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

由于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常常不能较好地配合临床护理操作。而沟通是执行护理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在操作中的配合度。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对本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进行宣教中运用沟通技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住院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不同的病种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在每日上午09:30~11:00期间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及输液的操作,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间控制在10~15min。对照组在操作前进行常规宣教,即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操作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患儿与家属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包括以下方面。

1.2.1语言沟通

在和患儿初次交谈时,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制度与住院环境。每次为患儿进行操作前,均和患儿家属沟通好,告诉他们我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注意说话技巧,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做到确切、清晰、简洁,符合患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例如,避免提及“扎针”“穿刺”“消毒”等粗暴专业的词汇,取而代之的可以是“连接一个小管子”“擦一擦你的小手”等保护性、儿童易于接受的词语。由于患儿的年龄不同,护理人员可采取树立榜样、鼓励结合批评、表扬的方式与患儿交流。例如,向患儿讲解“你看,旁边床的小朋友多勇敢,刚才阿姨给他输液时就没有哭。让阿姨看看你是不是也很棒,来,主动把手伸到阿姨这里”等。交流时注意选择患儿感兴趣、有密切关联的话题切入。如患儿正在玩玩具,可以与患儿借此沟通,玩的什么玩具呀,这么好玩呀,你给阿姨玩会吧。以此与患儿拉近距离,消除其恐惧感,以利于沟通治疗。一般来说,与患儿最佳沟通时间为他们有兴趣与他人交流时,护理人员应当运用符合不同年龄患儿的语调与音色,调整自身情绪状态,情绪不佳时避免与患儿交谈,以免伤害患儿心理。可在患儿哭闹时暂停治疗,待情绪稳定后再做治疗。

1.2.2非语言沟通

操作者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除仪表端庄外,还可适时抚摸一下患儿的额头、肩部或握一握小手,使其产生亲切感。此外,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在患儿面对护理操作时流露出焦虑恐惧的情绪时,护理人员则及时以关怀与同情的目光注视患儿,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在心理上产生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目光中传递给患儿及家属勇气,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必要时也可停下来,认真听取患儿及家属的倾诉,以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患儿对护理操作的配合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分别通过数量统计及满意率调查表书面形式进行统计分析。配合率的评价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儿能够参与到操作中,对操作者提出的要求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为配合。患儿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处于哭闹、拒绝、反抗状态者为不配合。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向患儿家属询问对此次操作是否满意,“是”为满意,“否”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操作中,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家长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护理操作前的健康宣教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率。

充分的语言沟通有利于患儿及家属对操作充分的了解,更好地配合、参与护理操作治疗。此外,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亦可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中无形地提高沟通效果。抚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能增加舒适感的实用护理技术,是肢体语言沟通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适当的抚触可使患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增强信任感与安全感。抚触不仅可以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面部表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过程中最容易被对方捕捉到的重要信息,对患儿的心理和身体康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时,必须控制好表情,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深入沟通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护理工作铺下基石。罹患疾病,对患儿和家属的压力都比较大,与家属沟通时注意眼神的交流也可极好的提高沟通效果。听是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倾听痛苦是一种帮助患儿及家属宣泄和情绪转移的方法。认真听取患儿的诉说,深度的共情和倾听是治疗病痛最佳良药,因此,无言的倾听、共情亦是不可少的沟通技巧。

综上所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沟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护患间的相互作用与良好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不仅有利于维护患儿正常权益,而且能够促进临床工作顺利开展。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提高。从而降低了护理操作难度,使操作得以更顺利的进行,治疗效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0):123-124.

[2]李颖红,梁锦娣.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7):628-629.[

[3]何文杰,邓范艳,王江.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95-2796.

[4]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74-175.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儿科护理;心理素质;护理质量;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护理服务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成“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模式[1],这充分的体现了现代医学“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儿科护理是比较特殊的护理对象,但是护理服务理念是一样的,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良好的心理素质很有必要。

1 儿科护理简介

由于儿科护理的对象比普通患者的护理难度大,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重了解护理对象的心理状况,探索护理对象的心理变化特点。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护理对象的心理变化特点制定护理方案,对患者及其家长心理进行辅导,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压力。并且,不同年龄阶段的护理对象的性格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兼顾不同类型的患者[2],注意观察患者之间的不同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刚进入医院时,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人性、心情紧张、内心恐惧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抵触治疗的情绪。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多数使用恐吓的手段,这不仅不能解决患者心理困扰,反而会加剧患者对治疗的抵触情绪。部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报复心理,例如:在治疗的过程中哭闹或者对医生护士进行打、骂,有些患者在就诊时还会逃跑[3];这时儿科护理人员应该不断的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对心态进行调整,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儿科护理规范,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还应该具备爱心、同情心以及耐心,与患者、家属积极的进行沟通,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2 强化儿科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措施

