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现状范文1
中国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51-02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我国医学影像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医疗单位都建立了影像科室,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各种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但是医学影像人员能力偏低与影像技术快速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因此根据医学影像科从业人员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已是当务之急。
1 影像技术人才不足的普遍现状
1.1知识老化
各种高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引进和应用,各项业务技术的开展,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微机的广泛应用等不断开拓影像科学的新领域。而我国早些年代出版的书刊对这些知识介绍不多,从业者接受新知识的机遇和方式很有限。各层次专业人员中,由于设备条件、基础知识、外语水平、知识更新意识、个人勤奋程度乃至年龄因素,均有较大比例的人跟不上迅速发展的专业需求,整个影像学从业队伍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
1.2知识单一
因为影像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电子、机械、数字技术、光学工程等专业综合发展的结果,各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从业人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由于分学科、分专业学习不合理的工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很多单位依据设备而不是依据系统划分专业,从而使很多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单一,成为只懂某一种检查手段的从业人员。既割裂了专业知识到具体联系,又束缚了个人的思维,必然会扭曲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
1.3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影像学从业队伍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县、市及以下级别医疗单位,招工、顶职上岗者不乏其人,而技师中则更多见。中专学历者所占比例过大,大专以上学历者为数不多。可见,没通过高层次的系统培训,想较好掌握、运用某些新技术并使之创新和发展,并非易事。
1.4竞争意识不强
由于专业人员的起步较低,信息闭塞、语言能力、设备档次、基础设施及宏观环境等条件,在国内“和平共处”地开展学术工作,很少争论与开拓,在国际上“甘拜下风”,极少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更少在国际上标新立异。缺乏钻研精神,只管摄片,只管维修,脱离医学,就事论事。
1.5观念陈旧
由于在迅速更新的知识面前许多专业人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很大局限,致使对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管理等方面均立足于陈旧的观念,不能适应专业的发展,使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停滞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加速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毋庸置疑,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要一大批合格的影像学人才。笔者认为:良好的政治素质与医德、强烈的敬业精神与事业心,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娴熟的操作技能,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状态,不断刻苦钻研,努力赶超的进取精神,才是合格的影像工作者应具备的综合素养。除了思想、职业道德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的关键,除了学术导向和知识更新职能外,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管理学科。医院管理者在选拔学科带头人时,应注意:优秀学科带头人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要有战略发展眼光;对本学科的前沿技术有充分的了解,能实事求是地评估本学科的能力,能制定本学科近期和远期战略目标及阶段发展规划;学术上具有解决学科问题和面临挑战的能力;具有明确开朗的梯队意识,能建设和带好一支不同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梯队。选择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应视野开阔,高起点、广渠道、多方位,如本系统无合适人选,宁可从国内外公开招聘,千万不可迁就某个人或局部利益,否则定会阻碍学科发展,甚至对学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1 应提高在校生的培训档次
医学院校应依据实际需要将影像学人才培养尽快纳入大专、本科档次,逐渐缩减中专层次,条件允许者可试办更高层次人才培训。课程设置除基础、专业必修课外,还应增加必要的相关学科,如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计算机应用、现代管理等。
2.3注重在职继续教育
作为行政管理部门要努力开办与医学有关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鼓励并要求在职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及时掌握医学影像学新动向、新知识和新技术,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仅是职称晋升的要求,也是在职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短期培训、系统讲座、学术交流,到上级医院考察观摩或进修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单位内部的业务研讨应经常化、制度化。“师带徒”的传统方法在某些单位仍可沿用。成人教育要规范教育方法,讲求质量,扭转重文凭、轻技能的偏向。作为在职影像工作者,要刻苦读书,不耻下问,乐于实践,善于总结,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等手段自觉自学,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2.4严格考试、考核、评价制度
这对帮助许多人克服惰性,督促学习,检验培训成效,公正评价从业者的业务素质,发现优秀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也是搞好继续教育的重要环节。考试、考核、评价要从严要求,不走过场,切实达到行之有效的真正目的。
2.5 提高外语能力水平
医学影像现状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70-01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当前社会对人们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提高英语水平势在必行。但当前许多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强而交流能力弱。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现就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方向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英语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大学生入学英语基础相差较大,很多学生的语言知识还不系统,甚至连语法和语音还没有过关。所以学校和教师在外语教学上的投资虽然较大,而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单一陈旧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主体”的角色上,过分突出强调正确的语音、扎实的语法、一定的词汇量,造成老师是讲课主体,学生是听众,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教学中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重视改善教学条件,设备不足,影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既能传授学科知识又要使学生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达到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目的,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首先,应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要做到“三个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其次,应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再次。