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急救;服务满意;急诊
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生命,展示医院形象的重要窗口。急诊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时刻树立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要我服务"转变为"我主动为患者服务"。随着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各科室 将"优质护理服务"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急诊科 推出了 特色举措,自开展以来,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1特色指令服务
我们牢记"时间就是生命,铃声就是命令"的职责。出诊任务做到"快"、"准"、"好"。做到判断病情迅速,采取急救措施果断,用最好的方式将患者病情控制在稳定范围内。
1.1 针对120出诊指令
1.1.1我们接到电话时做到三个准确:联系电话准确、出诊地址准确、判断病情准确,做到一分钟接完120指令。
1.1.2出诊前做到三个就绪 人员就绪、医疗用品就绪、急救车就绪。做到有令必接,有呼必应,出诊迅速。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我科累计出诊车次3000余次,接诊指令率100%,在群众中拥有良好口碑。
1.2针对院外急诊指令 因我科工作量大且无规律,突发事故多,还要参加政治性任务或义诊等等,我科医护人员大力倡导奉献精神:每天手机保持24h通畅,并专门增设24h的急诊备战班,要求急诊抢救到位时间不超过5min,机动休息不能离开医院范围,遇有重大抢救、特殊事件等突况,只要一个电话10min内必须到位,确保急诊护士在第一时间拉得出、救得下、护得好。
1.3针对院内急诊指令 在急诊科只要拨打120,医生护士、平车轮椅、抢救药品立即火速赶往,提供帮助,竭尽全力为患者实施急救处置,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使其转危为安,从而使家属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2特色接诊服务
急诊护士要求听到救护车警笛响,立即向前迎接;看到有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主动上前询问,针对病情立刻展开急救;输液及平车患者,由护士全程陪同做各种检查,以及护送患者住院等等。住院前及时与接收科室做好联系,一来加快了住院速度,降低了转运风险,同时为患者得到及时、妥善的救治奠定了基础。
3特色护理服务
3.1特色人性化的护理 我们始终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急危重患者先抢救后挂号,绿色通道保持24h通畅,对于无亲人在、无钱、无身份证明的"三无人员",我们做到先检查、先诊断、先抢救治疗,后补办入院手续并通知家属及交费,不因费用问题而延误救治,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减少患者的顾虑,最大限度地给予关怀。
3.2特色亲情化的护理 针对急诊留观输液患者中婴幼儿输液占1/3的比例,它要求护士有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我科从细节入手,主动微笑亲切的与患儿打招呼,让患儿感觉像亲人一样精神放松、放弃抵触情绪,让家长倍感信任;由护士帮忙扶住婴儿,固定好穿刺部位,穿刺时做到"稳"、"准"、"快", 并采取年资高低合理搭配,保证穿刺的成功率。 结合护士分层管理,分配不同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的患者的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家属不方便时我们为患儿兑奶粉,把尿,换尿布等,整个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热情周到,让家属倍感亲情般的温暖!
