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护理病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护理病例范文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及E71型肠病毒等肠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损害,单纯的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如没有手足口皮肤表现,不能诊断为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患儿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7天,一般病程较短,多于1周左右愈合,很少复发。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诊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并发呼吸道感染、肺水肿、病毒性脑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011年1月-12月来我院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日渐增多,期间因皮诊来儿科就诊儿童200余例,其中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达50余例,输液治疗的患儿75例,经过我们精诊治与护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择所有陪同患儿前来就诊和咨询的家长为宣教对象,重点对象是留在手足口病隔离门诊输液观察和回家居家隔离观察的患儿家长。
2 方法:宣传地点选择手足口病门诊,儿科门诊、隔离病房、皮肤科门诊、门诊输液等相关科室,健康教育方法如下:(1)现场答疑。在门诊分诊台和手足口病门诊设咨询处,由深资专家和家长面对面交谈,耐心细致地解答家长的疑问。(2)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利用各种场所各个时间段,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的病因,传染源、传播徒径。病情的自我观察判断,皮肤口腔疱疹的护理,消毒隔离方法等疾病相关知识,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正确看待疾病,消除恐惧心理,详细收集手足口病的方面资料,配图片介绍,及时赠阅疾病宣传资料,以手足口病为主,包括导医台、分诊台、儿科、皮肤科等相关科室。尤其是前来儿科门诊就医的患儿家长及其他陪护家属。(3)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做好各种消毒隔离工作,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口传播,是有效控制该病传播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因素。通常安置在传染病区隔离病室中,保持病室通风、消毒。避免与其它患儿接触,护理人员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嗽口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传播,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对患儿及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体温恢复正常皮诊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解除隔离。住院患儿的床单位应该用紫外线照射一小时/天,再用500毫克/升健之素擦试。(4)保持口腔清洁,饭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用生理盐水轻轻擦试口腔以免感染。宜清淡,禁油腻,腥臊辛椒食品,以免损伤脾胃,易进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或流食。可口服复合维生素,辅以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5)皮诊的护理:患儿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该舒适、柔软,经常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如有感染需用抗生素及镇静止痒剂等。(6)病情观察及对症处理。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C,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对于体温在37.5~38.5°C的患儿,给于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38.5°C以上的患儿,给于退热栓等小儿退热药。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发现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7)加强预防。加强环境及儿童个人卫生,是预防感染手足口病的关键。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注意环境、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带患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患儿与家长和老师接触前也要洗手。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食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世界患者安全联盟今年提出的口号是“清洁卫生更安全”,并特别关心手卫生问题,因此洗手是降低感染和做好自身防护最简单和最重量的方法。患儿有的衣物等要经常在日光下晾晒。应该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其过度疲劳。家长、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聚集单位,应该每日晨检, 发现患儿有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应该尽快督促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儿科护理病例范文2
