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与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与诊断范文1
普通胸部平片、透视下点片、高仟伏片、ct及b超影像学表现。结果不同检查方法发现骨折例数分别为:常规胸
片240人次,骨折点258处,可疑62处;高仟伏12人次,骨折10处;透视下点片91人次,骨折112处;ct19人次,
骨折41处。(其中定位薄扫9人次,骨折9处);b超7人次,5处肋软骨骨折,2处肋骨骨折。结论普通胸部平片、
高仟伏片、透视下点片、ct与b超对肋骨骨折诊断具有互补性,根据肋骨解剖特点结合临床症状与体检,选取正确
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正确诊断肋骨骨折非常重要.也是法医鉴定及伤情鉴定工作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法医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2一oos7—03
肋骨骨折多发生于胸外伤。国外有人统计150oo
例胸外伤病人7o%为胸壁伤。其中4o%有肋骨骨
折。45%的病人有血气胸。临床上一般经x线检查
(拍片、胸透)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但在少数情况
下x线检查却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
骨折。以致造成漏诊或伤情评定错误。给法医学鉴定
带来困难。螺旋ct的问世以及三维重建技术的临
床应用。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检
查手段。本文着重讨论肋骨骨折影像学特点与检查
方法的正确选择。
资料与方法
回顾20__—20__年我法医鉴定所抽取240人次
肋骨骨折伤检案例。共390处骨折其中5例肋软骨
骨折。伤者年龄14~76岁,所有病例均常规摄胸部表1 各种检查方法确诊肋骨骨折情况
正位片。根据法医检验过程中与肋骨解剖特点,分别
兼做其他检查方法的人数为129例。其中12例高仟
伏摄片。91例透视下点片,胸部ct 19例(其中9例
定位薄层扫描),7例b超。所有病例均由当日值班
的法医及主任阅片确定伤情。
结 果
各种检查方法确诊肋骨骨折情况和390处肋骨
骨折分布情况分别见表1,2。
讨 论
一
、肋骨的解剖特点
肋骨为长条形,属于扁骨,无骨髓腔,由肋骨及
肋软骨构成。共12对,富有弹性。第1—7肋骨借软骨
连于胸骨称真肋,又叫胸骨肋。第8—10肋不与胸骨
连接称假肋(又名弓肋),其前方借软骨依次连于上
位肋骨,而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为浮
肋。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将肋骨分类为:颈段(肋头至
肋结节)、后段(肋结节至腋后线)、腋段(腋后线至腋
前线)及前段(胸前线至肋前端)。胸廓大体上呈前后
扁、上窄下宽圆锥形。肋骨的走行为后上前下斜行,
前段与后段近于冠状面,走行较水平,腋段近于矢状
面由后向前下走行较陡。呼吸运动时以肋头关节及
肋横突关节连线为运动轴,后肋相对固定,前肋提
高,肋体外展;平静呼吸时,膈面约平第6前肋端或
第10后肋水平;深呼吸时,膈面可上下移动1~3个
肋骨高度。约3~6 cm。
二、伤害案件中肋骨骨折的损伤学特点
伤害案件中胸部损伤致肋骨骨折的特点表现
为:(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年龄均以21~45岁之
间居多:(3)致伤物以拳击致肋骨骨折占首位,其他
致伤物如棍棒等;(4)左侧多于右侧,这与斗殴时多
数加害者是正面用右拳或右手握物击打对方;(5)肋
骨骨折损伤的部位多数为2根以上肋骨骨折,这是
胸部大部受到碰撞挤压所致;(6)左侧4—7肋发生骨
折的机会多,特别是第7肋,受胸骨及脊柱的固定而
弹性差;(7)局部压痛及挤压痛,可触及骨折断端或
骨擦音;(8)如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该处胸壁下陷,出
现患部反常呼吸运动。
三、各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检查的影像学效果
由于含气肺组织与肋骨具有良好的密度差别,所以胸部
平片能较好的显示肋骨形态与骨质结构,肋软骨在x线片上
不显影。
1.240人次均做普通胸片发现258处骨折。确诊
率(258/390)(66.15%)。常规胸部平片上肋骨骨折直
接征象为:(1)由于断端重叠形成线形或带状密度增
高影。(2)骨折处外形改变,断端分离、移位、骨折片
存在。(3)骨痂生成,骨折线模糊或消失。62处可疑
骨折表现的间接征象为:(1)与对侧肋骨及邻近序列