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英语教学与网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将所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利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搜索、筛选、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以及有关音像资料;还可以跨学科学习同一课题,拓宽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学生能够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学习工具,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3、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应用语言能力
在课堂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将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师生间平等交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深浅,学生英语水平程度的好坏及接受速度的快慢,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应加大广度,进而既能调动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基础差的学生能够跟得上。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映,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节奏和进度,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外,在进行互动教学时应采取多样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4、改善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改革原有课程考核体系,以企业择才为培养目标,在原有知识考核基础上,加大了演讲、调查报告等形式的能力考核,间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特点,可以将课程考核体系与社会考核相接轨,如美国ETS考试中心考试、英国伦敦三一学院GESE口语等级考试以及剑桥商务英语考试等,替代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考试,加大考查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进一步检验了教学规划的科学性,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提供新的模式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5、英语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能力
在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同时应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基础的同时,将应用能力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不仅仅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更能够作为一种工具去使用,并通过这个媒介,来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因此,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英语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适当加些专业知识拓展能力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6、尊重文化差异,加强跨文化交流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每种语言都反映了一种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具有某种文化内涵,而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交流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地位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决定了文化教育是英语教学目标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英语对外交流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不能仅限于对课文中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的讲解,还要注重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仅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而且逐步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进而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医学影像现状范文3
医学英语医学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或医学用途英语在学术界被普遍认为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或种类,是专门用途英语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潮流席卷各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度的人们接触频繁,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外籍人口增多为医疗保健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外籍患者在华医疗机构就诊量大幅度增加,涉外医疗活动频繁。然而,人口的多样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使医务人员必须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民族、语言、肤色、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在医患交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的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已不能满足日趋频繁的涉外医疗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分析医学英语研究及教学现状,改革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医学英语研究现状
我国医学英语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我国医学英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多为医学英语词汇和句法特征的介绍。1999年,教育部推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确立了“专业英语”的地位,整个专门用途英语领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多进展。医学英语的研究、教学也开始全面复苏。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列入计划的四项工作中第二项即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稳步向前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04年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2007年正式稿(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使我国高校大学英语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帮助学校建设起优秀的教学团队,切实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渐展开,医学英语教学研究迎来了一个发展的良好契机。笔者利用万方数据文献系统,对国内出版的13645种中文期刊,1995年以来,世界各国出版的3万余种重要西文学术期刊;1985年以来,我国国家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各省、部委等组织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1985年以来,世界各主要学协会、出版机构出版的学术会议论文;1980年以来,全国184万余篇博硕士论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从1985年以来的所有公开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两组织(EPO、WIPO)全部专利信息以及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经省、市、部委认定的科技成果70余万项,以医学英语为主题进行检索。结果发现,至今,关于医学英语研究论文达1939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达65篇。近10年来,论文数量大幅度增加。中文期刊论文数量也明显增加,以医学英语为主题的论文数量达1360篇。每年以30%~40%的数量递增(见表1)。
