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英语指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英语指南范文1
三、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面向江苏省招生)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设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江苏高校同类院系中是办学历史最久、学科层次、专业设置、实验室及硬件设施的一所二级学院。学院成立于 1995 年 4 月,其前身为 1964 年创立的南京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学院现设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
广告系、新闻摄影系、网络与新媒体系五个系科,拥有新闻学、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学术型硕士点,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两个专业型硕士点和江苏省普通高校的新闻学博士点。另有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江苏省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江苏省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
心、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民国新闻史研究所等科研、教学机构。学院现有 6 个本科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影视摄影与制作。
(一)培养目标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为各级电视台、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机构、广告制作公司、音像制作机构、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培养专业扎实、技法娴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悟力与创造力的应用型高级摄影摄像人才。毕业生可在上述单位从事影视摄影、影像编辑、后期剪辑、节目制作等工作。
(二)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6 年,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面向江苏省招收本科生 20 名(文理不限);学制 4 年。
(三)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江苏省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报名条件,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色盲、色弱,有志于从事影视摄影与制作事业相关专业工作。报考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由南京师范大学单独组织的艺术专业考试(校考),并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考生在报名系统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后须进行网上缴费(2015 年 12 月 10 日起开放缴费)。
建议使用银联缴费通道,目前仅开放储蓄卡(无法使用信用卡)缴费,完成缴费后请点击返回商户。网报截止时间:2015 年 12 月 30 日(2015 年 12 月 30 日 23时 59 分关闭报名系统)。上述工作完成后,须用 A4 纸打印本专业报名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该表将作为考生专业考试报到的必要凭据。
(四)专业考试
1.报考说明:
报考我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考生需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专业加试(校考)。
2.报到时间:2016 年 1 月 22 日上午 8:00-下午 16:30
3.报到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笃学楼大厅(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 1 号)
4.报到所需材料:考生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2016 年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专业考试报名表(由网报系统生成,考生本人签字确认)
5.考试时间:2016 年 1 月 23 日
6.考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 1 号)
7.考试内容
考试方式为笔试,包括视觉故事构成、影视图像分析、影视摄影基础三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间 2 小时 30 分钟,每个科目满分 100 分,专业成绩总分 300分。
(1)视觉故事构成考试内容:主考方提供多种图案素材,考生经构思后,任意选择素材中适用的图案进行剪贴组合,构成具有故事情节的四幅连环组图,并在每幅图案下面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对图案所表现的内容进行阐述。四幅连环组图与简要的文字说明构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故事。
具体说明:
考生可任意选择与使用考试提供的图案素材(数量不限)进行剪切、拼接、粘贴到试卷中形成组图并可对组图进行加色和绘画。
考生不得自带图案素材,违者按作弊论处。
考生自备画笔、颜料、剪刀、尺子、胶水或胶棒等工具。
(2)影视图像分析考试内容:主考方提供影视作品截图 3-5 幅,并从影视摄影专业角度提出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主题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请考生回答。
参考书目:
骆志伟:《影视作品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年出版
李培林:《摄影创作与审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3)影视摄影基础考试内容: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包括静态图片摄影知识与动态影视摄影知识。
参考书目:
卜新章:《摄影基础——摄影实战技巧》,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郑国恩:《影视摄影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年出版
8.成绩公布:专业考试成绩将于 2016 年 4 月底前公布,考生可通过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我校将向考试合格的考生发放书面通知。
(五)文化考试
考生须按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文化考试方案及科目均按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六)录取办法
对报考我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高考文化分(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50 分)达到江苏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专业合格且无色盲、色弱的进档考生,录取时将其高考文化总分与专业考试总分相加形成综合分,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综合分相同,则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文化分
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 2 门科目的原始分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录取办法以我校在本科招生网上公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七)有关事项说明
1.我校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填报全省联考、统考与单独考试(校考)专业志愿时不在同一批次,请广大考生根据江苏省志愿填报办法报考我校。
2.考生报考期间,往返路费、食宿费一律自理。
3.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部和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关于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
类招生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教育部和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为准。
大学英语指南范文2
【关键词】MOOCs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化
0 前言
2015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研讨会,会议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改革与发展方向。该指南中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指南中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分成基础教学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三个等级,并根据三级教学目标提出了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指南中鼓励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的选择上有所侧重,突出特色,以满足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此可见,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异化、个性化,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 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现状及问题
