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护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护理技术范文1
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我院儿科一病区、二病区共3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二病区16名护理人员设为实验组,平均年龄(28.5±1.1)岁;将一病区16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7.8±1.2)岁。2组年龄、职称、学历、2013年10~11月份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培训模式进行技能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科室内的集中授课。实验组使用S-OJT模式进行技能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系统的培训。S-OJT流程有六个步骤,现将重点步骤总结如下。
1.2.1分析学习的内容统计每位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如血管选择错误、胶布固定不牢等前十位原因,制作柏拉图进行分析。
1.2.2培训指导老师根据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统计结果,选择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的5名护理人员为培训教师,护理部予以发放小儿头皮静脉培训教师证书的同时召开培训教师会议,针对柏拉图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由培训老师实施。1周后培训教师对小儿头皮静脉的1次穿刺成功率均达到98%。
1.2.3制作S-OJT模块模块是指导S-OJT的实施的一组材料,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学员条件、培训资源等内容。召开4次培训教师会议,确定小儿静脉穿刺培训资源及流程。利用HS6E型高级婴儿头皮静脉穿刺训练模型进行训练。①对小儿穿刺部位进行评估,并进行物品、光线、心理以及与患儿及家属语言沟通的准备。②预先判断选择的穿刺部位,如能一针穿刺成功,点头表示“是”,并进行下一步操作;如不能,摇头表示“否”,并放弃穿刺,重新准备,或者更换护理人员。③借助没有打开的静脉留置针或者棉签测量针尖的位置。判断输液过程中是否会给患儿活动带来不便或引起患儿疼痛、输液不畅等。如“是”则重新准备或者要求培训教师帮助。如“否”,则继续下一步。④如与判断、测量结果一致,静脉穿刺完成,正确指导家长抱起患儿。如与判断、测量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⑤反馈矫正。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信息反馈,找出残缺知识点,对残缺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或在培训教师的协助下纠正。
1.2.4实施S-OJT按照流程设计,实施S-OJT,培训合格者允许独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
1.2.5评价S-OJT对S-OJT的评价包括组织背景评价、培训投入评价以及对培训效果和培训流程的评价。
1.3评价方法在每次头皮静脉穿刺结束后,记录2组护理人员一次穿刺成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013年12月-2014年2月,实验组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160例,一次穿刺成功149例,一次穿刺成功率93.13%;对照组穿刺136例,一次穿刺成功106例,一次穿刺成功率77.94%。实验组护理人员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203,P<0.01)。
3讨论
儿科护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 安全隐患分析 护理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619
1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社会环境因素 :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城市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往往是一个患儿就医有几个家人陪伴,导致儿科门诊就医及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人流量大,加上孩子的吵闹声、家长的哄劝声、家长的反复询问,护士多次、反复的解释,造成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精神压力过大,影响正常的思维和操作的准确度,加上儿科急症多、季节性强,特别是中午和晚、夜间护理人员短缺,当护士沟通或工作不到位时易发生矛盾和冲突。
1.2医嘱及药房方面的因素:正确的医嘱是安全输液的基础,医嘱存在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医生字体潦草且每个医生笔迹不同,药名的拉丁文书写不清晰、不规范,导致药房工作人员辨认困难甚至错误。二是现在新药多,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不同商品名,导致医生对新药的规格、每公斤体重的药物剂量不熟悉,药物剂量过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易引起不良反应或加重不良反应。三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因目前新药的配伍禁忌对照表尚未公布,药物配伍无法核查,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可因两种药物混合后发生不良反应。还有一种情况是医生在开应该做皮试的药物时,在处方上面漏写了皮试两字,患儿家属在门诊药房取药时,药房工作人员未仔细核对将输液药物全部发出,患儿家长来到门诊输液,护士如果没有仔细核对和询问,极易在没有做皮试的情况下,给患儿注射了药物,如遇对该药物过敏的患儿会造成不良后果,引发医疗纠纷。
1.3护理管理及护士自身存在的问题:
1.3.1执行查对制度不严格:儿科输液室内患儿及家属人员众多,患儿同名同姓或名字同音的较多,许多家长不说或说不好普通话、外地口音较重,有的患儿是爷爷、奶奶辈的带来就医,年纪大听力不好,加之护士在接诊时大多未说普通话,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核对姓名极容易出错。
1.3.2“三查七对” 不严格,护士接到输液单后没有2人核对,凭感觉经验,错做药物皮试,轻者增加痛苦,重者致不良反应;皮试前询问过敏史,有的患儿及家属记不清或不理解含糊作答,如遇护士观察不仔细,致皮试或输液后发生反应。
1.3.3输液中巡视不及时观察不仔细:小儿疾病的特征是病情急、变化快、病情易发生反复,而患儿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觉或年龄小根本无法表达,护士在患儿给输液时,注意力通常过于集中在穿刺过程中,而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在耳后行头皮针静脉穿刺时易引起患儿呕吐窒息、屏气、发绀等现象,需要护士仔细的观察和及时的处理。年龄较小的患儿对注射反应强烈,自我约束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常常会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被拉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渗漏,造成局部肿胀、淤血,一些对局部组织刺激较强的药物,特别是氯化钾可导致局部疼痛和组织坏死。