肋骨比较,肋骨走行及肋间隙有改变。(2)骨折处软
组织改变。在常规胸部x线片上,肋骨颈段骨折1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2期)
处、颈段与胸椎横突、肺纹理及纵隔影重叠,此处骨
折较少见;心影后及膈下肋骨(15处骨折)与心影及
膈面重叠而掩盖:腋段(47处骨折)肋骨由于近矢状
面走行较陡,肋骨重叠及此处胸壁软组织厚度增加
显示较差。
2.12例兼做高仟伏病人发现10处骨折,其中3
例有大量胸腔积液,1例有创伤性湿肺。4例位于膈
面下.2例位于心影后,普通片漏6处。高仟伏的x
线穿透力强,影像层次丰富,可以减少胸壁、膈面下、
心影等软组织及胸水、肺内病变对肋骨的影响。【 】
3.91人次透视下点片伤者发现112处骨折,80
处位于腋段,l4处位于后段,l0处位于前段(其中
25处位于膈下)。与普通胸片的肋骨骨折确诊率比
为112/0.经 检验,p<0.005。说明对特殊部位的肋
骨骨折透视下点片比普通胸片具有明显优越性。平
片上62处可疑骨折,经点片证实55处.另7处为其
他影像重叠。
4.19例伤者合并胸腔内、肺内病变而做胸部
ct水平扫描,发现41处骨折,而平片发现36处。与
普通胸片的肋骨骨折确诊率比为41,36。说明胸部
ct扫描对无明显移位的骨折的肋骨颈段、后段及前
端局部结构显示有明显的优势。
5.7例胸部前区外伤,经检查高度怀疑有骨折,
而胸部平片提示正常.透视下发现2处前肋骨折,b
超用高频探头发现2处肋骨骨折与5处肋软骨骨
折。与普通胸片的肋软骨骨折确诊率比为5,0。b超
对肋软骨骨折确诊与x线比具有明显优越性。b超
在纵切面上,肋软骨呈管状,伴有细而强回声边缘,
软骨回声低而均匀。肋骨与肋软骨以横切面肋骨前
凹陷区分,内侧为软骨,外侧为肋骨。骨折断端间可
见间隙,周围呈无回声血肿包绕。
四、普通胸片与其他检查方法对诊断肋骨骨折
的比较评价
由390处肋骨骨折分布可见,肋骨后段、腋段与
前段骨折占93.4% ,普通胸部平片与透视下点片可
以确诊绝大部分骨折(确诊率(258+112)/390.约
94.87%),透视下点片对腋段有优势并可具有高仟
伏效果,ct对颈段、后段与前端局部结构有优势,b
超对肋软骨有优势。因此普通胸片作为肋骨骨折的
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整体了解肋骨概况,大部分
肋骨骨折能够得到确诊,仍是首选。而肋骨骨折影像
· s9 ·
学诊断的不同方法具有互补性。特殊部位的肋骨应
紧密结合临床与肋骨的解剖特点,正确选择相应的
影像检查方法是有效提高肋骨骨折影像确诊率.以
防漏诊,同时也是避免法医错误鉴定结论的必要手
段。
五、肋骨骨折的确定对法医鉴定及伤情评定的
价值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4章第33条规
定以及《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7章第3节第59条
规定.均与肋骨骨折的确定及并发症有关。
通过对240人次390处肋骨骨折分布特点的分
析提示,在法医临床检案中如何掌握选择正确的影
像学检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可以由比较轻微的损伤到
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肋骨骨折发生致命性损伤的
危险期多在伤后2—4天,在实际检案中,气胸和血胸
往往可以缓慢发生。法医鉴定人员应该注意的是,在
确定肋骨骨折的同时必须想到并发症的发生,从而
正确运用鉴定标准去评定伤情。
就一根肋骨骨折鉴定为重伤或轻伤的问题,已
经有同行论述过相关的问题和看法。笔者认为:肋骨
骨折无论是一根还是多根肋骨骨折,鉴定是否构成
重伤的关键在于是否伴有呼吸困难。
那么一根肋骨骨折是否鉴定为轻伤,笔者认为,
一根肋骨一处骨折因有上下肋骨和肋间肌的保护,
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移位,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胸
廓的完整性没有破坏,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因此,
一根肋骨骨折在没有并发血、气胸或其他并发症时,
应鉴定为轻微伤。一根肋骨粉碎性骨折或两根以上
肋骨骨折,常对胸廓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形成“浮动
胸壁”,受胸内压力的作用,出现反常呼吸运动,故应
评定为轻伤。
参考文献
[1] 1 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8.226
[2] 张光普.肋软骨的超声特征[j].中华超声影像杂志,1996,5
(3):116
[3] 3 李怀国,赵莉,李玉满.肋骨骨折b超,x线对照分析【j】.
