专业技术能力和护理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准。由于低年资护士普遍存在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生疏,导致病情观察不及时、应急处理不到位、难以有效配合抢救治疗等问题[3]。对进入急诊的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合格的急诊专科护士,有利于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减少职业风险[4,5],使其能尽早胜任急诊工作,保证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
3.1 采用微技能培训符合护理工作特点,利于护士持之以恒 传统急诊专科培训方式多采用时间块进行一次性或阶段性的集体培训,学习内容多,信息量大,护士容易学过即忘,收效不佳。一些培训甚至占用护士个人时间,导致护士对培训兴趣低、积极性不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抢救技术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利用时间点的微技能培训方法较传统培训模式更能有效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微技能培训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了护理工作中10 min的零散时间,每天学习某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科学利用了护理工作的重复性,一方面使短时间学习的知识能在临床工作中被反复练习,及时强化,所学内容得以巩固,最大限度提高护士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较少的学习时间有助于专科培训的长期开展,持续知识更新,而不会影响护士的休息时间。
3.2 提高护士主动性,学习工作两不误 微技能培训方法将急诊护士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点进行有机分解,选择实用性专科性强的内容组织学习。对急诊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抢救技能、操作流程3个方面,再将3部分细化分解成子内容以符合微技能教学。急诊护理可归为反复应用的操作技能,可在低年资护士工作中对各项技术进行强化,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培训内容,使护士在工作中掌握,在掌握后得以巩固,把学习任务转变为自我技能的学习,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地更新理论知识、完善操作技能,使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研究显示,通过微技能培训学习,低年资护士急诊常见疾病知识、抢救技能及操作流程熟练程度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微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
3.3 丰富了急救护理培训模式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性学科,采用传统团体集中培训模式,培养一名合格的专科护士一般需要2年时间[3],而急诊专科性强、护理技术更新快,且对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要求高,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所需要的周期更长。低年资护士通过长时间不间断临床继续教育后,其专业成熟度在各方面可以获得大幅度的提升,表现为专科知识、救护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及效率大大提高,相比培训前,成绩明显。在急诊科室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中运用微技能培训方法,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专科护理知识、急救技能的掌握,提升护士的应急能力,不失为急诊科室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新思路。
综上所述,采用微技能培训方法可以促进对急诊科室低年资护士长周期高效率的专业培养,不仅提高了护士应急能力,还能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和工作负担,从而使工作与学习互补,建立良性循环,达到满意培训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学勤,余 咏,杜德伟,等.ICU专科护士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279-1281.
[2] 王宝春,陈碧群.厦门市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300-3302.
[3] 宋红霞.心灵体验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2:65-68.
[4] 宋爱琴,牛学红,李西荣.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的应用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58-59.
[5] 李庆印,朱志鸿,韩 璐,等.心血管ICU护士对危急值掌握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01-4003.
急诊知识培训范文4
【关键词】 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
急诊科是医院全天候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战场,工作的特点就是一个“急”字,急诊和急救质量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化程度。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知识+能力型是国际化医疗市场对护理的新要求,也是中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主动迎接新时代新挑战的必需[1]。而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转变尚未跟上这一变化,因此,加快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以及急救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2]。为此,我院从2006年6月开张以来,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急救技能培训,以提高她们的基本技能和急救技能。
1 急救技能培训的意义
我国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士在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方面均没有通过系统的专科培训就直接上岗,造成了人岗匹配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影响了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为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能适应急诊护理工作和胜任急诊护士职能,提高对急诊患者快速准确的判断力、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由于我院是新组建医院,护理队伍来自不同地方,存在着地区差异,较多护士没参加过急诊工作,因此,对她们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 具体实施方法
2.1 参加急诊护士适任班的培训
2.1.1 理论学习及模拟培训 被培训的护士,必须首先参加由上海市护理学会继续教育基地急上海市急救中心组织的80学时的急救护理学习班,以及为期1周的院前现场模拟急救技能培训,学习班结束后,理论和院前急救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急诊实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培训。
2.1.2 临床实践培训 在指定1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作为急诊适任护士临床实训基地。培训时间为2周,实践内容突出了预检护士分诊技巧;急诊护患沟通技巧;急诊常用13项急诊患者的抢救配合程序;急诊常用8项抢救技术;突发事件抢救流程和组织协调工作等。培训结束后进行急诊常用抢救技术、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3]。