1.3.4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孩子生病,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而儿科急症多,如常发生高热惊厥、急腹症、窒息、误吸、中毒等,此时在治疗中稍有不顺性急的患儿家长就会出言不逊。同时儿科输液室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
1.3.5健康宣教不到位:孩子天生好玩好动,致使部分患儿无法在输液间完成整个输液过程,由于护理人员宣教工作不到位、家长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便会顺从孩子带其到室外走动或逗留,由此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情况发生如:一些药物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光合作用下会使药物变性,发生输液反应;再者由于行走、牵拉原因易发生静脉输液的药物外渗肿胀,导致重新穿刺,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同时给患儿带来痛苦。最危险的是有可能出现回血、空气进入血管、药物污染等意外情况。还有部分家长希望尽量缩短输液时间,擅自调节输液滴数,加快输液速度,导致患儿不适、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心衰,肺水肿的不良反应。
1.3.6低年资护士增多:由于儿科护士精神和心理压力大、工作环境嘈杂工作量大,静脉针、头皮针穿刺要求高,年纪大点的护士体力和眼睛都不适合在儿科一线工作,儿科护士年轻、 低年资护士增多,她们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不娴熟、临床经验欠缺、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大部分家长对静脉穿刺“一针见血” 的期望值较高,在未能如愿时对护士就会有意见,护士若未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耐心对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引发纠纷,同时增加护士心理压力。低年资护士,大多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观察病情不仔细,健康宣教不到位,还有的护士疏忽大意,在配药时查对不严格,药物剂量使用不准确、输液故障排除不及时等,都可能对患儿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护理管理对策
2.1创造舒适、温馨的儿科输液室环境: 根据儿科特点和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并在装修时充分考虑儿童特点,在墙壁上设置一些儿童健康宣教知识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卡通画;增设垃圾桶及各种告示牌,可有效减少患儿家长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 配置沙发输液椅、小儿玩具车,在输液大厅安装电视机、DVD,播出健康教育的内容,中途穿插播出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动物世界或喜欢听的音乐、儿歌,这样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紧张和恐惧感,使患儿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安全的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2.2规范输液流程强化查对制度:依托我院刚刚实行的信息化平台,在门诊全面推行了电子处方管理并配有合理用药软件,可以对医生医嘱的合理性、有无配伍禁忌进行电脑审核,医生医嘱开好后,经电脑审核通过后,完成了划价、取药过程后,电脑会直接将信息传送到输液室护士工作平台,可自动打印输液卡和输液巡视卡,自动生成输液编号,家长拿着编号在休息等候区等侯,当轮到该编号时,我们实行了反问式询问患儿姓名的方法:“您孩子叫什么名字啊?”护士和家长共同核对姓名外,还要核对编号是否一致,准确无误后才进一步治疗。我院实行信息化以来,药房的工作人员没有了因为医生字迹潦草而错发药的现象,我科也没有因姓名相同造成错用药的现象发生,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3加强护理管理和护理人员业务培训
2.3.1落实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和核对意识,提倡普通话服务,特别是针对家长是外地口音的,一定要说普通话。将“你做好了三查七对了吗?”用红色字体制作成警示卡,张贴在电脑桌前、治疗室、操作台墙面上。实行配药、输液、接瓶签名负责制。
2.3.2输液中加强巡视:输液卡做到“四签” 即:注射、半小时内巡视、换药、拔针签名,护理质控人员和护士长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与绩效奖金发放挂钩。护理巡回护士根据医嘱调节输液速度同时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注意患儿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如发冷、心悸、皮疹、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观察输液部位有无针头移位、局部肿胀、胶布脱落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保证输液的安全及顺利进行。
2.3.3注重健康教育工作: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宜教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 口头宣教:输液前向家长和大龄患儿进行简单、易懂的药物知识、护理方法和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的宣教,特别强调输液时自行调节滴速及自行离开输液区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拔针时正确的按压方法,顺血管方向按压5―10分钟 ,按压过程中不要揉搓、不宜过紧;书面宣传:结合小儿疾病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发放健康教育小处方、定期、定时更换宣传栏;电视宣教:利用输液室墙壁上的大屏幕电视机滚动播放健康知识、小儿护理常识和技巧、体温表的使用和消毒、热水袋及冰袋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中途穿插小儿喜欢的动画片及儿歌。