医学影像与诊断范文2
【关键词】短效降压药;长效降压药;联合治疗;血压变异性
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就是血压变异性,又称为BPV,通常用动态血压标准差(SD)表示。有资料指出,随诊间血压变异性能够预测冠心病和脑卒中[1],根据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理,该类药物能够影响血压变异性,从目前研究来看这些抗高血压药物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是暂时的。基于此,本文就研究了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均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短效联合组和长效单药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并自愿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入院前两周间断性服用降压药物。短效联合组58例中男22例,女36例,年龄34-68岁,平均(49.3±1.7)岁,病程0.5-6年,平均3.7年,其中收缩压为152-185mmHg,平均(163.2±14.6)mmHg,舒张压为94-128mmHg,平均(108±17.5)mmHg;长效单药组62例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41-70岁,平均(53.8±15.4)岁,其中收缩压为148-190mmHg,平均(165.8±19.3)mmHg,舒张压为98-131mmHg,平均(112.2±15.4)mmHg。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短效联合组按照患者随诊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随诊患者口服尼群地平(每次5mg,每天两次)和卡普托利(每次12.5mg,每天两次);第二阶段随诊患者口服尼群地平(每天两次,每次5mg)和螺内酯(每次20mg,每天一次);第三阶段患者服用氢氯噻嗪(每次12.5mg,每天一次)和卡托普利(每次12.5mg,每天两次);第四阶段随诊患者口服氢氯噻嗪(每次12.5mg,每天一次)和螺内酯(每次20mg,每天一次)。
1.2.2长效单药组该组患者未按照规定降压药物服用,自行选择其他药物,包括贝那普利、非洛地平、厄贝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这些药物均在规定服用剂量范围内,一天服用一次。两组患者用药疗程均为10个月,每两周随诊一次。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均数t检验,百分数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疗程结束后随诊间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长效单药组收缩压血压下降值明显少于短效联合组,收缩压标差准下降值大于短效联合组的,差异显著(P
3讨论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其靶器官有关[3],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将抗高血压药物联用使用,利用其互补作用能够降低血压,常用的联合方案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有研究者认为利尿剂和钙拮抗剂类药物能够舒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有利于降低血压变异性[4]。
本研究对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结果发现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而且随诊间的血压变异性也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随诊间收缩压标准差明显下降,长效单药组的小于短效联合组的,但收缩压标准差下降值比较前者的大于后者的。这与药物组合有关,钙拮抗剂药物在降低收缩压标准差方面比氢氯噻嗪药物更具有优势,短效降压药与长效降压药在作用时间上有所不同,对血压变异性造成了影响。
综上所述,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均能降低随诊间收缩压,对高血压治疗非常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大平,贾玲,王颖.老年高血压患者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1213-1215.