2.1进行针对性护理 想要保证儿科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全身心的投入。首先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护理对象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进行安慰、鼓励,并且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护理人员应该使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消除患者对外界的恐惧感。其次护理人员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注重观察患者心理的变化情况,并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

2.2强调优质服务 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持和蔼的态度,从行动上让患者和家长消除对护理人员的隔阂,全身心的配合治疗[3]。对于治疗中的紧急情况,护理人员应该清楚的进行判断,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对于家长和患者的困惑必须耐心的进行解释,避免与家长和患者发生冲突。

2.3强化护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特殊时期患者的数量会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抢救事件,护理人们大多会出现慌乱的现象,这时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时的调整心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灵活头脑,不被传统的医学模式束缚,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冷静对待,保持平和的心态进行处理,配合医生参与救治。

2.4对护理人员沟通技巧进行培训 医生的治疗方案需要护理人员落实、实施,护理工作中最好的协助者就是患者家属。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扮演着多种角色,想要保证护理质量,首先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的将患者的信息向医生进行反应,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学会环卫思考,满足患者与家属的需求,对待患者如亲人一般,对于患者应该一视同仁,不因患者的家庭状况进行区别对待,对于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应该积极、耐心的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家属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还必须注重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更新护理理念,同时还要加强与患者沟通技巧的学习。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动作要轻盈,严格的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操作,在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护理效率。

3 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照顾患儿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家属的感受。其次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心理与性格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的变化特点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统计表明,儿科护理的医疗纠纷概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这是因为儿科护理比成人护理更加复杂,因此儿科护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在关注患儿疾病的同时,还必须关注患儿心理以及家属心理情况的波动。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全身心的投入到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努力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最后,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接触最多,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给患者、家属带来一定的影响,一名自我心理素质良好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时刻注意讲话的方式、语气,并始终保持热情、温和的态度,让患者和家属拥有放松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更加艰巨,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不仅更加复杂,同时还需要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才能在出现突发事件时,用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才能有序的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海华,余慕雪,谢巧庆,等.儿科护理实习教学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36-1837.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文3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

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3.改革“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考核方法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医疗护理;人文关怀;儿科;护理质量

1 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日常所说的人性关怀,是指“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并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进一步追求,人们的需求从过去较为简单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过渡到以人为本的需求,在服务中要求更加人性化。

对于婴幼儿而言,儿科医疗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儿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到“以儿科患者为中心,以服务儿科患者为宗旨”,具体表现为,在儿科的医疗护理过程中,要以服务患者为根本,充分爱护和尊重患者,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儿科护理中必须坚持以儿科患者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儿科的医疗护理,强化儿科的护理服务理念,做实儿科的基础护理,全方位实行儿科护理责任制,深化儿科护理专业的内涵,进而整体提升儿科医疗护理的服务水平。

2 人文关怀对于儿科医疗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本身就是一项精细而繁琐的工作,由于社会、职业、地位、信仰、民族、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每个患者实际上所需要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也有所不同。对于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就是在日常的儿科护理工作中不断地关注病患的需要,重视不同患者的心理感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2.1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精心呵护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儿童生病时,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父母心理也格外紧张,这时医护人员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也要进行人文关怀。在关注患者的时候,关心家属的情绪和感受,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温暖、最贴心的照顾、最符合儿童实际的护理方案,不仅有利于儿童快速康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家属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更快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共同呵护祖国的未来。

2.2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精神风貌、工作信誉、整体实力都主要体现在医护工作的身上。在儿科护理中提倡人文关怀,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评优比赛、考核评比等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自觉地把外在美和内在美融合在一起,进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形象、实现业绩提升的目的。

2.3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凸显着人文主义精神。人文关怀要注重儿科患者的尊严,注重患者的住院条件,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科患者的舒适就医和精神自由。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为儿童患者,儿科患者作为医院患者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员,在儿科护理中凸显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有利于深化儿科护理改革,为医院创造品牌服务提供必要保障。

3 在儿科医疗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的措施

人文关怀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在儿科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具体为:

3.1加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儿科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可以在医院内部加强人文主义宣传,例如,在医院的宣传板上,通过张挂宣传板报、画册等进行宣教活动,确保图形并茂并且定期更换,对先进的儿科护理人员,要在板报上予以表彰,为其他医护人员树立学习的榜样,做到宣传到位;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另一方面,在医院内部积极宣传健康主义教育,在各个病房内张贴图画,最好是儿童喜欢的卡通图片,通过可爱的卡通人物,宣传健康知识。

3.2通过评比工作,促进服务理念的转变。在医护人员中实现人文关怀专项评比活动,让患者为医护人员打分,最后计入年底评优,激发各个医护人员自觉地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的医护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此外,也可以在各个儿科科室中增设流动的护士服务站,增强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使医护人员更加贴近患者,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及时的服务。

3.3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实现人文关怀。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医院设施的改善,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例如,在儿科病房的布置上要更加温馨,可以通过摆放漂亮的花朵,张贴可爱的卡通图案,画面要尽可能的鲜活可爱,最大限度的取悦患者儿童的内心,让患者儿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同时尽可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3.4通过制度与服务流程将人文关怀融入儿科医疗护理活动中。在服务流程的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例如,在儿童刚入院时对每一个患者儿报以微笑,和儿童进行亲切交流,对患者家属耐心讲解住院流程,做好护理记录。在儿童患者住院期间,要主要关心儿童日常生活,了解儿童病情和心理,及时和家长沟通;在患者等待诊治期间,可以提供玩具,消除儿童等待的枯燥;在儿童出院的时候,及时做好回访工作,确保儿童的彻底康复。

3.5加强儿科医疗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立足现状,充分重视儿科医疗护理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对现有儿科医疗护理人员进行儿科人文关怀理念与具体措施教育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儿科医疗护理青年人才的培养,让人文关怀变成医疗单位的一种文化,让人文关怀的理念根植于儿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内心,使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儿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中。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①对新进大学生先送至医疗护理质量教的医院进修1年,通过进修打好专业基础;②通过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的带教,一对一跟班学习。③适当地给他们压担子,充分激活他们的潜能;④鼓励医疗护理人员深入实践,要求他们多查房,多接触患者,熟悉病史病情,掌握儿科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动态⑤针对儿科患者的特点增加必要的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更好地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4 总结

护理质量是衡量儿科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文关怀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儿科医疗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既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而且有利于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伟智,王缸,胡容,等.深化整体护理是理念与行为变革的过程[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6.

[2]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04):245-248.

[3]陶娟.浅谈儿科优质护理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保健营养,2014,7(下):4014-4015.

[4]岳月英,刘侠.儿科护士的五心与博学[J].护理研究,2005,2(2B):371.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儿科 护士长 有效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36-02

伴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管理者和组织者应该能够适应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适应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及新的需要。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对新的历史时期儿科护士长的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康复效果,提高病人就诊的满意度。

1 儿科护士长的管理策略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

儿科护士长在基层护理工作中所起的组织作用和领导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组织与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护理与康复的质量。

1.1 培养全体护理人员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儿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其所接诊的患者都是儿童。在当今社会,儿童作为全家的希望与中心备受家长重视。因此,儿科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要积极的学习与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并且要积极地督促和监督护士进行学习与提高,掌握各种操作技巧,以更好的减轻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适与疼痛。儿科护士长要对这项工作予以重视,因为这是减轻护患矛盾的一个关键内容。

1.2 儿科护士长要教育广大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会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关系到医院声誉,关系到护患关系。作为儿科护士长,其护理工作面对的人群比较特殊,身体与心理都不成素,这给儿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士长要具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以及奉献精神。要用自己的温暖言行是患儿感到心灵舒适,要用温暖的爱和奉献去关心、爱护患者,减轻他们在病患过程中的紧张感和不适感。儿科护士长要做到用自己的言行去激励和感染全科的护士姐妹的工作热情,帮助他们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凝聚力,增加工作的热情,从而使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1.3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儿科患者具有年龄上的特殊性。儿科的病人都是一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自己身体不适的感受,甚至不会说话的孩子根本无法形容自己身体不适的情况。因此,患儿的病情发展以及严重程度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长不停在病房里巡视和治疗的护士的观察来获进行信息获得与整理。所以护士长必须掌握并组织全科的护士学习业务知识,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1.4 做好对于全科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强化护理的质量意识。儿科护士长是否具有超前的预见能力是关系到护理质量与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要做到积极地预防与积极的处理,对潜在的问题不能只偏重对症处理,这是做到前馈控制与抑制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实际工作中,护士长要及时的巡视病房,要及时的向护理人员询问相关情况,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与护理质量的稳步提高。首先,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保证护理的安全性。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管理条例的学习并且要积极遵守,监督执行。同时,还要用其他医院以及科室发生的差错和提出的风险教育广大护理人员,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