2.3.4提高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能力 :由于患儿家长都希望护士静脉穿刺时能“一针见血”, 导致儿科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我们应用心理学知识,护士在输液操作时采用鼓励表扬、赞美、倾听、触摸等多种支持方式,以取得患儿的信任,建立平等友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减少患儿对护士的惧怕及陌生感,减少患儿哭闹时间,达到患儿主动配合的目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穿刺不成功的情况下,要敢于主动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作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必要时也可以请同班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缓解矛盾。
2.3.5加强专科知识及技能培训:科内成立输液安全管理小组,有5位护士组成,包括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才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应急预案、静脉输液流程、各类药物的相关知识,惊厥、过敏性休克和心肺复苏的抢救程序,护士长经常对护士进行口头提问及操作演示。定期组织全科人员特别是年轻的护士,学习穿刺技能,从穿刺前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选择静脉、消毒、穿刺时的进针角度及固定方法,穿刺后的护理观察及交代家长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等。
2.3.6实行弹性排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儿童输液时间有一定规律性,夏秋季节补液高峰在早晚,冬春季节补液高峰在中午,护士长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季节性、时段忙闲弹性排班,加强早晚、中午及节假日的护理人员,及时修订各班岗位职责,同时在人员和班次安排上充分考虑新老护士搭配,这样既能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又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3小结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其特点是患者多、小儿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工作环境嘈杂、患儿不能表达或表达能力差,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使得护理风险系数高。在儿科门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 ]。我院改进了输液室环境、实行信息化自动打印编号,按照编号与姓名双查对输液、输液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做好家长健康教育,实行弹性排班、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降低了输液安全隐患,保证了输液顺利完成,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家长和患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凌云,陈塑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9―330.
儿科护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 儿童;静脉输液;投诉原因;预防
患者是医疗服务的对象,也是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随着医疗市场的日益成熟,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和对医疗护理要求的提高,使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医院服务的对象中儿童是一些特殊的人群,所以我们更应该对病人实施优质的护理,让病人和家长满意。儿科是医院的主要窗口之一,如何减少护理投诉,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和家长满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0 年4 月~2011 年4 月小儿静脉输液的15 起护理投诉,其中静脉穿刺技术的投诉有5 起,占26.47%。服务态度的投诉有4 起,占23.53%。补液外渗的投诉有2 起,占17.65%。其它有4 起,包括输液流程不统一、盐水架坏、电脑故障、不规范操作等,占32.35%。
2 原因分析
2.1 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
部分患儿静脉暴露不清楚,血管不充盈,静脉穿刺时患儿无配合意识,增加了穿刺难度。一些低年资护士,更是缺乏临床经验,没有完全掌握小儿头皮特点和穿刺技术。
2.2 服务意识淡漠、缺乏沟通技巧
护士在为病人静脉注射时与病人交流较少,当家长对护理操作表示有疑义时,护士解释不到位,缺乏沟通技巧。护士在执行操作时没有与家长介绍静脉输液的有关注意事项,没有指导家长如何固定及观察穿刺部位,当患者发生补液外渗时也没有与家长做好解释,个别护士还会责怪家长没有固定好穿刺部位。
2.3 家长对静脉外渗缺乏认识
家长不是专业人士,对静脉穿刺术缺乏认识,当发现补液外渗时会特别紧张,担心会给孩子留下后遗症。
2.4 社会现状
2.4.1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特别关爱自己的孩子。
静脉注射时有的家长会用命令的口气要求护士静脉注射一针见血,有的家长甚至会用威胁的语句,这样对护士的操作也就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原本能打进的静脉由于护士紧张而失败。
2.4.2 孩子生病,家长都会带他们到医院专科就诊,医院里儿童就诊人数持高不下,孩子就诊、等候输液的时间也较长,本来孩子生病家长心理就着急,就诊、输液又等了较长时间,最后输液时还没有一针见血,此时家长的忍耐度到了极限,就会需要发泄。
2.5 护士工作环境差,超负荷工作
按照护理常规,为一位病人输液需要15 分钟计算,而为一位儿童静脉输液可能不止15 分钟,可能是25 分钟,甚至30 分钟,整个静脉穿刺过程护士都沉浸在哭闹声中,时间长了,护士的工作状态也就会相应减弱。
3 预防
3.1 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
对新进护士及行静脉穿刺技术的差的护士进行强化训练,加强考核力度,在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和点评,帮助护士提高穿刺技术。
3.2 提高服务意识、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
护士应该热情主动接待患儿和家长,与患儿和家长交谈,以取得家长的充分信任。向家长解释小儿静脉特点、穿刺难度及穿刺后的注意事项。穿刺失败时,不可过分抱怨小儿血管不好,切忌与家长争吵。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道歉,并及时关心患儿,大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友善沟通中能够谅解。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加强医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主动为患儿服务,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及家属,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换取家长的放心,提倡微笑服务,对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3.3 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巡视