随着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完成,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量的优质电子资源触手可得,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形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近年来,多数高校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为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后开设了一系列为提高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实践中,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以下问题:(1)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各种需求,包括国家战略需求、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2)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缺乏大批合格的后续课程师资力量是开设后续课程的障碍;(3)缺乏必要的后续课程教材。高质量教材的引进和编写是目前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又一个大问题;(4)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管理机制,没有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维持,学习效果欠佳。
2 MOOCs的产生及发展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由加拿大教育学家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两人2008年完成秋季在线课程CCK08(the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之后创造的。目前,承载MOOCs课程的网络平台主要有美国的Coursera、Udacity 和EdX。MOOCs课程发展非常迅速,根据2013年3月的统计数据,全球约只有320万左右学习者在Coursera平台上注册了课程,以美国、印度、巴西、英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国为主,占注册人数的58.1%,世界其他国家合起来占41.9%。至2013年9月14,Coursera平台注册者已达1700 万人,分别来自190 个国家,59 万人参与了课程讨论,而最受欢迎的单一课程注册人数达24万人。 MOOCs 的自主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正是新时期教育的产物。时值国家全面建设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程的关键时刻,MOOCs课程对大学英语后继课程的建设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MOOCs 对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启示
3.1 建设全国大规模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应突出特色,以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如何才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呢?针对学校、学院、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可以建设全国大规模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课程包含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乃至专业英语同步建设,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选修相关课程。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实施校际联盟,专业、学科类似的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所有后续课程免费向全国学习者开放,平台上的课程不局限于某所大学的学生修读,这样就可以以强带弱,集全国力量开设大量优质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3.2 借鉴MOOCs 教学评价方式
MOOCs 课程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与学习者的互动模式及有效的评估与管理机制。MOOCs 课程采用“限时作业+同伴评估+档案查询+提供‘课程合格证书’”的教学评价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大规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可以借鉴MOOCs课程教学评价的优势:
(1)即时作业 MOOCs 课程每周均有作业,而且要求限时提交,学习者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
(2)同伴评价 MOOCs 课程要求学习者必须进行同伴互评,阅读同伴的作业,相互借鉴,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习者要求从多个维度来对同伴的作业进行反馈,被评者可根据同伴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然后再次提交,更多同伴进行复评,并要求指出被评价者问题所在,整个作业评价环节设计合理,确保同伴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档案查询 MOOCs 课程给学员提供学习档案查询功能,学习者可以查阅自己提交的作业,即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4)提供“课程合格证书” MOOCs 课程提供“课程合格证书”,完成全部作业并达到一定要求的学习者会得到任课教师签名的课程合格证书,该合格证书可以通过 Coursera 平台查询及打印。
3.3 大学英语课程教师专业化
目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障碍之一是缺乏大批合格的后续课程师资力量。大学英语课程 MOOCs化后,许多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会发生转变,由以往课堂通用英语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支持者、答疑者和管理者。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系统学习某一门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非只是普通通用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指南范文3
当前地方高等院校转型变革别强调的一点就是高校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结构需要。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日趋重要,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湖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湖南知识产权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懂管理、懂技术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和知识产权实务型人才缺乏,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占科技人才总量比例过低等。作为承担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怎样适应地区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知识产权教育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湖南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意识相对落后。目前,湖南的知识产权教育是以湘潭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一批重点大学为主,比较侧重于法律理论的研究。而应用型本科大学,除长沙学院有知识产权教研室,其他学校基本没有专门的高等教育,且教育意识淡薄,学校往往只注重科学研究的成果而忽视了对其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对一些文化创意作品、商务策划方案更加没有培养保护意识。
(二) 专业性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变化的需求。从开设知识产权教育的学校来看,湘潭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研究性大学基本没有将知识产权法作为法学专业外的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开设。而长沙学院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也只针对政法系学生开课,基本忽略了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从对湖南几所代表性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学生关于知识产权知识了解与保护的相关调查中,我们发现 “从网络、电视媒体了解”的占89.36%,“从工作、生活经验中获取”的占37.68%,“通过与相关行业专家或老师课后沟通知悉”的占24.19%,“通过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学习”的仅占12.4%。可见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匮乏,而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多将成为公司、企业的业务骨干,他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上的欠缺,必将成为之后工作中的隐患。