2.2 外出进修 为了适应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并且与上级医院协商,安排高年资、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带教,要求带教从手把手带教开始,逐步由放手不放眼,走向放手又放眼,使她们在积累经验同时,能返院后独立上班。
2.3 院内培训 根据护士职称不同,针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制订相应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方案,有三基培训和专科培训,通过此类分层次培训方式要求相关护士能充分掌握护理专科基本理论,能熟练地进行各类急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和护理。
2.4 “急救能手”的评选活动 为了激励医护人员工作热情,树立榜样作用,提升急救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急救技能,每月从急诊医生、护士中各评选一名优胜者为“急救能手”。
2.4.1 方法 心电图,心电监护,除颤术,洗胃术,呼吸机操作,心肺复苏术等操作,每月进行一项操作技能考核,从医生、护士优胜者中各选出一位评为急救能手,当选者的照片在急诊室张榜。
2.4.2 评选内容 操作技术,相关理论。
2.4.3 奖励方法 当选者每次奖励100元,连续当选3次,另外再申报院部作为先进工作者候选人,并作为今后晋升职称的依据。
3 体会
我院急诊科护士共13名,已参加急诊护士适任班的培训6名,外出进修6名,通过将近两年的这种内外结合培训方式的实行,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工作的自信心,掌握了一般鉴别诊断的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种抢救仪器,并可排除一般故障,在抢救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操作,并能进行预见性的护理配合,使我院急诊护理工作逐渐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秀新,赫玉玲.护理临床教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
急诊知识培训范文5
〔关键词〕项目管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监控
项目管理是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计划管理办法[1]。项目管理要经过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束5个过程[2],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项目的盲目性,减少项目中种种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项目管理开始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3],但目前尚数初级阶段的探索。系统、完善的项目管理(时间、成本、质量、风险、人力资源等)能保证团队准时、优质地完成工作,可以帮助医院处理需要跨领域解决的复杂问题,并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4]。本研究将我院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作为一个项目,以项目管理为导向,业务单元为支撑,成功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某2家市级医院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60名,年龄19~25岁,平均22.5岁;护龄0~3年,平均1.5年;文化程度:本科28名,大专32名,以文化程度为基准分层随机抽样组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本科14名、大专16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低年护士培训法,试验组采取项目管理引入后的培训方法。两组在年龄、护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培训现状调研
为掌握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基础,项目组制定了急诊技能测评表,采用模型操作和临床实践的方法对60名护士进行了基础测评,测评内容涉及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8个方面,并将他们的培训初始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以下现状:(1)低年资护士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尤其体现在病情观察方面;(2)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标准操作流程和实际临床工作脱节,手卫生和标准流程未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3)教学计划的质量在教学执行中,对培训的课程时间、课件准备、教学质量、教学互动等没有监控,仅有阶段性的考试和出勤率统计的作为终末考核,导致教学管理未在过程中与时俱进;(4)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互动少,难以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1.3培训改进措施
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试验组中,针对培训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计划,监督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
1.3.1成立讲师团队,确定讲师考核制度
由门急诊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拔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讲课经验及综合素质高的专业组长或护士担任讲师,作为团队骨干[5]。并从课件质量、授课技巧、个人资历等因素对讲师进行选拔,最终形成了一个由10名讲师组成的团队。门急诊科护士长作为总管组长、急诊科护士长作为质量控制组长,5名专业组长负责专科知识和操作的讲师,3名基础讲师作为急诊基础知识的讲师,并负责低年资护士培训需求的收集。培训项目为期一年,按季度分为4个阶段,科护士长将每季度按照无记名的方式,由试验组对讲师进行评价。最佳讲师将得到科室的奖金鼓励和成为晋升岗位的加分点。每月均有相应的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医院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培训,有科室交流和互动的活动会,有属于护士长的“急诊科故事”的故事会时间。各项学习和活动细化到每一周,每月月初护士长将在科室公告栏公示本月学习安排。各位讲师也将提前2周上交次月教学课件,由护士长对教学思路和内容进行把控,并对教学课件进行批示和书写有关建议责令教师修改课件。课件一经确定,将由讲师将课件上传至试验组的共享网络平台,供其预习和复习。
1.3.2制定教学计划
为期一年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项目分为3个阶段进行培训,每一阶段均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培训组长实时对教学计划实施进行监察和调控,并在每项培训子项目末对试验组进行技能测评。第1阶段,观察室危重患者急救:为期6个月,观察室是低年资护士工作的初级场所。通过讲师授课帮助低年资护士认识观察区环境,熟悉观察区的布局和工作流程(观察区输液流程、病情发生变化的应急处置流程、护理记录书写保存流程等);明确观察区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学习基本的护理相关制度;掌握观察区监测仪器和抢救设备的使用;掌握观察区抢救车药品的数量、疗效、使用方法。通过现场演练和实况练习,运用领悟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的知识和技巧。第2阶段,院内急救:为期4个月,在掌握了急诊急救的基础理论知识后,过渡到第二阶段,讲师通过操作演练、临床工作实践、科室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熟悉急诊科抢救区与观察区的相同内容,并熟悉抢救区的工作流程(预检分诊、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及沟通技巧;掌握抢救区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如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电除颤仪、转运呼吸机、简易呼吸球囊、洗胃机、心肺复苏机。掌握急诊科重大危急病种的抢救流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颅脑外伤;掌握需医护配合的专科操作流程和技巧,如气管插管的医护配合,洗胃术的医护配合;熟悉抢救器械包的名称,包内物品的数量,要求及使用后的终末处置流程,如清创包、胸穿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包等。第3阶段,院前急救:讲师通过跟班带教、现场实施的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掌握院前急救原则、出诊救护的药物品种、疗效;掌握急诊患者的入院处理流程和安全转运;掌握现场的紧急情况处置,如骨折的止血、包扎、固定。讲师通过投诉案例分析,帮助低年资护士理解急诊科工作需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患者家属完成有效沟通。