3.3特色细节化护理 寒冬时节,输液患者常感手凉,我们在走廊放了一个烤火炉为患者取暖,输液时主动提供热水袋,使患者在暧手的同时也温暖了心。为方便患者的需要,还提供多种便民措施,解决患者的需求,把亲情服务融入到护理程序的每一个细节,全面提高了留观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4创建特色护理队伍,人人有特色
要想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必须要有一支护理水平高、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急诊科护理人员以护师以上职称为主体,占全科护理人员的4/5。其中护师12例,主管护师6例,有8例取得专科护士证书。
4.1加强对护士理论知识的培养 对五年内护士加大三基三严、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力度。每日晨会提问,每周进行专科护士培训,每月业务学习及护理教学查房。并加强了急救知识、急救预案、急诊专科护理常规、患者安全目标、护理核心制度等的学习。
4.2加强对护士实践能力的培养 定期对科室10余种抢救仪器、设备,如呼吸机、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等等进行训练考核,以及对急救车载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地学习,让护理人员的服务从精湛的技术、规范的动作上抓起,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争分夺秒地为患者挽救生命。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范文2
门急诊静脉输液是医院门诊输液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1],是展示医院的风貌,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使我们的技能服务满足于患者,针对门急诊输液工作的特点我院自2008年1月启用新的输液室后更注意科学管理,进行输液流程的再造,运用环节管理,使质量提高,投诉纠纷下降,患者满意率上升。现将门诊输液室优化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门急诊输液的特点
1.1 复杂性
输液室是门、急诊各科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部门 ,是护患关系易产生摩擦和冲突的区域。
1.2 陌生性
输液病人在输液室停留时间短,患者多、周转快,护患关系较为陌生
1.3 特殊性
门急诊病人来医院就诊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也就决定了病人输液时间的不确定
2 门急诊输液室的优化管理措施
2.1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训练,提高服务质量,护士工作为操作过程的行为主体,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慎独的精神,良好的语言修养等高层次的素质,护士的每项操作都关系到病人安全,加强护理人员人常见病,基础护理操作的培训根据年限的不同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模式
2.2 加强对药物知识学习
门诊输液室的药品种类繁多,且用药指导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遇到新药及时向药房要说明书,了解药物配伍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同时在工作中不盲目执行医嘱,而是主动参与,才能防止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事故的发生,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性[2]。
2.3 告知服务:
接待护士要认真核对药品并告知病人具体的瓶数,输液所需的大致时间,使病人心中有数;叮嘱病人记住治疗时间及治疗期间每天需带的药品及医嘱治疗单,以便于治疗。
2.4 设置合理的输液流程
将输液流程输液过程分为5个环节,即:接单核对、摆药、加药、输液、巡视观察。每个环节相互关联,每个程序人员相对固定,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
2.5 个性化指导
对年老,体弱、婴幼儿严格控制好滴速,尤其是特殊药物,我们会在输液瓶上写“慢”字,以提醒护士及病人注意并告知病人不要擅自调速。
2.6 巡回制度落实到位
排班以科学合理动态调整、优化组合为原则,安排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爱心的护士担任巡回护士,专门负责输液巡视,注意输液过程中的反应[2]。
2.7 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护士输液前与病人及时沟通,达到语言安抚的作用,介绍输液室的环境,使其产生信赖感,同时,使用安慰性语言询问其病情,有无过敏史和特殊的要求,如对患儿,护士可通过哄、抱等亲密接触使患儿消除恐惧心理,适时对其进行鼓励、表扬,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年龄偏大的老年病人,要注意礼貌称谓以及谈话语调和语速,消除紧张情绪,达到心理舒适。输液中必须沉着、稳健、熟练,快、准、稳一针见血,尽可能减少穿刺中的疼痛刺激带给病人的不适,达到生理上的舒适感[3]。
3 总结
我科对输液室进行优化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由91.5%上升到98.2%。只有我们严格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护理查对制度,严格的环节质量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继而提高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萍.门诊输液病人的安全管理实践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09,35(9):34.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儿童 多发创伤 救治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84-01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同创伤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人们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车祸的发生率在明显提高。据调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中车祸伤占到60%。这对创伤急救技术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做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对病人实施快速、准确的评估与处理是从事危重病护理的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如何对创伤儿童进行处理,这使习惯于成人工作的护士面临的挑战【1】。
1 病历资料
选择2010年至2013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儿童车祸至多发伤16例。年龄2-14岁,平均4.0岁。男性11例,女性5例。其中腹部损伤8例,骨折伤11例,其它外伤3例,其中两个以上脏器损伤8例,三个部位以上损伤4例。
2 急救原则
2.1 创伤患儿的急救处理步骤:(1)快速初级评估(伤情判断、初期评价);(2)稳定生命体征(急救处理、紧急复苏);(3)再次详细评估(二期评估、再次检诊);(4)初步治疗及确定治疗[2]。