1.5 积极地听取一线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意见,并且要督促广大护理人员执行。针对我科排查服药、注射、处理医嘱、带教等的安全隐患,要求每人每月提1条安全隐患,大家共同制订、执行安全防范措施,做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1]。护士长要带领广大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失误进行归纳与总结,将发生错误的点点滴滴牢记心中,避免同样错误的第二次出现。对轮转护士或实习学生入科时要带领学习相关的知识与规定,要对其他护理人员所犯的错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和防患于未然。最后,对发生的护理缺陷和出现了护理问题的事件组织全科进行讨论,做到追究到人,深入分析原因,提高责任意识,杜绝不良现象的再次出现。

1.6 注意管理的人性化。护士长要做到为人端正,心底无私,忠于职守。在对全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违反操作常规的人和事应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教育,绝对不能心慈手软,不能怕得罪人,而是要提出批评,使之改正,决不视而不见。

一个病区护理质量是否能够稳步提高,是否能够让患者满意很大程度取决于护士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护理人员管理要注意人性化,要掌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使其得到优质服务。因此,对于护理规章制度,护士长应该是执行的模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收集和反馈信息,修正与完善制度中的某些薄弱环节,从而不断推进护理工作的开展[2]。

1.7 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教育广大护理人员要做到遵守劳动纪律和工作制度,用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落实到位[3]。还要做到奖惩严明,督促护理人员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1.8 及时组织考核与培训。护士长要充分地考虑与结合本科室特点,制订不同年资护士具体的考核标准,以督促他们更好地进步,更快的提高专业素质。还要进行定期培训,以做到温故知新。

2 结语

儿科护士长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管理的水平也是其工作水准的一项重要参考内容。这要引起广大儿科护士长的重视,在工作中做到作风民主、态度温和、管理科学与人性化,带领全体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成,吴朝晖,等.儿科护士长有效管理的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1)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文6

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者,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情况。

结果:人性化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满足儿科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了儿科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儿科护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0-02

由于儿科护理护理对象年龄小,认知能力差,依从性较强等特点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人性化护理可以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本文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者,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在2.3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6岁。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史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按照一般的儿科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而人性化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现人性化护理措施。

1.2.1住院前的护理。①在住院初期,患者和家长内心都十分的恐惧、焦虑,这时护理人员要保持微笑,用亲切的口吻和患者和家长打招呼,并善于运用非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1]。②护理人员向患者家长介绍患者住院的环境,主治医生和护士,并让患者家长了解到医生和护士的临床治疗经验,有效的减少患者家长内心的担忧,增加患者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度,配合医护人员完善护理工作。

1.2.2住院时的护理。①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患者住院的环境对儿科患者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营造温馨的环境可以对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所缓解,消除患者内心的顾虑和负担。例如在病房中采用暖色调,贴上卡通画报,营造温馨的感觉,消除白色墙体病房给人的压力。②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护理人员要加强和儿科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增加护患之间的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提高了护理的效率。③保证护理质量。为了保证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正确的护理操作技术,重视药物的搭配合理化,保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的观察和监控,即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儿科护理的质量。

1.2.3出院后的护理。①儿科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家长进行健康指导,避免患者病情的复发。②如果仍在服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长介绍患者用药的方法、剂量、效果等知识。③嘱咐患者家长在约定时间内带患者进行复诊,便于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3统计学方法。本组实验采用SPSS12.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同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如果P

2结果

由表1可知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人性化护理组非常满意率为92.5%,较为满意率为7.5%,不满意率为0。常规护理组非常满意率为62.5%,较为满意率为22.5%,不满意率为15%。实验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组整体护理满意度由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组实验对在我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实验结果显示,人性化人性化护理组非常满意率为92.5%,较为满意率为7.5%,不满意率为0。常规护理组非常满意率为62.5%,较为满意率为22.5%,不满意率为15%。实验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组整体护理满意度由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为了提高人性化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护理人员要加强各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主要包括:①职业道德。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职责。②护理技巧。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儿科护理的技巧,掌握不同年龄层的发病特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2]。③心理素质。护理的对象和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耐心为患者和家长介绍护理知识,获取患者和家长的支持和信任。④沟通技巧。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医护人员要掌握好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提高人性化护理的质量。

总之,在儿科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同时儿科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疗护理纠纷,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红梅,张正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78-79

[2]林娜.40例手术患者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18):90-92

[3]焦红玲.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