(三) 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实际运用要求。从已开课的应用型本科学院来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民商事法律理论知识为主,很少开设与理工科知识相关的课程;第二,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的法理性分析,而与科技创新实务及案例的深入结合分析很少,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非专业性的知识产权选修课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更是没有。所以,这些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体系比较单一的问题,缺乏对知识产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更无法满足创新创业中的实际要求。
(四) 师资的实践能力与素养存在不足。根据我们在湖南几个代表性的应用型本科调研显示,担任知识产权课程教学的老师绝大部分是纯法律专业毕业,基本没有理工科学习或工作的背景,自身缺乏实务经验。而知识产权强调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更多强调理工类知识,老师能力与素养的不足使得他们不可能对知识产权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学生的教学流于书本和理论,实操性不强,无法穿透事物的本质,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综上,湖南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知识产权教育无法满足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对湖南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不断提高应用型大学的知识产权教育意识。对创新需求的提升,使我们必须构建使科研、教育、生产根据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活动的机制,不断深化应用型大学的知识产权教育意识,积极营造知识产权教育与保护的文化氛围,为创新、创意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
(二)明确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型定位。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懂技术、懂管理、懂知识产权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我们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不能只专注于专业技术教育还要开展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教育。因此,湖南应用型本科的知识产权教育不应该再是一种专业型的教育而应该是一种普及型教育,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三)基于产学研联盟构建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教学模式。企业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驱动力,依托高校科研实力,分担风险,形成持续创新力。高校则借助企业平台,实现与市场的对接,获得创新的持续推动力,促进学科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关键与纽带。与此同时,因知识产权而发生的冲突和矛盾也成为影响产学研联盟长效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懂管理、懂技术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和知识产权实务型人才必须做到让知识产权来源于实践,最终落实于实践。可见,产学研联盟能为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同时,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和实务型人才的培养也能为产学研联盟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根据产业、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素质的实际需要调整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来设计教育内容与方法,构建结合产学研联盟内的需要分流形成不同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知识产权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四)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大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师资能力的提升。若能在产学研之间构建有效的互动机制,通过产学研联盟的优势加大对知识产权教师的培训,完善知识产权教师的知识结构和队伍构成,改变原来任课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教学经验,不具备熟练处理知识产权实务的实践能力的现象。也将大大提升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大学英语指南范文4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专门用途英语;职业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37-02
一、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趋势
“十三五”建设时期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推进的同时,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更多元化。高等学校的外语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此外,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于今年4月16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的高校外语专家共聚一堂,探讨外语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国际交流,培养国际人才的需要,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了“国际人才英语考试”(English Test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简称ETIC)。大学英语课程面向的是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因而在国家对外开放、提升国际话语权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会议上解读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文件,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仅是高等学校的问题,也是大学英语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
自大学英语课程开设至今,大学英语作为学科的“合法地位”迟迟未得到确认,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对此,唐进教授(2015)对全国38所高校的811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研究。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整体职业认同水平较低。与专业英语相比,大学英语缺乏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这导致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将自己定位为“教书匠”,仅仅是“为教而教”。在职业认同上的偏差将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在专业和学术的发展,最终会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的态度也给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职业状况带来了负面影响。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不够注重。很多大学生只是把大学英语当作过英语四、六级的学习课。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没有意义,与他们所学的专业联系不大。随着大学入学新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不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逐渐压缩(蔡基刚 2009),这进一步瓦解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两大问题。
三、大学英语教师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根据王守仁教授(2013)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解读,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由此看来,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需根据不同课程的设置目标做好自身的定位,结合自己的兴趣学习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长,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英语指南范文5