2.2 评估:严重创伤患儿送达急诊后,医护人员立即对意识、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评估意识状态[3]。患儿来诊后立即呼叫患儿,判断意识、颈动脉搏动、生命体征、双侧瞳孔大小,光反射是否存在,面色,末梢循环。经过初步评估,若患儿病情属急危重症,应立即进行抢救。如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3 心肺脑复苏:依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对患儿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位置两连线的中点,下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100次/分。迅速清理气道,使用儿童简易呼吸器支持呼吸,吹气量以胸廓起伏为准,与胸外按压比例双人复苏15:2,单人复苏30:2,氧流量10升/分。同时进行气管内插管,选择3.0号带气囊导管,经口插入10cm,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按每公斤体重20ml生理盐水30-60分钟输入,并给予肾上腺素按每公斤体重0.01mg静脉推入。
2.4 再次评估与治疗:在抢救同时,呼叫儿科、ICU、相关科室医生紧急会诊,参与抢救。患儿出现自主呼吸和心率后,在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下,迅速提升血压,补充血容量,做交叉配血。取血进行患儿的血气分析,如PH小于7.35,说明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应给予患儿碳酸氢钠按每公斤体重1mmol静脉快速输入,纠正酸中毒。多科医生会诊与严密监测,完善B超、CT、化验等相关检查,确定诊断,并提出治疗重点。需要立即手术者,在急诊科完成术前准备,如完成备皮、胃管、尿管的置入,直入手术室。
3 护理体会
3.1 护士对急救专科技能掌握要熟练。如婴幼儿的CPR技术、婴幼儿的静脉穿刺技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技术、导尿、胃管置管术及配合医生气管插管等技术应熟练掌握,以便在抢救中得心应手,提高抢救成功率。平时应加强急救技术的训练,如科室组织进行心肺复苏模拟训练,到儿科进修穿刺技术等,得以提高。
3.2 对于重症多发创伤的患儿,护士要掌握抢救流程,如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液体复苏等,做到与医生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科室定期组织学习,请外科医生、儿科医生讲解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
3.3 急诊科护士要了解药理学知识,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急救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等,以及副作用,疗效观察等,做到准确用药,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量。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进行提问,提问用药常识,并定期进行考试,使护士能牢固掌握药理学知识。
3.4 做好物品管理,使抢救物品完好率100%。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保证电量充足,性能完好;除成人用品外,还应准备好儿童用的抢救用物,如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吸痰管,简易呼吸器等,物品在有效期,并保证性能完好,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能够顺利使用。急救护士每班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护士长、仪器管理员每周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的完好性,使之处于备用状态。对抢救物品用后及时补充,定期检查,防止过期。
在急诊科,任何突发状况均可能出现,面对的就诊人群、疾病谱不确定,患者可能为男女老幼,所患疾病可能为内、外、妇、儿。在整体化急救过程中,急诊专科护士发挥应有的护理角色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救治成功至关重要[5]。通过对小儿严重创伤的救治,考验了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反应能力,为今后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具体、更完善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惠娟.对儿童创伤的评估与处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7):304~306
[2]许峰.儿童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思维和处理原则[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2):897~899
[3]林小玲.严重创伤的急救进展[J].全科护理,2009,7(10):2602~2603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范文4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与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而儿科急诊具有发病急,来势猛,病情变化快。婴幼儿为高发人群,家长陪伴,人流量大,常聚集就诊等特点。所对应的护理特点随机性强,多为静脉用药,穿刺难度大,要求护理人员穿刺技术高,应急能力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在儿科急诊室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制定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
1 儿科急诊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儿科急诊室作为医院的窗口,患儿流动性大,及时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能减少医疗纠纷或差错事故的发生。
1.1 急诊室夜间急诊患儿多为危重症,抢救治疗活动性大,且无预见性,有时显得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候诊检查等待的时间长,患儿家长大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急、最重、最需要享受急诊服务。此时如果未能及时有效地交流沟通,一旦护理技术欠佳,一次穿刺不成功或医护、护技耦合性环节欠紧密等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1.2 用药错误:儿科患儿用药剂量小,常以公斤体重计算。在抄写治疗卡上的名称、剂量、执行途径等内容时要认真核对。尤其是急诊护士执行各种抢救的时候,更应该坚持三查七对,防止各种差错出现。特别在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执行口头医属的时候,护士所执行的各种操作与药物的供给均需与医生核对后方可实施。以免出现用错药、打错针等事故。
1.3 病情观察:儿科患儿不同于成人,因其生理解剖特点,致使患儿往往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不能自我表达,对一些留观的患儿,护士即使在规定时间内巡视观察室,仍有延误病情的可能,经常是几分钟前观察时病情平稳,而几分钟后就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如不及时发现,则会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对正输液的患儿若护士观察不及时,还会有输液外渗,严重者出现皮肤坏死等可能。
1.4 环境与压力:儿科急诊护士常处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尤其是做各种检查治疗时。患儿的哭声震耳欲聋,有些患儿在输液的全过程哭闹不休,加上患儿家长的训斥声,哄孩子逗孩子的声音常使护士心烦意乱,其操作又是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进行,可使护士心情抑郁,心理压力大。且急诊室又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在夜间,有时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患儿家属的漫骂、殴打、伤害护士的情况时有发生。