制作健康宣教小册子和健康宣教栏,对静脉输液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解释。落实静脉输液巡视规范化管理,加强静脉输液巡视工作的系统性,对静脉输液患者按时巡视,及时处理输液中发生的问题。
3.4 保持治疗室输液秩序有序
在输液室门口增设一位护士,指引病人到相应床位上等候,有效维持输液秩序,为护士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
4 小结
要提高儿科输液的护理质量,减少投诉率,首先要具备一支静脉穿刺技术和服务质量过硬的护理队伍,其次也要为护士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现在护士的工作量大,护士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同时又要微笑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护士面临身心两方面的压力,要减少护理投诉,除了要解决以上问题,还要有合理的护理编制,使护士保持健康的身心,只有这样护士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
参考文献
[1] 孙晓敏,叶志弘.现代服务理念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5):295-296.
儿科护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综合护理;常规护理;急诊输液;儿科;影响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抢救治疗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基于小儿各方面的发育尚未完善,并且儿科急诊具有发病急、来势凶险、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因而输液疗法逐渐成为了儿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但由于小儿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性,对小儿进行静脉输液的难度相当大。那么在对小儿输液护理中,除了要做好一般的输液护理外,还要根据其特性做好相应的特殊护理[2]。因此,本研究将对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科急诊输液效果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需进行输液的急诊患儿共2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17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以协助本研究的开展。
1.1.2 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儿男77例,女51例,年龄介于1-11岁不等,平均年龄(3.9±1.1)岁,经医生诊断后均需进行输液治疗,其中发烧患儿47例,腹痛患儿33例,腹泻患儿30例,外伤患儿18例;而对照组患儿男71例,女46例,年龄介于2-13岁不等,平均年龄(4.1±1.5)岁,经医生诊断后同样需进行输液治疗,其中发烧患儿45例,腹痛患儿30例,腹泻患儿27例,外伤患儿15例。另外,观察组受调查家属共135例,其中男36例,女99例,年龄介于25-36岁不等,平均年龄(29.3±3.5)岁;而对照组受调查家属共123例,其中男30例,女93例,年龄介于26-38岁不等,平均年龄(29.5±4.2)岁。可见两组患儿及其陪同看病家属在相关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护理者仅按照医嘱及相关规定对患儿进行接诊、输液及一般照料;而观察组急诊患儿则由我院专业的护理人员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其措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3]:①当患儿进入急诊室后,护理者需热情地接待患儿及其家属,并且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交代病情的情况以及输液的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患儿相应的安抚工作,有效缓解其焦虑感和紧张感。对于家属的询问,护理者还需要迅速反应,以使患儿及家属对输液产生信任感;②在进行输液时,首先需要为患儿营造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进行输液,并适当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疑虑。护理者在进行输液前还需要再三核对患儿的相关信息,采用熟练的穿刺技术帮助患儿调整合适的,待穿刺成功后,合理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输液渗漏,并经常对其进行巡视,以表示对患儿的关心,让人感觉更有亲近感;③在患儿输液结束后,需要有效指导家属甚至帮助患儿进行适当的按压止血,并以言语对其配合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护理者还需要认真细致的告知患儿及家属回家后的饮食康复相关知识,提醒其进行定期复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自疗意识,这对患儿的康复和今后的生活均具有积极的作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输液穿刺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
1.2.2 评定方法
本研究对输液穿刺2次或者以上者视为重复穿刺;另外,患儿家属对输液满意度的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最后由相关护理人员汇总分析,共设置10个相关问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介于90-100分视为满意,介于75-89分视为良好,介于60-74分视为一般,小于60分视为差。总满意率=满意+良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输液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6.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4%,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7,P
表1 两组输液穿刺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重复穿刺率
观察组 128 123/96.09 5/3.91
对照组 117 94/80.34 23/19.66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临床满意度高达97.7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62%,两组间差异比较也具统计学意义(χ2=9.845,P