从图1可以看出,近10年间,医学英语研究中文期刊论文数量明显增多。这说明医学英语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医学英语研究的范畴也更加广泛,研究涉及了教学的不同方面,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研究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还涉及到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但目前的医学英语研究与大部分特殊用途英语研究相同,同样存在重综合性的宏观分析,轻实证性研究的情况。
二、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英语四、六级统考,并将其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学校英语教学水平以及学校教育水平的很重要因素。各高校都十分重视这一“统考”科目,给予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工作高度的重视。而对于在三、四年级开设的医学英语课程则普遍持轻视的态度。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存在医学英语课程学时少,与基础阶段的公共英语课程联系不紧密,出现不连续性和断档的情况。大多数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医学英语所占的比重非常有限。大学本科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公共外语教学中的周课时数为平均4课时。有的学校还可达6课时/周。而三、四年级的医学英语教学课时数一般为2学时/周。到了四年级有时还会减成18课时/学期。医学英语的课时数实际上只有公共外语的1/4或1/6。有些医学院校在英语考级结束后,就不再设置英语课,并未把医学英语定为必修课,学生只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选修或自学的方式掌握一定的医学英语,结果造成医学英语学习断线现象。专业英语学习出现了不连续性和断档。医学英语与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相分离,教学管理部门和英语教师对于医学英语、公共英语、医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缺乏深入了解,在教学设置中,三者完全分离,基础英语教学只是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医学英语教学的设置也没有考虑基础英语对医学英语学习的作用,两者缺乏有效的衔接。医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直接影响了医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在专业英语教学当中,教学目标也仅仅局限于医学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而对专业英语写和听、说的能力很少进行系统训练,造成学生交流能力的缺失。传统医学英语教学强调医学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以医学英语阅读为主,教学模式,教学师生互动缺乏。这样做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相对匮乏,医学英语教材在编写和审定时,在难度、深度、词汇量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词汇不断涌现,编写者自选的医学英语课文和阅读材料等很难囊括所有的医学英语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教学内容而言,医学英语教师通常采用讲授的方式,针对教材中的医学专业词汇、句型进行分析,讲述词汇或句子的含义,分析其用法,并就所教授的词汇或句型等进行造句等练习,然而有限的几篇医学文章涵盖范围窄,练习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考核制度上,学校教学部门对于医学英语教学的考核指标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因此,学生对于医学英语学习缺少压力与动力。研究者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英语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医学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外语在自己的专业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意识到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以及对外交往的需求使医学英语在中外医学学术交流、医患交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未来的职业前景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自己在医学专业英语方面能够加深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整个社会和将来的医学工作对自己外语方面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医学英语并不乐观的教学现状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
三、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设想
Claire Kramsch指出,语言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是由其所在的文化所界定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语言形成所处的文化背景,就不能正确灵活的运用语言。因此,如果我们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在语言教学中文化应成为其教学的核心。拥有相关语言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能使语言运用更加熟练和得体,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不是添加在听、说、读、写之后的可有可无的技能,而应该是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加以重视。我国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与外籍患者交流时彼此之间有时会产生障碍、误解甚至是冲突。其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语言形式的问题,如发音不正确、语法混乱、用词不当等。在医学情境中,不同的文化对于解释、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式不同,甚至、精神性因素也会影响医生治疗方案的制定。医学英语与普通英语相比,存在专业术语较多的特点。从词源学来看,医学英语词汇中拉丁语和希腊语所占比例很高,本身所含的文化信息量多。同时,中西医传统文化差异很大,人们的医学观念、道德伦理观也有差异,所以医学专业学生医学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单词、掌握语法和了解篇章结构,还要学会了解其他文化反映出的思想、习俗及社会行为。在与外籍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要减少由于语言障碍而引起的交流失误,非语言信息文化差异、交际方式,礼貌策略等在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也应得到高度重视。而目前我国的医学英语教学大多只注重医学语言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医学情景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的医学英语教学现状不能够满足医学英语的社会需求。