2 儿科急诊护理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经常以各种渠道,多种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加强对规章制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尤其是对年轻护士,更要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严肃性的培训。爱心、耐心、同情心是一个儿科护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情感,要以完全接纳安抚的态度对待患儿家长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对不配合治疗的家长,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与其沟通,避免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桥梁,要有主动与患儿沟通的意识,掌握语言沟通方法和技巧,这样就可预防一些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对儿科急诊护士要重视他们心理的压力源,及时疏导和关心,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信念,采取科学的放松方法,提高护士的心理调适能力。教育引导护士要正确看清自己,确定一种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努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护士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应为能减轻和消除患儿的痛苦而感到愉快和骄傲,树立只有在帮助患儿的同时才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人生观。
2.3 儿科急诊护士要具有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具有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知识。既要掌握各年龄患儿抢救护理的特点,熟知他们的心理特征,还要掌握患儿家长的心理变化承受能力,从而保证抢救工作忙而不乱。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转变服务理念,严格执行工作制度,注重环节质量管理,优化各种流程,提高危重症患儿抢救技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更好地减少医疗纠纷。
2.4 平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学习,只有高水准和有预见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患儿的安全,减少护理风险。对出现的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开展如何在工作中降低风险,维护自身及患儿利益并预见风险倾向的讨论,做好预见性护理,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患儿及其家长,增强沟通与交流,形成相互理解的护患关系。为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了量化考核力度,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量化考核把护士工作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一改过去的“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使科室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也增强了,护理安全系数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范文5
1.1一般资料。急诊观察室、呼吸科、神经科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共计120人,其中年龄20~45岁。学历本科为75人,大专37人,中专8人;职称:中级31人,初级及以下89人;工作年限:1~5年40人,6~10年45人,10年以上35人。工作科室:输液室50人、急诊观察室18人、呼吸科29人、神经科23人。当日住院留察输液患者共计578例,当日实际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患者495例。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现场查看加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个科室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使用情况进行查看,以本院药学管理办公OA公布要求“需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药物”为标准进行评定;同时对当班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的影响精密过滤输液器使用相关因素调查表,初步拟定12项因素,以多选作答,如护理人员还有其他因素可以补充。记录被调查者的科室、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等资料。
1.2.2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使用率。当天应该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的患者518例,实际使用495例,其精密过滤输液器实际使用率为95.55%。
2.2影响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使用的相关因素。
3讨论
本研究显示,我院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使用率为95.55%,使用情况良好。说明大部分的护理人员有良好的阅读药物说明书的习惯,能够严格按照用药管理的要求,对科室中常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药物能正确掌握其正确的输注方法并自觉地执行。但对当班人员的随机调查也显示,在影响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使用的相关因素中,影响最多的前3个因素分别是:不知道那些药物需要精密过滤,未及时了解新药的准确输注方法,不知道需要精密过滤的药物未使用产生的后果;有此观念的护理人员占到29.16%~35.00%。说明临床护理人员的主观因素仍然是影响精密过滤输液器使用的主要因素。由于临床中输液用具的选择通常是护理人员决定的,与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及责任心有关。因而提示还有接近1/3的护理人员平时不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药物的输注方法,其结果必然会影响药物的使用疗效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医院用药管理部门和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药物准确输注相关知识的培训,除了常规定期在办公OA网上新药推广说明,说明药物的作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的防护外,对于病房新开始使用的药物,也应及时给临床科室以书面或口头的指导,护士长及时组织学习,督导,反馈。对不按照要求使用,即使没有引发严重后果者,也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每日或每周的晨间提问,可集中学习提问,养成护理人员新药使用前有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同时关注用药管理信息内网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收集科室常用药物,特殊药物,新增药物的说明书装订成册,供实习生、新职工和规范化轮转的护理人员查阅。