关键词:克罗恩病;小儿;护理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感染、环境和免疫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CD发病高峰在10~20岁和50~60岁,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病变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其病理变化主要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形成期、狭窄期、痰管形成期(也即穿孔期)。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肠壁加厚造成的影响,病变的肠道常常呈现管状外形且上部的肠道经常扩大,急性期以肠壁的炎症为主 [1]。国外报道显示, 25% ~30%的CD患者为20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CD患儿病情一般较严重且发病率有升高趋势[2]。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必然和成人患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CD患儿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或下降等全身症状以及肠外症状。我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12例CD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12例CD患儿,男:8例,女:4例;年龄1岁半~14岁;对 12例患儿进行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2治疗经过与效果 CD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营养支持治疗、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治疗(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其他相关抗炎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针对其并发症的手术治疗和肠道微生态制剂等[3]。目前尚未发现治愈CD的有效方法,但积极的药物加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控制和减少病情的复发,维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经过治疗,本研究中12例患儿均好转出院,随访病情恢复良好。
2临床表现
2.1临床表现 12例患儿均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6例(为下腹痛为主),腹泻8例(大便次数大于6次/d,为黏液脓血便),其中腹部包块3例(均在右下腹扪及肿块);12例患儿中,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包括体重下降6例,低蛋白血症3例,贫血4例,发热8例。
2.2内镜表现 11例行结肠镜检查示,9例示异常。其中1例回盲部包块,2例回盲部及右半结肠部分并发溃疡,3例结肠粘膜弥漫充血,3例回盲部及回盲瓣溃疡并回肠末部分发溃疡,2例只有回肠末端溃疡。
2.3影像学 4例行腹部CT检查发现在上腹肠壁增厚,5例行全消化道造影表现肠管节段性狭窄、扩张、僵硬、痉挛,结肠袋消失,充盈缺损。
3护理
3.1对症护理
3.1.1发热护理①保持病室内清洁安静,注意环境温度,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60%,通风2次/d[4],避免直吹对流风,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②发热立即予以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腋温超过38.5℃,予以退热剂并继续物理降温。降温后30min复测体温。退热药间隔服用时间必须在4h以上。及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及热型。③鼓励患儿多饮水,保证体内水份的摄入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流食。每次进食后鼓励患儿用温开水漱口。④患儿退热期间容易出汗较多,护理人员应做好皮肤清洁患儿舒适护理,及时擦干患儿的汗液,更换干净的衣服,同时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无汗渍无异味,每日清洗患儿外阴以及,预防感染的发生。
3.1.2腹痛护理患儿腹痛时应注意观察其行为举动及表情,应耐心听取患儿的主诉,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评估疼痛的程度,除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剂外,也可以通过安慰、疏导、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提高疼痛阈值,增强止痛效果[5]。建议由患儿的父母对患儿进行抚触,先抚摸患儿额头,用右手以梳理手法抚摸额头,自前往后抚摸越3~5 min,而后用双手大鱼际肌,依两肩部、两腕部、两膝部及两踝部的顺序以轻度的力量环形按摩约8~10 min,再用右手同法在腹部疼痛处局部按摩3~5 min[6]。
3.2静脉通路维护深静脉置管的优点是创伤小、不限制患儿活动、能降低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并能减少对周围静脉的损伤,保证各种药物能及时、准确地输入患儿体内。本研究中的12例患儿均实施了颈部深静脉置管。
3.2.1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①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变化,如患儿发热应立即查明原因,如排除其他因素后,怀疑为置管引起的感染需立即拔除导管,且需做培养。②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血、渗液等。如见穿刺部位有渗出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穿刺局部清洁、干燥。③观察导管刻度,防止导管脱出,观察有无出血,有无折曲。④观察穿刺肢体有无疼痛、肿胀,防止发生血栓栓塞。
3.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置管后 24 h 内更换敷料,纱布敷料常规更换1次/d、无菌透明敷料每3d更换 1 次。出汗、渗血等导致敷料卷曲、破损、潮湿或松脱时立即更换。每次更换敷料后及时记录导管刻度、贴膜更换时间、置管人姓名、置管时间 [7]。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输液接头每3d更换 1 次,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时,输液接头需每24h更换1 次[8]。