总之,宏观方面,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医学学科迅速发展、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涉外医疗活动增加。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对医学生所应具备的外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微观方面,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专业英语的作用愈加重要。医学英语教学作为医学高校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它担负着促使医学专业学生从外语学习阶段向使用阶段过渡的任务。在跨文化语境下,能够进行问病史、阅读病情介绍、检查身体、诊断、治疗、开处方、交待病情、书写病情介绍、和其他医生交换意见以及会诊等医疗行为。同时具备阅读理解原版教科书、国外期刊、会议文献等,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的能力。所以,为适应涉外医疗社会需求,改善医学英语教学现状,我们应对医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医学英语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守仁.全面、准确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10,(2):4-7.
[5]陈宏森,陈迎.医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7).
医学影像现状范文4
关键词:消费主义; 大学生消费现状; 调查; 归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5-0106-05
一、前 言
为全面了解大学生消费状况,笔者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消费来源、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以南京工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办法,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2份,有效问卷569份,有效回收率94.8%,在有效问卷中,其中男生352人,女生217人(工科类院校,男生人数多于女生人数),大一138人,大二156人,大三148人,大四127人,来自城镇人口占55.7%,(大城市、地级市与县级市统称为城镇人口),来自农村人口占44.3%,调查样本特征分布见表1。笔者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和Excel对问卷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1)消费来源 由于受特殊成长环境、个体年龄和能力等制约,多数作为纯消费者,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主要靠父母供给,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消费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由父母提供的占92%,其他渠道,如勤工俭学占2%,贷款消费占1%,奖学金占2%,其他占1%。调查显示51.6%的同学认为兼职能减轻家人负担,36.3%的同学曾有过兼职经历,11.4%的同学正在兼职。在问到“学期还没结束,钱就用完了怎么办?”有13.8%的同学选择打工挣钱,选择向家人要的占34.5%,省着用和找其他办法的占15.8%。可见,大学生自立意识正在逐渐增强,消费来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2)消费水平 从调查得知,每月消费在501~800元和801~1000元之间者,占总人数71.3%,笔者称之为适中消费人群;每月消费总额在500元以下占6.4%,称为低消费人群;每月消费总额在1000元以上占22.3%,称之为高消费人群。另外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进一步对大学生消费水平作比较分析。
男生消费明显高于女生消费,独生子女消费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消费,来自于城市学生消费中,高消费群体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独生子女中高消费群体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高消费与低消费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与大学生生源地之间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消费水平差异密切相关。正如学者王晓亮对所在学校的问卷调查认为:农村大学生生存境遇方面存在共同特征: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保障水平普遍较差。[1]
(3)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指在求学期间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及其相互关系。大学生消费名目繁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刘金勇等人通过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其消费心理状况,把大学生消费结构分为基础消费、人际交往消费、休闲娱乐消费、自我发展消费等,[2]笔者通过基本生活消费、学习发展消费、娱乐休闲消费、耐用品消费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第一,基本生活消费。伙食消费作为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主要支出。每月伙食消费在300元以下占2.9%,301~500元占74.3%,501~800元占17.0%,801~1000元占4.9%,1001~1500元占0.5%,1501元以上占0.4%。每月伙食消费额集中分布在301~800元之间,这部分称作适中消费,而伙食费在300元以下称作低消费,801元以上称作高消费。可见,适中消费占91.3%,高消费占5.8%,低消费占2.9%,总体消费呈现两头小,中间大分布。
由于网络和手机广泛普及,网络消费和手机消费已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部分,恋爱也被许多学生甚至家长认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恋爱消费在部分大学生消费中占着一定份额。所以把网络消费、手机消费及恋爱消费归于大学生基本日常消费中进行分析(见表2)。
大学生日常消费名目繁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拥有手机消费的占到98.0%,每月手机消费额集中在1~100元之间占到总人数84.3%,在101~200元之间占10.3%,在201元以上的占3.4%。手机消费主要用于同学之间联系、亲人朋友之间电话消费。笔者认为:一般在50~100元之间较适度,每月消费高达100元以上的视作高消费,是不合理消费。
第二,学习发展型消费。包括为完成学业,担当学生角色而进行的消费及为开阔视野、扩宽自身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等消费。前者包括学杂费、书本和文具等学习用品费用(学杂费一般由学校统一收取,不具有可比性,故未涉及),后者包括为考取各种证件以及购买相关书籍等消费。良好体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要,把体育消费列入学习发展型消费是适合的。
由表3可见,每学期学习用品消费集中在50元以下,体育方面不消费人数达到46.7%,学习型消费和体育消费所占比例都小。考研、考公务员等消费集中在大四学生中,在受调查的127名大四学生中,74.8%的学生有该项消费,其中每学期消费在101元以上占到总人数72.4%。考各种证件消费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学生,调查得知,148名受调查大三学生中,60.1%学生有该项消费,其中每学期消费金额在101元以上占消费人数42.7%;大四学生中有该项消费人数达84.3%,每学期消费额在101元以上占消费人数81.3%。可见,随着年级升高,其发展型消费比例在增加,主要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压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各种证书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
第三,娱乐休闲消费。大学生业余爱好广泛,日常休闲娱乐消费的名目繁多。据调查大学生光顾娱乐场所频率如表4:
第四,耐用品消费。手机、MP3、电脑已成为普及程度相当高的物品,甚至被认为必备的“三大件”。调查显示,手机拥有率98.0%,从拥有手机价位上看,在801~1500元居多,占到49.8%,在800元以下占23.6%,在1501~2000元的占14.7%,达到2001元以上占9.9%。电脑拥有率达到52%(包括笔记本和台式电脑),可见一半以上大学生拥有电脑,调查还发现,同时拥有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占拥有电脑人数的4.6%,相机拥有率达到13.4%。其中拥有三件及以上物品占20.7%,拥有其中两件物品占37.2%,其中一件也没有的仅占1.9%。