关键词:大学英语;实践课程构建;实践活动
一、引言
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有效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依此,指南提出的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英语应用能力是指用英语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必须达到的目标和要求。除了常规的英语课堂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形式之外,以学生为主体及其实践为核心的活动开展和实践课程的构建,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他强调学生应该从做中学,做就是行动,就是实践活动,就是人与人相互协作和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杜威的实践教育理论打破以教室,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扩展到生活中,拓展到实践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育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后广泛为外语教学与研究所接受,建构主义理论主要观点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自主建构新知识和新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习者在建构新知识经验时与教师和学习者在活动中相互协作,沟通交流。按照杜威的实践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英语课程应重视实践与体验,学生英语学习应该在做中,在实践中进行。这些构成了我们探索实践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大学英语实践课程构建及实践活动的开展
大学英语实践课程可分为专项技能实践课,综合性语言实践课和英语竞赛类活动。专项技能实践活动旨在围绕提高听、说、读、写、译各单项基本技能所组织的活动。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是指培养学生应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有:演讲,话剧表演,英语歌曲演唱等。竞赛类活动是指个人,小组或班级参加小组,班级,院级,省级或国家级的各类英语竞赛。原则上,第一学年实践教学活动采用专项技能型实践活动,第二学年可采用综合型语言实践教学活动,竞赛类活动则按具体时间安排穿插在两学年各学期中,各类竞赛初赛可作为实践课的教学形式在班级里举行。按照以上原则,当前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探索大学英语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课程构建,在内容和形式上,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形式多样,一年级第一学期实践活动为英语经典诵读,第二学期为英语语音模仿,二年级第一学期实践活动为英语演讲,第二学期为英语戏剧表演。在课时安排上,大学英语实践课程和常规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每一个学期安排四个学时课上老师进行指导,配合学时课下练习,作品完成后经过比赛的形式,参加校级文化艺术节的表演。在评估方式上,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老师针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分,构成期末总成绩的组成部分。以第二学期大学英语实践课程为例,主要开展的实践活动是大一年级英语配音模仿,大二年级英语话剧表演,经过两周练习和后期比赛,优秀作品在全校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中展演。一年级配音模仿实践活动中,首先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英语水平自主选取经典演讲或电影片段,老师对内容,语音语调和发音技巧方面的知识讲解并指导学生练习,学生对片段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模仿练习,老师再针对小组作品具体指导,最后实践活动成果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在舞台上脱稿展示。二年级话剧表演,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英语舞台剧的表演,其中包括讨论剧本和台词,分配角色,练习台词,拍摄作品小视频,后期剪辑。老师在剧本台词编写和学生表演练习的过程中都进行相应指导,最后以小组表演在舞台上呈现作品。
四、大学英语实践活动开展所取得的效果和意义
与常规英语课堂老师讲授课本知识点为主的课堂组织形式相比,英语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局限于某一个单元或者主题,形式上更加灵活有趣,不局限于课堂,将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实现了知行合一。通过大学英语实践活动,学生们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极大提高了学习热情。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和分析学生反馈得知,英语实践活动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效果良好,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电影片段语音模仿和舞台剧表演,学生反复练习台词的语音,语调,纠正了自己的英语发音,通过电影台词的反复诵读,有助于活学活用到类似的生活化的场景中。例如,会计方同学提到“让我们体验了一把当演员的乐趣,同时也体会到怎样在日常用语说的比较自然,不会像背书一样毫无感情,波澜不惊。”另外,在编写剧本,拍摄表演,后期剪辑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到了很多软件的使用,锻炼了动手能力。第二,它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兴趣和积极性来源于在自己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所获得体验感和成就感。小组活动在交流中有轻松的氛围,学习能感受更多乐趣,这有别于课堂听讲和回答问题相对紧张和严肃的氛围。例如,软工付同学提到,“在这次英语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了英语不一样的魅力。以往的英语课让我很难主动投入课堂中。害怕自己的发音不标准,害怕自己语法错误。但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讲,有的只是快乐。”这位同学明确表达了英语实践活动有别于常规课堂带给他的快乐。另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台词语调的把握和表演动作的配合都是学生个性的表达。在一个小组表演作品完成之后,所有成员会获得极大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练习作品,因此形成学习中的一种良性循环。这在学生反馈中有体现,例如软工同学提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话剧里出现不少单词和句子是书本上没学到的,后来学到一些和话剧有关的新知识的时候,有角色的同学说出相关的意思或者句子时有种很骄傲的感觉,快乐之情溢于言表。”第三,它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们表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克服了自身性格缺陷,如上台紧张胆怯,缺乏自信等。在实践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了更多自信。除此之外,有助于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小组活动商讨剧本和表演过程中,涉及对剧本和角色的创造和创新,与同学的沟通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一点在学生的反馈中也提到多次,会计谢同学提到,“我们在参与中加强了沟通”;“我们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分工,互相促进,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会计朱同学提到“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英语舞台剧的活动有别于常规的课堂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并参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锻炼。”第四,它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和校园文化生活。学生们表示实践活动让生活更充实有趣,增进了同学间友谊,是给自己青春美好的纪念。通过在校文化艺术节表演的形式,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物联网谭同学提到“我觉得这个活动增进了我们同学间友谊,也给我们可以时间带来了欢乐,是个值得延续的活动。”
五、结语
英语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践课程的构建,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常规课堂形式相比较而言,常规课堂更注重老师讲解和语言输入,而实践活动更注重学生参与和语言输出,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练习英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实践活动是常规课堂创新性延伸,弥补了传统课堂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J].教育部,2017,1.