3.2.3采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可以保持管路的通畅,延长置管时间,防止血栓的形成。输液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输液完毕,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加肝素50mg,配置而成的淡肝素液进行封管。
3.3肠外营养护理患儿肠外营养的方法借鉴山加甫等[9]的护理体会,具体措施为:将每 100ml 营养液作为1个单位,其内各营养素的量按葡萄糖 10g、脂肪乳剂 2.5g、氨基酸 2.2g、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适量,每个单位可供68Kcal热量,非蛋白热卡中氮 0.35g,脂肪 42.4% ,葡萄糖57.6% ,非蛋白热卡:氮 =170:1,葡萄糖浓度为 10%;按"第 1 个 10kg,第 2 个 10kg,第 3 个 10kg分别为100ml/kg;50ml/kg;20ml/kg;"的标准计算出每天患儿基本液体需要的量,根据患儿病情及出入量情况适当增减液量,而后依据每天所需的液体总量,算出每日需要的各个营养素的量,但是不管怎样增减液量,营养液的浓度以及三大主要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均不改变;一般采用周围静脉输注的方法输注营养液,使用前查血常规、肝功能、胆红素等,每天准确记录输入和排出量,上述指标每周复查 1 次,每天测血糖,电解质稳定后 3 d1 次,测尿糖 2 ~3 次/d。
3.4心理护理 CD病程较长,患儿住院时间也相应较长,同时由于每天的治疗,尤其是注射及各种检查、化验等,常导致患儿烦躁、厌恶医院、哭闹等。因此住院患儿入院后常表现为焦虑、沉默寡言、爱哭、易激惹。较大患儿思家、思学或焦虑。因此责任护士应与患儿及家长接触,主动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同时对患儿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许,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和生活。另外,熟练的操作技术,也可以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4结论
克罗恩病是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 病程长,临床表现多样, 并发症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随着疾病进展终身复发倾向可能性极大[10],患儿及家长身心压力特别大,抑郁、焦虑缺乏信心[11],因此,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加强病情观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各方面的综合护理,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在治疗全称积极进行健康宣教, 加强营养合理饮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家呜,吕红,李巍.克罗恩病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册[J]中华消化杂志,2007,25(7):395-398.
[2]陈灏珠.内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70.
[3]张建娜,张传臻.克罗恩病的临床治疗[J].山东医药, 2009,49(1):108-109.
[4]范玲,林晓云.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5]丁小伟,陈海燕,朱益文.舒适护理在CCU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3):1634-1635.
[6] 刘书香,廖声静,刘瑛. 抚触护理在小儿下腹部术后疼痛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22):42-43.
[7]申如,贾继红.深静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7):79.
[8]周宗芳,刘玉华.深静脉置管在抢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学杂志,1997,13 (156):640.
[9]山加甫,巴都马拉. 围手术期小儿胃肠外营养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9(14):137.
儿科护理病例范文3
关键词:误诊;早期识别;心源性休克;儿童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he block 1 case nurse misdiagnosis of children with cardiac shock case reports of successful rescue,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the role of nurses in emergency and severe cases treatment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emergency nurses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Methods Reported one case of by the nurse identify misdiagnosed as acute gastritis\"children's cardiac shock rescue successful cases,analysi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ac shock for the related literature.Results Nurses in the patients with cardiac shock,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early recognition. Conclusion The nursing clinical thinking and obser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hould be the focus of the emergency nurses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Secondary triage of emergency contact pediatric emergency and severe cas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preferred treat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Misdiagnosis;Early identification;Cardiac shock;Children