表1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良好(例) 一般(例) 差(例) 总满意(例/%)
观察组 135 89 43 3 0 132/97.78
对照组 123 49 60 9 5 109/88.62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科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小儿的急诊输液护理等难度较大的处理方法,其不仅要求合理的治疗,更需要的是较好的输液环境和精神关怀[4]。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忽略了患儿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则旨在从身心两方面为患儿消除后顾之忧,某些时候,细心的关心和爱护甚至比治疗的过程更加重要[5]。因此,本研究采用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输液患儿及其家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该法能显著提高儿科急诊输液的穿刺成功率,并且患儿家属的临床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东颖,谢鸿,何永莲.护理干预在儿科急诊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69-72.
[2]何水芬.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J].临床护理,2010,48(29):60-61.
[3]汪继萍,何晓玲.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3,17(12):166-169.
儿科护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 护理记录; 感染; 临床护理研究; 儿童
护理记录是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使护理记录达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目标,并且具有法律意义,根据《辽宁省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本院护理部针对小儿感染科护理记录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0801~12小儿感染科归档护理病历1 880份,检评内容包括体温单记录、长期医嘱执行记录、临时医嘱执行记录、危重护理记录、一般护理记录等进行质量评价。
1.2 方法 护理部组成护理记录质控小组,按照20020816起实施的《辽宁省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的规定,逐一进行检查。
2 结果
1 880份护理病历中发现118份(6.20%)存在问题,其中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符的10份(8.40%);护理记录不及时、缺乏连贯性的17份(14.40%);描述不准确、主观描述现象的61份(51.60%);错字、字迹潦草、简化药名10份(8.40%)。体温单填写项目不全、温脉笔更换不及时20份(16.90%)。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护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由于本院小儿感染科年轻护士多,入医院工作不久,在学校学习时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运用不够灵活,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的观察与护理重点不清楚,书写的护理记录重点不突出,内容不准确。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欠缺,有的患儿护理记录中出现有病情记录却无处理措施,或有病情记录及处理措施记录但无效果观察记录等。
3.1.2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 由于小儿感染科收治病种季节性强,病种流行期间患者多,忙于处置,对患者观察不认真,不够全面,导致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符,例如:患者主诉与医生描述不符,只记录生命体征,缺乏对病情的观察记录等情况。
3.1.3 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有的护士不善于将所掌握的患儿信息进行语言总结与梳理,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有限,对患儿的观察较为主观,不够全面,护理记录描述不确切,层次混乱,文字使用不严谨,医学术语使用不恰当。
转贴于
3.1.4 传统的护理习惯致护士证据意识缺乏 长期以来的护理传统,护士习惯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实践中,护士则更多的考虑如何尽快地去解决影响患儿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2]。
3.2 对策
3.2.1 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护理记录需要有丰富的业务理论知识指导。护士不仅要有医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准确描述,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病情观察能力。科室每星期组织学习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掌握疾病的临床观察要点、观察方法及观察途径,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鼓励护士参加高等护理教育以及继续教育,选派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邀请有关专家来院进行辅导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从根本上增强护理记录的书写能力。
3.2.2 加强责任心 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时注意力集中,勤动手,勤动腿,按要求记录,认真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并及时、准确记录。对危重儿的抢救过程记录要与医生的记录相一致,抢救时间具体到分钟。
3.2.3 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并要求其严格执行;定期不定期召开病历书写讨论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常见的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强化正确的书写内容和格式,对所掌握的患儿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注意语言的梳理,不断提高文字书写水平。