(4)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调查中,有74.4%同学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应该倡导”,有47.5%和63.9%同学分别认为“大学生消费应该尽量节省”和“大学生消费应该有计划”;还有11.4%同学认为“名牌是身份的象征,会让人更自信”,11.4%同学认为“及时行乐,能挣就花才是真正享受生活”,有16.3同学有过信用卡消费经历,还有1.8%同学赞同“使用信用卡让人很有派头”。可见大学生消费观念中以传统勤俭节约消费观念占主流,但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出现了享乐性消费、符号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情绪。
(5)消费心理 消费过程中影响其消费因素众多,其中商品质量、价格和性能是主要考虑因素,分别占74.6%、74.0%、58.2%。除此外,受广告影响占11.8%,受流行时尚影响的占18.4%,受周围群体影响的占22.8%,还有17.4%的学生消费时“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不考虑其他因素”。在是否受群体影响调查中,有17.0%学生希望购买的物品在风格和款式上能与大多数同学保持一致;16.1%同学希望自己购买的商品与众不同,能够突显自我,张扬个性;54.6%同学希望大致风格相同,却又能有自身风格与品位;31.1%同学不希望自己的服饰与其他同学撞衫;34.2%的同学,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不考虑其他。
2.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一群纠结的消费者,表现为经济实力薄弱,但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既受到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又不断受到新潮前卫思潮影响。消费特征表现为:虽然理性消费是主流消费,但消费中存在消费主义倾向。
(1)消费中理性消费占主流 第一,消费总体水平适中。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月消费总额中,中低消费人群占77.7%;手机消费中,适中消费人群(100元以下)占到84.2%;网络消费中,消费额在100元以下的占72.8%。可见,消费总体适中和合理的,以中低消费为主。
第二,消费来源多元化,自立能力逐渐增强。受调查大学生中,46.4%人有过兼职的经历;51.6%同学认为,兼职可以减轻家人的负担;54.9%同学认为,兼职能提高自己能力;69.1%同学认为兼职是大学生自立表现。说明大学生自立能力在逐步增强。
第三,认同传统消费观念。绝大多数同学认同有计划、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念;大多数都赞同在大学期间兼职,认为兼职既可以减轻家人的负担,又可以提高素质和能力。
第四,消费过程中理性选择。消费过程中,商品质量、价格和性能是大学生购物时主要考虑因素,大多数在各项消费中讲求经济实惠、物美价廉。尽管在消费过程中会受到广告媒体、流行时尚等因素影响,但多数大学生消费过程中还是理性地选择。
(2)消费中存在消费主义倾向 大学生消费中虽然理性消费是主流,但存在消费主义倾向特征,表现为:
第一,消费内容多元化与消费结构失调共存。大学生消费内容名目繁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传统生存型消费(主要是温饱消费),电脑、手机、MP3、恋爱、旅游、美容化妆、服装等已构成了消费热点。大学生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人际交往消费支出占相当比例,消费结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元化消费更有利于兴趣培养和自身协调发展,但与消费内容多元化相伴随的消费结构失调,不得不引起人们关注。消费结构失调表现在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不平衡。许多大学生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重娱乐消费,轻发展消费,这容易导致大学生迷恋物质消费,过度追求物质的享乐和拥有,忽视了精神塑造和自身能力提高,只强化个人消费权利而漠视社会责任使命,以致冲击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纯洁的社会交往,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及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
第二,享乐主义消费与高消费相互依存。高消费具有一定普遍性。在大学生每月消费额的调查中发现,每月总消费超过1000元的占22.3%;每月手机消费额在100元以上的占13.7%,甚至还有手机费在200元以上。与大学生高消费相互依存的是享乐消费。当前大学生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一些不必要的休闲娱乐开始进入大学生消费视野。调查显示,有11.4%的大学生认为“及时行乐、能挣就花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手机、电脑、MP3和相机成为了一些人的必备品;平时休闲娱乐中除了上网、运动之外还有部分人光顾酒吧、音乐吧、电影院和舞厅等娱乐场所享乐消费;一些男生为一时痛快,每学期烟酒消费在其总消费中占有不小比例;此外,旅游度假也开始盛行。调查结果显示,每学期旅游消费额在200元以上的占27.8%。
第三,符号消费与炫耀消费互动升级。符号消费表现为对品牌的错误认识和盲目追求。有11.4%学生认为名牌能带来身份象征,会让人更自信;有44%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商品品牌影响。笔者并不是反对品牌消费,而是反对非品牌不买,用品牌商品来展现自我价值行为。与品牌消费相伴随的往往还有炫耀消费,炫耀消费试图通过自身所拥有的物质形态来展现自我价值,通过所拥有物质多少、物质品牌和档次来树立自己在同学当中形象和地位,大学生消费中的符号消费和炫耀消费倾向严重。
第四,攀比消费与从众消费结伴同行。大学生群居性特点,使得参照群体行为现象更加突出。大学时期恰恰是人生中最渴望被群体接纳、渴望拥有友情时期,在一些同学观念里,别人有的东西,他们一定要有。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学生,自卑感强,较敏感,很在意别人评价,认为只有表现得与大多数人一样,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这些心理表现在消费方面尤为明显,使得许多学生成了群体的附庸者,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从众”性较强,是否购买某一物品受到他人影响,是为了获得“群体成员感”的心理满足及对群体认同和自我认同渴望的情感表达。调查中,有22.8%的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群体影响,54.6%同学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物品能够大致风格跟其他同学相同。这种从众的群体模仿式消费行为容易造成消费中攀比心理。不少大学生甚至认为别人有的,我不仅要有,而且要比别人更好。这种虚荣的攀比心理有时会带来超前消费及不必要浪费消费和人为拮据消费。
第五,感性消费与冲动消费彼此互推。感性消费和冲动消费是指消费的无计划性和盲目性。不考虑自身经济条件以及实际需求,受到广告、流行时尚驱使,甚至消费只为了满足一时欲望需求。调查中分别有11.8%和18.4%的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会受到广告、流行时尚等影响,还有34.2%的同学消费过程中“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不考虑其他因素”。在“你是否有过本不打算购买什么,但逛了一圈却买了不少东西”调查中,20%同学表示“经常有”,32.4%同学表示“偶尔有”,27.1%同学表示“有时有”,只有20.5%同学表示“从来没有”。表明大学生消费中的感性消费和冲动消费,表现出消费无目的性,或者消费本身就是目的,为了消费而消费,而不是为需求而消费,这些都是消费主义倾向的表现。
3.存在消费主义倾向归因
大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对社会变化最为敏感时期,因而大学生消费表现出过渡期的内在多变性和易受外界影响和暗示的特征。探讨影响消费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是研究大学生消费状态的基础和前提。
(1)内部因素 包括消费心理因素与消费观念因素:第一,消费心理因素。消费心理指由大学生从众心理而引发的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见图1)。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群体一致性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决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手段。群体是具有某些共同心理特征的共同体,通过群体规范、群体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影响。“从众”就是借助消费来表现与自我所从属的某个社会群体或小团体的一致与统一。“从众”包括“认同”和“立异”。“认同”表现在大学生生活群体性,使他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校园环境和校园群体影响下产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呈现出“趋同”现象,以使自己保持与校园群体一致性,从而获得“群体认同感”。这种为了追求“认同”的消费心理容易使一部分同学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形成盲目攀比消费。“立异”就是借助于消费来显示自己个性,彰显自我与别人的与众不同。大学生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消费群体,容易发现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促使他们愿意按照自己兴趣和爱好进行消费,希望在消费中体现个性、表现自我,希望以新异消费向社会展示自身成熟形象,以表现自我存在价值。“立异”消费心理通过不断追求消费的新奇来展现自我个性,容易导致大学生消费中的炫耀心理。