心源性休克是心力衰竭的最严重阶段,是由于心脏严重泵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严重降低,不能满足器官和组织代谢的需要,发生严重周围循环衰竭盒严重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其病因、临床特点,儿童较成人有显著差异,小儿临床表现多样,不同年龄、不同原发病起病症状不同[2],心源性休克在小儿虽不如感染性休克常见,但病情危重发展迅猛,必须及时抢救,严密监测。早期明确诊断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3]。童凡、刘涛等报道:50%以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症状起病,病情迅速加重[4]。我院急诊科护士成功识别并配合抢救成功1例误诊为急性胃炎的儿童心源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就诊经过 患儿男,7岁9月龄,既往体健,因恶心1d、频繁呕吐5h门诊就诊,门诊医生诊断"急性胃炎"开具山莨菪碱肌肉注射及日间输液中心静脉补液、美洛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排队肌肉注射时,急诊注射室护士发现患儿面色苍白、痛苦表情、触摸皮肤湿冷、扪及脉搏快,立即将患儿抱入抢救室,听诊心率195~200次/min、奔马律,血压77/52mmHg,经皮氧饱和度94%。
1.2急诊救治 启动急诊抢救小组。立即予卧床、吸氧、保暖、开放静脉双通道,予0.9%NS扩容、大剂量维生素C及磷酸肌酸保心治疗。抢救5min血压降至66/51mmHg,心率200次/min,气促,经皮氧饱和度92%,神志淡漠;7min时血压78/50mmHg,心率190~210次/min,经皮氧饱和度90%,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20min时血压94/65mmHg,心率200次/min,经皮氧饱和度92%。辅助检查:代谢性酸中毒,肌钙蛋白升高,诊断:爆发性心肌炎?医护护送入院治疗。
1.3住院部救治 到达病床时血压81/58mmHg,心率196次/min,呼吸28次/min,经皮氧饱和度98%,全身冰凉,面色苍白,予扩容、纠酸处理,予三磷酸腺苷二钠静脉推注,患儿烦躁,予苯巴比妥镇静,予利多卡因输注,血压渐升至103/60mmHg,心率103次/min,此后病情渐稳定好转,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心脏未见异常。住院9d治愈出院,入院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出院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心肌损伤。
2 讨论
2.1急诊护士在该病例的早期识别中起到关键作用,成功阻断了因误诊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延误抢救时机的严重后果。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比医生更易发现患者一过性或间断性病情变化[5~7]。该注射室护士是一名从事急诊儿科护理工作15年的高年资护士,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对危急重症有预防意识及洞察能力,因此才能从排队候诊的人群中及时、准确识别出重症患儿。提示护理临床思维培养、病情观察能力培训应成为急诊护士专业能力培训的重点。
2.2本病例提示急诊接触点二次分诊的重要性。急诊科患者来源复杂,可能来自门诊、外院转入、自行就诊、120;病种构成复杂,儿童各专科疾病均可出现;患者滞留区分布各处,如候诊区、雾化室、注射室、输液中心、留观室、抢救室等等,滞留期间随时可能病情变化。这些情况都加大了急诊医疗安全管理的难度,仅依赖分诊挂号时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分级,远远不能满足大就诊量下儿童急诊患者的安全分流,必须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每一次、每一个接触点时的管理,随时观察评估患者,进行二次分诊,才能及时准确识别出危急重症患者,保证此类患者优先救治。
2.3对于早期识别困难的危急重症,如心源性休克,可作针对性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识别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6-418.
[2]陈新民,余自华.小儿心源性休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8):1393-1394.
[3]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6-217.
[4]童凡,刘涛.36例小儿心源性休克诊治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6):498-501.
[5]韦英,杨莉红.护士认真观察病情对避免临床误诊的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3):86-87.
儿科护理病例范文4
1一般资料
38份护理病历均来自儿科病房。患儿年龄6~11岁。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9份。肾病综合缸12龄一支气管肺炎6份,风湿性心脏病3份,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份。急性白血病3份,上消化道出血2份,病史由家长和患儿共同陈述书写病历者为率系大专学生f高中毕业经考试入学。修业3年),已见习过内、外科护理学。
2评定内容与标准
21病历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简要病史、护理体检、日常生活自理程度、心理社会因素、护理诊断、预期结果、护理措施等(因学生见习时对病人观察护理缺乏连续性,故不要求学生对其做出评价及达标情况)。
2.2评定标准参阅国内外文献.结合我系I临床护理教学具体情况而制定评分标准,分好、中、差3个等级好(90~100分):护理病历记录准确,系统完整,医学术语确切,重点突出,计划制定合理、有序,完全符合护理病历书写要求。中(70~89分):病历记录基本准确、完整,医学术语较确切,基本能突出重点,计划制定基本合理有序,基本符合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
差(<70分):病历书写潦草、凌乱,病历记录和体检与实际不相符,表达不准确,计划制定不合理,不符合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评定等级为“差”者,属于不合格病历,要求学生重新书写
3评定结果
38份儿科护理病历中,“好”8份,占21.05:“中”25份,占65.79:“差”5份,占13.16.