[2]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医学影像与诊断范文3
1.1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的研发
可以直接从核医学影像科的临床资料中,筛选出具有科研价值以及教学价值的ECT(核医学影像)图像,并且针对每一份ECT(核医学影像)图像,撰写出相应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将这些整理好的ECT(核医学影像)资料存档于SQI服务器当中,并建立起一个数字化核医学影像试验教学平台,学生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客户端调阅相关的医学影像资料。该实验教学平台应该具备有图像上传、管理、检索、浏览以及实验报告提交和教师批阅的功能,满足教师的试验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1.2平台应用
1.2.1基础实验
核医学的基础实验部分,首先应该让学生准确的抓准医学图像的基本信息,例如器官组织、显像类型(静态/动态、平面/断层、阴性/阳性、局部/全身、)以及显像仪器(PET/SPELT)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握核医学影像的显像原理。教师应该围绕核医学图像的重点进行分析,例如器官组织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显像剂分布等等,尤其是显像剂分布这一点。教师在为学生分析核医学影像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辨别正常核医学影像与非正常核医学影像,使学生掌握各类组织器官的核医学影像显像特征;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非正常核医学影像的表现,使学生时刻记住“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判断规则。教师分析完核医学影像后,再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该核医学影像的表现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再对该影像进行诊断(注:非病因诊断)。最后,把自己书写的实验报告和教学平台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判断自己的诊断是否存在错误或偏差。
1.2.2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核医学影像进行比较的能力。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时候,首先先让学生从数字化医学影响实验教学平台的数据库中,调取某类疾病的核医学影像图像,并针对对该图像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核医学影像检查的原理、应用以及适应症的理解,并要求学生将某类疾病的核医学影像,与该疾病器官的其它医学影像图像(例如:B超影像)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提高学生对疾病的鉴别和诊断能力。
1.2.3设计性实验
教师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临床病例资料,设计出医学检查的最佳项目和最佳方式,再针对相应的检查项目、方式,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分析,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高综合分析能力。
2应用结果
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实现了核医学实验教学方法、方式以及手段上的变革。核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手段,由人工教学转变成数字化教学,核医学影像教学方式,由临床科室现场教学转变成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核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教学模式转化成学生自主探究式靴子。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使得核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化,目前,在本院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中,已经归档了近万份医学影像数字化资料,其中,核医学图像类资料就占了30%,完全能够满足本院的实验教学需求。核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原来比例是10:0:0,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变成了5:3:2,由此可见,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开展率得到提升。之前,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规范程度至达到了75%,现在,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规范程度竟达到了96%。
3讨论
医学影像与诊断范文4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5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其涉及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扩大[1],医学影像学对临床诊治的帮助越来越大,尤其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从简单阅片诊断,已经发展到利用学科知识独立对疾病进行诊治并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阶段,但这也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医学影像诊断学诊疗技术,是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授课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为此,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坚持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实行“少而精”的授课原则,注重精选讲授内容,突出重点,主要是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病例分析,最后由老师针对不足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重视影像解剖等基础学科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临床实践与影像图像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的人体成像技术发现病变,并对疾病的临床过程、转归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及综合评价[3]。影像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各种器官的系统解剖和断面解剖的结构形态为依据,解剖基础知识贯穿在医学影像学的始终。只有熟悉人体组织结构的正常形态,才能真正读懂影像所表现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典型的病例影像与正常的组织结构图像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授课,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讲授医学影像学时需以影像解剖学为基础,将二者有效结合来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强调影像、病理、临床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势互补
医学影像征象既是组织病理变化的反映,也与患者的临床病程和表现有关,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单纯依靠一种或几种有限的影像知识在临床应用中很难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率[4]。因此,在指导学生分析诊断病例时应特别要强调联系病理学基础,结合临床表现对影像征象进行系统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临床与影像的联系,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放射诊断的检查手段有的放矢地解决临床问题,同时要提示同学们注重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的相互印证、对照,才能不断促进医学影像诊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影像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不能相互替代,应有机结合,则可优势互补,有效反映病变的特征,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作为1名全面发展的放射科医生对它们都应掌握,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互相渗透和融合,让学生学会根据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从而有效解决各种临床问题。
四、双语教学是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
总的说来,各医学院校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制定长期、系统和全面的双语教学规划,各院校、各学科自行其事,各自为政,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建设计划,但是医学影像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交叉科学,其理论基础、较多的的科研成果及大部分机器设备基本由西方国家最先掌握,为了深入掌握医学影像,必须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从更高的层面来讲,我国的医学影像学要发展、要充实,要提高我们的学术地位,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要与国际接轨,就得培养大批掌握双语的专业人才。所以必须重视双语教学在医学影像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双语教学在今后的医学影像乃至很多相关教学中都会占据很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一直都在不断发展总结中,上述教学方法在地方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都发挥着很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医学影像学的课程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在教学中还要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平,李坤成,许卫.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2(9):62-621.