[2]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3]丰静.大学英语课程课外实践教学的建构[J].贵州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5(8).
[4]李绍芳,王琼.地方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15(4).
[5]吕娜,马冬.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本土化演变与全球性适应[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
大学英语指南范文6
一、学术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实用性不强
学术英语指的是为学生完成全英课程所提供的英语语言训练。其中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均不可缺少。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院校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学术英语阅读及写作内容的教学上,学生学术英语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被忽略了。此外,多数院校在进行学术英语教学时采用的方法是选择一本教科书作为学生的指定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及编排顺序(有些院校对其稍加整合、调整)进行授课。尽管我国国内现有的大多数学术英语教材在内容选取、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一本教材从编辑、出版到投入使用需要一定的周期,而科技领域的进步日新月异。结果常常是学生拿到学术英语教材时感觉书中的内容已经“过时”了,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帮助不大,因此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
(二)教学方法较保守,缺乏创新性
目前,多数学校的学术英语教学仍然沿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学术英语教学多在大班范围内进行,教师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对教学材料的处理通常采用生词讲解、句子结构分析、语法解释、英汉互译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上与以往的科技英语精读、翻译课类似。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里,学生都在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师生互动较少。陈旧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术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预期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三)测试手段较单一,缺少多样化评价
当前,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院校对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测试大多采用终结性测试的方式,即在学术英语教学活动结束后,以一次考试、一张试卷的模式考查教学效果,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这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手段的课程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课堂学习很随意;课后几乎不复习;考前临时搞突击;考试及格是目标。单一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手段无法对学生的学术英语学习起到切实的督促、激励及检查作用,学生的英语学术素养很难得到提高。
二、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实用性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学术英语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不能顾此失彼。各项技能的教学要突出重点,例如:学术阅读侧重原著选读;学术英语写作重点介绍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引用、参考文献、如何防止剽窃等学术规范相关知识;学术翻译培养学生运用翻译技巧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学术听力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学术英语讲座的理解能力;学术口语以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为参与学术讨论打基础等。各项技能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依托,只有全方位的教学与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及时更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术英语教学要打破一本教科书垄断课堂的局面,教学基本内容与框架可以以一本教材为指导,但教学材料应及时补充和更新。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向专业课教师请教、参加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的学习等多种渠道获取教学资源。同时,要调动学生收集、查阅所学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杂志;搜索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或讲座的音频、视频,进一步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为学术英语教学增加“鲜活”的教学素材,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有效结合。
(二)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在学术英语课堂中,单一的“讲授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尝试翻转课堂、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实现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多练:知识、技巧等的讲授要言简意赅,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练习、吸收。教师可根据讲授内容布置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团队形式使学生在小组内以分工协作、共同协商的形式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
2.加入实践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学术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要实现学生学术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实践活动必不可少。除了传统的、固定的课堂外,学术英语的教学场所还可以转移到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会议室等常见的学术活动场所,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并指导学生将学术英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当中。同时,加强与各院系之间的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术英语活动周”、“学术英语能力竞赛”等;充分利用校园内相关社团开展学术英语交流活动,进而将学术英语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强化学术英语的工具性。
(三)开发科学、系统的学生学术英语能力测试及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