第二,消费观念因素。消费观念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重要内因,指传统消费观念与消费主义观念冲击。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消费对象极大丰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使消费已经成为表征自身实力的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消费选择,加之西方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传统消费文化与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冲突使大学生消费行为已经呈现出和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的消费特征。
(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指环境对大学生消费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第一,出身的时代背景。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战争、饥饿和瘟疫,随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成长环境日趋复杂,对大学生心理、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现代生活模式正向社会各个阶层渗透:社会上铺天盖地的广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全面周到服务,形成无形压力,使人感到消费能力似乎变成了身份证明。而大学生正好生活在这个物质丰富时代,中国不断成长的消费文化正好和他们成长同步,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还是追求现代物质生活,对于他们是重要而又艰巨的选择。正如王宁认为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中,消费已不再是传统意义需求与满足,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3]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与人真实需求之间的关系已经背离得越来越远,商品和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符号载体”,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欲望,实现着一种欲望的满足,而不再是单纯的需求的实现。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此时作为一种交流体系,承担着一定的“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功能。[4]第二,主流消费形态影响。在发达大中城市,消费主义已开始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以消费为主导、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得到了宣扬和追捧。曾有媒体报道,南京市有家在外经商的子女于2010年春节期间为老母亲过70大寿,燃放价值达10万元烟火;深圳推出一个满汉全席,价位346000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个人公寓对部分城市人来说已不是稀奇事;婚纱摄影、假期旅游、泡吧聚会成为城市年轻人时尚生活。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消费对象和消费选择都在深深地影响着现代大学生,出现了一种同化的趋势。第三,商业大众传媒影响。大众传媒指现代社会中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用以进行信息交流的传播工具和手段。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信息和技术社会基本核心之一,并且作为消费文化载体和符号正弥漫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空间,左右和操纵着他们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第四,国家政策影响。主要指国家刺激消费举措。每当经济出现疲软或遭遇金融危机,国家通过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以促进经济迅速回升。经济要发展,消费是动力。在这种观念引导下,许多大学生打着响应政府号召、为国家做贡献幌子赞同超前消费、炫耀消费等。经济发展确实需要刺激消费,但刺激消费不等于让消费主义肆意膨胀蔓延,消费主义与扩大内需政策不同,不能因为批判消费主义否认消费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应该有必要弄清楚刺激消费与消费主义之间存在的区别。[5]
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所处的社会层次对大学生消费会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作为纯消费群体,没有独立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有的家庭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自力更生品质,在平时供给注意量入为出、适度合理,进而养成孩子科学合理消费习惯;有的家庭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在经济上有求必应,助长了孩子消费主义消费方式;家庭消费方式会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消费行为。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对大学生消费影响也不同。再者,家庭所处社会层次对大学生消费也会产生不同影响,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富裕家庭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都从不同程度上给大学生消费产生影响。
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观影响。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观影响主要包括:校园消费环境、校园文化、参照群体、教师示范作用等,整个学校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消费会产生重要影响;校园文化会对学生消费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深远影响,不同校园文化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同关注,校园文化影响着大学生消费观和消费行为。而随着无孔不入的商业化对师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教师不再只是潜心钻研学问的学者,而是一边在教书(为了教师优厚待遇、休闲舒适生活、体面身份等),一边投身于商海,追逐宽敞别墅,漂亮私家轿车等,有些教师更凭借优厚待遇,已拥有多处住宅,这都对学生产生示范效应,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老师所拥有“身外物”、“符号品”作为人生追求,会对大学生消费产生深远影响。
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教育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在保障基本生存消费前提下,追求精神需要是更高层次目标,消费要有利于人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消费方式必须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人全面发展。要逐步建立生态系统观、文明消费观和可持续消费观,努力引导主流消费形态,营造良好社会消费环境,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亮.对农村大学生生存境遇与思想现状的对策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98-99.
[2] 王 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45.
[3] [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8.
[4] 刘金勇,边 策等.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引导[J].河北大学学报,2007(6):120-123.
[5] 赵志平,陈建华.试论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区别[J].商业时代,2010(34):22-23.