[2]刘玉清.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治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
医学影像与诊断范文5
>> 药事管理学教学案例库的建立与应用 《犯罪心理学》教学案例库建立的探讨 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之课程解析 基于岗位业务流程构建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 基于视频案例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设计与应用模式构建 医学案例库管理及知识发现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 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研究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网络案例库建设研究 浅谈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开发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综述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构建 重视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培养管理型人才 面向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的建设 铁路高职院校生产企业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探讨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医护专业化学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产品库&案例库 产品库 案例库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比较影像学案例库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比较影像学案例库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利用广泛应用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建立基于比较影像学整理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案例库,用于各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师备课、自主学习等。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比较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案例库
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包括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类以X线、CT、MRI、核医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等多种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临床资料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综合学科,是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学科。
比较影像学是指对疾病的影像诊断采用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诊断的方法 [1]。其目的一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疾病,二是为了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目前在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中应用较多,其强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专业教学中其内涵侧重点不同,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均十分重视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案例是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继续教育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源,为了满足各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了比较影像学教学案例库,用于日常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
1、比较影像学案例库的内容
该案例库按照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白人驹、张雪林主编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版)教材目录大纲收集各系统各检查技术常见疾病的影像案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图像,影像报告和病理结果。
2、比较影像学案例的来源
2.1、由影像专职教师、各影像医师于教学和临床影像诊断工作之际精心挑选病例,病例挑选原则如下:正常案例、典型病例、不典型病例、易漏诊误诊病例,有病理结果的优先;以JPG格式由PACS导出,注意选择消除患者信息的格式保存,以保护患者隐私;确保在窗宽窗位最合适的情况下保存,部分案例需要调节成多个窗的图像并一一保存;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影像报告和病理结果(如果有),影像图像要求至少包括同一病人同一病理时期X线、CT、MRI或其他检查技术中的至少两种影像检查图像,或者同一病人检查技术不同病理时期的影像图像。该途径来源稳定,资料齐全,图像质优,日常工作中可按系统积累大量影像资料,是主要的来源。
2.2、依托外院兄弟单位和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按上述方法收集优质影像案例,该途径是优质案例的补充手段之一。
2.3、收集网络免费散在影像资料,包括各大影像论坛,微博,微信等。该途径可获取大量优质少见病例。
3、创建案例
将收集的每一例患者的资料按以下资料顺序用Microsoft Office PPT做成一个独立文档:
3.1、 PPT封面:系统+疾病名称+编号;
3.2、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3、患者影像资料:按检查顺序,一般是X线―CT―MRI,或平扫―增强,或治疗前―治疗后;或同一检查方法不同检查时间顺序,每一张图片使用一页PPT页面显示,以最大程度保留信息细节。