4存在的问题
4.1护理用语不规范:38份病历中有l2份,占31.58。护理用文的基本要求是语言简练,准确、清晰,应用医学术语。但在护理病历中常出现语言不够简练,如将“发热”写成“发烧”,“腹泻”写成“拉肚子”。
4.2收集资料不完整:38份病历中有9份,占23.68。学生在收集资料时,缺乏整体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1例8岁肾病患儿,激素治疗后出现了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因性格内向,孤独,她怕被小朋友讥笑,常一个^偷偷地流泪,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只重视患儿生理方面的问题,忽视了患儿的心理需求。
4.3护理诊断不恰当:38份病历中有7份,占18.42.
护理诊断书写不规范:根据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制订的148个护理诊断,如将“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写成“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写成“潜在的皮肤完整性受损”等。
②护理诊断顺序排列不合理:在确定护理诊断时,应把威胁病人生命安全,需要立即采取护理措施的周题放在首位,分轻、重、缓、急,提出护理诊断如“肺炎”患儿出现咳嗽、痰多时,首先考虑的护理诊断为“清理呼吸道无效”,而不是“焦虑”。
将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相混淆:把“脑出血”、“心衰”这些医疗诊断当作护理诊断。
4.4预期结果不具体:38份病历中有10份,占26.32.预期结果是通过护理手段使病人应达到的预期目标,而不是护理行动本身,如体温过高“所定的预期结果为:
①找出使体温升高的原因。
儿科护理病例范文5
【关键词】儿科病房高峰期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02-02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护理过程,而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这一点在儿科的护理实践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众所周知,因儿科工作性质特殊,儿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患儿和家属,而且还来自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在儿科病房的高峰期,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烦琐事务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势必给护理过程增加了难度和强度,给护理管理带来困难和麻烦,那么如何应对呢?
首先,应了解儿科病房高峰期的临床特征:
1.床位使用率及周转率严重超标;仅以2010年第一季度来看,我院儿科的床位使用率为239.34%,病床周转次数45.9人次,平均日住院病人数为122人;最高峰时日住院病人数达140余人,日出、入院病人数30人左右。
2.儿科高峰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呼吸道疾病和秋季腹泻是一年中的2个高峰期,以往一般持续2~3个月,最近两年则持续了4~5个月;淡季时日住院病人数为20人左右。
其次,要把握儿科高峰期护理安全问题
1.护理功能发挥不全,护理质量下降,护理风险性增加:护理工作量过大,人力不足势必造成护理工作仅能完成主要的治疗护理任务如办理出入院、处理医嘱、输液等,而病房巡视、病情观察则很难到位,护理记录易简化,健康教育被忽略等等。护理工作服务不到位,就降低护理质量,护理风险性就会增加。如输液患儿家长把电梯当玩具,抱患儿座电梯玩,甚至走出院外,到广场喂鸽子,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护理记录不能体现及时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纠纷差错事故时则举证不力。
2.人员负荷过大,护士身心疲惫,护理安全隐患增加:床位与护士的编配比例是反映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面,也是决定护理人员工作量,影响护理质量的重点。护理人员是体力和脑力劳动者,过分忙碌,体力消耗过大;用脑过度,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工作速度减慢,反应迟钝或易发怒,极易导导致服务态度不良和增加差错事故机会。反过来,病人投诉、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又额外增加护理工作量(如解释、处理),增加护士的心理负担,导致护士上班情绪低落甚至抵触,又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造成恶性循环。当护士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护理工作时,护理安全隐患就会增加。如多个输液患儿同时需要更换液体,护士一次端了5~7瓶液体去更换,加之又着急,很容易发生查对差错。
第三,要熟悉儿科高峰期护理管理对策
1.预测管理是保证: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 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续时间。如2005年、2006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4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在高峰期应尽力避开护士年休、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
②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就应培养出更多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因此其它科室的护士每年都应定期到儿科轮转3个月到1年时间,做到全院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
③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病人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临时抱佛脚,引起护士的忙乱和耽搁收治病人时的时间。
④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苗头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2.弹性管理是手段: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护理人员欠缺是我国基层医院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儿科高峰期季节性的特点,我们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病人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的护士,以缓和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做到高峰期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有效地解决了护士不足与浪费间的矛盾。