收稿日期:2011-07-2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SGSY2009YBO65);南京工业大学文科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基金“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南京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SZYB2010001)
医学影像现状范文5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3.095
甲状腺结节与缺碘、长期食用导致甲状腺结节的物质、遗传、碘摄入增加及基因突变、年龄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核医学影像中, 甲状腺结节可分为良恶性两种, 按照甲状腺结节摄取131I或99mTc O4-的能力, 可将结节分为热、温、凉和冷四类结节, 且各种结节均有一定的恶变率。甲状腺结节其发病率与年龄、饮食、碘摄入量及基因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核医学影像学中如为热-温结节应定期复查随访, 凉-冷结节均应高度重视进一步治疗, 因此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保健工作, 减少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同时一旦发现患有甲状腺结节, 一定要及早的治疗, 并且要选择专业的检查手段, 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通过了解诱发甲状腺结节的原因和核医学影像中甲状腺结节的具体表现, 对甲状腺结节进行预防和诊断。现报告如下。
1 甲状腺结节的诱因
诱发甲状腺结节的原因很多, c缺碘、长期食用导致甲状腺结节的物质、遗传、碘摄入增加及基因突变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同时跟年龄也呈正相关。其中碘缺乏是引起甲状腺肿的一个重要诱因, 比如生长发育期、怀孕、哺乳、寒冷、感染、创伤和精神刺激等时候, 由于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多可引起相对性碘不足, 可加重或诱发甲状腺肿。长期食用一些食物也会导致甲状腺结节:如水的硬度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呈正比关系, 一些食物中含有硫脲类及阻止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物质, 这也是甲状腺结节的病因。有些流行地区除了缺碘以外, 还同时缺乏土壤和平时饮用水中的锌、镁、钙等矿物质含量, 对甲状腺肿的发生也有关系。单发及多发结节同年龄的相关性为多发结节发病率与其呈正相关, 单发结节据统计未见明显相关性, 德国的一位学者在其研究中所述, 甲状腺结节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多, 并且现在是边缘性碘充足而之前基础碘严重匮乏地区的人群, 超声检查20~79岁的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高达20%。据资料显示甲状腺结节除在成年人中高发外, 在儿童中其发病率也在增加, 其发病率约为1.0%~1.5%, 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 其恶变率很高, 约为成人的4~5倍, 并已经成为儿童继发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5]。另外,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 对健康日益重视及普遍食盐碘化的普及, 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关系近年来也受到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 美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2002年为8.7/100000, 而1973年仅为3.6/100000, 结果统计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6]。故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结节生长和癌变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另外家族性甲状腺结节的致病原因也有很多种, 主要是遗传性酶的缺陷, 例如水解酶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导致甲状腺激素从甲状腺球蛋白分离和释放入血这一释放过程障碍, 引起甲状腺结节。脱碘酶、过氧化酶合成不足也会直接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 甲状腺结节的另一个少见发病因素是高碘, 其发病机制为摄入过量的碘导致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的功能基因过多占用, 碘离子合成碘分子的过程受阻, 碘的酪氨酸有机化过程受阻, 结果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弥漫性增大。再有就是基因学研究证实, 甲状腺结节患者是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10的点发生突变引起。同时, 据有关数据统计,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通过临床触诊发现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为4%~8%, 随着甲状腺高清晰B超在正常体检人群中的普及, 结节的检出率可高达20%~67%[7-11]。
2 核医学影像中的具体表现
在核医学影像中, 甲状腺结节可分为良恶性两种, 恶性结节占的比例很小, 不足1%, 大多数为良性。但单发结节恶变率高达5%~18%, 明显高于发病率高的甲状腺多发结节。因为甲状腺是合成及储存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的场所, 同时也具有选择性的摄取及浓聚碘离子的功能, 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甲状腺动静态显像了解甲状腺位置、形态大小及核素分布情况反映其形态和功能, 进一步了解其结节的性质。锝和碘是同族元素, 也可以被甲状腺摄取和浓聚, 但不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在核医学甲状腺显像中根据甲状腺显像结节本身显像剂的分布, 可以反映结节的功能状态, 按照甲状腺结节摄取131I或99mTc O4-的能力, 可将结节分为热、温、凉和冷四类结节。热结节临床上又称之为高功能腺瘤, 其结节内核素分布明显高于周围组织, 常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先天一叶缺如的功能代偿, 偶尔也可见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恶变率为1%[10-12], 因此需要结合临床以及其他检查手段进行鉴别诊断。温结节为功能正常结节, 即临床上可摸到的结节, 结节显像剂分布无异常, 常见于功能正常的甲状腺腺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炎恢复期, 慢性淋巴粒细胞性甲状腺炎, 恶变率为4%~5%[13-15]。凉及冷结节称为低功能结节, 90%的结节核素显像时表现为低功能结节, 结节显像剂分布减低或无社区功能, 常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囊性变、部分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内出血或钙化、甲状腺结核等, 地方性甲状腺肿可有冷、温结节并存, 凉结节恶变率为10%;冷结节恶变几率单发20%, 多发10%。甲状腺癌的结节在显像上往往轮廓不清, 甲状腺变形, 甲状腺局部组织功能减低, 组织分化不良囊性变、钙化等都表现为显像剂分布稀疏缺损。
3 小结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其危害是不可忽略的。大量资料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碘充足地区, 有1%男性和5%女性存在可触及的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其发病率与年龄、饮食、碘摄入量及基因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核医学影像学中如为热-温结节应定期复查随访, 凉-冷结节均应高度重视进一步治疗。因此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保健工作, 减少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同时一旦发现患有甲状腺结节, 一定要及早的治疗, 并且要选择专业的检查手段, 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 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甲状腺结节的合理、有效诊治。
参考文献
[1] Jazbec J, Ecimovic P, Jereb B. Second neoplasms after treatment of childhood cancer in Slovenia. Pediatr Blood Cancer, 2004, 42(7):574-581.
[2] Erdogan MF, Gursoy A, Erdogan G. Natural course of benign thyroid nodules in a moderately iodine-deficient area . Clin Endocrinol (Oxf), 2006, 65(6):767-771.
[3] 杨雷, 孙婷婷, 袁延楠, 等. 1995-2010年北京城区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及病理特征分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 47(2):109-112.
[4] 杨雷, 郑荣寿, 王宁, 等. 2010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4, 48(8):663-668.
[5] Polyzos SA, Kita M, Avramidis A. Thyroid nodules-stepwis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Hormones, 2007, 6(2):101-119.