3.4、患者影像报告:包括影像描述和影像意见,每一个独立的检查后附完整检查报告。
3.5、病理结果:包括病理描述和结果。
4、建立网络学习空间案例库
将收集制作的PPT格式的比较影像学案例,使用绿色软件pfDesktop制作成swf格式文档,按《医学影像诊断学》目录顺序按系统上传网络学习空间,并按专业以课堂魔方的形式呈现予学生和老师。建议将PPT文档转换为97-2003格式以保证成功转换。
5、案例库建设平台
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为所有在校师生创建了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学习平台账号,构建了全院范围的学习平台,也是师生教与学的交流平台,该平台可上传大量文档、图片、视频资源,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组建后呈现于师生,如多维课件,课堂魔方等,并可布置和批改作业,通过留言讨论区可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笔者网络空间链接:http:///SpaceShow/Index.aspx?uid=655775)
6、比较影像学案例库的应用
6.1、理论授课: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医学影像学》等影像诊断类课程的理论教学,我校理论授课的多媒体教室配置的计算机均可在线浏览网页,理论课授课时可登录网络空间使用该案例库里的案例实施案例式教学和比较教学法。
6.2、实践授课: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医学影像学》等影像诊断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我校配备了两间交互式阅片实验室,配置了50套交互式阅片系统,并连接上了网络,实践课期间可打开网络空间在线浏览指定的案例,以分小组讨论,小老师讲课等形式进行实践课的授课。该实验室属于开放实验室,学生课余可自由使用自主学习。
6.3、教师备课:教师可利用里面丰富优质的病例备课,制作成精致美观的PPT课件或形式新颖的微课视频用于课堂授课,还可根据案例库灵活设计练习题和试题。
6.4、学生自学:丰富的案例资源可满足学生自学的需求,同时提高学生主动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学生自学的需求更甚于在校期间,案例库作为在线资源库,可恒久反复使用。
6.5、影像医师自我提高:少见案例、易漏诊误诊案例和不典型案例可帮助影像医师接触和学习临床工作中没见过或少见的案例,吸取漏诊误诊的教训,认识不典型案例的表现,从而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7、讨论
目前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已广泛使用多媒体教
学,实践教学作为该类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院校均十分重视,采取多样化模式,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也有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基于 PACS 的影像教学系统[2]。虽然PACS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运用其开展影像学实验教学已成必然,但由于经费紧张,医学专业学生数目众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院校建立了可以基本满足医学专业学生需求的PACS教学实验室[3]。我们结合自身特色,仍采用胶片教学和电子图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校建立了覆盖全校三个校区的数字校园网,医学实验实训中心配备了可真正实现师生双边互动的交互式阅片系统。校园网和阅片系统的建设,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迫在眉睫。
我们工作之余收集了各类满足要求的比较影像学案例,质量优良,制作相对容易,教学价值极大,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数字化平台和现有先进的交互式阅片系统,简化了教师备课程序,改进了教师上课的模式,使得各种教学方法得以顺利实施,学生可免费在校学量优质正常和典型影像案例,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进行自主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空间的留言讨论区便于师生交流互动,影像医师学习易漏诊误诊案例及少见病例可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尝试进一步构建试题库、微课库等其他新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库,更好地服务师生和临床。
参考资料:
【1】侯先存.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中应用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62-2063.
【2】马奎元,张会如,董睿,等.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45-46,92.
【3】 吴少平,白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影像学》教学状况调查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2):147-148.
*通讯作者:胡芳,女,讲师,1982.03年出生,邮箱:;
医学影像与诊断范文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作业已经进入医学影像界,并以奔腾之势迅猛发展,伴随着一些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陆续应用于临床,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正电子体层成像(positiveelectrontomography,PET)、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及数字放射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在客观上要求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的计算机化、标准化、规范化。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和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使整个放射科发生着巨大变化,提高了影像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述