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 外渗 原因分析 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1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79-02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护理人员给小儿输液也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基本操作,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也是护患纠纷的多发、易发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因一些因素导致输液外渗,结果是不但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认真分析发生静脉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护理意义。
1 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
1.1.1 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分布有胎质,有的是皮肤苍白、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和喂食的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合作,且血管细、短、不直,且家长很紧张,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不易固定。尤其在关节周围易引起钢针刺破血管发生渗漏,发生了渗漏又难以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2 患儿家长的因素。由于患儿生病,往往会哭闹不安,家长心疼孩子,在输液过程中任其小儿随意活动,也是引起渗漏的原因。
1.3 药物的因素。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外渗的高危药物及抗生素等,主要受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刺激性及化学毒物的影响,这些也是静脉渗漏损伤的因素。
1.4 护士责任、技术因素。①没有经验,对血管不够了解,对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③进针和拔针操作不当;④没有定时巡查;⑤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1.5 各种微粒因素。护士配药时注射器针头反复插入橡胶塞;不正确切割安瓶;切割后不消毒掰开;配药时对不容易溶解的粉剂采用敲击;药物放置时间过长和存储环境气温太低等都会增加微粒污染,而这些均可损伤血管,导致外渗。
1.6 环境因素。急诊输液室环境嘈杂,高峰时患儿多,人员活动频繁,护士的劳动强度大,加之多数患儿起病急,患儿家长也反复询问,催促,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察看。还有气温较低也是渗漏的因素。
2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后果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严重的可发生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甚至到形成溃疡。此时患儿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儿的治疗时间,对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3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3.1 营造温馨环境,积极配合治疗。患儿入院后,由于生理、病痛引起的恐惧和陌生环境引起的焦躁、忧郁,往往使他们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积累和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亲近患儿使他们对护理人员建立信任感、亲切感。
3.2 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操作严谨细致,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
3.3 选择合适的静脉。小儿头皮静脉、浅静脉都适合于静脉穿刺,但因年龄、疾病和治疗目的的不同,对穿刺部位的选择也不同。一般新生儿-3岁小儿宜选头皮静脉,3-12岁小儿宜选四肢静脉。必要时可作热敷,使其血管扩张,易暴露,便于穿刺。
3.4 针头大小的选择。选择针头大小的原则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常用头皮正中静脉、额颞静脉、耳后静脉、手指浅静脉,滴注可用4、5、51/2针头,肘静脉推注可采用5-7直针。对于爱哭、好动的患儿,用留置针输液可以减少穿刺的次数和具有不易发生刺破血管、液体渗漏、组织肿胀等优势,既保护了血管,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3.5 穿刺时协助固定者。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无自主意识,往往在穿刺的过程中,头部、手足的摆动导致固定不好,容易导致穿刺失败。在实际操作中最好由工作人员协作固定患儿,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6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如: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加;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3.7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加强巡视患儿,巡视时要观察患儿输液的滴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苍白、疼痛等情况,发现渗漏,及时处理。
3.8 做好健康宣教,在输液前告知患儿家长药液渗漏导致的后果,嘱咐患儿家长在输液过程中尽量减少患儿的活动,尤其穿刺的部位,协助和指导患儿家长在输液时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患儿哭闹等不适,要立即通知医生。
4 护理对策
4.1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可用湿热敷,或用95%酒精,肿胀很快就会消退。
4.2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5 小结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是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总之,不同年龄的患儿在各种治疗中有不同的反应,尤其是注射时一般都存在恐惧心理,作为急诊护理工作者,我们应当熟悉血管分布及解剖部位,娴熟掌握各项基本操作与技术,在操作上要保持稳定的情绪,精细灵巧的动作,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努力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 尹依莲.小儿静脉输液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临床医学,2010,12(6):23-24
[2] 徐小磊.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护理对策.中外健康文摘.2011,12(3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