3.细节管理是关键: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其次,当病人周转过快、迁床过多时常有床头卡漏换或缺失现象,造成医生、护士、医技、检验人员查对困难,形成差错事故的隐患。为此,我们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第三,更换输液时护士不能因为忙而忽略核对,特别要强调用反问法查对病人的姓名,保持输液单的完整以便核对。同时还需要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第四,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护理,高峰期护理部要利用晨会及下病房的机会与护士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
4.技术管理是基础: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便在于提高工作效率。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几天,大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近年来,我院在儿科高峰期来临前均召开护士长会议进行全院性的动员,明确护理管理的对策,使各科护士长积极主动配合护理部的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并在高峰期过后进行工作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经过临床实践,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出:预测管理是保证,弹性管理是手段,细节管理是关键,技术管理是基础的护理管理方法。通过护理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了成效,使护理人员能从容地应对高峰期儿科病房繁重的护理工作并取得的良好成绩。尽管高峰期病人增加至平时的3倍,但护士却有条不紊,认真细致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能保证医、护和患三者的良好沟通,体现出和谐的病房,做到无推诿、拒绝病人,无差错事故现象的佳绩。高峰期儿科住院病人满意率调查由2007年的88.7%逐步上升至 2010年95.1%,较好地完成了高峰期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病例范文6
【关键词】 分层次管理; 绩效考核; 专科培养
2012年8月本院按照《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要求,对全院护士实施能级评定、分层次使用,2012年9月本院作为江苏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完善绩效考核,落实岗位绩效考核制度[1]。为了更好落实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本科以护士的分层次管理为契机,结合儿科专科培养的特点,充分调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探索管理模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 现状分析
1.1 儿科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儿科患者急剧增多,2011年本科年出院3500多例,每天出入院患者达17.6例,在岗护士16名,严重少于床位编制;家长对护士的期望值高,如静脉穿刺,要求护士一针到位;患儿对各种治疗护理的配合度、依从性差,护理工作难以开展,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护士队伍年轻化,5年内的护士占65%,3年内的护士占50%,经验欠缺,抗压能力差,导致护士的转岗率、流失率高,2009年-2011年,转岗护士达6名,辞职2名,专科队伍的稳定性差,专科培养及专科发展计划难以落实。
1.2 护士分工不合理 排班无差别化,无论年资高低,能力大小,均轮岗上班;工作内容分配无侧重,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工作无区分;病情轻重不分,按床位平分包干患者,不能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能力。
1.3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只体现职称系数 高年资护士对带教、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把关责任性不强,对进修、外出学习、继续教育动力不足,低年资护士看不到职业的前景,缺少团队归属感,不能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积极性。
2 对策
2.1 按能级分层和使用 2012年8月,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要求,按照职称、年资、学历,综合得、能、勤、绩,结合平时技能、理论的考核成绩,在自评、他评、护士长评的基础上,对科内护士进行能级评定。其中,N4有1名,N3有2名,N2有5名,N1有7名,N0有1名。设责任组长2名,由N3以上护士担任,按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带1~2名下级护士,负责包干患者16~24例;对一些功能性的岗位如主班、治疗班由N1、N2护士承担。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层级的岗位职责,按能级落实责任,如,N0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工作;N1护士负责病情相对轻的患者护理,参与基础护理技术示教等;N2护士负责病情相对重的患者护理,参与临床带教、护理质量控制、病室管理;N3护士重点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承担临床带教、专科护理指导,负责护理质量控制、病区管理等工作;N4护士指导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承担院内及科内护理咨询、护理会诊、护理科研、教学培训、护理管理等工作。