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1-4]。PACS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贮、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及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等5个单元[2,4]。
PACS是一个传输医学图像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信息传送的先决条件。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标准是第一个广为接受的全球性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它利用标准的TCP/IP(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网络环境来实现医学影像设备之间直接联网[3]。因此,PACS是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的核心构架,DICOM3.0标准则是保证PACS成为全开放式系统的重要的网络标准和协议。
1998年我院放射科与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GEHangweiMedicalSystems,简称GEHW)合作建成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系统,它以DICOM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按照DICOM3.0标准将数字化影像设备联网,进行医学数字化影像采集、传输、处理、中心存储和管理。
材料与方法
一、系统环境
(一)硬件配置
1.DICOM服务器:戴尔(Dell)PowerEdge2300服务器(奔腾Ⅱ400MHzCPU,128MB动态内存,9.0GB热插拔SICI硬盘×2,NEC24×SCSICD-ROM,Yamaha6×4×2CD-RW×2,EtherExpressPRO/100+网卡;500W不间断电源(UPS)。
2.数字化医学图像采集设备:螺旋CT:GEHiSpeedCT/i,DICOM3.0接口;磁共振:GESignaHorizonLXMRI,DICOM3.0接口。
3.医学图像显示处理工作站:SunAdvantageWindows(简称AW)2.0,128MB静态内存,20in(1in=2.54cm)彩显,1280×1024显示分辨率,DICOM3.0接口。
4.激光胶片打印机:3M怡敏信(Imation)969HQDualPrinter。
5.医学图像浏览终端:7台,奔腾Ⅱ350~400MHz/奔腾Ⅲ450MHzCPU,64~128MB内存,8MB显存,6GB~8.4GB硬盘,15in~17in显示器,10Mbps以太网(Ethernet)网卡,Ethernet接口。
6.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打印服务器:2台图像浏览终端兼作打印服务器。
7.激光打印机:惠普(HP)LASERJET6LGOLD×2。kr~e6w=,N!''''#X_Ow+bafe~nNw法律论文b&mWw;\+?=u(tAvzA€\J?~^v=
8.集线器(HUB):D-LINKDE809TC,10MBPS。
9.传输介质:细缆(THINNET);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电缆。
10.网络结构:星形总线拓扑(STARBUSTOPOLOGY)结构。
(二)软件
1.操作系统:螺旋CT、MRI、AW工作站:UNIX;DICOM服务器:WINDOWSNT4.0SERVER(英文版);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WINDOWSNT4.0WORKSTATION(中文版)。
2.网络传输协议:标准TCP/IP。
3.网络浏览器:NETSCAPECOMMUNICATOR4.6。
4.数据库管理系统:INTERBASESERVER/CLIENT5.1.1。
5.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开发软件:BORLANDC++BUILDER4.2。
论文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开发与初步应用来自免费
6.医学图像浏览终端:GEHW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
7.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GEHW医疗诊断报告1.0。
8.刻录机驱动软件:GEAR4.2。
(三)系统结构
螺旋CT、MRI和AW工作站按照DICOM3.0标准通过细缆连接到主干电缆(细缆)上形成总线拓扑结构的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通过双绞线以集线器(HUB)为中心连接成星形拓扑结构的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星形总线拓扑结构的PACS。螺旋CT、MRI、AW工作站各自通过光纤电缆与激光胶片打印机相连,进行共享打印。本PACS由如下各子系统构成:
CT/I:GEHISPEEDCT/I;AW2.0:SUNADVANTAGEWINDOWS2.0;MRI:GESIGNAHORIZONLXMRI;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ETHERNET网络:以太网络;T-BNC:同轴电缆接插件T型连接器;TERMINATOR:终结器;TRANSCEIVER:收发器;UTP:无屏蔽双绞线;THINNETCOAXIALCABLE:细同轴电缆
1.数字化图像采集子系统:从螺旋CT、MRI等数字化影像设备直接产生和输出高分辨率数字化原始图像至DICOM服务器,供中心存储、打印、浏览及后处理。
2.数字化图像回传子系统:将中心存储的图像数据回传给螺旋CT、MRI等数字影像设备,供打印、对比参考及后处理(三维重建等)。
3.医学图像处理子系统:在AW工作站及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上进行调节窗宽/窗位、单幅/多幅显示、局域/全图放大、定量测量(CT值、距离、角度、面积)、连续播放和各种图像标注等。
4.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子系统:书写规范、标准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5.图像中心存储子系统:图像短期内(5~7天)保存在DICOM服务器的硬盘中,当图像数据累积到一定数量(650MB)时,将其刻录到CD-R(COMPACTDISK-RECORDABLE,刻录盘)盘片上作为长期存储。
二、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
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使用的软件包是由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简称GEHW)提供的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该软件以WINDOWSNTSERVER/WORKSTATION4.0为操作平台,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软件负责完成医学图像的传输、中心存储、数据库管理等任务;客户端软件具有医学图像浏览和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