1.3.3教学课堂管理
低年资护士培训共分为急诊观察室、院内、院前3个阶段,过程监督将贯穿理论授课和情景模拟。(1)课程提醒:在试验组中选择1名作为班长,负责每1次课程的课前提醒,告知每1名护士课程时间及地点。(2)课堂签到:急诊每一堂课程的均有参加护士名单,课前及课后各签名1次,不允许代签。(3)教学监督:讲师对课时和课程质量做到慎独,教学组长也将对课程进行不定期的旁听或抽查。
1.4教学成果评价
在培训期间,于每一阶段末及每个培训子项目末采用笔试、口头测试、情景测试、小组测试、自我报告、讲师考评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并相应调整下一阶段培训内容[6]。经过为期一年的急救能力的培训,项目管理组制定了3个维度的考核标准,即观察室急救能力、院内急救能力、院外急救能的比较;临床护理工作能力的比较;患者、医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的比较。并由护理部对两组进行能力测评。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急救能力和临床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5%;试验组医师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项目管理的应用提高了急诊科的整体工作能力
护理管理人员不断丰富培训内涵,创新培训模式,加强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的保证[7]。急诊科完好的医护配合,可使急诊科的急救能力提升,增强科室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保证急诊科的安全,规避风险。将项目管理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辨识出急诊传统培训的问题现状,设立培训计划的预期目标,成立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采取系统的培训改进措施,并对培训过程实时进行质量监控,不断采取纠错措施,使目标如期保质完成。本研究将项目管理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避免了传统培训的弊端,改正了仅对结果分析再采取措施的滞后思维。经过此次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试验组的观察室急救能力、院内急救能力、院外急救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方面,试验组的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也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试验组的患者和医师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的护士和急诊医师也实现了更好的配合,急诊科的整体急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将项目管理引入医疗行业,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
3.2项目管理的应用有利于急诊护理团队的建设
项目管理这项新兴管理模式在护理行业的应用,对管理层和低年资护士都是一项挑战。项目管理与护理常用的品管圈管理模式相比,基于PDCA的科学工作程序[8-9],更强调系统性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全程的监控。此次项目管理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中,让管理层扩宽了管理思维,也对低年资护士采取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利于低年资护士尽快提高急救能力,充实急诊科的护理团队的人才建设[10]。
作者:邵洁 黄丽 段俊 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辛原原,王建生,等.浅议项目管理方法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08,6(3):4-5.
[2]宁宁,陈佳丽,朱红,等.项目管理理论在医院护理创新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32-35.
[3]LooR.Projectmanagement:acorecompetencyforprofessionalnursesandnursesmanagers[J].JNursesStaffDev,2003,19(4):187-193.
[4]吴妙桓,郭剑虹,郑瑞琪,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81-84.
[5]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低年资护士培训体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89-591.
[6]白妙春,王岩,陈海花.“整体化培养”理念在急诊ICU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9):67-70.
[7]高学农,杨蓉,刘红菊,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8-10.
[8]罗静兰,陈伟菊,何金爱.PDCA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645-646.
急诊知识培训范文6
1.1制定和完善护理人员互评制度护理人员互评制度的包括应该包含急救技能、流程进行、医护配合、护患沟通、突发事件处理等。定期对护理人员互评结果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问题,促进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及护理配合度的不断提高。
1.2评价方法定期对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及具体操作等进行考核和评价。详细记录2011年、2012年急诊科护理纠纷、风险事件、差错事故等的发生率。对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评分。
1.3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接受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急救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流程的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培训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急诊诊疗流程的应用过程中,对急诊科常用设备进行有效整理,并不断优化其组合,可为急诊诊疗流程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抢救工作的高效进行。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培训,可促进护理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可增强患者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其业务水平及意外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护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将各种知识及技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急救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急、重病抢救的成功率,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其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等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