2.2 制定专科分层次培养计划 根据护士能级、结合专科培养及能级进阶要求,制定各能级的培养目标[2-6]。如,N0: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各班次的护理工作,初步进行入院宣教、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具有病区管理、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安全相关知识。N1:能胜任各班次护理工作,解决本专科常见病及一些急症的护理问题,熟练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初步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具有病区管理、安全和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N2:胜任各班次护理工作,具有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的能力;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参与临床教学;具有本专科护理的前沿知识,参与护理科研;具有病区管理、安全和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了解护理质量控制标准。N3:具有独立解决本专科疑难护理问题和承担急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能力;有一定的病区管理、沟通交流、临床教育与科研能力,能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控制,能承担临床带教工作,能开展护理科研与应用护理新技术。N4: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指导专科护理工作,解决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病区管理,开展护理研究、教学培训工作。根据培训目标,把培训内容细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知识:包括护理专业相关知识、基础知识、专科常见疾病护理知识、专科各系统重症疾病护理知识、专科的前沿知识。(2)技能:包括基础技能、专科技能、抢救技能、监护技能。(3)能力:包括开展各类护理查房能力、临床带教能力、教学培训能力、护理研究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把相关培训内容进行全年统排,设计成有时间节点安排的表格,具体落实到每月、每周,护士长按照计划纳入周重点安排。培训的形式以师带徒、带班实践、自学、集中授课、参加继续教育、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考核的方式,以自我记录表、提问、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现场主持查房能力、现场开展讲座和业务学习能力、护理质控能力考核等。
2.3 绩效考核的方法 建立基于能级、进阶、责任、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风险、技术难度、满意度、贡献的绩效考核机制[7-9],见图1。
计算方法:本院实行二级分配,由核算办根据科室成本节余按系数提留、汇总护理部的考核,计算每个护理单元的奖金,直接向各个护理单元发放,护士长自主分配。本科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统计每人9个指标的总得分,把科内所有护理人员的得分相加得整个护理单元的总分值。(可分配奖金总数/护理单元总分值)×个人总得分=个人绩效考核奖。
3 评价方法
3.1 评价指标 统计绩效考核前(2011年1-12月)后(2013年1-12月)分层次培训落实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出院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撰写论文与引进新技术项目数量以及护士的转岗与离职率。理论考核85分以上、技能考核90分以上为合格。护理质量:由本院三级质控网络每月检查一次,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督查表,每项质控指标满分为100分,其中基础护理90分为合格,健康教育95分为合格,危重患者治愈为抢救成功。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调查表,分别有16个条目,设4个等级: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较满意以上为满意,患者满意度每月由护士长调查获得,护士满意度由护士长分别于绩效前和绩效后满一年调查获得。
3.2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4 结果
见表1,绩效考核后1年,统计对比分层次培训落实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出院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5.1 绩效考核引入分层次使用中的可行性 分层次管理首先就是分层次使用,所谓分层次使用,就是要落实各能级护士的职责、充分发挥其能力。如何让能力和责任转变成可量化的指标,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面对的问题,查阅文献,大多数绩效考核指标述说最多的还是能级系数,这对同一能级的护士来说,并无区别。本考核方案,所有考核指标都是基于临床工作开展及专科培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每一指标有内涵、程度、频次、完成度上的量化。如,对N3护士,责任指标包括临床主带教和组织质控。对N2护士,责任指标包括带班带教、参与质控,考核的分值权重都有区别。又如,相对于能力指标,N3护士要求主持危重症护理查房、教育查房、负责参加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等,对N2护士要求开展个案查房、主持讲座、开展业务学习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把分层次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能力、责任、风险、技术等都转化成可量化的指标,使绩效考核体现护士的责、权、利成为可能[10-11]。落实分层次使用与绩效考核后,对同一能级的护士有不同的绩效考核结果,拉开的差距就是能力与责任未尽的体现,也是绩效考核公开、公平、公正的体现,激励各级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潜能,提升自身的职业价值[12]。绩效考核后,每一项工作都有量化,一切凭数据说话,改变以往我不想做为我要求做,护士的主动性增加。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开展科研的热情增加,与引进新技术的数量都有突破。
5.2 绩效考核纳入专科分层次培训的必要性 护士的在职教育、专科培训,一直是护理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因为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在职的继续教育形式大多以分散式自学为主,对护士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大多数护士下班后要照料家庭,难以集中时间学习。应用绩效考核经济的杠杆作用后,与护士的切身利益挂钩,不落实培训失分达0~3分,按经济折算达300多元,成为不得不算的一笔经济账,培训由软任务转化为硬任务,自主学习的依从性提高,对护士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发生潜移默化的推动,随着能级逐级进阶,护士职业的前景越来越明朗化,自主学习进入良性循环[13]。绩效考核后各层次培训落实率达100%,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护士的转岗与离职率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零人次,稳定了护理队伍,专科培养计划得以落实。