服务器端软件包括图像浏览、图像管理、光盘数据库和系统设置4个模块。(1)图像浏览模块具有简单的图像浏览功能;(2)图像管理模块包括存储、删除、图像输出等子模块,在这些子模块中通过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CT号、检查序号、检查类型、检查日期等为关键词在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查询所需图像并进行相关处理;(3)光盘数据库模块储存有每张光盘图像检索信息以备查询;(4)系统设置模块管理各输入输出设备的IP地址等。
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可以通过网络从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调阅所需图像,并进行图像浏览和后处理。它包括窗宽窗位、图像、几何、网络、显示格式、连续播放等功能模块:(1)窗宽窗位模块通过预定义、用户自定义及精确设定窗宽窗位,使图像得到最佳显示,另外还可以通过鼠标左键进行调节;(2)图像功能模块可以对图像进行放缩(1~300倍)、滤波、对比度(-100~100)、旋转(0~360°)、三原色(RGB)色彩处理;(3)几何功能模块可以将图像垂直或水平翻转、加网格、负片处理、定量测量(CT值、距离、面积、角度)及标注等。经过后处理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出至诊断报告系统或以不同文件格式存盘以供制作幻灯片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软件镶嵌于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内,可以在浏览图像后直接书写诊断报告。医疗诊断报告主窗体上的输入项如姓名、性别、年龄、CT号、检查序号及检查日期可直接从数据库获取,报告日期由系统自动生成,科别、报告模板等项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检查所见、印象两项可直接从诊断支持库提取正常或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所见、印象,直接或经局部修改后形成诊断报告主体。程序提供了撤消、剪切、复制、粘贴、清除、全选、字体等编辑功能。该软件可输出4种格式的诊断报告,其中可包含1~2幅典型图例。用户可通过1个或多个关键字段检索和调阅诊断报告。
结果
在上述PACS的硬件设备安装、组网完成后,在基础网络连接(TCP/IP)和DICOM水平传输这2个层次上,对PACS进行整体调试,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中心存储、易机图像处理、不同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NT)不同格式图像(Adv和Dic)在DICOM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影像交流,以及PACS内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共享、打印等功能。1999年初PACS正式用于我科的CT及MRI室,显著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讨论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生工作模式的变革:要求医生逐渐习惯于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观看医学图像;通过计算机检索和调阅医学图像,并且调节窗宽窗位;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所需的医学图像及诊断报告等相关信息。
一、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保存胶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2)在显影、定影、冲洗、烘干、归档等环节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3)胶片库手工管理效率低,查询慢且容易把胶片归错档。(4)数年后由于胶片的老化使其上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给再次查阅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5)把CT、MRI等图像硬拷贝到胶片上,固定的窗宽、窗位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保留的只是操作医师认为有用的信息,图像无法后处理,丢失了对病人复诊和其他医师认为是有用的诊断信息。
二、PACS在影像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1)利用PACS网络技术,在CT、MRI等影像科室之间能快速传送图像及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方便医师调用、会诊以及进行影像学对比研究,更有利于患者得到最高的诊断治疗效益。(2)PACS采用了大容量可记录光盘(CD-R)存储技术,实现了部分无胶片化,减少了胶片使用量和管理,减少了激光相机和洗片机的磨损,降低了显定影液的消耗,节省了胶片存放所需的空间,降低了经营成本。(3)避免了照片的借调手续和照片的丢失与错放,完善了医学图像资料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4)可在不同地方同时调阅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像手段的多幅图像,并可进行图像的再处理,以便于对照和比较,为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工作、科研和学习的条件。(5)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运用PACS可无损失地储存图像资料,待日后调阅发现有价值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图像,标上中英文注释,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教学幻灯片,采用大屏幕多媒体投影仪示教。
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可打印出图文并茂的影像诊断报告。
三、诊断报告规范化、计算机化
(1)基本项目要求规范化。诊断报告中反映病情的一般项目齐全,备查项目比较完整。(2)报告的专业术语规范化。内容表述清楚,主次分明,先描述阳性征象,后描述阴性征象,先描述主要病变,后描述次要病变,描述部分与结论一致。(3)基本格式规范化。先一般项目,再描述图像情况,然后作结论表述,最后还有做其他进一步检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