[6] 李少林, 王荣福. 核医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7] 北京f和医院. 核医学科诊疗常规.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4.
[8] 于晓会, 单忠艳.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与流行病学趋势.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8):800-802.
[9] 江华. 北京社区人群甲状腺结节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调查. 中国人民医学院, 2014.
[10] 刘超, 唐伟. 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17):1331-1332.
[11] 何勋. 分析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对其进行诊断的方法.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1):213-214.
[12] 高振香. 11343例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230-231.
[13] 蔡奕斌. 社区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4):33-35.
[14] 李杏. 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广州医学院, 2012.
医学影像现状范文6
[关键词] 血标本采集;放射免疫分析;甲状腺激素
[中图分类号] R446.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068-02
Method of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to influence on the result of detection of thyroxine with radioimmunity analysis
FAN Xu
(Departpent of Laboratory, Dal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Yunnan Province, Dali 6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ethod of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to influence on the result of detection of thyroxine with radioimmunity analysis. Methods: Blood specimen preserved by the different blood vessel had an influence on detection of thyroxine with radioimmunity analysis, and compared influence on the result of detection of thyroxine with the mild hematolysis and the serious hematolysis. Results: The mild hematolysis hadn′t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result, the serious hematolysis had an influence on the result, and the blood vessel no influence on the result. Conclusion: In the practical work, we should indicate to the serious hematolysis specimen, and avoid the hematolysis as far as possible the occurrence.
[Key words] Blood samples collection; Radioimmunity analysis; Thyroxine
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取决于血循环中FT3及FT4的水平,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是观察甲状腺功能的良好指标,准确测定甲状腺激素对正确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重要价值。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和测定甲状腺激素对于诊断甲状腺疾病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处理是放射免疫法分析和测定甲状腺激素的前提。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中家GC-3000放射免疫分析仪,甲状腺激素(T3、FT3、FT4、TSH)试剂盒购自中国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试剂、质控品(批号:090704、091107、090826、09111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质控品T3、T4(批号:0903011、0903025),FT3、FT4(批号:0904009、0904011),TSH(批号:0903005)。
1.2 材料
负压普通采血管(批号:YZB赣1381-2006);负压胺素钠采血管(批号:YZB赣1376-2006);促凝管(批号:YZB赣1379-2006);分离胶(批号:YZB赣1388-2006),以上采血管均由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
实验中以标本无溶血、负压普通采血管为对照。运用IRMA法检测T3、T4、FT3、FT4、TSH。组内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法计算,组间配对t检验。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凝血管对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影响
随机抽取我院住院患者20例,运用负压普通采血管和负压肝素钠抗凝采血管、分离胶负压采血管、促凝剂负压采血管进行静脉采血。抗凝管充分颠倒混匀,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凝血管对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影响比较(x±s)
2.2 溶血对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影响
随机抽取住院患者10例,每例实验者抽取静脉血3管,其中10管作为对照,10管模拟轻度溶血现象,10管模拟重度溶血现象。用玻璃棒搅拌试管中血块模拟临床溶血现象。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下,轻度溶血T3:t=0.091;FT3:t=0.264;FT4:t=0.563;TSH:t=0.152,P值均大于0.05。重度溶血T3:t=1.375;FT3:t=1.348;FT4:t=1.354;TSH:t=1.365,P值均大于0.05。溶血对测定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TSH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指标,尤其是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必须结合FT3、FT4及临床症状综合考虑,谨慎诊断,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误诊和伤害。准确的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对于诊断甲状腺疾病非常重要。在临床处置过程中,正确的采集、保存血清标本,是准确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前提。为评估不同采血管及血清保存时间对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影响,笔者随机抽取住院患者20例采用不同采血管评估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随机抽取住院患者10例比较溶血对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的影响,发现对放射免疫法测量甲状腺激素时,轻度溶血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严重溶血对结果有影响趋势。在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可以集中时间检测标本,对严重溶血的标本予以注明,并尽量避免溶血的发生,必要时可冻存血清,以备复查,从而减少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临床正确诊断甲状腺疾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肝素钠是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的抗凝剂,其化学性质稳定,标本容易处理。促凝管、分离胶采血管,主要用于急诊生化检验,促凝管含有促凝剂,可在极短时间内使血液凝固,分离胶采血管根据血液与分离胶的不同比重,在离心力作用下,使血清与血细胞分隔于分离胶两侧。抗凝剂、分离剂等对检测项目的影响,是由于分析方法、检测仪器等原因造成,采血管对检测结果无影响。从研究证实,放射免疫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重度溶血对测定结果有影响,而采血管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因此,在工作中要认真分析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积极提高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Rffick A. R. Bowen, Yung Chen, Joshua Cohen, et al. Effect of blood collection tubes on total Triiodothyronine and Other Laboratory Assays [J]. Clinical Chemistry,2005,51(2):424-433.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9.
[3]何国荣,程蔚,黄玉英.肝素锂抗凝采血对FT3、FT4及TSH测定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8):721-723.
[4]王华新,李云凤,何卫社,等.标本采集与处理对放射免疫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影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22(2):128-129.