5.3 护士分层次使用与专科分层次培养结合管理的互惠性 护士的专科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护士队伍由各能级的护士构成,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教育、管理、科研的能力,如何充分应用护士队伍自身的资源、发挥各级护士的能动性来带动专科队伍的整体发展?是值得护理管理者深思的问题。护士按能级使用,落实责任、发挥能力,对N3的护士,要求临床带教、主持危重症护理查房、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开展科内质控、组织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等。以往,这些“技术活”,大多由护士长承担,现在,落实护士分层次使用后,是能级的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是胜任力的表现[14]。对N3级护士自身来说,使能力得到锻炼与加强,也为进阶创造条件;而对下级护士,就是获得了教育资源,创造了一个互惠互利的教育平台,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让不同能级的护士得到不同能力的锻炼[15]。绩效考核的引入,无论是开展查房、主持讲座、开展业务学习、主带教还是带班带教,都有绩效的量化,保证了教育的质量。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专科护理能力得到发展。
5.4 绩效考核的模式引入分层次管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 一方面,因为量化指标的引入,每一项工作都有价值的体现,护士的责任性提高[16]。如,对N1级护士,护理一级护理的患者有基础护理的量化,对N3级护士,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则有风险系数的量化;另一方面,护士分层次使用后,使对应的能力做对应的事,能力强的承担高风险、高技术难度的工作,如疑难的静脉穿刺由科内和科间会诊、专科护理指导,达到优势互补,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保证了护理质量[17]。同时,也缓解了低年资护士的压力,增加了各能级护士的合作性与团队的归属感[18]。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无论是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是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护士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5.5 绩效考核的模式引入分层次管理后,需要注意,分层次培训的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和科室自身的发展,立足现实与临床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与培训内容,与能级的进阶要求匹配。另外,护士长的阶段性督导与考核,是保证分层次管理效果的关键。其次,对于考核指标的结构与权重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可以根据专科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与导向。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引入护士分层次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促进护士的职业规划,提高护士的责任性,保证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J].中国社区医学,2012,18(3):19-21.
[2]叶红芳,陈湘玉.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培训需求分析模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93-395.
[3]金学勤,胡乃民,黄群,等.护士分层次岗位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11-812.
[4]魏畅,王建荣,张黎明.护士分层次培训与考核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7-9.
[5]叶红芳,冯敏,王睿,等.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分层次培训体系的构建[J].护理杂志,2013,30(19):1-4.
[6]乔瑞华,金杰,孙俊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1623-1624.
[7]吴继萍,张雅丽.以岗位绩效量化考核为切入点提升外科中医护理质量[J].护理研究杂志,2013,27(6):1894-1895.
[8]沈霞.量化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杂志,2012,26(11):3158.
[9]白晓霞,敬洁.手术室护理工作绩效量化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93-95.
[10]张丽,王嘉华,李萍.护理人员能级管理调查现状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7):20-22.
[11]邱兰,朱唯一.建立护理专业价值观评价指标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1,9(46):919-921.
[12]张秀华,丁牧原,张翠红,等.量化指标考核方法在我院护士收入分配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84-86.
[13]周咏梅,叶文琴,张玲娟,等.国内外护士分级现状与我国护士能级结构设置[J].护理杂志,2007,24(1):36-38.
[14]王元红.分层次培训在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118-119.
[15]梁志琴.能级管理:我国公务员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J].行政与法,2005,(12):43-44.
[16]朱秀琴,余媛,郭巧珍.责任包干制下护士能级对应与绩效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2,27(17):53-55.
[17]杨桂华.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0,5(5):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