3.2.4 加强护理记录质量的监控 护理部定期检查护理记录,检查结果与护士和护士长绩效考核挂钩。对各项书写记录要求当班者自控,护士长每日监控,质控组对每份护理记录进行认真检查、批阅,分析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及时讲评,使之不断改进与完善。每季度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书书写比赛,并给予奖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提高。
3.2.5 强化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每一次护理行为都可能成为有利或不利的证据。而护理记录则为其每一次操作留下证据,所以应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条款进行自我保护[3]。对特殊操作护理部收集了相关规定及资料,制定了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样例和患者知情同意书并;组织护理人员反复学习《医疗纠纷与防范》,牢固树立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各项诊疗护理规范,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重视程度,使护理人员意识到不认真记录或漏记均可引起医疗纠纷。通过学习,使护士真正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从而保证护理记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1.
[2] 张优琴.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意识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1203.
儿科护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观察;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装修兴起及生物、理化、气候因素的影响,发病率显著增加。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68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支气管哮喘患儿68例,随机分2组,各34例。治疗组男19例,女1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12岁。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均无差异。
1.2 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予抗感染、平喘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2次/d,疗程5~7 d。仪器是使用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生产的PARI TurboBOY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机。给予护理干预:了解患儿病情,正确使用雾化装置,进行健康教育。
1.3 疗效判断 治愈 用药5~7 d,患儿咳嗽、喘憋、气促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好转:治疗5~7 d,咳嗽、喘憋减轻,气促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24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痊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
3.1 雾化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介绍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保持环境清洁、安静。
3.1.2 准确配药 药物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吸取药液应准确无误,保证药量全部被吸入,提高药物疗效。
3.1.3 指导正确吸入方法 采用坐位或半坐卧位,婴儿由大人抱座,使膈肌下移,使肺脏充分扩张,增加气体交换量。嘱患儿双唇包容喷雾器含咀,用口腔缓慢深吸气,鼻孔呼气,使药物充分到达支气管。根据患儿年龄选择面罩或喷嘴,年龄5岁者,选用喷嘴。
3.2 雾化中护理
3.2.1 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面色、心率、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拍背,鼓励咳嗽并咯出痰液。如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唇周发紫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给予相应处理。
3.2.2 吸入时间选择 喷雾前禁止喂奶或进食,防止因哭闹,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躁动不配合患儿可分散注意力,或采用睡眠后雾化治疗。
3.3 雾化后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雾化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备用。每次雾化吸入后,协助患儿清水漱口。减少药物副作用,如声嘶、咽痛、溃疡、口干和口腔念珠菌病。
3.4 健康指导 避免过敏原 室内保持通风,禁止放花、草、地毯,不养猫、狗。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忌食可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避免受凉。
4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变态反应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与非lgE介导的IV型变态反应,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急症。
普米克令舒即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是一种吸入性类固醇糖皮质激素。吸入后进入气道,作用于支气管的固有细胞,以及局部炎症细胞。抑制了炎症细胞的迁移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局部抗炎效果好,雾化吸入后可抑制气道的高反应性,减少腺体分泌,修复气道。缓解喘憋现象和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1]。
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优点是雾化率高,雾化柔和,过程舒适。对患儿配合要求不高,起效快,副作用少。配合精心的护理,掌握操作方法,加强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积极配合,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实践表明,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确切,给药途径方便,值得推广应用[2]。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